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中学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24 08:50:16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有关说明文的知识,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积累有关桥梁的知识。

  3.激发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决措施】

  通过课文朗读、品味语言完成

  【导入新课】

  师: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生:学生观看与桥有关的图片。

  (学法指导:营造氛围)

  【整体感知】

  师: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文章介绍了哪些桥?

  生:学生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

  (学法指导: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自主学习】

  师:

  1.指导学生如何默读。

  2.找学生交流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引导学生把握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生:

  1.默读

  2.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概括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学法指导:默读探究)

  明确: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合作探究】

  师:

  1.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生:

  1.朗读语句,勾画喜欢的语句。

  2.从说明方法赏析语句。

  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法指导: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师生点评,总结方法。)

  【拓展延伸】

  师:

  仿照《中国石拱桥》的写作手法,选择自己最喜爱事物,进行介绍。

  点评学生佳作。

  生:学生自主写作。

  小组合作交流。

  佳作展示。

  (学法指导:学以致用。)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过程与学生一起探讨了说明文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以及说明语言等一系列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又注意到了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相结合,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语文学习方式的运用,但是本堂课没有较好能力的提高等问题。

2、《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授课人 赵文学

  班级 八(2)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预计达成目标

  一 4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三、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教师指出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从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

  (1)学生默读课文,自行查找、概括。

  (2)小组讨论,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3)全班交流。

  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最后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四、局部探究。

  (1)请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①学生齐读第四、五段。

  ②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表明其历史悠久;“非常雄伟”“形状像一张弓”“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结构匀称”“古朴美观”表明其形式优美;“保持原来的雄姿”“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表明其结构坚固;“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唐朝张嘉贞称赞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张NFEAF赞其“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表明其成就突出,堪称杰作。

  教师总结:赵州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桥梁,它从四方面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即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

  (2)请同学独立分析第六、七、八段,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多媒体显示:

  请四位同学依次填写。

  明确:“修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距今830多年,表明其历史悠久;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相联而成”“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表明其形式优美;河堤冲毁桥无恙表明其结构坚固;13世纪就闻名于世,受马可•波罗的盛赞表明其成就突出。

  3.教师总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教师总结: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不能面面俱到。

  六、布置作业

  1.请理清关于赵州桥、卢沟桥的文字的说明顺序。

  2.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请同学展示赵州桥的示意图,小组评议,选出最好的,进行全班交流。

  二、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1.学生阅读上文,初步了解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学生明确: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

  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介绍赵州桥时,先简单交代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点是说大拱弧度大,便于车马上下。第二、三两点是从桥拱设计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说明,即“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这样的设计使桥梁坚固耐用。第四点说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教师总结: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三、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粗的词能否去掉?)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1.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2.“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4.“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5.“几乎”强调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6.“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更符合实际情况。

  7.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五、课堂练习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竹 子

  竹子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在我国就有250个成员,常见的有毛竹、苦竹、方竹、凤尾竹等十多种。正像菱角不都是两个角的,还有三个角、四个角、无角的一样,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竹。它的躯干又圆又粗,魁梧而高大,可谓这个家族中的“大丈夫”,它生性喜酸,专爱生长在肥沃酸性土壤中。毛竹具有坚韧、富有弹性等优点。因而对人类的贡献也最大,现在家庭中的许多竹制家具都是用它做成的。它还可以供建筑之用,甚至可用来代替钢筋,用于尺寸不大的混凝土构件中。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提到菱角,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中加粗字“在我国”三个字的表达作用。

  2.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思考题目。

  3.选四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1)说明对象是竹子。

  (2)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圆、粗、魁梧、高大。

  (3)提到菱角是为了说明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4)“在我国”三个字准确地指出“竹子有250个成员”的范围,使句意更准确;去掉后,会使人误认为全世界只有250个品种,与客观事实不符。

  六、布置作业

  1.介绍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

  2.阅读课本P98陈寿儒的《夜宿卢沟》,思考以下问题:

  (1)《夜宿卢沟》主要写的是什么?

  (2)它与课文里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3、《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篇事物说明文,它是按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说的。先总说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共同特点,最后说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中一定会有困难,教师要把学习说明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只是向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举例说明,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说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搜集整理有关作者情况。

  2、教师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板书课题),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作者介绍

  师:关于茅以升,你知道哪些情况?

  生交流后看课本注释,师强调要点。

  (三)生齐读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小黑板出示词语,认读字音并检查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今天,让我们看看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教师总结过渡: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中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学生明确: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

  教师总结: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教师: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思考: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粗的词能否去掉?)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

  1.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2.“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4.“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5.“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6.“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7.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师:你觉得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找一找。

  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师:这篇课文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师补充:本文主要是写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为什么最后还用两段揭示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写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

  生回答后,师归纳小结:第9段写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反映了我国石拱桥发展的本质特征。第10段写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写这两段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五、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引自《辞海》对卢沟桥介绍的文字,然后与课文相比,多了哪些内容?是否因此觉得课文里对卢沟桥的说明不够全面?

  学生明确:《辞海》还提到的内容有:碑亭内有“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桥东附近宛平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旁另建有新桥等内容。

  教师总结:课文里介绍卢沟桥,着重介绍了它身上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地方,如果像《辞海》那样面面俱到,势必会模糊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不能面面俱到。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七、布置作业

  介绍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

  八、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石拱桥: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课后反思]

4、《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陈河中学黄华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能力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

  二、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这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

  --"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 "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3)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4)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三、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旌

  四、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教师指出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从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

  (1)学生默读课文,自行查找、概括。

  (2)小组讨论,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3)全班交流。

  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最后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2.局部探究。

  (1)请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①学生齐读第四、五段。

  ②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表明其历史悠久;“非常雄伟”“形状像一张弓”“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结构匀称”“古朴美观”表明其形式优美;“保持原来的雄姿”“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表明其结构坚固;“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唐朝张嘉贞称赞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张NFEAF赞其“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表明其成就突出,堪称杰作。

  教师总结:赵州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桥梁,它从四方面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即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

  (2)请同学独立分析第六、七、八段。

  明确:“修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距今830多年,表明其历史悠久;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相联而成”“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表明其形式优美;河堤冲毁桥无恙表明其结构坚固;13世纪就闻名于世,受马可•波罗的盛赞表明其成就突出。

  3.教师总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五、延伸拓展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98引自《辞海》对卢沟桥介绍的文字,然后与课文相比,多了哪些内容?是否因此觉得课文里对卢沟桥的说明不够全面?

  学生明确:《辞海》还提到的内容有:碑亭内有“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桥东附近宛平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旁另建有新桥等内容。

  课文里介绍卢沟桥,着重介绍了它身上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地方,如果像《辞海》那样面面俱到,势必会模糊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教师总结: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不能面面俱到。

  六、布置作业

  1.请理清关于赵州桥、卢沟桥的文字的说明顺序。

  2.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延伸拓展,便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请同学展示赵州桥的示意图,小组评议,选出最好的,进行全班交流。

  二、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1.学生阅读上文,初步了解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学生明确: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

  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介绍赵州桥时,先简单交代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点是说大拱弧度大,便于车马上下。第二、三两点是从桥拱设计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说明,即“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这样的设计使桥梁坚固耐用。第四点说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教师总结: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三、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图片显示: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粗的词能否去掉?)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1.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2.“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4.“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5.“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6.“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7.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五、课堂练习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竹子

  竹子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在我国就有250个成员,常见的有毛竹、苦竹、方竹、凤尾竹等十多种。正像菱角不都是两个角的,还有三个角、四个角、无角的一样,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竹。它的躯干又圆又粗,魁梧而高大,可谓这个家族中的“大丈夫”,它生性喜酸,专爱生长在肥沃酸性土壤中。毛竹具有坚韧、富有弹性等优点。因而对人类的贡献也最大,现在家庭中的许多竹制家具都是用它做成的。它还可以供建筑之用,甚至可用来代替钢筋,用于尺寸不大的混凝土构件中。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菱角,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中加粗字“在我国”三个字的表达作用。

  2.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思考题目。

  3.选四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1)说明对象是竹子。

  (2)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圆、粗、魁梧、高大。

  (3)提到菱角是为了说明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4)“在我国”三个字准确地指出“竹子有250个成员”的范围,使句意更准确;去掉后,会使人误认为全世界只有250个品种,与客观事实不符。

  六、布置作业

  1.介绍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

  2.阅读课本P98陈寿儒的《夜宿卢沟》,思考以下问题:

  (1)《夜宿卢沟》主要写的是什么?

  (2)它与课文里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夜宿卢沟》主要写的是观赏卢沟晓月时的情景。

  (2)作者描写的重点是月光和桥下的流水,最后才烘云托月般落到卢沟桥本身,有了前面的渲染,卢沟桥给读者留下美丽动人的印象。这与课文里基本上是平实的介绍大不相同。

5、《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有关说明文的知识,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积累有关桥梁的知识。

  3.激发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决措施】

  通过课文朗读、品味语言完成

  【导入新课】

  师: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生:学生观看与桥有关的图片。

  (学法指导:营造氛围)

  【整体感知】

  师: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文章介绍了哪些桥?

  生:学生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

  (学法指导: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自主学习】

  师:

  1.指导学生如何默读。

  2.找学生交流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引导学生把握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生:

  1.默读

  2.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概括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学法指导:默读探究)

  明确: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合作探究】

  师:

  1.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生:

  1.朗读语句,勾画喜欢的语句。

  2.从说明方法赏析语句。

  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法指导: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师生点评,总结方法。)

  【拓展延伸】

  师:

  仿照《中国石拱桥》的写作手法,选择自己最喜爱事物,进行介绍。

  点评学生佳作。

  生:学生自主写作。

  小组合作交流。

  佳作展示。

  (学法指导:学以致用。)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过程与学生一起探讨了说明文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以及说明语言等一系列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又注意到了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相结合,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语文学习方式的运用,但是本堂课没有较好能力的提高等问题。

6、《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六盘水市第八中学 史静

  教学设想: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入门之篇,必须让学生清楚的区分说明文与其它问题的区别,知道说明对象,掌握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明确说明顺序,判断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并学会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此篇课文的教学至关重要,分两课时,而我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围绕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对比学习赵州桥和卢沟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文的一些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说”而“明”。

  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通过学习能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说明方法的运用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

  自主思考与教师点拨结合、讨论法、对比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之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错误的药品说明书为例,引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指出这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细读课文,分析赵州桥

  1、请同学独自朗读赵州桥部分,思考这两段文字从哪些方面介绍赵州桥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提及说明方法带学习回顾、明确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

  2、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明学生作答。针对学生找到的说明方法,教师对其作用进行点拨。

  3、教师小结,并展示幻灯片,出示教师观点。

  三、对比学习卢沟桥

  学生自学卢沟桥部分。从说明内容、说明方法两方面比较卢沟桥与赵州桥的异同之处。

  学生讨论明确,教师指出这样的写法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并明确作者举的这两座桥既具有代表性,又考虑中国石拱桥的多样性做到全面。

  教师强调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四、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教师朗读改动的句子,要求学生找出教师遗漏或改动的地方。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2、出示赵州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小拱与大拱的位置关系,教师画图,学生对比。

  3、学生思考教师改动后的语句和原文的区别,对比不同语言的描述,从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以及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4、学生自己找两个其他能体现语言准确的词句加深理解。

  5、教师小结:综观我们分析的这些例子,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准确”二字。

  五、小结

  交给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选自己最感兴趣、最喜爱的事物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向大家介绍,要求至少用上一种说明方法。

7、《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四中学 郭 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文体知识。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3.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4.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默读,圈点勾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体会说明文的准确严谨和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严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本文由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以及从先到后的时间顺序,体会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圈点勾画法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在关键处和难点要给予及时点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刚刚学习说明文,所以本文的学习贵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逐步体会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而不是教师强行灌输。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重视总结提升。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几个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两段针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的文字表述(一为描写,一为说明),请同学体会、比较,谈差异。

  2.教师小结,引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设计意图】为后面说明文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文体差异。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侧重于抒发作者感情,语言比较生动而形象,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是介绍知识,语言往往比较平实、简洁。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简介

  简要介绍说明文文本知识。(见PPT课件)

  【设计意图】本单元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初次正式介绍说明文,本文也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所以,在开始学习时要给一些必要的补充知识。

  (三)整体感知

  1.明确文章说明对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否可以把题目改为以下之一?为什么?

  候选题目:石拱桥、中国古代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

  (2)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3)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行文由拱桥,然后到石拱桥,第三段开始进入文章正题──中国石拱桥的介绍;文章只是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突出特点,目的并不是为了介绍这两座桥。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这是个名词性偏正短语,其核心词语是“桥”,它的基本作用是“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桥”字前面有三个修饰语。“中国”明确了区域,“石”限定了其材质,“拱”明确了桥的形态。

  小结全文框架结构,如下:

  石拱桥:(1~2)

  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

  当代发展(10)

  【设计意图】本文内容丰富,通过题目改换和拆解这两种形式,首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顺便复习之前学过的短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其次,在明确说明对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全文内容,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各段之间关系,这就完成了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框架结构的工作。

  2.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1)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出的结论?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交流。

  (3)教师点拨、小结。

  明确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三段和赵州桥的相关段落(特点、说明顺序等),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分析卢沟桥部分。最终总结概括提取信息的方法:

  ①分清结论句和支撑句,抓住结论句。如:第三段1、3、4句。

  ②理清文章层次,根据文章层次概括。如:第五段,大体是总分总的结构。

  ③根据内容和层次自己提炼概括。如:第四段。

  ④根据语言标志。如:不但、而且、同时(第五段);首先、其次、再其次(第九段);设问句(第九段)。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关注第三段对中国石拱桥整体性的介绍后,请学生举一反三,继续概括其他段落,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对赵州桥的分析是重点,在相关段落的分析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是通过赵州桥这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的。

  (四)学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第三段如果压缩到最精简,应保留哪些句子?其余的语句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2.请再在文中找到几处运用了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特点的地方。

  3.教师总结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问让学生明白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往往出现在“特点”之后,起到支撑作用,是为了更充分具体地说明这一特点。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同时了解更多的说明方法。

  (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你觉得下面语句中哪些词语的运用格外严谨、准确,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2.小结引导。

  修饰语和中心语都可以使行文表述更严谨准确。修饰语,如“比较”修饰形容词“早”,“大约”修饰谓语动词,“一直使用到现在”修饰名词性短语“最古的石桥”。中心语如“横跨”,也很准确而形象地展现出赵州桥的宏伟壮观。

  3.总结说明顺序(段落内、段落间)。

  【设计意图】在给出的句子中寻找,既节约时间,又可以选择几种类型的典型例句,方便归纳汇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词语的准确体现了语句表达的精准,说明顺序体现的是句间、段落间关系的逻辑性、严谨性。

  (六)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不一定非要选在课程开始。此次选在最后是因为本文语言朴素平实,貌似读来没有什么,但是通过文章的分析,会发现本文语句的表达非常准确严谨,行文的思路,说明时的顺序又格外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在有了这些深入体会后,再引入作者介绍,会使学生对这位科学家充满敬意。

  (七)作业

  学习本文的写法,至少运用2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个具体的事物,不少于400字。

8、《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3

  设计理念:

  1.多媒体课件展示桥梁图,让学生读文、看图、练说话,在直观效果较好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2.通过初读、精读、研读、迁移运用等语文实践活动由浅入深的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3.问题设置分层次,教师参与问题讨论,在平等的气氛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文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桥梁图片:梁桥、拱桥、吊桥,各选几幅,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也可收集一些纸张桥梁图片(任意收集)。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信息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映示桥梁图,介绍桥梁的基本型式(梁桥、拱桥、吊桥),导入本文。

  二、揭示课题,交代文体,点出其与记叙文的区别,并简介作者。

  本文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介绍或解说事物与事理为目的,具有知识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表达某种情感。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他主持设计了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人民大会堂等工程。

  三、展示学习目标。(投影展示)

  四、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否开篇就点题了呢?(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文章从第③自然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前两段写的是石拱桥,它们之间的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

  2.①、②段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①自然段侧重写外形美观,第②自然段侧重写结构坚固。

  3.第③段点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本段与后文是什么关系?

  明确: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关系:概括──具体。

  4.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投影展示)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5.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这些例子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吗?

  明确:例子有赵州桥和卢沟桥。能否说明由学生自由发言。

  五、精读课文,分析下列问题:

  1.读4-7自然段,了解作者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哪些内容?(展示表格)

  明确:大致顺序一样。介绍两桥时都交待了地理位置,修建时间、桥的长、宽、结构、艺术价值及对桥的评价。从外观看,赵州桥是独拱,卢沟桥是联拱,只写一座不能反映出中国石拱桥的全部,选两桥,说明选材具有代表性。

  2.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明确:赵州桥详写了结构,卢沟桥详写了价值,包括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具体说说看。

  明确:“总──分”写法,作者先总写赵州桥的特点,然后分四个方面作具体介绍。

  4.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艺术价值,石刻狮子。历史价值,抗日战争在这里爆发。

  5.教师总结:通过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能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始终是围绕说明对象的特点来说明的。

  6.进一步分析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明确:原因有三。(着重说明三者顺序不能颠倒及原因,并分析“首先”“其次”“再次”和“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这些用语的条理性,简洁性。)

  7.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六、研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为了准确说明事物或事理,说明文非常讲究语言的准确性。本文中,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有些词语则表示一种估计。无论哪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请学生完成练习四,然后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例证来说明之,以强化理解。

  七、课内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小桥”为题,写2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

  版书设计:旅人桥: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赵州桥:              形式优美

  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卢沟桥:              结构坚固

  云南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独拱石桥 历史悠久

  2004-10-18

9、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和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别。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实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绩,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桥”。桥是这么简单,但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桥。在我国,我们的祖先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梁,距今已一千多年的隋代,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就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桥的一些特点。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hú)  拱桥(gǒng) 匀称(chèn) 张(zhuó) 惟妙惟肖(xiào)

  推崇(chóng)和谐(xié)桥墩(dūn)洨河(xiáo)饮涧(jià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巧妙绝伦:(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没有可以相比的。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惟妙惟肖:这里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推崇:十分推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3.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4.说明文文体知识

  (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和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分为平实说明文,如《地球是圆的吗》和生动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2)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①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远及近等。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a.从整体到部分;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d.从主要到次要;e.从概括到具体;f.从现象到本质。

  学法指导一:

  【把握说明对象三法】

  ①看题目或首尾段;

  ②抓段首、段尾关键句;

  ③归纳总结。

  注意:事物说明文的题目一般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一般在开头或结尾的总结句交代说明对象。

  学法指导二:

  【概括说明对象特征四法】

  ①从文题入手概括;

  ②从开头结尾段概括;

  ③由段意归纳整合特征;

  ④验证答案要点。

  注意:尽量用原文中的原词与原句作答。

  学法指导三:

  【辨析说明顺序方法】

  1.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

  3.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

  4.从文段大意入手分析。 (4)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5)说明文的结构:常用的有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6)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

  【交流点拨】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

  2.再读课文,概括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交流点拨】石拱桥:弧形,出现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卢沟桥:石拱相连,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3.课文最后两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试从文中提取两句话来概括。

  【交流点拨】①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②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小结】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理清顺序 感知特点

  小组讨论本文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交流点拨】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接着写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第四、五段,列出层次,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交流点拨】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了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3.指名读第六段,提问:这一段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交流点拨】由整体到局部。

  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交流点拨】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的。

  5.小结: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交流点拨】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步骤四 品析语言 把握方法

  思考、研讨下列问题。(多媒体投放)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交流点拨】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学法指导四:

  【举例子的作用分析方法】

  1.举例子的特征: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先从道理上讲,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作用: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3.标志:“例如”,“以什么为例”,“如”等标志性词语。

  4.格式:举……例子,更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能否调整顺序?)

  【交流点拨】“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3.《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点的词能否去掉?)

  【交流点拨】“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4.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交流点拨】“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当时可算”能否删去?)

  【交流点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

  6.找出本文用到的说明方法(多媒体展示)。

  【交流点拨】(1)引用——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2)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3)打比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4)摹状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5)作诠释——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10、《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新的文体—说明文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事物、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有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根据具体内容、写作目的来选用。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和引资料。

  4、说明文要有一定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具体、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可综合运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

  2、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进行说明。

  3、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著名桥梁图片欣赏三、字音词义

  四、预习检测: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弧形hú拱桥gǒng洨河xiáo陡坡dǒu和谐xié饮涧jiàn桥墩dūn郦道元lì

  张鷟zhuó匀称Yúnchèn惟妙惟肖xiào

  (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词语

  1.出色的超出一般水平的作品.

  2.威武雄壮的姿势.

  3.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4.配合得适当,匀称而协调.

  5.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评价.

  6.雄伟美丽而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有的事情.

  五、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国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六、课文分析

  1、课前热身

  回忆自己所见过的不同类型的桥,用一句话说明桥的特征

  桥,是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2、作者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时候,主要抓住石拱桥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课文精选了哪些例子说明?

  赵州桥(图)卢沟桥(图)

  根据下面的提示分段,并概括每段的意思

  (1~2段)总述石拱桥的特点。(4~5段)惊人杰作赵州桥。

  (6~8段)闻名世界卢沟桥。(9段)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10段)我国石拱桥当代的发展。

  5、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

  第一说明大拱的长度、形状。第二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设计。

  第三说明大拱拱圈的作用。第四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的配合。

  6、这段文字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各说明了什么?

  引用张的赞语是说明赵州桥构造奇特,引用张鷟的赞语是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

  7、这段文字的末尾介绍桥的主要设计者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8、中国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说清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吗?

  因为这两座桥都历史悠久,都形式优美,也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都能非常突出。

  9、作者为何先介绍赵州桥,后介绍卢沟桥?

  1)修建年代的先后。

  2)结构由简到繁:赵是单拱石桥,卢是联拱石桥。

  10、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顺序基本相同,请具体说一说.

  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建造结构-----艺术价值

  11、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点?

  同:赵州桥卢沟桥

  ⑴历史悠久1300多年800多年

  ⑵结构坚固保持雄姿从没出过事

  ⑶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独一无二”“美丽奇观”

  异:赵州桥卢沟桥

  ⑴制造奇特拱肩加拱用料省联拱石桥

  ⑵历史意义世界著名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反帝斗争纪念意义

  12、课文怎样说明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筑和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的?

  一、范围广:“大规模”

  二、数量多:“大量、不少”

  三、形式多:“各种形式,世界最长”

  七、课文总结

  八、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体会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体会本文的说明方法。

  3、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一、复习导入。

  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线的词能否去掉?)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带点字能否删去?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

  三、体会本文的说明方法:

  (1)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类别。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用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6)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四、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第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第5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3)指名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由整体到局部

  (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11、《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教材分析 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和谐、匀称、古朴、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小或利用投影显示。

  3.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短语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石”材(的)、“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三、点拨阅读

  (一)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等课文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1-2)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中国石拱桥:当代发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出现—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打比方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序。“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根据:(一)“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二)“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表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①一个“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当时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

  —赵州桥的设计者打破常规,将桥洞做成弓形,桥面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可以说的确巧妙。

  ②这样一座大桥,又是独拱桥,用石材多,对两岸桥基压力会很大,怎么办?

  —汛期河水暴涨,会对桥身猛烈冲击,怎么办?设计者创造性设计,拱上加拱,不但一举两得,而且收到了美观的奇效,不愧巧妙绝伦。

  ③桥如此长,如此宽,怎样保证它的坚固?怎样便于施工?

  —设计者匠心独运,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真是制造奇特。

  ④除了结构奇巧之外,赵州桥的形式也匀称美观,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谐,艺术价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作者前引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构造奇特,后引张鷟的话说明桥的形式美观,最后点明赵州桥是以李春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先总后分再总,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四、课堂小结

  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洨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标注。)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说说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2.说说卢沟桥的特点。

  二、导读新课

  1、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地点,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洨河更宽的大河。

  —时间,比赵州桥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称得上历史悠久。

  —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

  —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

  —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归纳、板书: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出现较早,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只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其中,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们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指名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3、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齐读第10段。思考: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

  —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4、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运用了说明文语言分不开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这篇课文与《辞海》条目属同一文体,只是进一步说明了卢沟桥这种结构的原因。这篇课文也有描写,但是很适度。例如第1段把桥比作虹,是为了说明桥的弧形形状,赞美之情暗蓄其中。

  说明卢沟桥的石狮,做了描写,体现了感情,但并没有纵情写下去,而是适度收止。说到卢沟桥是抗战圣地只有三句话:一句说明纪念意义,一句说明战争发生时间、性质,一句说明反侵略战争的领导者和它的结果,言简意赅。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文章为了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往往要用各种说明方法。同学们要注意体会,运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事物特点。

  引用古籍—“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

  列举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使用比喻—“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加以描述—“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进行解说—“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正是这些平实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又如对某些时间、程度的限制;有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无论哪一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

  例如,说到“旅人桥”,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计)“有记载”(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三个定语,说明得一清二楚。又如,对赵州桥的说明用了这样两个定语:“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个定语说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个定语限定之下才是准确的。“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只有在“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才准确。卢沟桥“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是核实了十一个石拱长度之后的结论。曾有学生就此事向茅以升询问,茅以升回信一一列举了十一个石拱的长度,的确无一相同。看似平易的一句话,却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说明文语言这方面的要求,在这篇课文中特别体现在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运用上,同学们可注意体会。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不但……而且……”,体现着一个合理的顺序,不能删掉,它联结的内容次序也不能颠倒。

  肩上小拱是赵州桥首创的主要特点,最能说明赵州桥的巧妙奇特,而拱圈也见于其他拱桥,比起肩上小拱相对是次要的。

  先总说赵州桥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再分四点具体说明,先总后分,给人清晰印象。又如,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用“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分项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顺序合理,标示清晰。

  三、课堂小结

  在同学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四、布置作业

  1.请理清关于赵州桥、卢沟桥的文字的说明顺序。

  板书

  设计

  附: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出现-较早

  石拱桥的特点  形式-优美

  中国石拱桥         结构-坚固

  的特点  多而广、历史悠久 、多样杰出(赵州桥、卢沟桥等)

  说明文语言特点: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作业布置

  后记

12、《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式。

  知识链接:

  一、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定义: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说明文的种类:(1)事物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3)科学小品文

  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总体到部分……)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递进。

  5、说明方法: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摹状貌、列图表、作引用、作诠释等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3)列数据: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注: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通过什么图表的展示,使读者对什么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9)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10)引资料: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什么资料,更充实具体地说明了什么)

  注: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在准确的前提下,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某个词该不该删,为什么要。(加上……就说明……,不加……就说明……,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加上更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看题目;(2)看段首;(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二、作者介绍:茅以升(1896——1989),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学专家。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工学院博士学位。1933年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十年代有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hú(弧)形拱(gong)形匀称(chen)张鷟(zhuo)xiáo河(xiao)残损(sun)惟妙惟肖(xiao)石砌(qi)推崇(cong)巧妙绝伦(lun)

  2(解词)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巧妙绝伦:精巧美妙,无与伦比

  3、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中国石拱桥)

  4、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 (赵州桥和卢沟桥)

  5、文章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文章的结构安排是总分式。

  6、根据课文填空。

  ①《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通过对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地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②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概括到具体;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时间为顺序。

  第二课时

  二、再读课文,具体分析:

  6、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我国石拱桥的特征?

  赵州桥: 卢沟桥: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7、分别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

  赵州桥() 卢沟桥()

  1)1)

  2) 2)

  3) 3)

  4)

  8、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9、作者在说明中国石拱桥这些特点的时候,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

  这两座桥是我国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备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以这两座桥为例很有代表性。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选择两者可以互相对照,互相补充,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特点。

  10、概括第9、10段内容: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第10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三、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有记载的”能否去掉?)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当时、可算是”能否删去?)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四、分析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打比方)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举例子)

  (3)“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别)

  (4)张嘉贞说“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唐朝张鷟说“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引资料)

  (5)“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列数据)

  (6)“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

幼儿园中学教案推荐 《绿色蝈蝈》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巴东三峡》导学案一等奖(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 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 主题班会“我是我的船长”(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关爱别人——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稿(七年级下册) 《我有一个梦想》《你是你的船长》《演讲词写作》导学案一等奖(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论语》精粹111句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河大版七年级下册) 《海燕》导学案一等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项脊轩志》教学案一等奖例(人教版高一下册) 渔家傲教案一等奖 《感受“月亮文化”》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最新中学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设计 班级规章制度(高一上册)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九年级上册) 干部培养经验谈——班主任要善于做“地下工作” 班级工作日记(七年级上册) 《夏》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教案一等奖 《爱莲说》多元智能教学案一等奖例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 《石壕吏》教案一等奖

相关信息 中国医师节优秀演讲稿精选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北师大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大全优选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大全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大全精选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大全经典 中国贸易公司取名大全311个 中国旗袍展示(区角环境)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合集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