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新奇的纳米技术》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以及介绍了利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写出了纳米技术的神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说教学目标
1.掌握新字、词。
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知识。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说教法
1.通过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3.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把学生由神奇的神话世界领进神奇的科学世界)
1.多媒体播放《西游记》影片中孙悟空变化成一只小虫,随铁扇公主喝茶时,进入了铁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片段,然后请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并谈谈感受。
归纳、总结:这是神奇的神话,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这神话更神奇的多媒体展示图片
[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这机器人长约3毫米],这种机器人能自我复制,能杀灭人体内的有害病]这样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它就是应用纳米材料并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我就与大家共同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多媒体出示标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提问:(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体现在哪些地方等)
(二)阅读探究一
1.快速浏览课文,筛选出下列信息:
什么叫纳米?
什么叫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为人类做哪些事情?
小组交流,班内汇报,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小结:
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技术:研究的对象是1纳米到一百纳米的小小物质,这些小小物质具有新奇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2.理解概念,感受神奇(多媒体出示标题)
以上三个问题,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别谈谈你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
(1)学生自由发言,理解概念纳米。
教师补充,请学生计算: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约60万纳米),感受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本身的微小。
(2)理解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指的是1纳米到一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的小小物质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三)阅读探究(二)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勾画出纳米神奇的具体体现。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多媒体出示,阅读汇报2)
归纳小结:并板书
(四)拓展延伸
大胆想象,创造神奇(多媒体展示标题)
开动思维,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运用纳米材料和技术来发明创造一些物品,并作简介介绍。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五)纳米情报站,展示神奇
把教师收集到的有关纳米技术的新产品向学生作介绍:图片1:美国已研制成功的自净玻璃;图片2:中国研制成功的人工骨粉;图片3:美国人正在研制的纳米战袍
(六)科海冲浪,搜罗神奇(作业)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科海遨游,领略了纳米的神奇,体验了阅读的快乐,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纳米科技的最新进展吗?请以四人为一小组,查阅报刊、杂志,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每一个小组办一份以纳米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
(七)教学后记
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部编版小学语文下册一年级11课彩虹说课稿
一、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中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明确了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借助课文插图。这一教学方法的提出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能力,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同时,《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课时我致力于根据文本结构特点,在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体验情感,发展语言,力争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一首古诗《静夜思》以及《夜色》《端午粽》《彩虹》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子。《彩虹》作为本组课文的最后一课,不仅要体现语文要素训练的巩固过程,还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课文以小姑娘的想象内容构成,不仅奇特且充满了趣味,易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本课插图能准确表达文字信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因帮助家人而高兴的心情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两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和插图对话,鼓励学生观察、推论、想象,从而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同时,教师应巧妙地根据文本的结构特点,在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带领他们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体验情感,练习表达。
本课2、3、4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用问句串联起来的,是练习读好问句的好材料。每段的第2句话都是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语言特点非常突出。且课文表达生动,趣味性强,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练习。
三、学情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优势与劣势。学生喜欢阅读充满童趣和新奇想象的作品,所以容易与小姑娘产生情感共鸣,这为学生体会课文情感,交流自己阅读感受提供了依据。经过之前的学习,特别是本单元前2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进行了读好长句的训练、具备根据图画阅读的意识,班中接近半数的孩子有表达自己想象的愿望。
以上学生的能力还只是初具雏形,需要通过更多的语言实践逐步提高。对于关心家人这一核心内涵的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教学环节和活动,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展开想象并表达是我班学生的软肋。
基于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4点:
1.复习巩固学过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高、兴2个生字。
2.理解并积累荡来荡去式的词语。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由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4.通过图文对照想象补白等方法感知纯真的想象世界和我对家人的关心。其中,3.4两条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时教学流程划分为复习引入、阅读理解、指导书写3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整体阅读,圈画信息,聚焦情境
(二)阅读理解图文对照,理解内容,感受关心展开想象,练习表达,深化主题
(三)指导书写五、教学过程:
下面就阅读理解这一板块做重点说明。
1.整体阅读,圈画信息,聚焦情境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提取信息能力是需要着重进行培养的。在进入深度阅读之前,教师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他们找一找看到彩虹,我都想到了谁的什么?当学生完成阅读全文提取信息这一任务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质疑:为什么我会想到这些呢?于是目光聚焦到每个具体场景的描写中。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感受关心
理解课文词句的内容,既是学生有感情地读好长句的基础,更是他们感受人文主题的基础。本课插图不仅准确表达了文字信息,而且能帮助学生感受人物情绪。因此,第2、3、4自然段的学习,我都围绕插图开展教学环节设计。
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师请学生自读后看插图说说我正在用爸爸的水壶做什么?哪句话告诉你这个内容了?学生通过图文对照,注意力直指本段的反问式长句。这样做学生首先理解了句子结尾处虽然是问号,却表达了肯定的意思,我用爸爸的水壶下雨。其次自然过渡到,我为什么要用爸爸的水壶下雨呢?学生从文中自主找出本段最后一句,并推论出不想让爸爸去浇田的理由。此时,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读本自然段的第2、3句。烈日炎炎,爸爸已经累得汗流满面,如果?该吃午饭了,爸爸还有一大片田地没浇,如果?这时,学生的朗读不仅带着理解,更是带有感情的。教师顺势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我对家人的关心。我这样做,爸爸高兴吗?为什么?我高兴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本段学习的起点是插图,结尾处再回归插图,学生看到图中的我嘴角上翘、面带微笑,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帮助了爸爸,所以我很高兴。此时,再读第2自然段,孩子们的表情也变得愉悦起来了。
有了第二自然段学习的基础,第三自然段在学生通读后,我引导他们发现编者没有为本段安排插图。于是,我以请你配插图为本段的学习抓手。我为学生提供了3幅不同状态的小姑娘图片,首先要求他们听老师读读这个自然段,根据课文选一选哪幅图能准确表达本段内容。学生们不仅能根据课文内容选对插图,并能说明原因,达到了理解反问长句的目的。其次我追问学生不选择第1幅图的原因,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好反问长句。最后追问不选择第2幅图的原因,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关心家人,心情愉悦的主题,有情感共鸣地读好本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除了像以上2个自然段一样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读懂我为哥哥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外,我侧重于让学生看着插图第一次展开想象说说图中的我闭着眼睛,面带微笑,在想什么?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把握他们对关心家人,心情愉悦这一人文主题的感受程度。
3.展开想象,练习表达,深化主题
教材中的人文主题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最终也该回归到他们的真实生活中去。孩子们是不是真的受到了关心家人,心情愉悦的熏陶,还需要通过他们外显的表达。同时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是学生积累和发展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因此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我引导学生第二次展开想象:是啊,在家里,关心亲爱的爸爸妈妈,关心家人是一件高兴的事。你能想到家人常做的一件事或者他们有什么愿望吗?邀请多个学生表达后,再请他们模仿课文的形式说说自己如何关心家人。
课堂上有的孩子说:爸爸,你的台灯呢?如果我举着它,走到彩虹桥上再打开,不就更亮了吗?你高兴吗?有的说:姐姐,你最喜欢的发卡呢?如果我把它拿到彩虹上,不就变成蝴蝶了吗?你带着它,高兴吗?虽然孩子们的表达不是那么规范,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和对家人的爱。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情感目标的达成,实现了语文课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琥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 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习,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 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 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 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习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天窗》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笔下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题材,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透过天窗,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景,含蓄地揭示了想象和创新的主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新词,理解词义。
(2)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4.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而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含义。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茅盾资料。
二、说教法。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形成本课教学中师生研讨的主线。
2.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茅盾先生的这篇散文内容通俗而含蓄,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许多情节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但也确有难懂之处。因此要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课文的第二部分,读的过程中要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为主线,展开多种形式的读。从中理解乡下孩子的无奈心情,感受他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并由此展开了无穷无尽的想象。
3.从难理解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读读、议议,结合学生的生
活实际,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
三、说学法。
1.学生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自己与课文的共鸣。
2.以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温故质疑。
1.以茅盾爷爷的故乡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深入研读,体会课文。
过度: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课件出示这两话。)慰藉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唯一、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神奇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进一步去体验天窗神奇之处。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什么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这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理解。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
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说一句话。
5.指导朗读47自然段。
6.学习8、9自然段。
也许是天窗外的世界与乌镇美丽风景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在乌镇简陋的房子里他开始了自己文学的创作,从而写下了反映他童年生活的小说《春蚕》、《林家铺子》;优美的小品散文《白杨礼赞》所以茅盾爷爷回忆往事时,这样的夸了天窗: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1)出示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学生齐读)
(2)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8、9自然段,思考问题。
(3)讨论交流,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a.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联系到的种种事件!
b.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更复杂,更确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拓展思维,运用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烦闷或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云?也许是收拾整理自己珍爱的小玩意儿)
2.把自己类似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尽量把让自己释然甚至开怀的那个慰藉写具体一点。
(四)总结全文
天窗外的世界是幅永恒的画面,印在茅盾爷爷的心中,也印在我们的心中。想象是首隽永的小诗,想象是悠扬的曲调,同学们愿你们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那么你们的未来也会像今夜的星空璀璨无比!
5、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生字组词
本文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展示了纳米技术的神奇,激发人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乒 (乒乓球)(乒乓)
乓 (乒乓球)(乒乓)
拥 (拥有)(拥护)
杀 (杀菌)(杀害)
菌 (杀菌)(细菌)
臭 (臭味)(口臭)
蔬 (蔬菜)
碳 (碳纳米管)(碳水化合物)
癌 (癌症) (癌变)
症 (癌症) (症状)
率 (死亡率)(效率)
疾 (疾病) (疾风劲草)
灶 (病灶) (炉灶)
6、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组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组词
生字词:
仪(y) 仪表、仪式、仪容
尊(zūn) 尊敬、尊师、目无尊长
眺(tio) 眺望、远眺、登高远眺
骏(jn) 骏马、骏逸、骏马奔腾
驰(ch) 驰骋、飞驰、奔驰
辽(lio) 辽阔、辽远、辽宁
绵(min) 绵绵、绵羊、延绵
凳(dnɡ) 凳子、板凳、凳面
吆(yāo) 吆喝、吆唤、吆五喝六
铃(lnɡ) 铃铛、响铃、铃声
铛(chēnɡ) 铃铛 、锒铛、锒铛入狱
罐(ɡun) 罐头、水罐、煤气罐
恢(huī) 恢复、恢弘、法网恢恢
踢(tī) 踢人、踢球、踢掉
牲(shēnɡ) 牲口、畜牲、牺牲
畜(ch) 畜牲、牲畜、六畜无害
毡(zhān) 油毡、毛毡、毡房、毡帽、
膘(biāo) 膘肥体壮、肥膘、长膘
爵(ju) 爵位、官爵、爵禄
噜(lū) 嘟噜、噗噜噜、嘀里嘟噜、
哞(mōu) 哞哞
形近字:
镶(镶嵌 ) 膘(肥膘 ) 垠(一望无垠 ) 低( 低头 )
壤(土壤 ) 漂(漂亮 ) 根( 根本) 底( 湖底 )
挡(抵挡 ) 骏(骏马 ) 漆(漆黑 ) 驰( 驰骋 )
铛(铃铛 ) 俊(俊俏 ) 膝(膝盖 ) 池( 池塘 )
多音字:
模m(模式)m(模样)
畜ch(牲畜)x(畜牧)
圈quān(圆圈) jun(羊圈)
载zi(满载而归)zǎi(记载)
过了三年五载( zǎi ),我满载( zi )着成功的喜悦回到了家乡。
7、四下语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生字注音组词
四下语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生字注音组词
本文向我们科普了什么是纳米技术,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就有纳米技术的影子,以及纳米技术对人们身体健康起到的作用,增进了我们对纳米技术的了解,拉近了我们与科技的距离,培养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纳:n(纳米、接纳、容纳)
拥:yōng(拥有、拥抱、拥挤)
箱:xiāng(冰箱、信箱、邮箱)
臭:chu(除臭、臭气、臭味)
蔬:shū(蔬菜、果蔬、时蔬)
碳:tn(低碳、碳酸、二氧化碳)
钢:gāng(钢铁、钢笔、钢琴)
隐:yǐn(隐蔽、隐藏、若隐若现)
健:jin(健康、强健、健忘)
康:kāng(健康、康复、小康)
胞:bāo(细胞、侨胞、同胞)
疾:j(疾病、疾驰、疾恶如仇)
防:fng(预防、防御、防守)
灶:zo(灶台、病灶、煤气灶)
需:xū(需要、必需、急需)
乒:pīng(乒乓、乒坛、乒乓球)
乓:pāng(乒乒乓乓)
菌:jūn(细菌、杀菌、真菌)
癌:i(癌症、肝癌、癌细胞)
症:zhng(病症、症状、对症下药)
率:lǜ(效率、利率、增长率)
多音字:
率:lǜ(效率))shui(率先)
臭:chu(臭味)xi(乳臭未干)
结:ji(打结)jiē(结实)
8、四年级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文读后感
四年级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文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纳米技术》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现在科学研究出了纳米,纳米它不是米,而是尺度单位。20世纪人们把大千世界内各种物质的运动到了分子、原子的运动和性质这一层上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纳米神秘的.面纱吧!
纳米非常小,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科学家已在实验室里研究出了1.4纳米的碳管,50000根碳管并排在一起,才有一根头发粗细。纳米技术使科学家们坚信:小的不仅是美,而且是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在学习中,我们何尝不去探寻每一个历史的足迹呢?科学家能发现的,说不定我们哪天也能发现,只要我们有那种欲望、那种决心,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发明出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呢?
科学知识是无限的,等待你去发现!
9、四年级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兵、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等1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把科技术语读正确。
3.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他人交流。
4.能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他人交流。
教学难点:能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古事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西游记》片段
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她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2.导入新课。
出示医用纳米机器人工作时的图片。
利用《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字词句
1.读准字音
杀菌(jūn) 死亡率(lǜ)
2.认准字形
蔬 康 需
3.理解词语
癌症 病灶
4.读好科学术语
纳米技术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天梯 纳米吸波材料 探测雷达 纳米缓释技术
5.读好句子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课生字新词较多,而且科技术语较多,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读词,力求识用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关于纳米的哪些知识?
2.理清课文层次。课文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呢?
l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纳米技术。
l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介绍了在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应用。
l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纳米技术的未来发展。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回顾前面学过的提问的主要方法。
①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问。
②多角度提问。
③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2.展示学生阅读后提出的问题
3.交流问题给问题分类
4.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回顾《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搜集资料、向他人请教
① 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②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是否可以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5.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本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交流时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感受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到纳米技术的神奇,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五)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1.在科学探索中,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思考: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1)结合资料想象
(2)结合生活想象
2.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遨游了科技的世界,领略了纳米技术的神奇,体验了阅读的快乐,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了解有关纳米科技的最新知识,感受它的神奇魅力。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课下运用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去解决。
10、四年级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反思优缺点
四年级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反思优缺点
1.认识乒、乓等生字,会写纳、乒等18个字,会写纳米、乒乓球等词语。
2.能在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
3.能借助关键语句和表格梳理信息,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
4.能说出在说明文中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哪些问题。
这篇课文在分段上的难度比前两篇小许多,行文上结构规整,逻辑清晰,学生对这种关键句明显、总分结构的段落也有充分的阅读经验,所以借助表格梳理信息相对而言难度不大。
从教和学两方面来看这节课的难点:对教师来说,难在要跳出教说明方法的思维定势,而要聚焦于像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要用之前学过的什么方法来解决,像这样解决问题对我们读懂这样的文章有什么好处。当然,并不是说,就不用教说明方法了,而是仅把作者使用了哪些恰当的说明方法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作为某类问题(针对内容或写法的提问)的回答。比如说:作者是如何说清楚纳米非常小这一特点的?作者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如何理解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既然第三、第四段都是写纳米技术的应用,为什么不能合并为一段?
对学生来说,在这一课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对关键句的理解,个别同学针对文章的写法提问,剩下大都是对文中的科技术语提问。这些科技术语需要查阅资料补充理解,练习册也提醒大家要对网上查到的资料进一步验证,不过从练习反馈中看,很多学生大都还是直接百度一下。小崔同学在字典背后发现了单位表里有微米的解释,所以她的信息来源独树一帜,大大表扬!
照片是第一课时后拍的,所以并不完全。第二天我才想到,其实可以让学生补充板书来检查是否掌握剩下的文章内容,这样对学生来说负担小,也有意思。
11、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生字组词与笔画
纳米 接纳
拥 8画 拥抱 拥挤
箱 15画 冰箱 信箱
臭 10画 臭气 臭味
蔬 15画 蔬菜 果蔬
碳 14画 低碳 碳酸
钢 9画 钢铁 钢笔
隐 11画 隐蔽 隐藏
健 10画 健康 健身
康 11画 健康 康复
胞 9画 细胞 同胞
疾 10画 疾病 顽疾
防 6画 预防 防御
灶 7画 灶台 病灶
需 14画 需要 必需
12、四年级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生字词
四年级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生字词
本文向我们科普了什么是纳米技术,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就有纳米技术的影子,以及纳米技术对人们身体健康起到的作用,增进了我们对纳米技术的了解,拉近了我们与科技的距离,培养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纳:n(纳米、接纳、容纳)
拥:yōng(拥有、拥抱、拥挤)
箱:xiāng(冰箱、信箱、邮箱)
臭:chu(除臭、臭气、臭味)
蔬:shū(蔬菜、果蔬、时蔬)
碳:tn(低碳、碳酸、二氧化碳)
钢:gāng(钢铁、钢笔、钢琴)
隐:yǐn(隐蔽、隐藏、若隐若现)
健:jin(健康、强健、健忘)
康:kāng(健康、康复、小康)
胞:bāo(细胞、侨胞、同胞)
疾:j(疾病、疾驰、疾恶如仇)
防:fng(预防、防御、防守)
灶:zo(灶台、病灶、煤气灶)
需:xū(需要、必需、急需)
乒:pīng(乒乓、乒坛、乒乓球)
乓:pāng(乒乒乓乓)
菌:jūn(细菌、杀菌、真菌)
癌:i(癌症、肝癌、癌细胞)
症:zhng(病症、症状、对症下药)
率:lǜ(效率、利率、增长率)
多音字:
率:lǜ(效率))shui(率先)
臭:chu(臭味)xi(乳臭未干)
结:ji(打结)jiē(结实)
13、四年级上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分段段意
四年级上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分段段意
1.认识乒、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3.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能够让人们更健康。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1.重点突出。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科学知识,在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之后,抓住文章的第二、三部分进行学习。学生在读、画、说的学习中,对纳米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到了纳米技术的好处。2.学习说明方法。作者在文中介绍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品读、比较等方法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14、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科技术语读准确。
3.学习第2自然段,知道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含义。
4.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总结交流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第2自然段,知道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含义。
2.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总结交流方法。
【教学难点】
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总结交流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播放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的视频,引出纳米技术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板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什么叫作纳米技术?
预设2:纳米技术有哪些用途?
预设3: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纳米技术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从形象的视频入手,可以使学生对纳米技术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引起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
2.随文识字
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标注拼音的生字。
乒(pīng)乓(pāng) 拥(yōng)有 杀菌(jūn) 除臭(chu) 蔬(shū)菜
碳(tn)纳米管 癌(i)症(zhng) 死亡率(lǜ) 疾(j)病 病灶(zo)
3.集中识字
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pīng pāng yōng jūn chu shū tn i zhng lǜ j zo
乒 乓 拥 菌 臭 蔬 碳 癌 症 率 疾 灶
预设:
(1)可以通过与熟字比较的方法认识乒、乓,兵-丶=乒,兵-
丿=乓。
(2)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拥、蔬、碳、灶。扌+ 用=拥 ,艹+ 疏=蔬,土字旁+火=灶, 石字旁+ 炭=碳。灶还可以借助图片识记,灶就是生火做饭的设备。碳和炭容易混淆,可以通过字义理解和区分。碳是一种元素,可以组词碳纳米管二氧化碳等;炭是一种事物,可以组词木炭煤炭雪中送炭等。
(3) 通过组词细菌、杀菌来理解和记忆菌。
(4)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记住臭,只因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5)癌、症、疾这三个字部首都是疒,都与疾病有关。
(6)率是一个多音字,表示两个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时读作lǜ,如:效率、概率,其余情况一般读shui,组词:率领、轻率。
4.认读词语
出示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听读纠正。
光学显微镜 纳米涂层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天梯 纳米吸波材料
探测雷达波 纳米机器人 纳米缓释技术
5.梳理内容
(1)教师提问:课文写了关于纳米技术的哪些内容?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小结。
预设:
第1自然段: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2自然段: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含义。
第3-4自然段:纳米技术的运用。
第5自然段:纳米技术的未来影响。
(板书:含义 运用 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通过认读,突破重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梳理内容环节既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合作尝试着解决问题。
2.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2)回顾已经知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各成员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总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探究活动
(1)默读课文,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预设1:纳米涂层等科技术语我不懂。
预设2:为什么说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预设3:纳米技术是一种怎样的技术?
(2)回顾已经知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1:联系上下文。
预设2:查资料.
预设3:图文结合
(3)小组里就各成员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争取在小组内解决。
出示要求:
①与同学交流时先说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②认真听取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理解别人解决问题的角度。
③小组汇总并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预设1:光学显微镜纳米涂层碳纳米管等科技术语,我们小组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理解了它们。
预设2:我们小组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白了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方便、快捷、健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所以说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预设3:我们小组通过请教别人,知道了纳米技术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
②查找资料。
③请教别人。
④图文结合。
⑤结合生活经验。
(板书:解决问题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 请教别人 图文结合 结合生活经验)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在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进行方法的回顾,再根据这些方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最后进行方法的总结,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了解什么是纳米及纳米技术。
2.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介绍纳米的句子。
(2)全班交流后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说明纳米的特点的?
(3)再次默读,在理解纳米的基础上找出什么是纳米技术。
3.探究活动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什么是纳米?
预设: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2)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说明1纳米究竟有多大的呢?
点拨:作者列出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纳米的具体长度,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具体感受:拿出尺子看看毫米有多小,1纳米是1毫米的百万分之一,想象一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单位。
出示课文句子: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
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点拨:地球有多大我们应该有一个概念,小小的一个乒乓球放到地球上,那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里作者就是用了我们熟悉的事物之间的对比,更形象、更直观地告诉我们纳米非常非常小。这种说明方法就是作比较。
(3)反复朗读,感受纳米非常非常小。
(4)什么是纳米技术?
预设: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
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纳米级的物质新奇的特性,从而造
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纳米及纳米技术,解决了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也为接下去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关注了本课的重点生字呢?它们是什么结构?怎么书写才美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让学生读一读本课15个要写的字,观察后交流: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纳 拥 箱 臭 蔬 碳 钢 隐 健 康 胞 疾 防 灶 需
点拨:
(1)纳、拥、碳、钢、隐、健、胞、防、灶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左窄右宽。健右半部分聿中的横画间距要均匀,长短要富有变化。胞右边包的最后一笔竖弯钩要舒展。防左边写窄一些,右边撇长。灶左半部分火的最后一笔是丶,右半部分土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
(2)箱、臭、蔬、需是上下结构的字。箱的竹字头要写扁,下半部分的相是左右结构,右边的目写在竖中线右边。臭上面是自,下面犬,注意最后的丶不要落下。蔬的草字头写扁写窄,竖撇起笔在竖中线,下半部分要写紧凑。需字上半部分的雨要写得扁而宽,四个点方向有所变化,下半部分的而被上半部分覆盖。
(3)康、疾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康撇画要舒展,弧度适度,不可太大。疾中的点落在竖中线,矢不宜过大,底部与病字旁的撇收笔齐平。
2.学生在方格纸中练习书写,每字两遍。教师提醒:书写要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3.教师选择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全班交流评价。针对本班的书写问题,教师示范书写易错字。学生把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生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要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纳米技术的含义、运用和未来的影响。我们还自主提出问题,并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那么,那么纳米技术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纳米 无能为力 拥有 冰箱 功能 蔬菜 材料 钢铁 隐形 健康 细胞
疾病 预防 病灶 需要 深刻
2.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
请教别人
图文结合
结合生活经验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了解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
2.围绕相关主题,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了解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
2.围绕相关主题,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了解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纳米技术的知识?
预设1:我知道了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其实就是研究并利用纳米级的物质新奇的特性,从而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预设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纳米技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过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纳米技术的信息。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去看看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板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旧知,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谈话导入,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2.过程安排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思考:围绕这句话,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资料拓展,进一步加深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
3.探究活动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预设: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话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来写的。
(2)思考,讨论交流:围绕这句话,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预设1: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防臭的功能,在冰箱中使用,能使蔬菜保鲜时间变长。(板书:纳米涂层)
预设2:碳纳米管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甚至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板书:碳纳米管)
预设3:隐形战机利用纳米吸波材料吸收掉探测雷达波,使雷达看不见它。(板书:纳米吸波材料)
教师点拨:第3自然段围绕第一句话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举了三个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3)资料拓展,进一步加深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
纳米洗涤:用纳米分子制造的肥皂可以充分溶解于液体,有助于分解衣服上的污渍,彻底洗尽衣物。
纳米绿色印刷:不用感光冲洗,也不产生废水废液,报纸、书籍的版样就可以打印出来;电脑、手机的线路板不用刻蚀,同样也可以轻松打印出来。
纳米牙刷:可以抑制牙刷表面极易滋生的大量有害病菌,让细菌难以生存;在刷牙的同时清洁舌苔,清除更多污垢,使口腔加倍清洁,口气更清新。
纳米雨伞:一种新型的绝水雨伞。这种雨伞只要轻轻一抖,就能迅速甩干残留的雨水,它的速干特性使得你无需再为雨伞弄湿衣服或弄脏地板而困扰。
(板书:)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思考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过程安排
(1)自读第4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思考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
(1)自读第4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预设: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2)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思考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讨论交流。
预设1:结合课文,我知道纳米检测技术极其灵敏,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纳米机器人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纳米缓释技术可以让药效缓慢释放。课文中的这三个例子都说明了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板书:纳米检测技术 纳米机器人 纳米缓释技术)
预设2: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利用纳米技术,人们可以更快地制造出更好的疫苗,从而避免传染疾病的大规模爆发,让人类的生命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所以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预设3:纳米刀探针非常小,在精确的影像设备导引下,手术能在不开腹的情况下进行。所以也说明了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三)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课文和资料,思考纳米技术有什么新奇的特性。大胆想象,思考纳米技术的这些新奇特性可以用到哪些地方。
2.过程安排
(1)结合课文和资料,思考纳米技术有什么新奇的特性。
(2)大胆想象,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的新奇特性,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哪些地方呢?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
(1)结合课文和资料,找一找,纳米技术有什么新奇的特性?
预设1:能杀菌。
预设2:能除臭。
预设3:非常结实又很轻。
预设4:能吸收掉探测雷达波
(2)大胆想象,思考纳米技术的这些新奇特性可以用到哪些地方。交流讨论。
预设1: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驱蚊手环时效比较短,把纳米缓释技术运用到驱蚊手环中,相信时效一定会更长。
预设2:在玻璃表面上涂抹一层特殊的纳米涂料后,含水、甚至含油的液体难以附着在玻璃的表面。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学生对纳米技术的运用有了深刻的了解,资料的补充也让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能够让他们学科学,爱科学。最后让学生进行想象,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小结:纳米涂层、碳纳米管、纳米吸波材料纳米技术将给未来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不是一句玩笑话,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真的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四、拓展延伸
过渡:在《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中,我们知道了纳米技术的含义,以及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读一读下面的《人丁兴旺的纳米家族》,你对纳米材料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人丁兴旺的纳米家族
纳米材料虽然是材料世界的小不点,但它却是现代材料世界里的重要一员。
纳米材料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按照材质,可分为金属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有机纳米材料等;按照用途,可分为功能纳米材料和结构纳米材料;按照特殊性能,又可分为纳米润滑剂、纳米光电材料、纳米半透膜等;按材质形态,则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
纳米粉末又称超微粉、超细粉,指粒度在10nm以下的粉末或颗粒,它被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为成熟,是生产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另外,它被应用领域也最广,在催化、粉末冶金、燃料、磁记录、涂料、传热、雷达波隐形、光吸收,光电转换、气敏传感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材料家族的成员将会更多,纳米材料家会更加人丁兴旺。
(选自《纳米生活》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思考:你对纳米材料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预设1:纳米材料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预设2:纳米粉末被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为成熟,是生产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
预设3: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材料家族的成员将会更多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选做:纳米技术非常神奇,请你搜集资料,继续了解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