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分组讲述发展大班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语言

巧用分组讲述发展大班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时间:2013-08-23 10:34:19

巧用分组讲述发展大班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语言的您有所帮助。

巧用分组讲述发展大班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新《纲要》颁布后,幼儿语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该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使用语言,学会说话;也要求教师“重视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强调要支持幼儿开放而平等的语言学习,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那么教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创设最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幼儿充分运用语言呢?在大量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分组讲述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语吉教育策略之一。相对于集体讲述而言,分组讲述在促进大班幼儿语言的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心理氛围,大大减少了幼儿独立在集体面前表述的困难,减轻了幼儿的挫败感。
  其次,幼儿在同伴面前是最放松的时候,也最容易找到自我表现的切人点,更容易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第三,幼儿之间的差异性恰恰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幼儿在争辩、冲突、协商中不断地整合彼此的优势,形成合作与交往的基本态度,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第四,分组讲述从时间上避免了隐形浪费,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围绕同一主题轮流进行讲述,在有效的时间内给予幼儿更多的交流与表现的机会。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幼儿开展分组讲述学习效果较好,通过幼儿自由选择、积极参与,可以达到同伴间的互助讲述作用。但是,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分组讲述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分组讲述的效果。结合实践,教师应根据实际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走出分组讲述形式化的误区

    分组讲述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学习方式,但不能说让幼儿进行分组讲述,就提高语言教学实效了,就符合教改思想了。究其原因,有些教师对分组讲述的内容考虑不周,没有准备凭借物,对幼儿讲述能力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没有让每个幼儿明确讲述的目的,幼儿没有任务意识。对此,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做好准备,以提高分组讲述活动的实效。

    1.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如果组织讲述“我的妈妈”或者“动物园”等话题,幼儿一定会兴致勃勃。此外,把看动画片与幼儿的讲述联系起来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如观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大闹天空》等动画片后开展讲述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选择什么内容,教师都应该让每个幼儿明确讲述的目的,学会带着任务意识尽快地进入讲述情境中。
    2.准备充分的凭借物凭借物可以由教师准备,也可以由幼儿自己准备,包括实物、挂图、幼儿自制的图书等。
    3.对幼儿的讲述水平心中有数作为教师,对幼儿运用语言的情况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每个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甚至要做到随听随记,做语言教育的有心人,这样有利于在分组讲述中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培养分组讲述的良好习惯

    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讲述习惯是成功开展分组讲述活动的基础。大班幼儿的讲述合作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分工习惯、倾听习惯、表述习惯等都需要教师悉心培养与关注。

    1.培养分工习惯
    分工使分组讲述的任务具体化,可以增强幼儿讲述的信心和责任心,而这也正是许多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在分组讲述中,幼儿角色分配主要有小组长、发言人(在讲述习惯很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记录员,让他们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记录)。由小组长负责安排同伴轮流讲述,否则,就会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因此,教师应该给幼儿一点时间分配角色,让每个幼儿有角色任务意识,学会带着任务进行讲述。

    2.培养倾听习惯
    如果忽视倾听,分组讲述就不可能真正地互动起来。倾听是小组讲述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幼儿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它是指倾听者获取和理解陈述者所表达的各种信息的能力,但是,往往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倾听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分组讲述中每个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就达到分组讲述的目的了。其实,分组讲述的主要特点是“互动”,它需要表达者,更需要倾听者。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是分组讲述活动的重中之重。
    (1)教师明确提出要求。如要求幼儿对同伴尊重、有礼貌,眼睛尽量看着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和插话,努力听清同伴的发言内容。重点指导幼儿集中注意力,安静地听,不插嘴,边听边思考。
    (2)组织幼儿玩听说游戏。教学中可组织幼儿玩听说游戏,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倾昕的主动性,提高倾听水平。如“金锁锻锁”活动就可以让幼儿以对答的形式学习用简短的词语来描绘事物。
    (3)在倾听的基础上和幼儿玩“回音壁”游戏。即请幼儿把同伴讲的内容复述给大家听,看谁说得准确。这样幼儿为了讲得好,也必须有意识地去听。
    (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尤其是对倾听习惯不好的幼儿加强个别教育,采用眼神、手势、模仿(可以是能力弱的幼儿向能力强的幼儿学习)等多种手段给予提醒和帮助,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培养表述习惯
    在分组讲述活动中,幼儿要积极参与讲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不谈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发言时态度自然大方,吐词清晰,语调适中(能让同伴听清即可)。而这种良好的表述习惯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
    (1)表述习惯的培养应蕴含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教师应注意平时提供各种机会让幼儿多观察、多议论。
    (2)作为教师,平时说话时应该做到声调自然而流畅,态度亲切而大方,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这样对幼儿的口语表达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有效利用幼儿的个性差异资源

    新《纲要》在语言教育“指导要点”中提出:幼儿语言学习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师在语言教育实践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充分利用幼儿的个性差异资源,让幼儿在自己表达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1.个体差异性组合
    在分组讲述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异质分组,安排不同性格、兴趣、特长、能力的幼儿组合在一起,本着近似性、互补性、协作性、自愿性的原则,将幼儿组合成一个个具有活力的差异化的学习型小组。但应当注意的是,不要搞组合终身制,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整个体差异性组合。

    2.分组讲述时教师的观察和介入
    这是提高不同层次幼儿表述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帮助她(他)一起来表达;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建议她(他)接受同伴的提问,最后教师一起给予评价。当然,不要忘了说:“你也有自己的想法,真好!”“小伙伴们都喜欢听你的想法,了不起!”

    3.配班教师的及时介入
    配班教师的介入也很重要。尤其是当出现多个问题组的时候,配班教师的及时介入可以让每一位幼儿得到关注的可能性更大,有利于幼儿讲述水平的提高。
    讲述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独白语言,对幼儿语言的目的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连贯性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重视分组讲述活动的实效性,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最为直接和有效。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敏感期,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幼儿时代错过的东西,少年是无法弥补的,到了成年就更加无望。”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潜心研究,做幼儿语言教育的有心人。

幼儿园语言推荐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适宜环境有利提高阅读能力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用对话平台培养幼儿口语表达 在生活中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为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创造环境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多元评价 善于观察和倾听幼儿的同伴语言 幼儿语言活动区中的教育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待幼儿语言教育 把准备材料的过程变成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 幼儿语言游戏的设计和组织 动画配音活动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幼儿讲述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在幼儿语言培养中的作用 幼儿渗透性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科学认识早期阅读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价值 幼儿语言教育中讲述活动的提问艺术 幼儿语言教育中的早期阅读行为培养

最新语言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幼儿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如何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语言教育的倾听行为的培养 幼儿语言教育中的欣赏文学作品行为培养 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表述行为培养 幼儿语言教育中的早期阅读行为培养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有序性 在谈话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 在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信息 幼儿园小班六一节活动方案 语言教案中班教学方案与反思合集 大班语言活动方案策划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 幼儿户外活动方案汇总 大班健康教案蔬菜水果变干净 幼儿园户外环境布置:大型玩具2 大班健康手的本领大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学方案合集 大班美术竹子大变身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