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时间:2022-06-25 21:36:2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行囊 恭敬 勤奋 博学

  勤奋 重逢 士卒 磨炼

  二、比一比,再组词。

  荧(荧光) 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

  萤(萤火虫) 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

  三、多音字组词。

  shènɡ 盛开 mó 磨炼

  chénɡ 盛饭 mò 磨坊

  四、近义词。

  贫穷—(贫困)重逢—(重遇)恭敬—(尊敬)

  五、反义词。

  贫穷—(富有)恭敬—(鄙视)心不在焉—(全神贯注)

  六、解释带“ ”的字词。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恭勤:肃静勤勉。

  通:通晓,明白。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未成:没有完成。

  去:离去。

  七、按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一)

  1、解释下列的句子意思。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油来点灯,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看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2、这则文言文主要表现了车胤勤奋刻苦的精神。

  (二)

  1、解释下列的句子意思。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2、从这则文言文中,我们明白的道理是: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

  3、《囊萤映雪》和《铁杵成针》中,作者塑造车胤和李白这两个人物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囊萤映雪》是通过车胤在家境贫寒时像办法克服困难来读书的事例,表现他勤奋好学的品质;而《铁杵成针》是通过对李白前后不同的表现的刻画,表现了李白及时悔改而发奋用功的品质。

同步练习2

  第一课时

  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ɡín y

  恭 勤 焉

  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囊萤夜读()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3.以夜继日焉( )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四、学习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一、ōnɡ q ān

  二、1.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2.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3.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三、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四、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第二课时

  一、给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家贫()不常得油。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三、《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一、1.贫:贫穷 2.弃:放弃

  二、1.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2.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三、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2、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4.了解文章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囊:náng(行囊、囊括、锦囊妙计)

  萤:yíng(萤光、流萤、萤火虫)

  恭:gōng(恭敬、恭维、玩世不恭)

  勤:qín(勤奋、勤劳、勤快)

  博:bó(博览、博学、地大物博)

  贫:pín(贫困、贫穷、一贫如洗)

  焉:yān(心不在焉、罪莫大焉)

  逢:féng(相逢、每逢、狭路相逢)

  卒:zú(士卒、卒岁、卒业)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杵:chǔ(铁杵、杵臼、木杵)

四、多音字

  盛:shèng(茂盛)chéng(盛饭)

  磨:mó(磨炼)mò(石磨坊)

五、课文翻译

囊萤夜读

  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上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地学习着。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这条小溪,(李白)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到山上完成学业。

六、问题归纳

1.读了《囊萤夜读》这个故事,结合现在的学习环境,说说你的感想。

  与古人学习条件(尤其是车胤这种想在夜晚看书连灯油都缺乏的条件)相比,今天的学习环境实在太好了,我们坐在灯火通明的屋子里,不仅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可以随时随地看书。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认真努力学习更多知识。

2.为什么要写李白“未成,弃去”?

  此处“未成,弃去”与故事结尾处“还卒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婆婆铁杵成针的意志对李白的影响极大。

七、课文主题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答案:荷香芬芳提供参考】《囊萤夜读》:车胤谦逊有礼、勤奋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2.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答案:荷香芬芳提供参考】贫:贫寒弃:放弃

4、▎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2 文言文二则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オ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在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两则都是文言文成语故事,都是有关名人励志的,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又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

5、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课文此句理解及重点问题解答

近义词。

  贫穷—(贫困)重逢—(重遇)恭敬—(尊敬)

反义词。

  贫穷—(富有)恭敬—(鄙视)心不在焉—(全神贯注)

解释字词。

恭勤

1、胤不倦,博学多通。

  恭勤:肃静勤勉。

  通:通晓,明白。

未成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弃。

  未成:没有完成。

  去:离去。

按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一)

  1、解释下列的句子意思。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油来点灯,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看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2、这则文言文主要表现了车胤勤奋刻苦的精神。

  (二)

  1、解释下列的句子意思。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2、从这则文言文中,我们明白的道理是: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

  3、《囊萤映雪》和《铁杵成针》中,作者塑造车胤和李白这两个人物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囊萤映雪》是通过车胤在家境贫寒时像办法克服困难来读书的事例,表现他勤奋好学的品质;而《铁杵成针》是通过对李白前后不同的表现的刻画,表现了李白及时悔改而发奋用功的品质。

6、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2 文言文二则重点问题解析可好习题答案

问题归纳:

1、《囊萤夜读》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囊萤夜读》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人都可以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2、读了《囊萤夜读》这个故事,结合现在的学习环境,说说你的感想。

  示例:与古人学习条件(尤其是车胤这种想在夜晚看书连灯油都缺乏的条件)相比,今天的学习环境实在太好了,我们坐在灯火通明的屋子里,不仅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可以随时随地看书。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认真努力学习更多知识。

3、《铁杵成针》中为什么要写李白“未成,弃去”?

  此处“未成,弃去”与故事结尾处“还卒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婆婆铁杵成针的意志对李白的影响极大。

4、《铁杵成针》这个故事中有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铁杵成针》的故事产生的成语叫铁杵磨成针;比喻有恒心肯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5、《铁杵成针》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课后习题答案:

二、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囊萤夜读》:车胤谦逊有礼、勤奋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去点灯。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三.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贫:贫寒 弃:放弃

7、2020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22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22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中华文化悠久灿烂,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文言文的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文言文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理解文言文大意,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三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故事等。

  学生准备:练习朗读文言文;搜集与文言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2.揭题:囊萤夜读。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4.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及时归纳并板书。

  (1)谁囊萤夜读?

  (2)他为什么要夜读?

  (3)他是怎样夜读的?

  (4)夜读的结果怎样?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由文言文的特点和地位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释题质疑中梳理学习思路,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2.学生评价。

  3.教师引导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课件显示课文停顿)

  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相机指导学生读准“恭”和“焉”。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教师通过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1.学生按要求自学。

  (1)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2)其他学生补充。

  要教给学生理解译文的方法:除了结合注释

  理解关键词,还可以给关键字扩词理解意思。

  (3)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①屏显:

  ②学生照样子试填。

  ③小结: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④屏显译文:

  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4.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囊萤夜读?(车胤)

  (2)他为什么要夜读?(家贫不常得油)

  追问:只是因为家贫不常得油他才夜晚读书吗?

  引导学生品读“恭勤不倦”。(相机板书:恭勤不倦)

  (3)他是怎样夜读的?(以夜继日)(相机板书:以夜继日)

  (4)夜读的结果怎样?(博学多通)(相机板书:博学多通)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读书,刻苦学习。即使家境贫苦,也要创造条件刻苦读书。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我们日后必有成就。)

  5.欣赏课文插图,你想对车胤说些什么?

  6.同桌间、小组间进行背诵竞赛。

  7.小结学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后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质疑解惑中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道理的理解。

  四、联系生活,拓展阅读

  1.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2.拓展阅读。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将

  课内外的学习有机结合,丰厚学生的积淀。

  (1)导思:有个成语叫“囊萤映雪”,其中“囊萤”是我们今天学的《囊萤夜读》。那“映雪”讲的是谁的故事,你知道吗?

  (2)学生试讲《孙康映雪》的故事。

  (3)教师屏显故事,学生自由读文言文,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理解内容,并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好后先和同桌说一说。

  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①学生自由读后尝试理解内容。

  ②屏显故事:

  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消,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使他成为饱学之士。

  ③引导学生交流道理,使学生明白孙康和车胤一样是一个勤学苦读的人。

  (4)导思: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勤学苦读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以一篇带多篇,既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进行了迁移,又拓展阅读,厚重了学生的积淀。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囊、萤、恭、勤、博、贫、焉”,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囊”“焉”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萤、恭、勤、博、贫”,先观看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文言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搜集体现勤奋好学的文言文并试读理解。

  3.说一说:你从车胤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示?把你的感想动笔写下来。

  设计意图:将学习的文言文与家人分享,并且搜集勤奋好学的文言文试读理解,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厚重了学生积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趣导学

  1.听写生字,教师相机强调易错字的写法。

  2.学生接龙式背诵《囊萤夜读》。

  3.导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揭题,学生齐读课题。(相机板书:铁杵成针)

  5.释题: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6.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及时归纳并板书:

  (1)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

  (2)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夯实了基础,在释题质疑中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复习方法,自学课文

  1.导学: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

  3.学生按要求自学,想好后组内交流。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4.汇报交流:

  (1)指名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教师相机正音。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并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品文悟理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及时疏通、点拨。

  2.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李白、老媪)

  ①引导学生质疑:到底是老媪还是李白?说明你的理由。

  ②预设一:老媪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谈感受。(相机板书:磨铁杵 欲作针)

  指导学生朗读。

  ③预设二:李白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和“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谈感受。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弃”的意思。(相机板书:感其意 还卒业)

  (2)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出示铁杵和针的图片。

  ②在针的图片下出现老媪的图片。

  ③导思:猜猜看,老媪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磨针的?

  适当引思:每当老媪想要放弃时,她想——

  每当李白想要放弃时,他想——

  (3)指生接龙背诵李白的诗。教师相机补充李白的资料:在恰当的时机补充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4)导学:你想对李白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1)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指名朗读。

  (3)齐声诵读。

  4.多种形式朗读。

  (1)变成诗歌朗读。

  (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3)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4)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5)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6)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在品词析句、多元朗读中加深感悟,明晰道理,导学促思。

  四、拓展阅读,明理促行

  1.导思:你还知道哪些和铁杵成针相近的故事?

  2.导读:请在组内读读《闻鸡起舞》和《愚公移山》的故事,先自己做批注,然后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一篇带多篇,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逢、卒”,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逢”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卒”,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指导,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把文言文读给或背给喜欢的人听。

  2.搜集勤学苦练的文言文或成语,制作手抄报。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加深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内化积淀。

  板书设计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以夜继日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铁杵成针李白:感其意 还卒业老媪:磨铁杵 欲作针勤学苦练

  教学反思

  1.多元朗读,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文言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中感知课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教给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在学习第一篇文言文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总结方法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第二篇。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积极踊跃,讨论热烈,学习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并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8、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对弈 支援 俱全 弗若

  辩论 作为 擅长 器皿

二、比一比,再组词。

  弈(对弈)擅(擅长)俱(俱全)弗(弗若)辩(辩论)

  变(变化)颤(颤抖)具(具体)佛(仿佛)辨(辨别)

三、多音字组词。

  dòu 战斗zhuó 弓缴

  dǒu 北斗星jiǎo 缴费

四、近义词。

  知晓—(知道)提供—(供给)昼夜—(日夜)

五、反义词。

  满足—(缺乏)幼稚—(成熟)家喻户晓—(默默无闻)

六、先解释带“_____”字,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晦:教导。惟:只。

  句意:(有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沧沧凉凉:寒冷。

  句意: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

七、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下棋;

  通国:全国;

  善:善于,擅长;

  援:引,拉;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然:这样。

  2.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弈秋的教导)(鸿鹄)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他,指前一个人)

  3.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因为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专心。

  4.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9、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行囊 恭敬 勤奋 博学

  勤奋 重逢 士卒 磨炼

二、比一比,再组词。

  荧(荧光) 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

  萤(萤火虫) 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

三、多音字组词。

  shènɡ 盛开 mó 磨炼

  chénɡ 盛饭 mò 磨坊

四、近义词。

  贫穷—(贫困)重逢—(重遇)恭敬—(尊敬)

五、反义词。

  贫穷—(富有)恭敬—(鄙视)心不在焉—(全神贯注)

六、解释带“ ”的字词。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恭勤:肃静勤勉。

  通:通晓,明白。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未成:没有完成。

  去:离去。

七、按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一)

  1、解释下列的句子意思。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油来点灯,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看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2、这则文言文主要表现了车胤勤奋刻苦的精神。

  (二)

  1、解释下列的句子意思。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2、从这则文言文中,我们明白的道理是: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

  3、《囊萤映雪》和《铁杵成针》中,作者塑造车胤和李白这两个人物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囊萤映雪》是通过车胤在家境贫寒时像办法克服困难来读书的事例,表现他勤奋好学的品质;而《铁杵成针》是通过对李白前后不同的表现的刻画,表现了李白及时悔改而发奋用功的品质。

10、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二首》同步练习

【练习一】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é dī liǔ tiáo chuī fú

  (河堤) (柳条) (吹拂)

  yān yǔ zhǐ yuān

  (烟雨) (纸鸢)

  zhuānɡ bàn sī tāo jiǎn dāo

  (妆扮) ( 丝绦) (剪刀)

  bì yù cái fenɡ

  (碧玉) (裁缝)

二、比一比,再组词。

  忘(忘记)垂(下垂)裁(裁剪)

  忙(连忙)睡(睡觉)栽(栽花)

  西(东西)佛(佛像)堤(河堤)

  醉(沉醉)拂(吹拂)提(提问)

三、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长(zhǎnɡ )大 散( sàn )步 似(sì)乎

  化妆(zhuānɡ)  丝绦(tāo)   裁(cái)剪

四、加一加,变成新字并组词。

  例:寸( 一寸) 录 (收录) 寺 (山寺 ) 是( 不是) 永(永远)

  村(村子) 绿(绿叶)诗(古诗) 堤(堤岸) 咏(歌咏)

五、默写古诗,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村居》的作者是(清)朝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2.给词语选择正确的注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1)村居( )

  ①在乡村里居住 。②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① )

  ①柳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②春风吹拂着堤岸上的杨柳。

  (3)春烟(②)

  ①春天的烟雾 ②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的雾气

  (4)醉(② )

  ①喝醉    ②迷醉,陶醉。

咏柳

  1.《咏柳》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绦”是指一种丝织的带子,“万条”指的是“柳树的枝条”。(√)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柳树的柳叶比作“碧玉”,不仅写出了柳树的绿,还让绿有了亮度;“绿丝绦”中把柳条比作“丝织的带子”,不但写出了柳树柔美的样子,而且表现了柳树的生机勃勃。(×)

设问

3.第三、四句运用和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柳叶的特点,把春风比作,写出春风乍暖还寒的特点,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由对柳树的赞美巧妙过渡到对春天的赞美。

  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

燕子、鸳鸯

1.诗中描写的动物有。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2)第三句写的是静景,第四句写的是动景。这两句动静相间,相映成趣。(错)

  3.请再写出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练习二】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传统节日》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同步练习 《找春天》同步练习 《枣核》生字词拼音等知识点、练习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棉花姑娘》课文生字组词拼音等知识点归类 《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习作指导+范文 《漫画的启示》写作指导与范文 《荷叶圆圆》生字拼音组词句子解析等知识点归类 《猴王出世》生字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同步练习 《长大以后做什么》范文同步作业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段落大意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燕子课后习题同步练习 《蜜蜂》课后习题答案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生字组词等课文知识点解读及练习

最新学习资源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不懂就要问》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是什么》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知识点预习

相关信息 四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三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我想对爸爸说 语文老师学期工作计划 四年级写人作文我的淘气表弟 四年级寒假作文我的弟弟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详细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字组词(带拼音) 四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语文课内辅导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