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从整篇课文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
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由于篇幅较长,李老师有选择、有重点地节选了海水和海底作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老师的这堂课,有这么几大亮点:
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有亲和力。
老师给我感觉上课不拘谨,自然,语气温柔。特别是导入时的语言优美,再配合以阳光的微笑,极具亲和力。
2、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
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针对此点,老师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又出示祖国地图,让学生去寻找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这样通过看一看,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接着此举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检验、自我评价,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语文的愿望,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优化。在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初读课文后,请学生用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最吸引我这样的句式来交流读后的感受,尽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于章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
4、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
老师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抓住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几个词,通过图片展示和想象说话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海水的美丽景象及科学常识,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5、关注细节培养好习惯。
老师的课堂除了内容的学习,对于细节的关注让我也印象十分深刻。第一,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能用完整的话语表达,比如:成语造句,学生回答我会用;海水有深有浅,解开疑问,学生回答因为海底 ,有 有 海水 ,所以从海面看 。;写字要求学生坐姿写姿做到三个一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很好地达到了学习的好效果。
当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接近它的真谛。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更多的是学习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