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古诗大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古诗主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翻译
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翻译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亦、抹、宜等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领会西湖比西子这一千古妙喻,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题。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北宋大文学家、大诗人苏轼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2、齐读诗题。(指导读对节奏)
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
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
3、师归纳小结:是呀,苏轼和他的朋友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天气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走近西湖去看看吧!
二、走近西湖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认读诗中的生字新词。小组接力读,再齐读。
潋滟 亦 淡妆浓抹 相宜
3、词语读好了,相信诗也会读得好,谁来试试?
学生读诗,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4、全班齐读。
三、晴雨西湖
(一)晴天西湖
1、我们先来欣赏晴天西湖的美景吧!
出示晴天西湖的景色图片。
2、理解潋滟。请仔细观察潋滟这个词,猜猜它可能跟什么有关?(水,都是三点水的字。)
3、出示水光潋滟的图片。瞧,天晴的时候,阳光洒在水面上,水波一荡一荡的,闪闪发光,潋滟指的就是生接:波光闪动的样子。
4、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波光粼粼、水光潋滟的画面?
5、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闪动,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
(预设:像明晃晃的镜子。
像闪闪发光的金子。
像水晶宝石。)
6、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难怪苏轼会说(生接)水光潋滟晴方好
7、理解方的意思。方在字典里有7种解释,老师选取了其中3种。
出示课件:方:A正直 B正当;恰好 C一种形状
在这里方选哪一种?(第二种:正当;恰好)
你能给晴方好中的方换个词吗?
(预设:晴正好;晴刚好;晴恰好)
8、在阳光的照射下,所有的景物都镶上了金边,晴天的西湖真是美丽呀,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
指名学生朗读。
9、听完他的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美景?
学生展开想象描述晴天西湖的美景画面,教师启发评价。
10、小结方法: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
(二)雨中西湖
1、不仅晴天的西湖景色这么美,雨天的西湖景色也很美。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先自由地读一读,悟一悟。
2、在苏轼的眼中,雨天的西湖生接:山色空蒙雨亦奇
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雨中西湖的美?(奇)
理解奇的意思。
3、雨中的西湖奇丽在哪里?现在,你们就是坐在小舟上饮酒赏景的苏轼,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云雾迷蒙,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展开想象描述雨中西湖的美景,教师相机启发点拨。
四、晴雨西湖
1、刚才还是阳光灿烂,水光潋滟。(出示晴天西湖图片)现在却是山色空蒙,迷茫缥缈。(出示雨天西湖图片)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指导朗读。晴天的西湖读得响亮一些,灿烂一些;雨天的西湖读得轻柔一些。
2、短短的一天中,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实在是曼妙,我们再跟着作者来回味一下。师生合作说。
师说:我看,水光潋滟是景 生接:我看,山色空蒙也是景
我看,晴是景 我看,雨也是景
我看,晴方好 我看,雨亦奇
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 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西子西湖
1、晴天的西湖是那样的娇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的温柔,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就像生接:西子。出示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板书:西湖西子2、西子是谁呢?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获得知识的途径,归纳引导:看注释、查资料、读课外书等都是获取新知识的好方法。
3、课件补充出示西子的资料。
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传说每次当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洗纱,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不好意思地沉入了江底。
4、西子美吗?难怪苏轼会赞道:
生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绝色美女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适宜,那么美丽。西湖也是生接:淡妆浓抹总相宜。课件演示西湖的四季之美。
师跟随着课件图片和音乐描述:
每当春天的时候,杨柳青青,桃花盛开,鸟儿欢唱,行走在苏堤上,美景尽收眼底;
夏天一到,湖面上一望无际的荷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了秋天,这儿是人们赏月的最佳去处。你看,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上,是那么的唯美;
冬天的西湖,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让人仿佛走进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6、想象说话。课件出示:
西湖真美啊!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啊!
先小组说一说,再汇报交流。
7、西湖的美,美在了四季,美在了四时,美得灵动,美得隽永。真是生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因为这一千古巧喻,西湖又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别称西子湖。
六、情系西湖。
1、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的。。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期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并驻堤防洪,这条修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所以说,苏轼是很有西湖情结的,在杭州的这三年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对西湖最是醉心。这首诗就饱含了诗人对西湖深深的赞美与留恋。
2、配乐朗诵。
3、引导背诵。
在苏轼的眼中,西湖是这样的美丽醉人。
男生背: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 )。
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就是一位婀娜多姿的江南女子。
女生背:欲把西湖( ),淡妆浓抹( )。
说起苏轼,人们就会想起西湖,想起他的千古巧喻。
齐背:欲把西湖比西子,( )。
每当人们行走在西湖,总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苏轼的这首千古佳作。
齐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七、拓展阅读。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苏轼写了很多西湖的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有两首,课文是第二首,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首。
课件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除了苏轼,在其他诗人笔下的西湖又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 清 .周起渭《泛舟西湖夜半始归》
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 艾青
3、有关西湖的诗词歌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一搜,选几首读读背背。
4、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饮湖上初晴后雨好词好句摘抄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饮湖上初晴后雨好词好句摘抄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
远近 白黑 坐站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6、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寒h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7、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秋天的雨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秋天的雨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是本文的总起句,也是一个比喻句,它把秋雨比作钥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随着秋雨的到来,秋天也渐渐来临。
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是本段的总起句,总述秋天的颜色五彩缤纷,下文中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等都是围绕色彩来写的。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躲字与上一句中的藏字相呼应,把各种水果的香甜的气味当成活泼可爱的孩子与小朋友们捉迷藏,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这两个字,还能给人一种果香味一缕一缕的,时浓时淡的感觉,既写出了果香味对人的诱惑力,又写出了秋天果园里丰收的景象。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这是本段的总起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秋雨告诉大家冬天就要来了,自然地引出动物、植物过冬前做的各种准备。金色的小喇叭发出的声音指秋雨发出的滴答滴答的声音。秋雨带来了凉意,正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它预示着冬天就要来临。
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这是本文的总结句。丰收 欢乐总结了全文,点明了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主题
本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8、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
晴阴 淡浓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9、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西湖上的几处画面,各是什么样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雨天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0、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1、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相 xiāng 互相 相识 相亲
相 xing 相貌 宰相 丞相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夏日绝句》知识点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写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做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注释:
①人杰:人中豪杰。
②鬼雄:鬼中英雄。
③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④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主题: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鉴 赏: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示儿》知识点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
《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 赏:
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4、三上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三上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字词解释: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古诗大意: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诗文简析: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第一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第二句描写雨天的山色。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西湖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淡妆浓抹总相宜不仅是对西施的赞美: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也是对西湖的赞美,美丽的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
重难点:
1.诗人在西湖游乐时,西湖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
诗人在西湖游乐时,起初是阳光明丽的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2.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样?
激动、兴奋、高兴
3.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
① 二者同在越地(今江浙一带),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阿诺多姿的阴柔之美;② 二者都具有天然美,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出美的风姿;③ 以绝色美人比喻西湖,赋予西湖生命之美,新奇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