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配音活动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片以其生动形象、灵活多变、趣味性强等特点,深得幼儿的喜爱。对于幼儿来说,动画片既是他们娱乐的工具,其中的角色对话是他们学习规范语言的一个重要形式,同时对于幼儿增长知识、发展社会性情感等也都有促进作用。但是,动画片这些音像资料是稍纵即逝的,幼儿可能看后就忘了。当然,组织幼儿重复观看,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而通过动画片的语言“输入”所获得的语言体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我们就应该寻求适当时机,为幼儿搭建运用动画语言的平台,显然,“动画配音”是一个很好的形式。目前,给动画片配音一般很少放在幼儿园进行。一来是质疑幼儿的能力,二来认为这样的活动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三来是怀疑此类活动对幼儿的价值。
其实,给动画配音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为动画配音时,幼儿首先要熟悉动画中的人物、情节以及重要人物的语言、语气和表情等;其次还要学会等待和倾听,即别人说话时,自己要仔细听,等到轮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时才能说话等。这样的练习和活动,必然会促进幼儿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组织动画配音活动呢?
一、“动画配音”活动的设计
动画配音活动一般包括三个环节:看无声动画片(可有背景音乐),讨论编词,学习配音。之所以先选择无声动画片供幼儿观看,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看的动画片都是有人物对话的,但是看到这种无声的动画片,他们会发现其语言能力,让其他的幼儿知道努力的方向。如当某幼儿配音很精彩时,教师可以说:“他的配音不快也不慢,当画面结束时,他的配音也完成了!”“我能听出来这是一只伤心的丑小鸭。”而对能力弱的幼儿则侧重引导,充分调动幼儿的创编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活动延伸”也不容忽视。幼儿在配音活动中可能玩得不亦乐乎,那么到自由活动、区角活动时间,教师可以开设配音角活动,投放《猫和老鼠》、《小鼹鼠》、《天线宝宝》等没有对话的动画片,或者把有对话的动画片删掉对话来让幼儿尝试配音,这样幼儿对动画片配音的兴趣将更加浓厚。
总的说来,教师在组织动画配音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的相关经验水平,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动画片,做好准备、组织和延伸工作,充分发挥深受幼儿喜爱的动画片的作用,通过组织有效的“配音”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运用等方面水平的提高。
古典诗词欣赏活动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奇葩,以其形式工整、语句精练、寓意深刻而广为传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让幼儿从小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得到祖国优美语言的熏陶,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更能陶冶幼儿的情操。中、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语言和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可以逐步开展古典诗词欣赏活动,但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加以精心的设计。
一、精选与幼儿生活相接近的古典诗词作品
古典诗词工于音韵,讲究意境,句式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经典,但对幼儿来说,理解上却有一定难度。幼儿学习语言往往借助于自己的经验,而大部分古典诗词隐含的意境、抒发的情感与幼儿的生活较远。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古典诗词欣赏活动时,必须首先精选作品,选择一些短小精练、文字浅显、寓意明了、与幼儿生活接近的作品,才有可能激起幼儿的欣赏兴趣,并通过生动活泼的分析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1.首选文字优美简练、言之有物的作品
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使他们往往借助“物”而理解诗。如《柳枝词》是一首描写春天柳树的诗,幼儿因对季节情景有印象就比较容易理解。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柳树的颜色、形状以及柳枝的状貌,在综合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描述对诗词的感受,由近及远地去欣赏诗歌,幼儿对《柳枝词》这首诗就产生了理解上的沟通、情感上的共鸣。
2.选取有一定情节或童趣的作品
幼儿在心理上往往会因为情节或童趣而产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小儿垂钓》这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却刻画了一个可爱调皮的顽童,描述了一段生动有趣的情节。教学中,可以强调小儿的顽皮和垂钓的情节,并启发幼儿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用他们的语句去询问,用他们的想象去丰富、挖掘古典诗词内在的寓意,增添欣赏活动的情趣,幼儿在学习中因理解了有趣之处而理解作品,因记住了有趣之处而记住了作品。
3.选择幼儿能体验和感受的抒发情感的作品
幼儿的情感往往会因为与作品中抒发的情感相通而获得体会。如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尤其是大班幼儿已能理解母亲对自己的真挚情感。在欣赏《游子吟》的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和启发幼儿对母亲的情感体验,声情并茂地叙述诗词想要表达的意境,使幼儿在自我体验和教学氛围的双重因素中,较好地理解了母亲深夜挑灯为游子缝衣的深情,并为母亲的爱而感动,从而不仅理解了诗词,更萌发了爱妈妈、报答妈妈的情感。
二、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典诗词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而古典诗词教学的方法尤为重要,因为古典诗词教学更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方法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感受,从而能主动与建构式地学习。
1.借助图片、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期具体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不太容易理解抽象的古典诗词。因此,在欣赏古典诗词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有目的地、细致地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的色彩形象,帮助幼儿理鳃诗词内容,体验诗词的优美,同时引发幼儿学习诗词的兴趣。如在欣赏《采莲曲》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精致的图片,“蓝蓝的池塘,漂浮着碧绿的荷叶,盛开着粉红的荷花,几个装束可爱的小孩,一边采着荷花,一边唱着歌谣”。欢快优美的画面立即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幼儿边看边想边说,描绘诗词展现的美景,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情感,使欣赏活动生动而又充满情趣。
2.运用讨论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因经验积累不足,个体理解非常有限,而讨论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不仅增大了幼儿的信息量,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帮助幼儿加深理解的途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古典诗词的欣赏、讨论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首先,恰当地把握讨论中心,一般来说,活动中讨论的问题往往是诗词欣赏、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必须根据作品的主题设计提问。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表达和交流对诗词的兴趣、理解和感受,并相互提问以引发同伴的讨论和争辩。再次,教师应对幼儿的感受、表达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归纳,帮助幼儿进一步去发现、体验、想象、欣赏。如在《花影》的诗歌欣赏活动中,幼儿围绕花影何时有何时无、围绕花影能否扫开、围绕为何几度呼童展开了热烈讨论,从而感知了诗词内在的有趣现象,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
3.利用文字加深幼儿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所学的学科中,应当使幼儿有些已知的东西,如果在幼儿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些能与材料挂起钩来的思想,那么,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他的注意。”我们认为,在幼儿欣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文字是能与材料挂钩的因素之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语言学习逐渐涉及一些书面文字,他们在各种环境中自然地接触、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常用文字。所以在欣赏活动中,根据诗词内容,配合画面出现一些幼儿熟悉的文字,引导幼儿将文字与画面结合,将文字与诗词结合,通过有形有色的图片和文字认知诗词,欣赏效果就理想得多。如《江南》这首诗,文字简单浅显并且重复出现,短短的七句诗中,“鱼、戏、莲、叶”出现了五六次,幼儿对这些文字早已熟悉,教师在欣赏活动中利用文字帮助幼儿理解,就调动了他们欣赏、理解的积极性。
幼儿古典诗词欣赏教学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能力,切忌采用呆板、单一、记忆型的学习模式,应将单向静态的语言知识学习变为多通道的理解建构学习,使幼儿在古典诗词欣赏中有情、有趣、有感受、有共鸣,既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不断提高欣赏兴趣与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