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
课文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锋( fēnɡ ) (锋利) (先锋) (冲锋)
昨( zuó ) (昨天) (昨日) (昨夜)
冒( mào ) (感冒) (冒号) (冒险)
留( liú ) (留下) (留学) (收留)
弯( wān ) (弯腰) (转弯) (拐弯)
背( bēi ) (背包) (背走) (背起)
洒( sǎ ) (洒水) (泼洒) (洒落)
温( wēn ) (温暖) (温水) (体温)
暖( nuǎn ) (暖和) (暖气) (暖风)
易错音
曾 (céng)经 泥泞(nìng)荆(jīng)棘(jí) 花瓣(bàn)
多音字
① “曾”(zēng)姓曾曾孙——(céng)曾经 未曾 例句:我的曾(zēng)祖父曾 (céng)经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
②“背”(bēi)背包 背着——(bèi)背后 背影
例句:哥哥背(bēi)着新背(bēi)包跑步的背 (bèi)影,看起来很帅气。
“蒙”(méng)启蒙 蒙难——(mēng)发蒙 蒙对——(měng)蒙古族
例句:这个漂亮的蒙(měng)古族姐姐是我的舞蹈启蒙(méng)老师,多年不见,再次见面时她蒙(méng)住我的眼睛让我猜她是谁,我一下蒙 (mēng)对了。
2、《夜间飞行的秘密》生字拼音组词及多音字
我会写
达dá(到达、达成、通达)
蚊wén(蚊子、蚊香、蚊帐)
即jí(即使、即刻、即日)
科kē(科学、科技、科目)
横héng(纵横、横行霸道、横冲直撞)
竖shù(竖起、横竖、竖立)
绳shéng(绳索、缆绳、跳绳)
系jì(系上、系扣、系鞋带)
蝇yíng(苍蝇、蝇子、果蝇)
证zhèng(证明、证据、证人)
研yán(研究、钻研、研读)
究jiū(究竟、终究、深究)
驾jià(驾驶、驾车、驾临)
驶shǐ(驶向、驶入、行驶)
02
我会认
蝙biān(蝙蝠)
蝠fú(黑蝙蝠)
启qǐ(启发、启示、启蒙)
锐 ruì(锐角、锐利、精锐)
铛dāng(铃铛、铛铛、锒铛入狱)
障zhàng(障碍、故障、一叶障目)
荧yíng(荧屏、荧光、萤火虫)
屏píng(屏障、屏幕、屏风)
03
多音字
系jì(系鞋带)xì (关系)
行xíng(飞行)háng(银行)
3、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及词语解释
一、课文朗读:
[qq-video vids=q0834s2g8n0]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亡:wáng(死亡、流亡、亡羊补牢)
牢:láo(牢记、坐牢、牢固)
钻:zuān(钻出、钻研、钻牛角尖)
劝:quàn(劝告、劝说、劝学)
丢:diū(丢失、丢人、丢下)
告:gào(告诉、告别、报告)
筋:jīn(脑筋、牛筋、钢筋)
疲:pí(疲劳、疲倦筋疲力尽)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寓:yù(寓言、公寓、寓所)
则:zé(规则、原则、两则)
圈:juàn(羊圈、猪圈、牛圈)
叼:diāo(叼着、叼起、叼住)
坊:fāng(书坊、坊间、作坊)
悔:huǐ(后悔、悔过、悔恨)
此:cǐ(从此、因此、长此以往)
焦:jiāo(焦急、焦虑、心焦)
喘:chuǎn(喘气、喘息、气喘吁吁)
四、多音字
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
转:zhuǎn(转身)zhuàn(转动)
尽:jǐn(尽管)jìn (尽头)
五、近义词
街坊——邻居 后悔——悔恨
劝告——劝导 焦急——着急
巴望——渴望 终于——终究
急忙——赶忙 筋疲力尽——精疲力竭
六、反义词
急忙——从容 明白——糊涂 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七、理解词语
1.揠苗助长:“揠”的意思是拔。“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拔禾苗来帮助它们生长。
2.焦急:着急。
3.巴望:盼望。
4.街坊:邻居。
5.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6.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7.亡羊补牢:亡,丢失。牢,指养牲畜的圈。“亡羊补牢”指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
4、《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单元主题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首篇课文。第二单元围绕“关爱”这一主题共设置三篇课文,其中本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则是从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出发,以雷锋这一经典人物为抓手展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人类出现时就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即便时代不断更迭、技术不断更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越来越多样,但一些最质朴的情感、价值观始终没有改变。生活中处处都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而整篇诗歌带领读者沿着小溪、顺着小路、乘着春风找寻雷锋的足迹,感受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的不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课文内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问答形式的诗歌,全诗共有5个小节。从诗歌结构来看,第一、第三小节的句式基本一致,都是先说地点,再提问“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二、第四小节句式保持一致,分别对第一、第三小节的提问进行回答。并且句式都为“xx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随后为两个动宾短语描写雷锋的行为。
从诗歌内容来看,第一、第二小节写“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叔叔,小溪告诉我们雷锋冒着蒙蒙的细雨,在泥泞的路上抱着迷路孩子的事迹。这两个小节,我们可以通过“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泥泞的小路”感受到当时的天气、环境十分恶劣,雷锋自己行走就比较困难了,怀里抱着迷路的孩子更是十分艰难。第三、第四小节写“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叔叔,小路告诉我们昨天雷锋忍着荆棘刺破的疼痛,背着年迈的大娘的事迹。小路不仅弯曲,而且还布满了荆棘。在这样的环境下,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流了一路的汗水,可以想象到雷锋当时走得也十分吃力。前四个小节描写两个具体的事迹,画面感十分强烈。语句虽短,但也足以让读者感受到鲜活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从字里行间中表现了雷锋关爱他人的决心与毅力。最后一小节则是概括地写出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一句既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题目的回答。一头一尾,点明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而课文中的泡泡提示”我找到了身边的雷锋”,更是与课文主题相呼应,雷锋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雷锋精神永存,在生活中有许多像雷锋的人,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要积极向雷锋学习,做雷锋。对文本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后,我们还要明确这节课的训练要素。本节课主要有两个训练要素。
◇阅读训练要素:想象画面
本单元有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读句子,想象画面。对于“想画面”这一要素,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年龄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编排。二上第七单元的阅读要素指出“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诗句,想象画面,尝试获得一些情感体验。而在本单元,阅读要素要求“读句子,想象画面”,也就是一边读,一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这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句子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样也是指向图像化能力的培养。
对画面的想象二年级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呢?根据怀特海的界定,二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儿童发展的浪漫阶段,因此我们对二年级学生想象画面的质量不需特别苛求。学生想象到的事物数量越多,对画面中事物的外形、状态、细节的描述越丰富细致,越能有层次描述这些想象的事物,则其想象能力越强。二年级学生只需做第一个层次的要求,可以拓展到 第二个层次,对想象画面描述的层次性可不做要求。具体在本节课到中,课后第三题则是对这一阅读要素的训练。课后题给出两个不完整的句子:“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首先通过题干,我们能够明确第一个要求是读句子,想画面。到底如何想象,则是老师要给学生的脚手架。可以抓住重点词语,例如“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踏着荆棘”等等。除去想象重点词语外,还可以想象人物表现,这也就指向题干的后半段“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环境下雷锋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也就是要想象人物表现。“冒着蒙蒙的细雨”是动作会是什么样的?眼睛会是什么样的?“踏着路上的荆棘”会是什么样的表情?荆棘上的尖刺让雷锋的脚步变得很慢,甚至划破了他的双腿,那此时,雷锋的表现又会是什么样的?
◇朗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另一个训练要素就是“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本册第一单元“注意读好重音”基础上的延续和提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也是阅读理解运用的手段之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全诗结构相似,音韵流畅,且有一句反复出现,比较适合朗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在课文中出现 3 次,分别为题目,第一小节以及第三小节。首先是读好诗题,把握疑问的语气,反映寻找之意。其次,指导读好同一句中的两个“你在哪里”。第一个“你在哪里”后标的为逗号,朗读时,稍显沉稳。第二个“你在哪里”后面标的是问号,朗读时,预期上扬,由急到缓,读出急切之意,同时表现出心中呼唤雷锋的迫切心情。最后,要注意相同句子在不同小节的反复,第三小节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较第一小节,语气应该更强,语速也要更快,更显急切。
除去反复句外,诗歌中还有明显的问答句。第一三小节为问句结尾,第二四小节则为对上一小节的回答。刚刚我们说了问句的语气,那答句更要读得肯定有力、坚定不移。小溪和小路的话中,都有“瞧”一字,“瞧”字之前,是对雷锋事迹的阐述,“瞧”字之后则是侧面对雷锋的赞美。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读“瞧”一字时语气要上扬,可以适当多停顿一会儿,如果能配有适当的动作、神态会更好。
另外,第五小节中的“啊”字可以适当延长声调,停顿久一点儿,凸显顿悟之意。“终于找到了”则是要提心苦苦寻觅后的惊喜。最重要的一点是“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一句,两个“哪里”要重读,体现雷锋关爱他人的大爱。
明确了阅读的训练要素后,我们还要将视线放至课后生字。作为低年段的二年级,教学的重点仍应放在识字写字教学上。本节课需要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l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9个生字,会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读好反复句,根据标点符号和内容读出同一问句在文章各处的变化,读好同一句中反复出现词语的不同。
4.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5.抓住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计划采用两课时。每节课会有所侧重,也将更加细致地来落实本篇课文的总目标。在课堂开始之前,学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课前准备,首先正确地读好诗歌,其次将课后生字圈画在文章中,这样有利于在课上的反复诵读中加深记忆。第三,提问。根据题目、人物、内容等方面提出2-3个问题,并尝试利用方法解答问题。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写好“锋、昨、洒、温、暖”5个左右结构的生字。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问答形式的特点,读好问答的语气。
板块一:联系生活,发现“关爱”
借单元主题简单讨论,引发学生对周遭生活体验的回顾和交流,引起对“关爱”话题的注意。
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关爱”?根据平时的课程学习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你觉得生活中谁对你的关爱最多?你会怎样关爱你周围的人?
设计意图:部编版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人文要素,在培养语用能力的同时,也要紧扣人文主题,巧妙渗透德育。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们有必要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就该单元的人文要素展开一个简单的介绍或导入。这同样也是一种开启的仪式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作为第二单元的起始课,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最最开始,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关爱”这一主题。
板块二:介绍雷锋,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了解雷锋。
(1)了解完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后,紧接着出示雷锋叔叔的雕塑,也就是我们课文教材中16页的插图。
师:“看到这个雕塑,认识吗?”在课前学生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里可以问一问,有没有同学也提出了这个问题?然后由同学们互相解答。鼓励学生课下分享自己对雷锋的认识。
(2)板书课题,“锋”字由空白的田字格代替。
你
(3)朗读课题。朗读过程中注意把握疑问语气。同时也可以根据重音的不同侧重,来读出不一样的感觉,例如“雷锋叔叔,在哪里?”“雷锋叔叔,你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这样的训练同样也是对上一单元“读好重音”的巩固。
•设计意图:
(1)部编版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精美的插图,教师不仅要善用这些插图,也要鼓励学生细心观察书中的任何内容。同时,借助图片理解也是一种阅读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关注插图,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
(2)雷锋较学习者的生活较远,并且生活年代也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沉浸式”学习,因此在正式学习文本之前,有必要一起来简单地了解一下雷锋,这样会对之后的课文学习有所帮助。
2.学习“锋”字,区别形近字
(1)根据形声字特点,引导学生猜测、理解“锋” 字意思,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积累相关词语。
先指名询问“谁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预设1:学生说出“锋”是金字旁,可能会有金属有关。
预设2:学生利用换一换的方法,提到“峰”或“蜂”等字。
两种方法都是利用了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识记,在交流完字的读音后,再具体深入地了解一下字意。这里就可以采用组词的方法:指刀、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刀锋;带头在前列的人:先锋。在理解字意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学生拿出字典查一查。
(2)根据形声字特点区分形近字:锋、峰、蜂。简单略过即可,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中曾详细讲过。
(3)板书“锋”字。注意“丰”的第二笔稍短,第三笔长。
•设计意图:
此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仍为识字写字,有了前三个学期的积累,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识字方法,因此在每一次识字过程中,都要鼓励学生自主运用识字方法,巧记生字。同时,“锋”是本节课的四会生字,学生不仅要会读,还要理解意思,书写美观。
板块三:初读课文,巧识生字
1.共读诗歌
每人读一小节,此环节的目的是纠正读音。
2.巧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及相关短语。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例如:“泞”字可以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瓣”字结构复杂,可以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读“辛+瓜+辛=瓣”。“蒙、莹”因为都有草字头,可以归类认读。“荆棘”则可以借助图片识记。在这一环节,每一个字的识记方法不固定,老师应该将机会和时间给予学生,课题上可以设置一个“小小识字员”的环节,遇到生字识记的内容时,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己带着同学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生活、结合图片、形式字特点等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3)想象画面,积累语言
长长的小溪 蒙蒙的细雨 弯弯的小路 年迈的大娘 晶莹的露珠 温暖的春风
学生可以拍手打着节奏读,也可以男女生搭配读,总之形式多样地读。读完这些词语后,还可以出示名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形容词。例如()的小溪,( )的小路。
•设计意图: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对生字的识记,也能够在想象画面为接下来读句子,想画面做铺垫。同样,适当的拓展些词语,能够让学生将习得的句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板块四: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特点
1.讨论读的形式,感悟诗歌特点
(1)小组活动:三人一组,分工读诗歌。大家会怎样读?
随后小组进行汇报,说一说小组这样分工的原因。预设1:一个人读一、二小节,一个人读三、四小节,一个人读第五小节;预设2:一个人读第一、三小节,一个人读第二、四小节,一个人读第五小节。
(2)总结特点。
问答句:第一、三小节结构相似,句型相似,都是在提问。第二、四小节结构相似,句型相似,都是对上一小节的回答。明确本首诗歌有问有答的形式。
•设计意图:
这里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分工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真实的任务驱动自己的发现、思考。学习的一大乐趣就在于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枯燥地强调诗歌的问答形式,一定有很多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通过小组合作,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能近距离与问答形式接触。
2. 朗读音频示范。
3. 师生配合读,读出问答的语气。
(1)反复句朗读指导。
师问:“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很多次,你们能找到吗?”从而找到反复句。师读,学生评价再模仿。
(2)指导读好最后一句:“啊”、“哪里”。
•设计意图:
朗读指导融于朗读训练之中,每一次朗读都着重训练某一处。另外,老师的示范更是十分重要,学生就是通过一字一句的模仿,逐渐做到更好。
板块五:归类写字,指导书写
1. 观察字形结构,猜一猜那几个字适合和“锋”字一起学习。
2. 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书写后学生互评。
(1)昨:左右结构,注意“日”要瘦小,“乍”的第三笔为竖,并且其必点应该在第二笔的起笔右边一些。
(2)洒:注意与“酒”区分,注意撇和竖弯的书写。
(3)温:“日”稍窄、稍扁,“皿”稍宽。
(4)暖:注意右边的第五笔是短横,短横下是“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写好“冒、留、弯、背”四个上下结构的生字。
2.能运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晶莹”“寻觅”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锋的事迹。
板块一:回顾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读出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2.思考:孩子去哪里找雷锋叔叔了?雷锋叔叔在那里做了什么?
(1)师问:“读完诗歌,谁能回答题目的问题,雷锋叔叔在哪里?”孩子去哪里找雷锋叔叔了?雷锋叔叔在那里做了什么?
(2)用横线画出雷锋叔叔去到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雷锋叔叔在哪里做的事情。
•设计意图
借助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整首诗歌,找到文中主要阐述的两个事迹。同时在阅读时,利用一些辅助线划出重点,同样也是一种阅读方法。
板块二:读句子,想象画面
1. 聚焦第一次“你在哪里”,并定位到第一、二小节。
(1)想象周围环境
引导学生圈出跟这一次“寻找”相关的短语。师问:“第一次在小溪边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你能从文中找一找相关的短语吗?”(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
其中穿插对词语的剖析,比如“泥泞”是什么意思?联系第一课时的字形分析,学生们能够知道都带有“氵”,和水关联。另外,也可以配上一些图片,直观地了解“泥泞”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想象。最终感悟到那里的环境比较恶劣即可。
(2)想象人物表现
a.引导学生圈出跟这一次“寻找”相关的动词:冒着、抱着。注意学习“冒”这个字,引导学生说一说“冒着”还能与什么搭配。师:“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雷锋叔叔的动作或表情又是怎么样的呢?”
b.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师:“‘抱’的情形怎样?怎样抱呢?”“在蒙蒙的细雨中又要怎样抱好迷路的孩子呢?”“雷锋叔叔为什么要‘冒着’雨走?我们在雨中走路的感受是怎样的,雷锋叔叔会是怎样在泥泞的路上、冒着雨、抱着孩子呢?”
c.再读第一、二小节,说一说雷锋叔叔会做什么,可以适当配上动作或表情。(指向课后第三题)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短语,一次次深入提问,引发学生过对环境、人物展开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场景,更加真实地体会雷锋叔叔对他人的关爱。同时也在培养学生“钻研”的习惯,对于每一个生字、每一个词语都习惯地去问一个“为什么”,从而培养自己的深度思考习惯。
(3)总结方法:读句子、圈词语、想画面、讲一讲。
•设计意图:
本篇文章的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节结构相似,学生在这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后,可以尝试举一反三地自学第三、四自然段。总结出方法后,为接下来的自学打好基础。
2. 聚焦第二次“你在哪里”,并定位到三、四小节。
(1)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读句子、圈词语、想画面、讲一讲或演一演)
(2)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指明汇报,其他同学评价。在学生汇报的时候,对“年迈”、“荆棘”、“晶莹”进行提问和补充。
a.预设1:学生知道“年迈”的意思。师:“年迈就是年老的意思。你们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呢?我们还可以说年迈的什么?”
预设2:学生不了解“年迈”的意思。师:“年迈是什么意思?谁来帮帮xx同学。”
b.师问:“见过荆棘吗?说一说你理解词义的方法。”出示图片简单介绍荆棘。
c.出示图片理解“晶莹”。简单交流理解词义的方法。
(4)结合课后题,想象画面,尝试说一说。
(5)梳理总结想象画面的方法:想象当时环境,想象人物动作。(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意思,抓住人物动作和当时环境,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
“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课时的重点,不单纯是想出画面,更重要的是怎样想出画面。也就是读句子想画面的方法。学习第一、二小节的时候,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方法,在第三、四小节的学习中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实战演习”。与此同时,文中有一些不好理解的词语,例如“晶莹”、“荆棘”,在交流的过程中,先询问学生知道词义的方法,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补充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也应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补充些资料。
3.关注首尾小节,迁移运用本课学习的方法理解“寻觅”这一词语。
师:“最终,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生接“寻觅”)
师:“什么是寻觅?你怎么理解?”(根据下文的找到了就可以找到是找寻的意思。)
板块三:关注泡泡语,点名全文要旨。
1. 师:“我找到了身边的“雷锋”。这是什么意思?”
2. 追问:“生活中的雷锋具有怎样的特点?”根据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要旨——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板块四:指导书写
1. 观察字形结构:冒、弯、背、留。
师问:“我们为什么要把这几个放到一起写呢?”(上下结构生字)
2.指导书写,提示关键笔画。写完后展示台展示仍需改进的生字,学生互评。
(1)冒:注意上部分不是“日”,两横不能与左右两边相碰。上面部分写得扁而宽。
(2)留:注意前三笔的笔顺是“撇、竖提、点”。上部分略宽于下部分。
(3)弯:注意第二笔的横最长,“弓”的笔顺,以及最后一笔竖折折钩要稍大一些。
(4)背:“北”中间的空隙要留出来,“月”要注意撇的形态变化,在这里变成竖。
板块五:拓展想象,实际运用(作业)
1. 适度拓展雷锋事迹。
(1)拓展雷锋事迹。(可以利用课下的阅读单,也可以在课前作为预习资料。)
(2)了解后仿照句式写一写。
句式一:( )需要(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 )。
2. 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雷锋”,仿照句式写一写,感受雷锋精神的传承。
句式一:( )需要( ),( )就出现在( )。
句式二:xxx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 ),
( )。
瞧,那( )的( ),
就是他()。
•设计意图:
在这一板块中,既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强调表达能力的提高。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开始掌握一些写话的方法,抓住每一次动笔的机会,养成习惯的同时也积累一些语言表达的范式。同样写一写的过程也是感受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的过程。
5、《千人糕》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
能( nénɡ ) (可能) (能力) (能干) (本能)
桌( zhuō ) (桌子) (书桌) (圆桌) (课桌)
味( wèi ) (味道) (香味) (味精) (回味)
买( mǎi ) (买卖) (买书) (买菜) (收买)
具( jù ) (工具) (文具) (玩具) (家具)
甘( ɡān ) (甘甜)(甘草) (甘心) (甘愿)
甜( tián ) (甜菜) (甜美) (甜瓜) (甜品)
菜( cài ) (种菜) (青菜) (白菜) (炒菜)
劳( láo ) (劳动) (辛劳) (劳工) (疲劳)
多音字
好 hǎo (好人) hào (好奇)
应yìng(答应)yīng(应该)
的de(好的)dí(的确)dì(目的 )dī(的士)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文生字组词等知识点
我会写:
1,
锋(锋利)(前锋)(先锋)(冲锋)
昨(昨天)(昨日)(昨晚)(昨夜)
冒(感冒)(冒号)(冒险)(假冒)
留(留下)(留学)(停留)(收留)
弯(弯腰)(转弯)(弯刀)(拐弯)
背(背包)(背走)(背起)
洒(洒水)(泼洒)(飘洒)(洒落)
温(温暖)(温和)(温水)(体温)
暖(暖和)(暖气)(冷暖)(暖风),
读一读,记一记:
2,
叔叔 足迹 昨天 迷路 温暖 爱心
多音字:
3,
背 bēi (背包) bèi ( 背书 )
曾zēng(曾孙) céng(曾经)
近义词
4,:
寻找——寻觅
晶莹——剔透
足迹——踪迹
四处——到处
年迈——年老
温暖——暖和
反义词
5,:
温暖——寒冷
晶莹——浑浊
出现——消失
年迈——年轻
理解词语:
6,
泥泞:因有烂泥而不好走。
年迈:年纪老。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晶莹:光亮而透明。
寻觅:寻找。
词语搭配:
7,
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
蒙蒙的细雨 年迈的大娘
晶莹的露珠温暖的春风
课文主题:
8,
这首诗歌讲述了“我们”寻找雷锋叔叔的故事,展现了雷锋叔叔生前做的好事,表现了雷锋叔叔处处想着别人,把爱心洒遍祖国各地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们对雷锋叔叔的怀念之情,告诉我们要像雷锋一样做一个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人。
课后习题答案:
1、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泥泞 年迈 晶莹 寻觅
我是用查字典的方法和请教老师、家长的方法知道词语的意思的。
2、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在雨中抱着孩子,一步一滑地行走。
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行走着。汗水从他的额头上滴落下来,但他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
同步练习1
三、词语巧搭配。
蒙蒙的() 温暖的()
长长的() 晶莹的()
年迈的()弯弯的()
四、连词成句,并打上标点符号。
1.迷路的抱着孩子雷锋叔叔
2.温暖的四处寻觅我们乘着春风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综合阅读。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按要求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温暖-()【写反义词】
寻觅-()【写近义词】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雷锋叔叔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B.在需要奉献爱心的地方,到处都有像雷锋叔叔那样热心助人的人们。
C.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他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
3.请你写一句关于帮助他人的名言或俗语。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身边有“小雷锋”吗?说说他(她)哪里做得像雷锋。
答案
一、F L A N
二、温暖冒出昨天留下洒水弯下
三、
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
长长的(小溪)晶莹的(露珠)
年迈的(大娘)弯弯的(小路)
四、1.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
2.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
五、1.寒冷寻找 2.C
3.示例: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六、示例:丽丽经常帮助同学打扫卫生。明明帮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7、《12.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注释与诗句意思
一、我会写组词
祭:jì(家祭、祭祀、吊祭)
乃:nǎi(乃父、乃兄、乃至)
熏:xūn(熏陶、熏人、臭气熏天)
杭:háng(杭州、苏杭、杭绢)
亥:hài(丁亥、亥时、辛亥革命)
恃:shì(仗恃、恃才傲物、自恃清高)
哀:āi(哀痛、哀家、悲哀)
拘jū(拘束、拘谨、不拘一格)
二、我会认组词
擞:sǒu(精神抖擞)
三、多音字
空:kōng(天空) kòng(空地)
重:chóng(重新)zhòng(重量)
降: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几:jǐ(几个)jī(茶几)
四、理解诗意
01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02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④直:简直。⑤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诗意: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03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诗意: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8、《池子与河流》生字拼音组词,知识点课后练习题
一、作者简介
克雷洛夫: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代表作有《大炮和风帆》《剃刀》《鹰与鸡》《快乐歌声》《受宠的象》等。
二、多音字
应yìng(答应) yīng(应该)
三、近义词
疲劳—疲惫 安闲—安逸 清闲—悠闲
衰退—衰弱 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四、反义词
疲劳一轻松 蜿蜒一笔直 安闲一忙碌
清闲一繁忙 遵循一违背 衰退一旺盛
无忧无虑一优心忡( chōng)忡
五、词语积累
ABAC式的词语
无忧无虑 无影无踪 自言自语
若隐若现 不知不觉 任劳任怨
患得患失 自暴自弃 大摇大摆
AABC式的词语
念念不忘 津津有味 亭亭玉立
欣欣向荣 井井有条 默默无闻
六、词语意思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本课指河流每天劳作的生活。
贯穿:过;连通。
遵循:遵从,依照。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蜿蜒:曲折延伸。本课指河流贯穿全国样子。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本课指池子的日子悠闲。
七、主要内容
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十分得意,而河流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
八、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九、问题归纳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活?
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才是舒服,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看起来很辛苦的生活。
2.池水认为的“哲理”是什么?
不求出名,不要忙碌,只要生活安逸、悠闲就是好命运。
3.“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
十、课文主题
这首寓言诗通过池水与河流的对话告诉我们:才能只有充分利用,造福人类,才会散发光彩,勤奋的人生才有意义。
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滔天 天涯 妇女 忙碌
遵守 循环 尊敬 考验
二、比一比,再组词。
尊(尊敬) 滔(滔天) 妇(妇女) 循(遵循) 碌(忙碌)
遵(遵守) 稻(水稻) 扫(打扫) 盾(盾牌) 绿(绿色)
三、填写合适的词语
(沉重)的货船 (长串)的木筏 (柔软)的泥土
(蜿蜒)地贯穿 (安闲)地躺 (默默)地遗忘
背着(货船) 驮着(木筏 ) 抛开(烦恼)
遵循(规律) 保持(清洁) 受到(尊敬)
推究(哲理) 铺满(青苔) 带来(利益)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仿写句子)
弟弟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
2、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改为陈述句)
亲爱的姐姐,你会疲劳。
五、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2)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源源不断清洁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3)水要流动才能够保持清洁。
(4)这首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我懂得了只有正确认识人生,积极进取,才能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人生。
9、《鹿角和鹿腿》教学内容预习,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第1步:观看写字动图,书空笔画和笔顺。
拼音 lù 拼音táng
部首 鹿 部首 土
笔画 11 笔画 13
拼音yìng 拼音 xīn
部首 日 部首 欠
笔画 9 笔画 8
拼音 shǎng 拼音yún
部首 贝 部首 勹
笔画 12 笔画 4
拼音 zhì 拼音 pèi
部首 至 部首 酉
笔画 10 笔画 10
拼音chuán zhuàn 拼音 āi
部首 扌 部首 口
笔画 11 笔画 8
拼音 shī 拼音 tàn
部首 犭 部首 口
笔画 9 笔画 5
第2步:默读书写评级标准,查看组词图片,参照老师的书写临摹练习。
书写评级标准:
共计5★
(正确获1颗★;规范获1颗★;整洁获1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获2颗★)
第3步:请爸爸妈妈检查评定等级并做好记录。
10、《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
课文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锋( fēnɡ ) (锋利) (先锋) (冲锋)
昨( zuó ) (昨天) (昨日) (昨夜)
冒( mào ) (感冒) (冒号) (冒险)
留( liú ) (留下) (留学) (收留)
弯( wān ) (弯腰) (转弯) (拐弯)
背( bēi ) (背包) (背走) (背起)
洒( sǎ ) (洒水) (泼洒) (洒落)
温( wēn ) (温暖) (温水) (体温)
暖( nuǎn ) (暖和) (暖气) (暖风)
易错音
曾 (céng)经 泥泞(nìng)荆(jīng)棘(jí) 花瓣(bàn)
多音字
① “曾”(zēng)姓曾曾孙——(céng)曾经 未曾 例句:我的曾(zēng)祖父曾 (céng)经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
②“背”(bēi)背包 背着——(bèi)背后 背影
例句:哥哥背(bēi)着新背(bēi)包跑步的背 (bèi)影,看起来很帅气。
“蒙”(méng)启蒙 蒙难——(mēng)发蒙 蒙对——(měng)蒙古族
例句:这个漂亮的蒙(měng)古族姐姐是我的舞蹈启蒙(méng)老师,多年不见,再次见面时她蒙(méng)住我的眼睛让我猜她是谁,我一下蒙 (mēng)对了。
11、《青蛙卖泥塘》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
生字笔画笔顺
会写字及组词
蛙wā(青蛙)(牛蛙)(蛙声)
卖mài(买卖)(卖书)(出卖)
搬bān(搬家)(搬运)(搬动)
倒dào(倒车)(倒影)(倒立)
籽zǐ(草籽)(菜籽)(花籽)
泉quán(泉水)(温泉)(山泉)
破pò(破坏)(打破)(破碎)
应yīng(应该)(应当)(应有尽有)
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烂:làn(破烂、腐烂、灿烂)
牌:pái(门牌、车牌、路牌)
喝:hè(喝彩、喝问、吆喝)
坑:kēng(大坑、泥坑、沙坑)
挺:tǐng(挺直、挺好、笔挺)
舒:shū(舒服、舒展、舒适)
集:jí(集合、集中、集市)
播:bō(播种、广播、播音)
撒:sǎ(播撒、撒种、撒落)
茵:yīn(绿茵茵、绿草如茵)
灌:guàn(灌溉、灌水、浇灌)
缺:quē(缺少、缺乏、缺点)
泳:yǒng(泳衣、游泳、泳装)
愣:lèng(呆愣、发愣、愣住)
三、易错字
蛙:右半部分是两个“土”,不是一竖到底。
卖:第三笔为横钩,最后一笔是点。
四、多音字
喝hē(喝水)hè(喝彩)
倒dǎo(倒下)dào(倒立)
应yìng(答应)yīng(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