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第四册《与朱元思书》导学设计
湖北巴东县茶店民族中学 谭友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质疑讨论、精讲点拔、熟读感悟激发想象完成导学任务:
[学习时间] 45分钟
[导学过程]
(一)指导诵读,读对读顺(8分钟)
1、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2、指导诵读
教师范读一一明示目标一一学生对照下注给生字注音一一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一一齐读。(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3分钟)
1、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用小黑出示)。
设疑:①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②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检查自读。(问②若不能回答暂置,待后理解)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2分钟)
1、分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提示: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检查解疑。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5分钟)
l、教师引导、点拔,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析读结合):
(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探讨此问)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5)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6分钟)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1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板书设计]
作者邮箱:tyhxq@163.com
2、《与朱元思书》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①掌握文中基本的文言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分析多种写景手法的综合运用,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会作者向往自然、鄙弃功名、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学习重点】
掌握文言知识要点;分析多种写景手法的运用综合。
【学习难点】
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资料链接】
(1)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诗中常借自然景物以排解苦闷抑郁之情。
(2)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3)骈体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拼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千转()
嘤嘤()鸢()戾()横柯()经纶()
2、学生朗读课文,继续正音,并注意断句,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注意:把握节奏、重音、停顿、节拍。
(1)注意语速。读慢一些才能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生浏览课文,在文中画出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的句子,并由此感知本文的结构方式。
5、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义,理解识记课下注释中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然后完成下列练习,以单独提问的方式反馈矫正。
(1)、解释下列词语。
从流飘荡从流:一百许里许:
水皆缥碧缥:急湍甚箭湍:
猛浪若奔奔:负势竞上负:
互相轩邈轩邈:泠泠作响泠泠:
嘤嘤成韵嘤嘤:千转不穷转:
鸢飞戾天者戾:窥谷忘反反:
横柯上蔽柯:风烟俱净俱:
(2)、翻译下列句子或短语。
⑴风烟俱净:⑵急湍甚箭:
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⑷鸢飞戾天:
⑸望峰息心: ⑹经纶世务:
二、巩固提升
按要求答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问题一: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段与二三段是什么关系?
问题二:作者写了水的什么特点?怎样写的?
问题三:作者写山之奇时,从哪几个方面在写?
问题四:“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提升
1.完成下列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1)一百许里。许古义:;今义:
(2)鸢飞戾天者。戾古义:;今义:
(3)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今义:
2.分清下列一词多义的不同含义。
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3、同学们,假如我们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导游,我们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风物呢?提示:
(1)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突出“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王刚
3、《与朱元思书》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授课班级¬¬¬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沉醉于山水生活的情趣
3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湍急()轩邈()泠泠()鸢()
经纶()窥谷()
2、简介作者:本文作者___,字__,___文学家,本文选自____。
3解释下列加框字的意思。
(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负势竞上()
(5)互相轩邈()
(6)泠泠作响()(7)蝉则千转不穷()
(8)鸢飞戾天者()(9)经纶世务者()(10)横柯上蔽()
4、参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预习思考:
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极富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之美,概括为“,”;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水”和“水”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山的之美。
二、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的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读一读
1、听读听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词,再次熟悉。
2、自读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读准节奏与停顿。
(2)译一译
1、自译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试着翻译课文。
2、互译提出自己不会译的句子,小组合作,师生共同解决。
(3)思一思
1、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本文主要在写什么?用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
3、作者写了水的什么特点?怎样写的?
4、作者写山之奇时,从哪几个方面在写?
5、“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品一品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语言简练隽永,请朗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
例:我喜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因为它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流速和气势。
三、拓展延伸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和_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_和_____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堂清反馈
一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案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又快又准!)
泠泠()作响嘤嘤()成韵鸢飞戾天()()水皆缥碧()
经纶世务者()互相轩邈()()
2、验验你的写字速度!(你很棒的!)
经lún_____世务kuī_____谷忘fǎn_____横kē_____上bì_____
急tuān_____甚箭在zhòu_____犹昏风烟jù_____净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5、默写测试:
1)、概括赞叹富春江景色之美的句子是:
2)、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3)、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4)、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
6、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7、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8、根据课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
(4)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用自已的话概括)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_____、山之_____、山之_____,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12、文中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1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15、全文的结构特点是:
16、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17、给予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_____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作者感慨的句子是:
课后反思
4、初中语文第四册《与朱元思书》导学设计
湖北巴东县茶店民族中学 谭友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质疑讨论、精讲点拔、熟读感悟激发想象完成导学任务:
[学习时间] 45分钟
[导学过程]
(一)指导诵读,读对读顺(8分钟)
1、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2、指导诵读
教师范读一一明示目标一一学生对照下注给生字注音一一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一一齐读。(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3分钟)
1、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用小黑出示)。
设疑:①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②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检查自读。(问②若不能回答暂置,待后理解)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2分钟)
1、分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提示: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检查解疑。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5分钟)
l、教师引导、点拔,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析读结合):
(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探讨此问)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5)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6分钟)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1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板书设计]
作者邮箱:tyhxq@163.com
5、初中语文第四册《与朱元思书》学习方案
湖北巴东县茶店民族中学谭友弘
学习内容: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生学习活动概要: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互助学习,理解文意----学习提问,理清思路----自由朗读,感受语言----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
一.了解作者,诵读全文
过程及要求:激兴入课----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课下注解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
①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②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
1、分四人小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2、检查解疑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
l、依次探讨以下问题
(若前“整体感知”②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探讨此问)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5)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
(教师帮助活动)
----激兴导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范读时注意停顿、语感,读出层次,读出画面;“齐读”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不要求“划一”。
----用小黑出示问题
----问①不难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即可。(若需要,可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第一段内容)
板书“奇山异水”
----问②可能会出现争论。若如此,可暂置讨论,提示待后理解(以激发深入学习),自然过度到下一学习环节。
----说明:将课文内容分成四份(第三段分两份),指明各组重点理解的部分。
----要求: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小组发言完毕,其它组同学自由补充,教师时适引导评价(学生的理解意对句顺即可)。
----析读结合。
----通过上面的理解,学生会明白本文所写为“秋景”。
----由“秋景”过度到本文写景顺序的探讨,以引起学生进入课文内容及行文思路的探讨。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本文写景的基本格局是“先总后分”;并明确先分写“异水”,再分写“奇山”。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快速讨论(2)—(6)题,教师引导、点拨;析读结合。形成板书(参考):
清碧(缓慢处)
奇
山湍急(急流处)
异 水、鸟、蟑、猿(听觉)
水挺拔高峻人-----息心忘返
(视觉)树------茂密感悟
总写分述
----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同时以此句的理解为契机,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师示范要求:进入角色,感情投入;吟咏描绘,生动情切;用语丰富,追求意境。
----学生自荐复述,要求学生给优秀复述者以掌声鼓励。
----结课语: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作者邮箱:tyhxq@163.com
6、《与朱元思书》达标案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班级:姓名:组号:
【学习目标】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提高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学习重难点】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自主学习】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缥碧() 急湍() 轩邈()泠泠()嘤嘤()
经纶()横柯()鸢飞()戾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从流飘荡 从:
(2)任意东西 东西:
(3)一百许里 许:
(4)急湍甚箭 甚:
(5)互相轩邈 轩邈:
(6)泉水激石 激:
(7)鸢飞戾天 戾:
(8)经纶世务 经纶:
(9)横柯上蔽 柯: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字,(朝代)文学家。
(2)文章总领全篇的句子是:,。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小组讨论】
1.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
2.你们班级正在举办以“富春江风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四幅关于《与朱元思书》的书法作品,属于楷书的是()
(2)假如你是一位作家,你将选择哪些内容来表现富春江?请至少写出四个方面。
(3)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于富春江的优美景色,南朝梁吴均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轼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元代吴桓赞“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如果现在要从中挑选一句作为富春江旅游推介的宣传语,你会选取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提问展示】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对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出山中热闹的景象。
(解析:D项“以静写动,显示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03 拓展阅读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①和畅,故山殊可过②。足下方温经,猥③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④感配寺,与山僧饭讫⑤而去。
北涉⑥玄⑦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⑧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⑨,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⑩。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景气:景色,气候。②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③猥:不合时宜地。④憩:休息。⑤讫(qì):完。⑥涉:渡。⑦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⑧曩:从前。⑨仄径:狭窄的小路。⑩雊(gòu):野鸡鸣叫。
5.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故山殊可过 故:
(2)足下方温经 方:
(3)复与疏钟相间 疏:
(4)倘能从我游乎 从: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7.第二段中写了哪些声音?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8.作者借这封书信表达了对朋友怎样的愿望?
7、《与朱元思书》复习课导学案设计
一、回顾课内,梳理知识
(一)重点文言词语
1.风烟俱( )净
2.从()流飘荡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水皆缥碧()
5、负()势竞上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7、经纶()世务者
8、横柯( )上( )蔽,在昼犹( )昏;
9、蝉则千转不穷()
(二)特殊文言词语
1.通假字
⑴蝉则千转不穷(通“”,)
⑵窥谷忘反(通“”,)
2.词类活用
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⑵横柯上蔽()
⑶负势竞上()
⑷风烟俱净()
⑸猛浪若奔()
⑹望峰息心()
⑺负势竞上()
⑻互相轩邈()
(三)特殊句式
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⑵急湍甚箭()
⑶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四)翻译重点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5、默写重点句子
1、,猛浪若奔。
2、,猿则百叫无绝。
3、,望峰息心;
4、,窥谷忘反。
二、前后串联,建构体系(一词多义解释)
⑴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猿则百叫无绝()
③佛印绝类弥勒()
⑵上①负势竞上()
②横柯上蔽()
⑶许①一百许里()
②时人莫之许也()
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⑷负①负势竞上()
②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三、课外阅读,举一反三
竹溪记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⑤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⑥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①侯家:王侯之家。②蓄:蓄养,收藏。③绝徼:极远的边地。④其为园:他们建造园子。⑤芟(shān):割。⑥槁:干枯。
1、“或千钱一石”一句中,“或”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或者B或许C有人D有时
2、下列句中“之”的解释,与“富人之园”相同一项是()
A则人益贵之B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3、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物以稀为贵”
B“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C“事物的好坏贵贱是相对的”。
D京城人花费千钱购买一竿竹子的行为是愚蠢的,不值得的。
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与朱元思书》答案
一、
(一)重点文言词语
1.风烟俱( 全,都 )净
2.从(随着)流飘荡
3.自富阳至(到)桐庐一百许(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里
4.水皆缥碧(青白色)
5、负(凭借)势竞上
6、鸢飞戾(至)天者,望峰息(平息)心;
7、经纶(筹划、治理)世务者
8、横柯( 树木的枝干 )上蔽,在昼犹( 好像 )昏;
9、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二)特殊文言词语
1、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zhuàn),意为鸟婉转地叫,此处指蝉鸣声。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意为返回。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三)特殊句式
⑴“(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⑵“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⑶“(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四)翻译重点句子(略)
(五)默写重点句子(略)
二、前后串联,建构体系(一词多义解释)
1.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极)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消失)
佛印绝类弥勒(极)
2、上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3、许一百许里(,表约数,左右)
时人莫之许也(承认)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4、负负势竞上(凭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三.1、C2、D3、D
4、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意思符合即可)
8、《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翻译重点句子的意思。
3、赏析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译文对照
二、全文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重点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6.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描写抒发了对世俗官场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当堂作业(1)
1、填空题
《与朱元思书》选自《》,作者。本文是文,总写的一句是“”。
2、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缥碧piǎo无碍ài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急湍tuān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经纶lún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窥谷kuī好鸟相鸣hào
3、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从()流飘荡天下独绝()争高直指()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疏条交映()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任意东西()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4、按原文填空:
(1)奇山异水,。(2),天山共色。
(3)游鱼细石,。
(4)蝉则千转不穷,。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当堂作业(2)
一、翻译重点语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通过视觉的角度、以动写静,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的高峻壮美。
B.作者描写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按先后顺序写水的“清”和“急”的特点。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山的特点。
C.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都是从侧面描写出水流湍急的特点,。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描述观山的感受,既表现自己淡薄名利的节操,又含蓄表达自己有归隐避世的想法。
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9、《与朱元思书》公开课导学案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着力于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和文中所写景物的诗情画意,
才能体会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志趣。学习时可先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
并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读出情趣。
【知识链接】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
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
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本文是骈文,骈文起源于汉魏,
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
1、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互相轩邈()()嘤嘤成韵()千转不穷()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A层、B层、C层必做)
从流飘荡:______水皆缥碧猛浪若奔:____________急湍甚箭: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横柯上蔽
3、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4、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5、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6、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7、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
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8、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家、家,字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10.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⑴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⑵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⑶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
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和的修辞手法,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从、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13.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__________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__________;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__________。
14.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对对联:上联:山高生寒树下联:
15、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与朱元思书》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缥碧( )轩邈( )泠泠( )嘤嘤( )鸢飞戾天( )横柯(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一百许里( ) 急湍甚箭( ) 水皆漂碧( )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 窥谷忘反( ) 疏条交映( )
3、本文描写的是________景,作者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对照课文注释理解,掌握一些实词的用法和意义;并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自主学习互助交流】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b.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c.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文意感知-从文中提取信息。可以独立思考,亦可以小组合作。
A.文章在结构上属于-------,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B.水清澈的句子是,,,。
C.与《三峡》中写水流湍急有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D描写山的奇特的句子是
E.从听觉上感受到的美妙的句子是
4、合作交流。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奇”在哪里?“异”在哪里?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B.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个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并准确默写、翻译此句。
【达标检测】
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 ) 急湍( )轩邈(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 )( )横柯上蔽( )
二、文章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而异曲同工,《三峡》中这样写道-----------------------------。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了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
三、用原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
(2)游鱼细石,________
(3)________,泠泠作响。
(4)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
(5)________,望峰息心;
(6)经纶世务者,________。
【拓展延伸】
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了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完成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重点难点】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感受文章的知趣美。
【学法指导】:诵读赏读相结合、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
课前导学
一、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 朝 ,史学家,字 ,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骨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二、通读课文几遍,要求读通读顺。特别是应该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缥碧()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互相轩邈()泠泠作响()鸢飞戾天()
横柯上蔽()
三、结合课文注释,写出下面加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疏条交映()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步骤:
(一)课堂导学
一、教师导入
请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描写山水的诗句。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
4、
二、检查预习
教师抽查,小组积分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朗渎课文(或放朗诵录音),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3.指名学生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后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3.教师强调重点词语、文句。
五、课堂拓展:
1.完成下列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1)一百许里。许古义:;今义:
(2)鸢飞戾天者。戾古义:;今义:
(3)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今义:
2.分清下列一词多义的不同含义。
绝:天下独绝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3.准确掌握下面加粗字的意思。
(1)风烟俱净(2)任意东西(3)猛浪若奔
(4)互相轩邈(5)望峰息心(6)横柯上蔽
4.请说出下面译句所对应的原句。
①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
②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与快马无异。
③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④(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伸展。
12、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主备人:________时间:____年___月____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的全部注释,找出生字、生词,逐一注音、解释。
2、逐层解析课文,感受富春江美景。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学习重点:
1、重点文言词的积累和内容的理解。
2、文中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
学法指导:
预习时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能读准字音;再调动已有文言词语储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写了哪里的哪些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分析写法方面的特点。
资料链接: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一、自主预习
1读准下列黑体字的音
水皆缥碧()急湍()
互相轩邈()()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经纶()()
鸢飞戾天()()横柯上蔽()
2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义
风烟俱净()一百许里()天下独绝()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千转不穷()()百叫无绝()鸢飞戾天()
经纶()窥谷忘反()
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湍()甚()泉水激石:()
好鸟相鸣()在昼犹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从流激荡,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思考
读了此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二、课内探究
(一)理解课文
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填空。全文共三段,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_________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等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二)讨论与探究。
1、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了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
三、检测练习
(一)1、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指示)
2、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鸣叫了千次也不停歇,猿啼叫了百次也不断绝。)
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二字,抓住“_____”和“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4、黑体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皆生寒树D.在昼犹昏有时见日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古今异义词
(1)一百许里。许:
(2)鸢飞戾天者。戾:
(3)经纶世务者。经纶:
(三)、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四)、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
(2)任意东西
(3)猛浪若奔
(4)互相轩邈
(5)望峰息心
(6)横柯上蔽
四、课后拓展: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善,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教师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力,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第一段,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竟、轩、邈;泉声、鸟声、蝉声、猿声。
4、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2总分的顺序写景先写江水之美,再写异水,最后写近岸群山之美。
3、如:听觉:泉水激石┅┅嘤嘤成韵。
视觉:负势竞上┅┅千百成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给人以和谐之美,同时也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