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生字注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重点词语解释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 秦王怫(fú)然怒
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
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
秦王色挠(nóo)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
①徒 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 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 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⑵易安陵(交换)
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
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⒄休祲:吉凶的征兆
⒅秦王色挠(屈服)
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脚)
2、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重点语句翻译 默写
重点语句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
④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⑤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
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⑦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⑧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⑨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⑩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⑾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⑿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理解性默写】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第19课《枣儿》题解 作者简介 生字词注音解释 主题思想 写作特色
一、文题解读
“枣儿”既指实物枣儿,又是剧中老人儿子的名字。它不仅交代了剧情发展的线索,同时又是亲情的象征、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二、作者简介
孙鸿
,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了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一、字音词义
蹑niè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囫hú囵lún:完整,整个儿的。
踌chóu躇chú:犹豫不决。
凝níng视:聚精会神地看。
喃nán喃自语: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无可奈何: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二、主题概述
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剧情,通过描写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谈,表现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三、写作特色
1.采用童谣,前后呼应,深化主题。
剧本的开头和结尾都采用了同一首歌谣,首尾呼应,深化中心,结构严谨。开头用来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结尾也用了同一首歌谣,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2.耐人寻味的象征手法。
“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
4、第11课《核舟记》中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
1.约八分有奇
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
“可”的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许”的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
古义:类似。 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三)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名词,零数)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
4.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6.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7.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表并列,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但是)
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
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9.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助词,无实际意义)
此中人语云(动词,说)
(四)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定语后置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是中心词“桃核”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佛印”)
(2)省略介词“于”
①佛印居(于)右,鲁直居(于)左
②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③居(于)右者椎髻仰面
④居(于)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于)其上
5、第8课《木兰诗》通假字 古今异义字 多义词 词类活用 段落大意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
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
2.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四)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 (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2.愿为市鞍马 (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五)文言句式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点拨:“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点拨:宾语前置句,应为“问女所思何”。
(六)成语积累
1.磨刀霍霍:本形容磨刀声响亮。后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例句:该国当局已经磨刀霍霍,很多居民担心他们可能采取报复行动。
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例句:这一切似乎相当合理,又饱含希望,然而,今年的变化却更加扑朔迷离。
(七)名句积累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五、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①-③):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并做好准备,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④):概括写木兰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⑤、⑥):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⑦)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
6、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生字注音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重点词语解释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 秦王怫(fú)然怒
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
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
秦王色挠(nóo)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
①徒 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 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 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⑵易安陵(交换)
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
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⒄休祲:吉凶的征兆
⒅秦王色挠(屈服)
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脚)
7、第24课《河中石兽》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是非木 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2.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今义:听觉器官,耳朵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放在句首,可译为“因为”;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6.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二)一词多义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之:闻之笑曰(这件事,代词)当求之于上流(石兽,代词)其反激之力(的,助词)
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临:一寺临河干(靠近)执策而临之(面对)
(三)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以为顺流下矣
点拨:省略主语,和尚们;“以为”后面省略了“石兽”。
2.求之地中
点拨:省略介词“于”。
3.棹数小舟
点拨:省略主语“僧”。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点拨:“寺中”前省略介词“于”。
5.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倒装句
1.当求之于上流
点拨:介宾短语“于上流”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2.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介宾短语“于数里外”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3.求二石兽于水中
点拨:“于水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水中求二石兽”。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点拨:“为”表被动。
(五)名句积累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第9课《桃花源记》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句式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仿佛若有光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今义:似乎,好像。
3.屋舍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4.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5.率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6.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7.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8.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
9.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隔绝不通音信。
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三)一词多义
1.出 不复出焉(动词,出去)
皆出酒食(动词,拿出)
2.寻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3.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不译)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4.舍 便舍船(离开,动词)
屋舍俨然(房屋,名词)
5.为 捕鱼为业(作为,动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
(四)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分别省略主语“小口”“武陵人”)
②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其中”后省略主语“人们”)
③(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分别省略主语“村中人”“渔人”)
(2)省略宾语
①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问”“要”后省略宾语“渔人”)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后面省略宾语“之”)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后省略宾语“渔人”)
(3)省略介词
林尽水源。(“尽”后面省略介词“于”)
(六)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3.怡然自乐:形容和悦而得意的样子。
4.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七)名句积累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10课《小石潭记》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句式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三)一词多义
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不可久居(能够,动词)
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
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
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4.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六)成语积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七)名句积累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第12课《卖油翁》作者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欧阳修全集》。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3.但手熟尔
古义: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二)一词多义
1.射:尝射于家圃 射箭,动词
尔安敢轻吾射 射技,名词
2.尔:尔安敢轻吾射 你,人称代词
但手熟尔 罢了,语气词
(三)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 名词用作动词,原指下巴颏,这里是“点头”的意思
2.吾射不亦精乎 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3.尔安敢轻吾射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四)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
2.省略句
自钱孔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