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练习
一、读一读,写一写。
pénɡ dà sì zhī kāi pì suì dào
( ) ( ) ( ) ( )
ɡē zi bèn zhònɡ kǒnɡ lónɡxínɡ tài
( ) ( ) ( ) ( )
二、加粗的字该读哪个音?选一选吧!
裔
后(yīyì) 道(suì suí)
栖
树(xīqī) 繁(yǎnxínɡ)
崭
新(zǎnzhǎn) 迟(dùndèn)
三、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漫长——( ) 繁衔——( )
形态各异——( )敏捷——( )
顿时——( ) 欣喜若狂——( )
四、连一连。
漫长的 羽毛 身体 小巧
轻灵的 生活 行动 轻盈
美丽的 演化 身材 敏捷
崭新的 鸽子 反应 迟钝
五、缩句
1. 我国的科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了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2. 一支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 恐龙后代繁衍成了庞大家族。
六、课内阅读。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欣喜若狂”的意思是:( )。“首次”的意思是( )。
2.为什么说这块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呢?
七、课外阅读。
飞龙
我国民间有龙能升天的传说。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飞龙”,那就是1.9亿年前出现的翼龙。翼龙是恐龙的一种,是飞上天的爬行动物,把它说成是“飞龙”,也没有大错。
巨大的恐龙怎么会飞起来了呢?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的皮膜,当它在空中飞来飞去时,活像一只大蝙蝠,难怪当它被发现时,有人说它是蝙蝠的祖先,有人说它是一只怪鸟。过了很久,人们才明白,原来它是恐龙家族里的一员,给它取名叫翼龙。
翼龙的“皮翅膀”虽然很大,但中间没有肢骨支撑,不能像蝙蝠一样用力拍打,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更不能远距离飞行。它只能在林间空地上滑翔一会儿,或是像后来的水鸟那样,从空中一下子俯冲下去,捞起一条小鱼就赶紧飞起来,飞行本领并不高明。人们传说“飞龙”可以腾驾雾,飞上高高的天空,它更加沾不上边了。
1.请你为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膜
皮(mé mó) 蝠(biānbiǎn)
撑
支(chēnɡchěnɡ)龙(jì yì)
空
地(kōnɡkònɡ) 中(kōnɡkònɡ)
2.先看看例子的一对词语是什么关系,再在后面的四对词语中找出关系相似的一对。
(1)恐龙 翼龙
A、医生 病人 B、船 码头
C、文具 钢笔 D、香蕉 苹果
(2)水鸟 小鱼
A、母鸡鸡蛋 B、山羊 青草
C、老鼠猫 D、果树 果实
3.翼龙为什么会飞呢?从文中找出,用“”标出。
八、读一读,填一填。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2亿5千万年至6千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1.化石的作用是什么?
2.中生代时,在陆地上有( ),海中有( ),空中有( )。
参考答案如下:
一、膨大 四肢 开辟 隧道 鸽子 笨重 恐龙 形态
二、yì suì qī yǎn zhǎndùn
三、久远繁殖刹那 姿态万千灵敏兴高采裂
四、
五、(1)科学家发现了化石。
(2)恐龙变成了鸟儿。
(3)脑中浮现鸽子和孔雀。
六、1.形容高兴到了极点第一次
2.科学家提出,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还可以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但长期找不到相关的化石来验证。这次辽西发现的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向世人提供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所以说是“点睛”之笔。
七、1.mó biān chēnɡ yì kònɡ kōnɡ
2.(1)C (2)B 3.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的皮膜。
八、1.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2.恐龙蛇颈龙翼龙
2、《童年的发现》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1
一、读得准,选的好。(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标出。)
1.我的发现竟如此的简单明了(le liǎo),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2.哈!我总算明白了!这就跟画地图差(chā chà)不多。
3.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jīn jìn)的笑出了声,竟使我当众受到惩(chěng chéng)罚。
4.我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tán dàn)动,似(sì shì)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二、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
( )不自( ) 默( )( )声
( )尽脑( ) 随( )所( )
三、读句子,将画线词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
2.我们万分惊讶。( )
3.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 )
4.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yùn zhuǎn zì rú( ),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tiān fù( ),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给带点的字词选正确解释划上“√”。
欲:① 欲望 ② 想要;希望 ③ 需要 ④ 将要
明白:① 清楚;明确 ② 公开的;不含糊的 ③ 聪明;懂道理 ④ 知道;了解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恋 ( ) 轻盈 ( ) 舒展 ( ) 澄澈 ( )
4.你认为“我”的梦有趣吗?为什么?
【答案】
一、1. liǎo 2.chà 3. jīn chéng 4.tán sì
二、(情)不自(禁);(绞)尽脑(汁);默(不)(作)声;随(心)所(欲)
三、1.开始 2.惊奇 3.明白 4.惭愧
四、1.运转自如 天赋
2.欲:② 想要;希望 明白:① 清楚;明确
3. 迷恋(着迷) 轻盈(轻巧) 舒展(伸展) 澄澈(澄清)
4.有趣。因为我对于飞行是那样迷恋,那样喜欢,以至于做梦都会梦到如此奇异的意境。
同步练习2
一、多音字组词。
禁:jìn( )jīn( )
涨:zhǎnɡ( )zhànɡ( )
二、词语模仿秀。
1.哈哈大笑(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不自禁(含“不”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心所欲(含人体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痴迷 着迷 迷惑
1.人类对飞行一直( ),从远古长着翅膀的天使、天神,到今天的太空穿梭机,人类从未放弃过。
2.那里风景如画,令我( ),常常在那里流连忘返。
发明 发现 发生
3.找到攻克艾滋病的疫苗,是人类医学史上重大的( )。
4.考古学家在冰川里( )远古时代的微生物。
四、读课文填空。
1.“我”发现我的小伙伴都会_______________。
2.经过“我”的推算,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
3.“我”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发现了__________。
4.从“我”的这些发现中,我觉得他是个_________的孩子。
五、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索( ) 愉快( ) 推想( ) 特别( )
2.用下列成语写一个句子。
绞尽脑汁:
3.将语段中画“——”的句子改写成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
4.“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六、你知道有哪些科学家因科学发现而受到迫害吗?请列举两个。
七、我会连。
毕 昇 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 发明活字印刷术
迪亚士 发现好旺角
爱迪生 发明“五笔字型”
王永民 发明电灯
参考答案如下
一、多音字组词。
jìn禁止 zhànɡ 涨红
jīn 不禁 zhǎnɡ 涨潮
二、1.依依不舍、、井井有序、咄咄逼人、念念不忘
2.毫不在意、赞不绝口、愤不顾身、名不虚传
3.唇齿相依、目瞪口呆、张口结舌、头重脚轻
三、1.痴迷 2.着迷 3.发明 4.发现
四、1.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起始于( 九岁那年的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的疑问,听了老师的解释,他又有了( 为什么要怀胎九个月 )的疑问,并且对这个疑问进行了大胆猜想,这个猜想是( 人类进化的规律 )。
2.读完课文,我觉得作者小时候是一个( 执着且善于思考和发现 )的孩子,因为(作者遇到问题总是要刨根问到底,并且为了寻找答案会不断的思考与观察 )。
3.“幸亏她没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这句话是对( 同学们的笑 )进行了夸张,说明( 同学们不相信自己发现了进化论 )。
4.被老师赶出教室后,作者自我安慰的理由是(世界上的重大发现, 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五、1.思考 高兴 推算 格外
2.这道数学题真难,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答案不唯一)
3.乡村的孩子从小不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
乡村的孩子从小不是不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
4.胚胎发育规律。(意思对即可)
六、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16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提出这个观点,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自己关于“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七、我会连。
毕 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迪亚士发现好旺角
爱迪生发明电灯
王永民发明“五笔字型”
3、《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
1.恐龙与鸟儿有怎样的关系?
2.恐龙与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科学家提出了什么假说?依据是什么?
3.恐龙飞向蓝天有怎样的演化过程?
……
二、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开始在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的恐龙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三、课文的不少句子表达准确,如”
“希望”说明科学家还在继续探索、搜集证据。
小练笔: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两足奔跑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有些恐龙则用;有些恐龙身,重达,有些恐龙则,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是茹毛饮血的,有些恐龙则。
示例1:家养狗的种类有很多。根据生活习性、体型大小及用途等,可以分为猎狗、看护狗、工作狗、玩赏狗四大类。猎狗形体健硕结实,四肢灵活敏捷,嗅觉灵敏;看护狗与猎狗相比,野性不足,但忠实可靠;工作狗主要职能在于工作,具有特殊的技能,例如军犬和警犬;玩赏狗大多体型较小,机灵神气,会讨主人欢心。
示例2:蚂蚁经过进化,有些蚂蚁还保持着原有的黑色,有些蚂蚁则变成了黑红色,有些蚂蚁比他的祖先大了好几倍,有些蚂蚁则小巧玲珑,十分招人喜爱,有些蚂蚁变成了掠夺者,成为了人类的敌人,有些蚂蚁则变成了益虫,成为了人类的好朋友。
4、《飞向蓝天的恐龙》生字组词拼音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等知识点归类
我会写:
笨:笨重 笨拙 愚笨 笨手笨脚
钝:迟钝 钝器 钝角 拙嘴钝舌
谈:闲谈 谈话 奇谈 谈天说地
鸽:鸽子 信鸽 飞鸽 鸽笼
毫:毫米 分毫 丝毫 毫不费力
末:末期 末代 周末 末梢 本末倒置
描:描述 描绘 素描 轻描淡写
隧:隧道 隧洞
态:形态 姿态 态度 千姿百态
吨:千吨 吨位 吨级
斤:公斤 斤两 千斤 斤斤计较
膨:膨胀 膨大 膨化
肢:肢体 四肢 前肢 断肢再植
翼:鸟翼 蝉翼 机翼 羽翼
辟:开辟 辟谣 精辟 开天辟地
形近字:
钝(愚钝)吨(吨位)末(期末)未(未来)
斤(斤两)斥(训斥)膨(膨胀)澎(澎湃)
肢(肢体)枝(树枝)辟(辟谣)僻(偏僻)
多音字:
卷:juàn试卷 juǎn席卷奔:bēn奔跑 bèn投奔
降: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辟:pì开辟 bì复辟
近义词
: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 轻盈—轻巧后裔—后代繁衍——繁殖 敏捷—灵敏
庞大—宏大 笨重—沉重
反义词
:
笨重—轻盈凶猛—温顺 迟钝—敏捷庞大—微小 躲避—显露
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理解词语:
恐龙:
古代爬行动物,在中生代最繁盛,种类很多,大的长达30米,在中生代末期灭绝。
凌空翱翔:
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敏捷:
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
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亲缘关系:
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形容太高兴了。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
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
逐渐增多
毋庸置疑:
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后裔:
后代子孙。
点“睛”之笔:
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繁衍:
逐渐增加扩大。
茹毛饮血:
茹,吃。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天之骄子:
本文指在天上值得骄傲,受宠爱的鸟类。骄,受宠爱的。
5、《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两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上册《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位于第八单元。这个单元以“科技创新”为人文主题,与《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以及《人造发光植物》(选教材读)一起,向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教育和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语文教学要素是通过阅读理解和语言实践,感受科普文语言的特点。
总结以往经验,《飞向蓝天的恐龙》与其他几篇课文相比,具有如下几项共识:其一,师生对“恐龙”这个话题都比较感兴趣,但对恐龙的进化研究觉得很枯燥;其二,容易在课文字面内容上“纠缠”,忽视词句实践和表达方法的学习;其三,对考古缺乏认知,与“科学”这个主题切合不紧密;其四,课文较长,“点”“面”关系不好处理。基于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3个字。结合课文学习“轻盈、敏捷、毫不相干、形态各异、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尽可能多得了解“恐龙”的一些知识。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同学们好。科学技术不只能改变现在和未来,还可以穿越时空,还原亿万年前的世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生命,了解地球,了解自然和人类。这节课我们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
2、板书课题,检查预习。
①借“恐龙”聊一聊地质及生物科学。
主要加深对“中生代”和“白垩纪”的认识:中生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自2.51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前后横跨1.8亿年。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可以说三叠纪是恐龙的黎明,之后在侏罗纪达到鼎盛,白垩纪时代,50%的生物灭绝,包括所有的恐龙。
②读一读“字词”。对比阅读,谈谈自己的发现。
第一组:笨重、迟钝、茹毛饮血。
第二组:轻灵、敏捷、凌空翱翔。
结论:第一组词语用来写“恐龙”,第二组词语用来写“飞鸟”,二者之间看似毫不相干,其间却包含了漫长的恐龙演化为鸟类的过程。
二、理清思路,找出重点。
1、读过初步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思考这一课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关注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语句。
第一自然段: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自然段: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第三自然段: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第四自然段: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第五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教学要点:借助前两句阅读,体会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通过了解自然段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综合这几个自然段,再结合课文题目想一想,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是在哪个自然段具体介绍的?(定位课文第四自然段)
3.过渡: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科学家的引领下,穿越时空走进地球中生代时期,聚焦“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去欣赏科普文语言的精彩。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初学,找出读懂长自然段的方法。
2、小组合作,以时间为序,将第四自然段分成三个层次,理清脉络。
时间 | 恐龙进化事件 | 形态 | |
两亿三千万年前 | 第一种恐龙 | 和狗一般大小;后腿粗壮有力 | |
数千万年后 |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 行走方式 | 两足奔跑;四足行走 |
体重大小 | 长几十米,重数十吨;身材小巧,不足几公斤 | ||
饮食习性 | 凶猛异常,茹毛饮血,肉食;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 ||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 骨骼 | 中空 | |
脑颅 | 膨大 | ||
行动 | 敏捷 | ||
四肢 | 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 | ||
体表 | 长出羽毛 |
3、组织交流汇报。
教学要素:说明语言准确,生动。作者用常见的事物打比方,用“有些……有些……”的形式进行分门别类说明,再现了恐龙从弱小到繁盛,从陆地到天空的演变过程。
4、重点学习“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一部分。
(1)科学家进行了哪些推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如列表、导图、图示等等。
一些猎食性恐龙—逐渐变小—树栖—滑翔—主动飞行(鸟)
一些猎食性恐龙—逐渐变小—地面上奔跑—主动飞行(鸟)
教学要素:科学推测(有依据的猜测-化石)。说明性语言要基于真实,表达需有理有据。
(2)关注最后一句话。抓住“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是对上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观点。在写法上属于“先分后总”。
四、梳理拓展。
1、说明一件事情的方式很多:语言描述、图谱、表格……请结合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2、总结收获。
(1)语文要素: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2)科学教育:科学家呕心沥血,越来越真实地揭示着远古时期的地球真相。遥想当时,我们脚下就可能是恐龙生活栖息的地方!
(3)联系实际:有条件的同学或学校可以开启研学之旅——“诸城恐龙公园”。
四、布置作业。
1、通读全文,发现问题,上网搜索解决。
2、练笔。要求:以“恐龙”为话题,组织一段话,注意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
把以上教学设计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以下三个设计原则。
一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推动学习持续、深入进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管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还是聚焦重点段落的学习,都在问题引领下,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课堂是学生自主发现和个性创造的空间,也是由课文阅读走向生活阅读、科学探究的桥梁。
二是凸显要素教学。为了避免在故事内容上纠缠,上课伊始即定位了“欣赏说明性语言”的学习要素,在这个教学“主旨”的指引中,删繁就简,避免过多旁逸斜出。由于四年级还不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方法,可以在感受和体验词句特点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化渗透。
三是一课一得,讲究实效。这是本单元最长的课文,因此采用了“重点段”学习的方式。虽然是一个自然段,但总字数达442字,不亚于一篇短文,再加上内容丰富,教学空间很大,也要考虑学习实效问题。教学实践中采用图表配合理解、复述加深认识的方式,落实“一课一得”,学有所获。
教材分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复述。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读课题
1、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恐龙图片) 同学们欣赏完这些图片,你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
()的恐龙
(笨拙的;庞大的;凶猛的……)
2、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读了这个有趣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笨重恐龙怎么可能飞向蓝天的?
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课文中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词。
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的内容:
①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②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四、深入读书,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句中划线的词语能删去吗?为什么?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变化”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恐龙种类多,演化成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漫长的演化”很准确。)
2)再次朗读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师:在20世纪末期科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了什么?让我们来读课文寻找答案吧。
2、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因为辽西的恐龙化石向世人提供了恐龙张羽毛的证据,所以说是点睛之笔。)
由此说明: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老师课前搜集了关于“地质年代”和“中生代”的资料,现在大家来了解一下。
五、拓展
1、了解“地质年代”和“中生代”的资料。
2、读课文,思考:恐龙飞翔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3、看完视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请写下来,明天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同桌互批。
2、课文中是用这里的哪个四字词来形容这庞大的家族,请找出来。(形态各异)
3、理解:形态各异(也可以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我们所知道的恐龙是没有翅膀的,那么,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
1) 自读课文,并独立思考: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边读课文,边批注,写写你的感受)
2)整理填空(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年前,第一代恐龙()。经过(),繁衍成()的()的恐龙家族。
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体表()。有一些转移到(),在树木间(),具备()的能力,最终能够()。
就这样,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成了天之骄子,演化成今天鸟类大家族。
3)小组内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汇报交流。
2、指明复述: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总结概括全文,激发探索欲望
1、 科学家们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2、你认为科学家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四、课外延伸,实践作业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再找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读,组织一次“恐龙展示会”。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似乎毫不相干
恐 龙———————–→ 鸟 类
↓ ↓
第一种恐龙→ 庞大恐龙家族 → 猎食性恐龙
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文章的开头,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为此,教师将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作为教学本课的重点。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采取“质疑课题”的方法,根据课题孩子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恐龙怎么可能飞向蓝天、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阅读课文,寻求答案的兴趣。
教学中,紧紧抓重点句子的理解,让学生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描写的生动,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家们执著探究的不懈精神。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文本中分别显示了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这一宗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复述表达等形式,了解了恐龙的演化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体会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及有序的表述。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悟的过程。感悟科普性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科学,不能只停留在比较分析的层面,一定要内化到心灵。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充分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内化。
7、《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
(一)正音正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钦差()()爵士()御聘( )滑稽()
头衔()称职() 附和() 勋章( )
2、辨析字形并组词。
聘()栽( )赐( )骇( )碌()骋()裁()剔()赅( )禄( )
(
1、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词典中的意思是:
课文中的意思是:
2、我什么都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词典中的意思是:
课文中的意思是:
(三)下列说法有一项有误,请你仔细地挑选出来,并将正确的说法写在下面横线上。
A、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B、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C、安徒生,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在所写的童话中,代表作品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乌龟与兔》等。
D、在《皇帝的新装》中,作者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但想象又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有生活的真实;而文中的夸张是借助于想象完成的,它可以深化故事的主题,突出事物的本质。
1、以上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四)课内美句摘抄。
(五)扩展积累:请你课外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在读书的过程中,将所读文章里的美词美句摘抄在下面。
我读的安徒生其他童话作品名是:
美词:
美句:
三、思考与领悟
(一)、课内文段阅读。
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那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有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请你用最精练简洁的语句概括一下选段内容。
2、“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有人说,这句话中的“选”和“圈定”两个词用得非常妙,想一想,妙在何处?谈谈你的见解。
3、仔细读一读描写皇帝心理的句子。看看这段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皇帝怎样的心情?
4、文段中画线句子是一个很关键的、有多重作用的句子,请你尽量揭示它的作用,揭示得越多越好。
5、文段最后一个句子所写的内容是亮点还是多余,请你点评一下,好吗?
(二)、课外文段阅读。
小溪
①我是一条流淌在崎岖山间的小溪。我满身洒着细碎的光亮,怀着对大自然奇妙的幻想,流呀,顺着山绕过石,不停地流。我有时被乱石阻塞,有时被泥沙搅浑,有时被从悬崖上摔下,有时被迫迂回曲折。但我浑浑噩噩,不知宇宙的真谛为何,不知生命的价值何在。我绕过碎石,又淙淙地向前流去。还不时仰望夜空,欢乐地听起夜莺的歌唱。
②多么美丽的春天啊,我流淌在山间小路上,路边盛开着艳丽的鲜花,嫣红的桃花,轻盈的绿柳小靥迎人。我挨着她们轻轻流过。她们对我说:“小溪,你就这样快活轻松流下去吧,这就是你的幸福,你的归宿。”我点点头,得意地顺流而下。
③一天,突然天昏地暝,山崩地裂般一声巨响,我猛地不能动了。我看不见天,看不见地,看不见桃红柳绿。我飘虚虚不知自己是否还存在。我死了,却有渐渐苏醒。我缩在一块硬壳里动弹不得,溪水被阻隔,我渐渐枯竭、干涸……能等待死亡么?我虚弱地问自己。突然石缝间闪烁着几束阳光。“呵,太阳!”我大喊着:“我真喜欢你,你是万物之母,你是光明的源泉。”如今你又出现了,我听见发自宇宙,也好象发自我自身深处的声音:“挣扎、奋斗、拼搏、超越,你才能找回自我!”我沉默了,我想着那欢乐的玫瑰色的日子,但那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永恒的、永悟的真理是什么?我叹息,我思索,我寻觅……
④阳光又出现了,而且愈来愈灿烂。我似乎有所领悟,于是我开始挣扎,开始奋斗。几经拼搏,几经寻觅,我的溪水渐渐多了,渐渐活而有力了。猛一挣扎,我竟从埋藏我的地方跳了出来。经此挫折,我反而比过去粗犷了,宽阔了。我跳跃在岩石、树隙间,有意地寻觅起同伴——原来道道山梁间都有那么多或比我大,或比我小的溪流,他们都和我一样向前不停地奔泻。大自然使我们越靠越近,越集越宽。终于我们汇集成河、汇集成大江,最后我和我的同伴一起涌向无边的大海。
⑤在大海里我才发现我是一条美丽的小溪,因为我把我的涓涓细流,无条件地奉献给了大海。
(作者杨沫,选自《中学语文教学》1991,2封二,有删节)
1、细读杨沫的这则童话,想一想,文章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1、文中画线的三个短句“我叹息,我思索,我寻觅”顺序能否调换?谈谈你的理由。
3、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我渐渐枯竭、干涸……能等待死亡么?” 中,作者用了一省略号。有人认为这省略号是多余的,但有人却说用得好,请你谈谈你的见解,并陈述理由。
4、文中“永恒的、永悟的真理”是什么?
5、读完这则童话,你在思想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课外名著阅读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请课外阅读这部寓言故事集,回答下题:
1、请选择下列对书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狼与小羊》以绝妙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B、《狐狸和山羊》通过山羊非要学飞行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不可违背规律。
C、《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D、《蚂蚁和蝉》极力讽刺好逸恶劳,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2、你肯定喜欢书中不少的寓言,请你选出你最喜欢的两则,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运用与创新
1、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例句: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造句:
2、养路工人在急转弯处施工,需在急弯另一头立一个警示牌,请你为其拟写内容。(不超过10个字)
3、少年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为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装》写一段续写。(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略二(一)1.qīnchāi jué pìn jī xián chèn hè xūn 2.聘请 驰骋 栽树 裁衣 赏赐 挑剔 惊骇 言简意赅 碌碌 (二)1.(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文中是荒唐的意思。2.使人听了非常吃惊。文中指惊、非常可怕的新闻。 (三)C 安徒生,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在所写的童话中,代表作品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小女孩》《海的女儿》等。(四)略 (五)略三、(一)1.皇帝亲自观看织布并奖赏骗子。 2.“选”和“圈定”突出了皇帝对这些官员的特别信任,用这些皇帝自己精心挑选的人反衬皇帝的愚蠢和心虚。3.反问,夸张。表现心虚、胆怯的心理。 4.(1)推动情节的发展。(2)为后来的事情,即举行游行大典作铺垫。(3)表现了这些官员的逢迎拍马的心态。 5.是个亮点。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是从皇帝到官员都不说真话,就是因为骗子抓住了这些实在是不称职的人的心理。皇帝的这一赏赐,更从反面体现了皇帝的愚蠢和他对自己的不称职的心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小溪的流淌经历。2.这三个短句不可调换,因为它们是根据心理活动的逻辑顺序来的。 3.这一省略号用的好,它表现了小溪由枯竭、干涸到死亡的逐渐过程,突出了小溪那种痛苦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心理。4.只要勇于去奋斗,勇于拼搏,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就一定找回自我。5、略
(三)1.B 2.略 四、1.略 2.略 3.略
8、《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9、《花的学校》同步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照样子写词语。
一群一群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簌簌地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选字组词。
裳 棠 湿 碰
海( )衣( ) ( )撞 ( )润 潮( )
四、找出下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节开花的一项,用“
”标出。
(1)桃花 杜鹃花 梅花 月季
(2)荷花 菊花 牡丹 向日葵
(3)桂花 牵牛花 芙蓉 百合
(4)腊梅 水仙 杜鹃 马蹄莲
五、按原文填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 )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 ),在竹林中吹着( )。
于是( )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 )跑出来,在绿草上( )、( )。
1.文中说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不超过10个字)
2.“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3.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六、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印度的诗人、________家,本文选自作者的散文诗集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阵雨 荒野 口笛 狂风 跳舞 放假 衣裳 急急忙忙
二、一闪一闪 叮咚叮咚 彼此彼此 团团转 呱呱叫 哗啦啦 慌慌张张 吞吞吐吐 堂堂正正
三、棠 裳 碰 湿 湿
四、(1)梅花 (2)菊花 (3)牵牛花(4)腊梅
4.落下 荒野 口笛 一群一群 突然 跳舞 狂欢
五、1.符合实际。因为作者明写花朵暗写风。
2.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3.C
六、泰戈尔 哲学 《新月集》
10、《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原文与朗读
[qq-video vids=r3060xz9jya]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__________
本文作者徐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1、《玲玲的画》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评奖 画图 报纸 时间 拿出
时候 另外 合并 及时 伤心
二、比一比,再组词。
玲(玲珑) 详(详细)
幅(一幅) 叭(喇叭)
铃(铃铛) 样(样子)
福(福气) 趴(趴下)
三、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羊+(木)=(样)(样子)
平+(讠)=(评)(评奖)
八+(口)=(叭)(喇叭)
力+(口)=(加)(加工)
庄+(木)=(桩)(树桩)
曹+(米)=(糟)(糟糕)
崔+(亻)=(催)(催促)
长+(弓)=(张)(张开)
四、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仔细)地端详 (伤心)地哭
(懒洋洋)地趴 (高兴)地说
(开心)地笑 (仔细)地想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取得进步。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也很好。
六、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在□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怎么了?玲玲。”爸爸放下报纸问。
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晚—(早) 哭—(笑) 坏—(好)
3、因为玲玲把画弄脏了,所以她伤心地哭了。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第2自然段有5句话。
2、用“——”划出描写铅笔头上大白鹅外貌的句子。
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我有一支心爱的铅笔。
12、《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练习
一、读一读,写一写。
pénɡ dà sì zhī kāi pì suì dào
( ) ( ) ( ) ( )
ɡē zi bèn zhònɡ kǒnɡ lónɡxínɡ tài
( ) ( ) ( ) ( )
二、加粗的字该读哪个音?选一选吧!
裔
后(yīyì) 道(suì suí)
栖
树(xīqī) 繁(yǎnxínɡ)
崭
新(zǎnzhǎn) 迟(dùndèn)
三、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漫长——( ) 繁衔——( )
形态各异——( )敏捷——( )
顿时——( ) 欣喜若狂——( )
四、连一连。
漫长的 羽毛 身体 小巧
轻灵的 生活 行动 轻盈
美丽的 演化 身材 敏捷
崭新的 鸽子 反应 迟钝
五、缩句
1. 我国的科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了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2. 一支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 恐龙后代繁衍成了庞大家族。
六、课内阅读。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欣喜若狂”的意思是:( )。“首次”的意思是( )。
2.为什么说这块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呢?
七、课外阅读。
飞龙
我国民间有龙能升天的传说。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飞龙”,那就是1.9亿年前出现的翼龙。翼龙是恐龙的一种,是飞上天的爬行动物,把它说成是“飞龙”,也没有大错。
巨大的恐龙怎么会飞起来了呢?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的皮膜,当它在空中飞来飞去时,活像一只大蝙蝠,难怪当它被发现时,有人说它是蝙蝠的祖先,有人说它是一只怪鸟。过了很久,人们才明白,原来它是恐龙家族里的一员,给它取名叫翼龙。
翼龙的“皮翅膀”虽然很大,但中间没有肢骨支撑,不能像蝙蝠一样用力拍打,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更不能远距离飞行。它只能在林间空地上滑翔一会儿,或是像后来的水鸟那样,从空中一下子俯冲下去,捞起一条小鱼就赶紧飞起来,飞行本领并不高明。人们传说“飞龙”可以腾驾雾,飞上高高的天空,它更加沾不上边了。
1.请你为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膜
皮(mé mó) 蝠(biānbiǎn)
撑
支(chēnɡchěnɡ)龙(jì yì)
空
地(kōnɡkònɡ) 中(kōnɡkònɡ)
2.先看看例子的一对词语是什么关系,再在后面的四对词语中找出关系相似的一对。
(1)恐龙 翼龙
A、医生 病人 B、船 码头
C、文具 钢笔 D、香蕉 苹果
(2)水鸟 小鱼
A、母鸡鸡蛋 B、山羊 青草
C、老鼠猫 D、果树 果实
3.翼龙为什么会飞呢?从文中找出,用“”标出。
八、读一读,填一填。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2亿5千万年至6千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1.化石的作用是什么?
2.中生代时,在陆地上有( ),海中有( ),空中有( )。
参考答案如下:
一、膨大 四肢 开辟 隧道 鸽子 笨重 恐龙 形态
二、yì suì qī yǎn zhǎndùn
三、久远繁殖刹那 姿态万千灵敏兴高采裂
四、
五、(1)科学家发现了化石。
(2)恐龙变成了鸟儿。
(3)脑中浮现鸽子和孔雀。
六、1.形容高兴到了极点第一次
2.科学家提出,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还可以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但长期找不到相关的化石来验证。这次辽西发现的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向世人提供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所以说是“点睛”之笔。
七、1.mó biān chēnɡ yì kònɡ kōnɡ
2.(1)C (2)B 3.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的皮膜。
八、1.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2.恐龙蛇颈龙翼龙
13、《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n()有 chùjiǎo()
jūn yún() 叶bǐnɡ()
hén jì() lǎo hǔ()
二、比一比,再组词。
变()蜗()茎( )柄( )铺( )触( )
弯( )锅( )径( )病( )捕( )解()
三、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1、爬山虎的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pū pù)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ònɡ kōnɡ)隙。
2、一位华侨老人看到阔别多年的亲人,情不自禁(jīn jìn)地落泪了。
四、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触:①接触;碰;撞②触动;感动
1、看了《西游记》,我感触很深。()
2、他不小心触了电。()
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五、选择动词填空。
爬拉变贴巴触
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综合应用
六、课内阅读。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的。爬山虎的脚长在上。茎上长的地方,反面伸出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2、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脚的、、。
3、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请你画一画。
4、你能找出这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吗?抄下来,再体会一下好在哪儿。
5、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吗?
七、课外阅读。
米兰
米兰是我国两广一带的名花。它开花时,香飘十里,它的枝叶四季常青。
你看,它枝叶茂密,远看,像大型盆景中的一棵劲松;近看,它的主干已经长到一尺多高了,分出了数不清的枝杈。米兰叶子的形状跟冬青差不多,近似椭圆形,中间还有一道不深不浅的小沟。这些叶子,有的肥厚浓绿,有的娇嫩青翠,都闪着亮光。米兰的花非常奇特,像葡萄一样一串串的。中间有一根嫩绿的主枝,大约有一米来长。主枝上又分出无数的小枝,每个小枝上都长出一个黄色的小球,像小米拉一样。
“米兰”的名称,可能就是由此得来的。你可别小看这些小得像米一样的花朵,它们的香气却非常浓郁,我家放在窗台上的米兰,开花时,从楼下经过的人,都能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香飘十里:
沁人心脾: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我家放在三楼窗台上的米兰,开花时,从楼下经过的人,都能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这句话主要说明:()
A、从楼下经过的人和我一样都非常喜爱闻米兰的清香。
B、米兰香气浓郁。
(2)称之为“米兰”,是因为:()
A、米兰的花像小米粒一样。
B、米兰的花像黄色的小球。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抄在横线上。
拓展提升
八、你喜欢爬山虎吗?请你用第一人称写写“爬山虎的脚”的自述,可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搜集到的资料来写,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
参考答案:
一、占触角均匀柄痕迹老虎
二、变化弯曲蜗牛铁锅嫩茎小径叶柄生病当铺捕捉触角解决
三、1、pūkònɡ 2、jīn
四、1、②2、①3、①
五、触变巴拉贴爬
六、1、脚茎叶柄枝状蜗牛嫩红2、位置形状颜色4、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比喻句好在能较生动、形象地说出爬山虎脚的样子。5、因为作者认真观察、留心事物。
七、1、指米兰香气飘得很远。指使人感到特别舒服。
2、(1)B (2)A 3、①远看,像大型盆景中的一棵劲松。②米兰的花非常奇特,像葡萄一样一串串的。
八、范文:我是爬山虎的脚,我的本领可大啦!我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我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我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同步练习2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