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类预习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捕(bǔ) 撒(sǎ) 缚(fù) 坠(zhuì)
(2)难写的字
厨
:撇要舒展;“豆”末笔变提。
掷
:“扌”挺直有力;“阝”的竖为悬针竖。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一望无际 家景 供品 祭器 讲究盼望
厨房 项圈 刺猬 伶俐 经历 潮汛
预告 烟草 烟雾 昏沉 幽雅 错综
萍藻 荡漾 解散 融合 退缩 参差
瘦削 浮动 瞬间 骤然 陡然 凌乱
2)近义词
(
家景~家境 祭祀~祭拜 郑重~慎重
熟识~熟悉 无端~无故 伶俐~灵活
希奇~罕见无穷无尽~层出不穷预告~预报
昏沉~迷糊 幽雅~优美 错综~交错
解散~遣散 融合~交融 退缩~畏缩
参差~凌乱 瘦削~瘦弱 浮动~漂浮
瞬间~霎时 骤然~突然 陡然~猛然
凝视~注视 去世~逝世 追悼~悼念
惊异~诧异 各色各样~各种各样爱戴~拥戴
羞愧~惭愧悔恨~后悔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感激~感动恍然大悟~幡然醒悟伟大~雄伟
情愿~甘愿 摔垮~摔坏 永远~永久
记住~铭记 到处~处处
(3)反义词
郑重→轻率 熟识→陌生 高兴→沮丧
伶俐→笨拙 新鲜→陈旧 危险→安全
希奇→普遍无穷无尽→山穷水尽
昏沉→清楚 幽雅→喧杂 解散→集合
融合→分离退缩→扩张 瘦削→肥胖
凌乱→整齐昏暗→明亮 紧张→镇静
难受→舒服深奥→浅显 慈祥→凶狠
枯瘦→丰满痛苦→幸福 团聚→分离
活→死 俯→仰伟大→渺小 永远→暂时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黑洞洞
类似的词语:
胖乎乎 金灿灿 黑黝黝 亮晶晶
②ABCB式词语:一动不动
类似的词语:
一了百了 百战百胜 应有尽有
③AABB式词语:马马虎虎 来来往往
类似的词语: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④ABAC式词语:又高又直 又扁又平
类似的词语:
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⑤含有数字的成语:一望无际
类似的词语:
三三两两 四分五裂 五湖四海
⑥量词:
一轮圆月 一柄钢叉 一顶小毡帽
一块空地 一条皱纹
⑦修饰词:
金黄的圆月 碧绿的西瓜 五色的贝壳
囫囵吞枣地看 微弱的光 饱经风霜的脸
⑧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把猹比作小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猹的凶猛。
(2)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这句话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云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事中人和事的美丽。
2.排比句
(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句中的“见不到、听不到、得不到”三个分句,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作者对失去伯父的痛心和怀念。
(2)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句中的“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三个分句,生动具体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强烈的渴望和执着的追求。
3.精彩句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环境描写,描绘了一幅在月光下的西瓜地里的美丽景象,为描写少年闰土做好了铺垫。
(2)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勾画出了闰土的脸色、脸形、头上的小毡帽、颈上的银项圈,把他那健康、朴实、天真、可爱的样子更加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4.含义深刻的句子
(1)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闰土知道的稀奇事真多,“我”和“我”以往的朋友都不知道,这是因为闰土从小参加劳动,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而“我”和“我”的朋友——这些有钱人家的少爷,过着不劳而食的生活,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这里用对比突出了“我们”与闰土的不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闰土的敬佩、尊重的感情。
(2)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在“昏沉的夜”里,本来就没有什么“好的故事”的发生。“好的故事”只能在梦境中可以看到,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决心要同“昏沉的夜”进行坚持不懈的顽强抗争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理想的强烈的渴望和执着的追求。
三、考试热点
1.《少年闰土》一课,第1、4自然段常以课文内容填空及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好的故事》一课,文章的主题思想及重点语句常以判断、选择的形式考查。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课文的主要内容常以小标题填空的形式考查。
4.《有的人》一课,课文的写作特点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
5.第八单元作文《有你,真好》,常以“一个让我感动的人”“闪光的心灵”“的爱”等题目考查习作水平。
理解指示代词和重点词语所指代的事物或包含的意思,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句子中的“这、那、它们”在文中指的是。(2)加点词句在文中具体指的什么内容?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鲁迅《狂人日记》
推荐理由: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阅读方法:这篇小说可以与本单元其他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借以深入地理解和认识鲁迅的精神品质。
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字
1、难读的字
淌(tǎnɡ) 溅(jiàn) 喃(nán)
2、难写的字
淌:左窄右宽,右部“尚”的上部是“”。
废:下面是“发”,不要少写了右上角的“丶”。
唉:左窄右宽,右下是个“矢”字。
熬:上大下小,左上是两横一竖加“万”字。
3、多音字
没 méi(没有) mò(沉没)
宁 níng(宁静) nìng(宁肯)
作 zuò(作业) zuō(自作自受)
柏 bó(柏林) bǎi(柏树)
假 jiǎ(真假) jià(放假)
二、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咆哮 惊慌 跌跌撞撞 书记 拥戴沙哑党员
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搀扶 丈夫渔夫 轰鸣
心惊肉跳沉思 风暴 抱怨倾听 探望 照顾
敲门 阴冷 宁静 脸蛋 自作自受清新 湿淋淋
渔网 糟糕 倒霉忧虑 后脑勺
2、近义词
咆哮~怒吼 惊慌~慌张 拥戴~爱戴
放肆~肆意 祭奠~祭祀 怒吼~怒号
抱怨~埋怨 严肃~严厉 忧虑~焦虑
照顾~照看 均匀~匀称 沉默~缄默
缓慢~迟缓 健壮~强壮 虚弱~衰弱
沉思~思考 奇特~奇异 平静~寂静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势不可当~势如破竹跌跌撞撞~踉踉跄跄
3、反义词
黎明—黄昏 惊慌—镇静 沙哑—清脆
放肆—拘谨 痛苦—高兴 奇特—普通
温暖—寒冷 舒适—难受 安静—热闹
严肃—和蔼 潮湿—干燥 忧虑—放心
清新—浑浊 黧黑—白皙 缓慢—迅速
健壮—瘦弱 虚弱—强壮 平静—动静
寂静—热闹 乱哄哄—静悄悄
不假思索—深思熟虑势不可当—不堪一击
跌跌撞撞—稳稳当当指手画脚—规规矩矩
4、词语归类
①ABAC式词语:自作自受 自言自语
类似的词语:
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②描写心理的词语: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类似的词语:
心急如焚 心花怒放 心猿意马
③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魁梧黧黑
类似的词语:
眉清目秀 冰清玉洁 明眸皓齿
④描写气势的词语:势不可当
类似的词语:
惊天动地 地动山摇 山崩地裂
⑤量词:
一群野马 一张破帆一块围巾 一股海风
⑥动词:
揪出一个小伙子 拍击着海岸
顾惜身体 举起马灯
⑦修饰词:
窄窄的木桥 乱哄哄的人们 痛苦地呻吟
白茫茫的世界 波涛的轰鸣
三、日积月累:与生活有关的诗句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宋]杨万里《舟过安仁》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唐]李煜《虞美人》
4、生活是苦辣酸甜的集合体,它里面既有“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童真童趣,又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诸多无奈,还有“春花秋月何时了,住事知多少”的不尽愁思。
理解词语的意思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四、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凶猛。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汉比作一座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支书的沉着、坚定的高大形象。
2、拟人句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肆虐。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凶恶。
3、精彩句
(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屋外和屋内的环境,突出地表现了桑娜一家的贫穷以及桑娜的勤劳。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句话是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桑娜矛盾的内心活动。
五、考试热点
1、《桥》一课,比喻拟人句很多,考试时常以仿写的形式考查。
2、《穷人》一课,第9、24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在柏林》一课,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常以判断或选择的形式考查。
4、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续编故事要注意:
①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②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③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1+X”阅读
推荐篇目:竹林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推荐理由:这篇文章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可以和《桥》进行对比阅读。
二者虽然题目中都写了“桥”,但在表达的主题思想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同样是写“生命之桥”,但二者在表现手法上、语言特点方面也不尽相同。
第
一座窄窄的木桥
1.课文题目“桥”既是指,它是人们面对洪水唯一的;更是指老支书。课文以“桥”为题,突出了老支书在危难时刻的崇高品质。
公正无私
2.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村里的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序地走过木桥,最后却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卷走了。小说写了一位的老支书,同时他还是一位的好父亲。
神态、语言、动作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句话中从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来势汹汹
4.“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里连用两个短句,突出了雨的特点,渲染了的环境气氛。
拟人
5.“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这句话用的修辞手法写出洪水在路面上的魔鬼形象。人们在灾难面前。
情况危急
6.“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顺序不能颠倒。“桥窄!”说明,是危机处理的前提。“排成一队,不要挤!”是危急情况下的。“党员排在后面!”是撤离时的。
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与人们在山洪爆发时的慌乱、惊慌失措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7.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
这样安排让人感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8.课文为什么到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之间的关系?
第
俄
1.《穷人》作者是国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他被誉为“”,高尔基曾经这样评价他“”
故事发展
2.《穷人》一文按照的顺序,以为线索,写了和在邻居死后,不顾,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穷人。同时也揭露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穷人的生活。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数目的递增)
②“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表示桑娜心理活动断断续续、忐忑不安)
③“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表示桑娜内心不安,心中还想着孩子的事,所以说话结结巴巴)
④“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意思转折或语意跳跃)
4.解释词语。
汹涌澎湃:波涛翻滚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忐忑不安:形容人心神不定的样子。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情,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勤劳能干
5.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一环境描写刻画了桑娜的人物形象。文中的环境描写包括对和描写,表现了穷人的“穷”和生活的艰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桑娜还是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抚养,更显出其善良的本质。可见:的作用是从出人物的美好品质。
第14课《在柏林》
美
1.《在柏林》作者为国小说家,是一篇(小小说)文章以为背景,讲述了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说明了侵略战争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给造成了无尽的伤痛。不动声色的叙述包含着一股强大的悲愤力量,人们。
残酷
2.“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句话写出了战争的,,也为后文埋下伏笔,同时也反映了
深深的思考
3.“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大家,人们被战争的罪恶深深震撼,悲哀的气氛也表达了。
德国
4.文章以“在柏林”为题,柏林是的首都,以此为背景主要是
两次笑
5.这篇文章以小姑娘的推动情节的发展,设置的悬念到文末才揭示,全文。是微型小说的典范之作。
6.描写战争的古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大德意志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
7.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以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人类历史
规模最大
上的世界战争。二战期间侵略我国的是,我国将确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语文园地四
小说
1.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小说,是以为中心,通过和来反映生活生活的文学体裁。通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的的老支书、的桑娜、的老兵。
2.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
②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
③从环境描写中看人物形象。
神勇
3.“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为了塑造关公的,一是通过人物的。二是运用来烘托人物形象。朗读时要注意读得,以显示人物的英雄气概。读文中虚写战斗的激烈,要注意读出,展现出众诸侯心中的恐惧,以衬托关公的神勇。
4.描写内心不安定的词语:忐忑不安、坐立难安、神不守舍、惶惶不安、犹豫不决、胆战心惊。
5.《回乡偶书》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
偶书:随便写的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衰:减少。“鬓毛衰”从头发的稀疏变少,写出了离开家乡很久,已变老。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句描写了诗人回到家乡遇到儿童的情景,表面是写儿童笑问,实际是写出了自己失落的哀情。
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类预习
8《匆匆》
【重点生字】
字音:挪(nuó)移 涔涔(cén)
徘徊(pái huái) 泪潸潸(shān)
字形:“藏”书写时注意下面的写法,里面是“臣”;
“蒸”中间是“丞”,不要漏了横。多音字:旋(xuán)转 旋风(xuàn)
薄(bó)雾 薄(báo)片 薄(bò)荷
【重点词语】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挪移:挪动、移动。
伶伶俐俐:形容非常灵活。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走近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主要散文作品《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时期,现实不断让朱自清失望。他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主要内容】
文章问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阅读方法】
运用多种修辞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情感——比喻让文章更生动;排比句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拟人化的写法化抽象为具体;设问句让主题更深刻。
4、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知识点归类预习
查字典
遇到不认识的字,如“狐”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来解决。
第一步要先查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先确定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再数部首的笔画数。
第二步要在“部首目录”的笔画数中找到部首和所在的页码。
第三步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部首,再数数生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然后在相应位置找到生字和在正文中的页码。
第四步按照页码,在正文中就可以查到这个生字了。
日积月累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意思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意思是与朋友交往,要守信用,说到做到。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这句话的本意是没有圆规和曲尺(矩)就没办法画出圆和方这两种图案。用来劝诫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5、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知识点归类预习
识字加油站
弹钢琴 练舞蹈 唱京戏
画图画 捏泥人 下围棋
滚铁环 荡秋千 滑滑梯
九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一般是由动词加名词组成的。
前一部分举出某种动作行为,是整个短语的核心,叫述语。
后一部分是受这种动作或行为影响、支配的对象,叫宾语。
拓展积累:踢足球拉二胡练书法下象棋观天气栽花草等。
字词句运用
比一比,填一填。
园 圆 支 只
“园”和“圆”是同音字,音节都是yuán。“园”特指地方,如花园、幼儿园;“圆”指的是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只”和“支”字形相差很大。“只” 被用作体形较小的动物的量词,如:一只鸡、一只兔等;“支”被用作杆状物体的量词,如:一支笔,一支红缨枪等。
花园 圆桌 一支笔 一只鸭
带 戴 进 近
“进”和“近”是同音字,音节都是jìn。“进”是动词,表示由外而里的动作,如:进门、进屋;“近”是形容词,表示距离或是时间短,如:近处、最近。
“带”和“戴”是同音字,音节都是dài。两个字都是动词,“带”的意思是率领,引导;“戴”的意思是尊奉,推崇,拥护。
带领 爱戴 进出 远近
读一读,想一想,用加点的词说句子。
◇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 老师一边说,一边挥着粉笔在黑板上自由地画。
◇ 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都露西玩。
“一边……一边……”表示同一时间做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没有主次之分。两个动作有关联,可以同时做。
◇举例:
①小红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
②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展示台】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第一组四个词语是云的在不同的天气状况和不同时间的的形态和名字 。
第二组词语是自然现象,空气在空中凝聚,大气气温较高是变成雨点落下来,温度较低是会变成冰雹打下来或是变成雪花飘下来。霜冻是指溫降到摄氏零度以下使植物遭受到冻害的天气現象。
第三组词语是按照水域的大小排列的,从小到大依次是:小溪、河流、湖泊、海洋。
含苞待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这组词语是成语,在意思上依次递进,花儿没开,花儿齐放,争奇斗艳,到处一派花红柳绿的景象,已经是春色满园的大好春天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这句话是高尔基关于读书的名言,激励了很多热爱读书的人去阅读有益的书籍。
【日积月累】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诗大意: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图文解读
6、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知识点归类预习
新年快到了,给家人或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吧!
根据下面的提示语,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
爷爷奶奶,祝你们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爸爸妈妈,祝你们工作顺利,笑口常开。
丽丽,祝你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日积月累
古诗大意: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一、识字加油站
认识职业:老师、工人、医生、军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贵贱,每个职业都应该得到尊重。
要求会写“工”和“厂”
二、读一读词语
皮(果皮)(树皮);法(加法)(办法);边(旁边)(两边)
许(许多)(也许);处(到处)(四处);生(学生)(生气)
三、写新年祝福
第一行:称呼+冒号
第二行:空两格写祝福语
右下角:署名(自己的名字)
名字下面写日期。
四、春节童谣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糖瓜粘:糖瓜是汉族传统年节食品和祭祀用品(祭灶神)。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或扁圆型。
图文解读
7、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类预习
一、易读错的字
曹(cáo)操 柱(zhù)子 大秤(chèng)
为止(zhǐ) 重量(liàng) 一幅(fú)
削(xiāo)好 冷(lěng)清 一束(shù)
哄(hǒng)我 红润 (rùn) 窗(chuāg)外
二、易写错的字
站:第五笔是提。
候:不要丢掉第三笔竖。
今:最后一笔是横撇。
灯:第四笔是点不是捺。
电:“日”字写扁。
三、会写词语
称象 柱子 底下 一杆 大秤
做做 七岁 站出来 大船 果然
评奖 时间 时候 只要 一封信
今天 写信 一支笔 圆珠笔
电灯 哄我 先后 闭上 脸上
好事 下沉 头发 窗户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高兴—愉快 一同—一块 议论—讨论
办法—方法 下沉—下降 果然—果真
仔细—细心 端详—打量 满意—合意
收拾—整理 亲爱—心爱 冷清—清静
美丽—漂亮 明亮—透亮 红润—润泽
温柔—温和 乌黑—漆黑 放声大笑—哈哈大笑
七、反义词
高兴—难过 下沉—上浮 懒—勤
得意—失意 开心—难过 冷清—热闹
美丽—丑陋 明亮—昏暗 温柔—泼辣
乌黑—雪白 放声大笑—号啕大哭
八、词语搭配
(仔细)地看(高兴)地说(伤心)地哭(满意)地笑
(亲爱)的爸爸(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
九、词语归类
1.又…又…式的词语:
又高又大 又蹦又跳 又大又红
又细又长 又大又圆 又高又壮
2. 量词搭配:
一(堵)墙 四(根)柱子 一(杆)大秤
一(条)线 一(沓)纸 一(封)信 一(支)笔
十、句子积累
1. 诗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 比喻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 拟人句:
(1)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2)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4.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1)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2)(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小儿垂钓》,常以填空、理解的形式考查。
2.《曹冲称象》
本文主要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表明了曹冲是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大胆表达想法的孩子。
掌握曹冲称象的过程,曹冲称象的过程:
①赶象上船; ②在船舷上做记号;
③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④称石头重量。
常以阅读理解的形式考查。
3.第5课《玲玲的画》主加表:本文主要讲了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将弄脏的画补救好的事。表明了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第 9 自然段的理解(背会第9自然段)。
4.第6课《一封信》主加表:本文主要讲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表达了露西对爸爸真切的思念,期盼爸爸早日回归。表明了她是一个乖巧懂事,懂得体贴父母的孩子。
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和同学交流。
◇第一封信:亲爱的爸爸,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第二封信: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星期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参考答案:
我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这样写不会让身在国外的爸爸为家里担心。爸爸才能安心在国外工作。
5.第7课《妈妈睡了》主角表:本文主要讲了一位妈妈再哄孩子睡午觉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的事。深刻的表明了母子之间的互相关爱的情感。
8、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知识点归类预习及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晋(jìn) 囊(nāng) 栓(shuān) 劫(jié) 扒(bā)
徽(huī) 倔(jué) 沮(jǔ) 嘹(liáo)
搓(cuō) 祈(qí) 憾(hàn) 屑(xiè)
(2)难写的字
铅:右上角不是“几”,没有钩笔。
迈:右部不是“方”是“万”,注意不要加点。
膊:右上角末笔别忘了点笔。
柜:右边偏旁是“巨”,里面不要写成“口”。
扒:右边偏旁是“八”,不要写成“人”。
慌:右边偏旁是“荒”,不要多加一点。
(3)多音字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柜板 绸子 敌人
尸首 慌忙
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哉(zāi) 轴(zhóu)
(2)难写的字
巍:
注意右下“鬼”字头部是“丿”,竖弯钩里是“厶”。
曝:
左窄右宽,注意右下是“氺”。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谱写 著名 皮鞋 钢琴 幽静断断续续
茅屋 琴声 烛光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霎时 景象 照耀 陶醉
(2)近义词
幽静~宁静 清秀~秀丽 陌生~生疏
纯熟~熟练 恬静~安静 陶醉~沉醉
著名~有名 霎时~瞬时 照耀~照射
断断续续~陆陆续续 微弱~柔弱
波涛汹涌~波浪滔天驰骋~奔驰尴尬~难堪
无穷无尽~应有尽有 虚拟~虚构制服~治服
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不可开交~不亦乐乎
约定俗成~相沿成习
(3)反义词
幽静→喧闹 微弱→强烈 陌生→熟悉
纯熟→生疏 陶醉→苏醒
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波涛汹涌→水平如镜
漂亮→丑陋 鲜明→模糊 虚拟→真实
传统→现代 奇特→普通 高妙→低俗
动态→静态 保留→舍弃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断断续续
类似的词语: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②ABAC式词语:无穷无尽
类似的词语:
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③描写风雨的词语:风雨不透
类似的词语:
风调雨顺 狂风暴雨 风雨大作
④描写波浪的词语:波涛汹涌
类似的词语:
碧波荡漾 波光粼粼 惊涛骇浪
⑤含有“然”字的词语:戛然而止
类似的词语:
蔚然成风 嫣然一笑 井然有序
⑥量词:
一首钢琴曲 一根马鞭 一套方法
⑦动词:
谱写乐曲 凸显气概
⑧修饰词:
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微弱的烛光
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 雪亮的浪花
恬静的脸 美妙的琴声 优美的姿态
⑨描写艺术高超精湛的成语:
笔走龙蛇 笔精墨妙 蚕头燕尾
龙飞凤舞 登峰造极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这句话把微云比作轻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微云轻薄的特点。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这句话把琴声比作巍巍泰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伯牙琴艺的高超以及锺子期对音乐的精通。
2.精彩句
(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这段话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写了皮鞋匠仿佛看到的美丽景象,从侧面反映了贝多芬弹奏的钢琴曲的内容。
(2)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这段话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写了京剧演员在舞台上从表演到亮相的具体过程,体现了京剧舞台艺术独特的魅力。
标点符号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写出句中的破折号、省略号、引号的作用。(2)选出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选项。
三、考试热点
1.《文言文二则》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翻译重点词句的形式考查。
2.《月光曲》一课,第9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或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考查。
3.《京剧趣谈》一课,其主要内容和文中重点词语常以判断或解释的形式考查。
4.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常以“第一次”“我学会了”“的滋味”“的启示”等作文形式考查习作水平。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鲁迅《社戏》
推荐理由: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可与《京剧趣谈》进行对比阅读,两篇文章虽然都是写“戏”,但文章体裁、写作方法、表达方法、主题思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