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下册语文15课古诗两首之绝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古诗的了解和积累很少。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愉快的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为了让二年级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能够流利有韵味的朗读古诗,通过品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之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教学难点: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拓展迁移,形成能力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有兴趣吗?(课件出示杜甫简介和诗歌内容)。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出示生字,谁愿意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如加一加、换偏旁、顺口溜等方法轻松识字,然后给这些生字组词。通过范读,画出古诗的节奏,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古诗,提出朗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在书中用横线画一画描写的景物。指名读,点拨理解鸣含泊千秋雪等词语,如果让你给这首诗画一幅画,你打算用哪些颜色来画?为什么?用这样的句式练习:如果让我给这首诗画一幅画,我打算用( )颜色来画( ),因为( )。然后齐读古诗,全班交流,诗中描写了( )这六种景物。大诗人杜甫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学生很快找出表示颜色的黄翠白青四种颜色,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能不体会到诗人愉快的心情呢?
(四)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找对子的小游戏。老师先出词,让学生从诗中找出词来对。讨论交流,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窗对门、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然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视频朗诵,想象画面。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美。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窗虽小,因含着,千年积雪而让人感受到时间的久远;船虽泊但静中寓动,也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意境幽远,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
(五)拓展迁移,形成能力
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领悟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如《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和描写春天的诗,在晨诵课上展示给同学们;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在绘本上画一画这首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说板书设计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板书就是原诗,既让学生掌握了诗句中的字词,又使学生对本诗的节奏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更利于学生诵读、记忆,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六、说教学反思
《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可教学之处实在太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有收获也有遗憾。成功之处有:
1、体现了我校3143情景教学模式,分层试教。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说一说,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2、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悦情
本节课以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图文并用,借助图画将古诗形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反复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3、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中我多次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古诗的对仗特点。学生从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大量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2、二年级下册语文15课古诗两首之绝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古诗的了解和积累很少。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愉快的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为了让二年级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能够流利有韵味的朗读古诗,通过品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之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教学难点: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拓展迁移,形成能力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有兴趣吗?(课件出示杜甫简介和诗歌内容)。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出示生字,谁愿意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如加一加、换偏旁、顺口溜等方法轻松识字,然后给这些生字组词。通过范读,画出古诗的节奏,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古诗,提出朗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在书中用横线画一画描写的景物。指名读,点拨理解鸣含泊千秋雪等词语,如果让你给这首诗画一幅画,你打算用哪些颜色来画?为什么?用这样的句式练习:如果让我给这首诗画一幅画,我打算用( )颜色来画( ),因为( )。然后齐读古诗,全班交流,诗中描写了( )这六种景物。大诗人杜甫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学生很快找出表示颜色的黄翠白青四种颜色,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能不体会到诗人愉快的心情呢?
(四)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找对子的小游戏。老师先出词,让学生从诗中找出词来对。讨论交流,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窗对门、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然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视频朗诵,想象画面。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美。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窗虽小,因含着,千年积雪而让人感受到时间的久远;船虽泊但静中寓动,也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意境幽远,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
(五)拓展迁移,形成能力
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领悟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如《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和描写春天的诗,在晨诵课上展示给同学们;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在绘本上画一画这首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说板书设计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板书就是原诗,既让学生掌握了诗句中的字词,又使学生对本诗的节奏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更利于学生诵读、记忆,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六、说教学反思
《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可教学之处实在太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有收获也有遗憾。成功之处有:
1、体现了我校3143情景教学模式,分层试教。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说一说,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2、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悦情
本节课以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图文并用,借助图画将古诗形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反复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3、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中我多次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古诗的对仗特点。学生从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大量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3、二年级语文下册15课古诗二首古诗翻译
二年级语文下册15课古诗二首古诗翻译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绝句古诗词大意: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词大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4、三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之清明教学说课稿
教材分析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诗的大意是: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好像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诗歌用十分平凡的语言,流畅自如地描绘出生动、感人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清明前后春雨的特点,同时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复杂心情。后两句的问答情景清新生动,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课时目标
(一)会认魂 、酒 、 牧3个字,会写魂、借、酒、何、牧5个字。
(二)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抓住雨纷纷和欲断魂两处理解,感受诗人孤身在外的悲凉心境和借酒寄思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诗题入手,引入古诗
1.(课件出示)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清明》,
2.这首诗是写什么节日的呢?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写清明节的。
3.清明就是指清明节,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的节日,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是家人团聚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4.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杜牧(803852)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著有《樊川文集》。
【设计意图】从诗题自然引出本诗,补充清明节的习俗,使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介绍诗人,拓展文学常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初读古诗,理解词义
(一)读准字音,熟读诗句
1.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古诗有一定的结构和韵律,我们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请你再来读一读。
(二)认读生字,理解词义
1.诗中这三个生字是我们要认读的生字,尤其这个魂字是第二声,要读到位,跟老师来念一念。(出示课件)
2.魂在这里并不是指灵魂,而是人的一种心境。而断魂的意思就是心情凄迷哀伤。
3.酒和牧这两个生字我们可以通过形近字来认识它们。
形近字辨析:洒酒
玫牧
(三)关注笔画,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这五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2.现在我们来写一写这个魂字,左部小而偏上,右部上紧下放,竖弯钩里的是撇折和点。
3.牧也是我们要书写的一个生字,左边的牛横变提,右边是反文旁,横要稍长。(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三、品读诗句,深入探究。
(一)学习前半诗句,体会孤寂的心情
1.同学们,当你读了《清明》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心情?是忧伤,对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呢?(欲断魂)(课件出示)
2.路上行人欲断魂。
(1)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呢?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节这天,生者在祭拜自己死去的亲人时,那种心情可以说是悲伤的。(课件出示扫墓图片)
(2)扫墓的人是欲断魂的,那在这群行人里,还有没有比他们更加伤心、更加忧愁的人呢?他是谁?
(3)像杜牧这样客居他乡,漂泊在外,连在死去的亲人坟前献上一束花、奉上一杯酒的机会都没有,他的心情是何等的凄迷哀伤啊!你能读出像杜牧这样的行旅之人的心境吗?试试看吧!
3.清明时节雨纷纷。
(1)杜牧的心情是忧伤的,似乎连老天爷也感染了这种情绪。雨纷纷诗中赫然出现了两个纷字,这是为什么呢?(课件出示)
(2)是呀!两个纷纷写出了春雨连绵不断,似乎这就是一场感伤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正像诗人一个人孤身在外此刻的心情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声读出诗人内心的丝丝苦楚和愁绪吗?
(3)这种把感情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手法就叫做寓情于景。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4)心境的不同,体会到雨的感情也是截然不同的。你又会从下面诗句中,体会到什么感情呢?(课件出示描写雨的诗句)
(二)学习后半诗句,感受思乡情怀
1.借问酒家何处有?
(1)这是一个问号,显然是杜牧在询问牧童。(课件出示)
(2)诗人想打听的是酒家,这是为何?
(3)在古人眼里,酒是能够解千愁的。为了摆脱这种惆怅的心境,于是,他想到了酒。真可谓是借酒消愁。
(4)但仅仅只是这些吗?是的,作者还想借酒驱寒,借酒寄思呀!
(5)在你们眼里,这会是一壶怎样的酒啊?
(6)是呀,这是一壶消愁的酒,驱寒的酒,甚至是一杯断魂的酒。你能把诗人的这种殷殷期盼读出来吗?
2.牧童遥指杏花村。(课件出示)
(1)我们看下插图,牧童回答了吗?他只是遥指,在这里遥的意思是远远地,究竟有多远我们也不知道。
(2)诗歌到此戛然而止,我们不知道最后的结局究竟是什么,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就让我们用读书声表达出对杏花村的无限向往吧!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重点词语的注释和插图,感受到诗人的心境。这种学古诗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在其他诗中迁移呢!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词,结合图片,理解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感情诵读古诗,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古诗、感情诵读、积累古诗的能力。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心境。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清明》,勾画的是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望见酒家借酒浇愁的期望,进而重新振作起来的感情。古诗的诵读,就应该诵出情,读出味来。老师也来读一读这首诗啊!(范读)(课件出示)
图片
2.教师引导:诗中的竖线是停顿符号。单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双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
3.让我们和着凄美的音乐一起来诵读这首古诗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在学生读正确反复读熟后,完成背诵目标。
板书设计
清明
景 雨纷纷
人 行人 诗人 牧童
5、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 迟日:春日。《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春天一到,白昼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 泥融: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泥土融化,变得湿润、松软。
③ 鸳鸯:一种水鸟。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雄鸟和雌鸟常常出双入对。
6、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前一句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后一句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前一句写柳叶,突出了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后一句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春的思想感情。
7、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两句诗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写出了春日乡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诗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兴致勃勃地放起了风筝,使春天更显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8、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南宋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今存诗4200余首。
9、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描绘出一幅红绿相间的美丽画面: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阳光映照下的荷花娇艳、明丽。碧和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10、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春望》等。
11、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飞翔的白鹭、蔚蓝的天空、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和停泊着的船只。
2.千秋和万里是整整一千年和万里吗?你还学过这样的诗句吗?
不是。这里的千和万都是虚数,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写出了时间之久,距离之远。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写静景,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