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第11课《核舟记》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时间:2022-07-27 20:27:30

第11课《核舟记》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第11课《核舟记》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

  1.约八分有奇

  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

  “可”的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许”的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

  古义:类似。 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三)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名词,零数)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

  4.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6.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7.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表并列,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但是)

  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

  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9.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助词,无实际意义)

  此中人语云(动词,说)

  (四)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定语后置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是中心词“桃核”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佛印”)

  (2)省略介词“于”

  ①佛印居(于)右,鲁直居(于)左

  ②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③居(于)右者椎髻仰面

  ④居(于)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于)其上

2、第11课《核舟记》课后思考题答案

  课后思考探究

  一、所挑选的桃核为: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修狭者,其长曾不盈寸。雕刻的内容有: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雕刻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用桃核的小,而所雕刻的内容之丰富突出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二、示例:顺序内容总体介绍雕刻者的技艺,材料的大小,事物的情态,核舟的内容中间舱、箬篷、八扇窗、窗上刻字、雕栏船头三人:东坡、鲁直、佛印舟尾舟子各一人船背题名、篆章、着色总结全文雕刻的内容,桃核的长度,对雕刻者技艺的评价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船舱边的窗竟然可以自由关闭,这些都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还刻有苏轼《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中写景的句子,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和自由自在的场景。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画,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游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先写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那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至于最后写船尾,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点拨: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文介绍的是一件工艺品,所以采用空间顺序。

  三、1.说明雕刻所用的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所雕刻的内容构思精巧,技艺高超。语言简洁,极具概括性。

  2.开头交代了核舟的体积“八分有奇”,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与“二黍”差不多高,生动形象,简洁明了,使读者更直观地想象出核舟的大小。

  3.写两个舟子的神情和动作。两个舟子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很专注的样子。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表现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对舟子的描写更突显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四、1.译文:苏、黄共同看着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一手卷”中省略了量词“幅”,在古代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与名词搭配,可以省略量词,如“一手卷”;在现代汉语中,数词必须与量词搭配才能修饰名词,如“一幅手卷”。

  2.译文:船尾横放着一支桨。“一楫”,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数量“一”和名词“楫”之间必须加量词,翻译成“一支桨”。

  3.译文:还刻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的。“篆章一”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习惯表达为“一篆章”,这是定语后置,而且数词后面还省略了量词“个”或“枚”。

  4.译文: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人五”“窗八”这种表达方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时应该变换语序,而且要补充量词“五个人”“八扇窗子”。

3、20课《曹刿论战》原文 主题 里的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一、文学常识及背诵提示

《左传》

本文选自《左转·庄公十年》。,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之一。

知 识 重 点

一、全文展示

曹 刿 论 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主题概述

  本文记叙了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2.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间隔,空隙。

  3.肉食者鄙

  古义: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4.衣食所安

  古义:安身;今义:平安,安全。

  5.牺牲玉帛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6.小大之狱

  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7.必以情

  古义:诚,诚实,文中指诚心;今义:感情,情况。

  8.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9.可以一战

  古义:可凭借;今义:表示许可。

  10.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二)一词多义

  1.曹刿请见(接见)

  乃入见(拜见)

  2.民弗从也(听从,顺从)

  战则请从(跟随)

  3.必以信(实情)

  小信未孚(信用)

  4.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故克之(所以,因此)

(三)词类活用

  1.弗敢专也(形容词作动词,独自享用)

  2.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3.忠之属也(形容词作动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4.齐人三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夫战,勇气也。(……也,表示判断)

  ②夫大国,难测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何以战?(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②战于长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3.省略句

  ①必以分人。(省略宾语,完整句子应为:“必以之分人”)

  ②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动词以及“衰”“竭”的主语,完整句子应为:“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五)成语积累

  ①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②再衰三竭:形容军队逐渐丧失了开始时的锐气,战斗力越来越弱。

  ③辙乱旗靡:车辙错乱,旗帜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④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4、第8课《木兰诗》通假字 古今异义字 多义词 词类活用 段落大意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

  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

  2.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四)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 (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2.愿为市鞍马 (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五)文言句式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点拨:“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点拨:宾语前置句,应为“问女所思何”。

  (六)成语积累

  1.磨刀霍霍:本形容磨刀声响亮。后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例句:该国当局已经磨刀霍霍,很多居民担心他们可能采取报复行动。

  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例句:这一切似乎相当合理,又饱含希望,然而,今年的变化却更加扑朔迷离。

  (七)名句积累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五、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①-③):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并做好准备,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④):概括写木兰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⑤、⑥):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⑦)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

5、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生字注音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重点词语解释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 秦王怫(fú)然怒

  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

  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

  秦王色挠(nóo)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

  ①徒 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 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 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⑵易安陵(交换)

  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

  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⒄休祲:吉凶的征兆

  ⒅秦王色挠(屈服)

  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脚)

6、第24课《河中石兽》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是非木 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2.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今义:听觉器官,耳朵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放在句首,可译为“因为”;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6.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二)一词多义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之:闻之笑曰(这件事,代词)当求之于上流(石兽,代词)其反激之力(的,助词)

  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临:一寺临河干(靠近)执策而临之(面对)

  (三)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以为顺流下矣

  点拨:省略主语,和尚们;“以为”后面省略了“石兽”。

  2.求之地中

  点拨:省略介词“于”。

  3.棹数小舟

  点拨:省略主语“僧”。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点拨:“寺中”前省略介词“于”。

  5.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倒装句

  1.当求之于上流

  点拨:介宾短语“于上流”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2.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介宾短语“于数里外”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3.求二石兽于水中

  点拨:“于水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水中求二石兽”。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点拨:“为”表被动。

  (五)名句积累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23课《出师表》里的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时候;今义:秋季。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3.陟罚臧否

  古义:批评;今义:否定。

  4.晓畅军事

  古义:精通,熟悉;今义:文章明白流畅。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古义:这里表示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7.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8.猥自枉屈

  古义:辱,谦辞。偷着;卑鄙,下流。

  9.臣本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

  10.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并生出谢意。

  11.庶竭驽钝

  古义:表示期望;今义:众多。

  12.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一词多义

  1.而中道崩殂(半,一半)

  宫中府中(内,里)

  2.而中道崩殂(途)

  以咨诹善道(方法)

  3.今天下三分(分裂)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可是,却)

  然后施行(这样)

  5.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

  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清明)

  以伤先帝之明(明智,贤明)

  8.然后施行(做,实施)

  性行淑均(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

  9.必能裨补缺漏(能够)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

  10.有所广益(代词,代指人或事物)

  优劣得所(处所,地方)

  11.咨臣以当世之事(在某时)

  当奖率三军(应该)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委任,任用)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责任,职责)

  1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近,靠近)

  临表涕零(面对)

  14.恐托付不效(效果)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15.进尽忠言(话,言论)

  不知所言(说)

  16.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17.此皆良实(忠良的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贤善)

  1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里表示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四)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形容词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的事)

  4.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敌人)

  7.陟罚臧否(形容词作名词,赞扬和批评)

  8.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

  10.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11.北定中原(名词作状语,向北)

  12.恐托付不效(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②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六)成语积累

  ①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②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

  ③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④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8、22课《陈涉世家》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重点虚词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流放)

  ②为天下唱(“唱”同“倡”,首发)

  ③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着)

(二)古今异义

  1.发闾左適戍渔阳

  古义:征发;今义:产生,发生。

  2.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见面,会见。

  3.今亡亦死

  古义:逃走;今义:死亡。

  4.等死

  古义:同样;今义:等待。

  5.上使外将兵

  古义:臣下对皇帝敬称,这里指秦始皇;今义:方位名词,位置在高处的。

  6.今或闻无罪

  古义:有人;今义:或者。

  7.楚人怜之

  古义:爱戴;今义:怜悯。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今义:空隙。

  9.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

  10.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器;今义:表示约数,十六或十七。

  11.比至陈

  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12.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今义:身体。

(三)一词多义

  1.为坛而盟(筑)

  为屯长(担任)

  若为佣耕(是)

  2.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广故数言欲亡(几次)

  3.置人所罾鱼腹中(……的东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处所)

  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军队驻扎)

  5.不当立(应当)

  当此时(在)

  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

  乃行卜(往,去)

  行收兵(行军)

  7.乃丹书帛曰(写)

  得鱼腹中书(字条)

  8.令辱之(使,让)

  召令徒属曰(号令,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四)词类活用

  1.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2.死国可乎(名词作动词,为……而死)

  3.乃丹书帛曰(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4.陈胜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5.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6.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7.忿恚尉(动词使动用法,使……恼怒)

  8.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9.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铠甲;武器)

(五)重要虚词

  1.之

  ①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

  ②怅恨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助词,的)

  ④二世杀之(代词,代指扶苏)

  ⑤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代指事情)

  2.其

  ①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代指扶苏)

  ②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代指他们的)

  ③以激怒其众(代词,代指吴广的)

  ④皆刑其长吏(代词,代指当地的)

  3.以

  ①扶苏以数谏故(介词,因为)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介词,把)

  ③以激怒其众(连词,来)

  ④祭以尉首(介词,用)

  ⑤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

  4.而

  ①佣者笑而应曰(连词,表修饰)

  ②夺而杀尉(连词,表承接)

  ③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连词,表转折)

  ④为坛而盟(连词,表承接)

  ⑤收而攻蕲(连词,表承接)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连用表示判断)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表示判断)

  2.倒装句

  祭以尉首。(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尉首祭”)

(七)成语积累

  ①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②披坚执锐: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形容投身战斗。

9、第11课《核舟记》重点问题归纳解答

问题归纳

1.“奇巧”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奇巧”二字是文眼,表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之精湛,以下对核舟的具体说明都是围绕着雕刻者雕刻技艺的“奇巧”展开的。

2. 文章第一句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奇巧”二字的?集中说明了什么?

  ①原材料体积小;②雕刻的物品种类繁多;③雕刻物构思精巧,情态逼真。集中说明了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精湛。

3. 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通过小窗启闭景象的分别说明,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

4. 课文结尾段落文字有什么作用?

  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八分有奇”,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揭示中心,表达了对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由衷赞叹。

5.比较本文分说部分不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照船的中间、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的。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本文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开闭,由此说起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描绘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后写船尾,这不用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而将船背放在最后写,则体现了文章写作内容安排主次分明,因正面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而背面则为雕刻品的附属部分。

七、课文主题

  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作品的精湛技艺,热情讴歌了民间艺人的卓越才能。

10、10课《小石潭记》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句式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三)一词多义

  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不可久居(能够,动词)

  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

  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

  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4.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六)成语积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七)名句积累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1、第12课《卖油翁》作者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欧阳修全集》。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尝射于家圃

  古义:曾经。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3.但手熟尔

  古义: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二)一词多义

  1.射:尝射于家圃 射箭,动词

  尔安敢轻吾射 射技,名词

  2.尔:尔安敢轻吾射 你,人称代词

  但手熟尔 罢了,语气词

  (三)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 名词用作动词,原指下巴颏,这里是“点头”的意思

  2.吾射不亦精乎 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3.尔安敢轻吾射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四)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

  2.省略句

  自钱孔入。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传统节日》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雷雨》生字拼音组词 《有你,真好》习作指导与范文 《口耳目》生字笔顺同步练习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知识点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知识点解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同步练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小虾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咕咚》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操场上》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要下雨了》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神奇的探险之旅》写作指导与范文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青蛙卖泥塘》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 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同步练习 抗疫期间,我带孩子们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实录 《匆匆》生字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时练习题

最新学习资源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不懂就要问》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是什么》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近反义词等知识点预习

相关信息 词类活用常考知识点 文言词语和句式导学案高中新课程(人教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文言词语和句式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文言小故事100篇 文言实词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言文版员工个人辞职报告 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 文言文阅读专题分项------“白文”断句(高三导学案) 文言字词的翻译尽在"加"与"减"之间教学总结(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