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

时间:2022-06-26 12:42:22

《“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维护 秩序 岗位 腹部 解剖

  措施 派遣 实践 弥漫 哭泣

二、比一比,再组词。

  难(困难)混(混乱)秩(秩序)卑(卑微)宰(屠宰)

  维(维度)昆(昆明)轶(轶事)脾(脾气)辛(辛苦)

三、多音字组词。

  bó 单薄mài 山脉

  báo 薄片mò 脉脉含情

四、近义词。

  弥漫—(充满)估计—(大概)杂乱—(混乱)势不可当—(势如破竹)

  维护—(维持)喧哗—(嘈杂)悲壮—(壮烈)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五、反义词。

  违抗—(服从)镇定—(惊慌)须臾—(良久)纹丝不动—(闻风而动)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漂亮)的邮船 (简短)的对话 (伟大)的灵魂

  (黑色)的雕像 (英雄)的壮举 (小心翼翼)地驾驶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嘈杂 杂乱

  1.商品排列得井然有序,不见得生意就好,反倒是(杂乱)无章的小店,常有顾客登门。

  2.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秩序 序列

  3.这里有20项技术(序列),然而您将发现可以很快地通过这个阶段,但始终还是要以您自己的步伐进行。

  4.上体育课时,同学们(秩序)井然地排好队。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水势急。(湍急)

  2.极短的时间;片刻。(须臾)

  3.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相提并论)

  4.有条理、有秩序的样子。(秩序井然)

  5.比喻像高山一样稳固地耸立着,不可动摇。(巍然屹立)

  6.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小心翼翼)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这段节选自法国作家雨果 的《“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小说(体裁)。

  2.文段第一段从哪几方面描写情况的危急?

  从乘客、海水、轮机火炉三个方面描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 语言 描写,从这些句子中可以初步看出哈尔威船长的什么品质?

  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品质。

  4.“轮机火炉被海水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使用了什么修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轮船火炉被海水浸得快熄灭的状态,表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

  5.“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忘记了。”是哈尔威船长真的把自己忘记了吗?请分析。

  不是,船长认真负责,只是他根本就没想要离开,表现他要和船一起共存亡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度的责任心。

2、《“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维护 秩序 岗位 腹部 解剖

  措施 派遣 实践 弥漫 哭泣

二、比一比,再组词。

  难(困难)混(混乱)秩(秩序)卑(卑微)宰(屠宰)

  维(维度)昆(昆明)轶(轶事)脾(脾气)辛(辛苦)

三、多音字组词。

  bó 单薄mài 山脉

  báo 薄片mò 脉脉含情

四、近义词。

  弥漫—(充满)估计—(大概)杂乱—(混乱)势不可当—(势如破竹)

  维护—(维持)喧哗—(嘈杂)悲壮—(壮烈)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五、反义词。

  违抗—(服从)镇定—(惊慌)须臾—(良久)纹丝不动—(闻风而动)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漂亮)的邮船 (简短)的对话 (伟大)的灵魂

  (黑色)的雕像 (英雄)的壮举 (小心翼翼)地驾驶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嘈杂 杂乱

  1.商品排列得井然有序,不见得生意就好,反倒是(杂乱)无章的小店,常有顾客登门。

  2.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秩序 序列

  3.这里有20项技术(序列),然而您将发现可以很快地通过这个阶段,但始终还是要以您自己的步伐进行。

  4.上体育课时,同学们(秩序)井然地排好队。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水势急。(湍急)

  2.极短的时间;片刻。(须臾)

  3.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相提并论)

  4.有条理、有秩序的样子。(秩序井然)

  5.比喻像高山一样稳固地耸立着,不可动摇。(巍然屹立)

  6.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小心翼翼)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这段节选自法国作家雨果 的《“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小说(体裁)。

  2.文段第一段从哪几方面描写情况的危急?

  从乘客、海水、轮机火炉三个方面描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 语言 描写,从这些句子中可以初步看出哈尔威船长的什么品质?

  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品质。

  4.“轮机火炉被海水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使用了什么修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轮船火炉被海水浸得快熄灭的状态,表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

  5.“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忘记了。”是哈尔威船长真的把自己忘记了吗?请分析。

  不是,船长认真负责,只是他根本就没想要离开,表现他要和船一起共存亡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度的责任心。

同步练习2

  一、看拼音写词语。pōu kāi kū lonɡ hùn luàn wéi hù

  ( ) ( ) ( )( )

二、给带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pāo pōu)开   遇(nàn nán)

(zàng zhàng)身 (chuǎn tuān)急

(báo bó)雾  (diào tiáo)遣

三、辨一辨,再组词。

  例(   )抗(  )秒(  )哗(  )淹(  )奥(  )

  列(  )杭(  )抄(  )桦(  )掩(  )懊(  )

四、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1.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快乐阅读轻松答。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    )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    )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    )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1.给红色字注音,写在文中括号内。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此句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理解一下“笔直”和“逼”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如果有人给哈尔威船长颁发奖状,颁奖词应该是怎样的?

(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 剖 开 窟 窿 混 乱 维 护

二、剖( pōu√) 难(nàn√)

葬(zàng√)  湍(tuān√)

薄(báo√)  调(diào√)

三、例(例如)抗(反抗) 秒(分秒)哗(哗哗)

列(并列)杭(杭州) 抄(抄写)桦(白桦)

淹(淹没)奥(奥妙)

掩(掩护)懊(懊丧)

四、1.海浪把轮机火炉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2.人们凝视着雕像。

五、1.好似(sì)

2.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把“玛丽号”比作幽灵、山峰。

3.“笔直”“逼”说明“玛丽号”动作非常快,由于雾大看不清对方,“玛丽号”正好撞向了“诺曼底号”。

六、哈尔威船长是非常勇敢的,宁愿自己死也不愿别人死,用自己的生命挽回六十人的生命,而自己却沉入大海,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3、《“诺曼底号”遇难记》段落大意 课文主题 问题解答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5):“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诺曼底号”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39):哈尔威船长指挥众人脱险。

  第四部分(40~42):英雄船长遇难。

  第五部分(43~45):高度评价船长的壮举。

课文主题:

  “诺曼底”号在海上被撞遇难,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使船上六十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格。

问题解答:

  1.这段节选自法国作家雨果 的《“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小说(体裁)。

  2.文段第一段从哪几方面描写情况的危急?

  从乘客、海水、轮机火炉三个方面描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 语言 描写,从这些句子中可以初步看出哈尔威船长的什么品质?

  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品质。

  4.“轮机火炉被海水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使用了什么修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轮船火炉被海水浸得快熄灭的状态,表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

  5.“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忘记了。”是哈尔威船长真的把自己忘记了吗?请分析。

  不是,船长认真负责,只是他根本就没想要离开,表现他要和船一起共存亡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度的责任心。

4、《“诺曼底号”遇难记》近义词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近义词

  照例——照常估计——估测

  大约——大概隐约——模糊

  混乱——杂乱维持——维护

  猝然——突然酣睡——熟睡

  违抗——违背争执——争吵

反义词

  漆黑——明亮笔直——弯曲

  简短——冗长违抗——遵守

  伟大——渺小惊慌失措——镇定自若

理解词语:

  弥漫:(烟雾、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巍然: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的样子。

  一刹那:极短的时间。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序的样子。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动失常,不知怎样才好。

  混乱:无条理,无秩序。

  维持:保持使继续存在;保护;维护。

  秩序:多指人或事物按规定有条不紊,整齐有序。

  主宰:主管;支配,统治;掌握。

课内词语:

  行驶 凌晨 窟窿 混乱 维持

  秩序 岗位 主宰 调遣 践行

5、《“诺曼底号”遇难记》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

我会写:

  伦 lún (伦理、天伦、人伦、伦常、伦次、)

  腹fù(腹部、捧腹、空腹、腹腔、心腹)

  剖pōu(解剖、剖析、解剖、剖腹、剖开)

  窟kū(窟窿、石窟、窟穴、龙窟、冰窟)

  窿lóng(窟窿、穹窿、平窿、窿穹)

  混hùn(混乱、混浊、混合、混杂)

  嘶sī(嘶哑、嘶叫、嘶声、鸣嘶、嘶吼)

  维wéi(维持、维护、纤维、维修、恭维)

  秩zhì(秩序、秩次、有秩、秩然、秩礼)

  卑bēi(谦卑、卑鄙、自卑、卑微、卑劣)

  岗gǎng(站岗、岗位、上岗、换岗、岗哨)

  宰zǎi(宰相、宰杀、主宰、屠宰)

  措cuò(措施、措辞、举措、措办、措手不及)

  遣qiǎn(派遣、消遣、差遣、遣散、排遣、遣返)

  践jiàn(实践、践行、践踏、践约)

形近字:

  难(困难)混(混乱)秩(秩序)卑(卑微)宰(屠宰)

  维(维度)昆(昆明)轶(轶事)脾(脾气)辛(辛苦)

多音字:

  薄:bó 单薄báo 薄片

  脉:mò 脉脉含情mài 山脉

6、《“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原文与朗读

  [qq-video vids=r0947cf06ka]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②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吉利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距离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幕中冒出一个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它笔直地朝“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儿,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③,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④,而此刻眼看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闯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是个孩子。

  轮船在冰冷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⑤,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吉利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文作者雨果(法国),张汉钧译(yì)。②【舰桥】舰船上甲板的前高处,是指挥航行的地方。③【湍(tuān)急】水势很急。④[酣(hān)睡]睡得很熟。⑤【须臾(yú)】片刻。

7、《“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体会人物品质的第2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以身殉职的事。“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文章感人肺腑。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质疑标题。用问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讲课初,我先从本课标题开始质疑:“诺曼底号"是怎么遇难的?遇难之后有多少人员伤亡?谁在遇难事件中起主要作用?最后结果怎样?让学生通读文章,给出答案。初步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环境描写,体会当时情況的危急。灾难发生后的有一段环境描写“震荡可怕极了。一剤那,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泣着,惊恐万分,一片混乱。海水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被海浪呛得嘶嘶直喘粗气。"我让学生围这段坏境描写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这个环境描写突出了当时情的万分危急,更能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勇于决断的高尚品格。

  (三)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崇高的品质。这一课中人物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我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船长的话,一组读其他人的话。两次朗读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对话理解哈尔威船长沉着指挥、舍己人、终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几个:1.讲课之初,通过不断质疑,让学生随着几个问题,大致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2.通过环境写,从侧面烘托了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勇于決断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学会要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读和写作方法。3.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通过感受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但是本课教学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课文里还有许多关键语句,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分析到,比如“实际上一共有六十ー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这句话突出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际心里只有別人,没有自己,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危难之际关心別人的无私品质。以及诺晏底号”沉船的一的细节描写,体现了哈尔船长忠于駅守的高尚品质。

  下次再上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我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文里的关键语句,让小组内讨论体现人物的高尚品质的细节描写,集思广益,会把文章分析得更深刻,了解人物更全面。

8、《“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1、教材所处的地位:《“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本单元课文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的应对,同时让学生感受人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

  2、教材内容概述:

  课文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遇难,全船的人一片恐慌,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船员救援、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所有的乘客和船员都脱险了,只有船长哈尔威沉入了大海。哈尔威船长坚定、果敢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钦佩。

  3、教材赏析:

  全文共47个自然段,可按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来理解。虽然篇幅较长,年代久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但却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鲜明,很容易打动孩子的心。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灵魂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文中简短有力的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渲染人物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大副回答:“到!”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20分钟。”

  面对猝然而至的灾难,失魂落魄的人群,哈威尔船长做的第一件事:了解情况,体现了他的镇定从容,虑事周全。寥寥数语,但船长的临危不乱、干脆利落,情势的万分危急宛然如在眼前。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第二件事:严肃纪律。因为只有铁的纪律才能保证救援的高效有序,哈威尔船长深知这一点,然而这铁的纪律中又满蕴着温柔:让女人先走。这种在危难关头也不忘保护弱小的社会良知更显出一颗普通灵魂的伟大。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叙事穿插议论抒情,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充满激情的描述、诵读。

  【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读中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悟文本,走进文本。

  【教学目标】

  1.充分阅读课文,研究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体会、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理解,学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资源共享。

  3.从虚拟情境的感悟迁移到现实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从名著中汲取养分,迁移学习、主动学习。

  【重点、难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借助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个性感悟;三是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方式方法。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这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关键,也是本文的难点和重点。

  【完成教学任务的切入点】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夯实基础,重视预习

  充分重视课前准备活动,有计划的安排以下准备内容:

  (1)以“雨果”为关键词上网搜索和查阅图书资料,充分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相关作品及创作风格等。

  (2)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的障碍。有能力的同学进行初步的“批注式”阅读。

  (3)有条件的同学搜集或者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也可以阅读相关电影剧本或者相关的资料,与《“诺曼底”号遇难记》进行对比学习。

  二、渲染情景,走近文本

  1.谈话:同学们,“海难”这两个字也许是任何一个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字眼。大家想一想,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其中的原因。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时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片段,在学生初步讨论以后,加强视听刺激,调动学生求解的欲望。

  4.小结导入课题: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行驶,“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而处于危急中的人们又无处躲藏,所以常常会因为慌乱而发生混乱不堪的局面,造成惨重的损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叫做《“诺曼底”号遇难记》,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同样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惨烈而悲壮的场面,不同的是这次事故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船上61人中有60人生还,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整体感知,触摸经典

  1、初步阅读,感知雨果作品的语言风格。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提示自主读书:

  ①根据预习的情况,给课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重点的

  词语可以标记一下。

  ②依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等要素,试

  着概括故事情节。

  ③互交流读书的初步认识,检查初读的效果。

  2.带着问题,圈点批注。在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刻画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的?

  谈话: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崇高的灵魂。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

  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提出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四、重点探究,深入体验

  1.在同学们初步质疑问难的条件下,帮助他们梳理问题,围绕“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是怎样塑造的”找出重点问题,分小组深入探讨。

  本文虽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但全文没有一处直白的表露。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加强感情朗读放在首位,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2.汇报学习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以点带面的问题展开,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读有所悟,展现个性理解。

  (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群?

  ①首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然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交流看法,各抒己见。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人们想的是什么?哈尔威船长想的是什么?

  ②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提问:如果你在“诺曼底”号上,面对此情此景,你首先会怎么办?引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索。

  ③灾难到来时,那些“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与镇定自若指挥的船长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哈尔威船长关键时刻采用的特殊手段,正好体现了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

  (2)“一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①讨论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全文进行。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

  “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他是不是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他怎么会忘了自己?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人们为什么不违抗他的意志?为什么会感到自己的上空出现了“伟大的灵魂”?

  ②抓住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一部分对话,反复阅读体验,然后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透过简短有力的对话描写,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用对话的形式塑造形象的方法。

  ③“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本文中多次描写“雾”:“大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等,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雾”?“黑色的雕像”指的是什么?面对这“沉进大海的雕像”,怎样理解获救后的人们的心情?

  五、积淀升华,挥笔成文

  1.回归整体,归纳理顺。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其中有太多太多可以让我们琢磨和学习的东西,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顺学而导。

  (1)哈尔威船长的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老船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全船人的生命。当我们想象到哈尔威船长好像一座黑色的雕像一样徐徐沉进大海的那一幕,你有什么感受?每人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2)从运用语言的角度,谈谈学习名作有哪些收获?

  ①本文中人物的对话为什么都是短句?给人什么感觉?有什么作用?

  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灾难面前人们的“惊恐万状”?这与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③从“大雾弥漫”到“阴惨惨的薄雾”,记叙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给你什么启示?

  2.读写结合,学写心得。

  课件出示:读完一篇文章后,把读后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写下来,就是心得笔记。

  学生动笔学写心得笔记。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可以与网上搜集到的相关的心得笔记做比较,寻找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交流各自的作品。

  六、前延后展,学无止境

  雨果是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抑恶扬善。雨果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都是世纪文学史上的名著,有条件的同学可积极阅读,也可观看由这些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等影像作品,进一步感知雨果笔下的“英雄”形象。

  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板书随着讲课的进行,逐步“显示”板书,以立体的形式展示课文内容,使文中所反映的事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的板书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重、难点,达成学习目标的辅助手段。

9、【教学设计】《“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认识“裸、泣”等13个生字,会写“嘶、维”等15个字,正确读写“窟窿、行驶”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能够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有什么样的品质。

  4.能够很好地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哈尔威船长伟大的英雄壮举,并试着说一下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重点】能够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有什么样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哈尔威船长伟大的英雄壮举,并试着说一下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裸、泣”等13个生字,会写“嘶、维”等15个字,正确读写“窟窿、行驶”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诺曼底号”遇难记。

  2.读题质疑。

  (1)生齐读课题。

  (2)师引导: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示例1:“诺曼底号”遇到了什么危险?

  示例2:“诺曼底号“在哪里遇到了危险?

  3.师小结:每个同学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困惑学习课文,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乐趣,请大家打开课本,一起走进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示意图】课文的题目可以说就是课文的眼睛。学习课文从课题入手,往往可以一下子就把握好文章写得关键点所在,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在这次导入新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诵课题以及质疑问难,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为更加深入的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新词。

  (1)师引导:同学们刚才认真投入地朗读了课文,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读准字音。

  ①自由练习读准大屏幕上的词语。

  ②师生互相交流最难读准的字词并正音。“酣、遣”是前鼻音,“汹、岗”是后鼻音,“窟窿”读轻声,“宰”是平舌音。

  ③生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3)交流识记词语的方法,出示形近词进行对比识记。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窟窿”,辨析“调遣”和“派遣”的意思。

  【设计意图】于永正老师说:“语文要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语文教学要注重方法的习得。本板块在识字上的教学设计上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先让孩子读准字音,找出难读准的生字。这样既了解了学情,又找出了孩子学习的难点,节约了课堂时间。接着让孩子互相交流,沟通识字的方法。这让孩子既扫除了拦路虎,又在交流中获得了求知的方法。最后又联系上下文理解难理解的词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些方法可以迁移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可以说是由教会知识到教会学习的转变。

  (5)指导书写。

  ①在课件中出示本课所有需要书写的生字,让学生仔细地观察。

  ②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示例1:今天要写的生字左右结构的字居多,除了”剖”字,其他都是左窄右宽。

  示例2:用来书写上下两个结构的文本字,需要特别注意上下两个部分之间的占位及布局,比如“窟、窿、岗、宰”这4个字都是上窄下宽。

  ③重点指导书写”遣”字。师在黑板上一边范写一边提醒书写要点,半包围结构,内收外放。内部结构紧凑,多横间距匀适,外部书写灵动,捺画平而舒展,生练习。

  ④重点指导书写“嘶”“窿”字。视频出示“嘶”字。“嘶”字左右结构,左收右放。口部小巧且上提,“其”字瘦长右侧收,“斤”字舒展稍下沉。出示“窿”字,上下结构,上收下放。穴部宜宽而扁,左右布局匀称,“隆”字撇捺舒展,结构紧凑。

  ⑤学生练习书写。

  ⑥展示评价书写情况。

  ⑦听写本课重点生字词,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出错进行重点评讲。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每一个学段都必须要重视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好。对于学生的写字动作姿势要求准确。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书写知识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素质。”从学习写字开始,我一边范写,一边用语言不断提醒学不仅要关注字的整体笔画布局,即左窄右宽,还要关注汉字笔画的每个细节,即每个字的笔画在整体书写上应该有的要领,这样进行细致的书法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在实践中获得写好字的秘诀,实现不仅能把字写正确,而且能把字写漂亮。

  板块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默读课文,结合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遇难”这件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老师指名进行反馈,结合学生的自己发言,课件出示与短文相关的段落,并且引导学生用第六单元刚刚学完“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形式和方法,按照这个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这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来梳理这篇课文的脉络,提炼出一个小标题。

  示例:”大雾夜航—海难发生—组织救援—船长牺牲”

  (3)师以小标题为支架,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词句,探究海难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1)师引导:亲爱的同学们,“诺曼底号”邮船建造于1863年,是一艘巨大的小型英国轮船,在英伦海峡也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像这类的英国客轮邮船,晚上开船出航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然而危险就在这样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袭而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仔细默读一下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师指名学生反馈,课件出示(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雾越来越浓了。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辨。)

  (3)师指导读好这些句子,在读中体会雾大。

  3.课堂小结。

  师:“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坏了,船长在指挥船上的人有序撤离,唯独自己被海水淹没了。船上的人如何获救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设计注重自主阅读与自主感悟,培养了小学生独立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自主地阅读一篇课文,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认真地理解、读懂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准确把握好课文的主线,理清课文思路。本板块教学设计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顺势再引导学生通过串联每一个部分的内容来概括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概括表达能力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整个板块设计,注重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板书设计】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大雾夜航—海难发生—组织救援—船长牺牲

10、《“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材分析 作者雨果介绍

教材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本篇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分明,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作者介绍: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代表作品:《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11、《“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镇定自若、机智果敢、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紧扣主题,感悟场面描写的一些方法,体会通过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3.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主体地位,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交流,提升语文素养。

  02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故事的情节、大部分生字词通过预习、自学环节已经完全能掌握。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雨果的这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如仍满足于读好课文、获得感悟,我感觉有些可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仅抓住了本文的人文性,让学生体会船长的伟大,而且有意挖掘文本的工具性,让学生也感悟到作者是如何表现出船长的伟大的。

  教学重点:

  1.感悟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感悟场面描写的一些方法,体会通过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3.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感悟场面描写的一些方法,体会通过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PPT(音乐、图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0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组词,第一组词语都是什么?(外国人的名字)自己读读,看谁读的又快又好?

  2.第二组词(反映危急时刻的成语)谁来读,读完说说你感到什么?

  二、知识新授

  (一)感受可怕

  1.快速浏览3—12段,看看什么地方最能看出灾难的可怕。

  2.自由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第一句和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3.再读读后三句话,想想这三句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当时震荡的可怕。

  4.指导朗读。

  5.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对这一场景总的概括,白色字都是具体的表述)我们以后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描写某种场面。

  6.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再次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7.这么混乱的场面如此发展下去,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这次灾难的结局向同学们说的那样吗?你能不能在后文中找到一个词来形容后来的救援工作开展的怎样?这么大的变化,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起说出他的名字。

  (二)体会船长的伟大。

  1.哈尔威船长又是如何指挥救援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3—44自然段,找出语言描写的段落。

  2.就在船上一片混乱的时候,传来了船长大声吼喝:

  【课件出示】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指名读评价)

  3.那么船长吼喝出了几道命令?你们从这几道命令中体会到了什么?同桌相互读读,讨论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镇定自若、沉着冷静、绅士风度、关心弱小、决心、安排有序)

  (控制场面、选择逃生工具、指出逃生次序、表明决心,这样的顺序合理吗?)

  4.可怕的灾难发生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镇定自若、合理有序的指挥,可是人们并没有按他说的去做,船上的人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危险还在继续,就在这时,人们听到了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师范读。

  【课件出示】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大副回答:“到!”

  5.请同学们看看,这段对话老师把他改成这样,行吗?为什么?体会短句的好处:节奏紧凑、简洁明快。

  【课件出示】

  “洛克机械师你在哪儿呀?”“船长您在叫我吗?我在这儿呀!”……

  6.自由读原文对话。

  7.请几个同学为我们再现当时的场面,其他同学想想,如果你就是船上的一名乘客,听到这样的对话,你会想些什么?你还害怕吗?为什么?不用枪行吗?你对船长有什么新的认识?

  8.就这样,大家立时——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9.读到这里老师不得不佩服本文的作者雨果先生,他只对人物做了两次语言描写,就为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其实在整个救援过程中,他的每一言、每一行无不体现着这个伟大的灵魂。正如书中所写,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

  10.他把每件事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就连谁都记挂在心上,克莱芒是谁?在这紧急时刻船长连还是孩子的见习水手都考虑到了,但惟独没有想到谁?这处细节描写让我们对这个伟大的灵魂又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就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三)与船同沉的悲壮

  1.二十分钟很快的过去了,船头沉下去了,船尾也被海水淹没了,所有的人都被安全的送到玛丽号上,但我们的哈尔威船长(出示最后一段,配背景音乐)

  2.(沉默)这是悲壮的——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与船同沉。让我们静静地凝望,让我们将画面中的每一个字深深地刻入心中。

  A你有什么想问哈尔威船长的吗?

  B你有什么想问作者的吗?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静静凝望这幅画面,将每一个字刻入我们心中。(沉默片刻)

  (四)总结课堂,完善板书

  1.读到这里,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不会平静,面对着徐徐沉进大海的哈尔威船长,面对着在大海中永生的哈尔威船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写在书上空白处。

  2.是呀,尊敬的哈尔威船长呀,你听到了吗?你的乘客正在呼喊的你的名字,你看到了吗?你的船员已为你献上崇高的敬礼。你“镇定自若于危难,机智果敢为救援,临危不惧面沧海,舍己救人似青山”的品质已在我们心中筑起了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我们知道你的生命已与诺曼底号融为一体。

  3.请全体起立,齐读这四句话。

  三、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哈尔威船长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若干年后,那个年轻的见习水手长大了,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课件出示)课后就让我们也给哈尔威船长写一封信,好吗?

  四、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哈尔威船长

  镇定自若 舍己为人 机智果敢

  不可开交 井然有序

12、《“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维护 秩序 岗位 腹部 解剖

  措施 派遣 实践 弥漫 哭泣

二、比一比,再组词。

  难(困难)混(混乱)秩(秩序)卑(卑微)宰(屠宰)

  维(维度)昆(昆明)轶(轶事)脾(脾气)辛(辛苦)

三、多音字组词。

  bó 单薄mài 山脉

  báo 薄片mò 脉脉含情

四、近义词。

  弥漫—(充满)估计—(大概)杂乱—(混乱)势不可当—(势如破竹)

  维护—(维持)喧哗—(嘈杂)悲壮—(壮烈)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五、反义词。

  违抗—(服从)镇定—(惊慌)须臾—(良久)纹丝不动—(闻风而动)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漂亮)的邮船 (简短)的对话 (伟大)的灵魂

  (黑色)的雕像 (英雄)的壮举 (小心翼翼)地驾驶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嘈杂 杂乱

  1.商品排列得井然有序,不见得生意就好,反倒是(杂乱)无章的小店,常有顾客登门。

  2.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秩序 序列

  3.这里有20项技术(序列),然而您将发现可以很快地通过这个阶段,但始终还是要以您自己的步伐进行。

  4.上体育课时,同学们(秩序)井然地排好队。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水势急。(湍急)

  2.极短的时间;片刻。(须臾)

  3.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相提并论)

  4.有条理、有秩序的样子。(秩序井然)

  5.比喻像高山一样稳固地耸立着,不可动摇。(巍然屹立)

  6.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小心翼翼)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这段节选自法国作家雨果 的《“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小说(体裁)。

  2.文段第一段从哪几方面描写情况的危急?

  从乘客、海水、轮机火炉三个方面描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 语言 描写,从这些句子中可以初步看出哈尔威船长的什么品质?

  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品质。

  4.“轮机火炉被海水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使用了什么修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轮船火炉被海水浸得快熄灭的状态,表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

  5.“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忘记了。”是哈尔威船长真的把自己忘记了吗?请分析。

  不是,船长认真负责,只是他根本就没想要离开,表现他要和船一起共存亡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度的责任心。

1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与学

  《“诺曼底号”遇难记》(精读引领课)教学反思

  读好人物对话 感受人物品质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段落大意 课文主题 问题解答

  《“诺曼底号”遇难记》近义词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诺曼底号”遇难记》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材分析 作者雨果介绍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知识点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后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生字拼音组词、词语解释、课文重点问题解答等知识点归类

  《“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传统节日》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二年级《枫树上的喜鹊》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同步练习 《有你,真好》习作指导与范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解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解读 《千人糕》同步练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人之初》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咕咚》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文具的家》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小壁虎借尾巴》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练习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问题解答与教学内容预习 《长大以后做什么》范文同步作业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句子解析与问题解答 《动物儿歌》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古对今》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最新学习资源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不懂就要问》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是什么》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知识点预习

相关信息 同步征文《我的植物朋友》范文 同步征文《我的乐园》范文 练习故事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