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评课稿一等奖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评课稿一等奖

时间:2023-04-13 13:39:05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评课稿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您有所帮助。

1、认识锐角和钝角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案是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学期锐角和钝角教案,供大家参考。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概念

1、找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

(1)(媒体出示直角娃娃和含有锐角、钝角、直角的房子)嘿!小朋友,你们还认识我吗?直角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们到它家做客。瞧!直角的兄弟角也来欢迎大家,仔细观察,找找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弟弟?(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

(2)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屋顶上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屋檐上的角是直角的弟弟)你为什么说它是直角的哥

哥?(它比直角大,它的两边叉开的比直角大。)直角的弟弟呢?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直角的弟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把直角的哥哥和弟弟都找到了。其实,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钝角(读两遍),直角的弟弟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锐角(读两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2.给角的三兄弟排排队。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3.判断:你们能很快地说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吗?练习九(第2题)要求: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其余的小朋友当小老师评判,答对的送给掌声。

师:最后一个角有的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还有的说是锐角。究竟谁说的是对的呢?像这个角,用眼睛不能很快地看出来,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助判断?(三角板的直角)(电脑演示)这是什么角?为什么?(因为它比直角大)我们再请直角来帮助检查前面这两个角是不是锐角。(电脑演示)

4.探索用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谁想提醒大家,用三角板的直角帮助判断要注意什么?

师:用直角帮助判断要特别注意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电脑演示)

5.找生活中的角。找找下面物体中哪里有什么角?(红

心、背心、红领巾、剪刀)

二、操作实践,综合内化

1.做角。

师:用桌上的纸片、活动角和其他的学具做出这三种角。要求:小组合作,由小组长安排,一个做直角、一个做锐角、一个做钝角。待会儿由组长汇报。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好。

(1)小组展示汇报。

(2)学生评价。

(3)全班展示。请做锐角、钝角的学生分别展示。最后展示直角。

2.画角。

要求: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写上它们的名字。画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画几个。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多又好。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3)在小组里展示,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帮助。

3.数角。

数出每个图形有( )个锐角,( )个钝角,( )个直角。

三、联系实际,应用概念

当小小设计师,设计要求:应用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先构思,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的图案最美,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后展示作品,评价。

2、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教材解读及教学目标:

这是二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安排的第一次口语交际,话题聚焦有趣的动物,要求学生向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讲清楚动物有趣的地方,让别人听明白。

教材首先列举了鹦鹉、萤火虫、松鼠等动物的有趣的特点,教材图文并茂示出示了没有脚但爬行速度很快的蛇,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身体颜色的变色龙,只能站着睡觉的高个子长颈鹿,走路会分泌黏液的小蜊这组动物围坐一起,可爱有趣,引发学生对动物趣闻的好奇和思考。

引导语和小贴士从两个方面作出提示和要求:

一是把话讲清楚先想好要讲的内容,再讲给同学听吐字要清楚,这是讲清楚 的基本要求;

二是听明白听 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通过向同学提问和交流,听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意思。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活动侧重训练学生如何讲清楚,如何听明白,并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种动物, 能讲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借助插图,感受有趣。

(1)师:同学们,动物双语学校开学啦!你们看,已经有几个同学早早地来到教室里了。

它们每一个都有自己有趣的特点。快看,它们是谁?你能说出它们身上有趣的特点来?

学生交流。

生:我看到蛇来了,它虽然没有脚,却可以爬得很快。

生:我看到变色龙也来了,它最神奇的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身体的颜色,这样让敌人无法辨认,从而保护了自己的安全。

生:我知道长颈鹿有一个睡觉的秘密,那就是它可以站着睡觉哦!

师:同学们真是动物的好朋友,都能把这些小动物有趣的特点介绍出来。

2.自主选择,介绍动物。

(1)师:你能根据平时了解和观察,用两句话简单说说一个动物有趣的地方吗?同桌互相交流1分钟。指名一组同桌向全班交流,教师及时点评。

(2)师:动物双语学校开学仪式是有趣的动物都要上台介绍自己,可是有一位动物朋友临时有事不能赶来,它寄来了一段录音,想不想听?(播放录音:大家好!我的体型很小,身体软软的,背着重重的壳,像圆圆的房子。我喜欢在雨后爬来爬去,不过爬得很慢。遇到危险就缩进壳内,对方就拿我没办法了。你们猜猜我是谁? )

师:你们猜这是哪种小动物?

生:蜗牛。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听到它说自己身体软软的,背着重重的壳。

生:它说自己爬得很慢。

生:它介绍了自己的特点,遇到危险就躲进壳内。

师:对了,你们听得很认真,一下子抓住了它的特点,包括它的外形、习性、能力,不过,蜗牛还有更有趣的地方呢,大家一起读一读。

(出示材料: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路线,那是它分泌的粘液。这些粘液可以降低摩擦,帮助蜗牛向前爬行。

(3)师:这么多有趣的动物。每一个都有自己有趣的特点,有的是外形很有趣,有的是有特别的生活习性,还有的拥有了不起的本领。(相机板书:外形、生活习惯、独特的本领)

你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动物,有的同学还能从同一个动物身上发现几个不同的有趣的特点,真了不起!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观看视频,围绕有趣指导。

师:河马老师介绍了大熊猫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走路时的姿势一摇一摆特别可爱。

生:熊猫贪吃竹子的样子憨态可掬!

师:同学们如果能抓住动物有趣的特点来介绍,大家一听就记住了。

2.围绕吐字清楚指导。

师:河马老师讲得怎么样?

生:讲得很清楚,没有多余的话,不啰嗦。

生:河马老师介绍的时候眼睛是看着大家的;音量适合,听着很舒服呢......

师:对了,我们每个同学介绍的时候也要口齿要清楚,每个字都发音准确,说话的速度也不能太快,这样才能让每个人听清楚。

3.围绕有礼貌地提问指导。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问时,用上了请、谢谢这样有礼貌的词,和我交流的时候面带微笑,真好!这样有礼貌地交流才会得到对方的认可。

师:要做到有礼貌地提问,就要认真听别人的介绍,当遇到没听明白的地方时,可以举手发问,发问时也要做到吐字清楚,还可以用上请问等礼貌用语,对方回答完问题后要说谢谢等。

三、练习表达,展示交流

1.学生借助模板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现在就选择你最喜欢的动物也练习介绍一下吧!

同桌互相练习。教师巡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小组内交流

3. 班级内交流

利用口语交际单,从表达与倾听两方面做出评价。

4. 出示图片,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说清楚他们的外形和有趣的地方吧!

5. 出示资料袋拓展

五、小结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小动物,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或户外活动的时间,更多地了解他们,我们也知道了向别人做介绍时,要做到吐字清楚,听的时候要认真思考,有问题时可以有礼貌地提出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3、位置评课稿

一、谈话导入

活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应的习题

上、下、前、后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小轿车在货车的前面 客车在大货车的后面

4、正数和负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数和负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正数和负数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在了解相反意义量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学习正负数的意义。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难点:负数的概念

三.教具

投影片、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内容

(一)引入

师: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产生了1,2,3,4,这些数,我们把它做什么数?

生:自然数

师:为了表示没有,又引入了一个什么数?

生:自然数0

师:当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又引入了什么数?

生:分数(小数)

师:可见数的概念是随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着别的类型的数呢?比如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13米,我市冬季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8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10摄氏度。

请同学用数表示这些量,遭遇表示困难。

(二)新课教学

1.相反意义的量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投影片显示)

(1)汽车向东行驶2.5千米和向西行驶1.5千米;

(2)气温从零上6摄氏度下降到零下6摄氏度

(3)风筝上升或下降5米。

引导学生明确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1)有两个量(2)有相反的意义

请学生举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

教师归结:相反意义中的一些常用词有:盈利与亏损,存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上升与下降等。

2.正数与负数

师: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能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由师生讨论得出: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读作正)号来表示,同时把另一种与它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读作负)号来表示。

师:例如,如果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那么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表示(1)、(2)两题。

生:(1)如果向东行驶2.5千米记作+2.5千米(读作正2.5千米),那么向西行驶1.5千米记作-1.5千米(读作负1.5千米);

(2)如果上升10米记作+10米(读作正10米),那么下降5米记作-5米(读作负5米)。

师:像+6,+10,+2.5等前面放有+号的数叫做正数,像-6,-5,-1.5等前面放有-号的数叫做负数。正号可以省略不写,如+5可以写成5,但负数的负号能省略不写吗?

生:(讨论后得出)不能。

师:(以温度计为例)温度计中的0不是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因此得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练习

1.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练习1,2,3,4

2.补充练习

(1)在-2,+2.5,0,-0.35,11中,正数是 ,负数是 ;

(2)如果向东为正,那么走-50米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向南为正,那么走-50米又表示什么意思?

(3)欧洲人以地面一层记为0,那么1楼、2楼、3楼就表示为0,1,2那么地下第二层表示为

(四)小结

1、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

2、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3、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建立正负数概念后,当考虑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

(五)作业

见作业1.1节作业。

5、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评课稿

大小 形态 颜色

小 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一般为白色

大 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黄等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 高温灭菌 接种 恒温培养观察菌落(群体)

6、哺乳动物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哺乳动物听课稿,分享哺乳动物听课感受和记录

哺乳动物评课稿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明确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兔、狼牙齿种类的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兔狼牙齿的比较。

难点:引导学生明确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形态各异,水、陆、空三种环境的哺乳动物的图片情境。请学生辨识这些动物,讨论这些动物是否都属于哺乳动物?并说出理由。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评价】教师评价并补充。

【设计意图】识别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初步讨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探究新知,合作升华

任务一:体表特点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但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动物体表的毛还是不同的。

展示生活在非洲等热带地区的河马和生活在北美北部的灰狼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思考:河马和灰狼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河马几乎无毛发,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体毛到夏天则变薄?哺乳动物的体毛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能更深入地理解并认同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这一特征,更重要的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生物学观点。

【评价】生生、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比较不同环境中的哺乳动物皮毛不同,理解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体毛的长短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任务二:生殖方式:

过渡:除了体表被毛这一外在特征之外,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自学课本,P42第二段,思考: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师补充考拉、袋鼠等有袋目的哺乳动物,加深学生对哺乳动物哺乳这一重要特征的理解。

为什么说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师展示鸭嘴兽图片,解析它是卵生,但是用乳汁哺育后代,属于原始的哺乳动物。

【评价】复习初二知识,进行知识性评价。

【设计意图】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突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可提高后代成活率的优越性。

任务三:牙齿特点

与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哺乳动物可以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它们的牙齿有什么特点呢?

请学生观看视频,比较兔、狼的牙齿,思考教材上的讨论问题。

通过此活动,学生会发现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拓展:请同学互相看一下同桌的门齿、犬齿和臼齿,想一想门齿、犬齿和臼齿各自有什么作用。

学生:门齿啃咬或切断食物,臼齿主要是磨碎食物,犬齿主要是撕裂肉食。牙齿的分化使得哺乳动物能更好地摄取和消化食物。

教师:上述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评价】通过观看视频,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生生评价。

【设计意图】对比草食哺乳动物和肉食哺乳动物牙齿分化的不同,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任务四: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提供捕食者猎豹,被捕食者斑马、老虎捕食鸡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哺乳动物灵敏的动作。

请学生思考:哺乳动物是靠哪个系统对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作出反应的?

学生会想到是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教师总结: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此外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很发达。

【评价】教师评价并总结

【设计意图】观察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灵敏的动作,体会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归纳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拓展:为什么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提示:从哺乳动物主要特征考虑,以及生理功能考虑)

生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点拨总结。

【评价】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抓住要点,会灵活运用到实际题目中。

课堂小结: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感受。教师最后进行知识性总结。

板书设计 :

【评价】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概念图让学生明确本节的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7、地形和地势评课稿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

B.阴山 C.喜马拉雅山 D.巫山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B.南岭 C.长白山 D.台湾山脉

2.下列山脉不是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巫山 D.天山

(三)目标检测:

5.我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走向为(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一西南走向 D.西北一东南走向

6.下列省区中跨第二、第三级阶梯的是( )

A.吉林 B.云南 C.内蒙古 D.山西

(四)课堂小结: 

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与生活。  

七、作业超市:

同步训练P22 二、1、2

八、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

九、教学反思:

8、燃烧和灭火评课稿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是否燃烧

Ⅰ Ⅱ Ⅲ Ⅳ

(幻灯片)

[学生交流] 从现象来说,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这一现象和结论说明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相同。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书写一氧化碳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与同学们一起评价,接着提问] 该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是,那么,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学生思考回答] 是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幻灯片)⑷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O+CuO Cu+CO2。

[教师设问]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与木炭还原氧化铜比较,除了现象和结论相同外,在装置上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回答] 一氧化碳有毒,用酒精灯点燃尾气,防止泄露以污染空气。

[教师总结] 一氧化碳的主要用途是: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教师提问]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一氧化碳的四大性质,即:无色气体、可燃性、毒性、还原性。学习了对比分析方法。

随堂练习(幻灯片)

1.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__色逐渐变为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 。

2.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3.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4.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紫色石蕊试液 C.灼热的氧化铜 D.稀盐酸

板书设计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性质:

⑴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

⑵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2 2CO2;

⑶一氧化碳有剧毒;

⑷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O+CuO Cu+CO2。

2.一氧化碳的用途: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本课题总结

本课题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学习了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懂得物质都存在正、反两面性。

教学反思:

9、分子和原子评课稿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回答

通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引出分子和原子做铺垫。

思考,回答

学生观看图片,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感受到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倾听、思考、回答 将空洞的想象变为具体的数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学生理解分子很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

思考、回答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而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两名同学到讲台上共同完成品红扩散实验。其他同学思考,观看,回答 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观察、对比、分析、回答。 通过对实验观察,亲身的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学生实验:

思考,回答,分析 通过问题情境知道热胀冷缩的原因,并解释生活中与此有关的问题,突破难点。

加深学生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畅谈收获 在交流中归纳、总结,体验到成功之乐,把化学学科与自已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二、分子的特性: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气体液体固体

10、正多边形和圆评课稿

内角 中心角 外角 3 4 6 n 探究4: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半径 边长 边心距 周长 面积 3 4 1 6

2. 若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与半径的比为1: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3.如图是一枚奥运会纪念币的图案,其形状近似看作为正七边形,则一个内角为 ___度.(不取近似值)

4. 要用圆形铁片截出边长为4cm的正方形铁片,则选用的圆形铁片的直径最小要____cm.

5.如图,M,N分别是⊙O内接正多边形AB,BC上的点,且BM=CN.

(1)求图①中MON=________;

图②中MON= ;

图③中MON= ;

(2)试探究MON的度数与正n边形的边数n的关系.

【答案】

1.

2. 3

3.

4.

5. 120 ;90 ;72

六.板书设计

正多边形和圆

七、作业布置

课本P6练习 练习册相关练习

八、教学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推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下册一年级11课彩虹说课稿一等奖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0课端午粽说课稿一等奖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说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怎么都快乐说课稿一等奖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5课小公鸡和小鸭子说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4:猜字谜说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19课棉花姑娘说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识字5:对韵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识字2:金木水火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识字1:天地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第二课小小的船教学反思评课稿一等奖 小学语文万能评课稿一等奖评课用语 一年级上册课文9明天要远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评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8课雨点儿教学反思评课稿一等奖 坐井观天评课说课稿一等奖教学反思点评 寒号鸟评课稿一等奖听课记录 拍手歌评课稿一等奖听课记录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评课稿一等奖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评课稿一等奖 鱼评课稿一等奖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评课稿一等奖 动物的运动评课稿一等奖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评课稿一等奖 社会行为评课稿一等奖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评课稿一等奖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评课稿一等奖 细菌评课稿一等奖

相关信息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评课稿一等奖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评课稿一等奖 动物笑谈评课稿一等奖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评课稿一等奖 动物的运动评课稿一等奖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评课稿一等奖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评课稿一等奖 动物细胞评课稿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