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珍珠鸟》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领会作者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融注在叙述描写之中的写法。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听读与自主阅读中感悟、欣赏文章;在思考和交流中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文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的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与深刻哲理,体验反思,学会信赖。
学习重点: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式。
学习难点:文章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和蕴涵的深刻哲理。
学习设想: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分别用“三个句式”贯穿其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与探究,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美点精粹。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进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预习要求: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冯骥才。②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时数:一节
学习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鸟鸣声。
清脆的鸟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而人类奉献给鸟儿的却是顽劣的弹弓、狰狞的枪口。曾几何时,我们已很难听见小鸟悦耳的歌声了。当你目睹生性胆小的珍珠鸟趴在人的肩头做梦时,你的感想如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冯骥才,走进珍珠鸟,去聆听那首感人肺腑的信赖的颂歌。
二、屏显珍珠鸟的图片,简介珍珠鸟。
三、理解——感受温馨的情谊。
①、听读课文,划出交代“我”举动的语句,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步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②、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句式说话“因为(我)……所以(珍珠鸟)……”,来感受人鸟之间的温馨的情谊。
③、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过渡:作者在平静地叙事描写当中,用生动细腻的语言将人鸟相亲相爱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深切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温馨的情谊。
四、品味——学习细腻的语言。
开展小组学习,把文中描写珍珠鸟的句子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好好品味一下。然后用“我觉得句(词)写得美,美在它写出珍珠鸟”句式说话。
五、感悟——探究深邃的哲理。
①、如果人世间失去信赖又会怎样呢?请看三幅图片。
②、思考:怎样赢得信赖?怎样创造信赖的美好境界?
③、用“要赢得信赖,就应该。”的句式说一句话。
结束语:关爱、宽容、理解,尊重,是通向信赖的桥梁!有了它们,你、我、他,都能在湛蓝的天空下,在和煦的春风里创造出信赖的美好境界。而信赖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地球家园就会安定和谐。生命是如此美丽,请善待和珍爱我们身边的一切生命.
六、作业;
⑴ 有人说:方寸之地,何谈信赖!作者真的关爱珍珠鸟就应该放它回归自然,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⑵ 回忆生活中,你接触某种小动物的深刻经历,完成一个重点表现接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的作文片段。
2、《泪珠与珍珠》教案
南坪中学语文组 万泗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找出文中写了哪些泪珠;品味所引诗文的含义。
2、能力目标:反复品味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3、德育目标: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 。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教学难点]
品味泪水中包蕴的真、善、美。
[教学构想]
以标题为切入点,以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为主线,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作者寄寓在泪珠中的人生感悟。二是较好完成德育目标: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 。
[媒体设计]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
2、讨论、点拨相结合。
课前预习任务:
1、在每一段前标上序号。
2、找出文中写了哪些泪珠;品味所引诗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一堂区级研究课,来听课的老师比班上学生人数还多。考虑到学生比较紧张。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成长历程中,你们流过眼泪吗,那是在什么时候?学生顿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随即热烈开来。教师:你们会把这些在喜怒哀乐时流下的眼泪想成是珍珠吗?学生:(摇头)不会。教师:是呀,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泪珠的平凡,因而我们很难把它和稀世之珍的珍珠联系在一块儿。但台湾散文大家琦君却通过切身的感悟,把泪珠与珍珠联在了一起,写成了《泪珠与珍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佳作——《泪珠与珍珠》(多媒体展示课题)
教师:看到这个标题,不知同学们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学生:(迅速回忆我们这段时间练过的话题作文:“花开与花落” ,“名与实”)然后回答:这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
教师:“泪珠与珍珠”的关系是否也如同“花开与花落” ,“名与实”那样属并列关系?
学生陷入思考。
教师:(看同学们面露难色,于是就说)课文的题目为《泪珠与珍珠》,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泪珠”?
二、“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多媒体展示)
学生浏览课文,自由发言。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文中写了哪些泪?(多媒体展示)
马区夫人话中泪 冰心散文中的泪 白居易乐府诗中泪 杜甫诗中泪
探亲泪 爱子泪 奋斗泪
慈悲泪 感恩泪
教师:课文中写了这么多古今中外的泪珠,有没有写到珍珠呢?
学生:(寻找)然后回答:第10段。
教师: 齐读第10段。找出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学生通过找句子主干,找出了二者的关系:珍珠,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
教师:从句式特点来看,这是一个判断句吗?
学生起初不假思索的回答是判断句,经教师启发,最后才明白它是一个比喻句:在奋斗历程中落下的艰辛之泪就像珍珠。二者是比喻关系,相似点是:生命都因饱经痛苦地煎熬而显出了珍贵的一面。
教师:课文中写到的其他泪珠,会不会也如同奋斗泪与珍珠之间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多媒体展示)
1、教师:在回答泪珠与珍珠的关系前,我们一起来看看 “珍珠”都有哪些特点?
(板书)外形:圆润。 质地:晶莹 润泽。 形成过程:在痛苦中形成。 价值:珍贵
2、明确了珍珠的这些特点,我们再来想想课文中写的这些泪珠与珍珠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畅谈。(畅谈前教师强调,要注意体会作者蕴涵在泪珠中的情感)
学生能容易谈出“探亲泪 爱子泪 慈悲泪 感恩泪”与“珍珠”的关系,也能较容易谈出“冰心散文中的泪 白居易乐府诗中泪 杜甫诗中泪 ” 与“珍珠”的关系。比较难的是领悟“马区夫人话中泪”与“珍珠”的关系。不管难与易,教师仍要做如下准备:(可供教师在学生自由畅谈时的点拨或补充)
①探亲泪
饱受了家国分隔,骨肉分离之痛,探亲接通了中断的血脉,使漂泊、流浪的灵魂找到了归宿,使蕴积已久的乡愁终于获得了尽情宣泄。这是亲情在遭受磨难后流下的泪珠,难道没有自身的美丽?)
②爱子泪
孩子是母亲心中的一块肉,当孩子顽劣,淘气,就象沙子撒在母亲的心里,让母亲流下既爱又伤心的眼泪。从自己对儿子的情感中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情感,这对人生又有了高一层的领悟,所以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这是一种对于亲情欲诉不能的眼泪。泪中浸润着亲情与真爱。
③慈悲泪
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而流泪,这是悲悯之泪。在课文所写的其他泪珠中,有没有与这一性质相似的泪珠?明确:杜甫诗中泪 。虽然诗中泪写的是征夫泪,但杜甫看到征夫流泪自己却无能为力,他的心中也挂着一颗悲悯之泪。自己身处忧患却去悲悯他人 ,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这颗泪珠就犹如珍珠一样散发出熠熠的光芒。
④感恩泪
这是信徒对救世主流下的感激之泪。文中说“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因为它是对爱的施与者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激,是人性的最深处迸发出的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种爱的泪珠,这难道不是珍珠?
⑤冰心散文中的泪
与珍珠的相似点:真、纯,无暇。
⑥马区夫人话中泪(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多媒体展示)
A、教师: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这句话好象与文中杜甫的诗是矛盾的,况且根据生活经验来看,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红肿,而作者却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这儿的“清明”对象是指什么?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些泪珠中蕴涵的情感来看,这儿的“清明”不再是指“眼睛”,而是指“心灵”。
教师:那这样看来,“眼多流泪水”与“心饱经忧患”意思相同,都是指“人生经历无数的坎坷、挫折、磨难和忧伤。”
经历了无数坎坷、挫折、磨难和忧伤后的人生,心会变得愈益清明,愈益温厚。
“清明”即指“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温厚” 即为“心胸开阔,待人宽容,更亲和、更善良。” (多媒体展示)
经历了无数坎坷、挫折、磨难和忧伤后,才追求到了人生的这种境界,这不就是人生的一颗最亮的珍珠吗?
B、教师: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寻找):三次。
教师:齐读出现这句话的三段。思考:这样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师生:①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 。
②结尾与开头相呼应,更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应爱和感恩这个世界。
③这句话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开篇,中间,结尾。可见它具有线索的作用。把这些古今中外的,现实的,文学的,甚至是宗教的泪珠串联起来,使得形散而神不散。
四、总结陈词 走出困惑(教师边总结边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自由发言:现在我们一起回头看看作者所选取的这些古今中外的,现实的,文学的,甚至是宗教的泪珠中,都蕴涵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恍然大悟):爱与感恩。爱亲人,爱事业,爱芸芸众生。对爱的施与者应心存感激。
教师:这些充满爱与感恩的人间真情都是人性中真善美的表现形式而已。当人性中的真善美被融入到泪珠中时,此时的泪珠与珍珠又有什么区别呢?因而,泪珠与珍珠的关系是:
当泪珠浸透着人间的真,善,美时,它就是珍珠。(多媒体展示)
教师:上面这句话是判断句吗?明确:是比喻句。当生命在奋斗历程中落下的泪珠浸透着人间的真,善,美时,它就像珍珠一样弥足珍贵。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开课时的问题:“泪珠与珍珠”的关系是否也如同“花开与花落” ,“名与实”那样属并列关系?
学生:(面带微笑而又充满自信,异口同声)不是并列,而是比喻关系。
(过渡语)琦君这位饱经人世沧桑的智慧老人,在回首走过的人生路时,慢慢弯腰捡起很多人熟视无睹的“泪珠”,以一颗温存的心,一支细腻柔婉的笔,向我们慢慢倾吐着自己的人生感悟:当泪珠浸透着人间的真,善,美时,它就是珍珠。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泪珠那样平凡的事物才散发出人性真、善、美的光芒,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甚至琐屑的事物,你也可以从中去发现人性中那颗闪亮的珍珠。比如:父母一句关切的平常话;陌生人一个温暖的眼神或动作;生活中的一些磨难等等。请同学们
五、联系生活 独抒己见(多媒体展示)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经历,或者能拨动你内心情弦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等。去发现人性中真、善、美的那颗珍珠。
(开始,连续几个同学的发言都显得空洞,为了打破这一现状,我在“舒伯特小夜曲”中舒缓而又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中央电视台的两则公益广告:一是一位年轻人看见一位年迈的老人拉着满满的一车货物正吃力的上坡,他毫不犹豫地助上了自己的一臂之力。老人回头看见了这个小伙子,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微笑;二是一个小孩子看见母亲给奶奶洗脚,于是转身端来一盆水,虽然水花溅湿了他稚嫩的脸,但他却高兴地对母亲说:“妈妈,洗脚”。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被深深地打动了,在轻柔而抒情的“舒伯特小夜曲”乐声中,他们纷纷站起来,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感动他们的点点滴滴。下课铃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感动中拉响了,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教室。)
教学后记:本次研究课,自认为有两点是比较满意的:一是切入课文的角度。从标题入手,抓住泪珠与珍珠的关系这条主线,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让同学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本文的题目文化意蕴深厚,绝不等同于我们平常练笔的关系型话题中的并列关系。而这一点,是我们很多老师在教这课时的一个盲点。二方面通过反复品味作者寄寓在泪珠中的情感,让同学们体味到:平凡的泪珠中也会蕴涵着人间的真、善、美,它也会变成一颗珍珠。这就会让那些平常认为宣讲人间“真、善、美”是“假、大、空”的同学在观念上受到触动,从而认识到“真、善、美”其实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是德育目标完成较好。中学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能在“授业,解惑” 中“传道”,传授一些做人的道理。同学们在自由畅谈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中,体味到了泪珠中蕴涵有人间的真、善、美,在“联系生活 独抒己见”部分,师生互相感染,从心灵深处真切地感受到真、善、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懂得爱和感恩这个世界 。我相信:一个人的转变是从内心受到触动开始的。
作者邮箱: wansifang2005@163.com
3、《珍珠鸟》教案
xuhui
学习目标:
1.概括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叙事和感情线索。
2.学习作者对珍珠鸟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细腻、人性化的描写,体会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喜爱之情,学写状物的文章。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品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提高对作品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4
难点: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雏( )儿 呷( )嘴 瞅( ) 眼睑( ) 眸( )子
2.看拼音写汉字。
鸟chao( ) 细ni( ) 垂man( ) 生意chonglong( )( ) zhuo ( )木鸟
3.填空。
①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 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 的丛林一样安全。
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 ,一会儿 在柜顶上,一会儿 地站在书架上, 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 得来回摇动,跟着 到画框上去了。
③本文按照 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 、 、
到 的关系变化过程,揭示了“ ”这一中心。
4.熟读课文,摘录出你最喜爱的语句,并试着分析喜爱的原因。
5.搜集一些你认为精彩的描写鸟儿的诗文,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1.交流搜集的诗文,导入。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珍珠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②在与珍珠鸟的交往中,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③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3.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①在人鸟由疏远到相亲的变化过程中,作者是怎样做的?试圈画出文中“我”的举动的语句。并说说在“我”的努力下,“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②为什么开头单独用一段文字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③小鸟对大鸟两次呼唤有什么不同的反应?这说明了什么?
④最能体现鸟儿“信赖我”的一个细节是什么?你认为产生这种“信赖”的基础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4.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①作者对小鸟神态、动作的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请反复研读,小组交流一下喜欢的原因。
②“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为了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出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5.小结。
三.巩固延伸
1.模仿课文,写状物片段。
要求: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融注在对小动物的描写中,把人的灵性赋予无知的动物。不少于300字。
2.阅读《珍珠鸟的故事》,回答文后问题。
也许,每一个孩子和动物之间都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动物,我也不例外。
我曾经养过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像巴西玉龟、白兔、珍珠鸟等等,但是在这些带给我无限乐趣的小动物中,只有珍珠鸟让我难以忘怀。
买回那对珍珠鸟,是在一个晴朗的假日。鸟市上,我第一眼就看中了这对通体洁白、嘴巴鲜红的珍珠鸟,它们在一只只羽毛艳丽夺目的鸟儿中间,是那么的清丽动人。
到家后,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替它们布置了一个舒适美丽的家。
那是一个非常精致小巧的铁笼,笼里放好了金灿灿的小米和干净的清水。它们的“卧室”是一个温暖的木巢,下面放置一个碧绿的“玻璃澡盆”。做完了这一切,我又给它们起了十分好听的名字——阿雪和阿杰。这时,我心里不由暗暗地想:“有这么舒适的家,它们应该是非常满足啦。”
渐渐地,我却发现它们似乎并不快乐。尤其是那个阿杰,它总是趁我给它们喂食、换水或者打扫笼子的时候试图飞出来。我真搞不懂难道它们不喜欢那样漂亮舒适的家吗?
突然有一天,可怜的阿雪死掉了:那样子简直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囚犯死在监狱里一样。
从这以后,阿杰也变得无精打采,有时我看到它在凝望着蓝蓝的天空出神。于是,我为此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我要放飞我的阿杰!
在一个星期日的清晨,我打开了高高的阳台窗户,再次看了看阿杰那熟悉的小脸孔,随即打开了笼子的出口。阿杰面对着湛蓝的天空,迟疑了一下,然后毅然扇动小翅膀冲了出去。我这时才感到心里空空的。突然,在我的视野里,一个洁白的小身影在迅速地向下坠落着,坠落着……我想,它可能是失去了飞的能力,我哭了……
但是,它冲上蓝天是那美丽而又绝然的姿势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猛然意识到:它这是在执著地追求自由啊!
造物主赋予鸟儿一双能够飞翔的翅膀,就是让它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鸟儿的天性不是被关在笼中,而是属于蓝天的!
也许,阿杰在面对久违的蓝天时,已经意识到了死亡。它本可以继续留在鸟笼中安全平静地生活,但它没有这样做。它一定是无法抵挡自由的诱惑,它要以生命为代价来夺取自由!
从此,我不再养小动物了。企盼有一天,所有的动物都回归森林、草原或者蓝天。我想,那一天将是所有动物的节日,也该是人类的节日!
1.“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为珍珠鸟“布置了一个舒适美丽的家”然而“它们似乎并不快乐”。请你看完文章后分析它们“不快乐”的原因。
2.“我”是那么地喜爱小鸟,为什么还将“阿杰”放飞了?
3.“我”为什么被“它冲上蓝天时那美丽而又绝然的姿势深深地震撼”?
4.这是一篇初中生的作文,它和课文同样是叙述自己饲养珍珠鸟的故事,但表达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作者邮箱: xuhui717@sina.com
4、《珍珠鸟》教案设计
重庆市奉节县龙泉中学 姚家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叙事线索,理解文章中蕴涵的哲理;
2.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知、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思考课后一、二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大家结合歌词仔细听,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播放歌曲和歌词)。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大学生毕业后,自愿去喂养丹顶鹤,最后为了救出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人与鸟的爱的颂歌”。不仅如此,一些著名的作家也非常爱鸟,在他们眼中,鸟就是他们亲密的朋友,是他们可爱的儿女。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是这样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文章《珍珠鸟》。
二、播放图片,了解珍珠鸟。
三、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朗读录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几只鸟?它们是什么关系?
(三只;两只大鸟生了一只可爱的小珍珠鸟。)
2.哪些自然段写大鸟?哪些自然段写小鸟?
(第1-5自然段写大鸟,第6-14自然段写小鸟。)
3.课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①大鸟和“我”由怕人到熟悉的过程。②雏鸟和“我”由疏远到亲近的过程。)
4.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我”与珍珠鸟一家三口由陌生、害怕到完全信任的过程。)
四、研讨与赏析
请大家自读课文,请就课文内容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梳理问题,共同探讨。)
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
1.“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情?
2.珍珠鸟对“我”的这些举动有什么反应?
3.通过"我"与珍珠鸟的接触,"我"的感受是什么?
启发: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回答:
①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后,"我"是怎样对待它们的?请找出相应语句。
(设置环境 挂鸟笼 盖垂蔓 不加干扰 很少扒开叶蔓去惊动它们。)
②“我”对珍珠鸟关心爱护,它们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怎样,后来又怎样呢?体现这一变化的句子有哪些?
(怕人 熟悉 ;“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格外轻松自在” “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2.仿照刚才的方法,自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回答:
①由于"我"的关心爱护,两只大鸟三个月后,生了一只小珍珠鸟(播放小珍珠鸟的图片)。课文哪些语句写它的漂亮,找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什么特点?
(句子是"红嘴红脚……蓬松的球儿";运用外貌描写和比喻修辞,写出小珍珠鸟又圆又肥的特点。)
②“我”有些什么举动?请找出相应语句。
(略)
③小珍珠鸟对“我”的举动有什么反应?请找出相应语句。
(略)
3.归纳:
①“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情?
(加工鸟笼、营造绿色环境 、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去惊动它。)
②由此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爱护动物,富有爱心。)
③珍珠鸟的反应有什么变化?
(怕人 渐渐胆大 亲近 完全放心)
④通过"我"与珍珠鸟的接触,"我"的感受是什么?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⑤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自由谈,答案不求一致。)
(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也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五、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1.为什么文章开头部分要用单独一段介绍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由于"我"对鸟儿的爱护、尊重,鸟儿才会有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这样的变化过程。这为下文做了铺垫,前后形成对比也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2.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生动传神的段落,请读给大家听,并从语言、内容和写法方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先授以品味方法,接着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表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语言精美,感染力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作者营造了一个绿色、自由、宽松的环境;②对小鸟进行了人性化的描写;③于诗意的描写中蕴涵耐人寻味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六、体验与反思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爱护动物或伤害动物的事件,请给大家说说。
(先播放一些爱护动物或伤害动物的图片,以激发学生思维。然后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交流体会。)
2.为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等。)
七.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应该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让我们这个世界充满和谐,充满温情。但是,正当我们陶醉在这个和谐的美好境界时,我们又常常看到一些不愿看到的事实。现在,很多以往常常出现的鸟雀已经不见踪影,仅存的一些鸟雀看见我们就惊飞不已。是什么失去了鸟儿对我们人类的信赖呢?是我们人类的贪婪和残忍。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韦唯的歌曲《爱的奉献》。
八、课外积累与练笔
1.积累:收集与鸟有关的成语和诗句。
2.练笔:请以"信赖"为话题写一篇挚情之文。
●附:板书设计
信赖
“我” 鸟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营造绿色环境 怕人
添食加水 渐渐胆大
不看 不管 不伤害 亲近
完全放心
作者邮箱: cqfjyjj@163.com
5、珍珠鸟课改教案
珍珠鸟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及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想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动的词语,欣赏优美语句,提高文章整体感知能力。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引导学生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体会作者温柔的情感,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准备:珍珠鸟图片,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法、体验法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1、导入 1、激情导入:欣赏与鸟有关的诗句2、探求新知:出示课题3、交流资料:检查课前搜集的作者、作品及珍珠鸟的资料,请小组代表展示。 小组代表发言 检查课前搜集资料,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学生推荐代表,要求吐字清晰,字音规范。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读学生评价学生示范学生答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及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合作探究,集体研讨 1、画出文中交代“我”举动的句子,说说在“我”的努力下,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的?2、体会作者在对珍珠鸟的描写中融入的喜爱的情感,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学生朗读并分析 1、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我”在与鸟的信赖关系上所起的作用,把握叙事线索。2、引导学生在对珍珠鸟的细腻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深入理解文章将浓郁的感情融入到对客观事物的状写之中的语言特点
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请你联系社会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谈体会。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品表达的深层意思。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五、质疑 让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疑点 解决疑难问题
六、课下作业 搜集记忆仓库,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动物的诗歌,搜集古今中外有关鸟类的文章,进行比较 课下搜集 积累有关鸟类的诗歌及文章
附:板书
6、珍珠鸟教案
《珍珠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4、了解文章中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二教学重点:
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知、感悟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文化传统,诚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什么是诚信呢?就是互相忠诚、互相信赖。其实不单是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它,就是与动物交往也需要如此。下面先请欣赏一组配乐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情趣。尤其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不信吗,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曾经是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散文《珍珠鸟》。
2、欣赏珍珠鸟的图画
3、释题:珍珠鸟是动物,写动物,一般抓住动物的哪些方面来写?(请学生回答)看课文如何写?
4、作家简介:
5、学课文前,先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用幻灯显示生字和注音)
chaomanbóchóuchunimouxiajian
巢、蔓、驳、瞅、雏、腻、眸、呷、睑
指明学生来读
6、听录音,划下你所发现的美的地方,划出文中最能体现美好境界的地方。
7、根据课文选词填空
8、分析课文:
(一)
(1)课文写珍珠鸟,写了几只珍珠鸟?三只
(2)这三只鸟之间是什么关系?(两只大鸟,生了一只小珍珠鸟)
(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大鸟?(2—5)哪些自然段写小珍珠鸟(6—14)
(4)课文先写大鸟,再写小鸟,为什么?因为大鸟生了小鸟,有了大鸟,才能有小鸟。
(5)那么大鸟从哪里来?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课文第一段)
(6)归纳课文第一段:点明珍珠鸟的来历。
(二)朋友送给我珍珠鸟以后,我对珍珠鸟怎么样呢?看课文对待大鸟这部分,齐读课文(2—5)段,找出我对待珍珠鸟的句子:(请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用幻灯显示)
设置环境挂鸟笼盖垂蔓
不加干扰很少扒开叶蔓去惊动它们
(三)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
按时添食加水;
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四)我对珍珠鸟关心爱护,珍珠鸟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先如何,后来又怎样呢?(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教师归纳(用幻灯显示)
先怕人→熟悉
(五)体现这一变化过程的动词有哪些呢?(幻灯显示)
躲——伸出小嘴——伸出小脑袋瞅
(六)由于我的关心爱护,两只大鸟在三个月后,生了一只更可爱更漂亮的小鸟,课文哪些句子写它的漂亮,找出来?
课文中句子:①红嘴红脚……蓬松的球儿
②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蓬松的球儿写出了小鸟什么样的身子特点?(写出珍珠鸟毛茸茸,又肥又圆的特点)
③这些句子是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对这个漂亮的小尤物,我自然更是关心爱护,请学生从(6—14)段中划出我对它关心爱护的句子。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幻灯显示)
不看——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
大好奇的眼去直视它们
不管——我不管它,仍然打开窗子
不赶——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我不动声色地写,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不写——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七)小鸟在我“不看、不管、不赶、不写”的爱护下,小鸟和我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找出小鸟哪些方面变化?
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八)“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九)出示罗丹的名句-----
欣赏图画感受生活的美
(十)七嘴八舌:
1谁能快速的唱出两句与鸟有关的歌词?
2谁能快速的给“鸟”字加偏旁部首,让它变成三个新的字?
3谁知道人们常常用什么鸟来比喻一对夫妻?
4谁能快速的说出”一箭双雕”的近义词?
5谁能快速的说出关于鸟的成语例如:
鸟语花香、惊弓之鸟、鸟尽弓藏、百鸟争鸣
6谁能快速的说出关于鸟的诗句例如: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
(十一布置作业:
1、摘抄精彩的含鸟的成语和句。
2、动物与人类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动物与人类是朋友,请以“保护动物、关爱动物”为主题创作几条宣传标语。
关爱动物,珍视生命。
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和信赖的美好世界。
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7、珍珠鸟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冯骥才及其创作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以朗读方式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细腻的描写风格,从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B、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德育目标:
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以朗读方式品味文章语言,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鉴赏能力,真正地激起学生心中“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1、朗读型美读鉴赏法
2、讨论法、解疑法
一.说学生
(1)从德育角度讲,现代学生并不缺少“被人爱”,相反地,恰恰是因为拥有太多的“被人爱”,反而使他们缺少了一种“爱别人”的胸怀,根据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应该是把孩子们对善的向往提升起来,把人的良知焕发出来,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起独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爱和自由,乐于创造,热爱自然,学会生活和怀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2)从语文角度讲,初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还只停留在以情节判断作品好坏这一浅层面上。因此,帮助学生品味文学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长期任务。
二.说教法
4.朗读型美读鉴赏法:(此法由叶圣陶先生提出)。
设置原因:A、〈珍珠鸟〉描写的人鸟相亲的感人画面,语言优美精致,有着浓郁的诗意,适合朗读。
B、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教师表情化的朗读可以把作者感情的流程直接诉诸于学生的听觉,加之伴随着语意的理解,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渐被打动,从而使他们逐渐展开全面的鉴赏活动。这样以读导讲,以讲导读,更能使学生明晰而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意蕴。
5.讨论法、解疑法
设置原因:整个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也更容易营造一种浓浓的欣赏氛围,让学生得到各种程度上的美的享受
三.说学法
(1)朗读鉴赏法
设置原因:A、初中学生由于阅历浅,生活积累少,以及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如高中生一样,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只能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味来切入文本,对作品获得感性的认识。
B、学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调集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去亲历再造作者言语表达生动性的过程,在情感上与产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再创造的兴趣和喜悦。
(2)小组合作学习
设置原因:A、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应的动物图片、以自然音乐为主的背景音乐。
设置原因: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亲切自然的欣赏氛围,激活他们的思维,便于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冯骥才,
设置原因:冯骥才是我国现当代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其作品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珍珠鸟》一文也属此文风。学生先行查找资料,既可以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又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以完成本课的知识教学目标。
(2)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后大声朗读课文
设置原因:根据钱梦龙老师的教学理论,任何时候的语文教学都不能忽略文字教学。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表现,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谈得上对作品的欣赏。而这一学习环节,学生应该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完成能力目标B
8、《黑珍珠》教案
[教学目的]
一、把握小说的情节,探究小说的主题。
二、加深学生对成长的理解。
三、了解、把握小说的常见的艺术手法(线索、细节描写、伏笔等)。
[教学重点]
小说的情节,主题的表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课文,缩写。
要求:故事完整,第一人称,800字左右。
第一课时
一、课文简介
斯·奥台尔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1972年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黑珍珠》缩写自他的同名长篇小说,写一个少年16岁时的一段成长经历。
二、理清情节
请二、三名同学念自己的缩写,大家补充,不要忽略重要内容(三次见到鱼时大家及“我”的反应、对路易斯特点的介绍、大家对黑珍珠、圣母的迷信、路易斯与鱼的搏斗、“我”对“长大”的认识等)
主要内容:
序幕(第1—3段):“我”十六岁生日时,认为自己还没长大,总想亲自出海捞贝。
开端(第4—10段):“我”第一次出海,认识了能干、有力、又爱吹嘘的路易斯,并第一次见到了可怕的鱼。
发展(第11—20段):“我”采到巨大的黑珍珠,与鱼第二次相遇;父亲把黑珍珠献给圣母,但船队最终遇难。
高潮(第21—26段):“我”归还黑珍珠,路易斯为得到黑珍珠与鱼搏斗,最后与鱼同归于尽。
结局(第27段):“我”把黑珍珠放到圣母的手掌里,“我”感到自己长大成人。
三、讨论
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都有哪些矛盾?什么是主要矛盾?为什么?
明确:“我”要归还黑珍珠与路易斯要得到黑珍珠的矛盾,路易斯与鱼的搏斗。后者是主要矛盾,它表现了路易斯的强有力与贪婪,也表现了大自然的力量。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路易斯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他与鱼搏斗?
路易斯的特点:
1能干有力。“据说他的潜水技能在整个佛密令海都找不出第二个”;“有一次他为了避开一条大灰鲨鱼,在水下足足待了四分钟”;“他一人能干三个人的活”以及与大鱼搏斗。
2爱吹嘘。他说“曾在波斯湾发现一颗比鸡蛋还大的珍珠,卖给了伊朗国王,赚了好多钱,买下一条巨大的采珍珠船”;告诉“我”他“在波斯湾找到的珍珠比黑珍珠还重,两只手都捧不过来”。
3贪婪。要把黑珍珠据为己有。
4不迷信。在“父亲”船队遇难,大家几乎一致认为黑珍珠和大风暴有某种神秘的联系的时候,他说遇难的原因是“我”的父亲太相信圣母和那颗珍珠才不到港口避险;不怕鱼,敢与之搏斗。
总之,路易斯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从他身上,“我”知道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场人鱼大战表现了人和自然的伟大力量,给“我”以强烈的震憾。
二、探讨小说的主题
小说从“我”十六岁生日那天帮父亲卖珍珠开始写起,以“我”把黑珍珠放回圣母的手掌结束,“我”也终于长大成人。小说为什么说“我”长大成人是“在这一天”,“我”成为大人的标志是什么?
明确:“我”把黑珍珠放回到圣母手掌中这一举动,使“我”认识到在这一天,“我”长大了,因为在这一天,“我”经历了生死考验;见识了人和大自然的斗争;不再相信人们对鱼的迷信(也就是对自然的迷信),没有再把黑珍珠还给大海;也没有像路易斯那样把黑珍珠据为己有;进一步认识了人和自然。
三、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1小说多次写到鱼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
明确:“我”与鱼的三次相遇是故事的线索;多次写到大家对鱼的恐怖畏惧,烘托了紧张神秘的气氛,为人鱼大战打下伏笔。
2最后写到的阳光和钟声有什么意义?
明确:写阳光和钟声有一种象征意义,表明了“我”的宗教情绪,说明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四、交流
谈谈自己“长大了”的标志事件及其意义。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五。
9、《珍珠鸟》教学新设计(县级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领会作者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融注在叙述描写之中的写法。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听读与自主阅读中感悟、欣赏文章;在思考和交流中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文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的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与深刻哲理,体验反思,学会信赖。
学习重点: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式。
学习难点:文章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和蕴涵的深刻哲理。
学习设想: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分别用“三个句式”贯穿其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与探究,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美点精粹。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进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预习要求: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冯骥才。②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时数:一节
学习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鸟鸣声。
清脆的鸟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而人类奉献给鸟儿的却是顽劣的弹弓、狰狞的枪口。曾几何时,我们已很难听见小鸟悦耳的歌声了。当你目睹生性胆小的珍珠鸟趴在人的肩头做梦时,你的感想如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冯骥才,走进珍珠鸟,去聆听那首感人肺腑的信赖的颂歌。
二、屏显珍珠鸟的图片,简介珍珠鸟。
三、理解——感受温馨的情谊。
①、听读课文,划出交代“我”举动的语句,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步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②、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句式说话“因为(我)……所以(珍珠鸟)……”,来感受人鸟之间的温馨的情谊。
③、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过渡:作者在平静地叙事描写当中,用生动细腻的语言将人鸟相亲相爱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深切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温馨的情谊。
四、品味——学习细腻的语言。
开展小组学习,把文中描写珍珠鸟的句子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好好品味一下。然后用“我觉得句(词)写得美,美在它写出珍珠鸟”句式说话。
五、感悟——探究深邃的哲理。
①、如果人世间失去信赖又会怎样呢?请看三幅图片。
②、思考:怎样赢得信赖?怎样创造信赖的美好境界?
③、用“要赢得信赖,就应该。”的句式说一句话。
结束语:关爱、宽容、理解,尊重,是通向信赖的桥梁!有了它们,你、我、他,都能在湛蓝的天空下,在和煦的春风里创造出信赖的美好境界。而信赖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地球家园就会安定和谐。生命是如此美丽,请善待和珍爱我们身边的一切生命.
六、作业;
⑴ 有人说:方寸之地,何谈信赖!作者真的关爱珍珠鸟就应该放它回归自然,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⑵ 回忆生活中,你接触某种小动物的深刻经历,完成一个重点表现接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的作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