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带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在读中领悟、传情、培养语感。“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在读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维”参与其中。于永正老师就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
可见,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课堂上的以读带讲,关键还要读出味道,读出巧妙来。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要让他们进入情境读,移情读,还有较大的难度,因此采取了多形式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进读。整个教学把握感情主线:小男孩从害怕、不自在到轻松。围绕线索,分设了许多个小问题,进行有感情阅读。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共同参与、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2、《我为你骄傲》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本节中得到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我通过复习巩固、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体悟情感──拓展升华、学写词语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复习巩固、创设情境
上课之初我创设情景,上节课我们与许多字词。以见面的会形式,让学生复习了字词,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有有意无意中进行的,学到的知识需要反复巩固,才能牢固的把所学的知识记住。此环节即能让孩子巩固旧知,让孩子愉悦的进入课堂。为后面的语文课打下了精彩的伏笔。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问题导向:
在板书课题后,我采取的是从问题入手的方法。引导学生先整体朗读课文,让学生先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层深入研读。并且注意了方法的指导,强调了合作中学习,我认为这样处理很适合低年级的心理。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需要老师指导定向,让学生围绕着问题来合作学习。
2、体现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的主人”那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引导者,我在课堂上问“你读懂了什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按学生的思路来进行教学的。
3、移情感悟:
我引导学生按照语文的先后顺序来自主交流的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学生发言,抓住学生所说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多元理解。如“不自在是什么感觉”“你在什么时候有过不开心等”。这样也就把文中的人物情感转移到学生自身上,表里结合,自然宣泄。
4、以读为本:
《语文课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以合作者促进角色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采用了自由读、小组读、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中。
5、生成问题:
我平时注重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习惯,那么今天在这节课上,一位学生提出7美元是多少人民币?这是我在课堂前所没有预料到的,我马上巧妙地引导学生用7美元与人民币进行换算,最后得出结论是60元左右,让学生真正感到7美元的价值所在,为了攒7美元,用3个星期卖报纸的钱才换来的,加深体验,让学生进一步感到小男孩是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6、解决困惑:
在课前我也有这样一个困惑,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体悟出小男孩的诚信老奶奶的宽容,学生是否在学文之后能够真正体悟到呢?所以我在课堂上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对其创造性加工,开放教材,活用教材,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能力迁移在不同的环境中运用创新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课文,感知教材,那么今天在这节课上还确实收到了比较不错的效果。
三、拓展升华 领悟真情
1、联系生活 领悟真情: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有关类似的事情,有像小男孩积极承担责任的人,有像老奶奶宽容的人,此环节给予学生谈论机会,体验情感,进一步感知。
2、学写词语:
在课前我设计了写字环节,我深知写字指导是一个比较枯燥的环节,想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并认真的把字写好,取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有目的让学生参与写字,所以我想巧用一封信的形式揭开写字环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前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总会有一定的差距,今天这节课上学生在课堂上思维非常活跃,我没有忍心剥夺孩子的权利,只是让孩子自由的发展,自由的学习,所以时间没有把握好,写字指导环节没有进行了,比较遗憾。
3、本节课前我做到了认真备课,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有牵引的痕迹,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我的评价语还不够及时,生动等。
3、我们永远要学习的──钻研文本──《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上公开课,最难安排的就是课时。把课文分割成两半吧,上一课时突显不出重点;追求课文的整体性吧,学生只会停留在文本表面,任何教学环节基本只是走过场。今天,我教学《我为你骄傲》是把整篇课文都上完,所以我把识字写字环节略化,重点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非常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生活习惯,平时偷偷摸摸爱搞一些小花样,做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做错了事情又一直记在心里,最后还是决定认错。课文的主人公就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典型形象。所以孩子在学这篇文章时如果能把自己当作那个男孩,自己的心紧紧随着男孩的心或开心,或担心,或轻松,那我觉得这样的课就是成功了。
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抓住了小男孩的心理:
开心──害怕、担心──很不自在──轻松这一主线进行教学设计。
重点让学生体会四句话:
1、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2、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
3、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4、一直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进行第一句话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大家为什么觉得开心?他们是怎么玩的?让他们想象当时的情景,其实也就是让学生联想自己在玩的时候的场景。课文中的小作者和他的小伙伴们是偷偷地躲在老奶奶家的后院里,把小石头扔到她家的房顶。 一个“躲”字,就生动地写出了小作者当时那种偷偷摸摸地玩石头的心理活动,带着些许窃喜,带着些许刺激。可能是因为情境创设得不够,给学生思考时间也不多,学生说得不多。最后让他们用朗读把这样的场景带给大家。
其实,我要感谢那一声玻璃破碎的声音,在声音过去紧接下来的一秒,马上把问题抛给他们:
怎么办呢?我预想了3种结果:
1、学生没反应。我会说:哎呀,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其实在写反思时我才想到,那时应该可以渗透几个成语的,比如:呆若木鸡、六神无主等)
2、马上逃走。我会说:你脑子里的第一反应跟小作者一样。
3、马上向老奶奶道歉。我会说:你是个头脑冷静的孩子,可是你有想过后果吗?
教学时,我们班有两个学生因为我问得太突然,他们没反应。我的点评让大家轻松地笑了。这以后,发言的人,动脑的人多起来了。但这一切还没结束,我马上追问:“你为什么逃?”学生说是因为害怕,我继续追问:“你害怕什么?”这下学生思维打开,他们马上想到生活中自己也遇到过的情况,做错事是因为怕受到责骂,怕惩罚,怕告诉家长等等。追问,不是课前给学生挖的“陷阱”,不是毫无目的的“刨根问底”,而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体会第三句话时,我觉得这是本课中最难的一部分。“很不自在”四个字中包含了很多很多小作者复杂的感情:
1、害怕。害怕老奶奶知道这件事是我干的,害怕犯的错会被发现。
2、心虚。看到老奶奶继续对他微笑时的心虚。
3、猜测。猜想是不是老奶奶已经知道了是谁干的。可能从小作者闪烁的眼神,逃避的话语中(这当然也是我猜测的)。
4、矛盾。想到那件事,就觉得不安。想说又不敢说的矛盾心理。
这四个心理活动层层深入,第一层面是很多学生都能想到的,而后面的心理活动则需要教师的引导。我们班学生每个点都涉及到一点,但说得不够全面,而我没有抓住他们说中的点进行深入解读,让机会白白丧失。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在备课时考虑得不充分,没有好好想一想学生回答时我改怎样把他们的点扩充到一个面,一层一层深入文本,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
第四句话我设计了这个问题:
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让他感到一阵轻松了呢?是真诚的道歉。这里有一个语言空白点,就是便条的内容,我让学生补充,看看学生是不是说出了事情的经过以及道歉是否有诚意。后面的设计显得草率,“轻松”的意思根本没有让学生体会出来。承认错误,得到原谅,实际上是精神上的一种轻松,把这么多天缠绕在身上的包袱终于摆脱了,身心得到了自由。我觉得下节课应该还要让学生体会体会。
重点部分都上完了,这时候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抓住老奶奶给小男孩的一句话:我为你骄傲来揭示中心。说说老奶奶为什么为小男孩骄傲?(诚实、勇于承认错误)通过老师称赞,学生称赞,用动作来称赞,全班起立再读课题,其实,学生那时候已经理解“骄傲”的意思,那就是“自豪”,发自内心的自豪。说完了男孩,说说老奶奶,你觉得她怎么样?(心胸宽广、宽容待人)最后,我设计了一道概括整篇课文的题目,既是这节课里学生学到的那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又是学生今后人生道路上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样选择。
这节课,收获多多,漏洞也多多。前面我说了,公开课的课时很难安排,教学内容难以取舍。本来,我觉得这节课如果把生字部分安排得再到位些,主人公前面3个心理活动已经够学生体会一节课了,让学生多说,多读,学生理解得才会深刻。但是,实在很难丢舍揭示中心的部分。所以,整个过程虽然完整,但是总觉得学生没有学得扎实,感悟得深刻。另外,这节课被我忽略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朗读、评价语等等。第一年工作时王敏文老师跟我说过,你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然后给予恰当的引导及点评,这节课我还是没能做好这一点,让很多机会流失了。
上了这节课,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觉得钻研文本是一个教师一生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要让学生感悟得深刻,学得多,最重要的还是看教师对文本理解多少,教师把教材都吃透了,久而久之,学生会朝着你为他们开辟的道路上一直前行
4、《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我为你骄傲》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讲述“我”怎样由“打破玻璃”到“攒钱赔偿”以及最终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宽容与鼓励的经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亲切真实、贴近儿童生活。孩子内心的懊悔、担心、“做贼心虚”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脱的办法描写得细致感人。
课题揭题后,我启发学生思考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你”又是谁?“为什么我为你骄傲”等问题。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朗读课文,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读文的热情,营造学习的氛围,增强了读书活动的目的性。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开火车扩词等多种游戏识字方式,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读书中,在生活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识字,记字,丰富了学生的识字经验。多种形式的巩固,促进了学生的识记,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读书是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了使学生从孩子纯真、悔过的表现和老奶奶博大胸怀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启迪。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感悟,设计中注意读书的层次性、目的性、趣味性,引导学生读书的热情,给学生足够的个性化表达的机会。让他们以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自读自悟,从而使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体会。获得深刻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人物心理,评价人物表现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是本节课的又一个特点。如“模仿兔子逃跑”“换算7美元是多少人民币”“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这些问题的设计,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把学习的领域拓宽到课外,充分体现语文了学科的人文性。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启发学生的思考,挖掘学生的心理体验,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学生在充分交流过程中,学会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学会宽容,学会感动。提高了认识,促进了良好品质的形成。
课文的结尾我设计了续编故事,让学生设想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这样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习作和想像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续编过程中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熏陶和影响。
5、《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1、构建了对话式阅读教学:
文本是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始终是主体,文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凭借,与他们进行着意义的交融,教师的教学也是为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阅读品位、获取人文素养服务的。本课通过说事件、写事件、议事件,使文本的意义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始终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⑴ 理解能力:
通过抓住4个关键词归纳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⑵ 运用能力:
通过写便条挖掘文章空白点,来领会文本的内涵,将所学的语言文字有效地迁移于自己的言语实践。
⑶ 评价能力:
通过对“老奶奶这么高度评价我、表扬我”谈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对事件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
6、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我为你骄傲》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讲述“我”怎样由“打破玻璃”到“攒钱赔偿”以及最终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宽容与鼓励的经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亲切真实、贴近儿童生活。孩子内心的懊悔、担心、“做贼心虚”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脱的办法描写得细致感人。
课题揭题后,我启发学生思考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你”又是谁?“为什么我为你骄傲”等问题。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朗读课文,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读文的热情,营造学习的氛围,增强了读书活动的目的性。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开火车扩词等多种游戏识字方式,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读书中,在生活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识字,记字,丰富了学生的识字经验。多种形式的巩固,促进了学生的识记,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读书是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了使学生从孩子纯真、悔过的表现和老奶奶博大胸怀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启迪。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感悟,设计中注意读书的层次性、目的性、趣味性,引导学生读书的热情,给学生足够的个性化表达的机会。让他们以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自读自悟,从而使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体会。获得深刻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人物心理,评价人物表现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是本节课的又一个特点。如“模仿兔子逃跑”“换算7美元是多少人民币”“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这些问题的设计,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把学习的领域拓宽到课外,充分体现语文了学科的人文性。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启发学生的思考,挖掘学生的心理体验,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学生在充分交流过程中,学会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学会宽容,学会感动。提高了认识,促进了良好品质的形成。
7、《我为你骄傲》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本节中得到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我通过复习巩固、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体悟情感──拓展升华、学写词语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复习巩固、创设情境
上课之初我创设情景,上节课我们与许多字词。以见面的会形式,让学生复习了字词,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有有意无意中进行的,学到的知识需要反复巩固,才能牢固的把所学的知识记住。此环节即能让孩子巩固旧知,让孩子愉悦的进入课堂。为后面的语文课打下了精彩的伏笔。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问题导向:
在板书课题后,我采取的是从问题入手的方法。引导学生先整体朗读课文,让学生先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层深入研读。并且注意了方法的指导,强调了合作中学习,我认为这样处理很适合低年级的心理。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需要老师指导定向,让学生围绕着问题来合作学习。
2、体现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的主人”那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引导者,我在课堂上问“你读懂了什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按学生的思路来进行教学的。
3、移情感悟:
我引导学生按照语文的先后顺序来自主交流的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学生发言,抓住学生所说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多元理解。如“不自在是什么感觉”“你在什么时候有过不开心等”。这样也就把文中的人物情感转移到学生自身上,表里结合,自然宣泄。
4、以读为本:
《语文课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以合作者促进角色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采用了自由读、小组读、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中。
5、生成问题:
我平时注重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习惯,那么今天在这节课上,一位学生提出7美元是多少人民币?这是我在课堂前所没有预料到的,我马上巧妙地引导学生用7美元与人民币进行换算,最后得出结论是60元左右,让学生真正感到7美元的价值所在,为了攒7美元,用3个星期卖报纸的钱才换来的,加深体验,让学生进一步感到小男孩是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6、解决困惑:
在课前我也有这样一个困惑,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体悟出小男孩的诚信老奶奶的宽容,学生是否在学文之后能够真正体悟到呢?所以我在课堂上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对其创造性加工,开放教材,活用教材,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能力迁移在不同的环境中运用创新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课文,感知教材,那么今天在这节课上还确实收到了比较不错的效果。
三、拓展升华 领悟真情
1、联系生活 领悟真情: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有关类似的事情,有像小男孩积极承担责任的人,有像老奶奶宽容的人,此环节给予学生谈论机会,体验情感,进一步感知。
2、学写词语:
在课前我设计了写字环节,我深知写字指导是一个比较枯燥的环节,想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并认真的把字写好,取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有目的让学生参与写字,所以我想巧用一封信的形式揭开写字环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前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总会有一定的差距,今天这节课上学生在课堂上思维非常活跃,我没有忍心剥夺孩子的权利,只是让孩子自由的发展,自由的学习,所以时间没有把握好,写字指导环节没有进行了,比较遗憾。
3、本节课前我做到了认真备课,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有牵引的痕迹,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我的评价语还不够及时,生动等。
8、《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我为你骄傲》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讲述“我”怎样由“打破玻璃”到“攒钱赔偿”以及最终得到老奶奶巧妙地宽容与鼓励的经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亲切真实、贴近儿童生活。孩子内心的懊悔、担心、“做贼心虚”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脱的办法描写得细致感人。
课题揭题后,我启发学生思考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你”又是谁?“为什么我为你骄傲”等问题。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朗读课文,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读文的热情,营造学习的氛围,增强了读书活动的目的性。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开火车扩词等多种游戏识字方式,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读书中,在生活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识字,记字,丰富了学生的识字经验。多种形式的巩固,促进了学生的识记,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读书是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了使学生从孩子纯真、悔过的表现和老奶奶博大胸怀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启迪。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感悟,设计中注意读书的层次性、目的性、趣味性,引导学生读书的热情,给学生足够的个性化表达的机会。让他们以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自读自悟,从而使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体会。获得深刻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人物心理,评价人物表现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是本节课的又一个特点。如“模仿兔子逃跑”“换算7美元是多少人民币”“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这些问题的设计,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把学习的领域拓宽到课外,充分体现语文了学科的人文性。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启发学生的思考,挖掘学生的心理体验,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学生在充分交流过程中,学会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学会宽容,学会感动。提高了认识,促进了良好品质的形成。
课文的结尾我设计了续编故事,让学生设想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这样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习作和想像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续编过程中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熏陶和影响。
9、《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带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在读中领悟、传情、培养语感。“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在读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维”参与其中。于永正老师就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
可见,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课堂上的以读带讲,关键还要读出味道,读出巧妙来。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要让他们进入情境读,移情读,还有较大的难度,因此采取了多形式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进读。整个教学把握感情主线:小男孩从害怕、不自在到轻松。围绕线索,分设了许多个小问题,进行有感情阅读。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共同参与、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10、《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1、构建了对话式阅读教学:
文本是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始终是主体,文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凭借,与他们进行着意义的交融,教师的教学也是为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阅读品位、获取人文素养服务的。本课通过说事件、写事件、议事件,使文本的意义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始终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⑴ 理解能力:
通过抓住4个关键词归纳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⑵ 运用能力:
通过写便条挖掘文章空白点,来领会文本的内涵,将所学的语言文字有效地迁移于自己的言语实践。
⑶ 评价能力:
通过对“老奶奶这么高度评价我、表扬我”谈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对事件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