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字2教学反思
师:多么可爱的动物啊,可有谁能想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哭泣,因为近2000年来,有110多种兽类和139种鸟类已从地球上消失,
生:啊?!!!
师:这些动物到那去了呢?都成了人类的盘中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
生:啊!!!
师: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非法买卖。全世界灵长目动物一年的非法买卖达5万只,非洲象的象牙14万根,爬行动物皮1000万件,哺乳动物的皮1500万张,热带鱼3.5亿尾。
生:啊!!!
师:小朋友难道你没发现自己身边的小动物在减少吗?
生:我发现了,青蛙少了,夏天,市场嫌新羟嗤艿摹?lt;br>
生:蛇也少了,也有人卖蛇的。
生:我妈妈说野生的鲫鱼都没有了,现在我们吃的都是人工养的。
师:你们说,面对这种情况,图上的小动物们能不哭泣吗?他们会对我们人类说什么?
生:你们为什么要捕杀我们呀,我们是好朋友啊?
生:你们为什么要来搅乱我们平静的生活?
生:人类啊,你们太残忍了,为什么非要吃我们呀?
师:说的太好了,老师奖励你们把这些话写在黑板上。
师:听见了吗?这是动物们的声声斥责。看见了吗?小动物的心在滴血!望着着鲜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生:人类太可怕了!
生:我们已经成了动物的敌人!
师:也奖励你们两个,把话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不想成为动物的敌人,也不愿成为他们的敌人,可爱的动物带给我们多少的快乐,想想现在你能做什么?
生:让妈妈、邻居不要去买青蛙,人人都不买了,他们赚不到钱就不去捕捉青蛙了……
后半节课,孩子的心情是沉重的,面对人类残忍的戕害,震惊、震撼,也真切地感受到身边的危机,如果有一天青蛙不见了,蜻蜓消失了,那是多么的可怕,小动物们对我们人类说什么,声声质问,似鞭子抽打着孩子纯真的心灵,人啊,怎么成了动物的敌人了呢?面对动物的哭泣,孩子的心在痛,那是他们喜爱、与他们为伴的朋友啊!孩子,你能做什么呢?嘴下留情吧!
2、识字教学不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包袱──《尊严》教学反思
前几天,我上了一节教研课《尊严》,这次教研的目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做好预习,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课上我直接检查预习,觉得学生预习的不错,然后就围绕年轻人与其他逃难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来展开教学。抓住任务的语言、外貌、动作来读议,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尊严。课堂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但在喜悦之余,静下心来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除了校长提出的不足之外,感觉自己对识字学词的处理也还有一定的问题。有些把“识字学词视为教学的障碍和包袱”的思想意思。同时,还认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学词不再是重点,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所以认为,识字学词通读课文这样简单的活完全可以在课前预习完成,如果每节课都这样识字学词通读全文,太浪费时间了,也太模式化了。
那么现在想想,这样处理字词还是不太合适,因为《课标》中第二、三两个学段要求认识和书写的生字就分别达到1200个和1500个,还不包括1800个已经学过的生字的巩固和复习,以及大量出现的要求掌握的新词。即使孩子们具备了一定识字学词的能力,把如此繁重的任务全部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现在想想还是很冒险的。况且还要考虑到“熟字反生”的现象,以及个别学生根本不会认真预习的现象。
汉字不是英语单词,不是简单的符号,她是音、形、意的结合体,包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从汉字里吮吸母亲的乳汁长大的,我们应该仰视汉字,而小学教师更应该有仰视汉字的情怀。
3、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教学片段及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无拘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案例描述】
《识字2》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新课伊始,我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紧接着,进行识字教学。然后,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再让他们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在质疑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提问很有针对性,而叶健斌小朋友的一个建议更是具有创新意义。
片段一:激发兴趣,初读课文
1.师范读韵文。(部分学生跟着轻声念)
2.师: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
3.生自由练读。
4.师: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生1:“家务事,愿承担”比较难读。(师生共同正音)
生2:“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比较难读。(师生共同正音)
生3:老师,我有个发现,“父母教”的“教”,就是“教室”的“教”。
师:你说得很对,真会发现!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以学定教”,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及时正音。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5.师:解决了难读的字,咱们再读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生自由练读)
6.师生对读。(师读:小朋友──生接读:正年少──)
7.同桌同学对读──小组进行对读。(感受三字韵文的韵律美)
8.师:你还想怎么去读?和学习伙伴商量商量。
(生有的拍手读,有的动作表演读,个个都兴高采烈的样子)
[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学习课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一听老师的范读,就喜欢上了。我抓住这个契机,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尤其是采取对读形式,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想再读,都争着说“老师,我还想读!”我听了,心里一阵欣喜,这篇韵文对学生的吸引力可真大!]
片段二:读中感悟
1.师: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
生1:我读懂了小朋友要尊敬长辈,懂礼貌。
师:对呀,“尊长辈”就是要尊敬长辈,尊重长辈。平时在家里,你是怎么做到尊敬长辈的呀?
生A:爷爷奶奶来了,我给他们倒茶。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B:见到叔叔阿姨,我会向他们问好。
师:真有礼貌呀!
……
生2:我读懂了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就要改正。
师:是的,做错事情,应该马上改正。知错就改还是(生答: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要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洗洗碗筷,扫扫院子。
师:对呀,书上说家务事──(生:愿承担)平时你都帮爸爸妈妈做过哪些家务事?
生:我帮妈妈扫过地。
生:我帮奶奶洗拖鞋。
生:我帮妈妈洗碗,洗菜。
生:我还帮妈妈洗过衣服呢!
……
师:真能干!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孩子。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你们能帮助他们干点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真是不错呀!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2.师: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
生1:什么叫“长辈”呢?
师:谁来帮他?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长辈。
师:辈分比我们大的人就叫长辈,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他们都是我们的长辈。
生2:“态度好”是什么意思呀?
师:课文里说什么时候要态度好呢?
生: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师:长辈做了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有礼貌地提醒。长辈们也有范错误的时候,他们做错了,你怎么提醒呢?来演一演。
生:我会轻轻地跟他们说。
生:我会很有礼貌地提醒他们。
师:对,长辈们做错了,就应该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那样,有礼貌地、诚恳地提醒他们,这样就是态度好。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因而在课堂上我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从发现问题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正当学生讨论得热闹,叶健斌小朋友高高举起了手。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想法。我可不可以给这篇韵文加个题目呀?我心里一怔,这一点我还真没想到呢。脑子一转,识字2没有题目,这是个很不错的想法。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给“识字2”加个题目。)
师:哇,你的想法真的很棒!“识字2”没有题目,我们正好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呢!你想给它取什么名字?(叶健斌略加思索,说一时还想不出来,想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师:那我们大家一起来想想,给这篇韵文取个题目,好吗?
(生跃跃欲试)
生1:我想给它加个“懂礼貌”的名字。
生2:我想让它叫“三字歌”。
师:为什么这么叫?
生2:因为这则韵文跟我们念过的“三字经”很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
师;不错,你很会观察,也很有想法。
生3:我想给它取名为“好孩子”。
师:真不错,大家给这篇韵文取了那么多好名字,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最好呢?
生(叶健斌):老师,我觉得取“好孩子,人人夸”这个题目最好。课文讲的就是怎么样做一个好孩子。
师:是呀,你们也都想做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吧。好,我们就把“识字2”这篇韵文取名为“好孩子,人人夸”。(鼓掌通过)
[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生成性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意义,提出了给韵文加题目的想法。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我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动脑筋思考,给韵文取个名字。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发扬了他们的个性。]
【教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从以上《识字2》这一课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整堂课充满着活力。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
首先,我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答。如“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话语,无不在激励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4、识字教学不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包袱──《尊严》教学反思
前几天,我上了一节教研课《尊严》,这次教研的目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做好预习,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课上我直接检查预习,觉得学生预习的不错,然后就围绕年轻人与其他逃难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来展开教学。抓住任务的语言、外貌、动作来读议,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尊严。课堂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但在喜悦之余,静下心来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除了校长提出的不足之外,感觉自己对识字学词的处理也还有一定的问题。有些把“识字学词视为教学的障碍和包袱”的思想意思。同时,还认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学词不再是重点,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所以认为,识字学词通读课文这样简单的活完全可以在课前预习完成,如果每节课都这样识字学词通读全文,太浪费时间了,也太模式化了。
那么现在想想,这样处理字词还是不太合适,因为《课标》中第二、三两个学段要求认识和书写的生字就分别达到1200个和1500个,还不包括1800个已经学过的生字的巩固和复习,以及大量出现的要求掌握的新词。即使孩子们具备了一定识字学词的能力,把如此繁重的任务全部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现在想想还是很冒险的。况且还要考虑到“熟字反生”的现象,以及个别学生根本不会认真预习的现象。
汉字不是英语单词,不是简单的符号,她是音、形、意的结合体,包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从汉字里吮吸母亲的乳汁长大的,我们应该仰视汉字,而小学教师更应该有仰视汉字的情怀。
5、《识字6》教学反思:识字六教学片段
师:多么可爱的动物啊,可有谁能想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哭泣,因为近2000年来,有110多种兽类和139种鸟类已从地球上消失,
生:啊?!!!
师:这些动物到那去了呢?都成了人类的盘中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
生:啊!!!
师: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非法买卖。全世界灵长目动物一年的非法买卖达5万只,非洲象的象牙14万根,爬行动物皮1000万件,哺乳动物的皮1500万张,热带鱼3.5亿尾。
生:啊!!!
师:小朋友难道你没发现自己身边的小动物在减少吗?
生:我发现了,青蛙少了,夏天,市场嫌新羟嗤艿摹?lt;br>
生:蛇也少了,也有人卖蛇的。
生:我妈妈说野生的鲫鱼都没有了,现在我们吃的都是人工养的。
师:你们说,面对这种情况,图上的小动物们能不哭泣吗?他们会对我们人类说什么?
生:你们为什么要捕杀我们呀,我们是好朋友啊?
生:你们为什么要来搅乱我们平静的生活?
生:人类啊,你们太残忍了,为什么非要吃我们呀?
师:说的太好了,老师奖励你们把这些话写在黑板上。
师:听见了吗?这是动物们的声声斥责。看见了吗?小动物的心在滴血!望着着鲜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生:人类太可怕了!
生:我们已经成了动物的敌人!
师:也奖励你们两个,把话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不想成为动物的敌人,也不愿成为他们的敌人,可爱的动物带给我们多少的快乐,想想现在你能做什么?
生:让妈妈、邻居不要去买青蛙,人人都不买了,他们赚不到钱就不去捕捉青蛙了……
后半节课,孩子的心情是沉重的,面对人类残忍的戕害,震惊、震撼,也真切地感受到身边的危机,如果有一天青蛙不见了,蜻蜓消失了,那是多么的可怕,小动物们对我们人类说什么,声声质问,似鞭子抽打着孩子纯真的心灵,人啊,怎么成了动物的敌人了呢?面对动物的哭泣,孩子的心在痛,那是他们喜爱、与他们为伴的朋友啊!孩子,你能做什么呢?嘴下留情吧!
6、一下识字2教学片段赏析及反思年最新推荐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下识字2教学片段赏析及反思2011年最新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背景及理念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案例描述
《识字2》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新课伊始,我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紧接着,进行识字教学。然后,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再让他们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在质疑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提问很有针对性,而叶健斌小朋友的一个建议更是具有创新意义。
片段一:激发兴趣,初读课文
1.师范读韵文。(部分学生跟着轻声念)
2.师: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
3.生自由练读。
4.师: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生1:“家务事,愿承担”比较难读。(师生共同正音)
生2:“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比较难读。(师生共同正音)
生3:老师,我有个发现,“父母教”的“教”,就是“教室”的“教”。
师:你说得很对,真会发现!
5.师:解决了难读的字,咱们再读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生自由练读)
6.师生对读。(师读:小朋友──生接读:正年少──)
7.同桌同学对读──小组进行对读。(感受三字韵文的韵律美)
8.师:你还想怎么去读?和学习伙伴商量商量。
(生有的拍手读,有的动作表演读,个个都兴高采烈的样子)
片段二:读中感悟
1.师: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
生1:我读懂了小朋友要尊敬长辈,懂礼貌。
师:对呀,“尊长辈”就是要尊敬长辈,尊重长辈。平时在家里,你是怎么做到尊敬长辈的呀?
生A:爷爷奶奶来了,我给他们倒茶。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B:见到叔叔阿姨,我会向他们问好。
师:真有礼貌呀!
……
生2:我读懂了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就要改正。
师:是的,做错事情,应该马上改正。知错就改还是(生答: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要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洗洗碗筷,扫扫院子。
师:对呀,书上说家务事──(生:愿承担)平时你都帮爸爸妈妈做过哪些家务事?
生:我帮妈妈扫过地。
生:我帮奶奶洗拖鞋。
生:我帮妈妈洗碗,洗菜。
生:我还帮妈妈洗过衣服呢!
……
师:真能干!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孩子。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你们能帮助他们干点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真是不错呀!
2.师: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
生1:什么叫“长辈”呢?
师:谁来帮他?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长辈。
师:辈分比我们大的人就叫长辈,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他们都是我们的长辈。
生2:“态度好”是什么意思呀?
师:课文里说什么时候要态度好呢?
生: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师:长辈做了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有礼貌地提醒。长辈们也有范错误的时候,他们做错了,你怎么提醒呢?来演一演。
生:我会轻轻地跟他们说。
生:我会很有礼貌地提醒他们。
师:对,长辈们做错了,就应该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那样,有礼貌地、诚恳地提醒他们,这样就是态度好。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下识字2教学片段赏析及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7、识字二教学反思
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讲完课以后,我深深地做了反思,并及时找到帮扶我的骨干教师曹老师,让她帮我进行评课。曹老师不愧是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几句话就点出了我课堂设计中的很多漏洞。
首先,在我把图片和对应的甲骨文贴在黑板上时,直接出示小黑板,检查学生掌握现代简化字的情况,而没有一个过渡。曹老师也给我指出来了,她建议我在出示小黑板之前,先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发现甲骨文和简化字的异同,并指出这些字是象形字。这才是本课的重点,而我恰恰把这一重点给忽略了,这在以后的讲课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重点。
其次,在出示卡片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的时候,一味地开火车,让学生起来读,曹老师建议我在这个环节中,适当地点出几个重点生字,让学生组词或说一个句子,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在教授学生生字笔顺时,没有强调重点,一味地让学生写,这也是不应该的。毕竟我面对的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是一群才刚刚学会走的孩子,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眼高手低。
从教学设计到评课,曹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并对我进行悉心指导,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在此,对曹老师以衷心地感谢!
8、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课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主题性教学”的开展,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在一年级下册中就有八个主题,它们分别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当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时,当我们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也结合进行思想教育,把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当我在教学第二个主题——“家庭生活”时,面对“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这几篇课文,一下子便被文中孩子们那深深的孝心所感动,为他们出色的表现而骄傲。那么,如何让我的孩子们也能这样做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变学习为行动呢?我便思索怎样把课堂上的习得与平时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文本简介】:
识字2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
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
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
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
这是一篇“三字经式”的课文,我们也称之为“新三字经”,它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明快,文章内容也浅显易懂,教师不需要多加解释,学生也能自己学会,关键是如何把文本中的内容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想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关注】:
在对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孩子们初读的基础上,让他(她)们自己来说说、悟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聊一聊。而我则根据平时的家访,以及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在教学中才穿插进来让孩子们进行辨析:他(或她)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
1、“父母教,认真听”
早在上学期结束时我就听说了玮玮的任性和顽劣,让妈妈头疼万分,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一致,爸爸和妈妈的教育方法完全相反,使得小家伙有恃无恐,对于妈妈的话完全是“耳边风”,甚至是“充耳不闻”。这让妈妈不仅累,更是急,因为孩子的学习差强人意。于是,当有孩子讲到“父母教,认真听”时,我便讲述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我们班有这么一个孩子,特别的任性。有一天,妈妈在做晚饭让他自己写作业,大概二十分钟过去了,妈妈出来一看,他一个字也没写,便提醒他不要玩了快点写作业。可是等到妈妈把饭菜端上桌他仍然一个字也没写。妈妈一看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很生气,就要求他写完作业才能吃饭。接着,妈妈就坐在他旁边看他写,可是这个孩子不仅没有抓紧时间写作业,仍旧这里弄弄,那里弄弄就是不写。一个小时也过去了,可他的本子上还是一个字也没有。妈妈非常非常地生气,就把他的作业本撕了。可他呢?还在一边笑呢。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
针对这个事例,孩子们进行了剖析,一致认为这个孩子太不应该了,作业本来就是自己的事,现在妈妈陪你写作业你还不写,这就说明他根本没有做到“父母教,认真听”。有人说到“父母平时工作那么辛苦,我们应该乖一点,这样他们就会开心一点的”。还有人说“沈老师平时就教育我们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他这样做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嘛,因为好孩子就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意见,还不时地问我一声:他是谁呀?是谁啊?而我在整个叙述和讨论的过程中都没有多看他一眼,但我却发现了他的表情是非常惊讶的,也许他在想我为什么知道的那么清楚,也许他还在担心我会叫出他的名字,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神色在不停地变化中……下课后,孩子们还一再地问我:是谁?他是谁?当然对于这个孩子的名字我是绝对的保密的。
从玮玮那阴晴不定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心灵的冲击,应该说今天课堂上的讨论和孩子们的话语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尽管他一言不发,但他已经被触动了,接下来只要我再暗示一下,相信孩子会改变的,我这样想着。
2、“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
说到家务事,孩子们总是那样的津津乐道,但也有非常娇气的孩子,从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于是在讲到“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时,我想到了一个孩子曾经向我反映的一件事,便要求大家一起来评一评——
事情是这样的:某一天早晨,一个小男孩对我说:“沈老师,我今天在食堂看见我们班的***也在那吃早饭,可是她没有自己吃,而是让她妈妈喂她的。”虽然也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是没宠大的,但已经是一年级的孩子了,吃饭还要喂,是不是也太夸张了点呢?也许我们的家长不觉得,但我既然已经知道了这样的事就应该说一说。于是,我也把事例说了出来,让孩子们一起来评说一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不少道理,也说了很多那个孩子不应该这样做的理由。是啊,既然我们要做到“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怎么还能自己吃的饭还要父母来喂呢?我看到那个孩子的头越来越低,显然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希望她接下来能用行动来告诉大家她的改变。同样,我也没有说出这个孩子的名字。
【课后谈话】:
这节课后,在中午休息时,事例2中的小女孩来找我聊天,乘这个好机会,我凑在她耳边说:“你知道那个要喂饭的孩子是谁吗?”孩子一下子语塞了,红着脸没说话。我笑着摸着她的头说:“没关系,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学习‘识字2’的缘故,现在开始不会了,对吗?”孩子拼命地点着头。
至于玮玮嘛,我没有找他,而是在下午时他来交作业,我很随意地说:“你知道那个和妈妈对着干的小男孩是谁吗?”孩子睁着大大的眼睛,很小声很小声地说:“是我。”“我知道你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对吗?而且你一定会尊敬妈妈的,听妈妈的话了,对吗?”孩子不住地点着头。“因为在我们学校每年要评‘摩根好少年’,评比的首要条件就是‘爱自己的妈妈’,你想参加评比吗?”孩子依然点着头,眼眶已经红了。我想不用再多说,今天对于他来说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跟踪反馈】:
由于平时和玮玮妈妈的联系比较多,所以一段时间(大概课结束后两个星期吧)后,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交流,妈妈非常高兴地对说了孩子最近的变化。她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最近很听话,作业也能较快的完成,平时对于我的要求也基本能接受了,特别是昨天晚上,我给他准备好水果,他竟然拿了一半的橘子要我吃,这可是破天荒的事,从来都是他一个人独吞的。沈老师,是不是你最近跟他说了什么呀?”
于是,我把发生在课堂上的一幕告诉了她。妈妈很欣慰,我也很激动,因为这样无痕的教育成功了,这也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孺子可教也”,关键是找到一个切合的点,再加上适当的点拨,孩子的行为还是很好教育的。当然,这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都能得到纠正。
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我觉得可以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这篇课文让我们学习什么?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该怎样做?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学懂课文,学会做人的根本,以行动证明“我学会了”!
9、识字2教学片段赏析及反思
教学背景及理念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案例描述
《识字2》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新课伊始,我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紧接着,进行识字教学。然后,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再让他们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在质疑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提问很有针对性,而叶健斌小朋友的一个建议更是具有创新意义。
片段一:激发兴趣,初读课文
1.师范读韵文。(部分学生跟着轻声念)
2.师: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
3.生自由练读。
4.师: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生1:“家务事,愿承担”比较难读。(师生共同正音)
生2:“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比较难读。(师生共同正音)
生3:老师,我有个发现,“父母教”的“教”,就是“教室”的“教”。
师:你说得很对,真会发现!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以学定教”,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及时正音。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5.师:解决了难读的字,咱们再读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生自由练读)
6.师生对读。(师读:小朋友──生接读:正年少──)
7.同桌同学对读──小组进行对读。(感受三字韵文的韵律美)
8.师:你还想怎么去读?和学习伙伴商量商量。
(生有的拍手读,有的动作表演读,个个都兴高采烈的样子)
[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学习课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一听老师的范读,就喜欢上了。我抓住这个契机,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尤其是采取对读形式,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想再读,都争着说“老师,我还想读!”我听了,心里一阵欣喜,这篇韵文对学生的吸引力可真大!]
片段二:读中感悟
1.师: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
生1:我读懂了小朋友要尊敬长辈,懂礼貌。
师:对呀,“尊长辈”就是要尊敬长辈,尊重长辈。平时在家里,你是怎么做到尊敬长辈的呀?
生A:爷爷奶奶来了,我给他们倒茶。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B:见到叔叔阿姨,我会向他们问好。
师:真有礼貌呀!
……
生2:我读懂了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就要改正。
师:是的,做错事情,应该马上改正。知错就改还是(生答: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要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洗洗碗筷,扫扫院子。
师:对呀,书上说家务事──(生:愿承担)平时你都帮爸爸妈妈做过哪些家务事?
生:我帮妈妈扫过地。
生:我帮奶奶洗拖鞋。
生:我帮妈妈洗碗,洗菜。
生:我还帮妈妈洗过衣服呢!
……
师:真能干!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孩子。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你们能帮助他们干点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真是不错呀!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2.师: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
生1:什么叫“长辈”呢?
师:谁来帮他?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长辈。
师:辈分比我们大的人就叫长辈,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他们都是我们的长辈。
生2:“态度好”是什么意思呀?
师:课文里说什么时候要态度好呢?
生: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师:长辈做了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有礼貌地提醒。长辈们也有范错误的时候,他们做错了,你怎么提醒呢?来演一演。
生:我会轻轻地跟他们说。
生:我会很有礼貌地提醒他们。
师:对,长辈们做错了,就应该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那样,有礼貌地、诚恳地提醒他们,这样就是态度好。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因而在课堂上我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从发现问题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正当学生讨论得热闹,叶健斌小朋友高高举起了手。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想法。我可不可以给这篇韵文加个题目呀?我心里一怔,这一点我还真没想到呢。脑子一转,识字2没有题目,这是个很不错的想法。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给“识字2”加个题目。)
师:哇,你的想法真的很棒!“识字2”没有题目,我们正好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呢!你想给它取什么名字?(叶健斌略加思索,说一时还想不出来,想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师:那我们大家一起来想想,给这篇韵文取个题目,好吗?
(生跃跃欲试)
生1:我想给它加个“懂礼貌”的名字。
生2:我想让它叫“三字歌”。
师:为什么这么叫?
生2:因为这则韵文跟我们念过的“三字经”很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
师;不错,你很会观察,也很有想法。
生3:我想给它取名为“好孩子”。
师:真不错,大家给这篇韵文取了那么多好名字,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最好呢?
生(叶健斌):老师,我觉得取“好孩子,人人夸”这个题目最好。课文讲的就是怎么样做一个好孩子。
师:是呀,你们也都想做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吧。好,我们就把“识字2”这篇韵文取名为“好孩子,人人夸”。(鼓掌通过)
[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生成性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意义,提出了给韵文加题目的想法。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我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动脑筋思考,给韵文取个名字。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发扬了他们的个性。]
教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从以上《识字2》这一课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整堂课充满着活力。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
首先,我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答。如“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话语,无不在激励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少问,鼓励学生多问。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两处重点提问──“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和“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学会提问。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提出“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虽然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是最大的,也最爱问“为什么”。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又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的问题虽然涉及到词语的理解比较多些,但这也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叶健斌小朋友提的问题着实让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他是个很好问的孩子,平时上课总喜欢给大家提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他的好问,我一直鼓励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给韵文加题目”的建议,这也得益于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敢于质疑,说明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有时即使是离题或“冒犯”老师的问题,也应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有问有答。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上述案例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要给韵文加标题的建议后,我就抓住这个闪光点,引导全班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于是,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歪着脑袋在思考到底取什么名字好。接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说──我想给它加个“懂礼貌”的名;有的说──我想让它叫“三字歌”,因为这则韵文跟我们念过的“三字经”很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还有的说──我想给它取名为“好孩子”。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采用“好孩子,人人夸”这个题目。
(二)用“活”教材,不断生成课程资源
《识字2》是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的。但由于本篇课文思想教育意义强,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主质疑,自行建构了文本的意义,这就是课堂教学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老师就应该用心引导,使这部分课程资源被利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这个创新点是由学生自己挖掘的。没有叶健斌小朋友的“好问”,就没有了“给韵文加标题”的“创举”。而我只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让他们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10、识字2教学反思
识字2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利的。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时,我要求学生通过看图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城楼”一词是学生熟知的,他们在电视里都见过天安门城楼,我就让学生说说你见到的天安门城楼是怎样的,学生说是高高的,很大。
这时,我就补充词语“巍峨壮丽”;而金水桥一词学生比较陌生,我通过插图帮助学生认识金水桥的具体位置,我还告诉学生汉白玉造的金水桥“洁白如玉”。对于“焰火”一词,学生是再熟悉不过了,我就让他们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焰火的色彩,如: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等等;“狂欢夜”一词的理解,我则通过一段说话训练来让学生具体感知:夜晚,人们有的( ),有的在( ),有的在( ),还有的在( ),开心极了,热闹极了。其次,我给孩子们看了国庆50周年庆典的视频,离孩子实际生活较远的“大典,检阅”,看过视频后一下子明朗了。
11、《识字2》教学反思
本课的词语大多是描绘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的,具有时代气息。可是对于农村孩子而言,陌生而遥远,他们没去过北京,而且他们还是看动画片的年龄,在电视上了解的也很少。很想让学生观看建国六十周年的盛况录像,但没有教学设备,但是语文书上配备了精美的插图,于是决定让学生观察插图。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并说说自己的了解。第一组词语表现的是天安门城楼的景色,对于“城楼”、“红灯”,学生在插图上一下子就观察到了,“金水桥”这一图太小了,学生都找不到,我就作了相应介绍,顺便讲解了天安门广场上每天都举行的隆重的升旗仪式,学生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第二组词语表现国庆阅兵式场面,学生对“海陆空”都很感兴趣,说得头头是道,“大典”、“检阅”,学生通过观看插图也有所了解;第三组词语表现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学生都能体会到人们的喜悦与兴奋;第四组词语表现了祖国的突飞猛进,对于学生而言,理解有所难度,我简单地讲述了旧中国的情况以及新中国的变化,学生还是能初步感知词语的意思。
图文对照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