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一等奖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中学教案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一等奖

时间:2022-10-27 16:30:16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

  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中蕴涵的诗人情怀

  3、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疏通文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赏析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都出席过宴会,大家在宴会上主要是聊天、吃饭、玩等,那么,古人宴会上都会做些什么呢?(稍停,学生思考)

  教师:对,饮酒赏月吟诗

  用两个字概括就是:高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聚会的场所,一起来聆听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板书题目)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1、谈作者:

  看注释,由学生来谈关于作者的其他基本知识:

  如诗仙、喜欢喝酒作诗、生性豪爽、心胸豁达如:李白的《行路难》

  [目的是检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参与性]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大约有900首,素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5岁始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他的作品多用夸张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等。

  2、谈诗篇

  李白有哪些诗句是你印象最深刻、最能打动你的?[目的是检查积累,进行诗句的赏析或诗人性格的欣赏]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整体掌握

  1、找一名学生朗读(正音)

  读准字音:

  古人秉烛夜游:秉(bǐng)

  飞羽觞而醉月:觞(shāng)

  2、再找一名学生读

  3、看标题

  标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引导学生知道这和我们经常看的记叙文差不多]

  时间:夜

  地点:桃李园

  人物:诸从弟

  事件:宴饮

  4、学生根据注释自读,找问题(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由学生回答或老师引导。

  [目的是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提问中进行文言文的积累,只讲他们不懂的]

  提示:指出判断句、介宾短语、通假、活用

  积累词语:

  逆旅:旅舍秉:持

  良:确实序:同“叙”,叙谈

  群季:诸弟。季:指排行在末的弟弟

  伸:抒发

  特殊句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判断句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状语后置句

  罚依金谷酒数状语后置句

  四、具体分析

  1、(学生齐读)清思路

  宴会上的活动有哪些?提示:赏花、喝酒、赋诗、谈论

  2、赏词语

  你认为哪个句子或词语用的好?为什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示:如烟、飞、芳、醉月、坐花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一个“烟”字,把周围环境的朦胧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到了春天,烟雾缭绕,周围一片朦胧,在这样美丽的春景召唤下,我怎么可能不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呢?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如:坐花。“花”是桃李之花,既照应标题,也写出了美景。诗人坐在这样的美景之中,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开筵饮宴。就连酒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到处“飞”动,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面,让月亮都陶醉了。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充分说明了饮酒场面的欢畅。

  3、品诗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分析: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另外,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4、赏情感

  学生诵读,然后学生点评,由朗读的学生谈为什么会这样读的原因。

  [目的是通过诵读赏出诗人的情感,体会其豁达的胸襟]

  五、讨论拓展

  1、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006年2月底3月初,短短10天,华南农业大学4人相继跳楼自杀,这起连环跳楼事件让所有人感到震惊。

  2月20日。华农开学的第一天。大约11点,一个男生从实验楼7楼纵身跃下。这个学生是理学05统计专业,原因:7门课4科重修,要求退学(把自己的学费供两个弟弟读书),经做过大量工作,但是家长不允。日记中有自杀倾向的记录,并且还写到绝对不让任何人看出他的自杀倾向。公安部门调查后认定是自杀。

  3月1日,凌晨4时半左右,研究生宿舍4号楼。悲剧第四次发生,一名三年级女研究生从9楼坠下,当场死亡。这个事件让所有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位风景园林方向植物学专业三年级研究生来自深圳,“家境很好。而且公务员考试成绩优秀。”

  讨论:你如何看待华南农大的这次连环跳楼事件?你认为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你认为怎样才是不虚度人生,才是对生命的敬重呢?

  热爱生命的事例:

  桑兰曾在中国体操队享有“跳马冠军”的美誉,并获得过多项荣誉,但她却意外的在1998年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上练习中失手,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于几秒间由矫健身手变成了瘫痪,然而坚强的她没有选择沮丧,而是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始终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奥运梦想。她不仅加盟了星空卫视,成为《桑兰2008》节目的主持人,而且在众多媒体上开设了她的体育评述专栏。这个阳光女孩用她的努力和坚强,以"桑兰式微笑"征服了无数世人。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从不抱怨生活,从不看轻自己,这个乐观的男孩以爱与微笑对生命做了最好的诠释。即使生活把我愚弄一百次,我仍要作一百零一次追求。

  课堂练习:练习册P64-65

  作业 写一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论据或反例,然后谈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评价

  [目的是把李白的人生观价值观转化为学生自己对人生、生活的看法]

  反

  思

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

  2.理解诗意,体悟情感;

  3.分析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背诵全文;分析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悟情感。

  教法 自主品析与点拨相结合;引导诵读 课时 1

  自主学习1.作者作品;

  2.背景剖析。

  一:导入:

  春夜良辰,美景毕现,岂能一人独乐?置酒会友,原本即为人生快事。“不有佳咏,何申雅怀?”赋诗作文,一吐胸臆,自在情理之中。

  二:解题

  1、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2、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此文是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3、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三:意译全文:

  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虚浮的人生,像梦幻一样,能有几多欢乐?古人拿着烛火在夜里游赏,确实有道理啊。况且和暖的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们,大自然又提供我们美好而斑斓的形态和色彩。我们相聚在这桃李芬芳的园里,畅谈兄弟团聚的快乐。诸位弟弟都是俊才秀士,个个好比谢惠连;只有我所吟咏的诗,却惭愧不如谢康乐。寻幽探奇尚未已,纵兴的高谈又转而成为会心的清论。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果谁赋诗不成,必须依照金谷园的旧例,罚他饮酒三杯。

  四:整体感知:

  听录音,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从“群季俊秀”到结尾):集中叙述这次桃花园夜宴之乐。

  五:精析全文(第一段)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该句运用啥修辞?有啥子用意?)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此二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为啥呢?)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有没有直接说明为啥要“夜宴”的原因?)

  比喻;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没有直接说明,而是借用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道出的。

  (第二段)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嘛词用得精妙)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本文写到了嘛可乐之事?)

  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兄弟多才,花中传杯,赋诗抒怀,不作罚酒

  六:思考:

  1.李白为何在春夜和堂弟们宴饮于桃花园?

  明确:浮生如梦,阳春召我

  2.这篇序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赏美景、序天伦、高谈转清、饮酒赋诗。

  3.文章体现了李白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热爱生活、乐观放达的人生态度。

  本诗的感情基调:乐观开朗

  七:艺术表现手法:1、运用典故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3、运用对偶,语言凝练

  八:联系全文,思考: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明确: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汤惠芳

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以及蕴含的诗人情怀

  3、深入赏析,真切感受本文高超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

  1、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就曾在自己开满桃花的庭院中大宴宾客,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这一次“夜宴”诗情。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大家听朗读录音

  2、请大家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3、疏通文意

  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须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跟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有疑问我们就共同探讨下面按照这样的步骤:分组——讨论——质疑释疑——提问解答

  ①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②古今异义: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群季俊秀(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③词类活用: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状语后置:阳春召我以烟景

  5、文中典故: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③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三、赏析课文

  1、解题:课文的字词义大家都没什么问题了,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诗文先从题目入手,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呢?

  题目信息:

  ①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②文体:序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如果仅仅只是给大家这样一个题目让大家去猜测诗文内容的话,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①为什么宴游?(原因)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③在宴会上会做些什么?(过程)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3、下面我们还是按照前面的分组,自主讨论这些问题,每个组一个问题五分钟后请每组派代表来发表你们研讨的结果注意:你们每组的答案都要合乎文章的内容,要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好的,大家从文章中找答案然后自己归纳)

  ①为什么宴游?(原因)为什么要举行这次夜间的宴会呢?

  ⑴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⑵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

  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⑶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

  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珍惜生命,爱惜时间,夜间都不肯放过不仅如此,“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上文,进一步回答: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天,阳春用她的烟景,大块以她的文章召唤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

  ⑷看来这春天的景色一定很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

  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阳春)春天地气上升,所有的自然景物都被弥漫在空气中的袅袅轻烟笼罩,分外迷人(烟景)

  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

  “群集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工诗文,善书画,作者便说“群集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不用说就以谢灵运自比了“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

  ③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他们在宴会上做些什么呢?

  赏美景——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桃花园

  序天伦——享受天伦之乐,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花园中,真是百倍欢乐

  高谈转清——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饮酒赋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字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

  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文章中有没有表现作者情绪的词语?(“叙天伦之乐事”)“乐”字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具体意思是一样的吗?(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赋予了特定具体的内容)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一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

  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

  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

  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四、拓展探究

  1、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即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2、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五、读背课文

  六、课堂小结

4、《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

  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中蕴涵的诗人情怀

  3、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疏通文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赏析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都出席过宴会,大家在宴会上主要是聊天、吃饭、玩等,那么,古人宴会上都会做些什么呢?(稍停,学生思考)

  教师:对,饮酒赏月吟诗

  用两个字概括就是:高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聚会的场所,一起来聆听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板书题目)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1、谈作者:

  看注释,由学生来谈关于作者的其他基本知识:

  如诗仙、喜欢喝酒作诗、生性豪爽、心胸豁达如:李白的《行路难》

  [目的是检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参与性]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大约有900首,素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5岁始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他的作品多用夸张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等。

  2、谈诗篇

  李白有哪些诗句是你印象最深刻、最能打动你的?[目的是检查积累,进行诗句的赏析或诗人性格的欣赏]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整体掌握

  1、找一名学生朗读(正音)

  读准字音:

  古人秉烛夜游:秉(bǐng)

  飞羽觞而醉月:觞(shāng)

  2、再找一名学生读

  3、看标题

  标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引导学生知道这和我们经常看的记叙文差不多]

  时间:夜

  地点:桃李园

  人物:诸从弟

  事件:宴饮

  4、学生根据注释自读,找问题(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由学生回答或老师引导。

  [目的是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提问中进行文言文的积累,只讲他们不懂的]

  提示:指出判断句、介宾短语、通假、活用

  积累词语:

  逆旅:旅舍秉:持

  良:确实序:同“叙”,叙谈

  群季:诸弟。季:指排行在末的弟弟

  伸:抒发

  特殊句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判断句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状语后置句

  罚依金谷酒数状语后置句

  四、具体分析

  1、(学生齐读)清思路

  宴会上的活动有哪些?提示:赏花、喝酒、赋诗、谈论

  2、赏词语

  你认为哪个句子或词语用的好?为什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示:如烟、飞、芳、醉月、坐花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一个“烟”字,把周围环境的朦胧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到了春天,烟雾缭绕,周围一片朦胧,在这样美丽的春景召唤下,我怎么可能不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呢?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如:坐花。“花”是桃李之花,既照应标题,也写出了美景。诗人坐在这样的美景之中,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开筵饮宴。就连酒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到处“飞”动,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面,让月亮都陶醉了。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充分说明了饮酒场面的欢畅。

  3、品诗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分析: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另外,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4、赏情感

  学生诵读,然后学生点评,由朗读的学生谈为什么会这样读的原因。

  [目的是通过诵读赏出诗人的情感,体会其豁达的胸襟]

  五、讨论拓展

  1、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006年2月底3月初,短短10天,华南农业大学4人相继跳楼自杀,这起连环跳楼事件让所有人感到震惊。

  2月20日。华农开学的第一天。大约11点,一个男生从实验楼7楼纵身跃下。这个学生是理学05统计专业,原因:7门课4科重修,要求退学(把自己的学费供两个弟弟读书),经做过大量工作,但是家长不允。日记中有自杀倾向的记录,并且还写到绝对不让任何人看出他的自杀倾向。公安部门调查后认定是自杀。

  3月1日,凌晨4时半左右,研究生宿舍4号楼。悲剧第四次发生,一名三年级女研究生从9楼坠下,当场死亡。这个事件让所有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位风景园林方向植物学专业三年级研究生来自深圳,“家境很好。而且公务员考试成绩优秀。”

  讨论:你如何看待华南农大的这次连环跳楼事件?你认为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你认为怎样才是不虚度人生,才是对生命的敬重呢?

  热爱生命的事例:

  桑兰曾在中国体操队享有“跳马冠军”的美誉,并获得过多项荣誉,但她却意外的在1998年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上练习中失手,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于几秒间由矫健身手变成了瘫痪,然而坚强的她没有选择沮丧,而是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始终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奥运梦想。她不仅加盟了星空卫视,成为《桑兰2008》节目的主持人,而且在众多媒体上开设了她的体育评述专栏。这个阳光女孩用她的努力和坚强,以"桑兰式微笑"征服了无数世人。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从不抱怨生活,从不看轻自己,这个乐观的男孩以爱与微笑对生命做了最好的诠释。即使生活把我愚弄一百次,我仍要作一百零一次追求。

  课堂练习:练习册P64-65

  作业 写一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论据或反例,然后谈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评价

  [目的是把李白的人生观价值观转化为学生自己对人生、生活的看法]

  反

  思

5、《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属模块: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属于古代散文教学,在前面几个必修模块的古诗文积累和练习之上,同学们可以自主阅读较为浅显的古代散文,理解诗文中的情感特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文意思,把握诗文情感,背诵全文

  2、积累优美词语、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全文情感

  2、合作学习:将《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金谷诗序》与本文对比,体会文中的情感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吸收古代散文优美文学特质的基础上,体会李白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2、积累体会文中的优美词语与句式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

  【教学突破】将《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金谷诗序》与本文对比,体会文中的情感特征

  【练笔】光阴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课前预习】回顾复习《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言】上周六我们一起去了厦门冬游,相信当时的美好依然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放,这次出游让我们较为单纯的学校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你们会不会感觉幸福指数上升了很多呢?古人也懂生活,他们也经常呼朋引伴举行集会,共同游乐。不过他们的宴集与我们可大不一样。

  【投影图片】投影古人宴集图片,请同学们用学过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的词语和句子来概括图片所展示的内容。

  设计意图:以图片导入新课,给同学们最直观的感受,联系学过课文的词语句子,有助于理解全文意思,回顾旧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新课文。

  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引入课文】古人宴集为欢,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也咏而歌,吟咏诗文,唱唱歌(可不像我们一路上唱的是什么《一只小雨伞》,没诗可吟,回来的路上一起大声背诵《将进酒》。)他们的宴集让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人心生羡慕之情。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一次“夜宴”。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二、共同协作,完成课文解读

  【疏通字词】投影文段,疏通字词,涉及典故简单讲解。“以诗为文”语言凝练富有美感的特点;用典自然不加雕饰,灵活运用不凝滞。

  【归纳总结】赏美景、序天伦、高谈转清、饮酒赋诗

  设计意图:通过共同梳理字词,理解全文意思。

  【自主赏析指导】前段时间我们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我们共同归纳出三个赏析诗文的角度,一是作者;二是诗文反映的文化特征;三是诗文中的情感基调。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的情感基调作为赏析的方向。

  三、对比探究

  通过课文的解读,我们看到李白和他的弟弟们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而只是观花赏月,吟诗论文,说理谈玄,所以这是一场纯属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运用诗一样的语言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齐读文章,感受直观的诗文情意。)

  【提问】同学们在完成课文的解读以及诵读之后,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之归入什么性质的。(积极还是消沉的?)

  【明确】总体感受是积极昂扬的,同学们尝试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兰亭集序》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既喜而后悲”,所以历来写宴饮的文章似乎都脱不了悲凉的情调: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王勃《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石崇《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

  陶渊明《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

  而李白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它别开生面,自是锦心绣口之文。

  【合作探究】请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提示】可以从时代背景、作者个人情况等方面入手

  【交流成果】小组之间交流成果,与老师交流体会

  【教师总结】提出最关键的一点,二者反映的情感特征不同,与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当时政治迫害严重,世人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特点,所以他在感慨时过境迁之后,感悟到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必然“终期于尽”。因此才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慨。而李白所处的是时代是盛唐,那是封建主义达到鼎盛的时期,国力最强,民族自信最强,积极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而李白又是一个骨子里充满的是盛唐士人绝对的自信和自豪之情,他乐观、豁达,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他认为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召唤(引导同学们用原文回答)和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歌咏,高谈,观月饮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所以,王的《兰》虽清幽却低沉,李的《春》则是高亢与明朗相随左右。

  【另一角度的对比】对比王勃的《滕王阁序》,同是唐人,为何情感也不相同。(由学生自主思考,下次课提问)

  四、总结全文,阅读与写作

  1.阅读分发的材料,石崇的《金谷诗序》,有评论家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谷诗序》的影响,你能从中找出一些佐证吗?

  2.自己走过的十八年,以《春》为蓝本,摹写一次印象深刻的集会。

  3.光阴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字数500左右,抒发你对时光的理解和感悟。

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宴游的小序。文章虽然只有一百二十多字,但却比较全面地记叙了游赏缘由、游赏过程、自然景物、同游人及其思想情绪,文字凝练,机构紧凑,一气呵成,意绪贯通。此文安排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六单元,重在品味古代散文文气鲜活之特征。古人在记宴游类的散文中大多充满着对宇宙人生的感慨寄托,而李白独特的个性气质更使这篇文章文短韵长。

  【学情分析】在前面几个必修模块的古诗文积累和练习之上,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较为浅显的古代散文,因此此篇散文字词知识方面只需重点提示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学生接触的李白诗文较多,对其个性已有充分把握,因此比较容易理解本文的情感。而同类比较则是学生比较生疏的地方,因此学习此文需要做的是把以前学过的相关散文与之做比较,让学生充分领略古代文人欣赏山水宴集赋咏时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比较阅读同类文体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置身文境,吟咏求气,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中典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宴集序”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精神风貌。

  【教学方法】

  指导诵读、问题讨论

  【教具准备】

  CAI课件、常规教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二、作者及文题

  (一)请几位同学用一两句诗介绍你心中的李白形象。

  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皮日休)

  (二)文题:①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②“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本文属宴集序。古人在宴集时,常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学过的文章有《兰亭集序》。

  三、听录音,指导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欢快、明朗的语气。

  四、理解文意。请学生指出难懂字词句,师生共同解难释惑。提示:注意文中的用典。

  预设:(一)良:确实。有以:有原因。假:给予。已:停止。依:按照,依据。

  (二)用典:本文中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是直取其词,如“逆旅”取自《左传》,“浮生”“大块”出自《庄子》,“羽觞”源于《汉书》。有的是借用其语句,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是直接援引曹丕的《与吴质书》中的话。又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集比并起来,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修楔事。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读之意韵深长。。

  五、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大块假我以文章”)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人生短暂,光阴易逝;天地有情,风月无私。

  第二部分(从“会桃花之芳园”到结尾),集中叙述这次桃花园夜宴之乐:兄弟相聚之乐、幽赏清谈之乐、赋诗罚酒之乐。

  六、探究

  ①“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是文中集中描写宴会的句子。你觉得哪一个字最形象?(预设: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比较阅读:请结合阅读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石崇《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王羲之《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

  陶渊明《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

  王勃《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预设: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情绪,始终乐观昂扬。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这既是诗人的个性气质使然,也是时代的投影所致。)

  ③《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此文之游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赏景,清谈,赋诗,诚为雅事。即王勃《腾王阁序》中“四美具,二难并”也。世俗浪游者酒徒者流,与之不可同日而语。)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全文。

  【板书设计】

  宴游缘由——人生短暂,光阴易逝;天地有情,风月无私。

  宴游之乐——兄弟相聚,欣赏美景,清谈高论,赋诗罚酒。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文意思,把握诗文“由悲转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

  比较阅读:比较本序与古人作的同类文章的不同之处

  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独立发表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在吸收古代散文优美文学特质的基础上,体会李白热爱自然、赞美美好事物的生命观,并通过对生命观的讨论,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学会感恩。

  一.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质疑,解疑

  2.解释重点字词

  (1)逆旅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化用哪句诗句?

  与《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开头相比,本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进行朗读?

  (2)浮生若梦梦有什么特点?短暂——人生苦短

  你还能想到什么样的诗句表现人生的短暂?

  (3)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三.欣赏品味

  1.李白及时行乐,“乐”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烟景:“烟景”究竟是怎样的景色?

  (2)佳咏

  (3)美酒:“陈”和“飞”哪个字用的好?

  (4)天伦

  2.李白的“乐”与“寻欢作乐”“贪图享乐”的“乐”是不是一回事?

  四.合作探讨

  1.对不同人生观的介绍

  (1)佛

  (2)道

  (3)儒

  2.讨论:你赞同怎样的生命观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天伦

  人生苦短面对消解烟景—乐—佳咏

  美酒

8、精巧的结构,高淡的情怀——《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赏析(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

  文学史上流传千古的序文很多,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等。而李白的这首《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虽然篇幅短小,却别具韵味,广泛传诵,脍炙人口。何也?原因有三:精巧的结构,优美的语句和谪仙诗人特有的情怀。

  既然是一篇序文,当然要交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件、为何作序了。可由于文章篇幅短小,作者就把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作者与诸从弟)、事件(宴饮)等都在题目中一起交待了,这样就为在文章中写作序原因留下了空间。这样安排,重点突出,结构紧凑。

  那么诗人为何与诸从弟夜宴并作诗呢?原因有四。一、浮生如梦,为欢几何?人生不过一场梦而已,欢乐时光又有多少呢?今夜正乐,当然应宴饮作诗,以恣欢乐了。二、古人也秉烛夜宴。这里宕开一笔,借古人之行为说自己之行为。古人夜宴是有原因的,那么自己夜宴也是有原因的。不直接说自己,而说古人,着实巧妙。三、美景在前,不容辜负。“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景美如画,春光暖人心,一切都是那么融和,春宵一刻值千金,岂能虚度?四、共享天伦,机会难得。能和兄弟们一起共度良宵,实在不易,亦为人生一大乐事。再加上“群季俊秀”,那就更要一展才华,不传千古,也能聊以自慰了。再说“不有佳作”,又怎能一伸雅怀?恰当的时间,美好的情境,欢乐的气氛,怎不生感慨,发诗情?作者于短小的篇幅中一一道来,有条不紊,精巧紧凑。

  小序所描绘之夜游饮宴的情景,更是给人一种实景再现的观感。“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以醉月”,无不生动毕肖,引人感叹。而“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两句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此句前用一“况”字承接“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进一步说明夜宴的原因。此二句写景,更给人无限的遐想。“阳春”不禁让人想到,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风和煦。“烟景”者,何也?古人诗句中常有“烟”字,如“杨柳万条烟”“蓝田日暖玉生烟”等,李白自己的诗中也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烟”字让人感到朦胧迷离,如梦似幻,烟一样的景一定是美的。阳春的烟景则更是繁花盛开,花香满地。“大块”也毫不吝啬的把她的一切奇妙之景都展示给了“我”,“我”又怎能不陶醉其中呢?这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阳春”“大块”拟人化,说阳春召唤,大块施与,令人读来更显亲切。这也许就是这两句流传千古的原因吧!

  尽管这篇序中也出现了“浮生如梦,为欢几何”的字句,但读完全文,我们并没有消极之感。一方面,这是因为本句在文章中是起句,是为引出下文写与兄弟们夜宴,共叙天伦之乐而设,“欢乐”才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再加之下文写到的如诗如画得春景,众人宴饮的痛快,作诗罚酒的雅兴,无不显示出欢乐的景象,又何来消极呢?因此,我们读这篇小序,感觉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然而,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行文抒情则大不相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开篇就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再发感慨、论死生,说明作序原因。王勃的《滕王阁序》则先写人,再浓墨重彩地绘景,再悲叹身世命运。两篇序文,一叹“死生亦大”,一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都充满着浓浓的悲伤之情。这是李白这篇序文中所不见的。真是,谪仙诗人自有别样的情怀。

  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古人秉烛夜游秉:

  会桃李之芳园会:

  2.翻译句子: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个对偶句,并说说运用对偶句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几句,你有何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么理解“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宴饮的欢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叙述作者夜宴诸从弟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秉:持,拿会:聚集,聚会

  2.阳光明媚的春天用美好的景色来召唤我,大自然给我最美丽的景色。

  3.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以醉月。运用对偶,句式整齐,音韵铿锵,更富有感染力和文采。

  4.人生天地之间,时光短暂,光阴易逝,更应当及时努力。

  5.看似消极,但其实本句在文章中是起句,是为引出下文写与兄弟们夜宴,共叙天伦之乐而设,“欢乐”才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

  6.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以醉月等。

  7.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也秉烛夜宴;美景在前,不容辜负;共享天伦,机会难得。

9、《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

  余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文意思,把握诗文情感,熟读全文

  2、积累优美词语、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全文情感

  2、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赏读文章精美语句,体会文中的情感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吸收古代散文优美文学特质的基础上,体会李白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

  【教学突破】体会文中的情感特征,将较能反映李白精神的诗文归纳,和学生共同归纳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言】复习《将进酒》师生诵读。

  二初识美文

  集体诵读

  难点字词:

   良有以也:原因。

   大块假我以文章:借;锦绣风光.

   序天伦之乐事:通“叙”;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 群季俊秀:伯仲叔季,长幼之称,此处指弟弟.

  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停止;清雅。

  三美文赏读

   文中哪些句子较能体现李白飘逸俊洒的才情、热爱生活的态度?选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 (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 (二)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 (三)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 (四)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五)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天地为客舍,光阴如过客,把千古百代化为一瞬,这是怎样的眼光和胸怀呢?可以说是宇宙的视角,气象万千。最能体现李白的才情和想象力。类似的诗句还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就是李白的手法李白的诗。

  (二)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 阳春既用烟柳美景召唤我,大自然又把锦绣风光借给我,兄弟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李中,此时此地,是何等的欢乐.没有热爱生活的态度,眼中怎会有如此美景乐事.

  (备用的旁白)“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她美在何处,试做简要分析。

  原因有二:首先,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景”字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一独特的画面。作者还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称为“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

  其次,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三)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以能诗善画、年少才高的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当然也就以大诗人谢灵运自比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第一人)“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自愧不如才高八斗的谢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乐。文中处处与名震天下的谢家子弟作比,暗含了作者的自负与期许。类似的诗句还有: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将进酒》

  这就是李白的自信李白的自负。

  (四)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酒席是华贵的「琼筵」,喝酒的地点在花业之中(坐花),频频高杯、豪兴不尽的是「飞羽觞」,月下朦胧的不知是人醉了还是月醉了的是「醉月」,微露著這位世称「诗仙」的作者身上所散放的一点仙气。类似的诗句还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三首》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备用的旁白)坐花:“花”是桃李之花,诗人坐在这样的美景之中,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开筵饮宴。就连酒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到处“飞”动,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面,充分说明了饮酒场面的欢畅。

  (五)“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古文观止》

  我们看到李白和他的弟弟们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而只是观花赏月,吟诗论文,说理谈玄,所以这是一场纯属文人墨客高雅的集会

  (备用的旁白)不像红楼梦中的薛蟠喝了酒只会打人,现在人的酗酒划拳,“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赏个脸”

  四问题探究

  有人说,该文主要流露了一种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也有人认为,该文主要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或者你是否还有其它的观点?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 1引出夜宴,引出下文.

   2纵览全文不会出现浮生若梦的消极,良夜、美景、雅宴,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高雅的,格调是明朗的。让人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备用的旁白)文章开头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欢”字有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陽春、煙景、文章、芳園、瓊筵、羽觴、坐花、醉月,還是宴、遊、會、序、歌、賞、談、飲,無一不是「樂事」原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只是李白常有的说辞,从文中之景与情中,我们读出了一股率真,一份珍惜,一种热爱,对自然,对生命;同时我们还享受到艺术的纯美和一份精神的大餐。序中写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与感慨之情。

  集体诵读

  五评说李白

  你眼中的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今天和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用150字左右概括出来,如果有诗为证则更佳.

   最高雅: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 最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最失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最愁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最霉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最积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最任侠:“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最至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最愤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备用的旁白)对李白来说,诗就是他的事业,诗就是他的珍爱,诗就是他的生命。诗与他荣辱与共,生死相依。他以诗进,以诗退;以诗入仕,以诗出世;以诗获宠,因诗获罪;以诗畅情,用诗呐喊。他乐也写诗,悲也写诗,愁也写诗,愤也写诗,醒也写诗,醉也写诗,诗歌早已幻化成他生命的一部分,血脉相连,不可分割,完成了他身在浊世而神游八极的诗化人生。

  老师眼中的李白

   1、飘逸才情的李白2、豪迈乐观的李白

   3、激愤不屈的李白4、孤独失意的李白

   5、率真深情的李白6、狂放侠义的李白

  在李白的身上,兼备了各种各样的特质,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乐观,也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激愤不屈,既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孤独失意,也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进取,既有“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狂放侠义,也有“不有佳咏,何伸雅怀?”飘逸俊洒。

  (备用的旁白)得到奉召得意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长安经过“御手调羹、贵妃捧磨、力士脱靴”的狂妄后,被迫离开长安,失意时“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人眼中的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六散文欣赏:

  李白从西域走来了,高山冰川骏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骠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狂放不羁,豪情率真,才情四溢,失意孤寂的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在我们的精神花园里种下一朵奇葩。

  七课外探讨:

  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与苏轼笔下的“人生如梦”所表现的情感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10、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

  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

  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1、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1、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古人很懂生活情趣,他们会经常呼朋引伴举行集会,共同游乐。今天我们随同李白,看看古人是怎样游乐的。

  二、诗人李白简介:

  学生介绍,教师小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三、解题:

  1、题目信息: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根据创作者的不同,“序”分为“自序”和“他序”。(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文章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或“他序”,内容多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根据内容的不同“序”可分为“赠序”“诗序”“宴集序”:“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理解文章字词句:

  1、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五、背诵该文:

  第二节

  一、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

  花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从“群季俊秀”到结尾),集中叙述了宴游桃花园之乐。

  二、精析全文:

  1、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

  旅舍是供人临时住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短暂这一道理。

  2、既然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古人是怎样做的?

  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3、作者是否同意古人的观点?

  同意。并效法古人,和堂弟们夜宴桃花园。

  4、除了上述原因,李白“夜宴”还有什么原因?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不辜负大好春光。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同学们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6、“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中的“乐”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又何作用?

  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

  赋予“欢”特定的具体的内容。

  7、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B、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二!

  C、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

  8、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大家猜想一下,他们在一起欣赏、谈论什么?

  “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花芳园”。

  “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同时也包括“赏”的对象。

  “赏”的对象是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是那么欢快,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D、他们高兴地观赏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

  9、集中写“春夜宴桃花园”的是“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这两句哪个词用得精准?

  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E、文章最后,大家举杯痛饮,并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三、本文运用的典故很多,请简要分析这些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欢乐有限,今晚要尽情欢乐。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这几句是李白赞颂堂弟们聪慧。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这几句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

  四、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五、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六、板书设计:

  春光阴易逝人生莫测

  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烟景召唤大块献给

  宴

  从流光溢彩天伦之乐

  弟聪敏、多才吟诵诗篇

  桃桃花园夜宴之乐。高谈阔论清言雅语

  花观赏桃花频传酒杯

  园赋诗抒怀依例罚酒

  序

1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

  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板书“宴”),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板书“春夜”),何况又是在花香四溢的“桃花园”(板书“桃花园”),何况是与自己宴饮的是聪敏多才的“从弟”(板书“从弟”,并提示“从”的读音与含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聚会的场所,一起来品读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诗人李白简介:(学生介绍,教师小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三、解题:

  1、题目信息: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或“他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另外还有一种“序”称为“宴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讲解文章字词句,并背诵全文。

  良有以(原因)也:确实大块(大自然)假我以文章:提供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优良的善假于物也:借助

  始皇默然良久:很,甚因求假暂归:假期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良好久假不归:通“借”

  五、本文中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是直取其词,如“逆旅”取自《左传》,“浮生”“大块”出自《庄子》,“羽觞”源于《汉书》。有的是借用其语句,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是直接援引曹丕的《与吴质书》中的话。又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集比并起来,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修楔事。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简要分析下列语句中使用了什么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聪慧,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几句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

  第二节

  赏析全文:

  一、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从“群季俊秀”到结尾),集中叙述这次桃花园夜宴之乐。

  二、精析全文:

  1、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比喻,这句话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2、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

  明确: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3、作者是否同意古人的观点?

  明确:同意。并效法古人,和堂弟们夜宴桃花园。

  4、李白有没有直接说明为什么要“夜宴”的原因?

  明确:没有直接说明,而是借用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道出的。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同学们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明确: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6、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B、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二!

  C、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

  D、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

  E、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7、质疑、释疑.

  A、“序天伦之乐事”中的“乐”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具体意思是一样的吗?

  明确: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赋予了特定具体的内容。

  B、作者和从弟们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他们在一起欣赏、谈论什么?

  明确:“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花芳园”,“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同时也包括“赏”的对象。

  “赏”的对象是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是那么欢快,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8、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明确: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9、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李白的《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10、背诵默写该文。

  三、板书设计:

  光阴易逝人生莫测

  宴游桃花园的缘由。烟景召唤大块献给

  流光溢彩天伦之乐

  聪敏、多才吟诵诗篇

  桃花园夜宴之乐。高谈阔论清言雅语

  观赏桃花频传酒杯

  赋诗抒怀依例罚酒

幼儿园中学教案推荐 《现代诗两首》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石壕吏》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安塞腰鼓》《真正的英雄》《斑羚飞渡》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满井游记》教学预案一等奖 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鄂教版七年级上册) 《陋室铭》教案一等奖(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组合类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传记类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智取生辰纲》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八年级上册) 《精雕细琢亮题记——如何拟写作文题记》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文学类阅读导学案一等奖——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及主题(高三) 《题都城南庄》教案一等奖 《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下册)

最新中学教案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一等奖 《逍遥游》教学设计1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设计 沪教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沪教版《变形记》教案一等奖 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苏教版必修) 《雨霖铃》《声声慢》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高一必修) 《柳永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 高中语文第三册基础知识梳理 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人与自然》说课案一等奖

相关信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一等奖设计)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一等奖设计)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选修古代散文第六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一等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