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词三首》生字拼音组词诗句意思及注释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21.古诗词三首》生字拼音组词诗句意思及注释

时间:2022-07-09 21:36:29

《21.古诗词三首》生字拼音组词诗句意思及注释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21.古诗词三首》生字拼音组词诗句意思及注释

一、我会写组词

  祭:jì(家祭、祭祀、吊祭)

  乃:nǎi(乃父、乃兄、乃至)

  熏:xūn(熏陶、熏人、臭气熏天)

  杭:háng(杭州、苏杭、杭绢)

  亥:hài(丁亥、亥时、辛亥革命)

  恃:shì(仗恃、恃才傲物、自恃清高)

  哀:āi(哀痛、哀家、悲哀)

  拘jū(拘束、拘谨、不拘一格)

二、我会认组词

  擞:sǒu(精神抖擞)

三、多音字

  空:kōng(天空) kòng(空地)

  重:chóng(重新)zhòng(重量)

  降: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几:jǐ(几个)jī(茶几)

四、理解诗意

  01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02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④直:简直。⑤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诗意: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03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诗意: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2、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生字组词

  我会写:

  宿:住宿 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徐徐 徐缓 徐步 清风徐来 不疾不徐

  篱: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下

  疏:稀疏 疏忽 疏远 疏导 志大才疏

  杂:杂色 杂事 杂技 夹杂 人多手杂

  稀:稀疏 稀客 稀少 稀有 稀粥 稀饭

  蜻:蜻蜓 蜻蜓点水

  蜓:蜻蜓 蜻蜓点水

  茅:茅草 茅屋 茅庐 茅厕 茅舍 茅棚

  檐:屋檐 房檐 帽檐 廊檐 飞檐走璧

  翁:老翁 渔翁 翁婿 主人翁 塞翁失马

  锄:锄草 锄田 铁锄 锄头 锄奸

  赖:依赖 抵赖 诬赖 赖账 百无聊赖

  剥:剥削 剥夺 剥离 盘剥 生吞活剥

  多音字:

  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

  剥:bō剥削 bāo剥皮

  形近字:

  徐(徐缓)途(路途) 篱(篱笆)离(离开)

  疏(疏远)蔬(蔬菜) 蜻(蜻蜓)晴(晴朗)

  茅(茅屋)矛(矛盾) 赖(依赖)懒(懒散)

3、《3.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与课文朗读

  [qq-video vids=r09585y9267]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①[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________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qq-video vids=y09609fqo0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①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________注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qq-video vids=p0958uugz5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________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④[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⑤[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⑥[见]同“现”。

4、《17.古诗三首》诗句意思

1.浪淘沙(其一)诗句意思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好像又要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2.江南春诗句意思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各种鸟儿婉转啼鸣,到处是绿树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村寨城郭,酒旗迎风招展。南朝遗留下来的,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地矗立在风烟云雨中,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

3.书湖阴先生壁诗句意思

  诗意:茅草房的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5、《3.古诗词三首》重点问题解答与译文

问题归纳

1.《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课文主题

  1.《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6、《27.故事二则》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我会认组词

  拜:bài(拜见、跪拜、拜年)

  侯:hóu(王侯、侯门、王侯将相)

  肤:fū(皮肤、肤色、肤浅)

  剂:jì(药剂、剂量、一剂药)

  髓:suǐ(骨髓、精髓、深入骨髓)

  纪:jǐ(姓纪、纪律、纪晓岚)

  标:biāo(标准、标枪、标签)

  教:jiāo(教学)jiào(教室)

  拜:拜bài(拜见)bái(拜拜)

  骨:gǔ(花骨朵)gū(骨头)

  纪:jì(世纪)jǐ(姓纪)

三、近义词

  拜见一一拜访 喜欢一一喜爱 高明一一高超

  严重一一严厉 连忙一一急忙 应该一一应当

  进步一一提高 百发百中一一百步穿杨

四、反义词

  喜欢一一讨厌高明一一低劣严重一一轻微

  满意一一失望 模糊一一清楚 进步一一退步

五、理解词语

  一声不响: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无能为力: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拜见:敬辞,拜会;会见(从客人方面说)。

  骨髓:骨头里的像脂肪的物质。

  百发百中: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7、《21.古诗词三首》生字拼音组词诗句意思及注释

一、我会写组词

  祭:jì(家祭、祭祀、吊祭)

  乃:nǎi(乃父、乃兄、乃至)

  熏:xūn(熏陶、熏人、臭气熏天)

  杭:háng(杭州、苏杭、杭绢)

  亥:hài(丁亥、亥时、辛亥革命)

  恃:shì(仗恃、恃才傲物、自恃清高)

  哀:āi(哀痛、哀家、悲哀)

  拘jū(拘束、拘谨、不拘一格)

二、我会认组词

  擞:sǒu(精神抖擞)

三、多音字

  空:kōng(天空) kòng(空地)

  重:chóng(重新)zhòng(重量)

  降: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几:jǐ(几个)jī(茶几)

四、理解诗意

  01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02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④直:简直。⑤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诗意: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03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诗意: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8、《12.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注释与诗句意思

一、我会写组词

  祭:jì(家祭、祭祀、吊祭)

  乃:nǎi(乃父、乃兄、乃至)

  熏:xūn(熏陶、熏人、臭气熏天)

  杭:háng(杭州、苏杭、杭绢)

  亥:hài(丁亥、亥时、辛亥革命)

  恃:shì(仗恃、恃才傲物、自恃清高)

  哀:āi(哀痛、哀家、悲哀)

  拘jū(拘束、拘谨、不拘一格)

二、我会认组词

  擞:sǒu(精神抖擞)

三、多音字

  空:kōng(天空) kòng(空地)

  重:chóng(重新)zhòng(重量)

  降: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几:jǐ(几个)jī(茶几)

四、理解诗意

  01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02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④直:简直。⑤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诗意: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03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诗意: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9、《21.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诗句意思

一、我会写组词

  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

  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

  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

  词:cí(歌词、词语、单词)

  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

  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

  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

  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

  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

  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

二、我会认组词

  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

三、多音字

  还:huán(归还)hái(还是)

  度:dù(度假)duó(揣度)

  为:wéi (以为)wèi (为什么)

四、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

  《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10、《21.文言文二则》生字拼音组词课文注释与译文

一、我会写组词

  哉:zāi(美哉、善哉、呜呼哀哉)

  巍:wēi(巍峨、巍然、巍巍)

  弦:xián(琴弦、弦乐器、扣人心弦)

  轴:zhóu(线轴、轴心、中轴线)

  锦:jǐn(锦缎、锦绣、锦鸡)

  曝:pù(曝露、曝晒、一曝十寒)

  矣:yǐ(悔之晚矣、由来久矣)

多音字

  斗:dòu(争斗)dǒu(斗胆)

  曝:pù(曝晒)bào(曝光)

  角:jiǎo(角落)jué(角色)

伯牙鼓琴

[注释]

  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

[注释]

  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③戴嵩:唐代画家。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⑪谬: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⑫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11、《3.古诗词三首》作者介绍与译文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

  德dé(美德、德行、品德)

  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

  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

三、多音字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四、译文

《宿建德江》

1.: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1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设计说明

  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图片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图片课件;三首诗词意境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三首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人诗句连连看

  1.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

  2.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相关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二、课前预习成果展

  1.借助拼音读好三首古诗词。

  (1)读准字音:“蝉”是翘舌音。

  (2)指名读三首诗词。

  2.交流作者资料。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的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词的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对作者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感悟其写作风格。

  三、品析字词悟诗情

  (一)《宿建德江》

  1.释诗题。

  宿:住。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2.明诗意。

  过渡:同学们,此时留宿在建德江的孟浩然,能安然入眠吗?不能入眠的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静静地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诗里的哪个字、哪个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1)自由读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①说一说诗句中这些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应利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渚”的意

  思。

  客:指作者本人。

  ②交流诗句的意思。

  傍晚,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看到了空旷的原野,天空比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里,离我很近。

  (2)小结:第一二句告诉我们诗人在做什么,第三四句写了诗人看到的江边月夜美景。

  (3)小组之间交流:诗中的哪个字或哪个词传递了诗人的情绪?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诗句。

  3.悟诗情。

  (1)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愁)

  (2)(愁)找得真准,看来你们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读读这行诗。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寂寞之愁、孤独之愁、思乡之愁。)

  (4)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是从这句诗的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

  ①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他身处异乡。此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烟渚)(日暮)

  ②“日暮”是日落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等。)

  ③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我们看到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他可能在想,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

  (5)诗人独身夜宿建德江,面对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出示课件,补充资料: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①诗人仕途不顺,离开洛阳,借旅行来排解自己的苦恼。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

  ②指导朗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读出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6)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一个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

  引读: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起了从前,想起了家乡,想到了亲人朋友,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①想起昨日刻苦求学之时,纵然辛苦,却斗志昂扬,奋发向前,可是,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②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③看不到熟悉的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过渡: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7)带着对作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全诗。

  4.小结学法:

  (1)综合诗意,释诗题。

  (2)理解字词,明诗意。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古诗的意思。

  (3)联系背景,悟诗情。

  (4)朗读感悟,多积累。

  (二)学法迁移,自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小组合作,运用学习《宿建德江》的方法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四环节学习法。

  2.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

  (1)诗题交代了诗人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诗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醉了以后写了这首诗。)

  (2)古诗的意思:天快下雨了,天空中乌云密布,就像打翻的墨水一样,但是还没有把山遮住。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像蹦跳的珍珠一样噼噼啪啪落到船里。忽然一阵大风吹来,顿时云开雾散,雨也停了,望湖楼下的西湖水一碧如洗,水平如镜。

  (3)有感情朗读全诗。

  4.教师指导,深入理解。

  (1)都说苏轼的诗歌极具画面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黑云翻墨、白雨入船、卷地风来、碧水如天)

  (2)这是一场怎样的雨?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骤雨。那乌云还没来得及把山遮起来雨就下了,雨又大又急,胡乱入了船。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3)诗人的写作风格你感受到了吗?

  ①诗人苏轼的风格是豪迈的,我们从这一场疾风骤雨中能感受到。

  ②诗人善用比喻。(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碧水如天)

  5.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汉语的典范,它用凝练的语言描写画面,表达情感。我们要教会学生一般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学以致用,自学第二首诗,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诗歌鉴赏能力。

  四、指导写字求美观。

  1.出示生字“德”“鹊”“蝉”。

  2.仔细观察,说说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1)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德”字右边中间一横不要丢;“鹊”字左下部是“日”,不是“目”。

  (2)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如:鹊是一种鸟,所以是鸟字旁。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3)指导书写,注意左右两个部件要避让。

  3.生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各写一遍。教师强调“三个一”。

  4.反馈交流。师生点评。

  5.生再练写。

  设计意图: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并不是重点,但是也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正所谓:“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适时、适当的总结和回顾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激发兴趣

  1.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3.释题: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

  4.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子,叫做“词牌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5.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词牌名。(如:如梦令、清平乐等。)

  6.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在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7.本课三首诗词都写了自然风光,那么辛弃疾的词是如何描写的呢?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到辛弃疾怎样的诗词风格?

  设计意图:由诗及词,学生由自己的学习储备进入新的学习领域,把了解诗词风格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富有挑战性,能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试着画出节奏。

  2.照着老师的样子朗读这首词。

  3.品读上阕:

  (1)出示内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自读自悟:

  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把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3)交流:

  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稻子。

  闻到的:稻花香。

  想象丰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丰收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诗句意思。

  ②听到的:蝉鸣、蛙声。

  (4)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夜?(清幽、静谧的夏夜。)

  (5)配乐有感情朗读,前两句读出“幽”,后两句读出“喜”。朗读时,前一句语气轻一些,后一句语调上扬,突出欣喜之情。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4.品读下阕。

  (1)过渡: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如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2)出示内容: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4)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忽然,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5)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导学: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小客舍去哪里了呢?——路转溪桥忽见。(拐个弯转过小溪上的小桥,顿时发现它就在眼前。)

  (7)想象作者看到熟悉的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

  (8)指名读,比赛读。

  (9)配乐朗读。

  5.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6.有感情朗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三、诗词对比,感受不同

  1.回顾《宿建德江》,读一读。

  2.说说同样写的是月夜景色。这两首诗词中作者的情感一样吗?结合诗词说一说。

  3.《宿建德江》表达的是旅人的寂寥之感,主要体现“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面对美丽月夜,丰收之景的愉悦之情,对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

  4.分别朗读这两首诗词,感受作者的不同情感。

  5.交流其他描写月夜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对弟弟的思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对亲人的思念)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悲怆郁愤)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感悟不同的诗词。即使写的是同样的意象,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心境。本环节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其他具有相同意象的诗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朗读本首词并背诵默写。

  2.搜集辛弃疾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设计意图:适时、适度拓展阅读课外相关古诗,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进行积累。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诗词,教学应该努力在朗读、感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诵读吟唱中升情。“诗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教学过程中,我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画面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诗词产生共鸣。

  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备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诗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诗人的心境,我设计了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再一次促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导学生去搜集词,吟诵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13、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三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授课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出示课件3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4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出示课件5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出示课件6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出示课件7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出示课件8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9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无”是没有的意思。)

出示课件10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

出示课件11

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

  (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露出一些新绿,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板书:黄 新绿 黄)

出示课件12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板书:情:喜爱)

  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一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出示课件13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了,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

  1.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

  2.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20

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注意“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21】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四声。“即兴”意思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出示课件22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出示课件23】

1.认识生字:杂、稀、蜻、蜓。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出示课件24】

2.指导书写

  “蜻、蜓、稀”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25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

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还可以问老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惟有:只有;日长:天长了。)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出示课件27】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出示课件28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出示课件29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出示课件30

(3)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五、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出示课件31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板书:宁静 以动写静)

  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2.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3.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板书:清新、田园、安逸闲适)

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后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七、总结交流,拓展阅读

【】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书“清平乐yuè”,并齐读)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村居

4.师介绍: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

  (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

  “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字上面一横最长。

  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

  学生自主学习。

  7.交流释疑。

  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那就是说“翁”指老公公。

  “媪”字左边一个“女”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上下文。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

  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大的。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

  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

  “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笼 蓬)

  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

  的一二两句?

  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是“青草”?

(2)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

  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板书:茅檐 低小 )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3.品人物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设:

  ①品小儿

  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

  为什么?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活泼、可爱)(板书:小儿 无赖)

  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

  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

  (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

  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

  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谁来读读这句?

  ②品大儿和中儿

  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

  (板书: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③品翁媪

师讲解: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课件出示图片:突出“相媚好”)。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里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

  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的说着话儿,拉着家常,这就是——相媚好。(板书:翁媪吴音相媚好)

  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板书:醉)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也醉一回吧!(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交流讨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4.背诵这首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他“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范成大

(1126年-1193年),字致能,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杨万里称其:“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出使金国有日记《揽辔录》。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般指吴地的方言,古诗道”醉里吴音相媚好”,描述的就是吴越的方言。

  吴音是吴语的古称之一,也称江南话、江东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通行于今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代表方言为苏州话和上海话。使用人口近一亿,与吴越文化血脉相承。

《四时田园杂兴》,

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题意: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羿射九日》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练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解读 我多想去看看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练习 《找春天》同步练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同步练习 《一分钟》生字组词拼音笔顺等知识点预习 《人之初》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问题解答与教学内容预习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交际实例 《猴王出世》生字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同步练习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昆虫备忘录同步练习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交际方法指导与范文

最新学习资源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不懂就要问》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是什么》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知识点预习

相关信息 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教学反思 古诗词讲解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 古诗词讲解五年级上册《长相思》 诗句改编的搞笑句子72条 古诗词讲解四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七)》 古诗词中描写山的句子95条 诗句翻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古诗词竞赛试题备课资料(河大版七年级下册) 古诗词中表现亲情的句子95条 诗句个性签名,伤感9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