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课外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阅读测试题
一、我来选一选
1.一年级的大个子指的是谁?()二年级的小个子指的是谁?()
A.秋代
B.真理子
C.正也
2.上学第-天,正也不愿意独自一个人走过( )
A.住宅区
B.原野
C.土崖小路
3.一年级新生欢迎会上,正也接收了谁的礼物? ( )
A.老师
B.真理子
C.秋代
4.一年级新生欢迎会上,秋代对正也说了什么? ( )
A.正也同学,加油!
B.正也同学,你真棒!
C.正也同学,坚强起来啊!
5.. 上学两三天后,正也有一-次在课堂上哭了起来,这是为什么? ( )
A.同桌阿绿打他
B.他肚子饿了
C.他的课本不见了
6.秋代、真理子、正也在哪里摘到了两朵心爱的紫斑风铃花? ( )
A.冰川神社
B.天神神社.
C.留守神社
7.正也第一次看到秋代哭 了,秋代伤心流泪的原因是? ( )
A.她被三个三年级的同学欺负了
B.辛苦摘的紫斑风铃花碎了
C.正也没有帮助她
8.正也和妈妈吵架后,做了一一个什么决定?()
A.离家出走
B.找秋代玩
C.再也不上学了
9.正也决定独自前往一-棵杉树的树林,他带了什么上路?()
A.零食和水
B.什么也没带
C.钱包和秋代送他的花环
10.以下哪件事情是正也在前往一-棵杉树的树林时,没有做过或遇到过的?
A.到一户农家讨水和问路。
B.在住宅街买了一个面包充饥。
C.遇到了三个三年级的同学。
D.遇见了一位骑自行车的叔叔。
11.在寻找正也的过程中,秋代他们沿路根据()找到正也的?
A.正也留下的脚印。
B.询问了路人
C.正也留下的花朵
12.正也第二次碰到秋代被三年级的同学欺负时,他有什么反应?()
A.在一旁哭
B.出手反抗,帮助秋代
C.呆呆站在一旁
二、我是小判官(正确的打勾,错误的打叉)。
1.正也第一次看到秋代打架是在教室里。()
2.正也第二次看到秋代打架是和两个三年级同学。()
3.正也一个人没有走到一.棵杉树的树林。()
4.秋代没有找到离家出走的正也,是正也自己回家了。( )
5.在紫斑风铃花的原野上,秋代他们一次也没见着彩虹。()
6.独自出行过的正也,回来后就能-个人走土崖小路了。()
图片
参考答案:
1. CA2.C 3.C 4.C 5.B
6. C7.B8.A9.C10.C
11.C 12. B
1.√ 2.√3.X4. X5. X6.√
2、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课后习题答案与课外知识点拓展
课后习题答案: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善:善于,擅长。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它,指天鹅。
◇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三、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学弈》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的不如前一个。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是远小近大。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四、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的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前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他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看起来大,中午的时候看起来小的感受和离得远的事物看起来小,离得近的事物看起来大的常识。
后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他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冷,中午的时候感觉热的感受和离发热物体近感觉热,离发热物体远感觉凉的常识。
课外拓展:
一、古诗中的太阳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三、“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四、关于学习专心的成语 :
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心无二用、废寝忘食
3、《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寄小读者》的作者( ),原名( )。
2.《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 )才能经历。
3.《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
5.《 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 )和( )。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 )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
8.《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 )而忏悔。
二、选择题。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 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C.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
A.日记体 B.游记体
C.寓言体 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
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
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6. 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
B.她爱小孩子。
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
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三、判断题。
1. 冰心有四个弟弟,最小的13岁。( )
2.《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疗养院时,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时,病友爱尔兰女孩很羡慕,是因为她得不到父爱。( )
3. 冰季是冰心的弟弟。( )
4. 《寄小读者》中,“我”把自己在医院看到的很多同龄人的不幸写在通讯中,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太寂寞了。( )
5. 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选自其散文集《樱花赞》。( )
6. 《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这是因为“我”素来不喜欢热闹 。( )
7. 作者在威尔斯利的圣卜生疗养院有一段时间“心酸肠断”,是因为她不适应那里的生活。( )
8.《寄小读者》中,“我”去江南旅行,特意自己定一间房子,为的要自由一些, 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 )
9. 《寄小读者》中,作者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 是因为她当时在慰冰湖畔,临水起了诗兴. ( )
10.《寄小读者》中,作者在信中告诉弟弟,在国外想念家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缺少一种生活,“就是我们每日一两小时傻顽痴笑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和家人说笑、嬉戏的日子。 ( )
图片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冰心 谢婉莹 2. 沙穰 3. 伟大的母爱
4. 母亲 5. 白岭和华京 6. 3
7. 冰季 8. 圣诞 9. 瓜果节 10. 一只小鼠
二、选择题。
1. A 2. D 3. A 4. B 5. A
6. B 7 .A 8. A 9. D 10. 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
6. √7. ×8. √9. ×10. √
4、《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课外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阅读测试题
一、我来选一选
1.一年级的大个子指的是谁?()二年级的小个子指的是谁?()
A.秋代
B.真理子
C.正也
2.上学第-天,正也不愿意独自一个人走过( )
A.住宅区
B.原野
C.土崖小路
3.一年级新生欢迎会上,正也接收了谁的礼物? ( )
A.老师
B.真理子
C.秋代
4.一年级新生欢迎会上,秋代对正也说了什么? ( )
A.正也同学,加油!
B.正也同学,你真棒!
C.正也同学,坚强起来啊!
5.. 上学两三天后,正也有一-次在课堂上哭了起来,这是为什么? ( )
A.同桌阿绿打他
B.他肚子饿了
C.他的课本不见了
6.秋代、真理子、正也在哪里摘到了两朵心爱的紫斑风铃花? ( )
A.冰川神社
B.天神神社.
C.留守神社
7.正也第一次看到秋代哭 了,秋代伤心流泪的原因是? ( )
A.她被三个三年级的同学欺负了
B.辛苦摘的紫斑风铃花碎了
C.正也没有帮助她
8.正也和妈妈吵架后,做了一一个什么决定?()
A.离家出走
B.找秋代玩
C.再也不上学了
9.正也决定独自前往一-棵杉树的树林,他带了什么上路?()
A.零食和水
B.什么也没带
C.钱包和秋代送他的花环
10.以下哪件事情是正也在前往一-棵杉树的树林时,没有做过或遇到过的?
A.到一户农家讨水和问路。
B.在住宅街买了一个面包充饥。
C.遇到了三个三年级的同学。
D.遇见了一位骑自行车的叔叔。
11.在寻找正也的过程中,秋代他们沿路根据()找到正也的?
A.正也留下的脚印。
B.询问了路人
C.正也留下的花朵
12.正也第二次碰到秋代被三年级的同学欺负时,他有什么反应?()
A.在一旁哭
B.出手反抗,帮助秋代
C.呆呆站在一旁
二、我是小判官(正确的打勾,错误的打叉)。
1.正也第一次看到秋代打架是在教室里。()
2.正也第二次看到秋代打架是和两个三年级同学。()
3.正也一个人没有走到一.棵杉树的树林。()
4.秋代没有找到离家出走的正也,是正也自己回家了。( )
5.在紫斑风铃花的原野上,秋代他们一次也没见着彩虹。()
6.独自出行过的正也,回来后就能-个人走土崖小路了。()
图片
参考答案:
1. CA2.C 3.C 4.C 5.B
6. C7.B8.A9.C10.C
11.C 12. B
1.√ 2.√3.X4. X5. X6.√
5、《小狗的小房子》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小狗的小房子》阅读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小狗的小房子》的作者是()。
A、杨红樱B、孙幼军
C、商晓娜D、秦文君
2、故事讲述了小狗和哪种动物的友谊?()
A、小鸡B、白鹅
C、小猫D、小鸭
3、河边上的( ),长得圆溜溜的、五颜六色的。
A、小石头B、小蝴蝶
C、小花儿D、小蘑菇
4、小猫的故事里,小狗用( )钓上了一条鱼。
A、虫子B、尾巴
C、蚯蚓D、鱼竿
5、小狗的小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塑料B、石头
C、薄木板D、甘草
6、小猫和小狗是在一个刚下过( )的日子里去河边玩。
A、雪B、雨
C、冰雹D、霜
7、小椅子的腿儿松了,一坐上去就发出像哪种动物的叫声?( )
A、老鼠B、蝴蝶
C、苍蝇D、小鸟
8、小狗用尾巴有没有钓到鱼?( )
A、只钓到一条鱼B、只钓到两条鱼
C、钓到好多鱼D、没有钓到鱼
9、小猫用()把小狗腿上的伤口包上。
A、纱布B、创可贴C、白缎带D、棉布
10、小狗本是躺着钓鱼,可是小猫让它用哪种姿势钓鱼?()
A、站着B、坐着
C、金鸡独立D、俯卧着
11、小狗放下房子后,躺在那儿一动不动的原因是( )。
A、懒得动B、累得睡着了
C、累晕了D、陶醉在美景中
12、小猫说的故事里,哪种动物用尾巴钓鱼?( )
A、小猫B、狐狸
C、大灰狼D、小狗
13、小狗觉得,要用()才能抓到鱼。
A、渔网或鱼竿B、猫的尾巴
C、蚯蚓D、虫子
14、小猫大喊大叫的原因是( )。
A、她遇见老狼了B、她的腿瘸了
C、她掉进河里了D、想让小狗帮她捉大蚂蚱
15、小狗和小猫在河边没有见到下列哪种动物?()
A、蜜蜂口B、蚂蚱
C、小鸟D、黄蜂
16、树根旁边的()长得既像小白伞,又像黄皮球。
A、蘑菇B、竹笋C、蝴蝶D、小草
17、在河边嗡嗡地飞着的是( )。
A、苍蝇B、蚊子C、蜜蜂D、黄蜂
18、小狗和小猫怎么把小房子弄到河边的?()
A、小狗和小猫一起搬去的
B、小狗独自扛去的
C、给小房子装上轮子滚去的
D、给小房子装上气球飞去的
19、睡在屋里的小猫为什么会感到害怕?()
A、因为女主人睡着后,她一个人很孤单
B、因为她被女主人打怕了
C、因为小狗的叫声太难听了,吓到她了
D、因为屋里有让她害怕的东西
20、小狗为什么要背”小房子”?()
A、因为小房子是小狗买的新房
B、因为小房子长在小狗的背上
C、因为小狗是一只蜗牛的名字
D、为了让小猫一起去河边玩
21、它们除了将小房子背到河边,还带了几把椅子?()
A、四把B、三把C、两把D、一把
22、小狗为了给小猫捉(),受了重伤,摔晕了。
A、大蚂蚱B、小鱼儿
C、花蝴蝶D、小蜜蜂
23、小猫不去河边的第一个理由是( )。
A、下雨B、碰到老狼
C、路太远D、不好玩良
24、小猫最后用什么办法把小房子和小狗都弄回家了?()
A、她先把小狗背到小房子里,再背起小房子一步一步走回家
B、她先把小狗背到小房子里,再找来一段段木头当小房子的轮子推回家
C、她先把小狗背到小房子里,再给小房子做了四个轮子推回家
D、她先把小狗背到小房子里,再用冰块铺在路上像滑冰一样将小房子滑回去
25、在河边啾啾地叫着的是()。
A、小狗B、蝴蝶
C、小鸟D、老鼠
26、小猫认为,小狗没钓到鱼的原因是()。
A、小狗的姿势不对
B、小狗的尾巴不够漂亮
C、小狗的样子太丑了
D、小狗喝水吓跑了小鱼
27、小狗在家想叫又不敢叫是因为( )。
A、怕被女主人骂B、怕吵到女主人
C、怕被小猫骂D、怕惊到河里的鱼
28、小猫最后用()当作小房子的轮子。
A、月亮B、小珍珠
C、小木头D、小石头
29、从家里到河边,只要穿过()就到了。
A、住宅区 B、树林
C、隧道 D、草丛
30、小猫和小狗在去河边的路上,最先遇到( )。
A、小鸟 B、螳螂
C、蝴蝶 D、小鱼
31、从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A、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也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坚固的友谊
B、在困难面前绝不妥协,纵然被抛弃也不自暴自弃
C、坚持到底才会成功,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拥有成功
D、坚持实事求是,不盲目屈从,才能得到最后的真理
二、判断题
1、小猫认为,妈妈应该做饭,爸爸应该坐在小椅子上等着。(
2、女主人对小狗很和气,对小猫非常凶。( )
3、小猫喜欢听小狗叫,因为小狗的叫声能给她安全感。( )
4、小狗和小猫都被女主人骂过,小狗很伤心,小猫很高兴。( )
5、小猫觉得女主人很好、很和气。()
6、小猫觉得小狗太不讲卫生了,于是讨厌和小狗一起玩。()
7、为了让小猫去河边玩,小狗一个人扛起了小房子。( )
8、小狗尽管背着小房子,还是可以时不时地看下路两边的风景。()
9、春天的树林特别好闻,有树叶的味儿,有绿草的味儿,还有花的味儿。( )10、小狗亲自去河边捡来一块石头,又挑了一个合适的木片,把小椅子钉好。()11、河水是透明的,像玻璃,里边的小鱼看得清清楚楚的。( )
12、小狗放下小房子后,跑到小河边喝了很多很多的水。()
13、小河里的水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好喝极了。()
14、小猫抓不到蝴蝶,跑到小河边去抓小鱼,抓了一只又一只。( )
15、为了小猫,小狗还是把尾巴放在水里当虫子,等小鱼来咬。()
16、小猫和小狗为了争论到底是谁用尾巴钓鱼,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
17、小狗听说不钓鱼了,高兴极了。()
18、小狗见小猫不想去捡石头,就没有动手修椅子。( )
19、小猫把小房子推到家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
20、为了给小猫捉大蚂蚱,小狗最后摔死了。()
21、小猫推着小房子,虽然越来越没力气了,但没有放弃。( )
22、小猫最后跑回家,让女主人来,把小狗抱回去。( )
23、由于之前去河边玩遇到太多麻烦事,所以小狗和小猫决定再也不去河边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B5、C
6、B 7、A 8、D9、C10、A
11、B 12、D13、A14、D15、D
16、A17、C 18、B 19、A 20、D
21、C 22、A 23、B 24、B25、C
26、D 27、A 28、C29、B 30、C 31、A
二、判断题
1、√2、×3、√4、×5、√6、×
7、√8、×9、√10、√ 11、√ 12、×
13、√14、×15、√16、×17、√18、×
19、√220、x21、√22、×23、×
2、订正∶对小猫和气,对小狗很凶。
4、订正∶女主人从来不骂小猫。
6、订正∶小猫只是觉得坐在地上的行为不讲卫生,还是愿意和小狗一起玩的。
8、订正∶他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只能看见脚底下很窄的小路。
12、订正;放下后,想了好半天,可就是躺在那儿,一动也没动。
14、订正∶没有抓到小鱼,倒是抓到好多小石头.
16、订正∶又吵了一会,最后小狗让步了。
18、订正∶小狗只好亲自动手。
20、订正∶摔晕了
22、订正∶最后她自己想办法,把小狗带回家了。
23、订正∶它们还想去河边玩,只是决定给小房子安上四个轮子。
6、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同步练习1
同步练习2
一、比一比,再组词。
首( ) 采( )
自( )菜( )
无( )角( )
天( )用( )
二、课文整体梳理。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寥寥数字,生动逼真地描述了一个天真活泼、憨厚可爱的 形象。
三、重点段落品析。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这一句的意思是。
四、你夏天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参考答案:
一、一首 自己 采花 白菜 无法 天地 一角 用处
二、白居易 儿童
三、宋 杨万里 小荷叶 水里的荷花还和小孩子一样,刚刚一点点。
四、示例:我很喜欢吃雪糕,一次我在看动画片
7、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强化训练
(一)还魂草
大巴山的槲枥树林里,有撑着小伞的蘑菇,有支着耳朵的木耳,还有一种小草,大家叫它还(háihuán)魂草。
走进密密的槲枥树林,温润的沃土上铺着一叠厚厚的落叶,从叶缝(féngèng)间筛下的光斑,yìng()在落叶上,像圆圆的邮戳,我们扒开落叶,便会在青青的苔藓上找到还魂草。
还魂草茎细如线,叶如huā bàn( ),草叶像盛开的花儿。我们拔起它,抖去泥沙,晾干后收藏(cángzàng)起来。老人拿它pào()茶喝,能明目强身;我们拿它当书签,送给好朋友。
还魂草真能还魂吗?每当我看书累了,便把还魂草从书页中取出,放进盛(chéngshèng)满清水的杯中,立刻干细的茎徐徐伸直,干枯的叶缓缓伸开,重又显得那么嫩绿,那么鲜活。还魂草的生命力是那么旺盛(chéngshèng)!
从海外回来的爷爷,每次离开的时候,都要带一束还魂草,他说,还魂草系(jìxì)着他的魂儿,就像故乡系着他的梦。
1、在不正确的读音上画斜线。
2、在文中的( )内写出汉字。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立即() 渐渐( ) 碧绿( )
4、认真读短文后填空:
(1)、短文告诉我们,在大巴山的( )里,( )下面,( )上可以找到还魂草。
(2)、还魂草的作用有:( )。
(3)、还魂草能“还魂”,指的是它( )。
(4)、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爷爷( )。
(二)木匠的最后一栋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
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
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
木匠完工后,雇主来了。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呀……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儿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
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心全力。终于,你吃惊地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木匠因为( ),想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准备退休。雇主请他建最后一栋房子,木匠答应了,可不仅( ),而且还()。
完工后,雇主把房子送给了木匠,木匠感到( )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悠闲()报酬()
惋惜()诚恳()
3.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木匠的心思为什么已经不在干活上?
(2)木匠得知房子归自己了,为什么感到十分震惊?
(3)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 三)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shuāi【 】坏了,请毛驴把他背(bēibèi)回家。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bēibèi)上huán huan【】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bēibèi)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tutú)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fēnfèn)量才重(chóngzhòng)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xí【 】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chuícuí)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在文中“【 】”内写出正确的字词。
2、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缓缓——( )友谊——( )
3、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里打“√”。
(1)、毛驴说的。()(2)、牛大哥说的。()
(3)老山羊说的。()
4、下面3个题目,那个可以做这篇故事的题目。请你选择一个,在()里打“√”。
(1)毛驴和老山羊()(2)老山羊和牛大哥()
(3)毛驴和牛大哥()
5、毛驴听了牛大哥和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
6、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7、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四)失踪的森林王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那里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小猴子在树间悠来荡去,梅花鹿在泉边饮水,兔子在草丛间出没,鸟儿在捕鱼,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
森林王国有一条特别法令:“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后来,国王去世了,临终时再三zhǔfù()儿子:“森林是我们的保护神。我死后,你当了国王,千万牢记,不能更改特别法令,fǒu zé(),各种妖魔鬼怪都会来危害我们。”
新国王上任不久,来了一位远方客人,送给国王一张花花绿绿的图画,上面画着高楼大厦、工厂烟囱。国王越看越有兴趣,头脑一热,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树木全砍掉,建造新型王国!”大臣们极力quàn ()阻,建议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建造新的王国。国王却置若罔(wǎng)闻。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
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
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
一开始,百姓们住进高楼大厦觉得挺新奇,走进工厂做工也感到很有趣,纷纷chēn zàn()新国王为自己创造了新颖神奇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不愉快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
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
妖魔鬼怪们听说森林王国的树木都砍光了,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个个跃跃欲试,要去那里逞逞威风。
雨妖来了,接连几天大雨,河水冲垮了堤岸,淹没了庄稼。
百姓们看着被雨妖洗劫后的bēi cǎn()景象,都失声痛哭。热魔却狞笑着来了。他对百姓们说:“你们讨厌水吗?好,我就让你们尝尝干hàn()的滋味!”热魔在森林王国四处横行。他经过的地方,河床lù()出来了,井水枯干了,土地干裂了。没有森林的调节,空气干燥极了。一群群蝗虫飞来吃zhuāng jia(),许多人生了病。沙鬼对风怪说:“该咱们显显威风了!”风怪说:“咱们联合起来进军,没有森林,谁也阻挡不了咱们!”狂风带着黄沙,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转眼间,整个森林王国天昏地暗。黄沙越聚越多,很快就形成了沙丘。
沙丘一步步向城市bī jìn(),百姓只好背井离乡、四处逃荒。国王听着狂风的吼叫,看着被黄沙埋没的高楼大厦,深深地叹了口气,瘫倒在自己的宝座上。
森林王国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1、在文中的()内写出字词。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调节(diào tiáo)出没(méi mò)干燥(zào cào)
四处(chǔchù)逃荒
参天大树(cān chà)
高楼大厦(shà xià)
3、联系上下文推测下列词语的意思。
安居乐业:
背井离乡:
4、照样子,写四个词语。
瓦蓝瓦蓝( )
跃跃欲试( )
呼吸( )
铺天盖地( )
5、选择文中的词语填空。
一()法令一()客人一()图画
一()大树一()蝗虫一()妖魔鬼怪
6、认真读短文后,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新国王废除了特别法令,乱砍树木。这条“特别法令”指的是( )
(2)森林王国富饶的原因是( )
后来森林王国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原因是( )
(3)客人送给新国王的图画的内容是 ( )。
(4)“置若罔(wǎng)闻”的意思是( )
课文中( )对( )置若罔闻;现实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
(5)森林王国的“保护神”是()
(6)、原来的森林王国( ),最后( )
7、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旧国王为什么这样说?
8、“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有的种庄稼,有的狩猎,有的织布,有的捕鱼,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连词造句,叙述新国王的所作所为(成语使用可不分先后):怀恨在心、置若罔闻、接二连三、无影无踪
10、旧国王说的话,你认为哪几句最重要?请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
11、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有何感想?
12、如果你喜欢画画,可以根据这个故事画一组连环画。
8、部编七年级语文新增课文《活板》比较阅读(真题模拟题答案解析)
一、(2019·北京平谷·二模)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一)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甲)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乙)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丙)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二)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礼尚往来 殊不沾污/殊途同归
B.有奇字素无备者/素不相识 旋刻之/天旋地转
C.字平如砥/坦荡如砥 瞬息可就/一蹴而就
D.兼与药相粘/德才兼备 更互用之/少不更事
2.翻译(一)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翻译:用黏土刻字,字模的边缘薄得像铜钱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理解:说明活字的制作过程。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说明了活字比较薄,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翻译: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理解: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印刷数量越多,印刷效能越高的优势。
C.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翻译: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
理解:“拆版”是活板排版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利用特殊的药物来完成,掉落下来的字模可以重复使用。
3.“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①________”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②_______”的缺陷。它们均具有③__________的优点,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①②空用原文回答,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C
2.B
3.①活 ②缣贵而简重 ③方便实用、造价低廉
【解析】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尚”,还∕注重;“殊”,很,非常∕不同。
B.“素”,平素、向来;“旋”,随机∕旋转,转动。
C.“砥”, 磨刀石;“就”,完成。
D.“兼”,又∕同时;“更”, 交替、轮流∕经历。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和理解能力。
A.翻译不准确,句意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B.翻译、理解正确;
C.理解不正确,这句话是将“胶泥烧制字模”与“木头制作活字模”进行比较,突出“胶泥烧制字模”在“拆版”环节中的优点。
故选B。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首先要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两篇文章,然后根据提示提炼概括作答。“活板”重在体现一个“活”字,解决了雕板印刷中“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而“造纸术”弥补的是“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的缺点,即“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两者都使技术变得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甲)选自《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 年代:北宋
(乙)选自《后汉书》 作者:范晔 年代:南朝宋
【译文】
(乙)蔡伦字敬仲,桂阳(蔡伦为东汉桂阳郡耒阳县人,即今湖南耒阳市)人。永元(汉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秘剑(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方法被后世效仿。自古书籍大多是用竹简编成的,那些用来写字的绸缎布匹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二、(2018·北京·九年级期末)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 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 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 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 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 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 练。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梵天寺木塔》)
(注)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 ②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 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③弥束:全部紧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 后六个面。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患其塔动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用讫再火令药熔 但逐层布板讫
C.钱帅登之 辍耕之垄上
D.人皆伏其精练 惧有伏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持就火炀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
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前一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甲文的活板突出“活”。比如“每字为一印”,可以看出字是活的;①,可以看出字印数目是活的;“更互用之”,可以看出印刷是活的。乙文的木塔则求“稳”。喻皓 采用②的方法解决了木塔不稳定的问题。从毕昇的发明和喻皓的方法中你 可以感受到③。
【答案】
1.B
2.①把它拿到火上烤(拿着它靠近火烤它)②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
3.①每一字皆有数印 ②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③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解析】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的两个“讫”都是“完毕”的意思。A:嫌,担心;忧患。C:代词,代塔;动词,去,往。D:佩服;埋伏。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就”“炀”“素”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的数量是活的。根据“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可知喻皓是采用“布板”“实钉”的方法解决塔动问题的。
【译文】
乙: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三、(2019·江苏常州·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
(乙)余适客稷下①,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2)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②裂;沂水③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地震》)
(注释)①客稷下:在稷下作客。②栖霞山:山名。③沂水:地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1)火烧令坚(______)
(2)持就火炀之(______)
(3)余适客稷下(______)
(4)俄而几案摆簸(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乙文中的地震引发的异常状貌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
4.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
B.乙文记述地震的过程非常清晰,从“声如雷”“几案摆簸”到“墙倾屋塌”“河水倾泼”,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的过程。
C.乙文从“众骇异”“相顾失色”到“男女裸聚”,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写地震严重的程度。
D.从表达方式看,甲文就是一篇说明文,而乙文则是一篇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
【答案】
1.(
1)使……坚硬 (2)靠近 (3)恰好 (4)一会儿
2.(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
(2)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是地震,大家急忙跑到外面。
3.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4.A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火烧令坚”翻译为“用火烧使它坚硬”,“令坚”意思是“使……坚硬”。“持就火炀之”翻译为“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就”意思是“靠近”。“余适客稷下”翻译为“我在稷下做客”,“适”意思是“恰好,正好”。“俄而几案摆簸”翻译为“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俄而”意思是“不久”。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句中“奇字”意思是“生僻字”,“素”意思是“平时”,“旋”意思是“立刻”。“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之”音节助词,无义,“方”意思是“才”,“疾”意思是“快速”。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乙文中描绘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②裂;沂水③陷穴,广数亩”这些句子都表现了这种灾难的罕见和厉害,用文中的句子来概括就是“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A.工作程序的顺序——工艺顺序。故选A。
【译文】(乙)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四 、(2018·北京丰台·二模)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极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活板》)
(乙)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 ①[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1.下列词语中的“以”与“以草火烧”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以为是 B.不以物喜
C.饰以篆文 D.必以分人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瞬息可就 就地取材
B.不若燔士 安之若素
C.周密无际 弥留之际
D.未尝有也 卧薪尝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字平如砥。
(2)下有蟾蜍承之。
4.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①______、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现了制作之“活”;地动仪②______,这体现了制作之“巧”。
【答案】
1.C
2.B
3.(1)字印平整得像磨刀石。
(2)(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
4.①不易变形 ②“地动机发”,能准确判断地震的方向
【解析】
1.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例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
A.认为。
B.因为。
C.用。
D.把。
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A.完成靠近。
B.像像。
C.边际时刻。
D.曾经品尝。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重点词语:如,好像;砥,魔刀石。句意:字印平整得像磨刀石。
(2)重点词语:承,接。句意:(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
点睛: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甲文中的“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胶泥具有不易变形,易于取用的特点。根据乙文中的“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可知地动仪地动机发,能准确判断地震方向。
【译文】
(乙)张衡性情谨慎,有精巧的技艺。(他)制作的地动仪,用精铜制成,直径八尺,样子像倾斜的酒杯;它的盖子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上面用篆文作装饰;外面刻有八条龙,(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它的发动机关都隐藏在形似酒杯的容器中,周边看不出边际,就像一个整体。地动仪的机关一发,龙就突出铜丸,蟾蜍张开口接住铜丸,声音于是振动传播,工作人员发觉后,立即观察机器,其余的七条龙头没有吐出铜丸,就知道地震从哪边发出,配合默契就像神仙一样,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叹服地动仪的神奇美丽。从古代以来,不曾有过。
9、二年级《我是一只小虫子》生字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同步练习及答案
[danger]一、生字笔顺[/danger]
[danger]二、会写字及组词[/danger]
屁pì(放屁)(狗屁)(跟屁虫)
股gǔ(屁股)(股份)(股东)
尿niào(尿床)(尿布)(一泡尿)
净jìng(干净)(净化)(洁净)
屎shǐ(耳屎)(眼屎)(屎尿)
幸xìng(幸运)(幸福)(不幸)
使shǐ(使用)(天使)(使命)
劲jìn(使劲)(干劲)(没劲)
[danger]三、易错字[/danger]
屁、屎、屎:“屁、屎、屎”都有相同的偏旁“尸”,它们都与人体有关。
股:右上部分的第二笔是横折弯,无钩。
[danger]四、多音字[/danger]
泡pāo(一泡尿)pào(水泡)
劲jìn(使劲) jìng(苍劲)
[danger]五、近义词[/danger]
小心—当心 幸运—幸好
[danger]六、反义词[/danger]
赶紧—肮脏 小心—粗心 幸运—不幸
[danger]七、课文分析[/danger]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虫子是一种小动物,在伙伴们的眼中,当虫子一点儿都不好,有时屁股会被苍耳刺痛,有时会被小狗撒的尿淹得昏头昏脑,有时会被小鸟吃掉。但我却认为当一只小虫子其实很不错:早上在草叶上醒来,用露珠洗脸,把触须擦得亮亮的,还可以跳到狗的身上乘坐特快列车去旅行。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小虫子以生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体会到再小的生命也有有趣的生活,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danger]每课一练[/danger]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ì gū shǐ jìng
( ) ( )
gān jìng xìng yùn
( ) ( )
shǐ ke làng sā niào
( ) ( )
二、填近义词。
伙伴——( )
小心——( )
使劲——( )
三、比一比,再组词。
精( ) 劲( ) 股( )
净( ) 经( ) 投( )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泡pào( )
pāo( )
当 dāng( )
dàng( )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对于“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伙伴们是什么态度?“我”是怎样认为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费的特快列车”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我有很多小伙伴,每一个都特别有意思”。“我”的小伙伴都有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你知道“我”是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可爱——( )
喜欢——( )
深——( )
小心——( )
幸运——( )
好——( )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蜻蜓
清请的小河边长满了绿油油的草,夹杂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这就是小蜻蜓活动的天地。
小蜻蜓,身体轻,看上去好像一架小飞机。
它们有时在花间飞舞,有时轻轻掠过水面。这里飞飞,那里停停,小蜻蜓过者悠闲的日子。
1.短文共有()节,标上小节号。
2.正确连线:
一架 野花
一棵 飞机
一朵 青草
3.在正确内容的括号里打√
(1)小蜻蜓活动的天地在哪里?
小河边( )
大树下( )
原野上( )
竹林里( )
(2)小蜻蜓看上去像什么?
小蜜蜂( )
小飞机( )
小蚊子( )
小燕子( )
4.为什么小蜻蜓过着悠闲的日子?请把有关的语句用“___”划出来 。
[danger]参考答案:[/danger]
一、看拼音写词语。
屁股
使劲
干净
幸运
屎壳郎
撒尿
二、近义词。
伙伴——( 朋友)
小心——(仔细 )
使劲——(用力)
三、比一比,再组词。
精神 使劲 屁股 干净 经过 投入
四、照样子写一写。
1、狐狸确实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
2、小孩子并不这么认为。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我的伙伴们都说:“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
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2、狗
3、屎壳郎、螳螂、天牛。
4、“我”是一只蟋蟀,因为夜晚的时候,“我”会在草地里唱歌。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 难过 浅 大意 可怜 坏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 3
一架 飞机
一棵 青草
一朵 野花
3.(1)小河边
(2)小飞机
4.它们有时在花间飞舞,有时轻轻掠过水面。这里飞飞,那里停停。
10、二年级《雷雨》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及课后练习答案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雷léi(雷雨)(雷声)(电闪雷鸣)
乌wū(乌云)(乌黑)(乌龟)
黑hēi(黑色)(黑夜)(黑板)
压yā(气压)(电压)(压住)
垂chuí(垂柳)(垂直)(低垂)
户hù(窗户)(户口)(开户)
迎yíng(欢迎)(迎面)(迎接)
扑pū(扑灭)(反扑)(扑打)
三、易错字
乌:不要写成“鸟”,注意里面没有点。
垂:一共有四个横,不要漏掉一横。
四、多音字
都dōu(都是)dū(首都)
压yā(压力)yà(压根儿)
五、近义词
渐渐—慢慢 清新—清爽
忽然—突然 黑沉沉—黑压压
六、反义词
渐渐—飞快打开—关上清新—污浊
七、教材分析
《雷雨》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第六组的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的恩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背诵课文。
雷雨前:乌云满天,黑沉沉的,树叶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来了一阵风,吹得树枝乱摆,蜘蛛吓得慌忙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雷雨中:雨越下越大,树、房子都看不清了,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
雷雨后:空气清新,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青蛙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池塘里水满了。
11、二年级《一匹出色的马》生字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写字表生字笔顺
二、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匹
(一匹 马匹 匹夫)
妹
(妹妹 姐妹 表妹)
波
(波浪 波涛 风波)
纹
(指纹 花纹 条纹)
像
(好像 画像 肖像)
景
(景色 情景 景物)
恋
(相恋 迷恋 留恋)
舍
(舍弃 舍得 舍己为人)
求
(请求 要求 求情)
三、同音字辨析
摇
yáo (摇头) (动摇) (大摇大摆)
谣
yáo (歌谣) (民谣) (造谣生事)
四、多音字
舍 shě(舍不得) shè (宿舍)
五、近义词
异常——特别 出色——出彩
傍晚——黄昏 散步——漫步
可爱——可人 柔软——柔顺
美丽——漂亮 异常——非常
恋恋不舍——依依不舍
蹦蹦跳跳——连蹦带跳
六、反义词
傍晚——清晨 可爱——可恶
美丽——丑陋 高兴——难过
松开——抓紧 异常——平常
蹦蹦跳跳——安安静静
恋恋不舍——扬长而去
七、理解词语
出色:特别好;超出一般。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泛起:漂浮起。
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柔软:软和;不坚硬。
异常:非常:特别。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八、词语搭配
一个傍晚 一片绿毯 一株柳树
一根枝条 一匹马 柔软的绿毯
美丽的景色 出色的马 又长又细的枝条
九、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写自然景象。截取生活片段,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课题设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作者灵活地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
十、课后习题
读句子,体会妹妹的变化,再说说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参考答案:当妹妹走不动的时候,她提出了让妈妈抱的请求,而当爸爸把柳条
给妹妹的时候,妹妹就高兴地骑着“马”回家了,由疲劳变得兴奋。那是因为
“马”转移了妹妹的注意力,妹妹从“骑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练习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fēnɡ jǐnɡ liú liàn
( ) ( )
yāo qiú bō wén
( ) ( )
hǎo xiànɡ bànɡ wǎn
( ) ( )
róu ruǎn jiě mèi
( ) ( )
bù shě qí mǎ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四( ) 纹( )
匹( ) 蚊( )
波( ) 舍( )
坡( ) 会(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量词
一( )果园 一( )小河
一( )柳树 一( )枝条
一( )骏马 一( )小路
(2)形容词
( )的田野 ( )的景色 ( )的枝条
(3)近义词
捡—( ) 黄昏—( )
非常—( ) 漂亮—( )
(4)反义词
抓紧—( ) 坚硬—( )
难过—( )丑陋—( )
从上面选一组反义词填空。
( )的外表无法掩盖( )的内心。
四、在正确的词语上打“√”。
1.我们恋恋不舍( shě shè)地离开了这里。
2.你怎么还(hái huán)没有回家?
3.女生宿舍( shě shè),男生止步。
4.一个春天的傍晚,我们一家到郊外散(sǎn sàn )步。
五、照样子,写词语。
恋恋不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碧绿碧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葱葱绿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六、照样子写句子。
(1)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2)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
(3)我早回来啦!
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给下面的句子排序,并回答问题。
( )往回走时,妹妹累了,求妈妈抱她,妈妈不肯。
( )我们看着美丽的景色,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 )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
( )妹妹求爸爸抱她,爸爸拾起一根柳条,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让妹妹骑回家。
( )妹妹跨上“马”,高兴地回了家。
(1)爸爸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这匹出色的马”指的是( )
A.一匹好马 B.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
(2)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
A.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着它回家了。
B.因为这匹马跑得很快,妹妹很轻松地就回了家。
(3)文中妹妹累了,爸爸、妈妈却没有抱她,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风景) (留恋)
(要求) (波纹)
(好像)(傍晚)
(柔软) (姐妹 )
(不舍) (骑马)
二、比一比,再组词。
四(四个) 纹(波纹)
匹(马匹) 蚊(蚊子)
波(波浪) 舍(不舍)
坡(山坡) 会(开会)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
个 条
棵 根
匹 条
(2)
(绿色) ( 美丽) ( 细长 )
(3)
( 拾) (傍晚)
(格外) (美丽)
(4)
(松开) (柔软 )
(高兴)(美丽 )
(美丽)(丑陋)
四、在正确的词语上打“√”。
1.我们恋恋不舍( shě )地离开了这里。
2.你怎么还(hái )没有回家?
3.女生宿舍( shè ),男生止步。
4.一个春天的傍晚,我们一家到郊外散( sàn )步。
五、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 滔滔不绝 源源不断 欣欣向荣
火红火红 乌黑乌黑 讨论讨论 了解了解
清清白白 清清楚楚 完完整整 弯弯曲曲
六、照样子写句子。
(1)孔雀的尾巴,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2)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听音乐。
(3)我终于到山顶啦!
七、根据课文内容,给下面的句子排序,并回答问题。
( 3 )
( 2 )
( 1 )
( 4 )
( 5 )
(1)(B)
(2)(A)
(3)观点1:我觉得爸爸妈妈没有抱妹妹是对的,因为小孩子也要学着独立,克服困难。
观点2:我觉得妹妹年纪还小,爸爸妈妈可以抱她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