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先的摇篮》仿写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片沙滩上挖泥坑,
堆沙堡?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跳竹竿,
编竹篮?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白兔,
采郁金香吗?
也在这里
编草裙,
编花环吗?
——胡晨茵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片沙滩上
堆城堡,
捡贝壳?
可曾在那棵大树上
做树屋
吹叶子?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打水仗,
捉野兔吗?
也在这里
玩沙子
挖宝藏吗?
——宁梓喻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沙滩上
摘椰子,
捡贝壳?
可曾在那片草原上
赶羊群,
看小青草跳舞?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喂野兔,
采蒲公英吗?
也在这里
打水仗,
摘莲蓬吗?
——周臻怡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小溪旁
和大象一起洗澡
和小鱼一起玩水?
可曾在树荫下
检树叶,
吹树叶?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编草裙,
跳草裙舞吗?
也在这里
检树枝,
画壁画吗?
——江昱辰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掏蜂蜜,
吃蜂蜜。
可曾在那片空地上
和星星聊天,
看萤火虫跳舞;
那时候,
孩子们在这里,
搭草屋。
编草席?
也在这里,
摘桑葚,
荡秋千吗?
——尹佳乐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此沙滩上
捡贝壳
堆城堡?
可曾在这山洞里
打水仗
吹树叶?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爬大树
采蘑菇吗?
也在这里
钓小鱼
捉小虾吗?
——刘雨函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草原上
编草帽,
骑骏马?
可曾在森林里
掏树上蜂窝里的蜜蜂,
在大树下面捡树枝?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捡贝壳,
捡石头吗?
也在这里
捉小鱼,
捉小虾吗?
——高榆雯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片沙滩上,
捡贝壳?
抓螃蟹?
可曾在那条小河边,
和大象打水仗,
跟短吻锷做邻居?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摘椰子,
堆沙堡吗?
也在这里听小鸟唱歌,
看老鹰飞翔吗?
——唐好好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片海洋里,
捉龙虾,
捕蓝鲸?
可曾在那片沙漠里,
找毒蝎子,
寻地下水?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徒步穿越大山谷,
爬大松树吗?
也在那里
插秧养蚕,
种瓜种豆吗?
—— 唐恩烨
2、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知识点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祖、掏” 等 7 个生字, 会写“祖、啊” 等 9个字, 会写“祖先、原始” 等 10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 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
使用。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祖:zǔ(祖先、祖国、祖母)
啊:a(好啊、天啊、对啊)
浓:nóng(浓绿、浓妆) (浓烈)
望:wàng(看望、希望、一望无边)
蓝:lán(蓝天、蓝色、深蓝)
摘:zhāi(摘花、采摘、摘瓜)
掏:táo(掏心、掏出、掏钱)
赛:sài(赛跑、比赛、赛车)
忆:yì(回忆、记忆、追忆)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逗:dòu(逗号、逗留、挑逗)
蔷:qiáng(蔷薇)
薇:wēi(蔷薇、紫薇)
逮:dǎi(逮住、逮蝈蝈)
四、多音字
曾:céng(曾经)zēng(姓曾)
逮:dǎi(逮住) dài(逮捕)
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 美好——美满 遮住——挡住
浓绿——深绿 一望无边——一望无际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
七、理解词语
祖先:一个民族或家族的上代,特指年代比较久远的。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
一望无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八、句子解析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这句诗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原始森林比作摇篮,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原始森林与人类祖先之间的关系。
2.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
这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的赞美之情。感叹号表达了作者的惊奇,“多大”引出下文。
3.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这一小节用问句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当年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当时的食物主要是野果、鹊蛋、野兔、蘑菇等。
4.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在这里”这里是原始森林。这里用问句,让我们知道作者在想象、在猜测当年我们的祖先在孩子的时候做些什么游戏: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5.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照应开头。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原始森林里为祖先提供了吃的,睡觉的地,祖先也获得了快乐,就像婴儿在摇篮一样。
九、问题归纳
1.为什么说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呢?
因为“摇篮”本来是婴儿睡觉用的,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所以说“真有意思”。
2.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作者想象我们祖先的生活是这样的:1.摘野果、掏鹊蛋。2.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3.逗小松鼠、采野蔷薇。4.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3.我们应该向祖先学习些什么?
学习祖先的乐观,简单的生活方式,以苦为乐的精神。学习祖先对森林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这个比喻饱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的美好愿望。
十、课文主题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幻想祖先生活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3、《祖先的摇篮》句子解析,问题解答
句子解析: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这句诗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原始森林比作摇篮,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原始森林与人类祖先之间的关系。
2、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
这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的赞美之情。感叹号表达了作者的惊奇,“多大”引出下文。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照应开头。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原始森林里为祖先提供了吃的,睡觉的地,祖先也获得了快乐,就像婴儿在摇篮一样。
问题归纳:
1、为什么说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呢?
因为“摇篮”本来是婴儿睡觉用的,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所以说“真有意思”。
2、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作者想象我们祖先的生活是这样的:(1)摘野果、掏鹊蛋。(2)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3)逗小松鼠、采野蔷薇。(4)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3、我们应该向祖先学习些什么?
学习祖先的乐观,简单的生活方式,以苦为乐的精神。学习祖先对森林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这个比喻饱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的美好愿望。
5、你怎么看待祖先掏鹊蛋的行为?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做?
在原始社会,人们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只能通过采野果、掏鸟蛋等方式维持生存。我们现在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生活资源,所以我们不能掏鹊蛋,而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
课文主题: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幻想祖先生活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4、《纸的发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仿写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2.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那些可以写字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篾席上的薄片产量太小;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
4.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方便,蔡伦真聪明……
5.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我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朝鲜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中国人太伟大了,竟然用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自然段):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总)
第二部分(2~4自然段):纸的发明过程。(分)
第三部分(5自然段):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总)
课文主题:
本课记叙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过程、传播及影响,通过不同时期文字承载物的变化以及造纸术从诞生到改进的过程,叙述了造纸术的优势,赞颂了蔡伦等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阐明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体现了民族自豪感。
练一练:
仿写: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上面一段话写出造纸具体过程。请你用上“……,……再……”写做一件事的过程。
示例:
1、早上起来,我先穿好衣服,再洗脸、刷牙。
2、孔子学琴,他首先学会了曲谱,然后掌握了弹奏技巧,再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最后琴艺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句子中“首先……然后……再……最后……”就是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写就将孔子学琴的四个步骤表达清楚了。
5、《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共分四小节。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树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整幅画面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包围,难免缺少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体验,而且本文的主旨也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体会文中动词的恰当使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第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仿照第二第三小节说话。
【教学难点】
通过复述课文,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作者将情感附于想象中,情景交融,营造了优美而充满情趣的意境。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情境,通过想象理解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受。另外本单元围绕复述策略开展教学,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悉课文,继而通过仿照第二、第三小节开展创造性复述和根据提示语复述,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内心有什么疑问吗?
生:“摇篮”是什么?
生:“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理解:
(摇篮:形状像篮子,婴儿睡在里面,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后形容人才成长的处所或重要事物的发源地。)
至于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得到课文中去了解。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习贵在质疑。
二、初步理解读文本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
2.指名朗读,正音。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初步接触文本,领会诗歌内容。
三、读中品味悟内涵
(一)老师范读
(二)学习第一节
出示诗歌第一小节,指名读。问:祖先的摇篮是指哪里?它什么样子?出示幻灯图片欣赏,并指导朗读,读出“有意思”、“多大”、“一望无边”。
(三)学习第二第三小节
1.出示诗歌第二第三小节,指名读。
2.作者追想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是怎样生活的?找出表示祖先行为的动词。,指名回答
3.体会动词的准确性:把“掏”换成“拿”可以吗?出示字典解释: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取出来。鸟蛋在窝里,所以要伸手到里面把蛋取出来。
迁移运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什么?(掏钱、掏耳朵、掏书、掏口袋)
小结:“掏”不仅用的准确,而且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4.出示画面,齐读动词短语。
5.考考你:词语巧搭配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指导读出高兴欢快的语气来。
7.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指名回答,并板书。
出示图片:黄鹂、大象、蚯蚓、小鱼,老师示范说话。
学生结合板书仿照诗歌第二或者第三小节说一说。
同桌练习
指名展示
(三)出示诗歌最后一节,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先仿说词语,是积累运用和构建画面的过程,为仿说句子降低了难度,仿说句子,迁移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提升教学时效。
四、复述指导练表达
1.师生看书接读。
2.根据提示练习复述课文。
3.指名复述。
4.配乐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课堂上,在熟读、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复述,做到积累语言,培养记忆力。
五、拓展延伸深挖掘
同学们,这篇诗歌的原文结尾是这样的:
但愿
联系全文思考:
1.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2.为什么作者企盼祖先的摇篮永远永远不被污染?
3.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
出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保护原始森林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环节的运用,轻松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6、《祖先的摇篮》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及练习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祖zǔ(祖先)(祖国)(祖母)
啊a(好啊)(天啊)(对啊)
浓nóng(浓绿)(浓妆)(浓烈)
望wàng(一望无边)(看望)(希望)
蓝lán(蓝天)(蓝色)(深蓝)
摘zhāi(摘花)(采摘)(摘瓜)
掏táo(掏心)(掏出)(掏钱)
赛sài(赛跑)(比赛)(赛车)
忆yì(回忆)(记忆)(追忆)
三、易错字
望:上下结构,第三笔是竖提,注意“王”的第三横宜长。
忆:右部分是横折弯钩,一笔写成。
四、多音字
曾zēng(姓曾)céng(曾经)
逮:dǎi(逮住) dài(逮捕)
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 美好—美满 遮住—挡住
浓绿—深绿 一望无边—一望无际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
七、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八、课后习题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那些小河里/捉鱼,/摸螃蟹?/可曾在那片树荫下/燃起篝火,/跳起舞蹈?
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祖先)(走开)(浓绿 )(希望)(蓝天)
(摘下)(掏出)(赛跑 )(记忆)(逗笑)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浓(nóng)郁 蓝(lán )天 逮(dǎi)老鼠
盼望(wàng) 赛(sài)跑 逮(dài) 捕
三、比一比,再组词。
祖(祖国)啊(是啊)望(看望)蓝(蓝天)
组(组织)阿(阿姨)碧(碧绿)篮(篮子)
四、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今天的人类只能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以前)
(2)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特别)
(3)恐龙耐不住寒冷,就慢慢地消失了。(灭绝)
五、选词填空。
浓 淡
1、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 )妆(浓)抹总相宜。
原始 现代
2、人类由(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工业社会用了很长时间。
意思 意见 意义 意志
3、这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4、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
5、他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
6、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六、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祖先的摇篮指的是原始森林。
2、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从(逗)、(采)、( 捉)、(逮)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孩子们(天真淘气)的特点。
3、仿照上面的句式,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孩子们还会做什么?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追蝴蝶,采松果吗?也在这里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39至52 18 130
2、它那硕大的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颤抖,就像地震一样。这就是“震龙”名字的来历。
3、B
7、《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片断
23.祖先的摇篮
课题 祖先的摇篮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屏幕。(出示多媒体课件)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观看课件,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
2.学生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老师检查认字情况。
4.指导学生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5.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1.给加点字注音。
祖先( )
逗( )
蔷薇( )( )
逮( )
蝈蝈( )
回忆( )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全诗。本文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的。 1.朗读课文并标出小节。
2.一边读课文,一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有感情地读课文,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2.照样子,写一写。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3.简要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教学反思 本课开始时,让同学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认读生字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整节课的学习氛围良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板书课题。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4.辨字组词。
蓝( )篮( )
逗( )豆( )
摘( )滴( )
掏( )淘( )
二、精读课文,感悟诗情。(用时:25分钟) 1.学习第1节。
全班齐读第1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课文中把“原始森林”比作“摇篮”,生动地说明我们的祖先曾在这绿色的“摇篮”中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2.小组合作学习第2、3节。
小组内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个“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
(2)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还会在森林里做什么?他们会在森林里留下什么?你如果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受?
3.学习第4节。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最后一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学生齐读第1节,想象“祖先的摇篮”的样子,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派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发挥想象,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
3.认真听同学读最后一节诗,感受诗人那美好又遥远的回忆。体会诗人对人类祖先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5.我会填动词。
( )野果
( )鹊蛋
( )小松鼠
( )野蔷薇
( )红蜻蜓
( )绿蝈蝈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从“沙沙,沙沙!”两个拟声词可以看出什么?
(2)“那回忆”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0分钟) 1.总结全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说说为了保护“祖先的摇篮”,我们可以怎么做? 1.通读全诗,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诗意。
2.和同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的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本课以诗歌的形式,把“原始的森林”比作摇篮,多次运用想象,激发学生对原始森林的向往,使孩子们的感情得以升华,从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祖先的摇篮》教学片段
◆品读感悟,体会诗情
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声地齐声朗读诗歌第一节。
(生大声齐读第一节)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诗歌的第一节,你们知道“祖先的摇篮”是什么了吗?
生1: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师:对,诗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原始森林比作了摇篮。
师: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干了些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学习第二、三小节。好,小组内自由朗读第二、三小节。
(学生在小组内读第二、三小节)
师:诗人对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的生活进行了哪些想象?
生2:诗人猜想我们的祖先会在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在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生3:诗人还想象孩子们会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从这些想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原始森林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接下来我们学习最后一节。最后一节主要写了诗人对祖先生活的美好又遥远的回忆。从诗人的笔下我们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美好,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恩赐,为了保护原始森林。这“祖先的摇篮”,也是我们的“摇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4:我们应该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师:没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原始森林,保护祖先的摇篮,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大自然永远美丽吧!
赏析:朗读和感悟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本课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文章内涵表达出来。
8、《祖先的摇篮》生字组词拼音等知识点归类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祖zǔ(祖先)(祖国)(祖母)
啊a(好啊)(天啊)(对啊)
浓nóng(浓绿)(浓妆)(浓烈)
望wàng(一望无边)(看望)(希望)
蓝lán(蓝天)(蓝色)(深蓝)
摘zhāi(摘花)(采摘)(摘瓜)
掏táo(掏心)(掏出)(掏钱)
赛sài(赛跑)(比赛)(赛车)
忆yì(回忆)(记忆)(追忆)
三、易错字
望:上下结构,第三笔是竖提,注意“王”的第三横宜长。
忆:右部分是横折弯钩,一笔写成。
四、多音字
曾zēng(姓曾)céng(曾经)
逮:dǎi(逮住) dài(逮捕)
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 美好—美满 遮住—挡住
浓绿—深绿 一望无边—一望无际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
七、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八、课后习题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那些小河里/捉鱼,/摸螃蟹?/可曾在那片树荫下/燃起篝火,/跳起舞蹈?
9、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课文生字组词等知识点预习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祖zǔ(祖先)(祖国)(祖母)
啊a(好啊)(天啊)(对啊)
浓nóng(浓绿)(浓妆)(浓烈)
望wàng(一望无边)(看望)(希望)
蓝lán(蓝天)(蓝色)(深蓝)
摘zhāi(摘花)(采摘)(摘瓜)
掏táo(掏心)(掏出)(掏钱)
赛sài(赛跑)(比赛)(赛车)
忆yì(回忆)(记忆)(追忆)
三、易错字
望:上下结构,第三笔是竖提,注意“王”的第三横宜长。
忆:右部分是横折弯钩,一笔写成。
四、多音字
曾zēng(姓曾)céng(曾经)
逮:dǎi(逮住)dài(逮捕)
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 美好—美满 遮住—挡住
浓绿—深绿 一望无边—一望无际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
七、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八、课后习题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那些小河里/捉鱼,/摸螃蟹?/可曾在那片树荫下/燃起篝火,/跳起舞蹈?
练习及答案
[danger]参考答案:[/danger]
一、看拼音写词语。
(祖先)(走开)(浓绿 )(希望)(蓝天)
(摘下)(掏出)(赛跑 )(记忆)(逗笑)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浓(nóng)郁 蓝(lán )天 逮(dǎi)老鼠
盼望(wàng) 赛(sài)跑 逮(dài) 捕
三、比一比,再组词。
祖(祖国)啊(是啊)望(看望)蓝(蓝天)
组(组织)阿(阿姨)碧(碧绿)篮(篮子)
四、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今天的人类只能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以前)
(2)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特别)
(3)恐龙耐不住寒冷,就慢慢地消失了。(灭绝)
五、选词填空。
浓 淡
1、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 )妆(浓)抹总相宜。
原始 现代
2、人类由(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工业社会用了很长时间。
意思 意见 意义 意志
3、这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4、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
5、他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
6、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六、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祖先的摇篮指的是原始森林。
2、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从(逗)、(采)、( 捉)、(逮)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孩子们(天真淘气)的特点。
3、仿照上面的句式,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孩子们还会做什么?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追蝴蝶,采松果吗?也在这里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39至52 18 130
2、它那硕大的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颤抖,就像地震一样。这就是“震龙”名字的来历。
3、B
10、《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与课文朗读
[qq-video vids=w3017ptozya]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珹,选入课文时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