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写作《文从字顺》优秀教案一等奖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中学教案

七下写作《文从字顺》优秀教案一等奖

时间:2022-11-15 18:40:17

七下写作《文从字顺》优秀教案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七下写作《文从字顺》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

  学情分析:在平时写作文时,不少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所以进行这个课题的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明确平时养成多读书,丰富自己词汇,修改作文的习惯的重要性。

  2、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1、以讲授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2、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提出问题,组织讨

  论——例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写作,完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力求语言优美。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写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文从字顺,即概念。三、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要点。

  设计意图:归纳要点,明确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写时琢磨,写后修改)四、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欲,明确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如何做到语言准确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几个句子。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准确。(1)原文:一位胖得肥猪一样的阿姨又挤上了车。改文:一位肥胖的阿姨又挤上了车。改法一:把不恰当地词句改恰当。

  (2)原文:你总是把你眼中的阳光传送给别人,冷漠,你总是将它摔得很重。

  改文:你总是把眼睛中的阳光送给别人,你总是将冷漠摔得很重。改法二:把不整齐的词句改整齐。

  (3)原文: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

  我将在沼泽森林中迷失方向。

  改文: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改法三:把不搭配的词句改搭。

  (4)原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宽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韧的调和剂,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改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学会宽容就能润滑彼此的关系,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增进彼此的了解,因此,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改法四:把啰嗦的词句改简洁。

  学生总结归纳语句通顺,用词妥帖:1、词句要恰当2、词句要整齐3、词句要配好4、词句要简洁

  五、如何做到语句连贯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这段文字。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连贯。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

  点评:

  (1)首先表述不清。第一句“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给读者的感觉是下面是围绕“妈妈怎样勤劳”来写的,但下一句转向了“她对我很关心”,前后不连贯。

  (2)二、三句间没有转折关系,不应要“但是”。

  (3)数学考了95分,这个成绩很好,应该表扬嘛,怎么又去“讲错在哪里”呢?“一丝不苟”是说学习认真,一点也不马虎,这和妈妈承担家务活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把两层意思糅合到一起了。应把“一丝不苟”改为“全身心地”,“进入”改为“投入”。

  (4)最后一句“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重复了,“学习里面”应改为“学习成绩”。

  六、实战演练: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准确、连贯,写作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①在昏暗的傍晚,他独自一人在寂寥得林间散步,在雷雨交加时,我毫无畏惧,依然在林间欣赏那宁静的生活。参考答案①中前一分句叙述“他”的活动,后一分句又叙述“我”的表现,两句情境相差甚远,没有连贯起来,且有错别字;句末“欣赏”与“生活”不能搭配。

  ②修改文本第一段的两个句子。

  七、作业布置以《月亮》为话题

  结束语:登上写作成功的圣殿,必须牢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勤观察,多动笔,乐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写作成功的春风就会扑面吹来,缪斯女神就会向你发出邀请。同时还要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附板书设计文从字顺

  1、语句表达要准确--------恰当、整齐、配好、简洁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3、写时琢磨,写后修改侯晓旭

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学案

  第三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有条不紊》——总()课时

  主备人:李家臣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课题       文从字顺,有条不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养成多读书,丰富词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2、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例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写作,完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 教具

  教学重点   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让明确平时养成多读书,丰富自己词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的重要性。

  课时安棑   2课时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

  三、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l.“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那么“文从字顺”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意思?

  同桌讨论,举手回答,教师归纳:“文从字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词恰当、妥贴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二是语句通顺畅达、有条不紊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无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2.作文时如何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

  同桌讨论,举手回答,教师归纳:

  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它包括语言的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韵律感等。这种“感觉”的形成,一是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对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二是要“多听”,强化读的效果;三是要尽量丰富自己词汇,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且懂一点语法。只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其次,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作文写完后,先反复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去检验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韵律感;然后分析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语言的组织形式是否合理,并进行针对性修改,使文章词句运用有分寸、讲逻辑。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标点的规范运用,使行款格式正确,不至于因此而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

  四、散文欣赏:

  二、修改自己的作文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八年级《孟子》下教案汇编第6课时:卷七《离娄章句上》二十至二十四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了解孟子对个人荣誉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感受中华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的“毁誉不必在意”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课时:第6个课时(二十至二十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①孟子的仁、义主张。

  ②前章学到的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礼制,需要辩证看待。

  二、简介思想:

  孟子认为毁誉不必在意,因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三、合作感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读懂文章,感知文章,体会内涵:

  1.自由朗读2.教师范读3.全班齐读4.分小组读等

  四、讲述课文大意

  讲述孟子对毁誉不必在意的看法,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句子释义

  1.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释义:有料想不到的赞誉,有吹毛求疵的毁谤。

  2.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释义: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3.克有罪。”

  释义:我有过错。

  六、熟读课文,学生抽读

  七、拓展意义

  联系现实,理解孟子“毁誉不必在意”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八、教师小结

  九、作业布置:诵读《离娄章句上(二十至二十八)》

  板书设计:

  1.不虞之誉:料想不到的赞誉。

  2.舍馆未定:(因为)住所没有定下来。

  3.罪:过错。

  4.好为人师: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八年级《孟子》下教案汇编第7课时:卷七《离娄章句上》二十五至二十八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2.了解孟子对“无后”为“大不孝”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无后”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表达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第七个课时(二十五至二十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①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离娄章句上》)

  ②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章句上》)

  二、简介思想:

  ①大孝的表现。

  ②仁、义、智、礼、乐的实质意义。

  三、合作感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读懂文章,感知文章,体会内涵。

  1.自由朗读2.教师范读3.学生抽读4.全班齐读

  四、讲述课文大意

  讲述孟子对“无后”为“大不孝”的看法,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小组讨论,辨证孟子对“无后”为“大不孝”的思想,是不是太陈腐落后而应该被批倒呢?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六、熟读课文

  七、拓展意义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八、教师小结

  九、作业布置:诵读《孟子•离娄章句下》一至五节

  板书设计:

  1、不孝有三

  2、“乐之实”三句:前一“乐”,读yuè,后二“乐”,读lè

  3、瞽瞍(gǔsǒu):舜的父亲。

  4、厎(zhí):致。

  5、豫:乐。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八年级《孟子》下教案汇编第4课时:卷七《离娄章句上》九至十四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四、教学方式:

  熟读背诵,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本

  1、自由朗读

  2、范读正音

  【原文】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fǘ)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亲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3、学生抽读

  4、全班齐读

  5、小组分读

  (二)整体感知

  讲述离娄章句上十二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名句:

  1、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翻译: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2、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翻译:所以,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3、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翻译:极端真诚而不能够使人感动的,是没有过的;不真诚是不能够感动人的。

  (四)内容概括

  真诚的确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一个人如果没有真诚,一切都无从谈起。

  (五)熟读、背诵名句

  (六)拓展延伸

  讨论:猪肉有瘦肉精,鱼有孔雀石绿,奶粉有三聚青安,中国部分商人讲究真诚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真诚吗?

  六、作业布置:

  熟读文本,背诵名句

6、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写作《学写传记》优秀教案

  学写传记

  【学习目标】

  了解传记的特点,学会写传记。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传记特点,学会写传记

  学习提示:联系本单元的几篇传记,抓住文章特点,学写传记。

  【快乐自学】

  一、回忆课文,归纳传记特点。

  1、《藤野先生》的特点是:

  。

  2、《回忆我的母亲》的特点是:

  。

  3、《列夫.托尔斯泰》的特点是:

  。

  4、《美丽的颜色》的特点是:

  。

  二、阅读写作指导,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三、自学质疑

  【文本展示与探究】

  一、什么是传记?

  1、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无论是自传,还是给别人写传或评传,都属记叙文的范围。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称为“小传”。

  2、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自己的理想,写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为别人写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处,还可以作简要评论;也可以侧重和个典型事例,如《第一千个球》。

  二、传记写作的要求

  (1)自传类

  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展示自我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经历。

  文章结构:

  ①基本情况介绍。

  ②成长中的主要经历及典型事例。

  ③明确自己的有关态度及看法。

  (2)评传类

  内容:展示人生经历及人格魅力(人生觉悟,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闪光的思想、高贵的品质等等。)

  文章结构:

  ①基本情况及主要经历的介绍。

  ②重要时段或重点事例叙述。

  ③简要的评论。

  三、写作注意事项

  1、内容真实。这是写好自传与小传的根本原则。内容表述上应丁是丁,卯是卯,不虚构,不歪曲;不粉饰,不虚美;不受流俗侵扰,不为尊者忌讳。重要之处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物言论、行动等都要言之有据,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但是要注意,传记有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2、材料典型。选取的材料应能体现人物的身份、生活、性格、志趣。如写作家,则可选取文学活动、文学成果等村料;如写学生,则可选取勤奋学习、健康成长等材料。总之应尽展个性。

  3、详略得当。这是写好自传与小传的特别条件。人物的主要经历、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材料可重点写明,其他则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像姓名、籍贯、家庭等方面的材料就可一笔带过。总之,要让读者管中窥豹。

  4、线索清晰。这是写好传记体文章的基本保证。因为写传记要搜集人物方方面面的事情,择其重点写出人物生活中的不同侧面给我们的印象和领悟,因此线索安排应清楚明晰。一般应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写。例如人物是学生,就可按幼年、小学、初中的顺序依次写来。

  5、语言灵活。这是写好传记体文章的坚实基础。因为传记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所以语言准确平实。但为了破除呆板、枯燥的“八股”习气,不防融情于叙,即在态度诚恳的叙述中,渗透人物鲜明的思想倾向,爱憎情感。但要注意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关键行动,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总之,要写好人物传记,首先必须详细地占有材料;其次,要严格选择材料,根据人物特点,选择有重大意义,对社会有重大贡献,最能表现人物的本质和特性的材料写;最后,还要恰当的组织材料。

  四、技法指导

  1、摹仿是学习的第一步。写作前不妨先读一两种优秀的传记(如傅雷翻译的《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读一读《人物》等传记文学杂志,至于篇幅较短的小传可以多读一些。

  2、确定所写人物(传主)是首要的问题。到底选谁作为传主,有以下三点要考虑:一是有写他的欲望和冲动,或是特别佩服、崇拜他,或是特别感激他、爱他,或是特别恨他,对他有很深的感情,非要吐一吐不可,这样写出来的传记才会有精神;二是这位传主有值得写的地方;三是传主的材料比较容易收集到。

  3、着手收集传主的相关资料,尽可能了解他的个性特点,周围人与他的关系、对他的看法等等。查档案资料、寻踪问迹地考察、现场采访等均可作为收集资料的方法。只有对传主有了具体、深入的了解后,才能动笔写。

  4、对手头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去粗取精,找出那些最能反表明人物个性、符合其思想特征的重点材料,依据事实对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做到褒贬分明,切合现实。这是写好传记的关键。

  5、具体写作时应注意点面结合,繁简得当,叙议合理。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胡子眉毛一把抓,防止记流水账式的长篇大论。要知道,典型材料可以以一当十,让人窥斑见豹,并使文章产生较强的感染力,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在写人物传记时,主要人物要突出,次要人物应略写,避免喧宾夺主。

  五、紧扣要点评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你对照前面的目标,重点检查一下你的作文,注意以下几点:

  1、所选好的材料是否典型、真实;

  2、线索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

  3、是否有恰当的评价。

  自传、小传的写法,是触及到了做人的真谛,即真实示已,真诚待人。

  六、写作实践:

  题目见教材46页训练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7、七下写作《文从字顺》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

  学情分析:在平时写作文时,不少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所以进行这个课题的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明确平时养成多读书,丰富自己词汇,修改作文的习惯的重要性。

  2、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1、以讲授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2、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提出问题,组织讨

  论——例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写作,完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力求语言优美。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写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文从字顺,即概念。三、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要点。

  设计意图:归纳要点,明确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写时琢磨,写后修改)四、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欲,明确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如何做到语言准确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几个句子。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准确。(1)原文:一位胖得肥猪一样的阿姨又挤上了车。改文:一位肥胖的阿姨又挤上了车。改法一:把不恰当地词句改恰当。

  (2)原文:你总是把你眼中的阳光传送给别人,冷漠,你总是将它摔得很重。

  改文:你总是把眼睛中的阳光送给别人,你总是将冷漠摔得很重。改法二:把不整齐的词句改整齐。

  (3)原文: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

  我将在沼泽森林中迷失方向。

  改文: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改法三:把不搭配的词句改搭。

  (4)原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宽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韧的调和剂,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改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学会宽容就能润滑彼此的关系,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增进彼此的了解,因此,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改法四:把啰嗦的词句改简洁。

  学生总结归纳语句通顺,用词妥帖:1、词句要恰当2、词句要整齐3、词句要配好4、词句要简洁

  五、如何做到语句连贯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这段文字。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连贯。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

  点评:

  (1)首先表述不清。第一句“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给读者的感觉是下面是围绕“妈妈怎样勤劳”来写的,但下一句转向了“她对我很关心”,前后不连贯。

  (2)二、三句间没有转折关系,不应要“但是”。

  (3)数学考了95分,这个成绩很好,应该表扬嘛,怎么又去“讲错在哪里”呢?“一丝不苟”是说学习认真,一点也不马虎,这和妈妈承担家务活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把两层意思糅合到一起了。应把“一丝不苟”改为“全身心地”,“进入”改为“投入”。

  (4)最后一句“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重复了,“学习里面”应改为“学习成绩”。

  六、实战演练: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准确、连贯,写作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①在昏暗的傍晚,他独自一人在寂寥得林间散步,在雷雨交加时,我毫无畏惧,依然在林间欣赏那宁静的生活。参考答案①中前一分句叙述“他”的活动,后一分句又叙述“我”的表现,两句情境相差甚远,没有连贯起来,且有错别字;句末“欣赏”与“生活”不能搭配。

  ②修改文本第一段的两个句子。

  七、作业布置以《月亮》为话题

  结束语:登上写作成功的圣殿,必须牢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勤观察,多动笔,乐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写作成功的春风就会扑面吹来,缪斯女神就会向你发出邀请。同时还要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附板书设计文从字顺

  1、语句表达要准确--------恰当、整齐、配好、简洁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3、写时琢磨,写后修改侯晓旭

8、扣住心理描写,点亮人物心扉——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精品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感悟心理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探究与积累三种心理描写的写作技巧;

  3、判别并运用心理描写的技巧,进行心理描写训练;

  教学重点:探究、积累与判别三种心理描写的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技巧能说会用心理描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才在上课以前,同学们用“我想”、“老师想”所表达的内容,其实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把心理活动记叙下来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心理描写(板书:心理描写、齐读)心理描写能展示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心理描写很重要,但在写作文的时候又常常被我们忽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掌握它。

  二、经典语段,方法采撷

  1、内心独白

  老师先出示几段心理描写的例子,请同学们读一读。(播放课件)

  生齐读: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最后一课》

  (简析:这是《最后一课》中一个失去了自己国土的儿童——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当他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珍贵。心理描写具体细腻,形象可感)

  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划横线的部分(手指投影)就是心理描写。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生:第一人称。

  明确:“我”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他/它”是第三人称。这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请继续看投影。(师播放投影)请科代表来读一读。

  科代表读: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教师板书:第一人称)

  问:这段也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生齐:第一人称。

  师(手指课件):我们把这种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我”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的方法叫——

  生:——“内心独白”,常用“我想”、“我对自己说”、“我告诉自己”等词语引出。(师板书:内心独白)

  2、旁白分析

  再来看一个例子,请第一方阵(1.2大组)的同学读一读,要读出感情来!

  生齐读(1.2):“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问:这段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生:第三人称。

  再看一段,刚才第一方阵的同学读得很响亮,很流利,希望第二方阵的同学能读得更好!

  生齐读(3.4):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师板书:第三人称)

  问:这也是用——

  生:第三人称写的。

  师(手指投影):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采用第三人称对文中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方法叫——

  生:旁观分析。写作时常用“他想”、“他回忆”、“他感觉到”等词语引出。(师板书:旁观分析)

  小结:这两种方法是用得最多,最频繁,最容易掌握的心理描写方法,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3、梦幻描写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师幻灯展示新例文)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散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很显然,这是一个梦境,有人会问:梦境能算是心理描写吗?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往往能够将人物内心深处最隐秘的世界暴露出来。所以,梦境的描述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描写。(板书:梦)

  我们再来看另一段熟悉的文字: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了起来。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里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在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摆摆的在地板上走,一直向可怜的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就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问:同学们,小女孩真的看到了屋内的美味食物吗?

  生:没有!

  师:这是小女孩擦燃火柴以后产生的——

  生:幻想!

  师:幻觉(板书:幻),梦境、幻觉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在梦境和幻觉中,人物的深层意识往往暴露无遗,因而描写梦境和幻觉实在是透视人物心灵隐秘的一条通道,一条捷径,它是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这种“梦幻”法大家如果有兴趣,有能力,等会儿也可以尝试用用它。

  三、实战演练,渐入佳境

  1、检验一下同学们有没有掌握这三种方法,先来读一读

  生:内心独白、旁观分析、幻觉(声音既整齐又响亮)。

  2、 方阵对垒,实战演练

  师:好!下面就到了两军对垒的时候了,第一方阵和第二方阵做好准备。第一轮:辨别方法。抢答:下面语段各用的是什么心理描写方法?答对加100分。老师书“开始”,才能举手抢答。(播放幻灯片)

  师:读题,默默地读。

  生默读题目:老师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脏已经跳到嗓子眼了。我忐忑不安:怎么办?怎么办?我下我完了,肯定考砸了,老师会怎么骂我,妈妈会怎么唠叨?还有爸爸,对了爸爸出差了,但妈妈会不会……天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试卷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我的手上,我闭上眼睛,颤巍巍地拿着试卷让同桌读给我听,“84分!”我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

  师:准备—开始—(生小手如林)最快的是。

  生1:内心独白。

  师:(师在黑板上为相应的方阵加100分)为什么?第几人称?

  生1:第一人称。

  师:第二题。(播放课件)

  生默读题目:王明咽着口水想:要是有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吃就好了!即便是能吃上一根火腿肠、一块饼干,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浑身无力啊!

  师:准备—开始—(生小手如林)最快的是。

  生2:旁观分析。

  师:答对了,加100分(师在黑板上为相应的方阵加100分),为什么是?

  生2:因为用的是第三人称。

  师放幻灯片,学生第三题:张强望着红色的跑道,仿佛看到自己第一个跑到了终点,观众为他鼓掌,教练冲他竖起大拇指,队友们送来一束束鲜花,裁判长将那枚沉甸甸的金牌套在了他的脖子上。

  师:开始——。最快的是。

  生3:梦幻描写。

  师:是梦境还是幻觉?

  生3:“仿佛看到”!这是产生的幻觉。(师在黑板上为相应的方阵加100分,并播放下一张幻灯片,学生看题: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师:这是比较难的一段话。准备开始!(生举手)最快的是。

  生:内心独白和梦境。

  师:这一场下来,第一方阵、第二方阵各得到百分,不分上下,平分秋色。

  四、观察表演,突出特点

  进入下面一个环节。认真观察表演,根据表演选择一种心理描写方法说一段话。每组选一个代表说,由老师评出奖项,一等奖加300分,二等奖加200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表演,思考用哪一种心理描写的方法来说,说什么?(拿道具盒子),表演开始:这一天,王老五拣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盒子……

  (师表演:拿着盒子上下打量,抓耳挠腮,慢慢打开盒子,当盒子打开时,面现惊讶、惊喜的神情。)

  师:表演结束。王老五在打开盒子前和打开盒子后心里在想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打算通过心理描写突出这个人的什么特点?(板书:突出人物特点)这个人是怎样的性格?下面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一下。(生小组交流,教师下位指导巡视。)

  师:时间到!谁来说一说?

  生1: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贪财的人。

  师:哦,非常贪财的人。王老五拣到了盒子,他想……

  生1:他想,这个盒子真漂亮,我要打开来看看里面是什么?

  师:看看里面是什么?贪财的人最希望里面是什么?

  生1:钱!金珠宝贝。

  师:接着……

  生1:接着他打开了盒子,果然不出所料,里面果然是闪闪发亮的金币。

  师:哇,闪闪发亮的金币!看到金币,在王老五的眼前又浮现出了一幅画面。

  生1:如果我把它拿走的话,我不是可以成为大富翁了吗?

  师:那就可以拥有什么?

  生1:拥有了很多的钱?

  师:拥有了很多钱用来干什么?可以买什么?

  生纷纷说:房子、车子。

  师:可以买一个大别墅,打算买什么车?

  生纷纷建议:奥迪、法拉利……

  生1:法拉利。

  师:同学们,她刚才进行的心理描写有没有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生1:有!

  师:这是一个非常——

  生齐:贪财的人!

  师:非常了不起,掌声送给她。(生给予热烈的掌声。)第二方阵的是谁?,请你来,看你把手举得这么高,请你到前面来。

  师: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2:我觉得他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

  师:拾金不昧的人,继续说。

  生2:他想,这个盒子这么漂亮。

  师提示把句子说完整:他拣到盒子……

  生2:他拣到盒子,想:这个盒子这么漂亮,应该把它交给警察,让它回到失去的主人那里。

  师赞许地点点头:让它回到失去的主人那里。打开了它吗?

  生2:没有!

  师:讲得很好,真是个拾金不昧的人,谢谢你!(看到还有一男生举手想补充)请你继续说一说。

  生3:我觉得王老五是一个好奇的人。

  师:好奇心很强的人。

  生3:对!他看到盒子以后,在想里面是什么?打开盒子一看,应该很惊讶。

  师:很惊讶,那他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生3:他想,得到这些东西以后,我就有漂亮的衣服穿,有豪华的房子住。

  师:哦,好奇心很强,同时又有点——

  生齐:贪钱的人。

  师:大家觉得谁说得最好?

  大部分学生说:。

  师:说得最好,通过心理描写突出了王老五贪财的特点。当然贪财不是好事,我们不要学他,我们应该学习。

  生齐:拾金不昧

  师:一等奖,,二等奖,第二方阵(师在黑板上分别为方阵加分)。哪一个方阵获胜了?

  汇总方阵分数

  五、文思泉涌学以致用

  1、布置作业

  (师播放幻灯片)

  师读要求:根据图片写短文,题目自拟,注意通过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请大家观察。(师出示雨中撑伞的幻灯片,风声雨声响了起来。)

  师:在这个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时候,他们各自的心里都在想什么呢?他们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注意,希望在写片段的时候,大家能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纸就在你的手边,拿起笔来,将你的灵感写下来吧!这就是今天的作业。

  2、总结

  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把金钥匙。(出示金钥匙的幻灯片)一起来读一读。

  生:写作金钥匙:写人文章有技巧,心理刻画少不了。内心独白与旁白,符合性格很重要,梦幻想象若齐到,神游万里显高妙!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用到内心独白、旁观分析、梦幻的心理描写方法,点亮人物心扉,使他们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下课!

  板书:

  心理描写

  内心独白第一人称

  旁观分析第三人称

  梦幻描写

  (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9、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现代文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教版初中语文每单元由四个阅读和一个作文组成。新课标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好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本单元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杰出人物的辉煌成就,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涉及的课文主要内容为唤起学生对历史星空中杰出人物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成就和胸襟,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把握全篇的关键语句和段落,揣摩并品味深层含义,通过对文中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能够将之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本课《写出人物的精神》是一堂作文课,新课标指出写作是学生巩固语文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阵地,在教学中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及方法,在写作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写人的常见方法,学习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写出人物的精神。

  本课的重点:学习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课的难点:用恰当的方式反映人物个性与精神

  三、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开展过以“写出人物的特点”为主题的作文课,了解了描写人物的常见方法,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但是同学们在写人的作文实践中,或许能穷形尽相,尽显人物之形,但还不能够尽显人物的神韵。那么,要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精神呢?

  学生通过《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和《回忆鲁迅先生》等文章的学习,已了解本单元旨在感受伟人的非凡气质,唤醒了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写人的方法,比如用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借用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人物的品质等。写作的方法总结出来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之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用恰当的方式反映人物个性与精神

  评价任务

  新课标提出,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关于写作的评价,应该分阶段评价,一是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二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可以学生自改或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三是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并进一步以展示、分享交流等方式呈现评价的结果。

  本堂课主要以同学之间互评为主,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起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学生课前习作(以“写人”为主题)

  教学过程(预设)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进入新课学习 关注学生是否进入课堂中 看课件,出示一对双胞胎的照片,请同学找不同(师: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之处。)让学生进入课堂

  环节二

  发现问题 总结作文中的常见问题 检查学生是否参与活动 学生互评课前习作,发现问题,小组总结,如:1、写人时无法做到用简洁的语言突出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具体;2、写人时语言过于空洞,不会用典型的事例,从细节去体现人物的性格,等等……

  让学生发现自己日常写作中的一些问题

  环节三

  解决问题 寻找写人的有效方法 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 小组讨论,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本单元前面三课为例子,也可以用同学的习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如:1、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2、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3、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等,使语言更加生动传神,更能体现人物的精神。 用恰当的方式反映人物的个性和精神

  环节四

  课堂练习 学会用细节表现人物形象

  关注学生是否在认真写 先写一写某位同学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再请同学评价

  环节五

  写作实践 检测本课所学 关注学生是否将本课所学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将本课所学得相关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幼儿园中学教案推荐 《背影》导学案一等奖(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旅鼠之谜》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远离毒品关爱生命主题班会稿(七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雪》学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个都不能少,让阳光洒向那片阴暗的角落 ——————试论师爱与后进生的转变 班级管理反思(八年级下册) 《我的母亲》学案一等奖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生词表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名著阅读 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春望》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口技》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峨眉山月歌》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虞美人》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文学类阅读导学案一等奖——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及主题(高三) 《鸿门宴》复习备课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最新中学教案 七下写作《文从字顺》优秀教案一等奖 《陋室铭》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优秀教案一等奖 《湖心亭看雪》参赛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相关信息 写作教案一等奖:第三章写作客体论1(语文版高一) 写作教案一等奖:第二章 文章载体论1(语文版高一) 写作课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这就是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写作方法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一等奖设计)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写作指导+范文3篇 写作教案一等奖:第二章 文章载体论(语文版高一) 写作教案一等奖:第四章写作受体论(语文版高一) 写作教案一等奖:第三章写作客体论(语文版高一) 写作教案一等奖:第一章写作行为论三、四课时(语文版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