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知识点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历,理解课文内容。
4.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掌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 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品:《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伦:lún(伦理、天伦、伦常)
腹:fù(腹部、捧腹、空腹)
剖:pōu(解剖、剖析、解剖)
窟:kū(窟窿、石窟、窟穴)
窿:lóng(窟窿、穹窿、平窿)
混:hùn(混乱、混浊、混合)
嘶:sī(嘶哑、嘶叫、嘶声)
维:wéi(维持、维护、纤维)
秩:zhì(秩序、秩次、有秩)
卑:bēi(谦卑、卑鄙、自卑)
岗:gǎng(站岗、岗位、上岗)
宰:zǎi(宰相、宰杀、主宰)
措:cuò(措施、措辞、举措)
遣:qiǎn(派遣、消遣、差遣)
践:jiàn(实践、践行、践踏)
四、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弥:mí(弥漫、弥留、弥天大罪)
脉:mài(山脉、血脉、来龙去脉)
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
裸:luǒ(裸体、赤裸、裸身)
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
汹:xiōng(汹涌、来势汹汹)
酣:hān(酣战、酣睡、酒酣)
械:xiè(机械、器械、枪械)
五、多音字
薄:bó(单薄)báo(薄片)
脉:mò(脉脉含情)mài(山脉)
六、近义词
照例——照常 估计——估测 大约——大概
隐约——模糊 混乱——杂乱 维持——维护
猝然——突然 酣睡——熟睡 违抗——违背
争执——争吵
七、反义词
漆黑——明亮 笔直——弯曲 简短——冗长
违抗——遵守 伟大——渺小
惊慌失措——镇定自若
八、理解词语
弥漫:(烟雾、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巍然: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的样子。
一刹那:极短的时间。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序的样子。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动失常,不知怎样才好。
混乱:无条理,无秩序。
维持:保持使继续存在;保护;维护。
秩序:多指人或事物按规定有条不紊,整齐有序。
主宰:主管;支配,统治;掌握。
九、句子解析
1.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
生动形象地描写海难面前人们惊慌失措的情景。
2.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不叫人失魂落魄!
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了当时慌乱的情况大家吓得失魂落魄。
3.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灾难在船长面前无法再肆虐,衬托出了船长人格力量的伟大及镇定自若、指挥从容、应付得当的杰出才能。
十、问题归纳
1.找出课文描写雾的语句,为什么要反复写雾?有什么作用?
写雾的句子:
1)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2)雾越来越浓了。
写雾原因:
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大,可见度很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
作用:渲染灾难的气氛;衬托人们的心情。
2.说说人们面对海难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文章第11、14自然段重点描写了人们面对突出起来的海难的惊慌失措和场面混乱。“惊恐万状”“失魂落魄”等词集中反应了人们的反应,和船长镇定自若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船长临危不乱的高尚品格。
十一、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5):“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诺曼底号”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39):哈尔威船长指挥众人脱险。
第四部分(40-42):英雄船长遇难。
第五部分(43-45):高度评价船长的壮举。
十一、课文主题
“诺曼底”号在海上被撞遇难,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使船上六十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格。
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pōu kāi kū lonɡ hùn luàn wéi hù
( ) ( ) ( )( )
二、给带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剖
(pāo pōu)开 遇(nàn nán)
葬
(zàng zhàng)身 (chuǎn tuān)急
薄
(báo bó)雾 (diào tiáo)遣
三、辨一辨,再组词。
例( )抗( )秒( )哗( )淹( )奥( )
列( )杭( )抄( )桦( )掩( )懊( )
四、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1.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快乐阅读轻松答。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 )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 )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 )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1.给红色字注音,写在文中括号内。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此句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理解一下“笔直”和“逼”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如果有人给哈尔威船长颁发奖状,颁奖词应该是怎样的?
(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 剖 开 窟 窿 混 乱 维 护
二、剖( pōu√) 难(nàn√)
葬(zàng√) 湍(tuān√)
薄(báo√) 调(diào√)
三、例(例如)抗(反抗) 秒(分秒)哗(哗哗)
列(并列)杭(杭州) 抄(抄写)桦(白桦)
淹(淹没)奥(奥妙)
掩(掩护)懊(懊丧)
四、1.海浪把轮机火炉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2.人们凝视着雕像。
五、1.好似(sì)
2.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把“玛丽号”比作幽灵、山峰。
3.“笔直”“逼”说明“玛丽号”动作非常快,由于雾大看不清对方,“玛丽号”正好撞向了“诺曼底号”。
六、哈尔威船长是非常勇敢的,宁愿自己死也不愿别人死,用自己的生命挽回六十人的生命,而自己却沉入大海,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2、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8课《彩色的梦》知识点
知识点
教材分析:
《彩色的梦》这篇课文是一首充满想象的诗歌。全诗共四小节,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全诗共有四节,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首先总写笔在白纸上跳蹦,写下了美丽的梦想。第二、三两节具体写梦想的内容,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最后一节又回到“彩色铅笔”上,总结全文,写出了梦境的丰富内容。
我会写:
彩(彩色)(彩笔)(精彩)(彩虹)
梦(做梦)(美梦)(梦想)(梦乡)
森(森林)(阴森)(森严)
拉(拉开)(拉面)(沙拉)(拉力)
结(结果)(结实)(结巴)
苹(苹果)(苹果树)
般(一般)(百般)(般配)
精(精灵)(精美)(精神)(精明)
灵(机灵)(灵活)(心灵)(灵气)
易错的字:
烟囱(cōng)草坪(píng)
森(sēn)林 彩(cǎi)色
结:右边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灵:“灵”的上半部分是“彐”,口朝左开。
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结jié(结束)jiē(结果)
近义词
:
葱郁—葱茏 叮咛—叮嘱 透明—透亮
反义词
:
长—短 硬—软 透明—浑浊
练一练: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
1、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跑步,有的丢沙包,开心极了。
2、天上的云姿态万千,有的像活蹦乱跳的小鹿,有的像可爱的小猫,有的像张着大嘴的狮子。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
答:彩色的梦指的是帮我完成梦想彩色铅笔。
2、彩色的梦境有什么特点?
“我的彩色梦境”很美,很有童趣,很丰富多彩。
3、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四季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
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省略号表示彩色的梦境还有很多很多。如:有彩色的朝霞,有茫茫的云海,有冉冉升起的太阳,有浩瀚的大海,有巍峨的青山。
4、从文中描绘的彩色梦境里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美好生活的人。
课文主题:
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五彩缤纷的色彩描绘了我”用彩色铅笔划出了一幅幅美丽、和谐的图画,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课后习题答案:
1、朗读课文。
“我”画了大块的草坪、大朵的野花、大片的天空,画了森林里的雪松和小鸟,画了小屋和天上的红太阳。
2、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示例1: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片的油菜花,黄了;
大个的果子,红了
大片的田野,绿了
五—颜—六—色!
示例2:
我想画风儿。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
在院子里用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高洪波,笔名向川。内蒙古开鲁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少女和泡泡糖》、《飞龙与神鸽》,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高洪波军旅散文选》、《司马台的砖》、《人生趣谈》、《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柳桃花》、《避斋走笔》、《高洪波散文选》,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缪斯的情话》等。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彩色铅笔
所属类别 : 艺术品
彩色铅笔是一种非常容易掌握的涂色工具,画出来的效果以及长相都类似于铅笔。颜色多种多样,画出来效果较淡,清新简单,大多便于被橡皮擦去。是用经过专业挑选的,具有高吸附显色性的高级微粒颜料制成。具有透明度和色彩度,在各类型纸张上使用时都能均匀着色,流畅描绘,笔芯不易从芯槽中脱落。有单支系列(129色)、12色系列、24色系列、36色系列、48色系列、72色系列、96色系列等。
彩色铅笔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溶性彩色铅笔(可溶于水),另一种是不溶性彩色铅笔(不能溶于水)。
不溶性彩色铅笔可分为干性和油性,我们一般市面上买的大部分都是不溶性彩色铅笔。价格便宜,是绘画入门的最佳选择.画出的效果较淡,简单清晰,大多可用橡皮擦去.有着半透明的特征,可通过颜色的叠加,呈现不同的画面效果.是一种较具表现力的绘画工具.
水溶性彩色铅笔又叫水彩色铅笔,它的笔芯能够溶解于水,碰上水后,色彩晕染开来,可以实现水彩般透明的效果.水溶性彩色铅笔有两种功能:在没有蘸水前和不溶性彩色铅笔的效果是一样的。可是在蘸上水之后就会变成像水彩一样,颜色非常鲜艳亮丽,十分漂亮,而且色彩很柔和。
同步练习2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cǎi sè lán tiān jīnɡ línɡ
( ) ( ) ( )
jié ɡuǒ sēn lín
( ) ( )
二、给字加偏旁,再组词。
例:舟+殳=般(一般)
采+( )=( )( )
吉+( )=( )( )
立+( )=( )( )
青+( )=( )( )
平+( )=( )( )
监+( )=( )( )
三、填一填。
( )的梦 ( )的草坪
( )的野花 ( )的天空
( )的森林( )的太阳
四、课文综合阅读
。
我的彩色铅笔,
是大森林的精灵。
我的彩色梦境,
有水果香,有季节风,
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在溪水里流动……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精灵 -( ) 叮咛-( )
2.看偏旁猜意思。
我们看“叮咛”是“口”字旁,可以猜想它的意思与有关,意思是。
3. 仿照句子写一句话。
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
有,有。
五、请将“彩、般、苹”三个字在字典中的先后顺序排出来,写在下面。
答案
一、彩色 蓝天 精灵 结果 森林
二、采+(彡 )=(彩 )(彩色)
吉+(纟)=( 结 )( 结果 )
立+( 扌 )=(拉 )(拉车)
青+( 米 )=( 精 )( 精神 )
平+( 艹 )=( 苹 )(苹果 )
监+(艹 )=(蓝 )( 蓝天 )
三、
( 彩色 )的梦 ( 绿色)的草坪
( 大朵 )的野花 (蓝蓝)的天空
(葱郁)的森林(红红)的太阳
四、1.神灵 嘱咐(交代)2. 说话 再三嘱咐
3.下课了,操场上,同学们有打球的,有跑步的。
五、般 彩苹
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0课《沙滩上的童话》知识点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沙滩上的童话》这篇童话故事非常感人,一方面再现了孩子们快乐缤纷的童年生活,另一方面也歌颂了一种人间的善良温情与正义。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沙滩上垒起一座城堡,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城堡里住着一个凶恶的魔王,抢走了美丽的公主……最后,这群孩子成为攻打城堡的勇士,他们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故事一方面再现了孩子们快乐缤纷的童年生活,另一方面也歌颂了一种人间的善良温情与正义。在孩子们的童话中,那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那纯真的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尽显人性之美。
作者介绍:
作家名片:金波,原名王金波,北京人,祖籍河北冀州,儿童文学作家、诗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主要作品:《回声》《我们去看海》《眼睛树》《感谢往事》等。
我会写:
周(周围)(四周)(圆周)(周全)
围(围巾)(包围)(外围)(围墙)
句(句子)(句号)(造句)(名句)
补(补丁)(补习)(补考)(补偿)
充(补充)(充满)(充足)(充分)
药(火药)(吃药)(中药)(山药)
合(合格)(合同)(合并)(合唱)
死(死亡)(生死)(死因)(该死)
记(忘记)(日记)(记住)(记者)
易错字:
补:“补”左部是“衤”,第四笔和第五笔分别是撇和点。
充:千万别忘记第四笔的点。
多音字:
近义词
量liàng(重量)liáng(商量):
反义词
凶狠—凶恶 办法—方法 赞赏—赞美:
句子解析:
苦—笑 凶狠—温和 胜利—失败
1、在沙滩上,我们垒起城堡,城堡周围筑起围墙,围墙外再插上干树枝,那就是我们的树。
从“垒、筑、插”这三个动词中我们体会到孩子们筑城垒墙之乐。
2、就这样,我们编织着童话。
“就这样” 指孩子们你一言他一语地编织童话故事,说明孩子们天真活泼、善于幻想。
3、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一座魔窟,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
因为小伙伴说,城堡里住着一个魔王,他抢去了公主,我们要去救公主,所以,城堡变成了魔窟,我们就变成了勇士。
4、大家跟着一起叫喊着,欢呼着。真的,那时侯,连我也忘记了她就是我的妈妈!
孩子们为胜利欢呼,为炸死魔王欢呼,更为救出公主欢呼,从中我们体会到的一片纯洁、善良的童心。
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一群孩子们在沙滩上的建造“城堡”并编织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天性和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现了童年生活地相符合快乐。
问题归纳:
1、品读人物对话,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我从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富于幻想。
2、沙滩上地童话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沙滩上的童话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了,甚至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自我。
课后习题答案:
2、根据开头编故事,注意用上下面的词语。
在一片沙漠里,有……
从前,有一座大山……
魔王 魔窟 美丽 美好 赞赏 赞美
城堡 堡垒 凶狠 凶恶 勇士 士兵
示例:
相关资料
含有数字的成语
一心一意 三言两语 五湖四海
七上八下 十拿九稳 四面八方
城堡– 欧洲中世纪开始兴建的建筑
所属类别 : 建筑
城堡(英文名称:castle/fort)是欧洲中世纪的产物,公元1066年至1400年是兴建城堡的鼎盛时期,欧洲贵族为争夺土地、粮食、牲畜、人口而不断爆发战争,密集的战争导致了贵族们修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堡,来守卫自己的领地。
城堡除了在军事上的防御用途外,还有政治上扩张领土和控制地方等用途。
城堡的建造
城堡的建造,可以花费不到一年便能完成,也可能耗上二十年的时间。数个世纪以来,建造城堡是一门重要的工业,出名的石匠大师受到殷切需求,而结群成夥的城堡建造者会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工作。城镇希望雇用熟练的工人来建造大教堂,而领主也希望雇用他们来建造城堡。
在北威尔斯的鲍玛利斯城堡,自1295年开始建造。它的设计对称的,没有弱点。建造时的顶盛时期,需要三十个铁匠、四百个石匠和二千个工人。工人们多是从事开凿、搬运、起吊、发掘和分裂石头。这个设计严格的城堡一直未能完成。而康威尔的大城堡,则由英国的爱德华一世在威尔斯,花了四十个月来建造。
城堡的城墙是石造建筑,石墙内部以碎石和燧石来填充,这些碎石和燧石由臼研机来混合。城墙的阔度一般由六到十六英尺不等。
练一练:
本文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写一段话,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示例:我把信写好,塞进信封贴上邮票,投进邮箱寄出去。
同步练习2
一、看拼音,写词语wàng jì huǒ yào hé lì
( )( ) ( )
zhōu wéi bǔ chōng jù zi
( )( ) ( )
二、按样子写词语。
快快乐乐(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越飞越高(ABA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面八方(含数字)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城堡
一( )沙滩
一( )树枝
一( )伙伴
一( )飞机
一( )童话
四、比一比,再组词。
充( ) 纪( ) 补( )
允( ) 记( ) 扑( )
五、数笔画填空。
“周”共____画,第5画是____,组词____。
“围”共____画,第5画是____,组词____。
“充”共____画,第3画是____,组词____。
“死”共____画,最后1画是____,组词____。
六、阅读,完成练习。
可爱的秋娃娃
秋娃娃挥舞着彩笔来了,
它淘气地一画,大地神奇地变了颜色。
一片片树叶黄了,一个个果子熟了。
稻子一片金灿灿,
五彩的秋菊乐得笑开了怀。
秋娃娃多呆会儿好吗?
我多想把这些美妙的景象永远留住。
可是来不及了,因为冬姐姐马上就要来了。
那么,再见吧,秋娃娃,
咱们明年再相会!
1.文章共()句话。
2.量词填空:
一( )树叶
一( )工匠
一( )筷子
一( )牛皮
一( )大衣
一( )水珠
3.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秋娃娃
( )的稻子
( )的景象
( )的冬姐姐
4.秋天,除了( )的稻子,( )的树叶,( )的秋,还有( )的枫叶,( )的棉花。
5.为什么我不能把这些美妙的景象留住( )
A、因为冬姐姐马上就要来了
B、因为秋娃娃太淘气了
6.在短文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顽皮——( )
美好—( )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忘记 火药 合力
周围 补充 句子
二、按样子写词语。
AABB:高高兴兴 马马虎虎 清清楚楚
ABAC:可歌可泣 有声有色 古色古香
含数字:千军万马 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三、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座 片 根 个 架 个
四、比一比,再组词。
充足 纪念 补充 允许 忘记 扑倒
五、数笔画填空。
“周”共 8 画,第5画是 横 ,组词 四周 。
“围”共 7 画,第5画是 横竖勾 ,组词 周围 。
“充”共 6 画,第3画是 撇横 ,组词 充实 。
“死”共 6 画,最后1画是 竖弯钩 ,组词 生死 。
六、阅读,完成练习。
1.7
2.片 个 双 张 件 滴
3.可爱 金灿灿 美妙 雪白
4.金灿灿 黄了 多彩 火红 白花花
5.A
6.淘气 美妙
4、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8课《静夜思》知识点
知识点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夜 yè(夜晚) 思 sī(思乡)
床 chuáng(起床) 光 guāng(阳光)
疑 yí(怀疑) 举 jǔ(举手)
望 wàng(看望) 低 dī(低头)
故 gù(故乡)
二、会写字及组词
思sī反思、思念、相思
床chuáng木床、起床、冰床
前qián前方、先前、从前
光guāng光明、光头、阳光
低dī高低、低头、低下
故gù故乡、故友、故人
乡xiāng乡下、同乡、乡村
三、易错的字
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前:“前”下面的部分“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光”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
低:“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四、多音字
思 sī思乡 sāi于思
地 dì地上 de轻轻地
五、近义词
望–看 思–想
举头–抬头
六、反义词
举头–低头
七、了解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八、课文解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相关资料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同步练习1
一.读读写写。
二、按笔顺写生字。
目:共()画
耳: 共()画
头: 共()画
米: 共( )画
三、给生字组词。
耳( )( ) 目( )( )
头( )( ) 米( )( )
四、用直线画出三拼音节。
chuángqiánmíngyuèguāng,yíshìdìshàngshuāng,
jǔtóuwàngmíngyuè, dītóusīgùxiāng.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静夜思》的作者是,朝人。
2.《静夜思》中的“思”的意思是。
3.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意思。
4. 《静夜思》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六、把古诗补充完整
答案:一、笔顺略 5 6 5 6
二、三略
四、chuáng(qián) guāngshuāngxiāng
五、
1.李白唐
2.思念
3.好像
4.思念家乡
六、明月头明月头故乡
同步练习2
一、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静夜思》描写的是冬天夜晚的景色。 ()
3.诗中“疑”的意思是:
怀疑();好像();不能解决()
4.诗中“举”的意思是:
提出();兴起();抬起()
5.诗中“思”的意思是:
想办法( );思念();希望()
6.《静夜思》这首诗主要写了:( )
(1)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月亮,明亮的月亮。( )
(2)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 )
二、写出下列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故乡–()望–()
举–() 思念–()意思–()
反义词:静–()举头–()明亮–()
三、造句。
思念—
【答案】
一、1.√3.好像(√)4.抬起(√)5.思念(√)6.(2)√
二、
近义词:
故乡–(家乡)望–(看)
举–(抬) 思念–(想念)
反义词:
静–(动)举头–(低头)
明亮–(黑暗)
三、思念——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和妈妈。
5、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白桦》知识点
知识点
我会写:
桦:白桦 黑桦 红桦 桦树
涂:涂色 涂抹 涂改 涂鸦 生灵涂炭
茸:茸毛 鹿茸 毛茸茸 绿茸茸
绣:绣花 绣字 刺绣 锦绣 苏绣 湘绣
潇:潇洒 风雨潇潇
穗:花穗 麦穗 谷穗 穗子 高粱穗
朦:朦胧
胧:朦胧
寂:寂静 寂寞 寂寥 沉寂 寂然无声
霞:朝霞 晚霞 云霞 彩霞 霞光
抹:涂抹 抹零 抹杀 抹黑 抹眼泪
形近字:
桦(桦树)哗(喧哗)涂(涂色)途(路途)
绣(绣花)秀(秀丽)潇(潇洒)萧(萧条)
胧(朦胧)拢(聚拢)抹(涂抹)沫(泡沫)
多音字:
佛:fú仿佛 fó佛像
抹:mǒ抹杀 mò转弯抹角 mā抹布
近义词
:
仿佛——好像朦胧——模糊
寂静——安静徜徉——徘徊
反义词
:
洁白——乌黑朦胧——清晰
寂静——喧闹
理解词语: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流苏】装在车马、楼台、帐幕、锦旗等上面的穗状饰物。
【齐绽】一同绽放。
【皑皑】形容霜、雪洁白。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写白桦的外在形象美。
第二部分(3~4):写白桦的内在气质美。
课文主题: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出了它的美。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诗歌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杨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拥有白桦品质的人的尊敬以及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问题归纳:
白桦外在形象是怎样的?
白桦外在形象是挺拔、秀美、洁白;白桦内在气质是含蓄、高洁。
相关资料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叶赛宁诗选
可爱的家乡啊
可爱的家乡啊!心儿梦见了
江河摇曳看草垛似的众阳。
我真想藏身在绿荫深处.
藏到你百鸟争鸣的地方。
三叶草身上披着金袍,
和木樨草一道在田边生长。
柳树像一群温和的修女–
念珠发出清脆的音响。
沼泽的烟斗冒着烟云,
黑色的友烬飘在苍穹。
我悄悄地把一个人儿怀念,
将隐秘的思绪藏在我心中。
我欢迎一切.忍受一切,
历尽折磨也满杯欢悦。
我匆勿来到这片大地啊–
就为了更快地与它离别。
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
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
离开了天蓝的俄罗斯。
白桦林像三颗星临照水池
温暖着老母亲的愁思。
月亮像一只金色的蛙
扁扁地趴在安静的水面。
恰似那流云般的苹果花–
老父的胡须已花白一片。
我的归来呀,遥遥无期.
风雪将久久地歌唱不止,
唯有老枫树单脚独立,
守护着天蓝色的俄罗斯。
凡是爱吻落叶之雨的人,
见到那棵树肯定喜欢,
就因为那棵老枫树啊 —
它的容颜像我的容颜。
同步练习1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 jìnɡ( ) 的乡村里, zhāo xiá( )的映照下,一群群年轻的农妇自发集中在农家的小院里xiù huā( )。
二、同音字填空。
rónɡ 毛( ) 光( ) ( )易 ( )化
xiù ( )花 生( ) ( )着 优( )
三、给下面句子中的“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抹:①涂 ② 揩、擦 ③除去 ④轻微的痕迹
一抹( )余晖 涂抹( ) 抹拭( ) 抹煞( )
四、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
1.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
2.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 )
五、重点片段品析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根据诗歌片段填空。
( )的枝头 ( )流苏 ( )寂静 ( )金晖
2.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一、寂静 朝霞 绣花
二、毛茸茸 光荣 容易 融化
绣花 生锈 嗅着 优秀
三、④ ① ② ③
四、1.比喻 2.拟人
五、1.(毛茸茸)的枝头 (洁白的)流苏 (朦胧的)寂静 (灿灿的)金晖
2.仿佛看到了白桦树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3.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4.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步练习2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谷穗 朦胧 寂寞 涂抹 绽放
徜徉 白桦 绣花 潇洒 晚霞
二、比一比,再组词。
蒙(蒙古)寂(寂寞)涂(涂鸦)潇(潇洒)假(假如)
朦(朦胧)淑(淑女)徐(徐徐)肃(严肃)霞(朝霞)
三、多音字组词。
mā 抹布
mǒ 涂抹
四、近义词。
潇洒—(洒脱) 安静—(寂静)徜徉—(徘徊)
多次—(反复) 仿佛—(好像)朦胧—(模糊)
五、反义词。
潇洒—(拘束) 寂静—(喧闹)
洁白—(漆黑) 朦胧—(清晰)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毛茸茸)的枝头 (晶亮)的雪花
(洁白)的流苏 (银色)的光华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寂静 安静
1、(寂静)的深夜,几颗星星在夜幕上闪烁着。
2、上课铃响了,刚才还在嬉闹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
模糊 朦胧
3、夜很静,黑色笼罩了一切,月色(朦胧),树影婆娑,风儿轻轻,吹拂着群星那晶亮的脸庞。
4、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安闲自在地步行。(徜徉)
2、行为举止自然大方。(潇洒)
3、慢腾腾地来晚了。(姗姗来迟)
4、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白雪皑皑)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白桦
1、这首诗是用总-分的顺序来描写白桦树的。
2、请找出诗中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并用“ ”画出来。
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本文从多个角度描写白桦,表现了其高洁、挺拔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白桦的喜爱、赞美之情。
6、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白鹅》知识点
知识点
教材分析:
《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在作者丰子恺眼里这白鹅俨然就是一位高傲而固执,忠诚而可爱的朋友,所以文本的字里行间每每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白鹅》一文,重点刻画白鹅的性格高傲,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印象“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刻画了鹅的高傲。从作者的描述中,不难让我们感觉到这种高傲不令人讨厌,而是可爱有趣,让人发笑的。另外,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丰子恺的行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文章结构严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写出特点,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过渡句),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的典范。语言风格十分幽默有趣,善于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来表现鹅的高傲,善于采用“看贬实褒”的表达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作者介绍: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浙江桐乡人,原名丰润,又名丰仁。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1924年开始发表漫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漫画有《子恺画全集》。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画集《子恺漫画》等。
我会写:
吠:狂吠 狗吠 鸡鸣狗吠 蜀犬吠日
促:急促 短促 督促 局促不安 促膝长谈
颇:颇久 颇佳 偏颇 颇为不易 颇以为然
剧:京剧 戏剧 喜剧 剧烈 剧痛 加剧
苟:苟安 苟全 苟且 一丝不苟 苟延残喘
譬:譬如 譬喻取譬 晓譬 譬若 譬说
侍:侍候 服侍 侍立 侍从 侍卫 侍者
馆:饭馆 宾馆 旅馆 体育馆 图书馆
附:附近 附和 附议 附属 附耳交谈
脾:脾气 脾性 脾胃 脾脏 沁人心脾
敏:敏捷 灵敏 敏锐 机敏 过敏
捷:敏捷 快捷 捷径 捷报 捷足先登
昂:昂首 昂头 昂贵 昂扬 激昂 气昂昂
供:供养 提供 供需 供销 供求相应
形近字:
剧(剧烈)据(根据)侍(侍候)待(等待)
供(提供)洪(洪水)
多音字:
看:kān看护kàn看望
伺:sì窥伺cì伺候
近义词
:
高傲——骄傲 严肃——严厉
奢侈——奢华 侍候——伺候
窥伺——窥探三眼一板——按部就班
敏捷——灵敏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反义词
:
急速——缓慢从容——慌乱
奢侈——俭朴 局促不安——大模大样
敏捷——笨拙一丝不苟——马马虎虎
理解词语: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郑重】严肃认真。
【叫嚣】大声叫喊吵闹。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侍候】服侍。
【堂倌】旧时称饭馆、茶馆、酒店中的招待人员。
【窥伺】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多含贬义)。
【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
【不胜其烦】烦琐得让人受不了。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顾”和“盼”都是看的意思。课文里指鹅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东看看,西看看,一点儿也不拘谨。
【引吭大叫】放开喉咙大叫。“吭”是喉咙的意思。这个词是说鹅伸着脖子敞开喉咙大叫。
【大模大样】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开容办事认真。在课文里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个样,一点儿也不马虎。
【从容不迫】形容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厉声呵斥】大声斥责。
【局促不安】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本文指鸭子的步态急速,很不自然。
【三眼一板】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文中指狗偷食完鹅的食物后大模大样地离开,与偷食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了。
【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文中说鹅并不奢侈,是指鹅虽然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但这三样东西都是平常的东西,不需要什么花费。
课内词语:
即将姿态高傲狂吠局促京剧一丝不苟譬如伺候
饭馆附近脾气
敏捷空空如也昂首供养
句子解析:
1、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高傲”是指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同时,它也是过渡句,不仅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起了下文“鹅的叫声……”,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
2、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从容”中的“从”读cóng,不读cōng,“从容”是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的意思;“大模大样”中的“模”读mú,“大模大样”用来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颇像”就是很像;“净角”中的“角”读jué,是角色的意思,“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这句话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一方面将鹅的步态与鸭“局促不安”的步调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将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鹅比作“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譬如”是比如的意思;“倘若”是假如的意思;“从容不迫”是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在这一段的前一部分,作者对鹅怎样吃饭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先写鹅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然后举例说,“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再用“譬如……”这句话举例,不厌其烦地描写鹅的吃相,作者就是想突出鹅吃相的可笑,可笑在,可笑在,可笑在。这是下文提到的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的原因,鹅的高傲也就在这其中体现出来了。
4、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侍候”是指在别人身边供使唤,照料别人的饮食起居;“堂倌”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堂倌在过去地位低下,作者这样比方,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5、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窥伺”是指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多含贬义。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连附近的狗都知道它的吃法,了解它吃食的规律,可见它是多么严格地遵守着吃饭的三眼一板。在这里,作者还称它为“我们这位鹅老爷”,明贬实褒,言语间流露出来的亲昵和叙述中的煞有介事,表现出作者对鹅充满了爱意。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点明白鹅的来历,简要介绍白鹅给人的初步印象高傲。
第二部分(2~7):先总后分,从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具体描写白鹅的高傲。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刻画白鹅“郑重严肃”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的吃相,表现了白鹅高傲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问题归纳: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刻画了白鹅“郑重严肃”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的吃相等特点。
2、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高傲写清楚的?
作者是通过对比手法,将白鹅的高傲写清楚的:课文中描写白鹅的叫声时,与狗吠作了对比:“有外人来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引吭大叫,不亚于狗吠。”描写白鹅的步态时,与鸭子作了对比:“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白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在描写白鹅的吃相时,与狗的吃相作对比:白鹅“从容不迫地吃饭”,狗只能在一旁“窥伺”,趁白鹅离开之际,“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白鹅回来后发现狗偷吃它的饭,“伸颈咬狗、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
3、作者为什么称鹅为“鹅老爷”?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之所以称呼“鹅老爷”,是因为鹅吃饭时的确像个“老爷”,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饭被狗吃完了,鹅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这样反语式的称呼,明贬实褒。言语中流露出亲昵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课后习题答案:
二、课文里有许多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如“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
叫声:严肃郑重、引吭大叫、厉声叫嚣。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昂首大叫。
在文中,作者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来突出鹅的高傲。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猥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三、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鸭的步调急速、局促不安衬托出鹅的步调从容,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鹅的“高傲”,很是有趣。
2、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把鹅称作“鹅老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把鹅称作“鹅老爷”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是贬义,实际是褒义,作者运用反语来表现出对鹅的爱意,突出鹅的高傲。
三、阅读链接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两位作家的笔下的鹅的步态都是从容不迫,吃东西都是不紧不慢的。两篇文章在描写鹅的特点时都很细致,从动作到神态,让读者读起来仿佛这只鹅就在眼前一样。
相关资料
丰子恺
所属类别:文化人物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竹影》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手指》被编为初中、小学六年级课程。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丰子恺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是全国唯一的一家专职漫画馆,这里不仅展出丰子恺本人作品及其生平介绍,还设有诸漫画名家作品陈列室,每个展厅内容物丰富,各有特色,游人络绎不绝。 故居“缘缘堂”始建于1933年春,是丰子恺先生积自己的稿费亲自设计的,采用中国式结构,全体正直,单纯明快,高大轩敞,三开间两层建筑,具有江南民居的深沉朴素之美。但1938年1月毁于日军炮火,后来在丰子恺方外莫逆之交即新加坡佛教协会主席广洽法师的创议和捐资下,在1985年9月15日故居“缘缘堂”才得于按原貌重建,并正式对外开放。
运用对比手法描写动物特点
示例:小狗反应灵敏,每当听到有特别的声音,它立马竖起了耳朵,警惕性非同寻常。不像小猪,总是慢半拍;吃食物时,它总要低下头闻一闻,确认没问题后才开始一口一口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还不忘听听周围的动静。而小猪总是一头扎进食盆里,心无旁骛地埋头大吃。
7、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知识点
我会写:
仞:万仞 壁立千仞 心游万仞
岳:五岳 山岳 岳父 岳母 三山五岳
摩:抚摩 按摩 摩天 观摩 摩拳擦掌
遗:遗民 遗失 遗忘 遗憾 路不拾遗
涕:涕零 鼻涕 感激涕零
巫:女巫、巫师、巫术、巫婆、巫神
多音字:
朝:zhāo朝霞cháo朝向
舍:shè宿舍shě舍不得
形近字:
仞(万仞)刃(刀刃)岳(山岳)兵(士兵)
摩(摩天)磨(磨炼)
问题归纳:
1、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样的意境?
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2、第二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
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峨华山高达五千仞,上与天奇。如此大好河山,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3
杜甫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国事在他眼里最重要,遇到国家收复疆土,击败叛军自然是生平最大的一件快事。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课后习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反复诵读,边诵读边想象画面,并借助画面,深入理解课文。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2)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3)赶紧动身启程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表达了诗人急切、喜悦的心情,是诗人想象中的飞驰。
相关资料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主题:
《从军行》通过描写边塞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物,衬托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和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解:
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③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④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⑤穿:磨破。
⑥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⑦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⑧长云:层层浓云。
鉴赏:
①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孤”可以体现边塞地区的开阔荒凉,可以体会到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②诗的后两句由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人之强悍,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的誓言。后一句是将士们的豪迈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主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遗民日夜盼望王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与悲愤之情。
译文:
三万里滔滔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向上碰到天。中原人民在胡人暴政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解:
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rèn)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鉴赏:
①“入”表现了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摩”有触手可及之意,突出山的高俊。前两句写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和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饱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劈空而来,为后文直抒胸臆做了蓄势和铺垫。
②后两句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遗弃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泪尽”二字极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与酸辛,“南望”表现出沧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介绍:
”生平第一首快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珙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成“李杜”。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
主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译文:
忽然间从剑门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的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应当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方舟从巴峡动下,穿越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径直奔向洛阳。
注解: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即:就。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鉴赏:
①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喜。
②后四句通过想象,尽情描写“喜欲狂”。既描写了“放歌”“纵酒”的“狂态”,也描写了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
同步练习1
一、关于《从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是虚数。
D.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
二、根据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完成练习。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2. 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练习。
(1)前两句诗中的“ ”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 ”字突出山的高峻;从第三句的“ ”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 ”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2)全诗以“ ”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3.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 ,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课文中指的是 。
三、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请发挥想象,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A
二、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1)入 摩 泪尽、胡尘 南望、又一年
(2)望
3.(1)黄河 (2)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华山
三、1.B
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 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四、略
同步练习2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千仞 五岳 摩擦 遗憾
巫术 襄办 蓟北 衣裳
二、比一比,再组词。
贵(宝贵)岳(五岳)堂(礼堂)镶(镶嵌)涕(鼻涕)
遗(遗憾)丘(山丘)裳(衣裳)襄(襄办)递(递交)
三、多音字组词。
shɑnɡ 衣裳
chánɡ 裳裳者华 裳裳光明
四、近义词。
遗憾—(可惜)悲凉—(凄凉)
五、反义词。
满足—(缺乏)悲凉—(欢乐)
六、先解释带“ ”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指铠甲被穿破、磨破。
句意:黄沙漫漫,将士们身经百战,铁甲被磨穿,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句意: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3、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指春天。
句意:在晴朗的日子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七、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从军行》中,描写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的诗句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现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的批判之情的诗句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通过想象,描写“喜欲狂”的激动心情的诗句是: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填空。
1、《从军行》中通过对西北边广漠壮阔的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杀敌报国的壮志。
2、《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由景及人,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述和对遗民迫切希望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要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的喜悦心情与还乡的决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之情。
九、默写古诗《从军行》。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知识点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我会写:
讨:讨厌 讨喜 讨饶 声讨 南征北讨
厌:讨厌 厌恶 厌弃 厌倦 贪得无厌
坝:田坝 河坝 堤坝 坪坝 水坝 坝子
忠:忠厚 忠诚 忠言 忠告 忠心耿耿
毒:心毒 毒计 禁毒 中毒 毒气 下毒手
绩:成绩 战绩 功绩 业绩 政绩 败绩
孵:孵化 孵育 孵卵
戒:警戒 戒心 戒备 戒酒 戒骄戒躁
歪:歪曲 歪理 歪道 东倒西歪 歪理邪说
咕:咕咕 咕咚 咕嘟 咕叽 咕噜 咕哝
汤:米汤 鸡汤 汤药 赴汤蹈火 汤圆
掘:掘地 挖掘 开掘 采掘 临渴掘井
伏:伏案 伏击 埋伏 此起彼伏 昼伏夜出
啼:啼叫 鸡啼 猿啼 悲啼 哭哭啼啼
形近字:
厌(讨厌)伏(埋伏)戒(警戒)诫(告诫)
啼(啼哭)谛(真谛)
多音字:
恶:wù厌恶è罪恶ě恶心
撮:zuǒ一撮儿cuō撮合
近义词
:
讨厌——厌恶欺侮——欺负
忠厚——老实 可恶——可恨
警戒——警惕 预备——准备
凄惨——悲惨辛苦——辛劳
反义词
:
讨厌——喜欢 反抗——屈服
欺侮——爱护 忠厚——奸诈
慈爱——凶狠勇敢——怯懦
理解词语:
【疙瘩】比喻不易解决的问题。
【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
【可恶】令人厌恶;使人恼恨。
【尖锐】(声音)高而刺耳。
【凄惨】凄凉悲惨。
【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情。
【颤颇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多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动作或声音)。
【如怨如诉】形容声音(多指乐曲)悲切。
【警戒】泛指为防备出各类问题而采取保障措施。
【如怨如诉】好像是怨恨,又好像是倾诉。形容声音带有忧郁的意味。
【欺侮】欺负。
【趁人不防备】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词语扩展:
含有动物成语:
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若木鸡、抱头鼠窜、
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鸟语花香、黔驴技穷、画龙点睛、
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鼠目寸光、
盲人摸象、画蛇添足、为虎作伥
课内词语:
讨厌 理由 心事 反抗忠厚毒手成绩警戒预备汤圆
句子解析:
1、我一向讨厌母鸡。
这句话开门见山,点明作者对母鸡的一贯态度———讨厌。统领前三个自然段,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作者通过“不反抗”“欺侮”“下毒手”这几个词对比写出母鸡对待鸭子、其他母鸡和公鸡的态度。这几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刻画出母鸡欺软怕硬的形象。
3、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
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本来听不到声音的聋子,在母鸡下蛋后的叫声中“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讽刺了母鸡爱炫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母鸡的讨厌。
4、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警戒”本课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立刻警戒”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的活灵活现。它警戒起来的样子是: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从“挺着”“警戒”“歪着”“看看”“警告”等动作描写,我们看到了一只勇敢、负责的母鸡。
5、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此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鸡对儿女的疼爱至极,“紧叫”说明母鸡在不停地叫唤,“啄”“放”体现了母鸡的细心和对鸡雏的爱。
6、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
这句话是拟人句,把鸡雏的肚子比作汤圆,说明鸡雏吃的很饱,与母鸡却“消瘦了”进行对比,说明母鸡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鸡雏吃饱。
7、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这三句话都是写母鸡的。对母鸡的赞颂之情在逐渐加深。第一句话总结母鸡为了鸡雏所体现的品质;第二句话是文章主题的升华;第三句话指出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从而赞颂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8、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结尾这句话与开头“我一向讨厌母鸡”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句中“不敢”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纯洁、神圣的母爱的尊敬与赞颂。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作者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先总写讨厌母鸡,再分别叙述了讨厌母鸡的理由。
第二部分(4~8):描写母鸡在抚育鸡雏时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以及“我”对它的感情发生了转变。
第三部分(9~ 10):总结母鸡的伟大品质,抒发“我”对母鸡的尊敬之情,并由此引申出对“母爱”的赞美。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课文主题:
本文以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叙了一只母鸡保护、照顾、养育鸡雏的事,刻画了母鸡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形象,赞扬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品质,歌颂了伟大而崇高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问题归纳:
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前面塑造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和后面塑造一位伟大的鸡母亲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之前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它总是在那里不停地叫,吵得人心神不宁,它还欺侮最忠厚的鸭子。直到作者看到母鸡对小鸡雏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就不再讨厌母鸡了,反而是对母鸡表现出来的母爱加以赞扬。
二、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
负责:
时刻警惕,看护鸡雏。“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慈爱: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勇敢: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辛苦: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三、《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
相同点:
①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②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③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不同点:
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作者从始至终表达的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9、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9课《夜色》知识点
知识点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胆dǎn胆子 敢gǎn勇敢
往wǎng来往 外wài外面
勇yǒng勇敢 窗chuāng窗外
乱luàn乱来 偏piān偏远
散 sàn分散 原 yuán原来
像xiàng 好像 微wēi微笑
二、会写字及组词
色(红色)(白色)(春色)(出色)
外(里外)(外头)(门外)(外国)
看(看见)(好看)(看书)(看一看)
爸(爸爸)(我爸爸)(好爸爸)
晚(晚上)(早晚)(很晚)(晚会)
笑(大笑)(玩笑)(好笑)(笑一笑)
再(再见)(再会)(再三)(再来)
三、易错的字
外
:左边是“夕”,不要写成“夂”。
看
: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横。
晚
:右面是“免”,不要写成“兔”。
笑
:下面是“夭”,不要写成“天”。
“胆子”、”晚上”应读轻声。
“一”的读法:“天一黑”中念第四声,“一样”“一看”中念第二声。
四、多音字
散sàn散步 sǎn散文
觉jué感觉 jiào睡觉
看kàn看见 kān看守
五、近义词
从前——以前 原来——本来
从此——此后 勇敢——英勇
六、反义词
从前——今后 勇敢——懦弱
七、部首
新的偏旁:厂字头。
带厂字头的字有:原、压
八、词句积累
讲了又讲 说了又说 看了又看 问了又问
九、造句
一……就……——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一……就……——他一回到家就睡觉。
十、课文解读
小时候胆子小,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可我还是害怕。爸爸带我出去散步,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也不害怕。这首诗告诉我们,要学会克服胆小的心理,做个勇敢的人。
相关资料
夜晚
词目:夜晚
拼音:yè wǎn
基本解释:[night] 晚上,天黑之后
引证解释
指夜间,晚上。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唐孔颖达疏:”谓诸妾夜晚始往及早来也。”《水浒传》第四五回:”若是夜晚老公不在家时,便掇一个香卓儿出来,烧夜香为号。”《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夜晚路上有虎,须要小心。”老舍《骆驼祥子》六:”初秋的夜晚,星光叶影里阵阵的小风,祥子抬起头,看着高远的天河,叹了口气。”
夜晚的相关诗句
1、晚飘蓬、夜郎秋浦(宋·刘克庄·《贺新郎》)
2、归晚楚天不夜(宋·王千秋·《好事近》)
3、但自家晚夜(宋·吕渭老·《沁园春》)
4、晚寒寒似夜来些(宋·刘学箕·《鹧鸪天》)
5、松晚夜凌寒(唐·骆宾王·《咏怀》)
6、晚香淡似夜来些(宋·张炎·《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
7、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衤周]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宋·晏殊·《清商怨》)
8、卧晚不曾抛好夜(唐·薛能·《晚春》)
9、岁晚匆匆日复夜(宋·李处权·《梅二首》)
10、晚泊吴江夜雨馀(宋·刘过·《自述》)
11、晚淮他夜月(宋·宋祁·《送王庾》)
12、晚望秋高夜(唐·陈润·《赋得秋河曙耿耿》)
13、晚寻丹灶夜渔(宋·董与几·《题澹山岩》)
14、夜直蓬莱得归晚(宋·李新·《送范秉彝》)
15、夜吠仙苗喜晚尝(宋·杨万里·《尝枸杞》)
16、岁晚夜何长(明·郑胤骥·《题汪无际茸游册三首》)
17、秋城一夜江湖晚(宋·方岳·《次韵斋宿》)
18、晚酌金叠邀夜月(明·刘养晦·《王氏招饮席中有感》)
19、夜饮归常晚(唐·白居易·《和杨同州寒食乾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
20、夜郎岁晚逢羁客(宋·王公炜·《梅花》)
类文阅读
小弟和小猫
柯岩
我家有个小弟弟,
聪明又淘气。
每天爬高又爬低,
满头满脸都是泥。
妈妈叫他来洗澡(zǎo),
装没听见他就跑。
爸爸拿镜子把他照,
他闭上眼睛咯咯地笑。
姐姐抱来个小花猫,
拍拍爪子舔(tiǎn)舔毛。
两眼一眯
“喵,喵,喵,
谁跟我玩?谁把我抱?”
弟弟伸出小黑手,
小猫连忙往后跳。
胡子一撅(juē)头一摇:
“不妙,不妙,
太脏太脏我不要!”
姐姐听见哈哈笑,
爸爸妈妈皱(zhòu)眉毛。
小弟听了真害臊(sào):
“妈!妈!快快给我洗个澡!”
推荐阅读:《小弟和小猫》
音频:00:0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