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株待兔词语意思等知识要点图文解读与同步练习
1.朗读
①朗读课文共( )句话,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 通顺 流利)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写的是一只兔子偶然撞死在田边的_____,一个农夫捡到了,从此就放下锄头整天_____,希望再有兔子撞死,可是他__________,田地也荒芜了。
3.生字词
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守株待兔 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
②认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宋 耕 释 冀
4.理解
①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试着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因 释 其 来 而 守 株。
③这个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把相关的句子写下来。
5.搜集另一则寓言,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文知识点
我会写
守(shǒu) 把守 守候 守望 守卫
株(zhū) 株守 植株 株距 一株
待(dài) 期待 接待 等待 担待
(dāi) 待会儿
宋(sòng) 仿宋 南宋 北宋 宋瓷
耕(gēng) 耕种 耕地 耕耘
触(chù) 接触 感触 触犯 触角
颈(jǐng) 头颈 瓶颈 颈椎
释(shì) 解释 诠释 阐释 释放
其(qí) 其中 与其 其实 尤其
多音字:
为wéi(为人)wèi(为什么)
字义: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②走:跑。
③折:折断。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来: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③复:再,又。
⑨身:自己。
了解作者:
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师从荀子。
《韩非子》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作。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在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切中要害。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课文翻译: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课文主旨:
本课通过写宋国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而死,最后一无所获被人耻笑的故事,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课后习题: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因为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去,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种田人不会再得到兔子。因而,他的行为被宋国人嘲笑。
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坐车人把方向弄错了,却还在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来辩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故事中的坐车人找错了方向,而且他的有利条件——马好、车夫本领大、盘缠带得多,将会带他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1
本文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资源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保守植株等待宋国
触角颈联解释其他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宋(宋国)冀(希冀)待(等待)其(其他)珠(宝珠)
宗(祖宗)翼(羽翼)侍(侍候)共(公共)株(植株)
三、填写合适的词语。
(耕种)的农民(矮矮)的树桩 (奔跑)的野兔
四、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
1、兔走触株。(跑)
2、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
3、冀复得兔。(希望)
4、而身为宋国笑。(被)
五、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六、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吗?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七、读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我想对种田人说:你要努力工作,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提升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宋(sònɡ shònɡ) 冀( jì yì ) 颈(jǐn jǐnɡ )
释(sì shì) 守(shǒu shuǒ) 触( chù cù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宋( ) 释( ) 颈( ) 待( )
守( ) 彩( ) 劲( ) 诗( )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因释其耒而守株。
2.冀复得兔。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五、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参考答案
一、
sònɡjìjǐnɡshìshǒuchù
宋 冀 颈 释 守 触
二、
宋(宋朝) 释(解释) 颈(颈项) 待(等待)
守(守门) 彩(彩色) 劲(劲头) 诗(诗人)
三、
1.因此,种田人就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2.种田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再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自己白捡个大兔子。
四、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
赶紧去种田吧。你的田地都荒芜了,再不种田,来年你吃什么?兔子撞死的事情,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稀奇事,不可能经常发生,靠等兔子过日子,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2、《守株待兔》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宋(sònɡ shònɡ) 冀( jì yì ) 颈(jǐn jǐnɡ )
释(sì shì) 守(shǒu shuǒ) 触( chù cù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宋( ) 释( ) 颈( ) 待( )
守( ) 彩( ) 劲( ) 诗( )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因释其耒而守株。
2.冀复得兔。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五、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保守 植株 等待 宋国
触角 颈联 解释 其他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宋(宋国) 冀(希冀) 待(等待) 其(其他)珠(宝珠)
宗(祖宗) 翼(羽翼) 侍(侍候) 共(公共) 株(植株)
三、填写合适的词语。
(耕种)的农民 (矮矮)的树桩 (奔跑)的野兔
四、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
1、兔走触株。(跑)
2、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
3、冀复得兔。(希望)
4、而身为宋国笑。(被)
五、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六、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吗?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七、读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我想对种田人说:你要努力工作,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一、
sònɡjìjǐnɡshìshǒuchù
宋 冀 颈 释 守 触
二、
宋(宋朝) 释(解释) 颈(颈项) 待(等待)
守(守门) 彩(彩色) 劲(劲头) 诗(诗人)
三、
1.因此,种田人就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2.种田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再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自己白捡个大兔子。
四、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
赶紧去种田吧。你的田地都荒芜了,再不种田,来年你吃什么?兔子撞死的事情,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稀奇事,不可能经常发生,靠等兔子过日子,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3、《芦花鞋》课文知识要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一.多音字
当dàng(妥当) 露:lù(露宿) 空:kōng(空旷)
dāng(当初) lòu(露面) kòng(空缺)
二.近义词
均匀——匀称 厚实——雄厚
寻觅——寻找 倾覆——颠覆
空寂——空旷 祈求——恳求
清新——清澈 疑惑——怀疑
欣喜——愉快 遗憾——缺憾
漂亮——美丽 叹息——感慨
三.反义词
均匀——杂乱 厚实——单薄
兴奋——疲劳 空闲——繁忙
特别——普通 清新——污浊
疑惑——相信 欣喜——忧愁
暖和——严寒 空寂——热闹
便宜——昂贵
四.词语解释
1.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大致相同。本文指芦花搓进草绳里的数量相同。
2.寻觅:寻求,探索。
3.倾覆:(物体)倒下。本文指芦花被风吹往一个方向倒下。
4.空寂:空旷而寂静;寂寥。
5.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移动。
6.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7.遗憾:不称心;很可惜。
8.编织: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
9.祈求:诚恳地希望或请求。
10.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移动。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搓洗 祈求 污迹 遗产 震撼
葵花 纸屑 芦花 下雪 青铜
二、比一比,再组词。
祈(祈求)污(污迹)屑(纸屑)遗(遗憾)搓(搓洗)
诉(诉说)亏(吃亏)削(剥削)馈(馈赠)挫(挫折)
三、多音字组词。
dānɡ 当然kōnɡ 天空
dànɡ 适当kònɡ 空地
四、近义词。
均匀—(匀称)厚实—(结实)兴奋—(高兴)空寂—(空旷)
遗憾—(可惜)清新—(清爽)祈求—(请求)欣喜—(欢喜)
五、反义词。
均匀—(杂乱)欣喜—(悲哀)疑惑—(确信)厚实—(单薄)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暖和)的鸟窝 (闪着银光)的芦花 (细软)的绒毛
(清新)的空气 (不停)地寻觅 (针刺般)的寒冷
七、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物体)倒下。(倾覆)
2.空旷而寂静。(空寂)
3.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抚摸)
4.大可惋惜。(遗憾)
5.怀疑困惑。(疑惑)
6.寻找。(寻觅)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上文片段节选自曹文轩(作者)的《芦花鞋》。
2.《芦花鞋》主要讲了青铜为了增加家里收入,编织芦花鞋,跑进风雪里,冒雪卖芦花鞋,赤脚踏雪回家几件事,最后为了满足一个顾客的需求,脱下自己的穿的鞋卖给对方,表现了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心灵。
3.用“”画出上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把两双鞋比作“四只鸟窝”“两对鸟”,表现了芦花鞋形状好看,还有灵动之美。
4.《芦花鞋》中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又是什么感动了你?
示例: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青铜以“今天天冷,更有人会买鞋”的理由说服家人,之一要去镇上卖芦花鞋;在雪越下越大的街上,青铜一直顶着风雪守着芦花鞋,直到卖完芦花鞋。这些都使我感动。青铜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顽强一直,以及为家人分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灵感动了我。
4、《在天晴了的时候》知识要点同步练习
教材分析: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
戴望舒 (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 又称“雨巷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人卖艺童子》和《母爱》。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的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主要作品:《雨巷》《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多音字:
曝:pù曝晒 bào曝光
晕:yùn晕车 yūn头晕目眩
近义词:
温柔——温和 炫耀——夸耀
胆怯——胆小 闲游——闲逛
反义词:
凉爽——炎热 温柔——粗暴
胆怯——勇敢 移动——静止
理解词语:
【晕皱】水的表面被风吹起波澜。
【曝】晒。
【炫耀】①夸耀。②照耀。
【尘垢】灰尘和污垢。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阴霾】霾的通称。
【闲游】自由自在地游动、游玩。
【绽透】彻底绽放。
句子解析:
1、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温柔”是温和柔顺的意思,一般多指女性,在这里诗人用了拟人手法。用“温柔”一词描绘泥路的柔软,表现了泥路的美好。
2、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炫耀”是夸耀的意思,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草的快乐与自豪;“洗净”一词写出了雨后小草的洁净与清新。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草自豪的展露着雨后洗去尘埃与污垢的翠绿身姿。
3、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胆怯”形容小白菊经历了风吹雨打。“慢慢” “试试”描写了小白菊的谨慎,表现了小白菊的可爱与美好。
4、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闲游”一词表现了凤蝶儿的自由与快乐,体现了雨后的美好。“智慧书页”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的描写了凤蝶儿翅膀的美丽。“曝着阳光一开一收”描写了凤蝶的动态美,显示着生命与活力。
5、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推开”一词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太阳的力量是伟大的。“晕皱”一词表现了溪水的陶醉与美丽。“云的脚迹一一它也在闲游”在诗人的笔下云是有脚的,云是浪漫的,云是在悠闲地散步。
雨后的太阳照着大地,云开雾散,溪水在温风中漾起美丽的波纹,山中的绿树在雨后显得更加翠绿,天上的云朵也在悠闲地飘动。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诗人选取了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四种事物,刻画了雨后小径的优美与清新。
第二部分(2):写诗人再次召唤我们沿着小径去亲近自然。
第三部分(3):写雨后的新阳、溪水、云的清新、自然与洒脱。
课文主题: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雨过天晴时小径上美丽的景物,表现了景物鲜活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问题归纳:
1、“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这句写的好在哪里?
雨后的泥路充满了泥泞,一脚踩下去就会沾一鞋泥巴,这原本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可是到了诗人的笔下,粘糊糊的泥巴路居然是凉爽又温柔的。
2、雨后的小径怎样走才能显示它的美好?
“赤着脚”让赤裸的双足与柔软的泥路亲昵地接触,充分地享受泥路的温柔;“携着手”与朋友、家人一同出游,一起享受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景物。“踏着新泥,涉过溪流”一味地往前走让雨后大自然的泥土与流水在足下经过,让所有的美景尽收眼底。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1
一、辨字组词。
炫( ) 瓣( ) 曝 ( )慢( )
眩( ) 辩( ) 瀑 ( )漫(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美丽 ( )尘垢 ( )水珠
( )新泥 ( )溪流 ( )阴霾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不再( )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 ),试试( ),然后一瓣瓣地( )。
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小白菊 的情景。我是从 这些词语品味出来的。
四、请你仿照课文写出你曾细心观察过的一种花开放时的情景。
参考答案:
一、炫(炫耀) 瓣(花瓣) 曝(曝光) 慢(缓慢)
眩(眩晕) 辩(争辩) 瀑(瀑布) 漫(漫长)
二、(更加)美丽 (洗净)尘垢 (抖去)水珠
(啄)新泥 (涉过)溪流 (推开)阴霾
三、(胆怯)(寒),(暖),(绽透)。
拟人 慢慢绽放 抬起头、绽透、试试寒、试试暖
四、两个月后,太阳花花茎的顶端竟长出花蕾。天气愈热,阳光愈强,太阳花愈是一个劲地疯长,那天上午居然开放了两朵红花,接着又开放了朱红、淡黄、洁白等几种颜色,看起来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5、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知识要点+同步练习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 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网络 捶打 凿空 焚烧
大漠 石灰 任凭 燕山
二、比一比,再组词。
捶(捶打)焚(焚烧)凿(凿孔)络(网络)漠(沙漠)
锤(锤炼)梦(睡梦)业(业务)骆(骆驼)模(模仿)
三、多音字组词。
yān 燕山 yào 重要
yàn 燕子 yāo 要求
四、近义词。
捶打—(敲打)焚烧—(燃烧)
五、反义词。
满足—(缺乏)凄清—(热闹)
六、先解释带“ ”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句意: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雪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金钩似的新月,高悬夜空。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全然。
句意:纵然粉身碎骨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任凭。
句意: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他吹倒,不能让他屈服。
七、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马诗》中,描绘了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的诗句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石灰吟》中,表明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保持高洁的品格的诗句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竹石》中,描写竹子扎根坚实的诗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八、填空。
1、《马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报效祖国、施展抱负的渴望。
2、《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竹石》一诗表现出诗人正直倔强的性格和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九、默写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清贫》知识要点同步练习
生字词:
筹chóu(筹措)(筹划) 矜jīn(矜持)(矜夸)
俘fú(俘虏)(俘获) 镯zhuó(镯子)(手镯)
吓hè(恐吓)(威吓)【xià】(吓唬)(吓人)
裆dāng(裤裆)(裆部) 企qǐ(企鹅)(企业)
彼bǐ(彼此)(由此及彼)褂guà(褂子)(裤褂)
坞wù(山坞)(船坞)
多音字:
恶è(邪恶)(恶人)wù(可恶)(深恶痛绝)
吓hè(恐吓)(威吓)【xià】(吓唬)(吓人)
理解词语:
1、清贫:贫穷(旧时多形容读书人)。
例句:爷爷一生过得清贫,但却很知足。
2、奢侈: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例句: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奢侈浪费。、
3、矜持不苟: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4、继续:积存的钱。
例句:这次疫情之中,一位环卫工人拿出了他全部的积蓄支援武汉。
5、热望:热切的希望。
例句:姐姐对生活充满了热望,每天积极地工作和学习着。
6、威吓:用威势来吓唬。
例句:敌人威吓着王二小说出红军的秘密,但他就是宁死不屈。
7、企望:希望。
例句: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企望来年过一个吉祥年。
8、齿冷:耻笑(笑则张口,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觉到冷)。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清贫——清苦 朴素——朴实 奢侈——浪费
矜持——庄重 企望——渴望 齿冷——耻笑
反义词:清贫——富裕 朴素——奢侈 热望——失望
舍己为公——自私自利
词语搭配:
(朴素)的生活 (一桩)趣事 (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 (凶恶)的眼光
词语积累:
带“之”字的四字词语:意外之财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持之以恒 付之一炬 置之不理
操之过急 言之凿凿 呼之欲出 失之交臂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筹措 矜持 俘虏 彼此
企盼 清贫 恐吓 镯子
二、比一比,再组词。
裆(裤裆)俘(俘虏)企(企业)筹(筹措)矜(矜持)
挡(抵挡)浮(浮现)止(停止)寿(寿命)矛(矛盾)
三、多音字组词。
wù 可恶 hè 恐吓
ě 恶心 xià 惊吓
四、近义词。
清贫—(贫苦)朴素—(朴实)奢侈—(浪费)矜持—(庄重)
五、反义词。
清贫—(富裕)朴素—(奢侈)热望—(失望)舍己为公—(自私自利)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朴素)的生活 (一桩)趣事 (一支)自来水笔 (一个)铜板 (凶恶)的目光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筹备 筹集
1.做任何事情之前有所(筹备),那么做起来会更有条理。
2.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高傲 傲气
3.人可有傲骨,但不可有媚气;人不可有(傲气),但可有正气。
4.再清香的花离不开泥土的哺育,最(高傲)的叶子忘不了树根的恩情。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热切的希望。(热望)
2.端庄严谨,毫不马虎。(矜持不苟)
3.积存的钱。(积蓄)
4.用威势来吓唬她。(威吓)
5.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奢侈)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这句是动作描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体现出了国方士兵的凶残、残暴、贪婪的特点。
2.“我微笑着淡淡的说”表现出方志敏怎样的态度?
表现出了方志敏淡定、镇定自若、和对国方士兵的轻视。
3.敌方士兵说“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那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这一句中的“老出门”的意思是一直在外面了解一些事实的,他这样说的理由是告诉方志敏不要骗他们,叫他把东西都交出来。
4.文中的“传世宝”指的是几套旧的汗褂裤、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作者认为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要让那些富豪们“冷笑三天”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那些“富豪”贪得无厌、贪婪。
7、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教学内容预习+知识要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课文知识点
一、词语解释
1、漫灭:磨灭,模糊不清。例句: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例句:回首往事,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3、波涛:大波浪。例句:海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4、清响:清脆的响声。例句:寂静的山谷里偶尔传来马鞭的清响。
二、近义词:
漫灭——磨灭 回忆——记忆 思潮——思绪(思想)
三、反义词
漫灭——长存
课文预习
一、朗读
1、本课共( )个自然段。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遨游 :
捆绑:
先驱:
苍穹:
蜿蜒:
里程碑:
勃勃生机:
震耳欲聋:
三、相关资料
2004 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 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 2009 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7 分 57 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 ,也已圆 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 年 9 月 19 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 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 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四、分段和段意
文章可以分为( )个段落:
分别写一写这些段落的大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
五、质疑问难
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请提出来吧:
生字预习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短诗三首》
一、读拼音写汉字
xī shànɡ
xī shànɡ
bō tāo
duǒ dào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的回忆 ( )的园中 ( )的叶下 ( )的清响
三、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1.哪一颗星没有光?
2.哪一朵花没有香?
四、重点片段品析。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3.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藤萝的叶下, ( )的( ),
母亲的膝上。 ( )的( )。
五、母亲节到了,你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如果让你选择一首小诗为母亲诵读,你又会选择哪一首?快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吧!
《短诗三首》参考答案
一、繁星 膝上 波涛 躲到
二、(永不磨灭) (月明) (藤萝) (波涛)
三、1、哪一颗星都有光。
2、哪一朵花都有香。
四、1、月明时分寄托着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
2、我们感到温暖、安全、幸福。
3、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阳光下)的(校园)
(安静)的(教室)
(喧腾)的(操场)
五、我想说:“母亲,您辛苦了,我爱您!”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躲避 膝盖 繁华 消灭
藤萝 波涛 童真 浪漫
二、比一比,再组词。
筹(筹备) 漆(油漆) 罗(罗列) 躲(躲避) 慢(缓慢)
涛(波涛) 膝(膝盖) 萝(萝卜) 躯(身躯) 漫(浪漫)
三、多音字组词。
cánɡ躲藏 shènɡ盛开
zànɡ西藏 chénɡ盛饭
四、近义词。
回忆—(记忆) 思潮—(思绪) 漫灭—(磨灭)
五、反义词。
漫灭—(长存) 躲避—(面对) 消失—(存在)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漫灭)的回忆 (波涛)的清响 (猛烈)的风雨
(忧愁)的思绪 (璀璨)的繁星 (安静)的夜晚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消失 漫灭
1、这封家书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漫灭)了。
2、湛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清响 音响
3、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4、没有电子乐器的伴奏,没有庞大(音响)的烘托,只一架扬琴,外加古韵的修饰,及单纯的表达,便可以演绎出最动听的旋律,展现唯美的风韵。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大波浪。(波涛)
2、清脆的响声。(清响)
3、磨灭,模糊不清。(漫灭)
4、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思潮)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一)
1、“这些事”是哪些事?
答:指儿时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菜园里,藤萝垂挂在廊亭边,“我”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述儿时难以忘怀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母亲的依恋。
(二)
1、这首诗在写作中运用了哪些手法?
答:运用了排比和反问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沉的爱。
(三)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比喻;用“鸟儿”自喻,用“鸟儿的巢”比喻母亲的怀抱,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感?
答:歌颂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8、二年级《彩色的梦》生字拼音词语等知识点归类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彩(彩色)(彩笔)(精彩)(彩虹)
梦(做梦)(美梦)(梦想)(梦乡)
森(森林)(阴森)(森严)
拉(拉开)(拉面)(沙拉)(拉力)
结(结果)(结实)(结巴)
苹(苹果)(苹果树)
般(一般)(百般)(般配)
精(精灵)(精美)(精神)(精明)
灵(机灵)(灵活)(心灵)(灵气)
三、易读错写错的字
烟囱(cōng)草坪(píng)
森(sēn)林 彩(cǎi)色
结:右边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灵:“灵”的上半部分是“彐”,口朝左开。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结jié(结束)jiē(结果)
五、理解词语
聊天:谈天。
透明:物质透过光线的。
葱郁:指葱茏。
精灵:机警、聪明、机灵。
叮咛:反复地嘱咐。
六、近义词
葱郁—葱茏 叮咛—叮嘱 透明—透亮
七、反义词
长—短 硬—软 透明—浑浊
八、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小节) 彩色的梦。写“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彩色铅笔。
第二部分(第2、3小节) 彩色的画。具体写“我” 都画了些什么。
第三部分(第4小节) 彩色梦境。写用彩色铅笔画出的彩色梦境。
九、理解句子
1.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此处提到的“彩色的梦”指的是彩色铅笔,“长、圆、硬”交代了彩笔的形状、质地。
2.它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这是个拟人句,“聊天”“跳蹦”把静止不动的彩笔写活了,突出了“我”对彩笔的喜爱。
3.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
这是写彩笔绘画的内容。“脚尖滑过”正是彩笔在动,在绘画。画的是什么呢?“草坪”“野花”“天空”。这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整齐,有气势。
4.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让小鸟留下歌声。
这是个拟人句,生动地写出了绘画的内容:雪松、小鸟。“拉着手,歌声”把雪松、小鸟当作人来写,多么生动、有趣!
十、教材分析
《彩色的梦》是一首充满童真、稚趣的儿童诗,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八、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彩色铅笔画出的梦,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画了大块的草坪、大朵的野花、大片的天空,画了森林里的雪松和小鸟,画了小屋和天上的红太阳。
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片的油菜花,黄了;
大个的果子,红了
大片的田野,绿了
五—颜—六—色!
每课一练
参考答案如下:
一、看拼音写词语。
(彩色)(梦境)(森林)(拉车)(结果)
(苹果)(一般 )(精美)(灵敏)(葱郁)
二、比一比,再组词。
拉(拉车)结(结果)般(一般)精(精明)
垃(垃圾)洁(洁白)船(小船)请(请客)
三、近义词。
谈话—(聊天) 葱茏—(葱郁) 吩咐—(叮咛 )
四、反义词。
短—( 长 ) 方—(圆 )
软—(硬 ) 固定—( 流动)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大块)的草坪 (大朵)的野花(大片)的天空
六、照样子写一写。
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有的像一群羊,有的像一匹马,有的像一条鱼。
2.早晨公园里面的人真是不少,有的跳舞,有的打太极,有的做早操。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彩色的梦”指的是彩色铅笔,“长、圆、硬”交代了彩笔的形状、质地。
2.他们的脚尖滑过草坪、野花、天空。那里分别变成了绿色、红色、蓝色。
3.“它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在第三小节里,诗人把太阳比作了苹果。
5.大森林的精灵是彩色铅笔,彩色梦境里有水果香、季节风、紫葡萄的叮咛、溪水。
八、读儿歌,回答问题。
1.小草的梦是绿绿的,花儿的梦是红红的,露珠的梦是圆圆的,小朋友的梦是甜甜的。
2.照样子,写一写。
白云爱做梦,梦是白白的;天空爱做梦,梦是蓝蓝的;我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9、守株待兔生字词等知识点归类与同步练习
一、生字词
1.多音字
为wéi(为人)wèi(为什么)
2.字义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②走:跑。
③折:折断。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来: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③复:再,又。
⑨身:自己。
1.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画地:在地面上画。
6.引:拿,举。
7.固:本来,原来。
8.子: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为:给。足:画脚。者:……的人。
14.终:最终、最后。
15.亡:丢失,失去。
参考答案:
1.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议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恐怕不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那么)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吧,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这时他)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那壶酒。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不要多此一举,更不要盲目乐观,否则很可能得不偿失甚至招致失败。
二、了解作者
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师从荀子。
《韩非子》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作。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在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切中要害。
三、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四、课文翻译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五、课后习题
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故事中的坐车人找错了方向,而且他的有利条件——马好、车夫本领大、盘缠带得多,将会带他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六、推荐阅读
滥竽充数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原文: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三百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三百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pǐ)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三百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三百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mí)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他认为三百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好听。于是齐湣王颁布了一道命令,要这三百个人好好练习,他将让他们一个个地吹竽给他听。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参考答案:
南郭先生是一个不学无术、自欺欺人、靠蒙骗混饭吃的人。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画蛇添足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借助注释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
2.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原文:
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画地:在地面上画。
6.引:拿,举。
7.固:本来,原来。
8.子: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为:给。足:画脚。者:……的人。
14.终:最终、最后。
15.亡:丢失,失去。
参考答案:
1.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议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恐怕不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那么)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吧,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这时他)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那壶酒。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不要多此一举,更不要盲目乐观,否则很可能得不偿失甚至招致失败。
每课一练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保守 植株 等待 宋国
触角 颈联 解释 其他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宋(宋国) 冀(希冀) 待(等待) 其(其他)珠(宝珠)
宗(祖宗) 翼(羽翼) 侍(侍候) 共(公共) 株(植株)
三、填写合适的词语。
(耕种)的农民 (矮矮)的树桩 (奔跑)的野兔
四、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
1、兔走触株。(跑)
2、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
3、冀复得兔。(希望)
4、而身为宋国笑。(被)
五、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六、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吗?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七、读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我想对种田人说:你要努力工作,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