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吒闹海》教学反思
《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我导入是用哪吒动画片的主题曲导入的,我觉得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这种动画片孩子们都看过,所以对于主题曲也耳熟能详,能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从他们的笑脸上我也感受到了快乐,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入能使一堂课的效率高很多。
这堂课主要体现出哪吒的机智、勇敢、本领大。抓住一些动作,比如:摆、闪、随即取下等,来突出哪吒的厉害之处,同时也要让孩子读出那种感觉。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突出东海龙王的胡作非为,比如夜叉拿斧头便砍,三太子不由分说就刺,这都是他们蛮不讲理的体现。
这篇课文还是比较简单的,其实我现在纠结的是很多二会字要不要都让孩子学会写呢?会不会负担太大?
2、《哪吒闹海》教后反思
《哪吒闹海》是一篇神话故事,写的是小哪吒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又过上太平日子的事。对孩子们来说,这个故事早就在电视连续剧中、动画片中耳熟能详,然而如何回归到文本,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哪吒的不畏强暴,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这是本次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我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从题眼入手,抓住“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紧紧围绕课题来质疑,结果发现学生都能围绕“闹”字来提问:哪吒为什么闹海?哪吒是怎么闹海的?哪吒闹海的结果怎么样?然后,我就告诉学生这也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接着就让学生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成三部分,学生一下子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 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理解重点词语“称霸一方”、 “兴风作浪”,想像东海龙王父子的胡作非为,老百姓的无可奈何。从而初步感受哪吒为民着想,勇斗邪恶的精神。
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闹”的原因,于是,我又设置悬念,小哪吒又是怎样闹的呢?一共闹了几次?分别是怎么闹的?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圈画出描写哪吒动作的词语,来感受哪吒的人物个性特点,弄清闹海的经过。同时我还让学生品读夜叉、三太子的形象,感受他们凶狠、蛮不讲理的样子,进一步衬托出哪吒不畏强暴的精神。
教学最后一段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胡作非为”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次感悟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然后我让学生想像人们过上太平日子的心情,想像当时老百姓欢庆的场面。进一步感受哪吒为民造福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哪吒闹海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并注意适时出示重点词;"称霸一方"、"兴风作浪",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闹"的原因,于是,我又设置悬念;小哪吒又是怎样闹的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圈画出关键词语。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来加强朗读表现力,目的是要让听的人感受到小哪吒的“机灵”和"勇敢"。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胡作非为"这个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弄清哪吒闹海是为了惩治恶人,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进一步感悟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所以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让学生注意用词要准确。如: "跳进"、"取下"、"摆"、"掀起"、"摇晃"、"机灵"、"一闪"、"躲过"、"气冲冲"、"举枪便刺"等;强调这些词语也是为了方便学生更好的记忆,复述课文时能尽量运用书上的原句。
4、《哪吒闹海》教学反思
《哪吒闹海》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为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由于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小朋友们比较喜欢这一类文章,因此上课时情绪比较兴奋。
这节课,首先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圈画重点词语来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演来感受哪吒的机智勇敢,为民着想的品质。其次就是能抓住文本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悟人物的心情。比如在教学第3自然段,在让学生默读时,我就让学生想想当夜叉从水底钻出来时,看到一个小孩子在洗澡,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小朋友们都回答得很好,能够说出夜叉瞧不起哪吒,不把哪吒放在眼里,从而让孩子通过反面来体会哪吒的机灵、勇敢。
但是,整堂课上下来,我暴露的缺点很多。首先,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性没有得到体现。整节课,我都是通过抛出许多零零碎碎的小问题来带领学生学习体会,实质就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没有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比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本来是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圈画表示哪吒的动作的词,来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可是发现学生根本说不到位。于是我就追加小问题:“大海是什么样的啊?”“哪吒想也没想就直接跳入东海,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啊?”学生终于把“勇敢”答出来了。答案虽然出来了,可是这样做就等于剥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是我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所要寻找的。其次,学生的表演缺乏引导。在第三段即将教学完毕时,我加入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演一演哪吒大战夜叉的场面,可以加入自己的动作。可第一个学生只演了夜叉被乾坤圈砸死的场面,没有把哪吒躲避夜叉进攻的场面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这与我的设计意图相背了,而且我没有即时引导,因此导致下面的演的同学都偏差了,因此这一环节等于没有达到目的。最后,板书设计过于抽象,且不能与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复述课文相衔接起来。板书设计不但要简洁明了,体现文章的重难点,还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可我设计的板书不适合三年级的学生,过于抽象。与此同时,我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想让学生通过我给出的词语来进行课文的复述,因此我就投影出了很多词语,可其实这是不需要的,我只要把板书运用好,在板书中体现出一些重点词语,就能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了,且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时刻注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体会,这比教师提出许多小问题来达到目的而有效得多。
5、《烟台的海》教学反思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写烟台的海的同时,也写了与之相依相偎的烟台人。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座舞台上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这句话的理解既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座壮丽的舞台,这一点大多数同学能够理解,但为什么说它是一道广阔的背景。绝大多数的同学理解起来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因为学生对“背景”一词的意思不是很理解。所以,我首先让学生理解背景的含义,在《辞海》中,“背景”一词被解释为“指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显示环境”我随即问道:请你发挥想象说说,从古至今,烟台的海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和变化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创造了怎样的环境呢?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烟台的海始终是烟台人的依托,它为烟台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改变着烟台人的生活,所以说它是一道广阔的背景。课是这么上完了,但是心中始终没底,不知我这样引申背景的含义是否合适。期待着能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
6、《烟台的海》教学反思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烟台的海》教学反思。《烟台的海》主要描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烟台的海》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一起来看下吧!
《烟台的海》教学反思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烟台的海》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海景图: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文中字里行间虽无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同时这又是一篇提高习作技能的范文。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另外我注意捕捉课文的空白点,精心设计语言练点,在练笔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感悟。如在组织学习“秋海”一节时,我先通过引读,让学生比较本节与前两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学生马上体会到,此节作者并没有在景色的描写上花大量笔墨,而是主要写了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一艘艘货轮,起铆远航…… 对忙碌场面描写也是一笔带过,留给了我们一个省略号。
在此,我感到这个省略号恰恰是一个语言训练的空间,由于学生没有海边生活经历,所以我适当补充一组画面,请他们在小组内交流组织自己的语言展开想象,具体说说秋天的海面是一片怎样忙碌的景象。由此,学生感受到烟台秋天的海最为动人的是人的活动,在这秋高气爽,海天一色的背景下,勤劳的烟台人正用他们的汗水和才智收获希望、收获梦想,是大海带给了他们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了这些感受与认识的铺垫,学生再来理解“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道广阔的背景,一个壮丽的舞台”就会容易多了。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烟台的海》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7、《烟台的海》教学反思
本课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设计,是学生的眼、耳、口、心一齐运动的典型。本段主要讲的是烟台的海冬天的特点。在设计时,考虑到一些语段难以在一些想象力较弱的学生脑海中产生具体的画面,所以在学生学习这一段时,一张气势汹汹的海景图适时出现在本段文字边上,图文结合,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图片创设的情境之中,情由境生,配上壮美的音乐,朗读也成为一种另有风味的美。
冬天的海的学习,教师扶得比较多,所以春、夏、秋天的海,设计为学生通过浏览相关文字、图片,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三部分中,作者之所以有此感受,那是他也调动了全身的器官,用眼观赏,用耳聆听,还有自己在具体环境中的真切感受。我注意点拨学生对于作者体会的感悟。当然在设计时我考虑得不够周到,对学生的悟可能估计过高,与自己的预设相差太大。
我在想,或者可以在前一部分的学习之后作一个总结,让学生知道作者之所以能感受到海的凝重,并且把这份凝重留在许多人的心中,那是作者调动自己眼、耳、心对大海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让学生运用作者的方法,试着去感受大海的美。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8、《哪吒闹海》教学反思
《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我导入是用哪吒动画片的主题曲导入的,我觉得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这种动画片孩子们都看过,所以对于主题曲也耳熟能详,能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从他们的笑脸上我也感受到了快乐,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入能使一堂课的效率高很多。
这堂课主要体现出哪吒的机智、勇敢、本领大。抓住一些动作,比如:摆、闪、随即取下等,来突出哪吒的厉害之处,同时也要让孩子读出那种感觉。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突出东海龙王的胡作非为,比如夜叉拿斧头便砍,三太子不由分说就刺,这都是他们蛮不讲理的体现。
这篇课文还是比较简单的,其实我现在纠结的是很多二会字要不要都让孩子学会写呢?会不会负担太大?
9、哪吒闹海教学反思
《哪吒闹海》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东海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进行朗读感悟。引导他们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小节写哪吒闹海的?通过朗读,学生很快地找到了课文第二至四小节写了哪吒是怎样闹海的。于是我就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二至四小节,边读边思考,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边读边圈画出关键词,弄清每个小节写了什么,接着以前后座位一组进行讨论,哪吒一共闹了几次?每次又是怎样闹的?学生进行交流,我会在期间适时地指导,通过讨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己总结出哪吒机灵勇敢地特点。
联系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些语言表达的训练,例如:“滔天巨浪”,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情景?水晶宫摇晃时宫里是什么样子?龙王派三太子去捉拿哪吒,出发前他会对三太子说些什么?三太子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这时,哪吒又会说什么?当哪吒制服了东海龙王父子,你又想对小哪吒说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虽然有些语言显得稚嫩,但是他们大胆的想象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练习说话时,我会指导说话要注意顺序,语言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