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六下语文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同步练习
[danger]同步练习[/danger]
[danger]参考答案如下:[/danger]
一、读拼音,写词语。
憎恶 调整 有趣 想象
真实 高傲 鄙夷 平整
二、比一比,再组词。
憎(憎恶)傲(高傲)整(整齐)像(好像)调(调整)
曾(曾经)遨(遨游)赦(赦免)象(象征)惆(惆怅)
三、多音字组词。
jiào 教室tiáo 调整
jiāo 教书diào 调头
四、近义词。
曾经—(以前)憎恶—(厌恶)测验—(测试)干脆—(索性)
热爱—(喜爱)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五、反义词。
有趣—(无聊)高傲—(谦虚)皱皱巴巴—(平平整整)全神贯注—(三心二意)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皱皱巴巴)的书 (全神贯注)地看 (鄙夷不屑)的神情 (过去)的日子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吩咐叮嘱
1.妈妈(叮嘱)我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老师(吩咐)我们几个男生去二楼抬桌子。
实验 试验
3.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证明了 这个假设是成立的。
4.新产品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推广。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全副精神高度集中。(全神贯注)
2.指轻视、看不起。(鄙夷不屑)
3.憎恨;厌恶(憎恶)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请简要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主要写了玛琪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厌恶以及老式学校和现在学校的不同。
2.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机器老师和教学视察员的主要职责分别是什么?
机器老师职责是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教学和测验,教学视察员的职责是为机器人老师设置程序,并进行维护。
3.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玛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玛琪是一个天真可爱、富有好奇心、很有主见的孩子。
2、《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1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憎恶 调整 有趣 想象
真实 高傲 鄙夷 平整
二、比一比,再组词。
憎(憎恶)傲(高傲)整(整齐)像(好像)调(调整)
曾(曾经)遨(遨游)赦(赦免)象(象征)惆(惆怅)
三、多音字组词。
jiào 教室tiáo 调整
jiāo 教书diào 调头
四、近义词。
曾经—(以前)憎恶—(厌恶)测验—(测试)干脆—(索性)
热爱—(喜爱)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五、反义词。
有趣—(无聊)高傲—(谦虚)皱皱巴巴—(平平整整)全神贯注—(三心二意)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皱皱巴巴)的书 (全神贯注)地看 (鄙夷不屑)的神情 (过去)的日子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吩咐叮嘱
1.妈妈(叮嘱)我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老师(吩咐)我们几个男生去二楼抬桌子。
实验 试验
3.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证明了 这个假设是成立的。
4.新产品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推广。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全副精神高度集中。(全神贯注)
2.指轻视、看不起。(鄙夷不屑)
3.憎恨;厌恶(憎恶)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请简要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主要写了玛琪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厌恶以及老式学校和现在学校的不同。
2.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机器老师和教学视察员的主要职责分别是什么?
机器老师职责是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教学和测验,教学视察员的职责是为机器人老师设置程序,并进行维护。
3.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玛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玛琪是一个天真可爱、富有好奇心、很有主见的孩子。
同步练习2
3、《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憎恶 调整 有趣 想象
真实 高傲 鄙夷 平整
二、比一比,再组词。
憎(憎恶)傲(高傲)整(整齐)像(好像)调(调整)
曾(曾经)遨(遨游)赦(赦免)象(象征)惆(惆怅)
三、多音字组词。
jiào 教室tiáo 调整
jiāo 教书diào 调头
四、近义词。
曾经—(以前)憎恶—(厌恶)测验—(测试)干脆—(索性)
热爱—(喜爱)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五、反义词。
有趣—(无聊)高傲—(谦虚)皱皱巴巴—(平平整整)全神贯注—(三心二意)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皱皱巴巴)的书 (全神贯注)地看 (鄙夷不屑)的神情 (过去)的日子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吩咐叮嘱
1.妈妈(叮嘱)我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老师(吩咐)我们几个男生去二楼抬桌子。
实验 试验
3.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证明了 这个假设是成立的。
4.新产品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推广。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全副精神高度集中。(全神贯注)
2.指轻视、看不起。(鄙夷不屑)
3.憎恨;厌恶(憎恶)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请简要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主要写了玛琪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厌恶以及老式学校和现在学校的不同。
2.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机器老师和教学视察员的主要职责分别是什么?
机器老师职责是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教学和测验,教学视察员的职责是为机器人老师设置程序,并进行维护。
3.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玛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玛琪是一个天真可爱、富有好奇心、很有主见的孩子。
4、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千仞 五岳 摩擦 遗憾
巫术 襄办 蓟北 衣裳
二、比一比,再组词。
贵(宝贵)岳(五岳)堂(礼堂)镶(镶嵌)涕(鼻涕)
遗(遗憾)丘(山丘)裳(衣裳)襄(襄办)递(递交)
三、多音字组词。
shɑnɡ 衣裳
chánɡ 裳裳者华 裳裳光明
四、近义词。
遗憾—(可惜)悲凉—(凄凉)
五、反义词。
满足—(缺乏)悲凉—(欢乐)
六、先解释带“”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指铠甲被穿破、磨破。
句意:黄沙漫漫,将士们身经百战,铁甲被磨穿,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句意: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3、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指春天。
句意:在晴朗的日子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七、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从军行》中,描写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的诗句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现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的批判之情的诗句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通过想象,描写“喜欲狂”的激动心情的诗句是: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填空。
1、《从军行》中通过对西北边广漠壮阔的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杀敌报国的壮志。
2、《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由景及人,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述和对遗民迫切希望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要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的喜悦心情与还乡的决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之情。
九、默写古诗《从军行》。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知识要点+同步练习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 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网络 捶打 凿空 焚烧
大漠 石灰 任凭 燕山
二、比一比,再组词。
捶(捶打)焚(焚烧)凿(凿孔)络(网络)漠(沙漠)
锤(锤炼)梦(睡梦)业(业务)骆(骆驼)模(模仿)
三、多音字组词。
yān 燕山 yào 重要
yàn 燕子 yāo 要求
四、近义词。
捶打—(敲打)焚烧—(燃烧)
五、反义词。
满足—(缺乏)凄清—(热闹)
六、先解释带“ ”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句意: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雪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金钩似的新月,高悬夜空。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全然。
句意:纵然粉身碎骨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任凭。
句意: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他吹倒,不能让他屈服。
七、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马诗》中,描绘了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的诗句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石灰吟》中,表明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保持高洁的品格的诗句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竹石》中,描写竹子扎根坚实的诗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八、填空。
1、《马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报效祖国、施展抱负的渴望。
2、《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竹石》一诗表现出诗人正直倔强的性格和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九、默写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学内容精讲同步练习
知识点
字词:
外甥(shēng) 迂(yū)回
剖(pōu)析 国子监(jiàn) 浩瀚如海
字谜七则:
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
②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坐)
③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 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也)
④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口)
⑤一个人站在大树下。(休)
⑥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斗)
⑦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默)
猜字谜常用的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会意法。
(1)组合法是根据字谜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比如:“山上还有山。”我们可以根据部件“山、山”上下相连,组成“出”。
(2)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竹林下面一蜻蜓”。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干”字,上面加上“竹”,就是“竿”。
(3)会意法是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展开联想。比如:“傍晚的太阳”猜一个字。傍晚的太阳就是太阳落到西面了,谜底就是“晒”。
猜字谜的时候,这三种方法往往结合起来运用。
谐音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表示解释、说明,像谜底。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部分,把后一部分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喻义性歇后语和谐音性两大类。
词语解释:
枇杷:常绿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小,白色。果实淡黄色或橙黄色,外皮上有细毛。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果实可以吃,叶子和核可入药。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琵琶:弦乐器,用木料制成,有四根弦,下部为瓜子形的盘,上部为长柄,顶端弯曲。
同音词是“同音异义词”的别称,是读音相同而意义上毫无联系的一组词。
造字法: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但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等较抽象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
“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
“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当文字继续发展时,象形和指事已经不能准确表达更多意思,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
“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
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用作“自己”的“自”。
步练习1
同
一、读一读,猜一猜。(猜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猜一字,谜底是:( )
2.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猜一字,谜底是:( )
3.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猜一字,谜底是:( )
4.字谜: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谜底是:( )
二、下面的歇后语用到了有趣的谐音现象,你能把它们的后半部分补写出来吗?
1.孔夫子搬家——
2.小葱拌豆腐——
三、读一读,做一做。
滥改成语,其害无穷
“‘默默无蚊’,就是这样写的嘛,外面的广告上都这么写,就是没有声音,连蚊子叫的声音都没有。”面对读小学的儿子的这种解释,长沙市芙蓉区的杜女士哭笑不得。
如今迈步都市,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和杂志,随时都可发现不少商家利用汉语成语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熟悉易记的特性,在做产品广告时打上了用谐音字改造成语的主意。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线连一连吗?
衣衣不舍 某布衣店
随心所浴 某蛋糕广告
万室俱备 某房产公司广告
步步糕升 某洗浴中心广告
衣布到位 服装店广告
2.你觉得这样的广告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一、读一读,猜一猜。(猜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猜一字,答案是:晶
2.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猜一字,答案是:雷
3.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猜一字,答案是:明
4.字谜: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答案是:告
二、1.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2.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三、1.衣衣不舍──服装店广告
随心所浴──某洗浴中心广告
万室俱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
衣布到位──某布衣店
2.答案不唯一,有道理即可。
同步练习2
一、根据自己对汉字的了解完成填空。
(1)汉字产生于( )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2)( )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 )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 ),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 )、( )、( )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二、读一读,猜一猜。(猜字谜)
1.字谜:山上还有山。猜一字,谜底是:( )
2.字谜:十张口,一颗心。猜一字,谜底是:( )
3.字谜: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猜一字,谜底是:( )
4.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猜一字,谜底是:( )
三、下面的歇后语用到了有趣的谐音现象,你能把它们的后半部分补写出来吗?
1.三九天穿裙子——
2.飞机上敲铜锣——
3.墙头上挂狗皮——
4.秃子打伞——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租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租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1.这里的谐音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字。
2.从这刻谐音小故事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地主_________的性格。
3.请你搜索资料,找一个谐音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巧设字谜:
你会出谜语吗?经常出字谜不仅可以激发我们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我们是自己子的能力,还有利于锻炼和开发我们的智力呢。用下面的几个字出字谜,你能做得到吗?赶快试试吧!(自由发挥)
(1)烬:。
(2)焚 :。
(3)姓:。
(4)景:。
(5)卡:。
(6)胡:。
参考答案:
一、(1)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二、1.字谜:山上还有山。猜一字,答案是:出
2.字谜:十张口,一颗心。猜一字,答案是:思
3.字谜: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猜一字,答案是:尖
4.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猜一字,答案是:默
三、1.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2.飞机上敲铜锣——名(鸣)声远扬
3.墙头上挂狗皮——不像话(画)
4.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四、1.鸡 稽 机 2.贪婪 3.略
五、(1)烬:被火烧光。
(2)焚 :火烧森林。
(3)姓:女同学。
(4)景:京城是晴天。
(5)卡:上下不分家。
(6)胡:古时一明月。
7、部编六下语文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同步练习
[danger]同步练习[/danger]
[danger]参考答案如下:[/danger]
一、读拼音,写词语。
憎恶 调整 有趣 想象
真实 高傲 鄙夷 平整
二、比一比,再组词。
憎(憎恶)傲(高傲)整(整齐)像(好像)调(调整)
曾(曾经)遨(遨游)赦(赦免)象(象征)惆(惆怅)
三、多音字组词。
jiào 教室tiáo 调整
jiāo 教书diào 调头
四、近义词。
曾经—(以前)憎恶—(厌恶)测验—(测试)干脆—(索性)
热爱—(喜爱)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五、反义词。
有趣—(无聊)高傲—(谦虚)皱皱巴巴—(平平整整)全神贯注—(三心二意)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皱皱巴巴)的书 (全神贯注)地看 (鄙夷不屑)的神情 (过去)的日子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吩咐叮嘱
1.妈妈(叮嘱)我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老师(吩咐)我们几个男生去二楼抬桌子。
实验 试验
3.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证明了 这个假设是成立的。
4.新产品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推广。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全副精神高度集中。(全神贯注)
2.指轻视、看不起。(鄙夷不屑)
3.憎恨;厌恶(憎恶)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请简要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主要写了玛琪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厌恶以及老式学校和现在学校的不同。
2.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机器老师和教学视察员的主要职责分别是什么?
机器老师职责是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教学和测验,教学视察员的职责是为机器人老师设置程序,并进行维护。
3.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玛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玛琪是一个天真可爱、富有好奇心、很有主见的孩子。
8、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选一选。
1.“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的意思是:( )
A.明天
B.清晨
2.“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的意思是:( )
A.纯洁的心
B. 冰做的心
二、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
, 。
, 。
三、
《芙蓉楼送辛渐》 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送别的时间是( ),地点是( ),友人将要去的地方是( )。诗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 )品格。
第二课时
一、加偏旁后再组词。
夫 ( ) 各 ( )
( ) ( )
见 ( ) 申 ( )
( ) ( )
二、关于《墨梅》一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冕。
B、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C、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D、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1.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蓉
芙(rónɡnónɡ) (nuò luò )阳
单
(chándān)于 (xiàn yàn)台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ù hú dà yàn dùn táo qián kūn
( ) ( )( ) ( )
三、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
2.,单于夜遁逃。
3.不要人夸好颜色,。
四、朗读《古诗三首》,完成练习。
1.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在( )为辛渐送行时的情景。诗作淡淡的孤独,淡淡的( ),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 ),有谁能解?
2.《塞下曲》第三首写将军( )的情景。
3.《墨梅》这是一首( )。诗人赞美墨梅( )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 )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 )”直接描写墨梅。
[danger]【答案如下】[/danger]
一、1.B. 2.A
一、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清晨,楚山,江宁,比喻,光明磊落,表里澄澈
一、扶(扶着) 洛(洛阳) 砚(砚台) 坤(乾坤)
芙(芙蓉) 落(落叶) 现(现在) 伸(伸手)
二、B
三、1.骑马追赶敌人的骑兵,一路上大雪都把将士的刀和弓箭都覆盖了。
这些诗句表现了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2.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这些诗句表现了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一、芙蓉(rónɡ√nónɡ) 洛(nuò luò√)阳 单(chán√dān)于 砚(xiàn yàn√)台
二、玉壶 大雁 遁逃 乾坤
三、1.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月黑雁飞高 3.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1.芙蓉楼 哀愁 心2.雪夜带领轻骑即将出征
3.题画诗 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 不向世俗献媚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9、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知识点、同步练习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介绍:
冯至( 1905一1993)原名冯承植,涿州人。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25年,他和几位朋友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等。
主要作品:《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我会写:
脆:清脆 脆枣 脆弱 干脆 又甜又脆
拦:拦挡 拦截 拦网 拦堵 拦路虎
怖:恐怖 震怖 怖畏 怖惧 阴森可怖
蟋:蟋蟀 斗蟋蟀
蟀:蟋蟀 蟋蟀草
形近字:
脆(脆弱) 拦(阻拦) 蟋(蟋蟀)
跪(下跪) 栏(栏目) 悉(熟悉)
蟀(蟋蟀) 布(布料) 玻(玻璃)
率(率领) 怖(恐怖) 波(波纹)
多音字:
好:hǎo好看hào爱好 弹tán弹性dàn子弹
答:dā答应dá答案 更gèng更好gēng更改
近义词
:
洪亮——嘹亮 和谐——融洽
单调——单一 请求——恳求
愉快——欢快 猜测——猜想
反义词
:
坚硬——柔软 单调——丰富
美丽——丑陋 保护——破坏
答应——拒绝 丑恶——美好
理解词语:
【钟楼】旧时城市中设置大钟的楼,楼内按时敲钟报告时辰;安装时钟的较高的建筑物。
【洪亮】(声音)大;响亮。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坚硬】又结实又硬。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食物)脆而清香。
【柔和】①温和而不强烈。②柔软;软和。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呈现】显出;露出。
【唯恐】只怕。
【拒绝】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课内词语:
机器 钟楼 洪亮 街心 盲人 坚硬 清脆 单调 请求 加速 齿轮
玻璃 唯恐 丑恶 恐怖 证实 蟋蟀
句子解析:
1、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听到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和三弦的声音都是活的生物发出的。
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2、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能够打开那块表看个究竟。
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这句话表现了“我” 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得到满足时的紧张心情。
4、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这句话写出了自己对美丽世界里有丑陋的蝎子的不理解。之所以感到愉快,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现在,父亲告诉“我”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有一只蝎子关在表里,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
5、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我” 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9):写“我”小时候以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我”猜测爸爸的手表里有个生物。
第二部分(10~19):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的世界,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第三部分(20~21):写“我”持续很久见人就说起父亲表里的蝎子。
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表现了童年的“我”是个天真无邪、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的孩子。
问题归纳:
1、“我”好奇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我”好奇的是父亲的表秒针会走,还会发出声音。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表里的世界,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表,他的话证实了“我”表里边有个活的生物的猜测没有错。
2、从对“我”的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孩子。
3、“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这么说是因为“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题目已经告诉我们,表里藏着生物。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其好奇,几次想弄清缘故。后来父亲打开表,“我”终于看到了表里的世界,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我”童年时代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1)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这段话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吓了一跳” 是因为表里的生物在“我”的想象中不会是蝎子,“感到愉快”是因为弄清缘由之后,证实了“我”关于“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的猜测,于是感到愉快和满足。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再次反映了儿时的“我”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这样的句子还有: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三、选做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示例1:
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大地像是铺上了白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我和爸爸在广场上堆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雪人,给它戴上一顶时髦的帽子,按上两颗黑黑的眼睛、插上长长的鼻子,还在它的鼻子下面画上一张大大的红嘴巴。我高兴地围着雪人唱啊、跳啊!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
第二天一起床,我就吵着要去跟雪人玩。可是来到广场上,雪人不见了!我急得眼泪直掉。爸爸转了一圈,弯着腰对花坛里的冬青嘟嘟囔囔说着话。一会儿爸爸高兴地冲我喊:“丫头,我打听好了。玉皇大帝昨天到广场巡视,发现我们堆得的雪人太漂亮了,就邀请他到天宫做客去了。”我一听破涕为笑,见人就说,玉皇大帝请我堆的雪人到天宫做客去了,一直说了好久。
示例2:
那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买回一些蔬菜,让我洗菜,我一看,哇!妈妈买的菜真多啊!有绿如翡翠的白菜,有紫莹莹、嫩生生的茄子,有细长细长的豆角,还有身披红外衣的西红柿……这么多的蔬菜,怎样才能很快洗完呢?我飞快转动大脑,突然眼前一亮,一个想法诞生了——用洗衣机来洗菜。我小心翼翼地把菜放进洗衣机里,盖上盖子,摁下开关,然后坐在洗衣机旁得意地看起书来。
好不容易,“呼呼呼” 的洗衣机声终于停止了转动,我心花怒放地打开了洗衣机的盖子。呀!出乎我的意料:白菜成了光杆司令,茄子千疮百孔,西红柿早已无影无踪……见此情景,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惨了,惨了,这下完蛋了,妈妈肯定会责怪我的,我该怎么办呢?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最后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你真是我的‘得力小助手’啊!”
课外拓展:
关于探索的名言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歌德
◆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要揭穿它就必须反复地去探索。
——达尔文
◆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最不起眼的东西可以成为发现的源泉。
——格拉宁
同步练习
10、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到答案所在位置。
2. 感受科幻小说的特色,发挥想象力,幻想未来的学习生活。
二、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月-1992年4月),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多音字
教:jiào(教室) jiāo(教书)
干:gàn(干活)gān(干净)
调:tiáo(调整)diào(调头)
四、近义词
曾经——以前 憎恶——厌恶 测验——测试
干脆——索性 热爱——喜爱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鄙夷不屑——不屑一顾
屏气凝神——屏气凝神
五、反义词
有趣——无聊 高傲——谦虚
皱皱巴巴——平平整整
全神贯注——三心二意
六、理解词语
不屑:轻视。
鄙夷:轻视,看不起。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憎恶:憎恨;厌恶。
七、句子解析
1.他们翻着这本书,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
“发黄”“皱皱巴巴”说明这本书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2.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
从玛琪的神态描写“鄙夷不屑的神情”和语言描写“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可以看出玛琪不喜欢学校的生活。
3.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一次又一次”说明机器人老师测试的次数非常多,这也是玛琪痛恨上学的原因之一。
4.托米非常高傲地瞧了她一眼:“因为那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傻瓜。那是几百年前的那种老式学校。”接着他一字一顿地说:“几世纪前。”
老式学校是由真人来当老师的,他给孩子们讲讲课,留些作业,提提问题;老师不住在学生家里,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地方上课,所有的孩子都到那儿去上学;年龄相同的孩子学一样的功课。
5.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
体会到了玛琪被老式学校好玩的上课情景深深地吸引着,但她又不得不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
八、问题归纳
1.在2155年5月17日这一天里她写道:“今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使读者产生疑问:为什么这本书是真正的书?2155年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2.纸张印刷的书有什么特点?
纸张印刷的书“字全都静止不动”“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时,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
3.“他们那时候刚好不是那么做的。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他们当时不那样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那样做?
“不那样做”是指不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心智情况来教学,做不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为当时的条件比较落后,一两个老师要给几十个孩子上课,时间精力达不到。另外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和他们现在的书大不相同。
第二部分(4-25):写玛琪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厌恶以及老式学校和现在学校的不同。
第三部分(26-30):写玛琪对老式学校的想象和向往。
十、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述2155年孩子在家上课,机器当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测验,妈妈在家监督孩子学习的事,反映了孩子对这种学习生活的厌恶,启发我们在发展现代教育的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