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时间:2022-08-03 16:30:40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句子解析:

1、那天晚上,玛琪甚至把这件事记在自己的日记里了。在2155年5月17日这一天里她写道:“今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使读者产生疑问:为什么这本书是真正的书?2155年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2、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

  从玛琪的神态描写“鄙夷不屑的神情”和语言描写“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可以看出玛琪不喜欢学校的生活。

3、

  “这种类型的学校”指学习地点在家里,有机器老师、教学视察员,用打孔文字写作业和答卷等。“那种老式学校指学生集中在学校的教室里上课,有老师、纸质的课本、手写作业和答卷等。

4、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一次又一次”说明机器人老师测试的次数非常多,这也是玛琪痛恨上学的原因之一。

5、“他们那时候刚好不是那么做的。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不那样做”是指不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心智情况来教学,做不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为当时的条件比较落后,一两个老师要给几十个孩子上课,时间精力达不到。另外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

6、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玛琪被老式学校好玩的上课情景深深地吸引着,但她又不得不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2155年的一天,托米发现了一本 很旧的纸质的书,和他们现在的书大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4―25自然段):写玛琪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厌恶以及托米与玛琪谈论老式学校和现有学校的不同。

  第三部分(第26―30自然段):写玛琪对老式学校的想象和向往,她觉得那样的上学方式很有趣。

2、《那一定会很好》重点句子解析重难点问题解答与课文主旨段落大意

  句子解析

1.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吱吱嘎嘎:拟声词,写出了手推车很破旧。

2.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种子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充盈,心理上的满足。

07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记叙一颗种子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先后变成一棵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历程。

2.种子在追逐梦想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种子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变成了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想一想:舒服在每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作者把一颗种子到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变化生动有趣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即神奇又有趣,写出了种子追逐梦想的历程。可文字背后却是种子那颗无私奉献,不甘平庸的奉献精神。

4.比较一下,本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是,两篇文章都是童话;都写了树:都有主人公变化的历程;故事情节上,都有反复的特点。

  不同之处是,《去年的树》写的是鸟儿和树的故事,本文写了一棵树的生命历程;《去年的树》在情感上,始终有一种淡淡的哀伤,本文在情感上是平和、乐观、充满希望的。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种子被泥土包裹着,想站起来,后来终于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第二部分(4-7):高大的树变成了一辆手推车,终于会跑了。

  第三部分(8-9):手推车跑起来感到很吃力,后来被农夫和儿子拆了,做了把椅子。

  第四部分(10-12):椅子觉得挺直腰背很吃力,被年轻的农夫拆了,拼成了木地板,他感到很舒服。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一颗种子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先后变成一棵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历程。启发我们不断追寻心中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仿写

1.做一棵会跑的树该多好啊,那一定很舒服。这句话写出了种子的强烈愿望。

请你仿照例句再写几句话。

  如果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该多好啊,那一定很舒服。

2.吱吱嘎嘎 吱呀

这两个词都是模拟声音的词语,你也来仿写几个这样的词语。

  滴滴答答叽叽喳喳 噼噼啪啪

3、《景阳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句子解析:

1、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

  武松出言豪壮,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2、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笑”说明武松看到树上的字,仍然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虎,还认为是店家的诡计,真是固执己见。“我怕什么”表现了武松的无所畏惧,胆量过人。

3、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武松这时才相信冈上有虎,但是一点也不害怕。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下冈。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般:这里是指种、样。武松三“闪”,消耗了老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表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写武松在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要上景阳冈。

  第二部分(5~7):写武松上冈,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部分(8~12):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第四部分(13):写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4、《梅花魂》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句子解析:

1、

  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看见梅花开,闻到梅花的幽芳,再写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巧设悬念,引人思考: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联系呢?

2、

  把梅花与其他的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三个“最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在梅花的精神。

3、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开头写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写从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这样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强烈情感。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2~15):回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春恋之情。

  第三部分(16):照应开头,赞扬外祖父的爱国精神。

5、《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句子解析:

1、那天晚上,玛琪甚至把这件事记在自己的日记里了。在2155年5月17日这一天里她写道:“今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使读者产生疑问:为什么这本书是真正的书?2155年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2、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

  从玛琪的神态描写“鄙夷不屑的神情”和语言描写“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可以看出玛琪不喜欢学校的生活。

3、

  “这种类型的学校”指学习地点在家里,有机器老师、教学视察员,用打孔文字写作业和答卷等。“那种老式学校指学生集中在学校的教室里上课,有老师、纸质的课本、手写作业和答卷等。

4、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一次又一次”说明机器人老师测试的次数非常多,这也是玛琪痛恨上学的原因之一。

5、“他们那时候刚好不是那么做的。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不那样做”是指不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心智情况来教学,做不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为当时的条件比较落后,一两个老师要给几十个孩子上课,时间精力达不到。另外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

6、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玛琪被老式学校好玩的上课情景深深地吸引着,但她又不得不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2155年的一天,托米发现了一本 很旧的纸质的书,和他们现在的书大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4―25自然段):写玛琪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厌恶以及托米与玛琪谈论老式学校和现有学校的不同。

  第三部分(第26―30自然段):写玛琪对老式学校的想象和向往,她觉得那样的上学方式很有趣。

6、《军神》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句子解析:

1、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

沃克医生面对眼前的病人,表现出“头也不抬、冷冷”的态度,表现了他孤高自傲的性格。

2、“你是军人!

  沃克医生的话表明他对眼前的病人有了新的认识。“一针见血”表现沃克医生态度果断,衬托了年轻人的镇定。

3、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沃克医生的目光变得柔和了,与先前冷淡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因为面前的年轻军人在伤势严重的情况下,表现得从容镇定,具有顽强的意志。他从内心钦佩这样的军人,所以在神态上也有相应的变化。

4、病人平静地回答:

  “平静”表现出病人的态度非常冷静,他向沃克医生说明拒绝使用麻药的原因。这样镇定从容的军人,让人肃然起敬。为了有一个清醒的大脑,为了以后能够指挥打仗,所以刘伯承毫不犹豫地拒绝使用麻醉剂。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意志坚定的军人形象,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甘愿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的这种行为让人动容。

5、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再一次愣住、口吃”形象地表现了沃克医生听到病人回答之后的震惊。这种手术的痛苦,绝非常人所能忍受,而病人竟然拒绝使用麻醉剂,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侧面衬托出病人的顽强意志和从容镇定的心态。

“一刀刀”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一刀刀” 体现了手术的复杂,不是一刀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所以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肯定要遭受很大的痛苦。如果去掉“一刀刀”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6、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从容镇定”与“颤抖、汗珠滚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表现了沃克医生在实施手术时心情紧张,他担心病人太痛苦,无法忍受和坚持,衬托了年轻人的坚强勇敢。

7、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年轻人比作“会说话的钢板”,直接表达沃克医生对年轻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点明文章的中心。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第二部分(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第三部分(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第四部分(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7、《为人民服务》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句子解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完全”,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即将挖成的炭窑突然塌方,他为救战友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要重”。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5、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

  6、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7、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段落大意:

  一、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二、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三、讲为人民服务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坚持好的。

  四、讲为人民服务要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五、讲开追悼会的目的,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8、《腊八粥》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句子解析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提到腊八粥,就立刻产生一种

  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这样写起到了一定的强调作用。

2.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八儿欢喜至极。

3.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

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叹气”“呻唤”把熬煮腊八粥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突出了八儿的可爱与嘴馋。

4.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

  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人人喜爱腊八粥。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程度以及怎样煮腊八粥。

  第二部分(2-19):八儿等吃腊八粥。写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等待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

9、《匆匆》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引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初步抒发了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之情。

  第二部分(2~4):以“我”的生活为叙写内容,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时间的匆匆流逝。

  第三部分(5):照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羿射九日》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练习 《多彩的活动》习作指导与范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同步练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类及练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生字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2《古诗二首》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同读一本书》交际指导与范例 荷花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忆读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知识点归类预习 中考语文经典考题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人之初》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交际方法与实例 《动物儿歌》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最新学习资源 《秋天的雨》句子解析重点问题解答与段落大意 《花的学校》课文主题与课后习题答案 《灯光》多音字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句子解析与问题解答,课文主题与段落大意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相关信息 有趣的溶解_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木"_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有趣的纸_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推理评课稿 有趣的嘴巴_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有趣的中秋活动方案 有趣的小表弟的作文 有趣的商场活动促销方案范文 有趣的影子_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鞋子_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