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生字词等课文知识点解读预习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生字词等课文知识点解读预习

时间:2022-06-24 08:50:26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生字词等课文知识点解读预习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生字词等课文知识点解读预习

  《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一个片段,选自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片段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兼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使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

  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5个生字,会写“搂、仗”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等词语。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使用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方法。

1

.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2.会写:“鞭、扳、腕、疤、喉、咙”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4

.《摔跤》中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别是哪种描写方法?

  (1)语言、动作描写:“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表达效果:体现出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表达效果:“沉不住气”表现出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这种急躁的心理预示着他的失败。

  5.《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祥子来自农村,他一个是靠卖苦力为生的人力车夫。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健壮的身体是他赖以谋生的基础。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作者着重描写祥子那粗壮的脖子、红扑扑的脸、硬棒的身体和四肢,远远望去,犹如一棵挺脱的树,坚毅、壮实。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隐含着对劳动者的健壮体魄和高尚情操的赞美。

  6.《两茎灯草》中最能表现严监生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从这个句子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感受到严监生病情的严重,试着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气息奄奄、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生命垂危、一息尚存……)

  (2)从“总”字可以看出严监生垂死挣扎时间之长。讨论:这时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注意分析不同的人对两个指头的含义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和严监生的心理活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为的竟然是微不足道的两茎灯草。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严监生的心理可让学生自己揣摩,不设统一答案。)

  7.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

  (1)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身份。例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2)采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例如,严监生临死前还惦念两茎灯草,这件事最能表现他的吝啬。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特点。例如,对祥子外貌的描写,突出了祥子强健的体魄,表现了祥子精气神十足、充满生气的特点。

  小结:描写人物时,要选取典型的事例;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一、读拼音,写词语。

  摔跤 倚仗 鞭打 欺压 喉咙

  剃头 手腕 伤疤 监视 绊倒

  二、比一比,再组词。

  揪(揪住)绊(绊倒)筹(筹备)腮(腮帮)腕(手腕)

  秋(秋天)伴(陪伴)铸(铸就)思(思考)碗(饭碗)

  三、多音字组词。

  xì 关系jiàn 国子监

  jì 系鞋带jiān 监视

  四、近义词。

  欺负—(欺凌)破绽—(漏洞)结实—(坚实)慌忙—(急忙)

  五、反义词。

  结实—(柔弱)慌忙—(从容)手疾眼快—(笨手笨脚)精神抖擞—(无精打采)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直硬)的背 睁得(滴溜溜)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吩咐叮嘱

  1.妈妈(叮嘱)我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老师(吩咐)我们几个男生去二楼抬桌子。

  监督 督促

  3.家长会配合老师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4.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妒忌)

  2.拒绝;推辞。(推却)

  3.耽搁;拖延。(迟延)

  4.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虚实)

  5.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神机妙算)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文中“立刻”一次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不可以去掉,因为“立刻”一词可以表现出小胖墩的惊喜,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提议正中他的心思,因为他是摔跤的惯手,不会怕和小嘎子比摔跤的。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一句中,“仿佛”一词说明了什么?

  “仿佛”一词说明小嘎子占上风是暂时的、表面的,暗示了他的失败。

  3.“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这几个动作可以看出小胖墩怎样的状态?

  可以看出小胖墩儿比赛时非常认真,沉着应对,毫不放松。

  4.从摔跤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小嘎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嘎子机灵、敏捷、有智谋,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

同步练习2

  13 人物描写一组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汉字。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zhàng( )着手疾眼快,不愿意和小胖墩儿一叉一lǒu( )。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hóu( )儿似地蹦来蹦去,仿佛很占了上风。终于三抓两náo( ),jiū( )在了一起,任凭小嘎子推拉拽顶,硬是bān( )不动小胖墩儿,小嘎子刚想用脚wàn( )子去勾小胖墩儿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二、比一比,组词语。

  楼( ) 伴( ) 揪( ) 碗( )

  搂( ) 绊( ) 锹( ) 腕( )

  三、想一想,填一填。

  “小嘎子”是作家 的儿童小说 《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这部小说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摔跤这个片段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的个性特点,表现了胖墩儿__________的特点。

  四、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似( )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

  3.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

  4.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后来。

  5.在这里,作者是通过描写和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6.读画“”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的人物什么特点。

  【答案】

  一、仗 搂 猴 挠 揪 扳 腕

  二、楼(楼房) 伴(伙伴) 揪(揪着) 碗(碗筷)

  搂(搂着) 绊(绊倒) 锹(铁锹) 腕(手腕)

  三、徐光耀 《小兵张嘎》 语言、动作、心理 顽皮 机敏 争强好胜 富有心计 沉稳 憨厚老实

  四、1. shì

  2.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而是不断变换摔跤动作与方式。

  3.不是真正的武器枪与鞭,在这里表示特殊的含义

  4.精神抖擞 沉不住气

  5.动作 心理

  6.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组词语。

  铸( ) 剃( ) 腮( ) 疤( )

  涛( ) 弟( ) 鳃( ) 病( )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象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本片段节选自的作品《》,片段中的“他”是指。

  2.“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中的“杀进他的腰”的意思是。

  3.你对“‘出号’的大脚”的理解是

  。

  4.这一段人物描写,从、、,到靠力气吃饭的人所引以为豪的体力以及都写得很精彩,把一个活生生的祥子呈现在我们面前。

  【答案】

  铸造 浪涛 剃头 弟弟 两腮 鱼鳃 伤疤 疾病

  二、1.老舍 骆驼祥子 祥子 2.把他的腰部勒得细一些。

  3.脚很大。

  4.装束 体态 身段 品性人格

第三课时

  一、给多音字组词。

  监jiān( ) jiàn( )

  挑tiāo( ) tiăo( )

  二、把词语和词语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诸亲六眷 泛指许多亲戚。

  一声不倒一声 一声连着一声。

  登时 互相关连或牵涉。

  相干 立刻。

  三、请你用动作描写,表现一个人专注的样子。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此时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 。

  2.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第二句写严监生的,我们体会到了严监生是一个的人。

  3.本文节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回,课文题目《两茎灯草》是后人加上去的,根据你对课文内容得理解,你来给课文拟个题目:。

  【答案】

  一、监视 太监 挑担 挑拨

  二、诸亲六眷:泛指许多亲戚。

  一声不倒一声:一声连着一声。

  登时:立刻。

  相干:互相关连或牵涉。

  三、她的目光紧紧的盯住窗外的的那只鸟,连扇动的扇子也不知不觉停了下来。

  四、1.此时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死不瞑目)

  2.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环境),第二句写严监生的(动作),我们体会到了严监生是一个(吝啬,小气)的人。

  3.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2、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鉴赏注解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塞下曲》:《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此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墨梅》:《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应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danger]芙蓉楼送辛渐[/danger]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介绍:

  王昌龄(?—约756)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主题: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达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有关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这玉壶的冰那样纯洁透明。

  注解: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北,下临长江。

  【连江】满江。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寒雨”指秋雨,“连、入”写出了寒雨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离别的暗淡气氛,展现了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特点。

  后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玉壶自比,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和高风亮节。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danger]《塞下曲》[/danger]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介绍:

  卢纶(约742—约799)

  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从军多年,他所做的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

  主要作品:《塞下曲》《长安春望》《逢病军人》等。

  主题:

  《塞下曲》的大意是:敌军溃逃,将士在严寒环境中奋勇追敌,一逃一追的故事情节,情景交融的手法,让读者自己想象战事的激烈,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精神的赞赏。

  译文:

  没有月亮的晚上,大雁高飞,单于趁着黑夜逃跑。想要率领轻骑兵追赶,纷飞的大雪堆满了弓刀。

  注解: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

  【遁】逃走。

  【将】率领,这里读jiàng。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鉴赏:

  本诗情景交融。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表现了战士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格。

  第一、二句,写敌军的溃退。趁着漆黑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觉察了。

  第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最后一句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情景交融,一逃一追,虽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danger]《墨梅》[/danger]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介绍:

  王 冕(1287—1359)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 “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擅长画梅。

  主要作品:《白梅》《梅花》《读史》等。

  主题:

  《墨梅》这首诗表面是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棵梅花树,开出的朵朵梅花都带着淡淡的墨色。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希望留下清香之气充满天地之间。

  注解:

  【洗砚池】传说会稽蕺山下有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经常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王冕称他家有洗砚池,意思是自己也像王羲之那样勤奋。

  【清气】清香的气味,也指人品纯净高洁。

  【乾坤】天地间。

  鉴赏: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后两句,托物言志,点明中心。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我会写:

  芙:fú 芙蓉 芙渠 出水芙蓉

  蓉:róng 芙蓉 莲蓉 椰蓉

  洛:luò 洛阳 洛河 洛神

  壶:hú酒壶 壶口 铁壶

  雁:yàn大雁 雁群 雁过无痕

  砚:yàn砚台 端砚 砚池

  乾:qián乾坤 乾陵 康乾盛世

  坤:kūn 乾坤 坤表 坤卦

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字词、文学常识梳理(预习必备)

九年级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隧suì洞 蜗wō行 淤滩yū tān

  驳bó船 簇cù新 笑涡wō

  喷薄bó 伤痕累累 lěi lěi

  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2、梅岭三章

  阎罗捷jié报 血xuè雨腥风取义成仁

  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3、短诗五首

  漫漫màn màn 装饰shì 舵duò手 埋没mái mò

  4、海燕

  苍茫高傲海鸥飞窜cuàn

  蠢笨翡翠fěi cuì 熄灭

  5.孔乙己

  荤hūn菜 侍候shì hòu 绰号

  伤疤bā 笔砚yàn惋wǎn惜

  夹袄jiá ǎo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

  唠唠叨叨láo lao dāo dāo

  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 羼chàn水 间jiàn或

  唠唠叨叨: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6、变色龙

  贱jiàn 拧nǐng起眉头 筛shāi子

  坎肩kǎn jiān 旗帜zhì 荒唐táng

  洋溢yì 温情 惦diàn记

  恐吓hè 径jìng自

  无精打采无缘无故异想天开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7、溜索

  腮坠zhuì 呕ǒu跺duò

  盘桓pán huán 涓涓juān juān 探视

  俯身 扭绞 顷qǐng 刻

  寻思xún si 拳打脚踢

  千钧jūn之力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

  锱铢zī zhū

  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

  千钧之力: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8、蒲柳人家

  鞍抡烙烟囱cōng 招架 驾驭jià yù

  熏陶xūn táo 隐匿nì 憋闷biē men 掂量diān liang

  礼聘lǐ pìn 一气呵hē成 不知好歹妙手回春

  两肋lèi插刀 如坐针毡天伦之乐

  望眼欲穿腌臜ā za捯dáo 气 到了liǎo儿

  荣膺yīng 檎qín 捎shào马子

  一气呵成:比喻做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不知好歹: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两肋插刀: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13、短文两篇

  怡yí情 练达 枝节 统筹 藻饰zǎo shì

  狡黠jiǎoxiá劫难jié nàn 涉猎 聪颖yǐng

  滞碍zhì ài 要诀jué

  劝诫jiè 高谈阔论 味同嚼jiáo 蜡 诸如此类

  吹毛求疵cī狂妄自大开卷juàn有益 寻章摘句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诸如此类:指像这类有不少,也表示其他以此类推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狂妄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

  14、山水画的意境

  意境惆怅chóu chàng 真挚zhì 渲染xuàn rǎn

  身临其境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浮光掠lüè影

  筼筜yún dāng 夔kuí门

  身临其境: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胸有成竹:这里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15、无言之美

  意蕴yùn 附丽 姑且 笼统lǒng tǒng

  蛾眉é méi

  寂寥jì liáo 谚语yàn yǔ 铢两悉称zhū liǎng xī chèn

  心旷神怡 轻描淡写 栩xǔ栩如生

  目不忍睹dǔ 信手拈 niān 来 颦pín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歌谣契qì合 旷kuàng远 海啸

  苟gǒu安 拘泥jū nì 桥堍tù

  17、屈原

  咆哮páo xiào 诡谲guǐ jué 瘦削xuē

  鞠躬jū gōng 收揽lǎn 非难 睥睨pì nì

  犀xī利 景仰 雷霆tíng 虐nüè待

  哗huá众取宠 国殇shāng 稽qǐ首

  靳jìn尚 商於yú伫zhù立 镗tāng镗鞳tà鞳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镗镗鞳鞳:原是钟鼓象声词,这里形容波涛声。

  18、天下第一楼

  鼎盛幌子huǎngzi侦缉zhēn jī

  怯懦qiè nuò 忌讳jì huì

  拾掇shí duo 捣蛋 凄惨 雕梁画栋

  赫hè赫扬扬 咬牙跺脚

  另请高明 骂骂咧咧mà ma liē liē 行头xíng tou

  落子lào zi

  五子行háng喜幛zhàng子 打镲 chǎ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赫赫扬扬:显赫的样子。

  咬牙跺脚:一般是用来形容人生气的样子或是表情比较无可奈何。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骂骂咧咧: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19、枣儿

  馋chán 威严 囫囵hú lún 蓦mò然 凝视níng shì

  喃nán喃自语 蹑niè 手蹑脚 无可奈何 踌躇chóu chú

  喃喃自语: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汇编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的诗》–舒婷–当代诗人–诗歌2.《梅岭三章》–《陈毅诗词选集》–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绝句

  3.《月夜》–《沈尹默诗词集》–沈尹默–诗人书法家–诗歌4.《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选集》–戴望舒–现代诗人、翻译家–诗歌

  5.《断章》–《鱼目集》–卞之琳–诗人、翻译家–诗歌

  6.《风雨吟》–《芦荻诗选》–芦荻–诗人–诗歌

  7.《统一》–《聂鲁达抒情诗选》–聂鲁达–智利诗人–诗歌

  8.《海燕》–《高尔基文集》–高尔基–苏联作家–散文诗

  9.《孔乙己》–《呐喊》–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

  10.《变色龙》–《契诃夫小说选》–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小说

  11.《溜索》–《遍地风流》–阿城–现代作家、编剧–小说

  12.《蒲柳人家》–《十月》–刘绍棠–作家–小说

  13.《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孟子及其后学–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14.《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四》–刘向整理–刘向,西汉人

  15.《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全集》–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

  16.《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全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7.《江城子 密州出猎》–《东坡乐府笺》–苏轼–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8.《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南宋词人

  19.《满江红》–《秋瑾集》–秋瑾–清朝末期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20.《谈读书》–《玫瑰树》–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21.《不求甚解》–《燕山夜话》–马南邨–原名邓拓,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22.《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论文集》–李可染–现代画家

  23.《无言之美》–《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现代美学家、译家

  24.《驱遣我们的想象》–《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

  25.《屈原》–《屈原》–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剧

  26.《天下第一楼》–《天下第一楼》–何冀平–作家、编剧、制作人–话剧

  27.《枣儿》–《剧本》–孙鸿–戏剧

  28.《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相传左丘明著–春秋时期

  29.《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刘向整理–刘向,西汉人

  30.《出师表》–《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31.《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编纂–郭茂倩北宋

  3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集校注》–岑参–唐代诗人

  3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南宋词人

  34.《过零丁洋》–《文天祥诗选》–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35.《山坡羊 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元代文学家

  36.《定风波》–《东坡乐府笺》–苏轼–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7.《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集 无住词十八首》–陈与义–宋代诗人

  38.《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南宋词人

  39.《浣溪沙》–《纳兰词笺注》–纳兰性德–清代满族词人

  40.《南安军》–《文天祥诗选》–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41.《别云间》–《夏完淳集笺校》–夏完淳–明末抗清英雄

  42.《山坡羊 骊山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元代文学家

  43.《朝天子 咏喇叭》–《王西楼乐府》–王磐–明代散曲家

  名著导读:

  44.《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45.《围城》–钱锺书–现代文学家

  46.《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英国作家

  47.《简 爱》–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作家

  48.《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契诃夫–俄国作家

  49.《我是猫》–夏日漱石–日本作家

【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初中语文助手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4、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写字表生字注音、组词

  第1课

  昼(zhòu)(白昼)(昼夜)

  耘(yún)(耕耘)(耘田)

  桑(sānɡ)(桑树)(桑叶)

  晓(xiǎo)(知晓)(晓得)

  第2课

  蝴(hú) 蝶(dié)(蝴蝶)

  蚂(mà) (蚂蚱)

  蚱(zhɑ)(蚱蜢)

  樱(yīnɡ)(樱桃)(樱花)

  拔(bá)(拔牙)(拔草)

  瞎(xiā)(瞎说)(瞎子)

  铲(chǎn)(铲子)(铲平)

  割(ɡē)(割草)(收割)

  承(chénɡ)(承载)(承认)

  拴(shuān)(拴牛)(拴住)

  瓢(piáo)(瓢泼)(水瓢)

  逛(ɡuànɡ)(逛街)(闲逛)

  第5课

  妒(dù) (妒忌)

  忌(jì)(妒忌)(忌讳)

  曹(cáo)(市曹)(兵曹)

  督(dū)(督促)(都督)

  委(wěi)(委屈)(委员)

  惩(chénɡ)(惩罚)(严惩)

  鲁(lǔ)(鲁莽)(粗鲁)

  遮(zhē)(遮住)(遮挡)

  私(sī)(无私)(自私)

  寨(zhài)(村寨)(山寨)

  擂(lèi)(擂鼓)(打擂)

  呐(nà)(呐喊)(唢呐)

  插(chā) (插曲)(插秧)

  第6课

  冈(ɡānɡ)(山冈)(高冈)

  饥(jī)(饥饿)(饥寒)

  恰(qià)(恰好)(恰切)

  府(fǔ)(政府)(官府)

  榜(bǎnɡ)(榜文)(光荣榜)

  谋(móu)(谋略)(计谋)

  诡(ɡuǐ)(诡计)(诡秘)

  拖(tuō)(拖住)(拖拽)

  坠(zhuì)(坠落)(下坠)

  膛(tánɡ)(胸膛)(枪膛)

  泄(xiè)(泄露)(泄密)

  截(jié)(拦截)(截住)

  拳(quán)(拳脚)(握拳)

  喘(chuǎn)(喘气)(发喘)

  酥(sū)(酥油)(酥脆)

  第9课

  仞(rèn) (万仞)(壁立千仞)

  岳(yuè)(山岳)(五岳)

  摩(mó)(摩天)(按摩)

  遗(yí)(遗产)(遗忘)

  第10课

  庆(qìnɡ)(庆贺)(欢庆)

  诊(zhěn)(就诊)(出诊)

  沃(wò)(肥沃)(沃野)

  龄(línɡ)(年龄)(芳龄)

  匪(fěi)(土匪) (剿匪)

  绷(bēnɡ)(绷带)(绷紧)

  审(shěn)(审问)(审题)

  剂(jì)(剂量)(药剂)

  施(shī)(施救)(施舍)

  吭(kēnɡ)(吭声)(吭气)

  崭(zhǎn)(崭新)(崭露)

  衷(zhōnɡ)(衷心)(衷肠)

  慈(cí)(慈祥)(慈爱)

  祥(xiánɡ)(慈祥)(祥瑞)

  荣(rónɡ) (光荣)(荣誉)

  第11课

  泽(zé)(光泽)(润泽)

  彭(pénɡ)(彭泽)(彭彭)

  拟(nǐ)(拟人)(拟写)

  瑞(ruì)(瑞雪)(祥瑞)

  锻(duàn)(锻炼)(锻钢)

  炼(liàn)(冶炼)(提炼)

  眷(juàn)(眷属)(亲眷)

  赴(fù)(奔赴)(赴宴)

  搞(ɡǎo)(搞好)(瞎搞)

  殊(shū)(特殊)(殊荣)

  签(qiān)(签名)(签收)

  第13课

  跤(jiāo)(摔跤)(跌跤)

  搂(lǒu)(搂住)(搂紧)

  仗(zhànɡ)(依仗)(打仗)

  鞭(biān) (鞭炮)(鞭策)

  欺(qī)(欺侮)(欺凌)

  挠(náo)(挠痒)(抓耳挠腮)

  扳(bān)(扳手)(扳机)

  腕(wàn)(手腕)(大腕)

  剃(tì)(剃头)(剃须)

  腮(sāi)(腮红)(两腮)

  疤(bā)(疤痕)(伤疤)

  监(jiān) (监视)(监控)

  侄(zhí)(侄子)(侄女)

  喉(hóu)(喉咙)(咽喉)

  咙(lónɡ)(喉咙)(沙喉咙)

  第14课

  浆(jiānɡ)(浆糊)(泥浆)

  傅(fù)(师傅)(太傅)

  袱(fú)(包袱)

  桶(tǒnɡ)(水桶)(油桶)

  障(zhànɡ)(障碍)(路障)

  芝(zhī)(芝麻)(灵芝)

  圣(shènɡ)(圣人)(圣贤)

  犯(fàn)(犯法)(冒犯)

  馅(xiàn)(肉馅)(饺子馅)

  轰(hōnɡ)(轰隆)(轰炸)

  堪(kān)(不堪)(那堪)

  诈(zhà)(狡诈)(诈骗)

  傻(shǎ)(傻子)(傻眼)

  捏(niē)(捏住)(拿捏)

  怔(zhēnɡ)(怔住)(愣怔)

  第15课

  矛(máo)(矛盾)(矛头)

  盾(dùn)(矛盾)(盾牌)

  誉(yù)(荣誉)(名誉)

  吾(wú) (吾辈)(支吾)

  第16课

  丧(sànɡ)(丧气)(沮丧)

  瞪(dènɡ)(瞪眼)(目瞪口呆)

  耀(yào)(耀眼)(闪耀)

  讥(jī)(讥讽)(讥笑)

  讽(fěnɡ)(讽刺)(讽喻)

  蔑(miè)(轻蔑)(蔑视)

  锣(luó)(锣鼓)(敲锣)

  赢(yínɡ) (赢了)(赢家)

  第17课

  艘(sōu)(一艘)

  航(hánɡ)(起航)(航船)

  肆(sì)(肆意)(放肆)

  帽(mào)(帽子)(戴帽)

  桅(wéi)(桅杆)(桅灯)

  撕(sī)(撕开)(撕毁)

  逗(dòu)(逗笑)(引逗)

  唬(hǔ)(吓唬)(唬人)

  钩(ɡōu)(钩子)(钩针)

  扭(niǔ)(扭曲)(扭腰)

  咧(liě)(咧嘴)(咧开)

  舱(cānɡ)(船舱)(机舱)

  鸥(ōu) (海鸥)(白鸥)

  瞄(miáo)(瞄准)(瞄一眼)

  第18课

  尼(ní)(尼姑)(僧尼)

  斯(sī)(斯文)(瓦斯)

  艇(tǐnɡ)(小艇)(舰艇)

  纵(zònɡ)(放纵)(纵然)

  艄(shāo)(船艄)(艄公)

  翘(qiào)(翘首)(连翘)

  垫(diàn)(垫子)(坐垫)

  帘(lián)(窗帘)(帘子)

  姆(mǔ)(保姆)

  祷(dǎo)(祷告)(祈祷)

  雇(ɡù)(雇佣)(解雇)

  簇(cù)(一簇)(团簇)

  哗(huá) (哗啦)(哗哗)

  码(mǎ)(数码)(码头)

  第19课

  仪(yí)(仪表)(仪式)

  尊(zūn)(尊敬)(尊师)

  眺(tiào)(眺望)(远眺)

  骏(jùn)(骏马)(骏逸)

  驰(chí)(驰骋)(飞驰)

  辽(liáo)(辽阔)(辽远)

  绵(mián)(绵绵)(绵羊)

  凳(dènɡ)(凳子)(板凳)

  吆(yāo)(吆喝)(吆唤)

  铃(línɡ)(铃铛)(响铃)

  铛(chēnɡ)(铃铛)(锒铛)

  罐(ɡuàn)(罐头)(水罐)

  恢(huī)(恢复)(恢弘)

  踢(tī)(踢人)(踢球)

  牲(shēnɡ)(牲口)(畜牲)

  畜(chù) (畜牲)(牲畜)

  第21课

  梁(liánɡ)(高粱)(黄粱)

  禽(qín)(家禽)(禽鸟)

  诣(yì)(造诣)

  第22课

  拇(mǔ)(拇指)(大拇指)

  搔(sāo)(搔头)(搔痒)

  痒(yǎnɡ)(痒痒)(抓痒)

  秽(huì)(污秽)(秽气)

  轧(zhá)(倾轧)(轧钢)

  拧(nǐnɡ)(拧干)(拧巴)

  螺(luó)(螺丝)(螺纹)

  纽(niǔ)(纽扣)(纽约)

  扣(kòu)(扣子)(扣眼)

  貌(mào)(外貌)(容貌)

  仓(cānɡ)(仓库)(仓鼠)

  渺(miǎo)(渺小)(渺茫)

  涕(tì)(涕泪)(流涕)

  享(xiǎnɡ)(享受)(享乐)

  庸(yōnɡ)(平庸)(庸人)

  憎(zēnɡ)(憎恶)(憎恨)

5、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生字词等课文知识点解读预习

  《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一个片段,选自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片段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兼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使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

  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5个生字,会写“搂、仗”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等词语。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使用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方法。

1

.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2.会写:“鞭、扳、腕、疤、喉、咙”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4

.《摔跤》中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别是哪种描写方法?

  (1)语言、动作描写:“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表达效果:体现出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表达效果:“沉不住气”表现出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这种急躁的心理预示着他的失败。

  5.《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祥子来自农村,他一个是靠卖苦力为生的人力车夫。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健壮的身体是他赖以谋生的基础。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作者着重描写祥子那粗壮的脖子、红扑扑的脸、硬棒的身体和四肢,远远望去,犹如一棵挺脱的树,坚毅、壮实。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隐含着对劳动者的健壮体魄和高尚情操的赞美。

  6.《两茎灯草》中最能表现严监生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从这个句子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感受到严监生病情的严重,试着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气息奄奄、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生命垂危、一息尚存……)

  (2)从“总”字可以看出严监生垂死挣扎时间之长。讨论:这时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注意分析不同的人对两个指头的含义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和严监生的心理活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为的竟然是微不足道的两茎灯草。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严监生的心理可让学生自己揣摩,不设统一答案。)

  7.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

  (1)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身份。例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2)采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例如,严监生临死前还惦念两茎灯草,这件事最能表现他的吝啬。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特点。例如,对祥子外貌的描写,突出了祥子强健的体魄,表现了祥子精气神十足、充满生气的特点。

  小结:描写人物时,要选取典型的事例;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一、读拼音,写词语。

  摔跤 倚仗 鞭打 欺压 喉咙

  剃头 手腕 伤疤 监视 绊倒

  二、比一比,再组词。

  揪(揪住)绊(绊倒)筹(筹备)腮(腮帮)腕(手腕)

  秋(秋天)伴(陪伴)铸(铸就)思(思考)碗(饭碗)

  三、多音字组词。

  xì 关系jiàn 国子监

  jì 系鞋带jiān 监视

  四、近义词。

  欺负—(欺凌)破绽—(漏洞)结实—(坚实)慌忙—(急忙)

  五、反义词。

  结实—(柔弱)慌忙—(从容)手疾眼快—(笨手笨脚)精神抖擞—(无精打采)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直硬)的背 睁得(滴溜溜)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吩咐叮嘱

  1.妈妈(叮嘱)我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老师(吩咐)我们几个男生去二楼抬桌子。

  监督 督促

  3.家长会配合老师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4.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妒忌)

  2.拒绝;推辞。(推却)

  3.耽搁;拖延。(迟延)

  4.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虚实)

  5.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神机妙算)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文中“立刻”一次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不可以去掉,因为“立刻”一词可以表现出小胖墩的惊喜,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提议正中他的心思,因为他是摔跤的惯手,不会怕和小嘎子比摔跤的。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一句中,“仿佛”一词说明了什么?

  “仿佛”一词说明小嘎子占上风是暂时的、表面的,暗示了他的失败。

  3.“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这几个动作可以看出小胖墩怎样的状态?

  可以看出小胖墩儿比赛时非常认真,沉着应对,毫不放松。

  4.从摔跤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小嘎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嘎子机灵、敏捷、有智谋,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

同步练习2

  13 人物描写一组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汉字。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zhàng( )着手疾眼快,不愿意和小胖墩儿一叉一lǒu( )。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hóu( )儿似地蹦来蹦去,仿佛很占了上风。终于三抓两náo( ),jiū( )在了一起,任凭小嘎子推拉拽顶,硬是bān( )不动小胖墩儿,小嘎子刚想用脚wàn( )子去勾小胖墩儿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二、比一比,组词语。

  楼( ) 伴( ) 揪( ) 碗( )

  搂( ) 绊( ) 锹( ) 腕( )

  三、想一想,填一填。

  “小嘎子”是作家 的儿童小说 《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这部小说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摔跤这个片段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的个性特点,表现了胖墩儿__________的特点。

  四、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似( )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

  3.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

  4.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后来。

  5.在这里,作者是通过描写和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6.读画“”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的人物什么特点。

  【答案】

  一、仗 搂 猴 挠 揪 扳 腕

  二、楼(楼房) 伴(伙伴) 揪(揪着) 碗(碗筷)

  搂(搂着) 绊(绊倒) 锹(铁锹) 腕(手腕)

  三、徐光耀 《小兵张嘎》 语言、动作、心理 顽皮 机敏 争强好胜 富有心计 沉稳 憨厚老实

  四、1. shì

  2.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而是不断变换摔跤动作与方式。

  3.不是真正的武器枪与鞭,在这里表示特殊的含义

  4.精神抖擞 沉不住气

  5.动作 心理

  6.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组词语。

  铸( ) 剃( ) 腮( ) 疤( )

  涛( ) 弟( ) 鳃( ) 病( )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象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本片段节选自的作品《》,片段中的“他”是指。

  2.“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中的“杀进他的腰”的意思是。

  3.你对“‘出号’的大脚”的理解是

  。

  4.这一段人物描写,从、、,到靠力气吃饭的人所引以为豪的体力以及都写得很精彩,把一个活生生的祥子呈现在我们面前。

  【答案】

  铸造 浪涛 剃头 弟弟 两腮 鱼鳃 伤疤 疾病

  二、1.老舍 骆驼祥子 祥子 2.把他的腰部勒得细一些。

  3.脚很大。

  4.装束 体态 身段 品性人格

第三课时

  一、给多音字组词。

  监jiān( ) jiàn( )

  挑tiāo( ) tiăo( )

  二、把词语和词语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诸亲六眷 泛指许多亲戚。

  一声不倒一声 一声连着一声。

  登时 互相关连或牵涉。

  相干 立刻。

  三、请你用动作描写,表现一个人专注的样子。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此时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 。

  2.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第二句写严监生的,我们体会到了严监生是一个的人。

  3.本文节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回,课文题目《两茎灯草》是后人加上去的,根据你对课文内容得理解,你来给课文拟个题目:。

  【答案】

  一、监视 太监 挑担 挑拨

  二、诸亲六眷:泛指许多亲戚。

  一声不倒一声:一声连着一声。

  登时:立刻。

  相干:互相关连或牵涉。

  三、她的目光紧紧的盯住窗外的的那只鸟,连扇动的扇子也不知不觉停了下来。

  四、1.此时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死不瞑目)

  2.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环境),第二句写严监生的(动作),我们体会到了严监生是一个(吝啬,小气)的人。

  3.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6、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一)》课文朗读、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岑 参( 约 715—770),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当时西北边疆一带 , 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深刻的体会。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史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辛弃疾现存词 600 余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二、故事背景

  《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 1979 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泪下。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唐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第二次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 ( 唐代协助地方长官处理事务的文官 ),住在轮台幕府 , 天宝十四年秋,友人武判官回归京城长安,诗人便作了这首诗送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年版)。在 1203 年(宋宁宗嘉泰三年)6 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三、理解词义

十五从军征

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

  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代词前面。

  累累:众多的样子。这里形容坟丘众多。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野兔出入其中,暗示家园早已荒废。

  雉:野鸡。

  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井:这里指井台。

  旅葵:即野菜。葵,一种蔬菜。

  舂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持:拿。

  羹:这里指菜羹。

  一时:一会儿。

  饴:同“贻”,送给。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乡里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杵臼捣去野谷的皮壳来做饭,摘下葵叶来做菜羮。菜羮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白草:西域所产的一种牧草,干枯时变为白色。

  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丝绸制作的帐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

  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

  控:拉开。

  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

  着:穿。

  瀚海:指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惨淡:阴暗。

  中军:主帅的营帐。

  饮:宴请。

  胡琴:泛指西域的琴。

  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

  掣:拉,扯。

  翻:飘动。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塞北一带的天空八月就纷纷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着不暖,织锦被也显得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交错,万里长空凝聚着阴暗的愁云。主帅的营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风拉扯着红旗,红旗冻僵了无法飘动。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离开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注释

  神州:中原地区。

  年少万兜鍪: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坐断:占领,占据。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四、问题归纳

十五从军征

1.怎么理解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八十” 相对照,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老兵“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突出兵役的繁重。一个“始”字,也表明盼家之心已久。

2.“家中有阿谁?”主人公为什么这样追问呢?

  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

3.老兵回家时看到了什么景象,这一景象揭示了什么?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满眼凄楚荒凉的景象,揭示了封建社会残酷的战祸和人民被统治者奴役的痛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开头两句描写了边塞怎样的气候特征?

  描写了边塞风狂雪早的气候特征,“卷”“折”形容风势之猛,“即”,表明这里与内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惊异,“飞”字勾画出雪花漫天飘舞的景象。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北风看成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新颖贴切,联想美妙,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北国冰雪风光图,营造出一个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着。”这四句诗描写了边塞战士怎样的生活状态?

  描写了边塞战士苦寒的生活状态,“散入”一句承上文的野外雪景,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塞外极寒雪天里军中的生活情景,后两句互文见义,从侧面衬托出边塞的苦寒。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是过渡句,将视线又转向了“外景”,“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愁云惨淡”为送别酝酿了“愁”的气氛,这里把边塞战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中,给人以奇异壮伟的感受,同时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5.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现的画面。

  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俨然一位守边将士。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感情。情景交融,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思绪绵绵,余味无穷。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是自问无答?词人为什么这样问?

  这两句是倒装句,应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词人之所以自问无答,是为了表达此时的悲愤心情。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分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表达效果。

  词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出发,具有深沉的历史感。“悠悠”“滚滚”两个叠词,加重感情色彩,增强韵味。同时,“悠悠”一词既指时间漫长久远,也指词人的思绪无穷。

五、课文主题

  《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赞美,以及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 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7、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知识点同步练习

字体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清朝学者王懿荣

甲骨文是盛行于殷商时代的刻在甲骨上的一种古老的文字,是发现的。

汉字在不同的阶段的特点

甲骨文:

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具有早期汉字的特点:字形图画性较强,字体也不固定,随意性大。

金文:

又称铜器铭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其特点是: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和美观。

小篆:

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文字,是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字。其特点是: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隶书:

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隶书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啊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

楷书:

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汉字的演变趋势:

  汉字的发展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书法欣赏:

  智永楷书《千字文》:智永是王羲之后人,书传家法,对后世书法影响甚远。董其昌评价其字“力透纸背”,苏轼评其字“精能之至,返造疏淡”,何绍基评曰“含蓄而极富韵律意趣”。智永楷书,易上手易转体,自然舒展,而其楷书《千字文》堪称典范,是一千多年来最佳版本。

  怀素草书《千字文》:此卷为其暮年所书。落笔饱满、使转自如、不露锋芒、虚灵高古、平淡清远,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空灵境界。

  文征明行书《千字文》:每一字之落笔,由牵丝中可见,笔笔相连,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清秀挺拔,飘洒有致。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着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历代名书法家名作: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为《研山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洛神赋卷》;欧阳询,其代表作为《九成宫泉铭》;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

知识拓展:

  欣赏作品不仅要体会作品点画、结字、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了解作品的师承,流派、风格,还要通过作品去感受书法家的气质、情感以及审美追求。

  第一,欣赏线条质量,从中观察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

  第二,欣赏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体现的作者的意趣和哲理。

  第三,欣赏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

  第四,欣赏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纪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优美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研究报告的格式:

  研究报告包括标题和正文两大部分。

  正文又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前言部分一般是先提出问题,也就是写清楚研究的目的。主体部分写清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把步骤写清楚。结尾写出研究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1.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经有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2.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

  3.直到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4.人们就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我国文化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

  5.调查报告由、、、、等几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

  1.三千多年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2.河南 龙骨

  3.清朝 王懿荣

  4.甲骨文 甲骨学

  5.标题、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的整理、研究结论

8、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我会写:

  繁:繁星 繁密 繁多 繁杂 删繁就简

  漫:漫谈 漫长 漫道 漫不经心 漫山遍野

  灭:消灭 灭亡 磨灭 熄灭 自生自灭

  藤:紫藤 白藤 葡萄藤 顺藤摸瓜

  萝:藤萝 绿萝 女萝 萝卜 菠萝

  膝:膝盖 护膝 盘膝 卑躬屈膝 促膝长谈

  涛:波涛 浪涛 林涛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躲:躲闪 躲让 躲避 躲藏 东躲西藏

形近字:

  漫(漫长)慢(慢慢)灭(熄灭)火(火柴)

  藤(藤蔓)腾(奔腾)萝(萝卜)箩(箩筐)

  膝(膝盖)漆(漆黑)涛(波涛)铸(铸造)

近义词

  漫灭—磨灭 回忆—回想

理解词语: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紫藤的通称。

  【思潮】(1)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2)某一时期内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清响】清脆的响声。

课文主题:

  《繁星(七一)》:通过回忆小时候的事,歌颂了童真和母爱。

  《繁星(一三一)》:用排比、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赞颂。

  《繁星(一五九)》:运用类比、联想和比喻,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这三首短诗通过对母亲和大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问题归纳:

1、第1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花园,花园中的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人安全温馨的感觉,“我” 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牵挂。

2、第3首诗中“巢”和“母亲的怀”有什么关系?

  在这里诗人选取了“巢”这个意象,非常贴切。当天上的风雨来时,鸟儿会躲到它的巢中;当孩子心中的风雨来时,她会躲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温暖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会像安全的巢一样庇护“我”。这首诗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3、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的描写。

9、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学内容精讲同步练习

  知识点

  字词:

  外甥(shēng) 迂(yū)回

  剖(pōu)析 国子监(jiàn) 浩瀚如海

  字谜七则:

  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

  ②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坐)

  ③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 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也)

  ④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口)

  ⑤一个人站在大树下。(休)

  ⑥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斗)

  ⑦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默)

  猜字谜常用的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会意法。

  (1)组合法是根据字谜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比如:“山上还有山。”我们可以根据部件“山、山”上下相连,组成“出”。

  (2)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竹林下面一蜻蜓”。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干”字,上面加上“竹”,就是“竿”。

  (3)会意法是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展开联想。比如:“傍晚的太阳”猜一个字。傍晚的太阳就是太阳落到西面了,谜底就是“晒”。

  猜字谜的时候,这三种方法往往结合起来运用。

  谐音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表示解释、说明,像谜底。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部分,把后一部分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喻义性歇后语和谐音性两大类。

  词语解释:

  枇杷:常绿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小,白色。果实淡黄色或橙黄色,外皮上有细毛。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果实可以吃,叶子和核可入药。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琵琶:弦乐器,用木料制成,有四根弦,下部为瓜子形的盘,上部为长柄,顶端弯曲。

  同音词是“同音异义词”的别称,是读音相同而意义上毫无联系的一组词。

  造字法: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但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等较抽象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

  “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

  “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当文字继续发展时,象形和指事已经不能准确表达更多意思,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

  “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

  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用作“自己”的“自”。

步练习1

一、读一读,猜一猜。(猜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猜一字,谜底是:( )

  2.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猜一字,谜底是:( )

  3.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猜一字,谜底是:( )

  4.字谜: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谜底是:( )

二、下面的歇后语用到了有趣的谐音现象,你能把它们的后半部分补写出来吗?

  1.孔夫子搬家——

  2.小葱拌豆腐——

三、读一读,做一做。

  滥改成语,其害无穷

  “‘默默无蚊’,就是这样写的嘛,外面的广告上都这么写,就是没有声音,连蚊子叫的声音都没有。”面对读小学的儿子的这种解释,长沙市芙蓉区的杜女士哭笑不得。

  如今迈步都市,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和杂志,随时都可发现不少商家利用汉语成语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熟悉易记的特性,在做产品广告时打上了用谐音字改造成语的主意。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线连一连吗?

  衣衣不舍 某布衣店

  随心所浴 某蛋糕广告

  万室俱备 某房产公司广告

  步步糕升 某洗浴中心广告

  衣布到位 服装店广告

  2.你觉得这样的广告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一、读一读,猜一猜。(猜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猜一字,答案是:晶

  2.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猜一字,答案是:雷

  3.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猜一字,答案是:明

  4.字谜: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答案是:告

  二、1.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2.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三、1.衣衣不舍──服装店广告

  随心所浴──某洗浴中心广告

  万室俱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

  衣布到位──某布衣店

  2.答案不唯一,有道理即可。

同步练习2

一、根据自己对汉字的了解完成填空。

  (1)汉字产生于( )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2)( )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 )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 ),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 )、( )、( )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二、读一读,猜一猜。(猜字谜)

  1.字谜:山上还有山。猜一字,谜底是:( )

  2.字谜:十张口,一颗心。猜一字,谜底是:( )

  3.字谜: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猜一字,谜底是:( )

  4.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猜一字,谜底是:( )

三、下面的歇后语用到了有趣的谐音现象,你能把它们的后半部分补写出来吗?

  1.三九天穿裙子——

  2.飞机上敲铜锣——

  3.墙头上挂狗皮——

  4.秃子打伞——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租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租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1.这里的谐音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字。

  2.从这刻谐音小故事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地主_________的性格。

  3.请你搜索资料,找一个谐音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巧设字谜:

  你会出谜语吗?经常出字谜不仅可以激发我们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我们是自己子的能力,还有利于锻炼和开发我们的智力呢。用下面的几个字出字谜,你能做得到吗?赶快试试吧!(自由发挥)

  (1)烬:。

  (2)焚 :。

  (3)姓:。

  (4)景:。

  (5)卡:。

  (6)胡:。

参考答案:

  一、(1)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二、1.字谜:山上还有山。猜一字,答案是:出

  2.字谜:十张口,一颗心。猜一字,答案是:思

  3.字谜: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猜一字,答案是:尖

  4.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猜一字,答案是:默

  三、1.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2.飞机上敲铜锣——名(鸣)声远扬

  3.墙头上挂狗皮——不像话(画)

  4.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四、1.鸡 稽 机 2.贪婪 3.略

  五、(1)烬:被火烧光。

  (2)焚 :火烧森林。

  (3)姓:女同学。

  (4)景:京城是晴天。

  (5)卡:上下不分家。

  (6)胡:古时一明月。

10、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知识点归类预习及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晋(jìn) 囊(nāng) 栓(shuān) 劫(jié) 扒(bā)

  徽(huī) 倔(jué) 沮(jǔ) 嘹(liáo)

  搓(cuō) 祈(qí) 憾(hàn) 屑(xiè)

(2)难写的字

  铅:右上角不是“几”,没有钩笔。

  迈:右部不是“方”是“万”,注意不要加点。

  膊:右上角末笔别忘了点笔。

  柜:右边偏旁是“巨”,里面不要写成“口”。

  扒:右边偏旁是“八”,不要写成“人”。

  慌:右边偏旁是“荒”,不要多加一点。

(3)多音字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柜板 绸子 敌人

  尸首 慌忙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托班音乐:head shoulder knees toe 大象的耳朵课文生字拼音组词课后习题解答等知识点与同步练习附答案 二年级《神州谣》生字笔顺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写法指导与范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知识点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知识要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同步练习 《枣核》生字词拼音等知识点、练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练习 《一分钟》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人之初》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荷叶圆圆》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长大以后做什么》范文同步作业 《一分钟》同步练习 《匆匆》生字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时练习题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交际指导与范文

最新学习资源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不懂就要问》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是什么》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知识点预习

相关信息 课文8《蒲柳人家》重难点问题归纳解答 课文《白杨》教学反思 年级组长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课文5《孔乙己》重点问题归纳解答 年级组长工作报告 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 解读教材: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教学反思 年级组长工作述职报告 人物描写一组学案设计(人教版六年级) 课文4《海燕》重点问题归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