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之学弈说课稿一等奖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之学弈说课稿一等奖

时间:2023-04-10 11:51:59

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之学弈说课稿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您有所帮助。

1、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之学弈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学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则》的第一篇,本文通过两人同名师弈秋学下棋,虽师出同门,却结局不同,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决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课文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说学情

学生之前学习过文言文,所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形式上差距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其内涵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断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是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难点则为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现代下棋大赛的视频,并顺势导入新课《学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释题:学弈的意思。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断句的正确方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厉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样厉害?

3.两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学习的?找到原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

4.这两个徒弟师出同门,结局却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话得知?那么结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这两位徒弟不同的学习方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从课上体会的道理结合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学弈》。

设计意图: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表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本堂课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简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学弈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三心二意学无所成

做事要专心致志

2、四年级语文下册22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文言文翻译

四年级语文下册22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文言文翻译

全文: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有个人叫车胤,是一个谦恭有礼,学习勤奋而又不知疲倦的人,他知识广博,精通很多学问。但是家里面穷,不能经常有灯油照明。夏天的晚上,他就用白色薄绢做成一个袋子,里面装上几十只萤火虫用来照着书本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3、四年级下册18课文言文二则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 4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准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3.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4. 了解文章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会其中的道理。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 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囊萤夜读》一文,看看它告诉我们

什么道理。( 板书 囊萤夜读)

初读课文

1. 听范读。学生边听边用符号标出不会认读的生字以及不懂的地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 学生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囊萤夜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1) 会读生字。

恭(gōng)勤(qn)焉(yān)

(2) 会写生字,并组词。

囊(锦囊)萤(萤火虫)恭(恭敬)勤(勤奋) 博(博大)贫(贫穷)焉(心不在焉)

(3) 积累词语。

恭勤:肃敬勤勉。通:通晓,明白。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4. 整体感知。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

品读释疑

1.梳理全文的大意。

胤恭勤不倦 ,博学通。家贫不常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来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 板书家贫无油不能夜读 囊萤夜以继日读书)

2.怎样理解家贫不常得油这句话?

预设:这句话写出了车胤家境非常贫苦,晚上不能经常点灯,为后文囊萤夜读埋下伏笔,更突出地表现了车胤在艰苦条件下仍勤奋苦学的精神。

3.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预设:《囊萤夜读》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人都可以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学习。

4.读了这个故事,结合现在的学习环境,说说你的感想。

预设:与古人的学习条件(想在夜晚看书连灯油都缺乏)相比,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实在太好了,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不仅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可以随时随地看书。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认真努力,学习更多知识。(板书 刻苦读书)

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的文言文

停顿:一般指说话中话语的短暂停歇。在文章中指语意的断和连,分为句间停顿和句中短暂停顿。

好处:正确停顿,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了解文章表达的特点,从而在朗读时富有 节奏。

运用: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课文主旨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可以创造条件勤奋苦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词语的含 义,了解了文章内容,并从文中领会了克服困难刻苦读书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前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铁杵成针》。( 板书铁杵成针)

初读课文

1. 听范读。学生边听边用符号标出不会认读的生字以及不懂的地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 学生初读。学生自由朗读《铁杵成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1) 会读生字。

卒(z)

(2) 会写生字,并组词。

逢(每逢)卒(兵卒)

(3) 积累词语。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4. 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后被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意志感动,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

品读释疑

1.梳理全文的大意。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这条小 溪,(李白)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问老婆婆(为什么磨铁 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到山中完成了学业。

(板书 贪玩弃学,离去 感动于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意志,完成学业)

2.为什么要写李白未成,弃去?

预设:未成,弃去与故事结尾处还卒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意志对李白的影响极大。

3.故事中含有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这个成语是铁杵磨成针,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4.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预设:《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板书坚持不懈)

课文主旨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后被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意志感动,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 懈,就能成功。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我们可以初步理解成语的含义,感受、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义。全文通过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只要有恒心, 功夫下得深,没有不成功的。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两篇文言文文质兼美,且思想内涵丰厚,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学习车胤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和老婆婆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节奏。

4、六年级下册十四课文言文二则学弈翻译

六年级下册十四课文言文二则学弈翻译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听课非常的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另外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但是心里却一直在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射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面的同学学的不如前面一个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行吗?说:不是这样的

5、14课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下册翻译

14课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下册翻译

《学弈》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孩子下棋,其中一个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另外一个虽然在听弈秋讲课,但是心里却在想着天上将要飞过来的天鹅,想取弓箭把它给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者成绩明显不如前者,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其他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在向东游历的时候,看到两个在争辩的小孩,就向前问他们争辩的缘由。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我们近。到了中午就会离我们很远。另外一个小孩则认为刚升起来的时候离我们远,中午离得近。前面一个小孩就说: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大的就像是一个车的圆形篷盖,到了中午就跟盘盂一样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吗?另一个小孩接着说道: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就会变得很热,这不是离得近热,离得远凉吗?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的观点,小孩就笑着说:说说你的知识远渊博呢》

6、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之学弈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学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则》的第一篇,本文通过两人同名师弈秋学下棋,虽师出同门,却结局不同,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决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课文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说学情

学生之前学习过文言文,所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形式上差距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其内涵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断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是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难点则为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现代下棋大赛的视频,并顺势导入新课《学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释题:学弈的意思。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断句的正确方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厉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样厉害?

3.两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学习的?找到原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

4.这两个徒弟师出同门,结局却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话得知?那么结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这两位徒弟不同的学习方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从课上体会的道理结合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学弈》。

设计意图: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表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本堂课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简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学弈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三心二意学无所成

做事要专心致志

7、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考前练习答案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yun f bin j cāng ju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弈 y 博弈 弈秋 盂 y 盘盂 痰盂

三、比一比,再组词

援 援助 援救 弗 弗与 弗是

缓 缓解 缓慢 佛 佛祖 拜佛

辩 辩解 争辩 俱 俱全 俱乐部

辨 分辨 辨别 惧 畏惧 惧怕

沧 沧桑 沧海一声 决 决定 坚决

苍 苍白 苍天 诀 口诀 秘诀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缴 jiǎo 缴费 zhu 缯缴 斗 du 争斗 dǒu 斗胆

五、咬文嚼字

1.F 2.B 3.C 4.A 5.E  

8、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注释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注释

《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注释]

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③戴嵩:唐代画家。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⑪谬: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⑫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译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译文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0、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组词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组词

囊:nng(行囊、囊括、锦囊妙计)

萤:yng(萤光、流萤、萤火虫)

恭:gōng(恭敬、恭维、玩世不恭)

勤:qn(勤奋、勤劳、勤快)

博:b(博览、博学、地大物博)

贫:pn(贫困、贫穷、一贫如洗)

焉:yān(心不在焉、罪莫大焉)

逢:fng(相逢、每逢、狭路相逢)

卒:z(士卒、卒岁、卒业)

11、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12、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组词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组词

我会写:

援:援引 支援 援建 援军 孤立无援

俱:俱全 俱乐部 百废俱兴 面面俱到

弗:弗去 弗许 自愧弗如

辩:辩驳 辩护 辩证 分辩 争辩 辩论

13、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14、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这句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作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2.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此人的学习态度与前一人形成对比。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15、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节奏划分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节奏划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6、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推荐 17动物王国开大会说课稿一等奖,一年给语文下册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识字1:天地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课文4四季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课文1秋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z c s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i u ü y w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教学反思评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14课小蜗牛教学反思评课稿一等奖 四季评课说课稿一等奖教学反思 江南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记录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评课说课稿一等奖教学反思点评 朱德的扁担评课说课稿一等奖教学反思点评 口语交际:商量评课说课稿一等奖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说课稿一等奖教学反思点评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说课稿一等奖教学反思 寒号鸟评课说课稿一等奖教学反思点评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之学弈说课稿一等奖 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一等奖 六年级下16课表里的生物说课稿一等奖 六年级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 六下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设计一等奖大纲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教学设计一等奖 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一: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 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等奖 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三:春夜喜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相关信息 二下语文12课寓言二则之亡羊补牢说课稿一等奖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一等奖说课稿 14课蜜蜂教学设计一等奖说课稿三年级语文下册 二年级下册语文15课古诗两首之绝句说课稿一等奖 二下语文课文,14课小马过河说课稿一等奖 二年级语文下册13课画杨桃说课稿一等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一等奖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18课文言文二则课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说课稿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