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菩萨蛮》教案一等奖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中学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一等奖

时间:2022-10-13 19:34:17

韦庄《菩萨蛮》教案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点得1分】(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诗句赏析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四、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五、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2、《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一、教学目标

  1、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2、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3.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名句,高一必修一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中曾引用。

  2、作者介绍

  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4、思考

  (1)说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如何写江南之美的。

  明确: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之好。游人留恋江南,合平常情;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有悖常理,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表现出了江南的好处。这是侧面写。“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这样美好的江南,怎么不令人留连?写江南生活之美。三四句具体描绘江南水乡风光之“好”:写得极富有诗意。

  词的下片紧承江南好而状江南女子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怎不令人陶醉?写江南人之美,令游子生爱赏留恋之意。这几句,一气贯通,多方面铺写江南之美,全力促成“游人”之“只合江南老”的多种理由。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说得人人信服。

  (2)俞平伯在《读词偶得》说:“此作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为人人所共见。就章法论,亦另有其胜场也。……古人用笔,每有透过数层处,此类是也。”

  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对下面的古人的评述,你是如何理解的?

  前人的评述:

  1、一幅春水图画。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结言风尘辛苦,不到年,不得回乡,预知他日还乡必断肠也,与第二语口气合。

  ——[清]陈廷焯《云韶集》

  解读:结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含义深婉。按常情,作客异乡的人总以不得还乡的而愁绪满怀,诗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突出了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了,也突出了江南的美。其实,词句中还包含这样的含义:年华幸尚未老,今日暂莫还乡,然而终老之日必得还乡,“还乡须断肠”正是今日“莫还乡”的缘故。“莫”“须”等虚词斩钉截铁的口吻,正是极端无奈痛苦之语。结句可以说写得情真意苦之极。

  2、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解读:

  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同时也有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

  5、探究

  西蜀花间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同属花间,但二人的区别也很明显:试从这两首花间派的词分析温韦两人的风格特点的不同。

  明确:

  意象选用上:

  温词意象迭出,结构跳跃,;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

  韦词则意象疏朗,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

  温词如周舫、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蹙金结绿。

  韦词则如吴道子笔下之淡妆美人,疏朗清秀;

  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则如(夏承焘语),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情感表达上:

  温词多客观描绘,感情的表达隐约含蓄,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

  韦词多是对自己感情的主观书写,细腻婉约,浅近自然;疏朗秀美,明白晓畅;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等人。

  风格上:

  温词风格浓艳密丽,韦词风格明朗疏淡;

  温词易流于艳、晦、腻,韦词易于流于滑、浅、俗。

  温庭筠《菩萨蛮》这首词纯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诗人正像一个高明的导演,通过一架摄像机客观地摄录下女主人公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也不作任何旁白,但是,只要我们细细地体味,词人无疑是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够表现题旨的镜头,只是表达得非常委婉含蓄而已。

  此首则写梦醒时之情思也。……全首以人物之态度、动作、衣饰、器物作客观之描写,而所写之人之心情乃自然呈现。此种心情,又为因梦见离人而起者.虽词中不曾明言,而离愁别恨已萦绕笔底,分明可见,读之动人。(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读这首长如同观赏一幅著名的《簪花仕女图》那样,词人以工笔画中极少见的特殊技法,即使是图中的一麈拂尾、一柄团扇,也无不精心刻划,精致周密,堪称是件一丝不苟的珍品。从而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唐代贵族女子娇慵不可方物的情态。

  韦庄的《菩萨蛮》则直抒胸臆,显而疏,自然。读这首词如同观赏吴道子的名画《天王送子图》,薄施淡彩,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3、韦庄《菩萨蛮》教案

  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

  一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四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一.作者简介: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6分)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前人评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略的介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四.词文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五.艺术风格:

  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4、《菩萨蛮》(其二)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菩萨蛮》(其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2、体会这首词抒发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烟雨稠稠。“人人尽说江南好”,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

  2、作者介绍

  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根据教师示范及指导,学生了解诗歌内容,设想情境画面。

  4、鉴赏

  (1)、构设MTV画面(包括背景画面及人物活动)

  [设计说明]:学生在感知诗歌内容后,描绘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将其整合成一组MTV场景。

  制作MTV背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结合想象,重建诗歌意境;MTV中人物活动的制作,可以反映出学生所体会的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2)、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如何理解。

  (3)、比较阅读并思考: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与本词都言江南好,他们各自认为,江南好在哪里?白词与韦庄此词二者同写江南好,各有何用意?

  5、背诵诗歌

5、菩萨蛮教学案(江南)(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高二年级班级:姓名:

  课题 《菩萨蛮》(其二)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汪峰

  总课时 总第20课时 备课时间 2009-5-14 上课时间 2009-5-1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深入感受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美在何处?)。

  3、理解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与思乡之情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目标1,2(重点)目标3(难点)

  学法指导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景、情的角度切入这首词。理解词人是如何写景的,又是怎样言情的。景与情又有怎样的关系。在谈及这首词的情感时,能知人论词。

  【诱思导学】(预习展示内容)

  一、形式认读《菩萨蛮》(注意韵脚)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应该2、春水碧于天比3、垆边人似月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4、皓腕凝霜雪洁白5、还乡须断肠一定,应当

  三、内容理解

  1、请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所写的内容。

  答:江南好

  2、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答: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四、思考:“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美女那么多,词人为什么偏偏提到“垆边人”?(垆边有家的感觉,貌美的垆边人唤起了他美好的回忆与思念。)

  学生感悟

  【预习展示】(我敢我能我行)

  【合作探究】

  1、(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幅江南美景图,美在何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答:碧水阳春(视听结合),美酒佳人(月与雪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2、(故园之思)“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乡为何一定要到老?还乡又为何断肠?

  答: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处在唐朝将灭之际,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3、(江南之美与故园之思)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他对家乡的思念又有什么关系?

  答:碧水阳春,美酒佳人,最终仍然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正如王粲《登楼赋》所言“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达标反馈】

  一、自我检测

  1、赏析此词,选择不正确的答案(C)

  A、词的开头就点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侧面描写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词中这两句前句是总写,后句是特写。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2、有感情背诵此词

  【学后小结】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课后搜集韦庄的其它四首词,进行比较阅读,深入理解其故园之思。

  老师我想对您说:

  【预习作业】《张中丞传后叙》诵读文章(字音、句读),把握其结构,合作

  解决字词。

6、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授课:江西·景德镇·昌江一中·于洪林

  【学习目标】

  1.了解花间词

  2.学习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学习重点】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

  一、知识链接

  1.关于词人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

  2.关于花间词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得名于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人之词作凡五百首辑成十卷《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蝴蝶儿》之词句“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因词风大体相近,故其作家与作品被称“花间词人”、“花间词”。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秾艳。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花间集》是代表中国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百余年间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之正宗,将其作品称为“本色词”。

  词以字数多少分长调、中调、小令(“长调”又称“慢词”,字数超九十;“中调”为五十九至九十字,“小令”则在五十九字之内)。因当时长调尚未发展出来,因而《花间集》所收之词均为小令和中调,其中收录作品最多的作家是温庭筠,共录六十六首。

  二、争鸣:山重叠金明灭

  王力教授认为,“小山,指屏山,即屏风。金明灭,指日光在屏风的彩画上闪烁不定,忽明忽暗,表示已经天亮。”。也有人认为该句乃用借代手法,“小山”借指小山眉,“金”借指额黄。隔夜的小山眉深浅不匀,如重重叠叠之山峦,额黄也有明有暗。(明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曾记:“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其中小山眉(远山眉)源出《西京杂记•司马相如》:“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三、赏析、探究

  1.“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分析“懒”、“迟”、“弄”三字之妙

  ——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

  2.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空虚。

  ——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四、小结

  上片刻画女主人公醒后娇慵之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并成功运用反衬、比喻、借代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后记】

  1.温庭筠诗词名作

  《商山早行》《梦江南》《望江南》

  晨起动征铎,千万恨,梳洗罢,

  客行悲故乡。恨极在天涯。独倚望江楼。

  鸡声茅店月,山月不知心里事,过尽千帆皆不是,

  人迹板桥霜。水风空落眼前花。斜晖脉脉水悠悠。

  槲叶落山路,摇曳碧云斜。肠断白苹洲。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2.花间派和婉约派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一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

  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贵尚含蓄,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

  婉约词与豪放词相对,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宋词流派。

7、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对温庭筠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唐五代词在情感基调、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集体背诵学过的唐五代词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点出花间词特点,引出花间鼻祖温庭筠,赏析他的菩萨蛮,进一步感知花间词派的词风: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二、知人论世

  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花间集收温词六十六首。

  飞卿累举不第,初至京师,为人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艷之词。宣宗大中末,授方山尉。徐商镇襄阳,往依之,曾署巡官。

  飞卿才思艳丽,工于小赋,作诗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有《金荃集》(温飞卿集)。

  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名压倒诗名,而其《金荃集》亦为第一本词的别集。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多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之作。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三、吟咏词韵

  圈出词句的韵脚

  灭雪眉迟

  镜映襦鸪

  两仄两平,相互交错,两句一组,

  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

  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通过诵读感受其美

  四、诵读指导

  1、听录音,把握语速、语调

  2、教师示范,并讲解诵读所要注意的语速语调

  3、学生试读

  五、置身意境

  找出全词的物象:

  小山、金、鬓云、香腮、蛾眉、镜、

  花、人面、绣罗襦、金鹧鸪

  构成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诵读体验——美好而又绵密的意象

  六、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读全词,把握主人公形象,及一系列动作,以此为媒介,来猜女主人公的心思,然后进入词作赏析

  一位美人,在闺房中:

  起床-梳洗

  -画眉-簪花

  -照镜-着装

  六、词作赏析

  方法指导:1、把握意象

  2、从炼字的角度切入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1、意象

  “小山”借指小山眉,“金”借指额黄

  小山眉源出《西京杂记•司马相如》:“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小山,指屏山,即屏风。金明灭,指日光在屏风的彩画上闪烁不定,忽明忽暗,表示已经天亮。”

  另一解认为指发髻。“金明灭”指首饰,或金银牙玉小梳背,在头发间光彩闪烁。

  2、“度”字的妙处

  俞平伯谓:“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在词人的联想中,发鬓如云,故生飞度之感。“欲”度,则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描绘画面,让学生置身意境感受其美:

  一觉醒来,残妆未尽,微蹙的蛾眉上所涂的额黄颜料已经有些褪色,金光或明或灭地闪烁。缭乱的鬓丝彷彿云朵一般,蓬松地拂过雪白的香腮。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懒洋洋地起来画上蛾眉,漫不经心地随意化妆慢吞吞地梳洗打

  蛾眉诗经,一个女子的眉毛是弯曲的很美丽的意思。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屈原所写美人芳草都有寄托意义。蛾眉,喻指才德意志的美好。

  温词也可看作有这样的寄托之意。

  再读“懒起画蛾眉”,理解为何“懒起”?

  《春宫怨》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女子化妆为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所以慵懒

  用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百无聊赖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梳洗打扮过后,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拿出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镜子里交叉出现了她的脸孔和花饰。花与人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七、主旨探究

  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实际是假借写女子,实际正是写他自己仕宦之上的不得意,是写一个才智之士不被任用的一种感慨和悲哀。温词就妙在这里

  八、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九、情感总结

  对此词,叶嘉莹以诗做注:

  绣阁朝晖掩映金,

  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

  千古佳人寂寞心。

  十、思考讨论: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

  明确: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爱她,选择她,抛弃她。她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中。

  君臣关系也是如此。那个在家中唯我独尊的男子汉大丈夫,一到君臣关系中,就变成“臣妾”了,就跟那妾连在一起了,相当于女子地位。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谪,被赐死,甚至杀身,还要谢恩的。与夫妻关系极为相似。所以很多男子做起诗来,想到自己不得知遇,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没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

  十一、比较阅读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两个角度:情感花间词风

  十二、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寄予情感的诗作

8、菩萨蛮(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关于作家作品

  韦庄详见导学与评价

  二.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诗句赏析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四、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五、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9、菩萨蛮(温庭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五代词的有关常识。

  2、通过对“温词”的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讨论本词是否有所寄托。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唐五代词概述:

  1、花间词派:以唐温庭筠、前蜀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温词秾艳华美,如簪花仕女,如富丽堂皇牡丹,“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疏淡清秀,如淡妆美人,如清新明丽芙蓉,“显而疏”,易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2、二主一相: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操,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二、作者介绍: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三、结合注解,理解词意: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四、赏析:

  1、这首词的韵脚有哪些?如何构成听觉之美?

  答: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褥”“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2、词中的物象有哪些?如何营造视觉之美?

  答:物象有“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致绵密,构成富于视觉美的境界。

  3、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4、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答:肖像、动作(细节)、着装描写。

  例如“懒起画蛾眉”中“懒”字把她此时此地那种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弄妆梳洗迟”中“迟”字进而渲染她无情无绪的心态;“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双双金鹧鸪”,实际是反衬,她独处深闺。满怀惆怅,“双双金鹧鸪”不仅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难堪,也道出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五、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李华

幼儿园中学教案推荐 《背影》导学案一等奖(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旅鼠之谜》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概括性试题解析教案一等奖(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文开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我的老师》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雪》学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责任伴我行主题班会稿(七年级下册) 为梦拼搏——“规划人生爱拼才会赢”主题班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做人的根本——诚信主题班会稿(七年级下册)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类人七年级(下)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我有一个梦想》《你是你的船长》《演讲词写作》导学案一等奖(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教学总结(高一上册) 《摆渡》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狼》导学案一等奖、教案一等奖(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最新中学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一等奖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爱的心语教学设计概述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学案一等奖 《手》教案一等奖设计 《丹柯》教学设计 语序不当和成分残缺病句学教案一等奖二(人教版高三必修) 呼兰河畔的一曲悲歌——《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 人教版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爱的心语》教学设计总论:蛇、预言、窗、你的名字 《淮阴侯列传》学案一等奖

相关信息 韦庄《菩萨蛮》教案一等奖 菩萨蛮(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一等奖设计) 菩萨蛮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韦庄《菩萨蛮》(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一等奖设计)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一等奖设计)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一等奖设计) 菩萨蛮教学案一等奖(江南)(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一等奖设计) 菩萨兵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