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诗句翻译等知识点归类及练习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诗句翻译等知识点归类及练习

时间:2022-06-29 18:40:2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诗句翻译等知识点归类及练习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诗句翻译等知识点归类及练习

  生字组词:

  仞:万仞 壁立千仞 心游万仞

  岳:五岳 山岳 岳父 岳母 三山五岳

  摩:抚摩 按摩 摩天 观摩 摩拳擦掌

  遗:遗民 遗失 遗忘 遗憾 路不拾遗

  涕:鼻涕 感激涕零

  巫:巫婆 巫术

  多音字:

  裳:shàng 衣裳

  cháng 霓裳 (诗中衣裳遵循古音读cháng)

  形近字:

  仞(万仞)刃(刀刃) 岳(山岳)兵(士兵)

  摩(摩天)磨(磨炼)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解释】

  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③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④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⑤穿:磨破。

  ⑥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⑦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鉴赏】

  ①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②诗的后两句由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人之强悍,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后一句是将士们的豪迈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课文主题归纳】

  《从军行》通过描写边塞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物,衬托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和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

  【背景拓展】

  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三万里滔滔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巍巍华山耸接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解释】

  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rèn)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鉴赏】

  ①前两句写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和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饱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劈空而来,为后文直抒胸臆做了蓄势和铺垫。

  ②后两句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遗弃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泪尽”二字极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与酸辛,“南望”表现出沦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又”饱含着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即:就。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2、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生字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01

  我会写

  危wēi(危险、危楼、危难)

  敢gǎn(勇敢、不敢、敢作敢当)

  惊jīng(惊动、惊奇、惊吓)

  阴yīn(阴天、阴雨、阴晴)

  似sì(相似、类似、似乎)

  野yě(田野、野菜、野外)

  苍cāng(苍白、苍天、苍老)

  茫máng(白茫茫、茫然、渺茫)

02

  我会认

  宿sù(住宿、宿舍、宿营)

  寺sì(山寺、寺庙、寺院)

  辰chén(星辰、时辰、辰光)

  恐kǒng(恐怕、惊恐、恐龙)

  庐lú(庐山、庐江、茅庐)

  笼lǒng(笼罩、笼络、笼统)

  盖gài(盖住、盖房、掩盖)

03

  多音字

  宿sù (宿舍)xiù(星宿)

  似sì(相似)shì(似的)

  笼lóng(笼子)lǒng(笼罩)

04

  近义词

  危——险惊——吓

05

  反义词

  阴——阳低——高

06

  理解词语

  危楼:高耸的楼房。

  星辰:星的总称。

  敕勒川:敕勒族祖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古一带。

  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07

  古诗大意

1.《夜宿山寺》: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2.《刺勒歌》: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08

  问题归纳

1.《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2.《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3.《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山川是低处景物,天空是高处景物,草木牛羊是低处景物。

09

  课文主题

  《夜宿山寺》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敕勒歌》描绘了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殷实富足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3、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01

  我会写

  楼lóu(城楼、下楼、钟楼)

  依yī(依靠、依赖、依着)

  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

  黄huáng(黄金、黄叶、黄色)

  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

  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

  炉lú(火炉、香炉、炉子)

  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

  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

  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

02

  我会认

  欲yù(欲望、食欲、贪欲)

  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

  瀑pù(瀑布、飞瀑、雨瀑)

  布bù(白布、棉布、布料)

  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

03

  多音字

  更gèng (更好)gēng(更正)

  落luò (落后)là(丢三落四)

04

  近义词

  依——靠 望——看

05

  反义词

  白——黑 人——出 穷——富

  前——后 直——弯

06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

07

  古诗大意

  《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08

  问题归纳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09

  课文主题

  《登鹳雀楼》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拼音

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仞:rèn(千仞、五千仞、山高千仞)

  岳:yuè(东岳、五岳、岳父)

  摩:mó(摩擦、摩天楼、摩拳擦掌)

  遗:yí(遗书、遗忘、遗憾)

  涕:tì(鼻涕、涕泪、痛苦鼻涕)

  巫:wū(巫婆、巫师、巫峡)

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蓟:jì(蓟北、山蓟、蓟县)

  襄:xiāng(襄阳、襄办、襄理)

多音字

  裳:cháng(裳裳者华)shang(衣裳)

  遗:yí(遗民)wèi(遗赠)

5、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生字拼音组词课文翻译课后练习解答等知识点归类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援:yuán(支援、援助、援引)

  俱:jù(俱全、面面俱到、与时俱进)

  弗:fú(弗许、弗若、自愧弗如)

  辩:biàn(辩论、争辩、狡辩)

  四、多音字

  将:jiānɡ(将来)jiànɡ(将领)

  缴:jiǎo(缴纳)zhuó(弓缴)

  斗:dǒu(斗笠)dòu(战斗)

  五、理解课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东游:向东游历。

  辩斗:辩论,争胜负。

  故:缘故。

  译文:孔子向东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认为。

  始:开始。

  去:离。

  日中:正午。

  也:助词,无意义。

  译文: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开始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译文:另一个孩子认为太开始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正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如:像。

  及:等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为:是。

  译文:一个小孩说:“太阳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等到了正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探:伸手。

  汤:热水。

  译文: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初升时清清凉凉,等它在正午时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译文:孔子不能判断。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汝:你。

  译文: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六、问题归纳

  1.两小儿各自提出了什么观点?依据是什么?

  一儿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2.“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孔子不能决”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3.“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4.“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七、课文主题

  《学弈》记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不专心听的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说明了做什么事情都得专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首先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然后多读几遍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最后在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完成背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孔子不能决也。

  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小学语文网

  善:善于,擅长。之:指弈秋的教导。决:判断。

  3.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学 弈 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小学语文网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子争辩不休,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时近些。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

  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6、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诗句翻译等知识点归类及练习

  生字组词:

  仞:万仞 壁立千仞 心游万仞

  岳:五岳 山岳 岳父 岳母 三山五岳

  摩:抚摩 按摩 摩天 观摩 摩拳擦掌

  遗:遗民 遗失 遗忘 遗憾 路不拾遗

  涕:鼻涕 感激涕零

  巫:巫婆 巫术

  多音字:

  裳:shàng 衣裳

  cháng 霓裳 (诗中衣裳遵循古音读cháng)

  形近字:

  仞(万仞)刃(刀刃) 岳(山岳)兵(士兵)

  摩(摩天)磨(磨炼)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解释】

  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③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④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⑤穿:磨破。

  ⑥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⑦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鉴赏】

  ①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②诗的后两句由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人之强悍,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后一句是将士们的豪迈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课文主题归纳】

  《从军行》通过描写边塞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物,衬托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和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

  【背景拓展】

  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三万里滔滔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巍巍华山耸接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解释】

  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rèn)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鉴赏】

  ①前两句写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和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饱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劈空而来,为后文直抒胸臆做了蓄势和铺垫。

  ②后两句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遗弃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泪尽”二字极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与酸辛,“南望”表现出沦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又”饱含着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即:就。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7、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生字拼音组词

观看写字动图,书空笔画和笔顺。

拼音 hú 拼音 lián

部首 氵 部首

笔画 12 笔画 10

拼音 qióng 拼音hé hè

部首 穴 部首

笔画 7 笔画 10

拼音 jué 拼音 hán

部首 纟 部首 口

笔画 9 笔画 7

拼音 lǐng 拼音 wú

部首 山 部首 口

笔画 8 笔画 7

8、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生字组词等课文知识点解读及练习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我会写:

  繁:繁星 繁密 繁多 繁杂 删繁就简

  漫:漫谈 漫长 漫道 漫不经心 漫山遍野

  灭:消灭 灭亡 磨灭 熄灭 自生自灭

  藤:紫藤 白藤 葡萄藤 顺藤摸瓜

  萝:藤萝 绿萝 女萝 萝卜 菠萝

  膝:膝盖 护膝 盘膝 卑躬屈膝 促膝长谈

  涛:波涛 浪涛 林涛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躲:躲闪 躲让 躲避 躲藏 东躲西藏

形近字:

  漫(漫长)慢(慢慢)灭(熄灭)火(火柴)

  藤(藤蔓)腾(奔腾)萝(萝卜)箩(箩筐)

  膝(膝盖)漆(漆黑)涛(波涛)铸(铸造)

近义词

  漫灭—磨灭 回忆—回想

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重点问题解析及诗句译文同步练习

我会写:

  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

  符fú(符号、相符、音符)

  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é(何时、何地、何苦)

  牧mù(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ú(单独、独自、独立)

  异yì(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多音字:

  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课后习题答案:

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

寒食节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元宵节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端午节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中秋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作者: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给后人留下100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主题: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高昂情绪,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注解: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鉴赏:

  诗的前两句:这两句写“元日”(春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爆竹、喝屠苏酒,用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诗的后两句:“曈曈”是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全诗将叙事与写景结合。通过对“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春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流露出诗人在除旧迎新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清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主题:

  《清明》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不能够回家扫墓的人落魄断魂,孤零零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笑而不答,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山村。

注解: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鉴赏:

  诗的前两句:这两句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欲断魂”交代了时间、场景、心情。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心情,找个地方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为后文问哪里有酒家做铺垫。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描写的是一个浑身已经被雨水打湿的中年男人站在路边,满脸疲惫,向着远方的路面眺望,恰巧有一个小牧童骑着牛走过来,这个人急忙上前打躬作揖请教哪儿有店家可以休息喝酒的?这个牧童却微微一笑并不说话,只是抬手指向远处杏花盛开的山村。

  这首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写得自如之极。景象十分清新,意境优美、兴味隐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主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独在异乡的游子佳节更加思念亲人,并想象远在家乡登高的兄弟也在思念自己,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注解: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忆:想念。

  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不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还指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对家的思念;

千百年来,这句诗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每课一练

  答案如下:

1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9 古诗三首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与同步练习

一、生字组词

  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

  符fú(符号、相符、音符)

  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é(何时、何地、何苦)

  牧mù(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ú(单独、独自、独立)

  异yì(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二、多音字

  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

三、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四、问题归纳

1.《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这首诗写的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2.《清明》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清明节。雨纷纷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重阳节。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五、课文主题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写出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六、课后习题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主要描绘了春节人们放爆竹、畅饮屠苏酒、用新桃换旧符等热闹场面。

  《清明》描写了清明节美丽又凄迷的江南春雨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亲人团聚、插茱萸、登高望远的场景。

每课一练

11、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小熊住山洞》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练习

  一、识字加油站

  卫生间 牙刷 刷牙 毛巾 擦手 梳子 梳头 香皂 洗澡 脸盆 洗脸

  早晨起来,我用梳子对着镜子梳头,然后到卫生间里洗漱。我先拿起牙刷,挤了些牙膏,开始刷牙;刷完牙,就用脸盆洗脸;最后就用毛巾擦脸、擦手。

  二、我的发现

  反犬旁:猫、猴、狮

  带有反犬旁的字大多和兽类有关。

  鸟字边:鸡、鸭、鸦

  带有鸟字边的字大多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蝴蝶、蜻蜓、蚂蚁

  带有虫字旁的字大多与昆虫有关。

  三、字词句运用

  高兴、生气、害怕、难过

  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感到很高兴。

  弟弟把我的铅笔盒弄坏了,我很生气。

  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我害怕极了!

  我养的小狗走丢了,我感到很难过。

  四、日积月累

  《画鸡》: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五、和大人一起读

  《三只白鹤》哪只白鹤能够找到鱼?为什么?

  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所以太阳的位置是在不停移动的,从东方升,在西边落。第一只白鹤记得是太阳底下,这不是一个确定的位置,所以找不到鱼。  因为白云不停地飘动,位置在移动,所以第二只白鹤也找不到鱼。   因为“河边的大柳树”这个位置是不动的,按这个标志能找到鱼,所以,只有第三只白鹤能够找到鱼。

知识点

一、 会写字

  病 医 别 干 奇 七 星 吓

  怕 跟 家 羊 象 都 捉 条

  爬 姐 您 草 房

二、 易写错的字

  病:不要忘记写病字头的两点。

  干:注意不要竖出头.

  羊:注意是三横。

三、 会认字

  棉 娘 治 燕 别 干 然 奇 颗 瓢

  碧 吐 啦 咕 咚 熟 掉 吓 鹿 逃

  命 象 野 拦 领 壁 墙 蚊 咬

  断 您 拨 甩 赶 房 傻 转 卫

  刷 梳 巾 擦 皂 澡 盆

四、 多音字

  干 奇 都 熟

五、 近义词

  可恶——讨厌 盼望——希望

  帮忙——帮助 高兴——开心

  惊奇——惊讶 可怕——恐怖

  热闹——喧闹 忽然——突然

六、 反义词

  快——慢 好——坏 笑——哭

  热闹——安静 可恶——可爱

  高兴——伤心

七、句式

  ……只会……还是……

八、词语搭配

  碧绿碧绿的叶子 雪白雪白的棉花

  游来游去 飞来飞去

九、日积月累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七彩)(七星)(树干)(出奇)(进入)

  (人家)(羊毛)(象棋)(房子)(面条)

  二、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干活(gàn) 难过(nán) 转身(zhuǎn)

  干净(gān) 苦难(nàn) 转圈(zhuàn)

  自然(rán) 成熟(shú) 大象(xiàng)

  三、照样子加一加,再组词。

  例:丙+(疒)=(病)(病人)

  另+(刂)=(别)(道别) 可+(大)=(奇)(奇怪)

  生+(日)=(星)(星星) 矢+(匚)=(医)(医生)

  下+(口)=(吓)(惊吓) 足+(扌)=(捉)(捉住)

  四、比一比,再组词。

  干(才干) 捉(捉拿) 房(房子) 七(七星) 羊(山羊)

  王(国王)提(提醒) 屋(屋子)匕(匕首)美(美丽)

  五、根据拼音写出偏旁,并写出带有该偏旁的字。

  lì dāo (刂)(别)dà zì tóu(大)(奇)

  kǒu zì pánɡ(口)(喊) rì zì tóu(日)(星)

  六、近义词。

  热闹——(喧闹) 期望——(希望) 惊奇——(惊讶)

  恰好——(正好) 难过——(难受) 可恶——(可恨)

  七、反义词。

  正好——(不巧) 好看——(难看) 可爱——(可恶)

  热闹——(冷清) 雪白——(漆黑) 高兴——(难过)

  八、照样子,写一写。

  游来游去( 跑来跑去 )(飞来飞去)(荡来荡去)(走来走去)

  高高兴兴(开开心心)( 快快乐乐)( 欢欢喜喜)(蹦蹦跳跳)

  九、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好奇)地问 ( 高兴)地笑 (飞快)地跑

  (高大)的树 (可恶)的蚜虫 ( 成熟)的木瓜

  雪白雪白的(棉花) 金黄金黄的(麦田) 火红火红的(太阳)

  一( 条 )蛇 一(棵)树 一(丛)草 一( 只 )蚊子

  十、照样子,仿写句子。

  1、例:小兔子割草。小兔子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老牛吃草。老牛甩着尾巴在大树下吃草。

  2、例: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喊。

  妹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3、例:七星瓢虫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

  小松鼠有一条大尾巴,就像一把伞。

  4、例:一个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

  弟弟从楼上跑下来。

  5、例: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你把故事再讲一遍好吗?

  十一、默写古诗《画鸡》。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明)代的唐寅,诗句中的描写的一只( 白 )色的大公鸡。诗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 一)、(千)、(万)。

  十二、你有过下面这些心情吗?选一个词说一说,写一写。

  高兴 生气 害怕 难过

  1、老师表扬我了,我很高兴。

  2、小明没经过我的同意,拿走了我的文具,我很生气。

  3、每当打雷的时候,我都有点儿害怕。

  4、我养的仓鼠被野猫吃掉了,我很难过。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有你,真好》习作指导与范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重点整理复习 《动物王国开大会》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要下雨了》课文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问题解答与教学内容预习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知识点归类预习 《我的拿手好戏》习作指导与范文 《文具的家》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中考语文经典考题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同步练习 《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猫》课后习题答案小练笔 《人之初》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交际方法指导与范文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交际指导与范文 《聊聊书法》交际指导与范例

最新学习资源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不懂就要问》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是什么》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知识点预习

相关信息 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报告大全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家长会讲话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必考知识点汇总,名师梳理! 五年级下册全册生字拼音组词汇总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详细解析! 五年级小故事100篇 古诗最美诵读《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五年级经典童话故事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