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15 19:34:2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课题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言介绍了大自然有趣的科学知识。依据课文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注重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的训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指南针。(教师)

  2.预习字词,制作生字卡片,朗读课文,搜集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搜集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资料。(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导入:同学们,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可要是你在茫茫野外迷了路,那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好方法。

  2.板书课题。 1.交流迷路后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

2.齐读课题。 1.想象一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你可以想到哪些办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8分钟)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借助生字表,认读生字,把诗歌读准读通顺。

  (2)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2.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读。再请小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读中巩固。

  (3)教师出示下列六个带音节的生字:针、忠、实、盏、闯、稠,指名反馈: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读好翘舌音。

  (5)指名说一说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适当点拨,小结。

  3.检查学生读文的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互相评价。

  (2)每个小组推荐一人上台朗读诗歌,集体评议。

  4.齐读课文。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学习或请教周围的同学。

  2.注意检查同桌字音朗读得是否准确,注意“忠”“实”“盏”“闯”“稠”“针”为翘舌音。

  3.选择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读给同学、老师听。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用找反义词的方法识记“稠”“稀”。看图片,理解“稠”“稀”的含义。

  (2)字理识记“积”。“积”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3)“忠”“慌”的部首都与心有关。用“忠心”“慌张”说句子。

  (4)观察“盏”的图片,与同学交流,发现“盏”与“皿”有关,列举“盘”“盆”“盒”“盛”。

  (5)交流汇报“针”“碰”的偏旁都与字义有关。

  5.学生读书比赛。 2.在正确的答案后边画“√”。

  (1)“盏”字的读音是“zǎn”( )“zhǎn”( )。

  (2)“积”字的读音是“jī ”( )“jí”( )。

  (3)“导”字的第四笔是“一”( )“乚”( )。

  3.一字开花。(给下列字组词)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用时:17分钟) 1.观察生字,说一说书写生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重点字书写指导。

  2.教师示范,学生临摹。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5.组织学生独立练习书写其他的字。

  6.积累词语。

  (1)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1.全班交流掌握生字要领,把握关键笔画。

  2.学生书写临摹。

  3.将要写的字写两遍。

  4.从结构的安排、笔画的长短上来评价生字。

  5.独立练习。

  6.(1)独立完成读读写写,注意书写工整。

  (2)默读全文,画出自己喜欢的生词;小组内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 4.我是小小书法家。(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教学中注重通过朗读来品味美感。诗歌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在读文本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解灌输,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文章。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并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2.总结全文,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并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学前准备 制作生字卡片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用时:10分钟) 1.听写生字词。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

  2.齐读课题。

  二、分段品读,理解文意(用时:20分钟) 1.出示诗歌第1小节,学生齐读。

  2.教师:学了这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就不会再慌张了。因为——(教师媒体展示下列语句。)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3.指名反馈:谁知道指南针?(引导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媒体展示指南针,若有实物更好。)

  4.师导读:那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2~5小节,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5.创设情境,了解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6.图文结合,了解看“北极星”辨别方向的方法。

  7.出示思考题:如何看“大树”“雪”辨别方向。

  8.指名分节读课文。

  9.老师范读第6小节,学生思考:诗歌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1.齐读第1小节。

  2.认识指南针,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3.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就会了解到: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树叶、沟渠里的积雪这四种指南针。

  4.汇报学习成果。

  5.(1)小组代表朗读,汇报辨别方向的方法。

  (2)学生相互质疑、释疑。

  ①第2小节中重点理解“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太阳指的方向是很可靠的,所以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②第3、4小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北极星和大树树叶的图片,理解内容。

  ③第5小节中根据课件演示理解,阳光直射北方,雪化得快的一方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

  6.分小节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7.学生边听边思考后回答:起到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的作用。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南方。( )

  (2)中午的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

  (3)阴雨天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南方。( )

  (4)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积雪化得快就是南方,化得慢就是北方。( )

  6.我会读,也会做。

  (1)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比作

这句话把,“它”是指、和。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1.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启示?

  2.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2)出示资料袋,拓展野外判断方向的办法?

  ①利用指南针。

  ②利用太阳。

  ③利用地物和植物特征。 1.同学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

  2.(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仔细阅读资料卡,丰富自己的经验,拓展视野。 7.想一想,画一画。

  课文中的内容你都理解了吗?请你根据“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画一幅画,并标明方向。

  8.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天然指南针的资料,并在课堂中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的不仅是对自然知识的了解,还懂得了如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学习所需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选择、合理的整合。在了解诗歌中所介绍的四种天然指南针时,我逐步从扶到放,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并在这一自主探究中,进一步感悟到观察的重要性。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片段

  探究规律巧背诵

  师:这是一篇蕴含丰富知识、秀丽的小诗,我们要把它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背诵也是有规律的,这样会提高我们背诵的能力。仔细观察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前三行都是一样的,只有最后一行不同。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有了这样的发现,我们只要把这两个小节的最后一句仔细背一背就可以了。同学们试一试吧!

  (生练习背诵)

  师: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生:天然的指南针有太阳、北极星、大树、雪。

  师:这首诗的第2~5小节每一行表达的内容都很相似,你能发现每行都讲了什么吗?

  生1:第一行讲的都是在什么时候使用指南针。

  生2:第二行说的是哪个天然的指南针会来帮忙。

  生3:第三行和第四行是告诉我们哪边是南方,哪边是北方。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规律我们背诵起来就更加方便了。其实,我们在背诵时,根据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进行背诵,这样就更好了。(出示:太阳、树影中午时指示方向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生尝试练习背诵第2小节)

  师: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发现的规律,采用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的方法进行背诵练习,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生练习背诵第3~5小节)

  赏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首小诗前后照应的特点,重点指导不同诗句的背诵,使学生初步感受诗的结构美。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这首诗在表达内容上的相似,在理解了每一行所表达的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这节课学生不仅仅获得语言、内容上的积累,同时也探究了背诵方法。

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如果你迷路了,会怎样想?

  板书:慌张,理解词语的意思。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学了之后,就是迷了路你也不会害怕!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自学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学习生字

  强调“盏”字的读音。

  用自己的方法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给生字扩词。

  3、展示朗读:

  小组内读课文,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推荐小组组员,展示朗读,并说说推荐原因。

  全班交流。(正音)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指南针?用横线划出。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太阳 北极星 大树 沟渠里的积雪

  3、说话练习:

  用句式:课文介绍了天然的指南针有……练习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四、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帮、永、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学习名言,自信地夸夸自己。

  2、师:这自信的声音比任何语言都来得美,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3、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这天然的指南针分别是什么?

  随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二、自读自悟

  1、师:它们是怎样准确地指明方向的?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轻声读课文2~5自然段,你在文中发现了什么?用“”划一划。

  2、学生自读自悟。

  三、感悟体会

  1、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相关段落。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⑵ 说说自己的发现。

  课件演示。

  ⑶ 做实验:

  手电筒笔杆让学生用手势指出方向。

  ⑷ 互动游戏:

  谢老师迷了路,你们来当太阳,帮我指明方向。

  师边走边说:这是什么地方啊?我迷路了,太阳公公(姐姐),请你给我指方向!

  学生回答。

  学生之间互动。

  ⑸ 质疑:这段话里有疑问吗?

  比如:太阳中午的时候为什么在南边?(课件演示)

  拓展:如果是早上的太阳,你能辨别方向吗?(学习词语:旭日东升)傍晚的太阳呢?(夕阳西下)

  比如:太阳为什么是忠实的向导?

  理解“向导”“忠实”,因为太阳都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中午的时候在南边,按一定的轨迹运转,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说是忠实的向导。

  拓展:我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高兴时他会跟我分享快乐,我遇到困难他会伸出援助之手,可以把他称作忠实的(  )

  新中国的卫士,不管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下雪,都保卫着祖国,可以称作忠实的(  )

  你也能举几个例子吗?

  ⑹ 朗读指导。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指名读第三节。

  ⑵ 你有什么疑问?

  比如:怎样找到北极星?(课件演示)

  为什么是指路灯?(理解“永远”)

  ⑶ 游戏互动:

  师戴上星星头饰作“北极星”,走到教室的各个地方,学生用手势指出“东、南、西、北”。

  ⑷ 儿歌:

  老师这有一首儿歌的前半部分,你来找出后半部分。

  齐读儿歌。

  ⑸ 朗读展示:

  用你的声音来展示北极星的乐于助人。

  4、教学第四自然段:

  ⑴ 指名读。

  ⑵ “大树”自述指点方向的方法:

  戴上树枝帽,上台把自己的方法介绍大家。

  ⑶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大树”吗?

  比如: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的北方?

  教学词语:南稠北稀。

  5、教学第五自然段。

  ⑴ 齐读课文。

  ⑵ 课文没给我们答案,谁来解决这个疑问?

  理解“沟渠”,课件演示。

  ⑶ 把“北”“南”代进课文读一读。

  6、小结:刚才我们在很多游戏当中,明白了天然指南针是怎样准确给我们指点方向的,老师出了道题向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自由练,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读。

  7、朗读比赛:

  今天喜欢怎样比赛?

  ⑴ 自由准备。

  ⑵ 朗读挑战赛。

  四、拓展升华

  1、课文的最后一段告诉我们还有很多天然指南针,你还知道哪些?

  2、师: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多看书多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五、实践活动

  编写诗句。

板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南面      北边

  中午:   太阳      树影

  黑夜:           北极星  细细观察,

  阴雨天:   树叶稠     树叶稀  多多去想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课之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十分重要,有了这些感性知识的积累才使读懂这篇文章可能课后再让学生去寻找其他辨别本向的办法学生很感兴趣。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和“盏”的教学中把它们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等。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再说一段话,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多媒体简化并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3、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接龙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师生表演读等,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4、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足:在对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没有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弄明白。如果能在学生汇报时适时的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师相机抓住“沟渠”的方向来进一步说明,我想这个难点便会迎刃而解。

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近反义词,课后习题教材分析

近义词

  慌张—惊慌

  天然—自然

  分辨—辨别

  特别—格外

  指点—指引

  忠实—忠诚

反义词

  慌张—镇定

  忠实—狡猾

  稠—稀

  阴—晴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课后习题答案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

  辨别方向的。

  课文写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

  晴天,可以看太阳辨别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晚上,可以靠北极星找到南北,北极星在的方向就是北方;阴雨天,可以让大树来帮忙,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冬天,还可以靠沟渠里的积雪分清南北,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4、《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1 古诗词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品情感。要体现“淡化诗意,重在诵读”的教学理念。本课由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皆为写景诗词,但是每首诗词所描述的景色与诗人抒发的情感截然不同。由此,教学中,以体裁分类,先学习前两首古诗:整体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思路,教学第一首古诗后,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到第二首古诗中,全课以诵读为主要策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想象诗境,理解诗情。再学习第三首词,紧紧围绕“诵读”,遵循读准音、读节奏、读画面、读情感的教学流程,步步直入主题,品析词句,陶冶情操,悟情悟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古诗词朗读动漫。

  学生准备:搜集诗人、词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诗人,引入古诗

  1.(板书:王维)激趣:你了解这位诗人吗?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王维:字摩诘,擅长写山水诗,其诗特点是“诗中有画”。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3.(板书“山居秋暝”)揭题:研读古诗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整体把握古诗内容,通过这首诗的题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时间是傍晚,季节是秋天,地点是山里。)

  (1)巧借注释认识并理解“暝”。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3)想象画面读题目。

  设计意图:从了解诗人入手,把握古诗特点;从题目开始,整体感知古诗内容;巧借注释与研读课题培养学生研读古诗的能力,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从诗人和诗题两方面入手整体把握古诗内容的方法,在习得知识的同时,积累学习方法。

  二、诵读古诗,感悟画面

  1.播放古诗朗读动漫,引导学生听、读、看,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按照节奏提示读好停顿,突出韵律。

  3.自由描绘诗中画面,想象画面,再读古诗。

  预设:

  (1)仿佛看到雨后山林里皎洁的月光斜射入林间,无比祥和。(读出陶醉)

  (2)仿佛看到清澈的小溪从石头上流过,好清澈、好有诗意。(读出美妙)

  (3)仿佛听见溪流声与浣女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真是快乐。(读出开心)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内容,将画面叙述充实丰满。注意运用“诗句扩充”法来说说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诗中的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山、雨、月、泉、女、莲”为诗中景物,“山”是“空山”,“雨”是“新雨”,“月”是“明月”,“泉”是“清泉”,“女”是“浣女”,“莲”是“动”的,一幅幽静又不乏动感的画面呈现于眼前。(教师相机板书:空山、新雨、明月、清泉、浣女、莲动)

  (3)突出景物特点,再读古诗,尝试扩充诗句说说诗意。

  (4)师生梳理语言,边说诗意边诵读。

  5.解读层次,把握写法。

  (1)引学:首联和颔联,描绘空山中新雨之后,秋天的天气缓缓将至。傍晚,一轮明月洒下皎洁的月光,那月光穿过树林,直射林间,增添清幽之美;一汪清泉于石上流过,泉水清可见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静态的美)

  (2)引学: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动态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表演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遵循“初读古诗,读出韵律;再读古诗,想象画面;又读古诗,抓住诗眼;诵读古诗,发现层次;研读古诗,体会静态美与动态美”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诗中描绘的画面,层层深入,研读古诗,达到古诗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三、提炼方法,学以致用

  1.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

  关注诗人和诗题;

  一读,读出节奏,理解字词;

  二读,想象画面,读出感受;

  三读,抓住诗眼,品读意境;

  反复诵读,体会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学法,迁移运用,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自学能力。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枫桥夜泊》:

  (1)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泊”的字音;

  (2)画出节奏线,读出节奏;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并填写学生活动卡。

  3.师生交流,研读古诗。

  (1)过渡:抓住题目了解诗意是一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多尝试并运用。下面就请根据题目,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夜里停泊在枫桥的所见所感。)

  (2)根据自己画好的节奏来读一读古诗。

  ①注意语速稍慢。

  ②停顿适当。

  ③字音准确。

  (3)学生交流自己圈画出的诗中景物,教师帮助补充总结:月、乌、霜、枫、渔火、寒山寺、钟声、船。

  (4)抓诗眼,品景物。

  ①品读第一句:“月落”是即将落下的月亮;“乌啼”是正在啼叫的乌鸦,那声音平添几分悲凉;(品读第一句)“霜满天”是余霜漫天,无比寒冷。

  ②品读第二句:“江枫”江边枫树飒飒作响;“渔火”点点平添几多忧愁,让人久久不能入眠。

  ③品读第三、四句:“寒山寺”似悲凉之地;“钟声”从此传出,一直传到诗人的“客船”之上,客乡在外,不免伤感涌上心头。

  (5)小组汇报诗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引导学生读诗句想画面,从而感悟诗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策略,先由学生提炼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依据学生学情确定教什么、怎样教。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研读、思考的好习惯。

  四、赏析诗情,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朗诵两首古诗并比较这两首古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预设:

  相同点是两首古诗都是写秋天景色的;区别在于第一首《山居秋暝》写的是一种自由、幽静、惬意之美,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而第二首《枫桥夜泊》所描绘的景色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寂寞愁绪,写出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忧愁。

  2.诵读两首古诗,把握不同情感。

  3.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研读写景的古诗,我们要着重把握诗人的情感,透过景物描写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这样我们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品味别样的古诗境界。

  4.书写指导。

  (1)“愁”是上下结构,两部分都要写得略扁一些。

  (2)“寺”书写时要注意合理布局,不要整体拉长或前倾。

  设计意图:两首古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学习了两首诗后,对比诵读,能使学生自主发现两首诗的不同,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写景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五、布置预习,课后练笔

  1.根据两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自选一首改编成一篇写景的文章,最好配上一幅图画。从日常读写训练入手,培养写作能力。

  2.预习《长相思》,搜集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写作,抓住契机向学生提供习作机会,选择一首诗改编成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丰富学生的语言,从而升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导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才子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题:“长相思”是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

  4.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相机出示课件简介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被当时的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记起有关乡愁的诗词;通过解诗题,明确体裁;通过知作者,了解作者背景。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为学习这首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二、初读词,巧学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听出节奏。

  2.细细读四遍,读前两遍时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把词念通顺,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要借助词句认识生字,不要把识字和诗词割裂开来。

  (1)自主读文,读准生字的音,结合朗读画出节奏: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课件突出“程、灯、更、成、声”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字的读音让你发现了什么?(韵母相同,押“enɡ”的韵。)指导学生读好这几个字,更准确把握节奏。

  3.教师强调“聒”“更”的字音和字义。

  (1)“聒”,可扩词:聒碎、聒噪。字面为“耳字边一个舌字”。意为声音吵闹,使人厌烦。本文是指更鼓声和风雨声。

  (2)“更”是多音字,本课读ɡēnɡ,是古时的时间单位。

  4.指名试读,在控制语速、恰当停顿以及字正腔圆三方面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范读初步走进文本;利用自由读,有层次地走进课文;抓住韵脚很好地把握词的节奏。总之,本环节主要宗旨为熟读文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以求为下面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三、抓字眼,明词意

  1.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这首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觉?结合具体的字词说说。相机指导朗读。

  (1)“一程”体现了作者走了很远的路,路途遥远;“夜深”说明夜深了,作者看着行营中亮起的千帐灯久久不能入眠,他似乎有心事。(指导朗读:读出有心事的感觉。)

  (2)“梦不成”说明作者睡不着觉,更做不成梦。(指导朗读:把这种烦躁的感觉带到朗读中去。)

  (3)“风一更,雪一更”是风雪之声,两个“一更”说明这里整夜都是风雪交加。(指导朗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实际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读一读,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2.串词成句,理解全文。

  (1)课件出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①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词的上阕的意思: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上阕。

  (2)继续出示: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根据前边的“抓字眼”理解下阕: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②对比上部分的语气,加强语气再读下阕。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讲究循序渐进,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意思,采用抓字眼,明诗意的方法,由“这首词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和感觉”引领学生围绕词中关键字去初步领会词义,再将零散的理解串词成句,梳理语言,使学生经历语言再加工的过程,理解诗意变得水到渠成。

  四、巧设疑,品词情

  1.板书“身”,质疑:作者身在哪里?

  (1)课件出示注释词语“榆关、那畔”,顺势学习其中“榆”和“畔”字,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处指哪里?(山海关和关外。)猜想此时的作者应该在哪里?(山海关、关外、山上、营帐中、征途……)在“身”字后面补充板书“在征途”。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

  (2)教师讲解创作背景,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本文是康熙二十一年,作者随康熙皇帝到关外慰问巡视时创作的,看到关外军士生活艰苦,闻听风雪交加之声,作者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孤寂、思乡……)

  (3)尝试读出作者的孤寂与思乡之感。

  2.板书“心”。质疑:知道了作者身在征途,再想想,作者的心在哪儿?(在故乡、在家乡、在故园)在“心”字后面补充板书“在故园”。

  3.引导学生关注板书,把板书“身在征途,心在故园”连起来读,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作者身在征途,却思念故乡。发现了作者既想保家卫国,又很想自己的家人。)

  (1)播放音乐,配乐朗读,品读作者思乡之情。

  (2)教师渲染画面,引读全文,体会身体和心灵分隔两地的痛苦之情。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学习而后知疑惑,方能继续探究,培养钻研的精神。这首词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学习的关键在于透过语言文字,挖掘诗人的内心,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诗情,借助两个问题,提炼文本主旨,巧妙地品味诗人表达的情感。

  五、明中心,诵读词

  1.课件出示《菩萨蛮》中的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1)导学:这是纳兰性德的又一首词,小组交流纳兰性德为何事而“轻离别”?教师提示要点: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2)猜想:除了纳兰性德问自己,还会有谁问纳兰性德?怎样问?什么情景?学生练笔写一段话。

  2.过渡:这就是为什么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那个梦会破碎、那颗心会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3.引读:(1)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长相思》。引读要充满激情才能带动学生全情投入。

  (2)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长相思》。

  (3)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长相思》。

  设计意图:借助作者其他作品恰当补充课堂,升华本课的主题,在朗读中不断体会作者内心思乡思亲之情,在想象与练笔中,层层深入地理解并升华本文主题,达到对文本融会贯通的程度。

  教学反思

  诵读是引领学生抵达诗境的最佳途径。本设计力求体现“淡化诗意,重在诵读”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及多种引读逐步促发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境,品悟诗情。如:学习《山居秋暝》时播放古诗朗读动漫,引导学生听、读、看,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自由描绘诗中画面,想象进行引读,读出陶醉、美妙、开心之情。再如,教学《长相思》最后运用升华朗读法,激发学生对作者心情的强烈共鸣。通过教师三次引读,学生在层层朗读“长相思”这一主题中,深入感悟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之情,从而为升华主题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达到课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5、《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如下:

一、看拼音写词语。

  (指针)(帮助)(导演)(永远)(碰到)

  (特别)(积雪 )(稠密 )( 果实)( 一盏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指针(zhēn ) 帮助(zhù) 主要(yào)

  要(yāo)求 分(fēn)辨 水分(fèn)

三、比一比,再组词。

  指(手指)助(帮助)碰(碰巧)积(积雪)

  脂(油脂)且(而且)哑(哑巴)和(和好)

四、近义词。

  辨别——(分辨) 指导——(指引) 慌张——( 慌忙)

  忠诚——(忠实) 特别——( 特殊) 永远——(永久 )

五、反义词。

  阳——(阴 ) 稠——( 稀) 快——(慢 )

  镇定——( 慌张) 特别——(普通) 永远——( 暂时)

六、我给字做加减法。

  针-(钅)+(亻)=(什) 稠-(禾)+(讠)=(调)

七、选词填空。

  辨别 辨认

  1、他(辨别)声音的能力很强。

  2、我无法(辨认)他那潦草的字迹。

  镇定 慌张

  3、当遇到火灾时,我们每个人都要( 镇定 ),不要( 慌张)。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课文介绍了( 太阳 ),( 北极星),(树枝),( 雪)。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指着( 北方);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北方);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沟渠里的雪的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 南方 )。

  2、枝叶的稠与稀与什么有关,请在( )打“√”

  (1)与枝叶的形状有关。( )

  (2)与太阳光的照射时间有关。(√)

  (3)与枝叶的颜色有关。( )

  3、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指南针,请仿照课文的2-5节写一写。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盘子的响声引起了帕斯卡的思考,他提出了什么问题?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刀敲打盘子时能发出声音,为什么刀离开盘子,声音不马上消失呢?

  2、帕斯卡发现了__声学的振动__原理。

6、《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生字拼音组词

二、会写字及组词

  指zhǐ(指点)(手指)(指甲)

  针zhēn(指南针)(时针)(打针)

  帮bāng(帮忙)(帮手)(帮工)

  助zhù(帮助)(助手)(助理)

  导dǎo(向导)(导游) (指导)

  永yǒng(永远)(永久)(永生)

  碰pèng(碰巧)(碰见)(碰巧)

  特tè(特别)(特点)(特工)

  积jī(积雪)(积极)(积水)

三、易错字

  导:注意上面是“巳”,不要写成“已”。

  永:第二笔横折钩一笔写成。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正zhèng(正好)zhēng(正月)

  分fēn(分数)fèn(水分)

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生字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预习练习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指zhǐ(指点)(手指)(指甲)

  针zhēn(指南针)(时针)(打针)

  帮bāng(帮忙)(帮手)(帮工)

  助zhù(帮助)(助手)(助理)

  导dǎo(向导)(导游) (指导)

  永yǒng(永远)(永久)(永生)

  碰pèng(碰巧)(碰见)(碰巧)

  特tè(特别)(特点)(特工)

  积jī(积雪)(积极)(积水)

三、易错字

  导:注意上面是“巳”,不要写成“已”。

  永:第二笔横折钩一笔写成。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正zhèng(正好)zhēng(正月)

  分fēn(分数)fèn(水分)

五、近义词

  慌张—惊慌 天然—自然

  分辨—辨别 特别—格外

  指点—指引 忠实—忠诚

六、反义词

  慌张—镇定忠实—狡猾

  稠—稀 阴—晴

七、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八、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

  辨别方向的。

  课文写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

  晴天,可以看太阳辨别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晚上,可以靠北极星找到南北,北极星在的方向就是北方;阴雨天,可以让大树来帮忙,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冬天,还可以靠沟渠里的积雪分清南北,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指针)(帮助)(导演)(永远)(碰到)

  (特别)(积雪 )(稠密 )( 果实)( 一盏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指针(zhēn ) 帮助(zhù) 主要(yào)

  要(yāo)求 分(fēn)辨 水分(fèn)

  三、比一比,再组词。

  指(手指)助(帮助)碰(碰巧)积(积雪)

  脂(油脂)且(而且)哑(哑巴)和(和好)

  四、近义词。

  辨别——(分辨) 指导——(指引) 慌张——( 慌忙)

  忠诚——(忠实) 特别——( 特殊) 永远——(永久 )

  五、反义词。

  阳——(阴 ) 稠——( 稀) 快——(慢 )

  镇定——( 慌张) 特别——(普通) 永远——( 暂时)

  六、我给字做加减法。

  针-(钅)+(亻)=(什) 稠-(禾)+(讠)=(调)

  七、选词填空。

  辨别 辨认

  1、他(辨别)声音的能力很强。

  2、我无法(辨认)他那潦草的字迹。

  镇定 慌张

  3、当遇到火灾时,我们每个人都要( 镇定 ),不要( 慌张)。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课文介绍了( 太阳 ),( 北极星),(树枝),( 雪)。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指着( 北方);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北方);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沟渠里的雪的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 南方 )。

  2、枝叶的稠与稀与什么有关,请在( )打“√”

  (1)与枝叶的形状有关。( )

  (2)与太阳光的照射时间有关。(√)

  (3)与枝叶的颜色有关。( )

  3、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指南针,请仿照课文的2-5节写一写。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盘子的响声引起了帕斯卡的思考,他提出了什么问题?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刀敲打盘子时能发出声音,为什么刀离开盘子,声音不马上消失呢?

  2、帕斯卡发现了__声学的振动__原理。

8、二年级《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后习题答案

[danger]一、生字笔画笔顺[/danger]

[danger]二、会写字及组词[/danger]

  指zhǐ(指点)(手指)(指甲)

  针zhēn(指南针)(时针)(打针)

  帮bāng(帮忙)(帮手)(帮工)

  助zhù(帮助)(助手)(助理)

  导dǎo(向导)(导游) (指导)

  永yǒng(永远)(永久)(永生)

  碰pèng(碰巧)(碰见)(碰巧)

  特tè(特别)(特点)(特工)

  积jī(积雪)(积极)(积水)

[danger]三、易错字[/danger]

  导:注意上面是“巳”,不要写成“已”。

  永:第二笔横折钩一笔写成。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正zhèng(正好)zhēng(正月)

  分fēn(分数)fèn(水分)

五、近义词

  慌张—惊慌 天然—自然

  分辨—辨别 特别—格外

  指点—指引 忠实—忠诚

[danger]六、反义词[/danger]

  慌张—镇定忠实—狡猾

  稠—稀 阴—晴

[danger]七、教材分析[/danger]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danger]八、课后习题[/danger]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

  辨别方向的。

  课文写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

  晴天,可以看太阳辨别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晚上,可以靠北极星找到南北,北极星在的方向就是北方;阴雨天,可以让大树来帮忙,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冬天,还可以靠沟渠里的积雪分清南北,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9、《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文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第1步:观看写字动图,书空笔画和笔顺。

拼音 zhǐ 拼音zhēn

部首 扌 部首 钅

笔画 9 笔画 7

拼音 bāng 拼音zhù chú

部首 巾 部首 力

笔画 9 笔画 7

拼音 dǎo 拼音 yǒng

部首 寸 部首 丶

笔画 6 笔画 5

拼音 pèng 拼音 tè

部首 石 部首 牜

笔画 13 笔画 10

拼音 jī

部首 禾

笔画 10

第2步:默读书写评级标准,查看组词图片,参照老师的书写临摹练习。

书写评级标准:

共计5★

  (正确获1颗★;规范获1颗★;整洁获1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获2颗★)

第3步:读拼音写词语练习。

  答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野外 天然 帮助 指点 北方 路灯 永远 黑夜 帮忙 南方 特别 积雪 向导 大自然 北极星 指南针

1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文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指zhǐ(指点)(手指)(指甲)

  针zhēn(指南针)(时针)(打针)

  帮bāng(帮忙)(帮手)(帮工)

  助zhù(帮助)(助手)(助理)

  导dǎo(向导)(导游) (指导)

  永yǒng(永远)(永久)(永生)

  碰pèng(碰巧)(碰见)(碰巧)

  特tè(特别)(特点)(特工)

  积jī(积雪)(积极)(积水)

三、易错字

  导:注意上面是“巳”,不要写成“已”。

  永:第二笔横折钩一笔写成。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正zhèng(正好)zhēng(正月)

  分fēn(分数)fèn(水分)

五、近义词

  慌张—惊慌 天然—自然

  分辨—辨别 特别—格外

  指点—指引 忠实—忠诚

六、反义词

  慌张—镇定忠实—狡猾

  稠—稀 阴—晴

七、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八、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

  辨别方向的。

  课文写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

  晴天,可以看太阳辨别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晚上,可以靠北极星找到南北,北极星在的方向就是北方;阴雨天,可以让大树来帮忙,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冬天,还可以靠沟渠里的积雪分清南北,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11、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慌、辨” 等 13 个生字, 会写“指、针”等 9 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6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扩展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 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指:zhǐ(指点、手指、指甲)

  针:zhēn(时针、打针、指南针)

  帮:bāng(帮忙、帮手、帮工)

  助:zhù(帮助、助手、助理)

  导:dǎo(向导、导游、指导)

  永:yǒng(永远、永久、永生)

  碰:pèng(碰巧、碰见、碰巧)

  特:tè(特别、特点、特工)

  积:jī(积雪、积极、积水)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慌:huāng(慌忙、慌张、惊慌)

  辨:biàn(辨认、辨别、分辨)

  忠:zhōng(忠心、忠实、忠诚)

  实:shí(实在、果实、诚实)

  盏:zhǎn(茶盏、灯盏、一盏)

  闯:chuǎng(闯关、乱闯、闯红灯)

  稠:chóu(稠密、浓稠、稀稠)

  稀:xī(稀饭、稀有、稀世珍宝)

  渠:qú(水渠、渠道、水到渠成)

四、多音字

  中:zhōng (中间)zhòng (中毒)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正:zhèng(正好)zhēng(正月)

  分:fēn(分数)fèn(水分)

五、近义词

  慌张——惊慌 天然——自然 分辨——辨别

  特别——格外 指点——指引 忠实——忠诚

六、反义词

  稠——稀 慌张——镇定

  阴——晴 忠实——狡猾

七、理解词语

  野外: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

  千万:务必。

  慌张: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

  天然: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

  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忠实:忠诚可靠。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渠道:为灌溉或排水而挖的水道的统称。

八、句子解析

1.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向导” 表示太阳可以给人们指引方向。“忠实”说明了太阳很忠诚,不会骗人,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相信它。“指点”在这里是“指”的意思,意思是太阳在天上为人们指路。

2.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北极星比作指路灯。

  3.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

  “帮忙” 是把大树当成了人来写,表明大树也有指示方向的作用。

  4.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

  “怕”运用拟人地修辞手法,把雪当成人来写。

  5.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只要你仔细观察,多多去想。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利用大自然,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能以大自然为助手。

九、问题归纳

1.太阳为什么是忠实的向导?

  因为我国在北半球,中午的时候,太阳总是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指着北方,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和树影来辨别方向,所以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

2.为什么树叶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树的南面阳光照射充足,所以枝叶茂盛;北面阳光照射不足,所以枝叶稀疏。

3.人们为什么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这些“指南针”辨别方向?

  因为人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了解了这些事物的特点。

4.要想运用大自然的“指南针”,我们应该怎么做?

  要想运用大自然的指南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勤于思考的心。只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我们就能有所发现。

5.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天然指南针,请仿照课文的句式,自己写一小节。

  在晴朗的日子里,

  可以借助向日葵来判定方向,

  向日葵花饼每天是随着太阳光的方向而移动的,

  看看花饼对着的方向就是太阳的照射方向。

十、课文主题

  这首诗歌讲述了在野外迷路后辨别方向的四种方法,告诉我们只有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同步练习

1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文原文与课文朗读

  [qq-video vids=e3017at4z3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

  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雪特别怕太阳,

  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

  看看哪边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

  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同步练习 《枣核》生字词拼音等知识点、练习 《操场上》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小壁虎借尾巴》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问题解答与教学内容预习 《同读一本书》交际指导与范例 《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 《文具的家》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猴王出世》生字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忆读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燕子课后习题同步练习 《一分钟》同步练习 《猫》课后习题答案小练笔 抗疫期间,我带孩子们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实录 《羿射九日》近反义词,词语解释,课后习题答案 《陀螺》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匆匆》生字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时练习题

最新学习资源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不懂就要问》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是什么》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知识点预习

相关信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精品推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