小学古诗高鼎《村居》精讲二年级下语文课本同步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小学古诗高鼎《村居》精讲二年级下语文课本同步

时间:2022-08-21 15:29:41

小学古诗高鼎《村居》精讲二年级下语文课本同步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小学古诗高鼎《村居》精讲二年级下语文课本同步

  文/刘冬梅

  高鼎的《村居》解读与赏析

  我是刘冬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村居》。

  /引子/

  晚清时期的中国南方,农历二月的一天,诗人高鼎去村郊散心,看到春草泛青,杨柳抽芽,黄莺飞舞,几个放学早归的小朋友正趁着春风放风筝,这一切触动了诗人的创作灵感,随即吟诵出了这首著名的七言绝句: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与释义/

  诗文大意:

  农历二月初春,一切生气勃勃,青草逐渐发芽,黄莺自在飞翔,空气清新润朗,阳光娇艳明媚;诗人沿着堤岸漫步,河边的垂柳像善舞的女子,在春风和雾霭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盈曼舞;一会又用她们柔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好一幅江南乡村乐春图。

  几个放学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煦的东风,热火朝天的放风筝呢。诗人被乡村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欢笑声所感染,举头凝望天空中随风高飞得风筝,忽然感受到悠游自得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愈发向往和热爱起这种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如果用现代文书写,这就是全诗所表达的意思。

  下面就特别的字句我们一一解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这里“长”是个多音字,有chang和zhang两个读音,如果不知道该读哪个音,有一个判断的小方法,就是观察“对应”或“对称”。

  什么是对应呢?有点儿像数学里的对称,中线两边的图形完全相等,词语或诗歌中找不到这条明确的路线,但对称相等的概念会被运用到造词以及写诗中,名词对应名词,动词对应动词等等。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原则之后再来判断“草长莺飞”中“长”的读音,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

  草与莺对应表示事物的名称,是名词,长与飞对应,飞表示黄莺飞翔的动作,长表示小草不停的生长,都属于是动词。而chang表示长短是形容词,由此判断啊,在这里应该读zhang。

  将草长莺飞这两个意象提炼出来描绘春天,并不是高鼎的原创,它的出处呢是南朝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高鼎将丘迟描绘的优美景象浓缩成七个字“草长莺飞二月天”,既不失原句的风韵雅致,又切合眼前的风光,现在草长莺飞,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成语。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意思,就是说在早春二月明媚的阳光中,小草长出嫩绿的新芽,黄莺在春风里轻盈的飞舞。黄莺呢就是黄鹂,以后我们在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也能发现她,这个黄鹂就是黄莺。

  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轻轻的擦过,“堤”:堤岸、河堤

  杨柳:柳树,醉:陶醉,沉醉。

  春烟:春天的烟雾

  拂堤的“杨柳”说的是杨树和柳树两种吗?

  还真不是

  “杨”是柳树,杨柳也是柳树,杨花是柳絮,还真没杨树什么事儿。

  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柳树前面要加一个杨字呢?

  “杨柳”在古代都特指柳树。

  最早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另外,《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这就是百步穿杨典故的出处,实际“穿杨”也就是射中柳树叶。

  现在我们知道杨树和柳树是两种不同的树,这就是语言释义不断变迁的正常现象,只要回到古典文化的语境中,还是要以当时的诗意为准,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答题了吗?

  再说另外一个词“春烟”,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春天怎么会有烟呢?

  因为春天的时候,河流小溪,草木水泽等等在太阳的照耀下,蒸发出水气弥漫在空中,像一层轻薄的烟雾。

  从这句诗第一句中的春字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季,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杨柳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陶醉在春天的烟雾里,那你知道了杨柳实际上说的是柳树哦。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里有一点我要特别提醒一下同学们,就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可不是说“放”学哟

  这首诗中需要注意两个多音字,一个是第一句中的“长”;另一个是第三句中的“散”[sàn]

  [sàn]读四声的意思是: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

  [sǎn]读三声的时候意思主要是: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比如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七步断肠散等等。

  第四句中的纸鸢就是用纸糊在竹子做的骨架上面,做成鹰的形状,利用风力放飞在空中,现在我们叫风筝。

  风筝到底是由谁发明的?

  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鲁班;一种说法是墨子;总之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结论。在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已经有了放风筝的生动景象,所以清朝的诗人高鼎看到放学的儿童去放风筝,也是当时习以为常的事儿。

  /审美与赏析/

  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高鼎的这首诗,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自然景物,后两句写人物活动,情景交融,草长莺飞二月天,写出了江南春日的情致之美,写出了早春时节的生机勃勃。

  拂堤杨柳醉春烟中,一个“拂”字,把静止的杨柳比喻成灵动的人,细长的柳条像人的手,轻轻地拂过堤岸。一个“醉”字写出了杨柳在迷蒙烟雾中的骄姿、柔态和神韵。“拂”与“醉”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是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情感,有语言,有动作。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一个“忙”字写出了儿童对放纸鸢的急切心情,孩子们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都表现了出来,一个“趁”字更是写出了孩子们追逐春光、追逐希望、兴高采烈,天真烂漫的欢乐景象。

  儿童、东风、纸鸢虽然都是平常小事,却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生机和希望,全诗前两句写静态之景,后两句写动态之人,物态人事,相互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的得到统一。

  古诗中,提到“春景”或者“童趣”,高鼎的《村居》是必定绕不过去的,所以,小学、中招和高考时常有考题涉及到这首诗。

  /诗人与背景/

  最后说一点背景资料,有读者疑问村居到底写的是哪个乡村?

  高鼎所著的《拙吾诗文稿》按年代顺序编排从《村居》所在的位置判断,应该是同治二年也就是1863年,时年三十六岁的高鼎正避乱于浙江宁波,以教书为生,这首诗正是写了宁波的村郊春景。

  1828年,高鼎生于仁和,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于1880年去世。字像一,又字拙吾。在史料中除了一部《拙吾诗文稿》,高鼎没有留下太多印记,所以我们也无从判断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他内心的影响,唯有这首诗成为中国诗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广为传颂。

  好了,关于《村居》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先暂时进行到这里。

2、小学古诗高鼎《村居》精讲二年级下语文课本同步

  文/刘冬梅

  高鼎的《村居》解读与赏析

  我是刘冬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村居》。

  /引子/

  晚清时期的中国南方,农历二月的一天,诗人高鼎去村郊散心,看到春草泛青,杨柳抽芽,黄莺飞舞,几个放学早归的小朋友正趁着春风放风筝,这一切触动了诗人的创作灵感,随即吟诵出了这首著名的七言绝句: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与释义/

  诗文大意:

  农历二月初春,一切生气勃勃,青草逐渐发芽,黄莺自在飞翔,空气清新润朗,阳光娇艳明媚;诗人沿着堤岸漫步,河边的垂柳像善舞的女子,在春风和雾霭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盈曼舞;一会又用她们柔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好一幅江南乡村乐春图。

  几个放学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煦的东风,热火朝天的放风筝呢。诗人被乡村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欢笑声所感染,举头凝望天空中随风高飞得风筝,忽然感受到悠游自得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愈发向往和热爱起这种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如果用现代文书写,这就是全诗所表达的意思。

  下面就特别的字句我们一一解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这里“长”是个多音字,有chang和zhang两个读音,如果不知道该读哪个音,有一个判断的小方法,就是观察“对应”或“对称”。

  什么是对应呢?有点儿像数学里的对称,中线两边的图形完全相等,词语或诗歌中找不到这条明确的路线,但对称相等的概念会被运用到造词以及写诗中,名词对应名词,动词对应动词等等。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原则之后再来判断“草长莺飞”中“长”的读音,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

  草与莺对应表示事物的名称,是名词,长与飞对应,飞表示黄莺飞翔的动作,长表示小草不停的生长,都属于是动词。而chang表示长短是形容词,由此判断啊,在这里应该读zhang。

  将草长莺飞这两个意象提炼出来描绘春天,并不是高鼎的原创,它的出处呢是南朝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高鼎将丘迟描绘的优美景象浓缩成七个字“草长莺飞二月天”,既不失原句的风韵雅致,又切合眼前的风光,现在草长莺飞,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成语。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意思,就是说在早春二月明媚的阳光中,小草长出嫩绿的新芽,黄莺在春风里轻盈的飞舞。黄莺呢就是黄鹂,以后我们在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也能发现她,这个黄鹂就是黄莺。

  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轻轻的擦过,“堤”:堤岸、河堤

  杨柳:柳树,醉:陶醉,沉醉。

  春烟:春天的烟雾

  拂堤的“杨柳”说的是杨树和柳树两种吗?

  还真不是

  “杨”是柳树,杨柳也是柳树,杨花是柳絮,还真没杨树什么事儿。

  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柳树前面要加一个杨字呢?

  “杨柳”在古代都特指柳树。

  最早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另外,《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这就是百步穿杨典故的出处,实际“穿杨”也就是射中柳树叶。

  现在我们知道杨树和柳树是两种不同的树,这就是语言释义不断变迁的正常现象,只要回到古典文化的语境中,还是要以当时的诗意为准,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答题了吗?

  再说另外一个词“春烟”,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春天怎么会有烟呢?

  因为春天的时候,河流小溪,草木水泽等等在太阳的照耀下,蒸发出水气弥漫在空中,像一层轻薄的烟雾。

  从这句诗第一句中的春字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季,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杨柳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陶醉在春天的烟雾里,那你知道了杨柳实际上说的是柳树哦。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里有一点我要特别提醒一下同学们,就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可不是说“放”学哟

  这首诗中需要注意两个多音字,一个是第一句中的“长”;另一个是第三句中的“散”[sàn]

  [sàn]读四声的意思是: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

  [sǎn]读三声的时候意思主要是: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比如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七步断肠散等等。

  第四句中的纸鸢就是用纸糊在竹子做的骨架上面,做成鹰的形状,利用风力放飞在空中,现在我们叫风筝。

  风筝到底是由谁发明的?

  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鲁班;一种说法是墨子;总之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结论。在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已经有了放风筝的生动景象,所以清朝的诗人高鼎看到放学的儿童去放风筝,也是当时习以为常的事儿。

  /审美与赏析/

  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高鼎的这首诗,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自然景物,后两句写人物活动,情景交融,草长莺飞二月天,写出了江南春日的情致之美,写出了早春时节的生机勃勃。

  拂堤杨柳醉春烟中,一个“拂”字,把静止的杨柳比喻成灵动的人,细长的柳条像人的手,轻轻地拂过堤岸。一个“醉”字写出了杨柳在迷蒙烟雾中的骄姿、柔态和神韵。“拂”与“醉”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是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情感,有语言,有动作。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一个“忙”字写出了儿童对放纸鸢的急切心情,孩子们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都表现了出来,一个“趁”字更是写出了孩子们追逐春光、追逐希望、兴高采烈,天真烂漫的欢乐景象。

  儿童、东风、纸鸢虽然都是平常小事,却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生机和希望,全诗前两句写静态之景,后两句写动态之人,物态人事,相互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的得到统一。

  古诗中,提到“春景”或者“童趣”,高鼎的《村居》是必定绕不过去的,所以,小学、中招和高考时常有考题涉及到这首诗。

  /诗人与背景/

  最后说一点背景资料,有读者疑问村居到底写的是哪个乡村?

  高鼎所著的《拙吾诗文稿》按年代顺序编排从《村居》所在的位置判断,应该是同治二年也就是1863年,时年三十六岁的高鼎正避乱于浙江宁波,以教书为生,这首诗正是写了宁波的村郊春景。

  1828年,高鼎生于仁和,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于1880年去世。字像一,又字拙吾。在史料中除了一部《拙吾诗文稿》,高鼎没有留下太多印记,所以我们也无从判断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他内心的影响,唯有这首诗成为中国诗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广为传颂。

  好了,关于《村居》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先暂时进行到这里。

3、小学古诗高鼎《村居》精讲二年级下语文课本同步

  文/刘冬梅

  高鼎的《村居》解读与赏析

  我是刘冬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村居》。

  /引子/

  晚清时期的中国南方,农历二月的一天,诗人高鼎去村郊散心,看到春草泛青,杨柳抽芽,黄莺飞舞,几个放学早归的小朋友正趁着春风放风筝,这一切触动了诗人的创作灵感,随即吟诵出了这首著名的七言绝句: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与释义/

  诗文大意:

  农历二月初春,一切生气勃勃,青草逐渐发芽,黄莺自在飞翔,空气清新润朗,阳光娇艳明媚;诗人沿着堤岸漫步,河边的垂柳像善舞的女子,在春风和雾霭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盈曼舞;一会又用她们柔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好一幅江南乡村乐春图。

  几个放学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煦的东风,热火朝天的放风筝呢。诗人被乡村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欢笑声所感染,举头凝望天空中随风高飞得风筝,忽然感受到悠游自得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愈发向往和热爱起这种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如果用现代文书写,这就是全诗所表达的意思。

  下面就特别的字句我们一一解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这里“长”是个多音字,有chang和zhang两个读音,如果不知道该读哪个音,有一个判断的小方法,就是观察“对应”或“对称”。

  什么是对应呢?有点儿像数学里的对称,中线两边的图形完全相等,词语或诗歌中找不到这条明确的路线,但对称相等的概念会被运用到造词以及写诗中,名词对应名词,动词对应动词等等。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原则之后再来判断“草长莺飞”中“长”的读音,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

  草与莺对应表示事物的名称,是名词,长与飞对应,飞表示黄莺飞翔的动作,长表示小草不停的生长,都属于是动词。而chang表示长短是形容词,由此判断啊,在这里应该读zhang。

  将草长莺飞这两个意象提炼出来描绘春天,并不是高鼎的原创,它的出处呢是南朝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高鼎将丘迟描绘的优美景象浓缩成七个字“草长莺飞二月天”,既不失原句的风韵雅致,又切合眼前的风光,现在草长莺飞,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成语。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意思,就是说在早春二月明媚的阳光中,小草长出嫩绿的新芽,黄莺在春风里轻盈的飞舞。黄莺呢就是黄鹂,以后我们在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也能发现她,这个黄鹂就是黄莺。

  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轻轻的擦过,“堤”:堤岸、河堤

  杨柳:柳树,醉:陶醉,沉醉。

  春烟:春天的烟雾

  拂堤的“杨柳”说的是杨树和柳树两种吗?

  还真不是

  “杨”是柳树,杨柳也是柳树,杨花是柳絮,还真没杨树什么事儿。

  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柳树前面要加一个杨字呢?

  “杨柳”在古代都特指柳树。

  最早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另外,《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这就是百步穿杨典故的出处,实际“穿杨”也就是射中柳树叶。

  现在我们知道杨树和柳树是两种不同的树,这就是语言释义不断变迁的正常现象,只要回到古典文化的语境中,还是要以当时的诗意为准,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答题了吗?

  再说另外一个词“春烟”,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春天怎么会有烟呢?

  因为春天的时候,河流小溪,草木水泽等等在太阳的照耀下,蒸发出水气弥漫在空中,像一层轻薄的烟雾。

  从这句诗第一句中的春字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季,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杨柳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陶醉在春天的烟雾里,那你知道了杨柳实际上说的是柳树哦。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里有一点我要特别提醒一下同学们,就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可不是说“放”学哟

  这首诗中需要注意两个多音字,一个是第一句中的“长”;另一个是第三句中的“散”[sàn]

  [sàn]读四声的意思是: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

  [sǎn]读三声的时候意思主要是: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比如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七步断肠散等等。

  第四句中的纸鸢就是用纸糊在竹子做的骨架上面,做成鹰的形状,利用风力放飞在空中,现在我们叫风筝。

  风筝到底是由谁发明的?

  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鲁班;一种说法是墨子;总之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结论。在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已经有了放风筝的生动景象,所以清朝的诗人高鼎看到放学的儿童去放风筝,也是当时习以为常的事儿。

  /审美与赏析/

  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高鼎的这首诗,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自然景物,后两句写人物活动,情景交融,草长莺飞二月天,写出了江南春日的情致之美,写出了早春时节的生机勃勃。

  拂堤杨柳醉春烟中,一个“拂”字,把静止的杨柳比喻成灵动的人,细长的柳条像人的手,轻轻地拂过堤岸。一个“醉”字写出了杨柳在迷蒙烟雾中的骄姿、柔态和神韵。“拂”与“醉”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是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情感,有语言,有动作。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一个“忙”字写出了儿童对放纸鸢的急切心情,孩子们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都表现了出来,一个“趁”字更是写出了孩子们追逐春光、追逐希望、兴高采烈,天真烂漫的欢乐景象。

  儿童、东风、纸鸢虽然都是平常小事,却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生机和希望,全诗前两句写静态之景,后两句写动态之人,物态人事,相互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的得到统一。

  古诗中,提到“春景”或者“童趣”,高鼎的《村居》是必定绕不过去的,所以,小学、中招和高考时常有考题涉及到这首诗。

  /诗人与背景/

  最后说一点背景资料,有读者疑问村居到底写的是哪个乡村?

  高鼎所著的《拙吾诗文稿》按年代顺序编排从《村居》所在的位置判断,应该是同治二年也就是1863年,时年三十六岁的高鼎正避乱于浙江宁波,以教书为生,这首诗正是写了宁波的村郊春景。

  1828年,高鼎生于仁和,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于1880年去世。字像一,又字拙吾。在史料中除了一部《拙吾诗文稿》,高鼎没有留下太多印记,所以我们也无从判断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他内心的影响,唯有这首诗成为中国诗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广为传颂。

  好了,关于《村居》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先暂时进行到这里。

4、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暮江吟》同步习题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

  3、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4、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题西林壁》同步习题

  一、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2.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3、《题西林壁》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 。

  4、《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 ( )—— ( ), ( )—— ( )。

  二、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参考答案

  一、题:书写

  西林:西林寺

  只缘:只是因为

  不识:不知道

  横看:正面看

  二、1、宋 苏轼 三苏 《惠崇春江晓景》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庐山 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写景 明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4、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三、C

  《雪梅》同步习题

  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面的习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 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参考答案:

  1.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2.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3. 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5、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如下:

  一、看拼音写词语。

  (湖水)(莲花)(无穷)(荷叶)(绝句)

  (含糊)(岭南)(吴国)(拂晓)(毕业)

  二、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莲花(lián) 荷叶(hé ) 银行(háng )

  岭南(lǐng ) 绝句(jué ) 行走(xíng)

  三、比一比,再组词。

  湖(西湖)莲(莲花)荷(荷花)吴(吴国)

  胡(二胡)连(连忙)何(如何)呆(发呆)

  四、近义词。

  泊——( 停 ) 毕竟——(到底)

  五、选词填空。

  毕竟 究竟

  1、(毕竟)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所以我们应该以学习为重。

  2、这个问题是对是错,我们还得一探(究竟)。

  六、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送(林子方)时写的一首诗,送朋友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西湖)。

  《绝句》是( 唐)朝诗人( 杜甫)写的。诗中一共描写了七种景物:(黄鹂)、( 翠柳 )、( 白鹭)、(青天)、(西岭)、( 雪)、( 船)。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 黄)、( 翠)、(白)、( 青 )。

  七、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宋 )代诗人苏轼。

  2、后两句诗运用了__比喻__的修辞手法,把_西湖_比作_西子_ 。

  3、古诗词中讲究对仗,请写出这首诗中相对仗的词语。

  水光对(山色) 潋滟对(空蒙) 晴对( 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 唐 )代 杜甫 。这首诗写的是 ( 春雨 ) ,诗中没有一个“ 喜 ”字, 却体现出诗人的( 喜悦)之情。

  2、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知时节)

  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从(听)觉来写春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从( 视)觉来写春雨的。

  4、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八、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天)

6、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千仞 五岳 摩擦 遗憾

  巫术 襄办 蓟北 衣裳

二、比一比,再组词。

  贵(宝贵)岳(五岳)堂(礼堂)镶(镶嵌)涕(鼻涕)

  遗(遗憾)丘(山丘)裳(衣裳)襄(襄办)递(递交)

三、多音字组词。

  shɑnɡ 衣裳

  chánɡ 裳裳者华 裳裳光明

四、近义词。

  遗憾—(可惜)悲凉—(凄凉)

五、反义词。

  满足—(缺乏)悲凉—(欢乐)

六、先解释带“”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指铠甲被穿破、磨破。

  句意:黄沙漫漫,将士们身经百战,铁甲被磨穿,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句意: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3、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指春天。

  句意:在晴朗的日子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七、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从军行》中,描写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的诗句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现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的批判之情的诗句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通过想象,描写“喜欲狂”的激动心情的诗句是: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填空。

  1、《从军行》中通过对西北边广漠壮阔的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杀敌报国的壮志。

  2、《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由景及人,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述和对遗民迫切希望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要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的喜悦心情与还乡的决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之情。

九、默写古诗《从军行》。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学内容精讲同步练习

  知识点

  字词:

  外甥(shēng) 迂(yū)回

  剖(pōu)析 国子监(jiàn) 浩瀚如海

  字谜七则:

  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

  ②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坐)

  ③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 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也)

  ④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口)

  ⑤一个人站在大树下。(休)

  ⑥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斗)

  ⑦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默)

  猜字谜常用的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会意法。

  (1)组合法是根据字谜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比如:“山上还有山。”我们可以根据部件“山、山”上下相连,组成“出”。

  (2)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竹林下面一蜻蜓”。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干”字,上面加上“竹”,就是“竿”。

  (3)会意法是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展开联想。比如:“傍晚的太阳”猜一个字。傍晚的太阳就是太阳落到西面了,谜底就是“晒”。

  猜字谜的时候,这三种方法往往结合起来运用。

  谐音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表示解释、说明,像谜底。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部分,把后一部分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喻义性歇后语和谐音性两大类。

  词语解释:

  枇杷:常绿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小,白色。果实淡黄色或橙黄色,外皮上有细毛。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果实可以吃,叶子和核可入药。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琵琶:弦乐器,用木料制成,有四根弦,下部为瓜子形的盘,上部为长柄,顶端弯曲。

  同音词是“同音异义词”的别称,是读音相同而意义上毫无联系的一组词。

  造字法: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但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等较抽象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

  “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

  “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当文字继续发展时,象形和指事已经不能准确表达更多意思,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

  “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

  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用作“自己”的“自”。

步练习1

一、读一读,猜一猜。(猜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猜一字,谜底是:( )

  2.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猜一字,谜底是:( )

  3.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猜一字,谜底是:( )

  4.字谜: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谜底是:( )

二、下面的歇后语用到了有趣的谐音现象,你能把它们的后半部分补写出来吗?

  1.孔夫子搬家——

  2.小葱拌豆腐——

三、读一读,做一做。

  滥改成语,其害无穷

  “‘默默无蚊’,就是这样写的嘛,外面的广告上都这么写,就是没有声音,连蚊子叫的声音都没有。”面对读小学的儿子的这种解释,长沙市芙蓉区的杜女士哭笑不得。

  如今迈步都市,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和杂志,随时都可发现不少商家利用汉语成语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熟悉易记的特性,在做产品广告时打上了用谐音字改造成语的主意。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线连一连吗?

  衣衣不舍 某布衣店

  随心所浴 某蛋糕广告

  万室俱备 某房产公司广告

  步步糕升 某洗浴中心广告

  衣布到位 服装店广告

  2.你觉得这样的广告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一、读一读,猜一猜。(猜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猜一字,答案是:晶

  2.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猜一字,答案是:雷

  3.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猜一字,答案是:明

  4.字谜: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答案是:告

  二、1.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2.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三、1.衣衣不舍──服装店广告

  随心所浴──某洗浴中心广告

  万室俱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

  衣布到位──某布衣店

  2.答案不唯一,有道理即可。

同步练习2

一、根据自己对汉字的了解完成填空。

  (1)汉字产生于( )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2)( )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 )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 ),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 )、( )、( )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二、读一读,猜一猜。(猜字谜)

  1.字谜:山上还有山。猜一字,谜底是:( )

  2.字谜:十张口,一颗心。猜一字,谜底是:( )

  3.字谜: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猜一字,谜底是:( )

  4.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猜一字,谜底是:( )

三、下面的歇后语用到了有趣的谐音现象,你能把它们的后半部分补写出来吗?

  1.三九天穿裙子——

  2.飞机上敲铜锣——

  3.墙头上挂狗皮——

  4.秃子打伞——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租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租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1.这里的谐音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字。

  2.从这刻谐音小故事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地主_________的性格。

  3.请你搜索资料,找一个谐音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巧设字谜:

  你会出谜语吗?经常出字谜不仅可以激发我们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我们是自己子的能力,还有利于锻炼和开发我们的智力呢。用下面的几个字出字谜,你能做得到吗?赶快试试吧!(自由发挥)

  (1)烬:。

  (2)焚 :。

  (3)姓:。

  (4)景:。

  (5)卡:。

  (6)胡:。

参考答案:

  一、(1)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二、1.字谜:山上还有山。猜一字,答案是:出

  2.字谜:十张口,一颗心。猜一字,答案是:思

  3.字谜: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猜一字,答案是:尖

  4.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猜一字,答案是:默

  三、1.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2.飞机上敲铜锣——名(鸣)声远扬

  3.墙头上挂狗皮——不像话(画)

  4.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四、1.鸡 稽 机 2.贪婪 3.略

  五、(1)烬:被火烧光。

  (2)焚 :火烧森林。

  (3)姓:女同学。

  (4)景:京城是晴天。

  (5)卡:上下不分家。

  (6)胡:古时一明月。

8、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

【练习题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chuān rì zhào xiānɡ yān

  ( ) ( ) ( )

  ɡāo lóu jìn lì yī cénɡ

  ( ) ( ) ( )

二、按要求填词语。

  天高地远(含反义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风风光光(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字的反义词。

  上——( ) 入——( )

  生——( )前——( )

  落——( ) 有——( )

四、猜写字义。

  1.白日依山尽。白日:(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尺:( )

五、数笔画填空。

  “烟”共画,第5画是,组词。

  “照”共画,第5画是,组词。

  “楼”共画,第3画是,组词。

  “炉”共画,最后1画是,组词。

六、我会补写句子。

  白日(),日照香炉生紫烟,

  黄河( )。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目,飞流直下三千尺,

  更上( )。 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1.《登鹳雀楼》描写的是什么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

  小路娃娃,伤心地哭了。为啥为啥?有人随地扔垃圾,她的脸脏了。小路娃娃,开心地笑了。为啥为啥?她的脸干净了,环卫工人扫掉了杂物。

  1.短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小路娃娃为什么“开心地笑了”?在短文中用“_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3.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小路娃娃永远开心地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山川日照香烟

  高楼尽力一层

  解析:注意“烟”的书写。

二、按要求填词语。

三、写出下列字的反义词。

  下出死

  后升无

  解析:考察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情况。

四、猜写字义。

  1、白日:白天的太阳。

  2、尺:长度单位。(3尺等于1米)

五、数笔画填空。

  “烟”共9画,第5画是竖 ,组词烟火 。

  “照”共13画,第5画是横折钩,组词照射。

  “楼”共13画,第3画是撇,组词楼房。

  “炉”共8画,最后1画是撇,组词香炉。

  解析:学生对生字笔顺的认识。

六、我会补写句子。

  依山尽入海流欲穷一层楼

  遥看瀑布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写掌握情况。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1、描写的是滚滚黄河之水东流入海的壮观画面。

  2、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

八、阅读。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对人称代词所指代内容的理解。这里告诉学生一个道理: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

【练习题二】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óu céng huǒlúshān chuānguàzàijìn tóu

  二、填空。1、“烟”字用音序查字,查( )字母,用部首查字查( )部。

  2、“照”用音序查字,查( )字母,用部首查字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

  3.“楼”共( )笔,第十一笔是( ),部首是( )。三、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

  1.疑是银河落九天 ( )

  ①不相信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③猜忌

  2.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②同意 ③按照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②将要 ③想要

  四、课文整体梳理。

  1.《望庐山瀑布》是( )朝诗人( )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 )时写的。我还知道《 》也是他写的。

  2.《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著名诗人(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 ),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 )。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2.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诗句:

  3.这首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六、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如下

  一、楼层火炉山川挂在尽头

  二、1.y火2.z灬 9 3.13ㄑ木

  三、1.②2.① 3.③

  四、1.唐李白庐山瀑布静夜思

  2.唐王之涣景物情感

  五、1.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

  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练习题三】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楼层依傍尽力黄色光照

  火炉香烟挂着山川遥远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人口)尽(尽头) 衣(衣服) 欢(欢乐) 挂(挂面)

  入(收入)近(近处)依(依靠)欲(欲望)桂(桂花)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层)楼 一(条)河一(轮)红日 一(片)叶子

  一(座)山 一(个)人一(位)诗人 一(道)瀑布

  四、补全下面的词语。

  山(清)水(秀)(层)林(叠)翠山(高)路(远)

  (烟)消(云)散名(山)大(川)(光)宗(耀)祖

  五、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楼”共13笔,第四笔是丶,部首是木。

  2.“黄”共11笔,第六笔是横折,部首是黄。

  3.“照”共13笔,第六笔是丿,部首是灬。

  六、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

  A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B挺直,使笔直 C公正的,正义的

  2、白日依山尽。(A )

  A挨着、靠着 B同意 C按照

  3、黄河入海流 (B)

  A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B进来或进去 C收入

  4、欲穷千里目 (C)

  A需要B将要C想要

  七、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描述的景象。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八、连线。

  1.白日依山尽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

  2.黄河入海流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

3.

欲穷千里目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

  4.更上一层楼还要再登上一层楼

  九、按课文的内容填空。

  1、《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道理,则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与高瞻远瞩的胸怀.

  2、《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古诗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十、知识卡片。

  1、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

  2、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欲把(西湖)

9、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萍   露

  ______ ______

  踪   浮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水(liú niú)  柳(ré róu)

水(qún quán)蜓(qīnɡ qīn)

三、看拼音,写汉字。

  shù shǒu

  1.李乐坐在一棵大 下朗读《小池》这 诗。

  jiān jiǎo ài

  2.春天,柳叶露出 而细的 ,游客非常喜 它们。

四、选字填空。

  采   彩

  1.姑娘们正在水中(   )菱。

  2.这是一个(   )色的气球。

五、照样子,组词。

  (踪)迹  (  )迹  (  )迹

  荷(花)  荷(  ) 荷(  )

六、根据意思写诗句。

  1.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爱的小娃在水面上划着小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荷才刚刚露出尖尖的菱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已经有蜻蜓站在上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偷偷地采下白莲正准备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我来选择。

  1.《小池》的作者是宋代诗人(  )。

  A.杨万里     B.苏轼

  2.《池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A.白居易  B.杜甫

  3.《小池》《池上》描写的都是(  )的景色。

  A.春天  B.夏天

参考答案

  一、zōnɡ fú pínɡ lù

  二、liú róu quán qīnɡ

  三、1.树 首 2.尖 角 爱

  四、1.采 2.彩

  五、奇 古 叶 包

  六、1.不解藏踪迹。

  2.小娃撑小艇。

  3.小荷才露尖尖角。

  4.早有蜻蜓立上头。

  5.偷采白莲回。

  七、1.A 2.A 3.B

10、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21古诗三首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选一选。

  1.“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的意思是:( )

  A.明天

  B.清晨

  2.“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的意思是:( )

  A.纯洁的心

  B. 冰做的心

二、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

  , 。

  , 。

三、

《芙蓉楼送辛渐》 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送别的时间是( ),地点是( ),友人将要去的地方是( )。诗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 )品格。

【答案】

  一、1.B. 2.A

  一、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清晨,楚山,江宁,比喻,光明磊落,表里澄澈

第二课时

一、加偏旁后再组词。

  夫 ( ) 各 ( ) 见 ( ) 申 ( )

  ( ) ( ) ( ) ( )

二、

关于《墨梅》一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冕。B、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C、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D、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1.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答案】

  一、扶(扶着) 洛(洛阳) 砚(砚台) 坤(乾坤)

  芙(芙蓉) 落(落叶) 现(现在) 伸(伸手)

  二、B

  三、1.骑马追赶敌人的骑兵,一路上大雪都把将士的刀和弓箭都覆盖了。

  这些诗句表现了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2.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这些诗句表现了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11、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选一选。

  1.“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的意思是:( )

  A.明天

  B.清晨

  2.“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的意思是:( )

  A.纯洁的心

  B. 冰做的心

二、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

  , 。

  , 。

三、

《芙蓉楼送辛渐》 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送别的时间是( ),地点是( ),友人将要去的地方是( )。诗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 )品格。

第二课时

一、加偏旁后再组词。

  夫 ( ) 各 ( )

  ( ) ( )

  见 ( ) 申 ( )

  ( ) ( )

二、关于《墨梅》一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冕。

  B、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C、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D、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1.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芙(rónɡnónɡ) (nuò luò )阳

(chándān)于 (xiàn yàn)台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ù hú dà yàn dùn táo qián kūn

  ( ) ( )( ) ( )

三、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

  2.,单于夜遁逃。

  3.不要人夸好颜色,。

四、朗读《古诗三首》,完成练习。

  1.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在( )为辛渐送行时的情景。诗作淡淡的孤独,淡淡的( ),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 ),有谁能解?

  2.《塞下曲》第三首写将军( )的情景。

  3.《墨梅》这是一首( )。诗人赞美墨梅( )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 )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 )”直接描写墨梅。

[danger]【答案如下】[/danger]

  一、1.B. 2.A

  一、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清晨,楚山,江宁,比喻,光明磊落,表里澄澈

  一、扶(扶着) 洛(洛阳) 砚(砚台) 坤(乾坤)

  芙(芙蓉) 落(落叶) 现(现在) 伸(伸手)

  二、B

  三、1.骑马追赶敌人的骑兵,一路上大雪都把将士的刀和弓箭都覆盖了。

  这些诗句表现了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2.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这些诗句表现了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一、芙蓉(rónɡ√nónɡ) 洛(nuò luò√)阳 单(chán√dān)于 砚(xiàn yàn√)台

二、玉壶 大雁 遁逃 乾坤

三、1.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月黑雁飞高 3.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1.芙蓉楼 哀愁 心2.雪夜带领轻骑即将出征

3.题画诗 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 不向世俗献媚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雷雨》生字拼音组词 《蜘蛛开店》生字笔顺拼音组词课后练习答案预习 《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同步练习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解读 我多想去看看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练习 《枣核》生字词拼音等知识点、练习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我的拿手好戏》习作指导与范文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习作指导+范文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段落大意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一分钟》同步练习 《陀螺》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范文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交际指导与交际范文

最新学习资源 小学古诗高鼎《村居》精讲二年级下语文课本同步 如何学好小学语文 “用笔如舌”——读朱自清《春》 另一种类型的说明文——《松鼠》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项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天窗》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文言文知识点解答 三下《9古诗三首》重点问题解答与课后习题答案

相关信息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案创意篇合集 小学生小英雄雨来观后心得感想 小学毕业微信个性签名120句 小学数学减负工作计划 小学生国庆节国旗下演讲稿范文 小学生科技节经典演讲稿 小学生我心中的好老师演讲稿 小学老师年度总结模板 小学圣诞节活动方案范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的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