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子与河流主要内容是什么?池子与河流课文内容分析
这首寓言诗通过池水与河流的对话告诉我们:才能只有充分利用,造福人类,才会散发光彩,勤奋的人生才有意义。
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十分得意,而河流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活?
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才是舒服,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看起来很辛苦的生活。
2.池水认为的哲理是什么?
不求出名,不要忙碌,只要生活安逸、悠闲就是好命运。
3.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 diyuan1903 (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3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项链朗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读一读,说一说,看谁说的多。
金色的沙滩 金色的太阳 金色的稻谷
雪白的浪花 雪白的墙壁 雪白的奶油
快活的孩子 快活的青蛙 快活的鸟儿
3、阅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阅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答:课文中说的大海的项链是金色的项链,其实指的是小娃娃留在沙滩上面的脚印。
4、陶罐和铁罐课文中的神态分别是什么?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
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描写陶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中可以看出,陶罐非常谦虚、宽容,对铁罐始终以兄弟相称,待人宽厚。从描写铁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中可以看出铁罐的骄横、自高自大。 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故事告诉人们,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共处。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 diyuan1903 (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3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三年级课文池子与河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年级课文池子与河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十分得意,而河流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 diyuan1903 (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3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6、三年级鹿角和鹿腿课文中心思想是什么?
《鹿角和鹿腿》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 diyuan1903 (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3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7、与同学讨论《梅花魂》的主要中心思想是什么?
与同学讨论《梅花魂》的主要中心思想是什么?
中心思想: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和自己祖父之间的感情故事,写出了祖父虽然身处海外,可是爱国的品质却一直没有改变,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祖父的一种思念之情。
整篇文章通过一位老华侨将自己珍爱的墨梅图在回国之际郑重的交给了自己的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8、说说搭石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
说说搭石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
A、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9、三年级下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池子与河流》是第三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寓言诗。池子与河流对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存价值,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本则寓言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联系池子与河流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存价值到不同的结局,从整体去看待问题,不要拘泥于某个片面。
【学情分析】
在学生的理解中池子与河流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对于文中池子所讲的河流的忙碌与奔腾不息也缺少了解,这会影响对文意的深入理解,课前可以布置前置学习,去探究主要河道的一些日常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分角色朗读诗歌,理解寓言诗的寓意。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能说出理由。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歌,理解寓言诗的寓意。
【教学资源】PPT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你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叫寓言诗。
2.板书课题。
(1)池子指的是什么?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2)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趣,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明确寓言的多种表达形式。
二、初读课文,丰富体验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3.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4.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池子喜欢 的生活,而河流遵循 的自然规律,最后河流 ,而池子却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根据提示,借助诗歌关键语句,尝试概括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聚焦对话,深化体验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小组讨论。
(1)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你从池子的话语中感受到怎样的生活态度?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它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
3.全班交流。
从池子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从河流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的努力、奋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悟中读,读中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理解寓意,升华体验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是学习寓言的目的所在。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感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推荐阅读,延伸课外
推荐阅读《克雷洛夫寓言》,为读书交流做准备。
【设计意图】从一篇寓言带动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克雷洛夫笔下寓言的魅力,进而了解寓言文体的特征。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10、池子与河流新鲜句子有哪些
池子与河流新鲜句子有哪些
字词解释
抛开:摆脱;扔掉。 蜿蜒:比喻(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
代替:以甲换乙,起乙的作用。 任凭:无论;不管。
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推究:探索和检查(原因、道理等)。
遵循:遵照。 安逸:安闲舒适。
尊敬: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 遗忘:忘记。
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发生的事实相符。
衰退:(身体、精神、意志、能力等)趋向衰弱。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忙忙碌碌:形容事务繁杂、辛辛苦苦的样子。
奔流不息:水流奔腾永不停止,也形容事物永不停息。
词语搭配
沉重的货船 柔软的泥土 清闲的生活 清洁的水 源源不断的水
蜿蜒地贯穿 安闲地躺着 抛开生涯 推究哲理 遵循规律
词句赏析:
1.这是怎么回事?/池子对她的邻居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
以问句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总是表示经常,滚滚滔滔写出了河流奔流不息的状态,反问句从侧面反映了河流的忙碌,也写出了在河流眼里,河流这样的状态是非常疲劳的。
2.我总是看见,/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简直数也数不完。/
总是一会儿一会儿说明河流经常这样,突出了河流的忙碌。数也数不完写出了河面上的船只很多。
3.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比起来,你我相差竟这么大!/
这样的生涯是指河流整日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地流着,身上负载着船只、竹筏。因为池子觉得河流的生活的太累,负重太多,所有他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多好差这么大表现出了池子对自己生活的自豪。
4.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在我的胸膛上轻轻摇荡。/
池子将自己躺在柔软的泥土里比作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写出了池子生活的安逸。不用至多进一步表现了池子的无所事事及对自己生活的满意。
5.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反问句强调了自己的生活无可代替,表现了池子对这样生活的满意。大家在忙忙碌碌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时候,池子却什么也不做,只在睡梦中空想。
6.啊,你在推究哲理?/河流说道,//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河流用有力的语气反击池子的说法,告诉池子不要忘记自然规律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7.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用源源不断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是河流的行动,与池子的生活形成对比。河流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告诫池子要遵循这条自然规律,才能收到人们的尊敬,生活才有意义,否则就会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8.河流的话果然应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遮掩,/到头来完全枯干。
这段话揭示了不同生活观带来了不同的结局。
11、池子与河流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池子与河流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有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开叙述,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从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感受它们不同的人生态度。
2、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池子与河流是什么关系?它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潜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用心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2)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演一演、编一编相结合,内化语言。
在学生充分朗读后,我设计了演一演的环节,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能内化文本语言,带上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对话。但由于自己的指导和示范不够到位,学生在演绎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不明确,有学生直接将旁白都读了出来,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有老师建议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就开始指导,我想也是,这样肯定会比朗读结束后之间就演一演更自然、顺利。
4、延伸文本、体会道理。
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朗读,学生们可以自主解决一些疑惑。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品味它,让学生畅谈收获,学生渐入佳境,学习也更加主动了
三、不足之处
1、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很多句子、词语应该再深入体会一下,但我没有做,总是在赶时间。
2、朗读的方式太少,一直在齐读。应该用多种方式(比如开火车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朗读等等。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运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设立谈话情境,带学生由课题入手,引向文章的主题,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学习兴趣也更浓厚。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以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为主线,理清文章线索。然后深入研读课文,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体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思想感情。最后拓展延伸:以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学完这篇课文所体会的道理。并说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池子与河流》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经过老师们的评课,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关注目标的扎实度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个目标,第一认识淘、涯等8个生字。第二个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个目标,我仅仅让孩子们把这些生词读准、认识,却没有落实在字形、字意上。
比如蜿蜒有些孩子可能不理解字意。第二个目标,分角色朗读,为了赶时间我仅仅抽查了一组,读得还不太好。为了整节课的设计,我没有把这个目标学扎实。孩子们读不好,怎谈他们对寓意的理解?关注目标的扎实度就是关注差生,关注学生的学习。
二、关注课堂上的生成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一体。
(1)学会倾听,发现生成。
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去获取来自孩子们的一切信息,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意外,这些意外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主动去读、去思,这一个个意外会让许多精彩不期而至。
(2)巧妙预设,激发生成。
我们在备课时,要悉心地钻研教材,预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这节课寓言,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课前我先用勤奋和懒惰的名言做了铺垫,然后体会第十小节时,我让孩子们用不要怎样要怎样这样就有备而来,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浮想联翩,让老师惊喜不断,这正是身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的场景,这才是精彩的课堂。
三、关注语文要素
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我们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目标。重视语文要素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总之,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为我的成长之路再一次添瓦。
《池子与河流》一课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构成的。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河流欣赏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3、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只按排了一个课时,因此,在组织教学上应该有别于前面三篇课文。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中读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精讲少讲,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与课文语言文字零距离对话的过程。为此,我将教学重点落实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寓意上,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感悟道理,让他们能从这一故事中深受启迪,这对于培养他们自身的性格品质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