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勤奋学习成语故事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两个故事我们在本单元文言文中学过,故事内容都已经熟读于胸。剩下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儿童古文观止等工具书查阅,了解这几个成语所讲述的故事。
参考答案: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特别勤奋。他的家里很穷,白天去做工,只能晚上读书。可家中没有钱给他买蜡烛照明。匡衡发现邻居家有蜡烛照明,可烛光隔着墙壁又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引进邻居家的烛光,映着烛光读书。就这样,匡衡成了西汉的大学者。后来“凿壁偷光”的故事就耳熟能详,流传至今。
含义: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家贫却刻苦学习的人。
我积累:古人勤奋求学的故事
负薪挂角 闻鸡起舞 韦编三绝 圆木警枕
对于人物的动作描写,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可以写出连续动作,而且还可以按动作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样连续性的动词可以准确地表达人物特点。
参考答案:
蝴蝶飞舞: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间飞舞,当它们看到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时,就竖起翅膀,落在花朵上,吮吸着花粉。
小男孩打羽毛球:小男孩高高举起羽毛球拍,朝着羽毛球飞过来的方向猛地奔跑过去,挥起球拍,拼命地把羽毛球打了过去。
妈妈下班回到家:妈妈下班回到家,换上拖鞋,放下包,拖着疲惫的身子向厨房走去。
囊萤夜读
【故事】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含义】形容人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的精神。
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铁杵成针: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仿照下面的句子,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动词连用,说明“他”很努力地要爬进车厢。
2、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动词连用,说明罗盛教担心孩子有危险,在拼命救人。
2、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如何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这个单元主要通过典型事例,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品质,揭示文章中心。
■我理解:
从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的语言描写,深刻表现出他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从黄继光“张开”、“猛扑”、“堵住”等动作描写,感受到他英勇无畏的精神。
■我运用: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这句话是对黄继光的和描写,表现了黄继光。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抓关键词“大声吼喝”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果断的性格特点,从他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船长安排合理、临危不乱、非常镇定的特点。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从人物的动作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品质。如两个“张开”和“猛扑”可以看出黄继光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品质。
【看人物特点方法】
除了看语言和动作描写外,还可以通过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示例】妹妹今年十岁,读小学三年级。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透着聪明伶俐的神色。乌黑的头发下,两条弯弯的眉毛,像那月牙儿。她那一排雪白的牙齿当中,缺了颗门牙,一笑起来,就成了个豁牙巴,十分逗人喜欢。
“水灵灵、红扑扑、弯弯的、雪白的”等词让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跃然纸上,即使是缺了那颗门牙,也讨人喜爱。
3、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同系列“学习类”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孙权劝学》VS《北史·傅永列传》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词语
邪
①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耳
②见往事:了解
及
③鲁肃过浔阳:等到
即
④更刮目相待:重新
遂
⑤肃拜蒙母:于是,就
耳
⑥唯傅修期:罢了
2.翻译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杂来推托。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繁杂,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
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长进。
《孙权劝学》VS《邴原少孤》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①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
③邴原少孤:幼时丧父
④欲书可耳:读书
2.翻译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文侧重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孙权劝学》VS《秉烛夜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1.解释加点词。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再次、重新
②及鲁肃过寻阳:等到、到
③恐已暮矣:迟、晚
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怎么
2.翻译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年纪大。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事务多。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4、四下语文园地八图书推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推荐图书: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作者简介:
J.K.罗琳,英国著名作家。1997年6月,她推出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本书荣获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和斯马蒂图书金奖。随后,罗琳又分别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等。
主要内容: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讲述了一岁的哈利·波特失去父母后,便来到了姨妈家,过着极其痛苦的日子。一直到十一岁生日那天,他的命运才发生了变化。他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邀请他去一个童话般的地方——霍格沃茨(cí)魔法学校。哈利·波特发现这里到处充满着魔力,他在这里找到了朋友,学会了魔法和骑着飞天扫帚打魁地奇,还得到了一件隐形衣,在学校里生活得很愉快。但一块魔法石出现了,它将关系到世界的现在和未来。哈利·波特在好朋友罗恩和赫敏的帮助下,突破了重重困难,保护了魔法石,拯救了世界。
5、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奋发向上日积月累
这四句话都是励志名言,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让人们受益一生。
我理解:
第一句:宇宙不停地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第二句: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第三句: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不抱怨天,也不责怪别人。
第四句: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能够生存,在安居乐业的情况下反而会灭亡。
我积累:
把生活变为梦想,再把梦想变为现实。——法 居里夫人
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君子志于择天下。——刘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简介】传统的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句意】指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简介】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句意】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不怨天,不尤人。
【句意】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出自《论语·宪问》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句意】忧患:忧愁祸患。安乐:安逸享乐。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指时时警惕,才能杜绝祸患。出自自《孟子·告子下》
6、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部首识记法记忆,如“惧”是竖心旁,和心情有关;“焚”是火字旁,心急得如同着火一般。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向父母老师同学请教等方法。
■我理解:
表示急躁:焦躁不安
表示礼貌:彬彬有礼
表示从容:临危不惧
表示性情温和:和蔼
表示大方:慷慨
表示悲伤:悲戚
■我运用:
表示神态:
表示高贵品质:
■我会认的字:
上下结构:
蔼ǎi(和蔼可亲) 贤xián(贤良)
焚fén(心急如焚)
左右结构:
慷kāng(慷慨) 慨kǎi(感慨)
惧jù(惧怕) 躁zào(烦躁)
彬bīn(彬彬有礼)
半包围结构:
戚qī(亲戚)
和蔼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慷慨
: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不吝惜
贤惠
:指妇女甘愿为家庭付出,有德行,态度和气,心灵手巧。善良温柔而通情达理。
悲戚
:悲痛哀伤(着重于哀,多是个人情感上的)。
临危不惧
:遇到危难毫不畏惧。
彬彬有礼
: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
: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共性: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
7、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与学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2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奋发向上日积月累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勤奋学习成语故事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如何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解读预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内容PPT课件图片预习
8、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注重放手给学生练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每个小题,都让学生首先自己尝试去理解,然后在课件展示的帮助下,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把题目完成,从而达到边学边做积累理解的目的。
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美中不足的是讲解稍微多一些,能放手的就放手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讨论交流。
9、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3.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4.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教学难点
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呢?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课件2】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 ”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课件出示3】
(1)第一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2)第二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板书: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4. 小练习:
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示例:【课件出示4】
语言描写:
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动作描写:【课件出示5】
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出示:【课件出示6】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平舌音“躁”,前鼻音“焚”,后鼻音“慷”。
2.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词语的了解。
3. 教师小结,指导:【课件出示7】
和蔼: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贤惠:指妇女甘愿为家庭付出,有德行,态度和气,心灵手巧。善良温柔而通情达理。
悲戚:悲痛哀伤(着重于哀,多是个人情感上的)。
临危不惧:临:碰到,面临;惧:害怕。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4.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板书: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2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板书: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1. 出示:【课件10】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成语。
3.说一说,这些成语分别描写了什么故事?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4.选一选,说一说。
(1)悬梁刺股【课件出示11】
古时候,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虽然告诉我们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2)程门立雪【课件出示12】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觉。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
(3)手不释卷【课件出示13】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2. 你还知道哪些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的成语?【课件出示14】
闻鸡起舞 韦编三绝 孟母三迁
(二)仿照下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课件出示15】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遍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蝴蝶飞舞 小男孩打羽毛球 妈妈下班回到家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中红色的词语,表示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这两个片段红色的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是连续的动作词语。
(板书: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2.在出示的三种情况中,选择其中一个情况,照样子写写。【课件出示16】
示例:我把羽毛球往空中一抛,然后用力一打,只见羽毛球在空中迅速地划了一个弧,直奔小明跟前。小明也不甘示弱,用球拍猛地一回打,球箭一般地回到了我的身边。我举起球拍猛地一反击,球再一次地来到了小明的身边。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课件出示1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自立自强的名言)
3.教师讲解:
(板书:描写自强不息的名言) 【课件出示18、19】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文王姬昌《周易》。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3)“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 。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积累并理解了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写连动句,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1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预习:第2课 《燕子》
部编版三(下)课文预习
第2课 《燕子》
词语积累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剪刀似的尾巴 活泼机灵的燕子
蒙蒙的细雨 鲜艳的花光彩夺目的春天
一身羽毛 一对翅膀 一阵细雨
几痕细线 一支赞歌
生字
燕yàn(燕子) 聚jù(聚拢)
增zēng(增加) 掠lüè(掠夺)
稻dào(稻田) 尖jiān(尖锐)
偶ǒu (偶像) 沾zhān(沾水)
圈qūan(圆圈) 漾yàng(荡漾)
倦juàn(厌倦)符fú(符号)
演yǎn(表演)赞zàn(赞美)
多音字
圈:juàn羊圈、猪圈quān圆圈、铁圈
转:zhuǎn转身、转让、转业
zhuàn旋转、转动、转圈
杆:gān旗杆、电线杆、桅杆
gǎn笔杆、枪杆、杆秤
似:shì似的sì 似乎 相似 如花似玉
近义词
俊俏——俊美 偶尔——偶然 增添——增加
聚拢——聚集 一转眼——一眨眼、一瞬间
反义词
乌黑——洁白 活泼——呆板
轻快——沉重 增添——缩减
课文理解
1.《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活泼可爱的燕子,表达了作者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
这段主要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3.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像……似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在天空燃烧着。
孩子们的笑脸像花儿似的美丽。
天上的白云像棉花似的洁白。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4.
描写燕子飞行的动词有:斜、掠过、横掠、沾。这些动词突出了燕子的身子轻巧、动作机灵。
“掠”是轻轻擦过的意思,体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灵活。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5.
这是一个比喻句,文中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燕子比作音符。这样打比方的好处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春天的赞歌”是指: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的歌曲,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