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变成了一棵树》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及课后练习解答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默读课文。感受想象的有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5.能仿照课文编想象力丰富的故事。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状:zhuàng(形状、状物、现状)
狐:hú(狐狸、狐疑、狐假虎威)
狸:lí(狸子、狸猫、河狸)
丁:dīng(丁当、壮丁、园丁)
零:líng(零落、零头、零件)
巧:qiǎo(巧妙、巧合、花言巧语)
克:kè(千克、克服、克敌制胜)
肠:cháng(香肠、大肠、牵肠挂肚)
继:jì(继续、继承、前赴后继)
续:xù(连续、陆续、手续费)
抬:tái(抬头、抬水、抬脚)
麻:má(麻雀、麻花、麻烦)
烦:fá(烦恼、烦闷、厌烦)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希:xī(希望、希冀、希奇)
痒:yǎng(痒痒、发痒、无关痛痒)
鳄:è(鳄鱼、扬子鳄)
醋:cù(米醋、糖醋、酸醋)
四、多音字
担:dān (担心)dàn(担子)
了:le(好了)liǎo(了解)
担:dān (担心)dàn(担子)
五、近义词
希望——期望 担心——担忧 容易——简单
失望——失落 奇怪——稀奇 了解——理解
秘密——机密
六、反义词
希望——失望 担心——放心 容易——困难
失望——如愿 了解——生疏 秘密——公开
七、理解词语
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失望: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奇怪: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一丝:形容极小或很少;一点儿。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麻烦:繁琐难办的事。
八、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写“我”不想回家吃饭,想变成一棵树,结果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部分(5-12):写“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鸟窝。
第一部分(13-23):写“我”饿了,流下了口水,妈妈早就发现了“我”。
九、句子解析
1.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一点儿都不”强调英英只想玩儿,不想吃饭。
2.“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嗓门”是嗓音的意思,说明妈妈提高了嗓音喊英英吃饭。
3.我真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英英想变成一棵树,完全是因为不想自己在玩儿的时候有人叫自己吃饭。
4.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各种形状”说明树上的鸟窝是各种各样的,这是多么有趣啊!
5.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它们”指的是各种形状的鸟窝。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英英丰富的想象力和快乐的心情。
6.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只……就……”表明住进鸟窝里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对人们提出的疑问给出明确的答案,“弯下腰”就可以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7.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心跳震动的鸟窝“一动一动”,甚至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显然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突出英英紧张的心理。
8.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
“顺”在这里是“沿着”的意思,妈妈沿着轻轻垂下的树枝爬上来。妈妈沿着低垂的树枝很容易地爬上来,住进了三角形鸟窝里。
十、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通过叙述“我”变成一棵树的感觉,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就写妈妈喊英英吃饭的声音?
作者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妈妈只想让英英赶紧吃饭,英英只想好好玩儿,为下文英英想变成树做铺垫。
3.英英变成树以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
妈妈住到了树上的鸟窝里;
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和它们 一起啧吧啧吧地吃;
小动物们讨论哪里来的水滴。
4.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作者为什么用“跳起了舞”而不用“摇晃”或“晃动”呢?
“跳起了舞”是拟人的写法,不但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表达出对这些鸟窝的喜爱之情。“摇晃”“晃动”则没有这种效果。
5.为什么我会想念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因为我看见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们,还和它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而我早已经肚子饿得咕咕叫,所以想吃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尤其是自己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6.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哪来的这一部分?可以删掉不写吗?
这一部分不能删掉,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下雨了、牛奶打翻了、虫子撒的尿、大树的眼泪,可就偏偏猜不到这是大树看到好吃的流出的口水。自然而然地引出英英“变成了树真麻烦”这一想法。
7.你是怎样理解“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的?
从“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对我眨了一下眼睛”可以看出妈妈早已经知道这棵树是英英变的,联系课文开头,妈妈知道英英不喜欢吃饭才变成了树,于是带了很多好东西住到鸟窝,又故意分给小动物,和它们一起啧吧啧吧地吃,目的就是引起英英的食欲。英英终于明白了“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十一、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通过叙述“我”变成一棵树后经历的有趣的事情,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还有当作者饿了,看小动物吃东西流口水时,小动物们的各种猜测也特别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故事的结尾想象妈妈一早就知道“我”的秘密时的感动。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我要变成一片小雪花,雪夜里,我随着风翩翩起舞,四处飘荡,飘过每一个地方,飘过每一个角落……调皮的我们有时候落在马路上,让马路上的行人顿时战战兢兢,走不好就会滑个大跟头。让骑车的人也不得不下车行走,不然会摔倒,所以要特别小心呀! 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便成了雪堆,孩子们把我们堆成了雪人,给我们穿衣戴帽,配上红辣椒嘴、胡萝卜鼻子……让我们更漂亮。
2、《陶罐和铁罐》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后练习
一、本文主题 课文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易错音、易错字
字音:懦(nuò)弱(ruò)
字形:
傲(“敖”的笔顺要注意,第五笔是横折钩)
谦(“兼”中间的长横在横中线,两端出头,两竖左短右长)
虚(左上包右下,第三笔是横)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勾)
三、多音字:
处:chǔ(和睦相处)chù(到处)
兴:xīng(兴奋) xìng(高兴)
四、近义词:
骄傲——傲慢懦弱——软弱谦虚——虚心
五、反义词:
骄傲——谦虚懦弱——坚强
六、重点词语:
国王骄傲傲慢谦虚懦弱
神气住嘴王朝尘土光洁
美观古代价值动手相提并论
七、重点句
圈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提示语,尝试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从而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
1.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从“骄傲”“奚落”可以看出铁罐的傲慢无理。
2.从称呼陶罐为“陶罐子”可以看出铁罐对陶罐的挑衅,写出了它的傲慢无理。从陶罐的回答“兄弟”中,可以看出他很谦虚、友善。
3.面对铁罐的奚落、蔑视和无理取闹。陶罐并没有与铁罐打嘴仗,而是据理力争,向铁罐说明道理,表现了陶罐谦虚、宽容的性格特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说说省略号的内容。
八、课后习题
1.阅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参考答案】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2.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铁罐:傲慢无理、轻蔑、恼怒
陶罐:谦虚、友善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读读“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陶罐和铁罐》《北风和太阳》两篇文章中,铁罐和北风在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在结局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见到”,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
3、《我变成了一棵树》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及课后练习解答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默读课文。感受想象的有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5.能仿照课文编想象力丰富的故事。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状:zhuàng(形状、状物、现状)
狐:hú(狐狸、狐疑、狐假虎威)
狸:lí(狸子、狸猫、河狸)
丁:dīng(丁当、壮丁、园丁)
零:líng(零落、零头、零件)
巧:qiǎo(巧妙、巧合、花言巧语)
克:kè(千克、克服、克敌制胜)
肠:cháng(香肠、大肠、牵肠挂肚)
继:jì(继续、继承、前赴后继)
续:xù(连续、陆续、手续费)
抬:tái(抬头、抬水、抬脚)
麻:má(麻雀、麻花、麻烦)
烦:fá(烦恼、烦闷、厌烦)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希:xī(希望、希冀、希奇)
痒:yǎng(痒痒、发痒、无关痛痒)
鳄:è(鳄鱼、扬子鳄)
醋:cù(米醋、糖醋、酸醋)
四、多音字
担:dān (担心)dàn(担子)
了:le(好了)liǎo(了解)
担:dān (担心)dàn(担子)
五、近义词
希望——期望 担心——担忧 容易——简单
失望——失落 奇怪——稀奇 了解——理解
秘密——机密
六、反义词
希望——失望 担心——放心 容易——困难
失望——如愿 了解——生疏 秘密——公开
七、理解词语
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失望: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奇怪: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一丝:形容极小或很少;一点儿。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麻烦:繁琐难办的事。
八、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写“我”不想回家吃饭,想变成一棵树,结果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部分(5-12):写“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鸟窝。
第一部分(13-23):写“我”饿了,流下了口水,妈妈早就发现了“我”。
九、句子解析
1.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一点儿都不”强调英英只想玩儿,不想吃饭。
2.“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嗓门”是嗓音的意思,说明妈妈提高了嗓音喊英英吃饭。
3.我真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英英想变成一棵树,完全是因为不想自己在玩儿的时候有人叫自己吃饭。
4.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各种形状”说明树上的鸟窝是各种各样的,这是多么有趣啊!
5.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它们”指的是各种形状的鸟窝。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英英丰富的想象力和快乐的心情。
6.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只……就……”表明住进鸟窝里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对人们提出的疑问给出明确的答案,“弯下腰”就可以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7.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心跳震动的鸟窝“一动一动”,甚至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显然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突出英英紧张的心理。
8.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
“顺”在这里是“沿着”的意思,妈妈沿着轻轻垂下的树枝爬上来。妈妈沿着低垂的树枝很容易地爬上来,住进了三角形鸟窝里。
十、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通过叙述“我”变成一棵树的感觉,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就写妈妈喊英英吃饭的声音?
作者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妈妈只想让英英赶紧吃饭,英英只想好好玩儿,为下文英英想变成树做铺垫。
3.英英变成树以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
妈妈住到了树上的鸟窝里;
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和它们 一起啧吧啧吧地吃;
小动物们讨论哪里来的水滴。
4.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作者为什么用“跳起了舞”而不用“摇晃”或“晃动”呢?
“跳起了舞”是拟人的写法,不但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表达出对这些鸟窝的喜爱之情。“摇晃”“晃动”则没有这种效果。
5.为什么我会想念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因为我看见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们,还和它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而我早已经肚子饿得咕咕叫,所以想吃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尤其是自己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6.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哪来的这一部分?可以删掉不写吗?
这一部分不能删掉,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下雨了、牛奶打翻了、虫子撒的尿、大树的眼泪,可就偏偏猜不到这是大树看到好吃的流出的口水。自然而然地引出英英“变成了树真麻烦”这一想法。
7.你是怎样理解“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的?
从“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对我眨了一下眼睛”可以看出妈妈早已经知道这棵树是英英变的,联系课文开头,妈妈知道英英不喜欢吃饭才变成了树,于是带了很多好东西住到鸟窝,又故意分给小动物,和它们一起啧吧啧吧地吃,目的就是引起英英的食欲。英英终于明白了“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十一、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通过叙述“我”变成一棵树后经历的有趣的事情,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还有当作者饿了,看小动物吃东西流口水时,小动物们的各种猜测也特别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故事的结尾想象妈妈一早就知道“我”的秘密时的感动。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我要变成一片小雪花,雪夜里,我随着风翩翩起舞,四处飘荡,飘过每一个地方,飘过每一个角落……调皮的我们有时候落在马路上,让马路上的行人顿时战战兢兢,走不好就会滑个大跟头。让骑车的人也不得不下车行走,不然会摔倒,所以要特别小心呀! 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便成了雪堆,孩子们把我们堆成了雪人,给我们穿衣戴帽,配上红辣椒嘴、胡萝卜鼻子……让我们更漂亮。
4、《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及课后习题解答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浙:zhè(浙江、浙菜、浙商)
罗:luó(罗列、天罗地网、星罗棋布)
杜:dù(杜鹃、杜绝、杜撰)
鹃:juān(杜鹃花)
窄:zhǎi(宽窄、狭窄、窄小)
郁:yù(郁闷、忧郁、郁郁葱葱)
肩:jiān(肩膀、肩背、摩肩接踵)
臀:tún(臀部、臀围、后臀)
移:yí(移动、转移、愚公移山)
额:é(额度、额角、名额)
陆:lù(陆地、陆军、陆续)
乳:rǔ(乳房、母乳、石钟乳)
笋:sǔn(竹笋、春笋、石笋)
端:duān(端正、两端、变化多端)
源:yuán(水源、源头、来源)
四、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簇:cù(一簇、簇拥、花团锦簇)
漆:qī(漆黑、油漆、如胶似漆)
蜿:wān(蜿蜒)
蜒:yán(蜿蜒)
五、多音字
曲:qū(曲折)qǔ(乐曲)
转 zhuàn(转圈)zhuǎn(转弯)
调:diào(调动)tiáo(调节)
系:xì(关系)jì(系鞋带)
六、近义词
仿佛——似乎 宽广——宽敞 蜿蜒——曲折
时而——有时 明艳——明丽 变换——更换
聚集——集中 观赏一一欣赏 依据——根据
稍微——略微 等候——等待
七、反义词
蜿蜒——笔直 明艳——暗淡 聚集——分散
拥挤——松散 宽广——狭窄 昏暗——明亮
变化多端——一成不变
八、理解词语
1.盘曲:盘旋曲折。
2.明艳:明亮鲜艳。
3.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4.时而:有时候。
5.突兀:(山)高高耸立。
6.森郁: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7.蜿蜒:弯弯曲曲。
8.名目:事物的名称。
9.颜色各异: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10.观赏:观看欣赏。
11.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12.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样。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第二部分(2-3):写途中的见闻。
第三部分(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第四部分(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与情形。
第五部分(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第六部分(8):作者乘船出洞。
十、句子解析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是作者观看内洞以后,对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的总体概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端”,项目。“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异”,不同。“颜色各异”,就是颜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种假设,说明了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种神仙、动物、宫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无穷了。
十一、问题归纳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金华双龙洞的?
作者按“一路迎着溪流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来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的。
2.《新华词典》中说,杜鹃花又名映山红,作者为何把二者分开来作比较呢?
在一些资料中,一般认为杜鹃又名映山红,在《辞源》中提到,映山红并不等于杜鹃,只有野生的杜鹃花才叫映山红。在本文中,作者把二者分开来比较,恰恰体现了作者知识丰富,用词准确。
3.作者描写游览双龙洞的经过时,都用了哪些过渡句?有什么发现?
过渡句: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发现:这些过渡句靠“泉水”连接在一起。
4.哪个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留下的感受最深?
孔隙让作者感受最深,因为这处景点窄小低矮,仅容一只两个人并排仰卧的小船进去,稍微抬头就会撞破额角。
十二、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介绍沿途所见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2.默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运用“要是……准会……”的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5、《童年的水墨画》生字拼音组词课文重点句子解读等知识归类预习与课后练习答案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本课6个会认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重点)
4.通过朗读感受儿童诗的丰富想象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墨:mò(墨水、油墨、水墨画)
染:rǎn(染色、染发、一尘不染)
竿:gān(竹竿、钓竿、百尺竿头)
腾:téng(扑腾、欢腾、折腾)
碎:suì(破碎、粉碎、心碎)
拨:bō(拨打、拨水、拨开)
浪:làng(浪花、海浪、浪费)
葫:hú(葫芦、水葫芦、葫芦丝)
爽:shuǎng(清爽、凉爽、秋高气爽)
蘑:mó(口蘑、白蘑、蘑菇云)
菇:gū(蘑菇、香菇、金针菇)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溅:jiàn(溅起、飞溅、水花四溅)
四、多音字
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
五、近义词
梳妆——打扮 平静——安静 扇动——摇动
戏耍——玩耍 抖落——抖动
明明亮亮——明明晃晃
六、反义词
平静——热闹 开放——凋零 欢叫——哀号
笑哈哈——哭啼啼 清清爽爽——混混浊浊
七、理解词语
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戏耍:捉弄耍笑。
拨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抖落: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水葫芦: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梳妆:梳洗打扮。
虎牙: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八、句子解析
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是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这里指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是绿色的
3.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 比喻小孩的胳膊, 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4.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5.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这句话既是比喻句又是拟人句。句子把蘑菇当做人来写,“戴着斗笠”写出了蘑菇的形状。“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是个被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写出了蘑菇的形状。
6.是谁一声叫唤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这部分诗中的两个“斗笠”代表的意思不一样。前一个斗笠指的是蘑菇,诗人把蘑菇比作斗笠,后一个斗笠指的是孩子,诗人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九、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林中采蘑菇等情景。
2.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这句话写了溪水的什么特点?
此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垂柳当做人来写,把溪水比作镜子和绿玉带,写出了溪水平静、碧绿、清澈的特点。
3.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染”和“立”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这两个字用的非常好。这里有绿色的柳树,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染绿了,“染”富有动感,静静的钓鱼竿上立着红蜻蜓,“立”字传神,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突出了画面“静”的气氛。
4.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这句话中的水葫芦为什么要加引号?
句中的“水葫芦”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这句诗写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牙。
十、课文主题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林中采蘑菇,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溪边》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悠闲地在溪边垂钓以及钓到鱼后欢乐的场景;
《江上》让我看到了一群孩子在江水中游泳嬉闹的快乐场面;
《林中》让我感受到了雨后林中的清新空气以及一群孩子采蘑菇时的欢喜。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人影倒映在绿色的山溪里,就像画布一样被溪水染绿了。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戴着斗笠的孩子们就像刚出土的小蘑菇一样。
6、第13课《猫》生字组词重点句子解析等课文知识点归类预习及课后习题答案
[qq-video vids=j3068sf28mx]
[danger]教材分析:[/danger]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
[danger]作者介绍:[/danger]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等。
[danger]我会写:[/danger]
忧:忧愁 忧患 隐忧 无忧无虑 忧国忧民
虑:忧虑 过虑 顾虑 考虑 深谋远虑
贪:贪玩 贪睡 贪婪 贪心 贪得无厌
职:尽职 称职 职业 职务 官职 辞职
屏:屏息 屏气 屏除 屏弃 屏退 屏迹
蹭:蹭吃 蹭车 磨蹭 蹭破皮 蹭一身泥
稿:稿纸 草稿 书稿 投稿 脱稿 稿子
腔:腔调 唱腔 口腔 胸腔 南腔北调
解:解闷 解恨 解约 瓦解 难解难分
闷:解闷 烦闷 闷雷 闷得慌 闷闷不乐
蛇:毒蛇 蟒蛇 蛇蝎 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遭:遭殃 遭灾 遭难 遭遇 第一遭
殃:遭殃 灾殃 殃及池鱼 祸国殃民
盆:花盆 脸盆 水盆 盆地 盆栽 盆景
勃:蓬勃 生气勃勃 英姿勃勃 勃然大怒
[danger]形近字:[/danger]
忧(忧愁)优(优秀) 虑(考虑)虎(老虎)
蹭(蹭饭)赠(赠送) 稿(草稿)搞(搞鬼)
腔(口腔)控(控制) 遭(遭遇)糟(糟糕)
[danger]多音字:[/danger]
屏:bǐng屏气píng屏幕
折:shé折本zhé打折zhē折腾
[danger]近义词:[/danger]
古怪——奇怪 凝视——凝望
勇猛——勇敢 淘气——调皮
开辟——开拓 变化多端——变化无常
[danger]反义词:[/danger]
老实——顽皮 丰富——贫瘠
勇猛——怯懦 变化多端——一成不变
生气勃勃——死气沉沉
[danger]理解词语:[/danger]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稀奇罕见的。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开辟】开拓扩展。
【生气勃勃】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富有朝气。
【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安然舒畅。
【变化多端】指变化多种多样。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腔调丰富,会各种各样的声音。
[danger]词语扩展:[/danger]
“无~无~”式: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无缘无故 无法无天 无穷无尽 无拘无束
[danger]课内词语:[/danger]
呼唤 响动 尽职 屏息 稿纸 梅花 解闷 勇猛 满月 淘气 小学
[danger]句子解析:[/danger]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开头这句话是第1—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总体概述。
2、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这句话采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连用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关切、爱怜之情、担心、翘望、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3、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非……不可……”这个双重否定句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和耐心,突出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这与之前的贪玩看似互相矛盾,但都是事实,正好明的性格古怪。
4、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蹭”是轻轻的磨擦,蹭出了猫的可爱,蹭出了撒娇,蹭出了温柔,蹭出了高兴蹭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蹭”表现了猫似乎在撒娇、耍赖,写出了猫与主人的亲昵。一个“印”字反映了主人对猫的万般喜爱。同时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猫踩在稿纸上的爪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表现了猫的叫声变化多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欣赏与喜爱。
6、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这段话里说猫“什么都怕”又说它“勇猛”前后矛盾吗? 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这正好揭示了猫古怪的性格。胆小与勇猛同时体现在猫的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7、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这是本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表明下文将重点写小猫“可爱”“淘气”的特点。
8、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猫当作小孩看待,说它“撞疼了也不哭”,充满了疼爱之情。
9、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作者把这只天真淘气的小猫当成自己的孩子, 所以即使它把院子里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也不忍责打,反而对小猫宽容怜爱,觉得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danger]段落大意:[/danger]
第一部分(1~3):从三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第二部分(4):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danger]课文主题:[/danger]
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danger]问题归纳:[/danger]
1、作者是如何写出猫的性格古怪的?
作者具体叙述了“古怪”的三个方面:老实、贪玩、尽职。
2、课文又从哪些方面写猫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的?
猫小时候十分淘气可爱。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疼。三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3、作者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写猫老实时,列举猫“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的事例。写猫贪玩时,列举猫一天一夜不回家的事例、写猫尽职时,列举了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蹲守“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的事例,都具体表现了猫古怪的性格。写猫小时候淘气可爱,列举了它玩鸡毛、玩线团、摔跤、打秋千等具体事例来表现。
[danger]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anger]
1.默读课文。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这两句话中的“吧、啊、呢、多么”等语气词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跟它一样。
讲了猫的乖巧、贪玩和尽职。第4自然段,在写小猫的可爱时也采用了与第1自然段一样的写法。
小练笔
读一读,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说他胆小吧,他的确有时候很害怕虫子,哪怕一只小小的虫子也会把他吓得魂飞魄散。可是,当他看到弟弟被人欺负了,他会马上跳出来挡在弟弟身前,摆出哥哥的姿态,吓跑那些想要欺负弟弟的人。
7、《鹿角和鹿腿》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后练习
教材分析:
《鹿角和鹿腿》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作者简介:
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相关资料:
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我会写:
鹿 (lù) 麋鹿 鹿茸 驯鹿
塘 (táng)苇塘 泥塘 池塘
映 (yìng)倒映 映照 掩映
欣(xīn)欣喜 欢欣 欣慰
赏 (shǎng)赏赐 赞赏 游赏
匀 (yún)均匀 匀称 匀净
致(zhì)兴致 景致 致力大致
配 (pèi)配合许配 配料
传(chuán) 传话 传奇 传达 流传
(zhuàn)水浒传
哎(āi) 哎呀哎哟
狮 (shī) 狮 子 狮 舞
叹 (tàn) 叹 气 叹 息 感 叹
课内词语:
池塘、痛快、镜子、倒映、倒影、着急、
欣赏、匀称、精美、别致、没精打采、
机灵、回头、哎呀、狮子、机会、叹气
多音字:
称 chèn (匀称)(称心如意) chēnɡ (名称)(称赞)
撒 sā(撒谎)(撒腿就跑) sǎ(撒花)(撒下)
挣 zhènɡ (挣脱) zhēng(挣扎)
近义词
:
漂亮一美丽 抱怨一埋怨
赶紧一赶快 欣赏一观赏
逼近一靠近 挣脱一摆脱
没精打采一垂头丧气
反义词
:
丑陋一美丽 抱怨一理解
机灵一迟钝 犹豫一果断
理解词语: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没精打采:形容没有精神、情绪低落的样子。
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词语搭配:
(美丽)的珊瑚 (有力)的长腿
(凶猛)的狮子(悄悄)地通近
(痛痛快快)地喝 (没精打采)地离开
词语拓展:
描写神态的词语
:
没精打采 垂头丧气 兴高采烈
不知所措 漫不经心 心不在焉
AABB式的词语
:
浩浩荡荡 平平安安 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风风光光 安安稳稳
句子解析:
1.池水清请的,像一面镜子
。
这是比喻句,把池水比作“一面镜子”,突出了池水的清。
2.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
这是比喻句,这是鹿对自己的角的赞美。两个“多么”表现出鹿自豪的心理。把角比作珊瑚,形象地表现出鹿角的美丽。
3.他叹了叹气,说:
鹿终于明白了,虽然角很美丽,但是角也有短处一一容易被树枝挂住;虽然腿细长难看,但是它很有力,能帮助自已逃生。可见事物各有所长,不能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到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课文主题:
本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鹿角美丽,但让鹿陷入危险,鹿腿不美,但救了鹿的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只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关于取长补短的名言警句:
1.爱是人们之间取长补短和承认对方的弱点。
2.英雄和浪子,取长补短。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人无完人,关键要会取长补短,善于使用装饰帽和修补漆。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课后习题答案: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有感情朗读主要表现在停顿、重音、语气上。第一、二段,要读出鹿喝水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的惊喜。第三段和第四段是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评价,要读出截然不同的语气。对角是喜爱、赞美:“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啊!”“多么”“多么”拉长读,抒情一些。而对腿,则是不满和抱怨;“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要读出叹息、抱怨的情绪,“唉”“太细了”语调低,语速慢,“怎么”感叹强烈,要表达出内心的不满。在对比朗读中,区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感情。第五和第六段,情节紧张、变化快,“忽然听到”“猛一回头”“哎呀”“正在逼近”朗读时要语速加快,读出形势的危急。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鹿的角很美丽,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角;鹿对自己细长的腿却满是抱怨,认为腿太难看,配不上美丽的角。后来鹿遇上了狮子,但美丽的角却挂在了树枝上,差点儿让他送命,而细长的腿却帮他狮口逃生。
3、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美丽的鹿角无关紧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赞成第一种观点:鹿角虽然美丽,但在逃生的紧要关头却起了反作用,让鹿差点儿命丧狮口;而难看的鹿腿让鹿逃脱了狮子的追捕,救了鹿的命,从实际作用来说,鹿腿更重要。
赞成第二种观点:鹿角很美丽,可以让鹿愉悦,更有自信;虽然鹿腿难看,但它可以在狮子逼近时,让鹿逃命。鹿角和鹿腿各有长处,都很重要。
观点三:我觉得鹿腿作用大,可以带我去想去的地方,而且在关键时刻能保证我不被狮子类野兽追上,能保命。至于鹿角的中药价值与我无关,那是人类的事情。
8、《琥珀》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后练习解答
一、本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走近作者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主要作品有《乌拉波拉故事集》等。课文《琥珀》就是根据《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一篇改写,原题为《玻璃棺材》。
三、重点字词
①飒飒:形容风雨声。
②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③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④挣扎:用力支撑。
⑤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⑥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⑦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四、易错音、易错词
字音:琥珀(pò)彭湃(pài)
字形:拂拭 几番 饱餐 火辣辣
五、多音字
挣:(zhēng)挣扎——(zhèng)挣钱
扎:(zhá)挣扎——(zhā)扎实
六、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问题1:
为什么作者要安排渔民的儿子发现琥珀?
回答:
因为渔民长期在大海里捕捞鱼虾,他的儿子跟着父亲在风浪里长大,他不仅性格“野”,并且对一切充满“好奇”,所以,当他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行走,踩着一个硬东西的时候,会把它挖出来看,结果是一块罕见的琥珀。这样的人物安排,让读者觉得合情合理。
问题1:
琥珀的形成为什么要几万年时间?
回答:
我通过阅读课文和查找资料发现,琥珀的形成过程比书上讲的还要复杂很多。一般来说,一个琥珀要想形成,就必须具备这些条件:①能够分泌树脂的大量植物;②特定的植物类型(主要是松科和豆科植物);③必须经历足够长的地质作用;④树脂必须要石化完全。而要符合这些条件,至少几万年,甚至几千万年才能实现。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参考答案:
琥珀形成的过程大致经过这样7个步骤:①小苍蝇停在大松树上。②蜘蛛靠近小苍蝇。③松脂滴落包住两只小虫。④形成松脂球。⑤海水淹没森林。⑥松脂球被埋泥沙下千万年。⑦形成化石。
3.“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吧!
参考答案:
推测: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①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依据:
这块琥珀是由一颗松脂球形成的,而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太阳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树上的厚厚的松脂晒化,才能不断滴下松脂。
②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依据:
两只小虫体积很大,因此需是一大滴松脂。琥珀中有蜘蛛和苍蝇两只小虫,因此推测它们是一齐被包住。
(引自湘潭县百花小学贺慧老师的课件)
七、拓展阅读
1.超级链接
树脂
硬树脂
琥珀
2.推荐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德)柏吉尔
9、四个太阳课文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及练习题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道 dào(道路) 送 sòng(送给)
忙 máng(连忙)尝 cháng(品尝)
香 xiāng(香气) 甜 tián(甜美)
温 wēn(温暖) 暖 nuǎn(暖和)
该 gāi(应该) 颜 yán(颜色)
二、会写字及组词
太(太阳)(太子)(太后)
阳(阳光)(太阳)(阳春白雪)
片(一片)(叶片)(动画片)
金(金光)(金子)(金秋时节)
秋(秋天)(秋风)(秋雨)
因(因为)(因果)(因由)
为(为什么)(以为)(自以为是)
三、易错的字
为: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
四、多音字
为 wei ( 以为 ) wei( 因为 )
五、部首
舌(甜) 页(颜)
六、近义词
清凉——凉爽 邀请——邀约
七、反义词
清凉——炎热 温暖——寒冷
八、课文分析(连一连)
九、练习写话
我想画一个粉色的太阳送给春天,让桃花开得更美丽。
我想画一个蓝色的太阳送给夏天,让夏天变得更清爽。
我想画一个橙色的太阳送给秋天,让桔子变得更酸甜可口。
我想画一个白色的太阳送给冬天,让大地变成冰雪世界。
每课一练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ɡuǒ yuán | yīn wèi | xiào liǎn | yánɡ ɡuānɡ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2.我会填
________的水果 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的季节 ________的落叶
3.再读课文《四个太阳》,根据课文选一选: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________金黄的太阳 ________火红的太阳、________多彩的太阳 ________绿绿的太阳
4.写出同类词。
水果: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蔬菜: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看看谁说得多
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猜谜语
道士腰中两颗钉,和尚脚下一块巾。打一词语________
7.把下面的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加上标点符号。
①个我画了太阳绿绿的
②小朋友温暖着手和脸阳光冻僵的。
8.描红。
圆因为脸阳光
9.给下列的字组词(至少两个)。
挂________ ________ 街________ ________
甜________ ________ 伴________ ________
10.写形近字:
衡________ 秀________ 湿________ 孩________
11.写出带下面偏旁的字:
冫________ ________ 灬________ ________ 氵________ ________
12.用所给出的词语造句。
①挂着:
②熟悉:
13.给下面字加部首组成字,再组词语。
子 ________ ________ 余 ________ ________ 东 ________ ________
14.按课文《四个太阳》内容填空
“我”画了个________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________的太阳送给________,________的太阳照亮冬天,________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要画个________的太阳。
15.读课文《四个太阳》,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为什么作者说“四个太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题
1.【答案】果园;因为;笑脸;阳光
【考点】拼音,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果园:种果树的园子。因为: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笑脸:带笑的脸庞 。阳光:太阳宫,日光。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掌握情况。特别是“笑”上边是“竹”要稍扁些,右边是“天”要稍长些。“为”笔顺:点、撇、横折钩、点。
2.【答案】香甜;温暖;多彩;金黄
【考点】词形,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名词。比如:香甜的水果、温暖的阳光、多彩的季节、金黄的落叶。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学生还应对这类词进行积累,增加词汇量。
3.【答案】秋天;冬天;春天;夏天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秋天金黄的太阳、冬天火红的太阳、春天多彩的太阳、夏天绿绿的太阳
【点评】这道题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综合能力较强,需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联系上下文,才能填好每一空。
4.【答案】苹果;桔子;香蕉;梨;白菜;萝卜;青椒;茄子
【考点】词义,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这道题要求写出同一类的词,水果:苹果、桔子、香蕉、梨、桃子。蔬菜:白菜、萝卜、青椒、茄子、大葱。
【点评】掌握归类方法,把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归纳总结。
5.【答案】阳台;阳光;阳春;夕阳;扫街;上街;街道;街灯
【考点】字义,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一字组多词:阳:阳台、阳光、阳春、夕阳、朝阳。街:扫街、上街、街道、街灯、街景。
【点评】这道题是一字组多词,主要是丰富学生的词汇,为写作奠定基础,平时注意多积累,通过扩词熟记生字。
6.【答案】平常
【考点】谜语,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猜谜语的方法:1、合成法由两个以上的字合成谜底。2、加字法交待谜底加上一字所组成的字,用以暗示谜底。3、减字法交待一字减去一字(或两字)即为谜底。
【点评】掌握猜谜语的方法,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加强巩固所学的生字。
7.【答案】①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
②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考点】句式衔接,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组成。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比如: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谁干什么。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①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②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连词成句能力,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8.【答案】圆因为脸阳光
【考点】字形,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书写词语时,要先观察例字的结构特点。然后,一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时,安排好笔画的书写位置。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答案】挂着;牵挂;大街;街道;香甜;甜味;伙伴;伴侣
【考点】字义,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给字至少组两个词,挂:挂着、牵挂;街:大街、街道;甜:香甜、甜味;伴:伙伴、伴侣。
【点评】给字组词,主要是丰富学生的词汇,为写作奠定基础。平时注意多积累。
10.【答案】街;季;温;该
【考点】字形,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衡héng,街jiē”,都是左中右结构,左右相同,都有彳,中间不同。“秀xiù,季jì”上边相同是禾,“秀”下边是乃,“季”下边是木。“湿shī,温wēn”都是氵, “孩hái,该gāi”右边相同都是亥,“孩”左边是子,“该”左边是讠。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两方面加以区别,以熟字带新字,复习巩固生字。
11.【答案】冷;冻;热;熟;温;湿
【考点】字形,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写出带下面偏旁的字:冫:冷、冻;灬:热、熟;氵:温、湿。
【点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用分类法记忆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加强巩固生字。
12.【答案】①我的风衣在柜子里挂着。②我和你并不熟悉难道不是吗?
【考点】语言表达,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挂着: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熟悉: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造句,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13.【答案】季;季节;除;除法;冻;冰冻
【考点】字形,字义,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要求把所给的字加一个偏旁,组成一个新字,然后用这个新字组一个词,如:子(季)(季节)、余(除)(除法)、东(冻)(冰冻)。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用加偏旁的方法记忆生字,掌握字的结构,巩固生字。
14.【答案】绿绿;我画了个金黄;秋天;我画了个红红;春天;彩色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要画个彩色的太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15.【答案】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四个太阳
【解析】【分析】从题材上看,这首读选材角度新颖,富于情趣。一看题目,便使人心生疑惑:天上不是只有一个太阳吗?为什么作者说是四个太阳?读文后,便会茅塞顿开。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夏季——绿绿的太阳挂在天空,一扫夏之炎热,给饱受烈日烤炎的高山、大地、校园送来了阵阵清凉。秋季——天高云淡,金黄的太阳带来金黄的落叶和丰收的果实,让农民们喜上眉梢。冬季——寒风刺骨,红红的太阳温暖了小朋友的手和脸,让人充满希望。春季——花儿争奇斗艳,莺歌燕舞。彩色的太阳把大地打扮得多彩多姿。诗歌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内容催人向上,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点评】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再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10、《守株待兔》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后练习
1.字音
宋(sòng)耕(gēng)释(shì)
2.多音
折:zhē折腾 zhé折断 shé折本
为:wéi以为 wèi因为
三、辨清形
耕:注意笔画的穿插,“耒”的末笔捺改为点
释:“释”的左半边是“釆( biàn)”,不要写成“采”。
四、看注释
耕:种田;株:树桩;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走:在文中指“跑”。
因:于是
四、解句意
因释其耒而守株(方法: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意思)
意思:于是农夫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
五、译全文
宋国有一个农夫正在干活,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掉了。于是农夫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得到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六、明寓意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好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七、课后习题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参考答案】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课文,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不过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农夫却希望这件偶然的事情天天发生,于是他放下手里的农具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所以被宋国人笑话。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读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参考答案】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一意孤行,不听朋友劝告。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1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课文生字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材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作者介绍:
叶永烈 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 是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他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 ,影响较大。
我会写:
域:领域 域名 地域 海域 区域
惯:习惯 惯性 惯例 惯用 司空见惯
圃:苗圃 花圃 菜圃 林圃 玄圃积玉
盐:盐酸 食盐 盐田 盐水 盐碱地
溅:飞溅 喷溅 溅水 溅落 溅射
蕊:花蕊 霜蕊 须蕊 粉蕊琼枝
魏:魏碑 魏阙 魏国
搜:搜寻 搜索 搜救 搜刮
蚯:蚯蚓
蚓:蚯蚓
版:版本 版面 出版 版图 版权
阶:台阶 阶级 阶段 阶梯 阶下囚
形近字:
诞(诞生)延(延迟) 械(机械)诫(告诫)
纬(纬度)伟(伟大) 庚(庚帖)唐(唐朝)
多音字:
盛:shènɡ 盛开 chénɡ盛器
近义词:
敏感——敏锐 见解——观点
证明——证实 发现——发明
诞生——出生 探索——探求
明显——显著
反义词:
真理——谬论 细小——巨大
普通——特别 偶然——必然
诞生——逝世 锲而不舍——半途而废
理解词语: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敏感: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课内词语:
句子解析:
1、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2、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也就是说我们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4、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5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第6段至第7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紫罗兰的变色、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着三个现象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问题归纳:
课文是怎样围绕论点进行论述的?
课文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概括地指出科学发展史上的每一次发现、发明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接着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指出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偶然的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给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1)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含义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正如文中所说的:“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2)这句话启发我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不断思考,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才有可能发现真理。
二、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1)第一个事例是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并制成石蕊试纸。第二个事例是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于海洋的形成,并写进《海陆的起源》中,并对地质界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个事例是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证实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2)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都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12、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生字拼音组词课文翻译课后练习解答等知识点归类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援:yuán(支援、援助、援引)
俱:jù(俱全、面面俱到、与时俱进)
弗:fú(弗许、弗若、自愧弗如)
辩:biàn(辩论、争辩、狡辩)
四、多音字
将:jiānɡ(将来)jiànɡ(将领)
缴:jiǎo(缴纳)zhuó(弓缴)
斗:dǒu(斗笠)dòu(战斗)
五、理解课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东游:向东游历。
辩斗:辩论,争胜负。
故:缘故。
译文:孔子向东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认为。
始:开始。
去:离。
日中:正午。
也:助词,无意义。
译文: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开始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译文:另一个孩子认为太开始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正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如:像。
及:等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为:是。
译文:一个小孩说:“太阳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等到了正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探:伸手。
汤:热水。
译文: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初升时清清凉凉,等它在正午时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译文:孔子不能判断。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汝:你。
译文: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六、问题归纳
1.两小儿各自提出了什么观点?依据是什么?
一儿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2.“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孔子不能决”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3.“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4.“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七、课文主题
《学弈》记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不专心听的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说明了做什么事情都得专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首先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然后多读几遍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最后在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完成背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孔子不能决也。
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小学语文网
善:善于,擅长。之:指弈秋的教导。决:判断。
3.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学 弈 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小学语文网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子争辩不休,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时近些。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
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13、《清贫》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同步练习题
生字词:
筹chóu(筹措)(筹划) 矜jīn(矜持)(矜夸)
俘fú(俘虏)(俘获) 镯zhuó(镯子)(手镯)
吓hè(恐吓)(威吓)【xià】(吓唬)(吓人)
裆dāng(裤裆)(裆部) 企qǐ(企鹅)(企业)
彼bǐ(彼此)(由此及彼)褂guà(褂子)(裤褂)
坞wù(山坞)(船坞)
多音字:
恶è(邪恶)(恶人)wù(可恶)(深恶痛绝)
吓hè(恐吓)(威吓)【xià】(吓唬)(吓人)
理解词语:
1、清贫:贫穷(旧时多形容读书人)。
例句:爷爷一生过得清贫,但却很知足。
2、奢侈: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例句: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奢侈浪费。、
3、矜持不苟: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4、继续:积存的钱。
例句:这次疫情之中,一位环卫工人拿出了他全部的积蓄支援武汉。
5、热望:热切的希望。
例句:姐姐对生活充满了热望,每天积极地工作和学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