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语文下册《鹿角和鹿腿》教学内容预习
部编版三(下)课文预习
第7课《鹿角和鹿腿》
会认字
chēn jìn zhòu pèi yuàn shī bī sǎ zhèng
称 禁 皱 配 怨 狮 逼 撒 挣
会写字
lù táng yìng xīn shǎng yún zhì pèi chuán āi shī tàn
鹿 塘 映 欣 赏 匀 致 配 传 哎 狮 叹
多音字
chèn (匀称) (称心) jīn (禁受)(情不自禁)
chēng (称号) (名称) jìn (禁止)(严禁)
sā (撒谎)(撒腿就跑) zhèng (挣脱)
sǎ (撒种)(撒播) zhēng (挣扎)
重点词
听写词语: 池塘 痛快 镜子 倒映 倒影 着急 欣赏 匀称 精美 别致
没精打采 机灵 回头 哎呀 狮子 机会 叹气
四字词语: 痛痛快快 没精打采 灰心丧气
近义词: 匀称——均匀 别致——特别 抱怨——埋怨 机灵——机敏
反义词: 抱怨——感激 机灵——笨拙 犹豫——果断 凶猛——温和
重点句
1.
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这几句话表现了鹿的美丽,特别是他那美得像珊瑚的角,为下文与细细的腿进行对比埋下伏笔。)
2.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这句话说明鹿对自己的腿非常不满意,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3.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只
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这是鹿的感叹,死里逃生的经历使他对角和腿的看法发生了转变,明白了“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只通过表面就做判断”的道理。)
主题
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因为美丽的角而险些丧命,而难看的腿却救了他的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写法
运用对比的写法揭示道理。
示例:
本文中鹿对自己细细的腿的情感变化形成对比:先是抱怨自己细细的腿配不上好看的角,后来当自己脱离危险时,由衷地感谢难看的腿。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2、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教学内容预习
3、《鹿角和鹿腿》生字笔顺拼音组词预习
拼音 lo 拼音táng
部首 鹿 部首 土
笔画 11 笔画 13
拼音yìng 拼音 xīn
部首 日 部首 欠
笔画 9 笔画 8
拼音 shǎng 拼音yún
部首 贝 部首 勹
笔画 12 笔画 4
拼音 zhì 拼音 pèi
部首 至 部首 酉
笔画 10 笔画 10
拼音chuán zhuàn 拼音 āi
部首 扌 部首 口
笔画 11 笔画 8
拼音 shī 拼音 tàn
部首 犭 部首 口
笔画 9 笔画 5
4、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内容预习
一、识字加油站
二、字词句运用
三、写话
四、我爱阅读:《一株紫丁香》课文朗读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5、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内容预习:《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一、古诗朗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二、内容梳理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6、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课文朗读生字预习
课文朗读
自主学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第1步:观看写字动图,书空笔画和笔顺。
拼音 bàn 拼音 péng
部首 辛 部首 艹
笔画 11 笔画 13
拼音zhàng 拼音 liè liě
部首 月 部首
笔画 8 笔画 12
拼音
部首 女 部首 力
笔画 9 笔画 8
拼音 fǎng 拼音 fófú
部首 亻 部首 亻
笔画 6 笔画 7
拼音suí 拼音 dǎo
部首 阝 部首 足
笔画 11 笔画 17
拼音 zhǐ
部首 止
笔画 4
第2步:默读书写评级标准,查看组词图片,参照老师的书写临摹练习。
书写评级标准:
共计5★
(正确获1颗★;规范获1颗★;整洁获1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获2颗★)
第3步:请爸爸妈妈检查评定等级并做好记录。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7、三年级语文下册《鹿角和鹿腿》教学内容预习
部编版三(下)课文预习
第7课《鹿角和鹿腿》
会认字
chēn jìn zhòu pèi yuàn shī bī sǎ zhèng
称 禁 皱 配 怨 狮 逼 撒 挣
会写字
lù táng yìng xīn shǎng yún zhì pèi chuán āi shī tàn
鹿 塘 映 欣 赏 匀 致 配 传 哎 狮 叹
多音字
chèn (匀称) (称心) jīn (禁受)(情不自禁)
chēng (称号) (名称) jìn (禁止)(严禁)
sā (撒谎)(撒腿就跑) zhèng (挣脱)
sǎ (撒种)(撒播) zhēng (挣扎)
重点词
听写词语: 池塘 痛快 镜子 倒映 倒影 着急 欣赏 匀称 精美 别致
没精打采 机灵 回头 哎呀 狮子 机会 叹气
四字词语: 痛痛快快 没精打采 灰心丧气
近义词: 匀称——均匀 别致——特别 抱怨——埋怨 机灵——机敏
反义词: 抱怨——感激 机灵——笨拙 犹豫——果断 凶猛——温和
重点句
1.
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这几句话表现了鹿的美丽,特别是他那美得像珊瑚的角,为下文与细细的腿进行对比埋下伏笔。)
2.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这句话说明鹿对自己的腿非常不满意,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3.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只
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这是鹿的感叹,死里逃生的经历使他对角和腿的看法发生了转变,明白了“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只通过表面就做判断”的道理。)
主题
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因为美丽的角而险些丧命,而难看的腿却救了他的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写法
运用对比的写法揭示道理。
示例:
本文中鹿对自己细细的腿的情感变化形成对比:先是抱怨自己细细的腿配不上好看的角,后来当自己脱离危险时,由衷地感谢难看的腿。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8、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内容预习
第1步:观看写字动图,书空笔画和笔顺。
拼音 shǒu 拼音 zhū
部首 宀 部首 木
笔画 6 笔画 10
拼音dài dāi 拼音
部首 彳 部首
笔画 9 笔画 7
拼音 gēng 拼音chù
部首 耒 部首 角
笔画 10 笔画 13
拼音jǐng gěng 拼音 shì
部首 页 部首 采
笔画 11 笔画 12
拼音qí
部首 八
笔画 8
第2步:默读书写评级标准,查看组词图片,参照老师的书写临摹练习。
书写评级标准:
共计5★
(正确获1颗★;规范获1颗★;整洁获1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获2颗★)
第3步:请爸爸妈妈检查评定等级并做好记录。
字词注释
(1)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2)走——跑,逃跑。
(3)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4)冀——希望。
(5)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6)因:于是。
(7)释:放下。
(8)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9)身:自己。
(10)触:撞到。
(11)折:折断。
(12)复:又,再。
(13)得:得到。
(14)为:被,表被动。
译文解析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里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捡到兔子。他当然不可能再得到兔子,反而自己成了宋国的笑柄。
课文解析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9、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预习: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
第1课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熟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都是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之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声,比来时更增添了几分幽静。
赏析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勺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路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词解析
重点字词解析
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í):黄莺。
诗词段落解析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诗词里的故事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鉴赏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梅子黄时日日晴
。梅子刚开始的时候是青色,称为青梅,等成熟的时候就变成了黄色。这句诗的意思是:梅子成熟变黄的时候,每天都是晴朗的。
小溪泛尽却山行。
泛在这里是乘船的意思,咱们不是经常说“泛舟湖上”的吗?这句诗的意思是:坐着小船沿着小溪走到了尽头,就上岸再走山间的小路继续前行。却在这里是在的意思。
绿阴不减来时路。
这句诗的意思是:(路上的树木茂密,苍翠),形成了树阴,和来的时候一样浓密。不减的意思是没有减少,差不多。
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林里还传来了黄鹂的叫声,比来的时候更增添了一些乐趣。黄鹂就是黄莺,在古诗词里也经常出现: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比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等等。
这首诗,作者曾几描写了三衢道中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练习题
(1)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推知?(2分)
(2)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初夏。(1分)从梅子黄时,绿阴不减,黄鹂声可以推知。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2分)诗人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借景抒情)。(1分) “睛”字,在黄梅雨季能有“日日晴”岂不喜出望外? “绿阴”,绿阴添凉爽,走起路来轻松,此二可喜也。三是“黄鹂四五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使诗人感到高兴。
10、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内容预习
一、生字组词
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
符fú(符号、相符、音符)
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é(何时、何地、何苦)
牧mù(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ú(单独、独自、独立)
异yì(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二、多音字
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
三、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四、问题归纳
1.《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这首诗写的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2.《清明》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清明节。雨纷纷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重阳节。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五、课文主题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写出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11、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教学内容预习+知识要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课文知识点
一、词语解释
1、漫灭:磨灭,模糊不清。例句: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例句:回首往事,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3、波涛:大波浪。例句:海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4、清响:清脆的响声。例句:寂静的山谷里偶尔传来马鞭的清响。
二、近义词:
漫灭——磨灭 回忆——记忆 思潮——思绪(思想)
三、反义词
漫灭——长存
课文预习
一、朗读
1、本课共( )个自然段。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遨游 :
捆绑:
先驱:
苍穹:
蜿蜒:
里程碑:
勃勃生机:
震耳欲聋:
三、相关资料
2004 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 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 2009 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7 分 57 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 ,也已圆 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 年 9 月 19 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 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 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四、分段和段意
文章可以分为( )个段落:
分别写一写这些段落的大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
五、质疑问难
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请提出来吧:
生字预习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短诗三首》
一、读拼音写汉字
xī shànɡ
xī shànɡ
bō tāo
duǒ dào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的回忆 ( )的园中 ( )的叶下 ( )的清响
三、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1.哪一颗星没有光?
2.哪一朵花没有香?
四、重点片段品析。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3.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藤萝的叶下, ( )的( ),
母亲的膝上。 ( )的( )。
五、母亲节到了,你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如果让你选择一首小诗为母亲诵读,你又会选择哪一首?快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吧!
《短诗三首》参考答案
一、繁星 膝上 波涛 躲到
二、(永不磨灭) (月明) (藤萝) (波涛)
三、1、哪一颗星都有光。
2、哪一朵花都有香。
四、1、月明时分寄托着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
2、我们感到温暖、安全、幸福。
3、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阳光下)的(校园)
(安静)的(教室)
(喧腾)的(操场)
五、我想说:“母亲,您辛苦了,我爱您!”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躲避 膝盖 繁华 消灭
藤萝 波涛 童真 浪漫
二、比一比,再组词。
筹(筹备) 漆(油漆) 罗(罗列) 躲(躲避) 慢(缓慢)
涛(波涛) 膝(膝盖) 萝(萝卜) 躯(身躯) 漫(浪漫)
三、多音字组词。
cánɡ躲藏 shènɡ盛开
zànɡ西藏 chénɡ盛饭
四、近义词。
回忆—(记忆) 思潮—(思绪) 漫灭—(磨灭)
五、反义词。
漫灭—(长存) 躲避—(面对) 消失—(存在)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漫灭)的回忆 (波涛)的清响 (猛烈)的风雨
(忧愁)的思绪 (璀璨)的繁星 (安静)的夜晚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消失 漫灭
1、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湛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清响 音响
3、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4、没有电子乐器的伴奏,没有庞大(音响)的烘托,只一架扬琴,外加古韵的修饰,及单纯的表达,便可以演绎出最动听的旋律,展现唯美的风韵。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大波浪。(波涛)
2、清脆的响声。(清响)
3、磨灭,模糊不清。(漫灭)
4、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思潮)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一)
1、“这些事”是哪些事?
答:指儿时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菜园里,藤萝垂挂在廊亭边,“我”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述儿时难以忘怀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母亲的依恋。
(二)
1、这首诗在写作中运用了哪些手法?
答:运用了排比和反问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沉的爱。
(三)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比喻;用“鸟儿”自喻,用“鸟儿的巢”比喻母亲的怀抱,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感?
答:歌颂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12、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内容预习
一、识字加油站
博物馆 展览馆 科技馆 体育馆
研究所 派出所 哨所 诊所
二、字词句运用
1、下面这些字你能写对吗?
“含”的上面是“今”不要写成“令”
第一行这几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 “迎”被包围的部分是“卬”,不要多写一点。“留”的左上角是不要少写一点。
第二行的三个字第一、三个字是上下结构,第二个字是左右结构,要弄清字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混了。
2、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喧闹
下课铃一响,原本安静的校园一下子起来。
暗示
他并没有说明,知识用眼神我。
泄露
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不能半点儿消息。
喧闹:喧哗吵闹。
暗示:不明说,而用含蓄的话或动作使人领会。
泄露:让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
要猜测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猜一猜词义,然后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理解。
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査字典词典理解、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看图理解、找近义词理解。
三、写话
示例:
在秋天或冬天,为什么有些树会落叶?为什么有些树不会落叶?
苍蝇冬天到哪里去了?
马睡觉为什么不是躺着,而是站着的?
花朵的颜色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四、日积月累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意: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
4、子:指粮食颗粒。
5、四海:指全国。
6、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7、犹:仍然。
图文解读
13、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知识点与教学内容预习
字词句运用
连一连
左右结构的字还有许多,如“林”“好”等,上下结构的字也还有很多,如“音”“雪”等。
读一读,背一背
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这些都是方位词。
可以根据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认识前后左右和东西南北这几个方位词。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古诗大意:小时候,年少无知,误将月亮当作又圆又亮的白玉做的盘子。又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到了青云之上。
《谁会飞》
这首儿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告诉了我们鸟、鱼、马的运动方式,同学们可以先借助拼音自己把儿歌读通顺,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读。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