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朱元思书》达标案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班级:姓名:组号:
【学习目标】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提高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学习重难点】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自主学习】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缥碧() 急湍() 轩邈()泠泠()嘤嘤()
经纶()横柯()鸢飞()戾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从流飘荡 从:
(2)任意东西 东西:
(3)一百许里 许:
(4)急湍甚箭 甚:
(5)互相轩邈 轩邈:
(6)泉水激石 激:
(7)鸢飞戾天 戾:
(8)经纶世务 经纶:
(9)横柯上蔽 柯: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字,(朝代)文学家。
(2)文章总领全篇的句子是:,。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小组讨论】
1.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
2.你们班级正在举办以“富春江风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四幅关于《与朱元思书》的书法作品,属于楷书的是()
(2)假如你是一位作家,你将选择哪些内容来表现富春江?请至少写出四个方面。
(3)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于富春江的优美景色,南朝梁吴均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轼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元代吴桓赞“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如果现在要从中挑选一句作为富春江旅游推介的宣传语,你会选取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提问展示】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对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出山中热闹的景象。
(解析:D项“以静写动,显示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03 拓展阅读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①和畅,故山殊可过②。足下方温经,猥③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④感配寺,与山僧饭讫⑤而去。
北涉⑥玄⑦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⑧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⑨,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⑩。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景气:景色,气候。②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③猥:不合时宜地。④憩:休息。⑤讫(qì):完。⑥涉:渡。⑦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⑧曩:从前。⑨仄径:狭窄的小路。⑩雊(gòu):野鸡鸣叫。
5.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故山殊可过 故:
(2)足下方温经 方:
(3)复与疏钟相间 疏:
(4)倘能从我游乎 从: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7.第二段中写了哪些声音?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8.作者借这封书信表达了对朋友怎样的愿望?
2、《与朱元思书》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掌握课文中重点的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结构,体味作者所描写的“奇山”和“异水”。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课文。
3.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吴均,字(xiáng),南朝梁代著名、。出身寒贱,好诗文,文章风格清拔有古气,称为“”。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如实记录齐、梁历史,被焚书稿并免职。后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2.文体、背景介绍
本文为骈文。骈文,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解题:书,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
3.字音、字形、词语
给以下加点词语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
鸢()戾()经纶()窥()横柯()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初读,读通字音障碍。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语速、重音、停顿和节拍。
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学生自读课文。
4、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并进行点评。
5、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二、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意,积累词句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第一段
1)结合课下注释讨论,找出疑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2)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3)学生口头翻译。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俱:共:色:
(翻译:)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流:
(翻译:)
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许:独绝:
(翻译:)
2.学生自读第二段
1)结合课下注释讨论,找出疑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2)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3)学生口头翻译。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
(翻译:)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翻译:)
③急湍甚剑,猛浪若奔。湍:甚剑:奔:
(翻译:)
2、学生自读第三段
1)结合课下注释讨论,找出疑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2)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3)学生口头翻译。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负:竞:上:轩邈:直:指:
(翻译:)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激:作:响:好鸟:韵:
(翻译:)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千、百:转:
(翻译:)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鸢:戾:息:经纶:反:
(翻译:)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柯:疏:交:映:
(翻译:)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多媒体显示)
(1)选出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选项()
A.风烟俱净一应俱全
百废具兴面面俱到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荒谬绝伦
聪明绝顶绝代佳人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强不息
息事宁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虽死犹生过犹不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3)请说出下面译句所对应的原句。
①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
②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与快马无异。
③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④(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伸展。
四、布置作业
1、掌握重点点出的文言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以及用法。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感情;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检查上节课课文字词掌握情况。
2、朗读课文,有能力的背诵。
(二)教师提问,理顺文章结构。
浏览全文,课文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三段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奇山异水”的。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试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回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读《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完成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互相轩邈( )⑵窥谷忘反( )
⑶蝉吟鹤唳( )⑷岂徒语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
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译: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2分)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五、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千丈见底
清
直视无碍
异水
急湍甚箭
急
猛浪若奔
分
写
高山寒树
视
轩邈成峰
泉水泠泠
好鸟相鸣
奇山听蝉鸣不穷
猿叫无绝
横柯上蔽
视
疏条交映
3、《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班级:姓名:组号:
【学习目标】
1.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2.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回顾上节课知识点、整体感知
1.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
【小组讨论】
(一)深层探究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挈全篇,却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二)品味意境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感受志趣美
看到如此的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四)品味语言特点
1.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2.赏析下列句子或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提问展示】
作者在描摹奇山异水时,使用了哪些手法?举例分析。
【随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字,(朝代)文学家。
(2)文章总领全篇的句子是:,。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4、《与朱元思书》达标案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班级:姓名:组号:
【学习目标】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提高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学习重难点】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自主学习】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缥碧() 急湍() 轩邈()泠泠()嘤嘤()
经纶()横柯()鸢飞()戾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从流飘荡 从:
(2)任意东西 东西:
(3)一百许里 许:
(4)急湍甚箭 甚:
(5)互相轩邈 轩邈:
(6)泉水激石 激:
(7)鸢飞戾天 戾:
(8)经纶世务 经纶:
(9)横柯上蔽 柯: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字,(朝代)文学家。
(2)文章总领全篇的句子是:,。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小组讨论】
1.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
2.你们班级正在举办以“富春江风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四幅关于《与朱元思书》的书法作品,属于楷书的是()
(2)假如你是一位作家,你将选择哪些内容来表现富春江?请至少写出四个方面。
(3)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于富春江的优美景色,南朝梁吴均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轼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元代吴桓赞“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如果现在要从中挑选一句作为富春江旅游推介的宣传语,你会选取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提问展示】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对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出山中热闹的景象。
(解析:D项“以静写动,显示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03 拓展阅读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①和畅,故山殊可过②。足下方温经,猥③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④感配寺,与山僧饭讫⑤而去。
北涉⑥玄⑦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⑧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⑨,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⑩。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景气:景色,气候。②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③猥:不合时宜地。④憩:休息。⑤讫(qì):完。⑥涉:渡。⑦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⑧曩:从前。⑨仄径:狭窄的小路。⑩雊(gòu):野鸡鸣叫。
5.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故山殊可过 故:
(2)足下方温经 方:
(3)复与疏钟相间 疏:
(4)倘能从我游乎 从: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7.第二段中写了哪些声音?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8.作者借这封书信表达了对朋友怎样的愿望?
5、《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沉醉于山水生活的情趣。
3、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
2、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自主预习案]
1、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湍()急轩邈()泠泠()鸢()
经纶()窥()谷
2、简介作者
本文作者,字,文学家,本文选自
3、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负势竞上()
(6)互相轩邈()(7)泠泠作响()(8)蝉则千转不穷()
(9)鸢飞戾天者()(10)经纶世务者()(11)窥谷忘反()(12)横柯上蔽()(13)有时见日()
4、参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预习思考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极富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水清”和“水急”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山的雄奇之美。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2`)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唱。在我国的浙江省,就有这样一条江,叫做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一齐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沉醉于山水生活的情趣。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一读(10`)
1.听读听同学试读课文同学们画出生字词,再次熟悉。(老师稍加讲解节奏和停顿)
2.自读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读准节奏与停顿。注意语速应稍慢,于舒缓中体会。
3.齐读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4检查请同学读。
(二)译一译(12`)
1.自译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弄懂意思。
2.互译提出自己不会译的句子,小组合作,师生共同解决。
3.检查请同学翻译一些重点的句子。
(三)思一思(15`)
1.本文在写作上采用怎样的结构方式?(或者说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总分的结构(板书)
2.本文主要在写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主要在写从富春江到桐庐一带奇特秀丽的景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
3.作者写了水的什么特点?怎样写的?
作者抓住水的清和急的特点在写。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对水之色(缥碧)、水之深(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进行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突出了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4.作者写山之奇时,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一、从山自身写起。山之高(皆生寒树: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二、从山上的其他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出山无穷的生命力;三、从人的感受来写。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看山的心境,衬托山的雄奇、幽美。四、从植物——横柯上蔽,写出山哺育了万物。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表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四)品一品(3`)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语言简练隽永,请说说你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
例:我喜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因为它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流速和气势
三、结合目标有效检测(3`)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清和急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异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先总后分。
【拓展检测案】
一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6、《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书信一般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
书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刻意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刻意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二)骈体文
骈体文又叫“骈偶文”,“骈文”是和古代散文相对而言的一种文体。骈体文是从古代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逐渐发展起来的,魏晋时期开始形成,南北朝时期成了文章的正宗,几乎占领了所有文字领域,为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因此,骈体文对唐宋及其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对律诗,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它在语言方面有以下特色:(1)在语句方面,讲究骈偶。(2)在语言方面,讲究节奏和平仄。(3)在用词方面,讲究用典和辞藻。骈体文注重形式整齐,讲究辞藻华美,注重对仗,讲究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艺术优美感。但骈体文过分注重外在形式和技巧,内容表达受到束缚,并且晦涩难懂,这与文章的作用背道而驰,因骈体文逐渐走向末路,被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冲得七零八散,退出了文体的主舞台。
课前学习:自主研读(熟读课文、词义辨析、文句摘抄)
1.给下列字加拼音:
缥()湍()轩()邈()
泠()嘤()鸢()戾()
窥()柯()
2.课文内容预习。
要求:①借助工具书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②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大致疏通文意
③不解之处圈、点,待上课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3.解释加点字:
风烟俱净__________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
自富阳__________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_
天下独绝__________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_
猛浪若奔__________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
互相轩邈__________争高直指_________________
泉水激石__________好鸟相鸣_________________
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
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_在昼犹昏_________________
疏条交映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重点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吴均在《与朱元恩书》中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描写水尤清澈的文句,“,。
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高洁志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6.背诵全文。
二、合作探究
【合作展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学生根据朗读提示齐读课文,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二)、赏析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和风景美(此部分可与前一部分的朗读提示相结合)
1、读完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文体?
2、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
答:
3、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的,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写视觉和听觉的句子,加以品析。
答: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5、第三段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6、“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答: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拓展延伸
1、富春山水能使吴均产生退隐之心,假如你身处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2.用现代文介绍“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色或写一则介绍富春江的导游词。
参考答案
一、1.给下列字加拼音:
缥(piǎo)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嘤(yīng)鸢(yuān)窥(kuī)柯(kē)
3.补充注释如下:风烟俱净:全,都。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一百许里:余。天下独绝:极顶。急湍甚箭:湍,急流。甚,胜过,超过。泉水激石:冲击,冲刷。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描写水尤清澈的文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高洁志趣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示例: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二、
1、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体文。
2、明确:山奇水异。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略
4、两句话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含蓄的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厌倦官场政务,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的人生态度
5、负、竞、轩邈、争、直,泉声、鸟声、蝉声、猿声
6、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7、.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1、提示:感受因人而异,面对如此美丽的山水风光,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更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产生积极进取之心。
2.用现代文介绍“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色或写一则介绍富春江的导游词。
【示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这山,这水,真是名副其实——集富春江的美于一身。
从古时起,便已经有文人墨客为富春江折服,不禁倾笔写下句句名言。此时,我们身临其境,定能品出这诗文中之神韵,可能还有人会大喊出“我爱富春江!”的冲动呢!可这对于真正见到它美懂得欣赏它美的人眼中,并非什么可笑之举。因为她的美确是能倾倒众生。
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虽映照出其生机勃勃,却掩不住其真正的奇伟嶙峋,虽令人心生寒意,却更有一种兴奋之情。
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水,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游动的小鱼儿与细石“交纵嬉戏”不亦乐乎。瞬间心灵得到了诠释,心如止水,仿佛真正读到了人生真谛。
她美,却真实;她险,却活泼。她难道不是令人不得不爱吗?
7、《孟子》二则(富贵不能淫)导学稿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张艾平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理解文本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二、课前预习:(第一阶段)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教学过程:(第二阶段)
(一)预习检测
1、孟子对大丈夫的诠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通读全文,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结合实际,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四、当堂检测:(第三阶段)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威武不能屈
2、请你找出下列句子中出现词类活用的词语并翻译词语意思。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3、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用法,并进行句子翻译。
(1)富贵不能淫
(2)此之谓大丈夫。
五、自我评价
书写分准确率:优良中差小组合作:优良中差
心得体会:
8、《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师寄语: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风格峻拔清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
二、背景介绍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想要辞官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三、文体知识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骈文,又称“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讲求平仄,讲究用典。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
四、写作特色
1.形声兼备,动静互见。
本文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了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振聋发聩之声。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衬静,寓视于听的手法。
2.虚实相间,骈散相交。
如果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本文中的“风烟”句、“从流”句以及“泉水”以下至篇末,都是骈句。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预习•导学:
1、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
嘤嘤()鸢飞()戾天()经纶()窥谷()
2、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
②窥谷忘反()
3、古今异义。
①一百许里。
古义:()
今义:()
②鸢飞戾天者。
古义:()
今义:()
③经纶世务者。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任意东西()
风烟俱净()
横柯上蔽()
猛浪若奔()
5、翻译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案
【合作展示】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
合作交流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检测案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作者乘舟而下,“,”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不仅让人感受到险峰、幽谷的魅力,也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用原文语句回答)
2、“,”从侧面表现了水的清澈;“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流之快。(用原文语句回答)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是吴均用骈体形式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的节录,多为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偶现行间,整齐之中又错落有致,是一篇清新自然的写景散文。
B.本文首段先总起,后两段先后对“奇山”“异水”在予以分说,并且又全扣在“天下独绝”四字之上,层次井然有序。
C.第二段分写江水之“异”,“异”在水色之清,“异”在水流之急。第三段分写山之“奇”,“奇”在山之势,“奇”在山之声,“奇”在山之色。
D.综观全文,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旺盛生命活力的大自然图景。
5、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绘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比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文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学习难点:
1、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参考答案
预习案
预习•导学:
1、
piǎotuānxuānmiǎolíng
yīnɡyuānlìlúnkuī
2、
①通“啭”,鸟叫声。
②通“返”,返回。
3、
①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②古义:至。
今义:罪过,乖张。
③古义:筹划。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4、
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轩: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上: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5、(1)(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的心;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合作探究案
【合作展示】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直接、间接,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之壮观湍急。静态:清澈;动态:急猛。
3、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合作交流
1、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检测案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意欲归隐的思想感情。
4、B
5、B
9、《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翻译重点句子的意思。
3、赏析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译文对照
二、全文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重点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6.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描写抒发了对世俗官场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当堂作业(1)
1、填空题
《与朱元思书》选自《》,作者。本文是文,总写的一句是“”。
2、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缥碧piǎo无碍ài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急湍tuān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经纶lún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窥谷kuī好鸟相鸣hào
3、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从()流飘荡天下独绝()争高直指()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疏条交映()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任意东西()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4、按原文填空:
(1)奇山异水,。(2),天山共色。
(3)游鱼细石,。
(4)蝉则千转不穷,。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当堂作业(2)
一、翻译重点语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通过视觉的角度、以动写静,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的高峻壮美。
B.作者描写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按先后顺序写水的“清”和“急”的特点。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山的特点。
C.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都是从侧面描写出水流湍急的特点,。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描述观山的感受,既表现自己淡薄名利的节操,又含蓄表达自己有归隐避世的想法。
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与朱元思书》预习导学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正确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内涵,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借助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把握文意。
2、从观察角度、感官调动、写景方法等入手,品味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为称赞。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他有志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今存诗一百余首,所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
【预习】
一、读准字音。ABC
piǎo碧() 急tuān() 轩miǎo()línɡlínɡ()经lún()横kē()
二、自读课文,理解文意。ABC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
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
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
三、通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通假字ABC
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2)一词多义ABC
百一百许里绝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百叫无绝
上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3)词类活用ABC
风烟俱净任意东西
猛浪若奔互相轩邈
望峰息心
(4)合作探究,解读课文(按要求写出句子)BC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3)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6)文中以动写静,赋予景物以蓬勃向上之势的:。
(7)写听觉感受的:。
四、精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C
12、《与朱元思书》检测单
一、词语解释:ABC
从流飘荡负势竞上
泉水激石千转不穷
二、片段研读: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AB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写山时,作者都写到了哪些声音?作用是什么?BC
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参照你的生活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ABC
11、《与朱元思书》公开课导学案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着力于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和文中所写景物的诗情画意,
才能体会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志趣。学习时可先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
并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读出情趣。
【知识链接】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
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
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本文是骈文,骈文起源于汉魏,
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
1、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互相轩邈()()嘤嘤成韵()千转不穷()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A层、B层、C层必做)
从流飘荡:______水皆缥碧猛浪若奔:____________急湍甚箭: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横柯上蔽
3、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4、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5、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6、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7、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
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8、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家、家,字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10.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⑴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⑵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⑶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
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和的修辞手法,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从、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13.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__________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__________;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__________。
14.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对对联:上联:山高生寒树下联:
15、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主备人:________时间:____年___月____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的全部注释,找出生字、生词,逐一注音、解释。
2、逐层解析课文,感受富春江美景。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学习重点:
1、重点文言词的积累和内容的理解。
2、文中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
学法指导:
预习时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能读准字音;再调动已有文言词语储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写了哪里的哪些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分析写法方面的特点。
资料链接: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一、自主预习
1读准下列黑体字的音
水皆缥碧()急湍()
互相轩邈()()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经纶()()
鸢飞戾天()()横柯上蔽()
2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义
风烟俱净()一百许里()天下独绝()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千转不穷()()百叫无绝()鸢飞戾天()
经纶()窥谷忘反()
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湍()甚()泉水激石:()
好鸟相鸣()在昼犹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从流激荡,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思考
读了此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二、课内探究
(一)理解课文
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填空。全文共三段,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_________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等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二)讨论与探究。
1、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了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
三、检测练习
(一)1、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指示)
2、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鸣叫了千次也不停歇,猿啼叫了百次也不断绝。)
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二字,抓住“_____”和“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4、黑体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皆生寒树D.在昼犹昏有时见日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古今异义词
(1)一百许里。许:
(2)鸢飞戾天者。戾:
(3)经纶世务者。经纶:
(三)、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四)、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
(2)任意东西
(3)猛浪若奔
(4)互相轩邈
(5)望峰息心
(6)横柯上蔽
四、课后拓展: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善,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教师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力,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第一段,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竟、轩、邈;泉声、鸟声、蝉声、猿声。
4、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2总分的顺序写景先写江水之美,再写异水,最后写近岸群山之美。
3、如:听觉:泉水激石┅┅嘤嘤成韵。
视觉:负势竞上┅┅千百成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给人以和谐之美,同时也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