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动物儿歌》知识点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动物儿歌》知识点

时间:2022-08-08 17:33:37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动物儿歌》知识点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动物儿歌》知识点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 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字。

  2. 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3. 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间:jiān(中间、人间、乡间)

  迷:mí(入迷、迷人、迷宫)

  造:zào(造句、再造、打造)

  运:yùn(运动、运气、运用)

  池:chí(小池、水池、电池)

  欢:huān(欢乐、欢快、欢笑)

  网:wǎng(上网、网吧、电网)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蜻:qīng(蜻蜓)

  蜓:tíng(蜻蜓)

  藏:cáng(藏身、躲藏、捉迷藏)

  蚂:mǎ(蚂蚁)

  蚁:yǐ(蚂蚁、工蚁、白蚁)

  食:shí(食物、粮食、食品)

  粮:liáng(粮食、口粮、粮草)

  蜘:zhī(蜘蛛)

  蛛:zhū(蜘蛛)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结:jiē(结实)jié(结网)

五、近义词

  造——建 运——搬食粮—粮食

六、反义词

  忙——闲 里——外 前——后

七、理解词语

  展翅:张开翅膀。

  捉迷藏:一种儿童游戏本文指蝴蝶无忧无虑的在花间飞翔。

  宫殿:泛指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本文指蟋蟀的洞穴。

  粮食:食粮;人吃的粮食。本文指蚂蚁的吃的东西。

八、句子解析

1.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半空”是蜻蜓飞翔的乐园, “花间”是蝴蝶尽情舞蹈的舞台。“展翅飞”写出了蜻蜓飞翔时的姿态,而“捉迷藏”采用拟人手法描写了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悠然自得的样子。

2.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

  “造宫殿”半空” 运用比喻手法,将蚯蚓写活了,它仿佛是在建造自己的家园,享受美好的生活。“运食粮”指蚂蚁搬运食物,这里突出了蚂蚁的勤劳。一个“运”字侧面写出了“食粮”对于小小的蚂蚁来说是多么的重。

3.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欢”字点出了蝌蚪在池中无忧无虑的欢快生活。“忙”说明蜘蛛很勤奋,集中全部精神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九、问题归纳

儿歌中是怎样写小动物们的活动的?

  儿歌中永远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它们就像小朋友一样,很有趣。

十、课文主题

  这首儿歌用琅琅上口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本领。激发了小朋友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小朋友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我们就会从细小的事物身上得到快乐。

2、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识字5《动物儿歌》知识点

  一、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作为识字儿歌,应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充满儿歌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生字笔顺

  图片

  三、会写字及组词

  间(花间)(中间)(人间)(乡间)

  迷(入迷)(迷人)(书迷)(迷宫)

  造(造句)(再造)(打造)(仿造)

  运(运动)(运气)(运用)(走运)

  池(小池)(水池)(池子)(电池)

  欢(欢乐)(欢快)(欢笑)(人欢马叫)

  网(上网)(网吧)(电网)(天罗地网)

  四、会认字及组词

  蜻qīng (蜻蜓)

  蜓tíng(蜻蜓)

  迷mí (迷路) (迷人)

  藏cáng (捉迷藏)(躲藏)

  造zào(造句)(制造)

  蚂 mǎ(蚂蚁)

  蚁yǐ (蚂蚁) (工蚁) (白蚁)

  食shí(食物)(粮食)(食品)(日食)(月食)

  粮liáng(粮食) (口粮) (粮草)

  蜘zhī (蜘蛛)

  蛛zhū(蜘蛛)(蛛网)

  网wǎng(上网)(网吧)

  五、易错字

  间:被包围部分是“日”,不要写成“口”。

  迷:被包围部分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运:里面是“云”,不要写成“元”。

  网:里面是两个“×”,不要写成两个“人”。

  六、近义词

  造—建 食粮—粮食 运—搬

  七、反义词

  忙一闲 里—外 前—后

  八、多音字

  空kōng(天空) kòng(空白)(空地)

  结jiē(结果子)(结实) jié(结网)

  九、词句积累

  1.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蝌蚪游水 蜘蛛结网

  蜜蜂采蜜 知了鸣叫 螳螂捕蝉

  2.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相关资料

  小动物

  蜻蜓 – 差翅亚目昆虫

  所属类别 : 动物

  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数不清的“小眼”构成,这些“小眼”都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可以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

  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四川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

  蝴蝶

  蝴蝶

  所属类别 : 动物

  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 1200 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蝴蝶体形大多在5~10cm之间,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三对足。在头部有一对锤状的触角,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腹部瘦长。最大的是新几内亚东部的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雌性翼展可达31厘米;最小的是阿富汗的渺灰蝶,展翅只有7毫米。口器是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鳞翅;属于全变态。

  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不仅能使蝴蝶艳丽无比、还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为蝴蝶翅膀的鳞片里含有丰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护起来,所以即使下小雨时,蝴蝶也能飞行。

一、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īnɡ  í  ǎ  ōnɡ

  蜻  食  蚂  宫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蚂蚁(yī yǐ)  蜻蜓(tínɡ tín)

  蜘蛛(zhū zū) 捉迷藏(cánɡ zànɡ)

三、看拼音,写词语。

  zhōnɡ jiān  zào  jù

  ( ) ( )

  mí  lù shuǐ chí

  ( ) ( )

  jié wǎnɡ  huān xǐ

  ( ) ( )

四、照样子,写词语。

  蜻蜓飞    (      )

  (      )   (      )

五、选字填空。

  ①池   ②也

  1.青蛙在(  )塘里捉虫子。

  2.这位警察叔叔(  )住在这一带。

  ③两   ④网

  3.蜘蛛在树上忙着结(  )。

  4.天上飞着(  )只美丽的鸟。

六、照样子,写句子。

  例:蝴蝶飞舞。

  蝴蝶高兴地飞舞。

  1.蚯蚓松土。

  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采蜜。

  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搬家。

  _________________

七、回忆课文,巧选择。

  1.__________池中游得欢。

  A.蚯蚓     B.蝌蚪

  2.蚂蚁地上__________。

  A.捉迷藏 B.运食粮

参考答案

  一、q sh m ɡ

  二、yǐ tínɡ zhū cánɡ

  三、中间 造句 迷路 水池 结网 欢喜

  四、青蛙跳 蝌蚪游 蚂蚁爬

  五、1.① 2.② 3.④ 4.③

  六、1.蚯蚓快乐地松土。

  2.蜜蜂自由自在地采蜜。

  3.蚂蚁慢慢地搬家。

  七、1.B 2.B

  类文阅读

动物儿歌

  蜜蜂花蕊勤采蜜,

  青蛙田里吃害虫,

  燕子空中啄飞蚊,

  小羊山上吃青草,

  鲨鱼海里称霸王。

小蜜蜂

  红花花,黄花花,张着小嘴笑哈哈,

  谁来帮我传花粉,我把花蜜送给他。

  小蜜蜂,飞过来,对着花儿说了话:

  我来帮你传花粉,我把蜜糖送大家。

推荐阅读:《小蜜蜂》

音频:00:0000:31

3、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0课《端午粽》知识点

  知识点

  教材分析:

  《端午粽》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并说明了 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本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 写出了端午节外婆盼望家人团聚的画面;第2、3自然段主 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第4自然段指出了端午节吃粽子 的意义。本篇课文呈现出一幅节日期间温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 到“浓浓的亲情”。

  作者介绍:

  屠再华(1932~)笔名杜鹃花,男,汉族,浙江杭州人。

  著有散文集《常有灯为伴》、《快乐老家》,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儿童散文诗集《娃娃闹海》、《幼儿文学作品选——小魔伞》,童话集《卖花小鹿》等。曾获浙江省文学类“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三届蒲公英奖优秀作品奖和银奖。

  相关资料:

  1.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2.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我会写:

  午wǔ(上午)(中午)(下午)(午后)

  节jié(春节)(过节)(节日)(节目)

  叶yè(红叶)(竹叶)(叶子)(树叶)

  米mǐ(大米)(小米)(玉米)

  真zhēn(认真)(真正)(天真)(真心)

  分fēn(分开)(分手)(春分)

  fèn(过分)(本分)

  豆dòu(豆子)(红豆)(土豆)(大豆)

  我会认:

  端duān(端水)(端正)

  粽zǒng(粽子)(肉粽)

  节jié(节日)(端午节)

  总zǒng(总是)(总共)

  米mǐ(大米)(米饭)

  间jiān(中间)(一间房)

  分fēn(分开)(分别)

  豆dòu(大豆)(豆子)

  肉ròu(猪肉)(牛肉)

  带dài(带鱼)(带领)

  知zhī(知道)(知己)

  据jù(据说)(根据)

  念niàn(思念)(想念)

  易错的字:

  真:里面有三横。

  米:点、撇、横、竖、撇、捺

  分:是“八”字头,不是“人”字头。

  部首:

  端——立字旁(站、 童、亲、 产、章)

  粽——米字旁(粗、精 、粒、粉、 粘)

  多音字:

  分:fēn(分别) fèn(分外)

  好:hǎo(好人) hào(好学)

  近义词:

  十分—非常

  积累:

  美滋滋 又黏又甜

  红红的枣 白白的糯米

  青青的箬竹叶

  一课一练:

  用几句话描写秋天的果园,注意用上修饰词。

  示例:秋天的果园是热闹的。橙红的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脸上带着微笑,在微风中摇晃;苹果的脸蛋红彤彤的,满心期待人们来把它们摘走;又大又圆的石榴外表虽然不像其他水果那样光鲜亮丽,但它肚子里的果实却粒粒饱满、晶莹剔透……

  课后习题:

  2、你知道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和大家说一说。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积极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分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事物。年复一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那天,便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相关资料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民间活动

  龙舟竞渡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

  有夜龙舟,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另外,还应说一下女龙船。在过去,许多地方的龙舟竞渡均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

  凤舟

  凤舟竞渡与春节有舞龙也有舞凤一样,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的来源如上述,是源于远古的鸟舟、鷁舟。古代宫廷中有凤阿(如《天府广记》中记明代宫廷便有),民间有凤船竞渡。《粤囊》载:“龙舟以吊大夫,凤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金,制凤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风艇赛。这种风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凤头、凤尾,由女队员竞渡。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样之意。

  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顺德县志》载:“大良之龙凤船妙极华丽。”但今已不见了。湖南汨罗县的龙舟,前装龙头,后置凤尾,凤尾是用包有红纸的竹篾成扇形插于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称为龙凤船。龙凤船,似乎是龙船与鸟船相融合后留下的痕迹。

  悬艾叶、菖蒲、蒜头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於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4、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7课《怎么都快乐》知识点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童趣,语言生动有趣,其学习活动也有针对性。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独自一个人有快乐,与别人相处很快乐,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快乐;玩耍是快乐,学习也是快乐,初步知道应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会写:

  玩wán(好玩)(玩乐)(玩火)(玩水)

  很hěn(很好)(很多)(很大)(很长)

  当dāng(当心)(当年)(当时)(当天)

  dàng(上当)

  音yīn(音乐)(口音)(拼音)(注音)

  讲jiǎng(讲课)(听讲)(主讲)(开讲)

  行xíng(不行)(行人)(行动)(行走)

  háng(银行)(行业)

  许xǔ(许多)(也许)(少许)(不许)

我会认:

  怎zěn(怎么) 独 dú(单独)

  跳tiào(跳远) 绳 shéng (绳子)

  讲jiǎng(讲话) 得děi(可得注意)

  羽yǔ(羽毛) 球qiú(篮球)

  戏xì(游戏) 排pái(排球)

  篮lán(篮子) 连lián(连长)

  运yùn(运动)

易错的字:

  “行、很”字,注意左边是“彳”,不要写成“亻”。

  “当”字,注意下面是“彐”。

部首:

  土(地、块)

多音字:

  好hǎo(好人) hào(爱好) 当 dānɡ(当心)

  当 dānɡ(当心) dànɡ(上当)

  得 děi(得回家) de(飞得高) dé(得到)

  行xínɡ(不行)hǎnɡ(一行)

近义词

  独自——单独 正好——恰好 许多——很多

反义词

  独自——结伴  静悄悄——闹哄哄

  正好——不巧  很多——很少

一课一练:

1、仿照课文写一写。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玩拼图 读连环画

看电视 捏橡皮泥

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同学们打扫卫生的场景,注意用上合适的短语。

  示例:

扫地

放学后,同学们一起打扫教室。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一会就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说一说。

  讲故事 听音乐 弹钢琴 踢毽子

  跳皮筋 踢足球 打排球

  玩游戏 做作业 练书法

这些词语是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认真读一读,就会发现加点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词语还有:

  相关资料

老鹰捉小鸡

  老鹰捉小鸡 – 传统游戏

  所属类别 : 游戏作品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即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

拔河

  拔河 – 体育运动项目

  所属类别 : 其他

  拔河为双方各执绳一端进行角力的体育活动,属于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

  拔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拔河这项活动,不过在那时不叫拔河,而称为“钩强”或“牵钩”,后演变为荆楚一带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

  2015年12月,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一起申请的拔河(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成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8课《静夜思》知识点

  知识点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夜 yè(夜晚) 思 sī(思乡)

  床 chuáng(起床) 光 guāng(阳光)

  疑 yí(怀疑) 举 jǔ(举手)

  望 wàng(看望) 低 dī(低头)

  故 gù(故乡)

二、会写字及组词

  思sī反思、思念、相思

  床chuáng木床、起床、冰床

  前qián前方、先前、从前

  光guāng光明、光头、阳光

  低dī高低、低头、低下

  故gù故乡、故友、故人

  乡xiāng乡下、同乡、乡村

三、易错的字

  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前:“前”下面的部分“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光”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

  低:“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四、多音字

  思 sī思乡 sāi于思

  地 dì地上 de轻轻地

五、近义词

  望–看 思–想

  举头–抬头

六、反义词

  举头–低头

七、了解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八、课文解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相关资料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同步练习1

  一.读读写写。

  二、按笔顺写生字。

  目:共()画

  耳: 共()画

  头: 共()画

  米: 共( )画

  三、给生字组词。

  耳( )( ) 目( )( )

  头( )( ) 米( )( )

  四、用直线画出三拼音节。

  chuángqiánmíngyuèguāng,yíshìdìshàngshuāng,

  jǔtóuwàngmíngyuè, dītóusīgùxiāng.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静夜思》的作者是,朝人。

  2.《静夜思》中的“思”的意思是。

  3.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意思。

  4. 《静夜思》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六、把古诗补充完整

  答案:一、笔顺略 5 6 5 6

  二、三略

  四、chuáng(qián) guāngshuāngxiāng

  五、

  1.李白唐

  2.思念

  3.好像

  4.思念家乡

  六、明月头明月头故乡

  同步练习2

一、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静夜思》描写的是冬天夜晚的景色。 ()

  3.诗中“疑”的意思是:

  怀疑();好像();不能解决()

  4.诗中“举”的意思是:

  提出();兴起();抬起()

  5.诗中“思”的意思是:

  想办法( );思念();希望()

  6.《静夜思》这首诗主要写了:( )

  (1)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月亮,明亮的月亮。( )

  (2)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 )

二、写出下列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故乡–()望–()

  举–() 思念–()意思–()

  反义词:静–()举头–()明亮–()

三、造句。

  思念—

【答案】

  一、1.√3.好像(√)4.抬起(√)5.思念(√)6.(2)√

  二、

  近义词:

  故乡–(家乡)望–(看)

  举–(抬) 思念–(想念)

  反义词:

  静–(动)举头–(低头)

  明亮–(黑暗)

  三、思念——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和妈妈。

6、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知识点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重点)

  4. 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二、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块:kuài(石块、土块、方块)

  非:fēi(非分、非常、是非)

  常:cháng(平常、常年、日常)

  往:wǎng(往日、往常、交往)

  瓜:guā(西瓜、地瓜、瓜子)

  进:jìn(进出、进化、进口)

  空:kōng(天空、空中、空气)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猴:hóu(猴子、猴王、金丝猴)

  结:jiē(结果、结实)

  掰:bāi(掰开、掰下、瞎掰)

  扛:káng(扛起、扛抢、扛活)

  满:mǎn(满意、满足、满分)

  扔:rēng(扔掉、扔下、扔球)

  摘:zhāi(摘下、采摘、文摘)

  捧:pěng(捧起、手捧、吹捧)

  抱:bào(拥抱、怀抱、环抱)

  蹦:bèng(蹦跳、蹦床、蹦极)

  追:zhuī(追赶、追问、追求)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结:jié(团结) jiē(结实)

  只:zhī (一只)zhǐ (只要)

五、近义词

  非常——十分 特别——格外看到——见到

六、反义词

  空——满 是——非进——退

  非常——平常

七、理解词语

  扛:用肩膀承担。

  掰:指的是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扔:抛,投掷。本课指丢弃,舍弃。

  摘:采取,拿下。

  蹦蹦跳跳:正在蹦跳嬉戏的。

八、句子解析

1.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掰”和“扛” 是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扛”表现了玉米的个头大。

2.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又大又红”写出了桃子不仅大而且红的特点,“扛、扔、摘”是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写出了小猴子见到桃子就扔掉玉米,这是第一次表现他做事不专一的特点。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满地” 是说西瓜结得多;“又大又圆” 写西瓜的“大”和“圆”,非常惹人喜爱。

4.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抱” 写出了西瓜个头大的特点。“蹦蹦跳跳”写出了小兔子可爱的样子。“扔”和“追”第三次表现了小猴子做事没有明确目标的特点。

九、问题归纳

1.小猴子一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

  小猴子一路经过了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等地方。

2.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从“又大又多”你能体会到什么?

  “又大又多”写了玉米的两个特点 “大”和“多”。

3.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画出这一自然段中小猴子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有:捧、走、扔、摘。表现了小猴子做事有始无终的特点。

4.小猴子最后为什么空这手回家?

  小猴子见一样,馋一样,摘一样,又扔一样,说明小猴子喜新厌旧,做事不专一。

十、课文主题

  本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好东西,他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7、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知识点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 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吓:xià(惊吓、吓人、吓一跳)

  怕:pà(不怕、可怕、怕人、生怕)

  跟:gēn(跟头、跟上、跟斗、跟从)

  家:jiā(大家、家长、家乡、家门)

  羊:yáng(小羊、山羊、羊角、牛羊)

  象:xiàng(大象、气象、万象、象牙)

  都:dōu(首都、古都、都是、都有)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咕:gū(咕咚、咕嘟、咕咕叫)

  咚:dōng(叮咚、咕咚、咚咚响)

  熟:shú(熟人、熟食、熟了)

  掉:diào(掉下、扔掉、掉落)

  鹿:lù(小鹿、鹿茸、梅花鹿)

  逃:táo(逃跑、逃走、逃命)

  命:mìng(生命、命运、命令)

  野:yě(野生、野人、野外)

  拦:lán(拦住、阻拦、拦挡)

  领:lǐng(带领、领导、领班)

四、多音字

  吓:xià、(吓人)hè(恐吓)

  都:dū(首都)、dōu(都是)、

  看:kàn(看见)kān(看家)

五、近义词

  热闹——喧闹 拦住——挡住

  逃命——逃生 正好——恰好

六、反义词

  热闹——安静 笑——苦

  最后——最先 高——低

七、理解词语

  咕咚:重物落下或大口喝水吞咽的声音。

  拔腿:迈步。

  逃命:逃走以保全生命。

  拦住:阻止。

八、句子解析

1.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这是对兔子突然受到惊吓时动作、语言的描写。“撒腿就跑”写出了兔子当时的慌乱。

2.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一听”“跟着跑” 说明小猴子根本没有问兔子是怎么回事,只是盲目地跟着跑起来。

3.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拦住”说明野牛没有像别的动物一样跟着跑,从“‘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可以看出野牛以“是不是看见”来确定咕咚到底在哪里。

4.兔子领着大伙来到湖边。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交代了故事的结果,也把我们从重重谜团中带出来,告诉我们“咕咚”是什么。

九、问题归纳

1.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了湖里,“咕咚”!你从“高高的”感受到了什么?

  “高高的”写出了木瓜树很高,正因为树高,落下木瓜的声音才更大,才会使兔子害怕。

2.听到“咕咚”的声音,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野牛各有怎样的表现?

  听到咕咚的声音,兔子拔腿就跑,别的动物见了,也跟着跑。只有野牛听到动物们的喊声,没有盲目地跟着跑,而是冷静地先问大象,再问大伙,最后问兔子,追问事情的缘由。

十、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小动物们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就稀里糊涂跟着兔子乱跑的故事,教育大家遇事要冷静,要多观察、多动脑,不要盲从。

8、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动物儿歌》知识点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 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字。

  2. 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3. 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间:jiān(中间、人间、乡间)

  迷:mí(入迷、迷人、迷宫)

  造:zào(造句、再造、打造)

  运:yùn(运动、运气、运用)

  池:chí(小池、水池、电池)

  欢:huān(欢乐、欢快、欢笑)

  网:wǎng(上网、网吧、电网)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蜻:qīng(蜻蜓)

  蜓:tíng(蜻蜓)

  藏:cáng(藏身、躲藏、捉迷藏)

  蚂:mǎ(蚂蚁)

  蚁:yǐ(蚂蚁、工蚁、白蚁)

  食:shí(食物、粮食、食品)

  粮:liáng(粮食、口粮、粮草)

  蜘:zhī(蜘蛛)

  蛛:zhū(蜘蛛)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结:jiē(结实)jié(结网)

五、近义词

  造——建 运——搬食粮—粮食

六、反义词

  忙——闲 里——外 前——后

七、理解词语

  展翅:张开翅膀。

  捉迷藏:一种儿童游戏本文指蝴蝶无忧无虑的在花间飞翔。

  宫殿:泛指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本文指蟋蟀的洞穴。

  粮食:食粮;人吃的粮食。本文指蚂蚁的吃的东西。

八、句子解析

1.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半空”是蜻蜓飞翔的乐园, “花间”是蝴蝶尽情舞蹈的舞台。“展翅飞”写出了蜻蜓飞翔时的姿态,而“捉迷藏”采用拟人手法描写了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悠然自得的样子。

2.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

  “造宫殿”半空” 运用比喻手法,将蚯蚓写活了,它仿佛是在建造自己的家园,享受美好的生活。“运食粮”指蚂蚁搬运食物,这里突出了蚂蚁的勤劳。一个“运”字侧面写出了“食粮”对于小小的蚂蚁来说是多么的重。

3.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欢”字点出了蝌蚪在池中无忧无虑的欢快生活。“忙”说明蜘蛛很勤奋,集中全部精神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九、问题归纳

儿歌中是怎样写小动物们的活动的?

  儿歌中永远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它们就像小朋友一样,很有趣。

十、课文主题

  这首儿歌用琅琅上口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本领。激发了小朋友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小朋友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我们就会从细小的事物身上得到快乐。

9、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知识点

  学习目的

  1.了解人物思维的过程,遇事多思考,沉着冷静。

  2.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找出病句的矛盾之处。

  3.积累名言警句。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人物的表现怎样?(快速过一遍内容)

  二、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每篇课文人物的思维方式,由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交流平台,并回顾《田忌赛马》和《跳水》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把你的发现和感受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田忌赛马》中,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只要调整马的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跳水》中,船长在儿子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量,做出让儿子跳水的决定,最后使儿子脱险获救。他们的机智和谋略不由得让人叹服。

  教师点拨总结:在相同的环境中,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这就是人思维的不同。思维不同,行动则不同,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思维方式,进而开拓自己的思路。

  3.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加点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1)教师点拨总结:

  ①每组两个词语,加点字都相同,而且第二个词是对第一个词的加点字的解释。

  ②第二个词的两个字都是近义词,表示相近的意思。

  (2)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些有趣的词语,要把它们积累下来。除了上面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近义词的词语呢?(见多识广高瞻远瞩调兵遣将狂风暴雨千辛万苦七拼八凑胡言乱语)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点拨:第一句话中,通过放大人们的感受,突出了时间的漫长,人们等待的焦虑;第二句话中,通过罗列一组表示时间漫长的词语,突出了时间变化之快。

  示例:

  两点,两点半,三点,三点半……他一次又一次地看着时钟,怎么天还不亮啊?

  3.读一读材料,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么为这位中学生修改作文的。

  教师点拨总结:

  (1)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2)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3)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4)增删词句,使语言更规范,意思表达更清楚、完整。

  四、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名言警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释义: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告诫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虽然自己很努力了,但仍有更努力的人,我们不能骄傲自满。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释义: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识别鸟儿的叫声。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释义: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指只有通过长期观察、实践,才能认清事物的好坏。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释义:读书一定要用心,因为有时候书里的一个字可能会价值千金。这句话告诉人们,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要用心读,用心琢磨书中的字句,领会其中的意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释义:听到您的一番话,胜过我读十年书的收获。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意思大致说对即好,同时注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3.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新颖的思维方式,懂得了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应沉着冷静去思考问题。学习了修改句子的方法,同时积累了名言警句。同学们要学会多听长辈的意见,多实践,多思考,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10、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知识点、同步练习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会写“直、边”等7个生字。

  2.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号和感叹号;能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

  4.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直:zhí(一直、直角、直尺)

  呀:yɑ(好呀、是呀、行呀)

  边:biān(左边、右边、上边)

  呢:ne(人呢、他呢、你呢)

  吗:mɑ(好吗、是吗、行吗)

  吧:bɑ(好吧、是吧、去吧)

  加:jiā(相加、加法、加油)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腰:yāo(腰身、腰板儿、细腰)

  坡:pō(山坡、下坡、坡度)

  沉:chén(沉默、沉浮、沉没)

  伸:shēn(伸手、伸直、伸出)

  潮:cháo(潮湿、涨潮、潮气)

  湿:shī(湿润、潮湿、湿气

  空:kōng(空气、空洞、空间)

  消:xiāo(消极、消除、消息)

  息:xī(气息、信息、讯息)

  搬:bān(搬家、搬动、搬移)

  响:xiǎng(响声、响亮、声响)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闷:mèn(沉闷) mēn(闷热)

五、近义词

  潮湿——湿润 连忙——急忙

六、反义词

  直——弯 伸——缩

  低——高 潮湿——干燥

七、理解词语

  ①阴沉沉:形容天色或脸色等阴暗。

  ②潮湿: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③有空:有时间。

  ④透气:指呼吸新鲜空气。

  ⑤连忙:赶紧;急忙。

八、句子解析

1.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潮湿”“小水珠” 都是下雨前的现象。正因为这样,所以燕子才低飞。

2.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闷得很”表明了天气潮湿的程度。“透透气”点明小鱼游到水面的原因。

3.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是”是确定的意思。蚂蚁搬东西这一现象也是下雨前的征兆。

九、问题归纳

1.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鱼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很多小鱼都游到水面上,与平时小鱼偶尔才会游到水面上的情形不同,这更增加了小白兔的疑惑。“都”在句中表示所有的。

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燕子为什么低飞?

  因为下雨前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以,燕子要捉到虫子就必须非得很低。

十、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天阴沉沉的,他看到小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上,蚂蚁搬东西,就去问他们,从他们的回答中知道要下雨了。

同步练习

11、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9课《夜色》知识点

  知识点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胆dǎn胆子 敢gǎn勇敢

  往wǎng来往 外wài外面

  勇yǒng勇敢 窗chuāng窗外

  乱luàn乱来 偏piān偏远

  散 sàn分散 原 yuán原来

  像xiàng 好像 微wēi微笑

二、会写字及组词

  色(红色)(白色)(春色)(出色)

  外(里外)(外头)(门外)(外国)

  看(看见)(好看)(看书)(看一看)

  爸(爸爸)(我爸爸)(好爸爸)

  晚(晚上)(早晚)(很晚)(晚会)

  笑(大笑)(玩笑)(好笑)(笑一笑)

  再(再见)(再会)(再三)(再来)

三、易错的字

:左边是“夕”,不要写成“夂”。

: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横。

:右面是“免”,不要写成“兔”。

:下面是“夭”,不要写成“天”。

  “胆子”、”晚上”应读轻声。

  “一”的读法:“天一黑”中念第四声,“一样”“一看”中念第二声。

四、多音字

  散sàn散步 sǎn散文

  觉jué感觉 jiào睡觉

  看kàn看见 kān看守

五、近义词

  从前——以前 原来——本来

  从此——此后 勇敢——英勇

六、反义词

  从前——今后  勇敢——懦弱

七、部首

  新的偏旁:厂字头。

  带厂字头的字有:原、压

八、词句积累

  讲了又讲 说了又说 看了又看 问了又问

九、造句

  一……就……——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一……就……——他一回到家就睡觉。

十、课文解读

  小时候胆子小,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可我还是害怕。爸爸带我出去散步,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也不害怕。这首诗告诉我们,要学会克服胆小的心理,做个勇敢的人。

  相关资料

夜晚

  词目:夜晚

  拼音:yè wǎn

  基本解释:[night] 晚上,天黑之后

  引证解释

  指夜间,晚上。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唐孔颖达疏:”谓诸妾夜晚始往及早来也。”《水浒传》第四五回:”若是夜晚老公不在家时,便掇一个香卓儿出来,烧夜香为号。”《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夜晚路上有虎,须要小心。”老舍《骆驼祥子》六:”初秋的夜晚,星光叶影里阵阵的小风,祥子抬起头,看着高远的天河,叹了口气。”

夜晚的相关诗句

  1、晚飘蓬、夜郎秋浦(宋·刘克庄·《贺新郎》)

  2、归晚楚天不夜(宋·王千秋·《好事近》)

  3、但自家晚夜(宋·吕渭老·《沁园春》)

  4、晚寒寒似夜来些(宋·刘学箕·《鹧鸪天》)

  5、松晚夜凌寒(唐·骆宾王·《咏怀》)

  6、晚香淡似夜来些(宋·张炎·《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

  7、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衤周]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宋·晏殊·《清商怨》)

  8、卧晚不曾抛好夜(唐·薛能·《晚春》)

  9、岁晚匆匆日复夜(宋·李处权·《梅二首》)

  10、晚泊吴江夜雨馀(宋·刘过·《自述》)

  11、晚淮他夜月(宋·宋祁·《送王庾》)

  12、晚望秋高夜(唐·陈润·《赋得秋河曙耿耿》)

  13、晚寻丹灶夜渔(宋·董与几·《题澹山岩》)

  14、夜直蓬莱得归晚(宋·李新·《送范秉彝》)

  15、夜吠仙苗喜晚尝(宋·杨万里·《尝枸杞》)

  16、岁晚夜何长(明·郑胤骥·《题汪无际茸游册三首》)

  17、秋城一夜江湖晚(宋·方岳·《次韵斋宿》)

  18、晚酌金叠邀夜月(明·刘养晦·《王氏招饮席中有感》)

  19、夜饮归常晚(唐·白居易·《和杨同州寒食乾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

  20、夜郎岁晚逢羁客(宋·王公炜·《梅花》)

  类文阅读

小弟和小猫

  柯岩

  我家有个小弟弟,

  聪明又淘气。

  每天爬高又爬低,

  满头满脸都是泥。

  妈妈叫他来洗澡(zǎo),

  装没听见他就跑。

  爸爸拿镜子把他照,

  他闭上眼睛咯咯地笑。

  姐姐抱来个小花猫,

  拍拍爪子舔(tiǎn)舔毛。

  两眼一眯

  “喵,喵,喵,

  谁跟我玩?谁把我抱?”

  弟弟伸出小黑手,

  小猫连忙往后跳。

  胡子一撅(juē)头一摇:

  “不妙,不妙,

  太脏太脏我不要!”

  姐姐听见哈哈笑,

  爸爸妈妈皱(zhòu)眉毛。

  小弟听了真害臊(sào):

  “妈!妈!快快给我洗个澡!”

推荐阅读:《小弟和小猫》

音频:00:00/01:14

12、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识字3《“贝”的故事》知识点

教材分析:

  《“贝”的故事》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贝”字的演变过程。课文首先由现实生活中的“贝壳”讲起,从甲骨文讲到了现代所写的“贝”字,这段内容虽然很少,但讲出了汉字的演变。“贝”是个象形字,由最初的实物图形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也体现出了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轨迹。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注音及组词

  贝:bèi(宝贝、分贝、干贝)

  壳:ké(贝壳、蛋壳、外壳)

  甲:jiǎ(指甲、甲鱼、甲虫)

  骨:gǔ(骨头、骨气、骨灰)

  钱:qián(钱包、价钱、工钱)

  币:bì(钱币、纸币、外币)

  与:yǔ(与其、与会、与众不同)

  财:cái(钱财、财主、财宝)

  关:guān(开关、关门、关心)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类:lèi(种类、人类、类别)

  漂:piào(漂亮)

  珍:zhēn(珍贵、珍爱、珍珠)

  饰:shì(装饰、首饰、饰品)

  品:pǐn(品行、品德、品种)

  随:suí(跟随、随从、随便)

  易:yì (容易、轻易、简易)

  损:sǔn(损伤、损坏、损失)

  赚:zhuàn(赚钱、赚取、赚了)

  赔:péi (赔本、赔钱、赔款)

  购:gòu(购买、收购、抢购)

  贫:pín(贫穷、贫困、贫寒)

四、易错字

  贝:常与“见”混淆,最后一笔是点。

  壳:“壳”的上面是“士”,不要写成“土”

  骨:“骨”的下部的“月”第一笔是竖。

  与:“与”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五、多音字

  骨:gǔ(骨头)gū(花骨朵)

  漂:piāo(漂流)piào(漂亮)

  当:dāng(当作)dàng(上当)

六、近义词

  保护——爱护 漂亮——美丽

  珍贵——宝贵 喜欢——喜爱

七、反义词

  古——今 保护——破坏 张开——合上

  喜欢——讨厌 珍贵——普通 容易——困难

八、理解词语

  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

  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

  饰品:饰物。

  携带:随身带着。

  漂亮:好看;美观。

  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容易:做起来不费事的。

  损坏: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

九、句子解析

1.古时候,人们认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很漂亮,很珍贵”说明贝壳在古人眼里是多么的美好,人们多么喜欢它。

2.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解释带有“贝”字旁的字的意义:与钱财有关。

  1.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这句话是说贝壳最初的作用:可以保护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

  2.古时候,人们认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很漂亮,很珍贵”,说明贝壳在古人眼里是多么的美好,人们多么喜欢它。

  3.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交代了贝壳的另一个特点: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所以,人们把它当作钱币,在市场上流通。

十、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贝”字是怎么来的及“贝”字所代表的意义。

十一、课文结构

  第一自然段:写“贝”字甲骨文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解释了“贝”字的意义,写了带“贝”字旁的字的特点。

十二、问题归纳

1.贝壳为什么会被当作饰品?

  古时候,人们认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2.贝壳为什么会被当作钱币? “贝”字旁的意义是什么?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形声字?

  “草、花、艾、蓝”等字都是“艹”部,这些字都和花草有关;“衬、衫、裤、褂”都是“衤”部,这些字都和衣服有关。

十三、课文主题

  本文介绍了“贝”字是怎么来的,它最早是如何产生的,还介绍了“贝”字代表的意义,多和钱财有关。通过介绍“贝”字的故事,激发我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十四、课文分析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以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十五、课后习题答案

3.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古时候的镜子是用金属铜做的,“镜”的偏旁是“钅”,表示与金属有关。狭

  义的“珠宝”单指玉石制品,所以,带有偏旁“王”的字多与玉石有关。

  相关资料

  【汉字起源】

  汉字起源的旧说法有五种,即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一些原始社会部落,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过去亦有学者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论说,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河图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I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揭开此说的神秘面纱,不难发现,它真实的核心就是算数,能对照“九宫”算法。所谓“九宫”,在谶纬家来说,是八卦加上中央,合为九(“五”位于中央,还可以和五行联系起来);在术数家眼中,则其数横、竖、斜偏、相加得数恒为15。

  仓颉造字:“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汉字造字方法】

  一、象形字:如“日、月、山、川”等,都是描摹事物的形状的。这些是狭义上的象形字。

  二、会意字:如两个“木”组成一个“林”字,两个“火”组成一个“炎”字。指用会意法造出的字。

  三、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是两个字符组成的复合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声符)组合而成。形旁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旁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是最能量产的造字形式。

  【写错汉字惹笑话】

  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男方的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

  问:“能来多少人?好做准备。”

  亲家回电说:“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他把“顿”写

  成“吨”。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婚期推迟一月,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

  齐。”

  【汉字故事】

  据《世说新语》载:东汉末年,杨修在曹操部下任主管。时逢相国府修造门楼,当门梁修建竣工后,曹操亲自来查看,看后,他一言不发,只向手下的人要了笔墨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后,便拂袖而去。此时,在场的人摸头不知脑,不了解曹操此举的用意是什么,于是他们请来杨修。杨修看后解释说:“曹相国的意思不是很清楚吗?他嫌门太宽了,因此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这就是‘阔’。”众人一听,方才明白曹相国是借门做的一个字谜。后来,这个门楼重新改建后又请曹操来看,这次曹操果然满意了。

朋友

  在上古,“朋”和“友”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古称“同门曰朋”,其意思是同从一个老师学习的人称为“朋”,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学;“同志曰友”,也就是说,志同道合的人称为“友”,即今俗称的“同志”。《说文解字·又部》:“友,同志为友。”许慎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友”为什么指“同志”呢?我们只要看看它的古文字形体就一清二楚了。

  古文“友”字是由两个“又”构成。“又”像手之形,并且为右手。可见“友”是会意字,其意思是两只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从“友”字的造型,可以想见我们的先民,朋友相逢时,他们也会像今天一样用握手来表示朋友之情。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当旧友重逢,两人仍然是热情地伸出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以表示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

“妻”是抢来的

  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一望便知古“妻”字中有一个或跽或跪的被奴役的女子形象,这个女子的头发显然是飘散的,另外加一只罪恶的手,这只手正伸向女子的头部,将她的头发抓住。可见“妻”是一个会意字,其意思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的头发。古文的“妻”字生动地描绘了上古社会中抢夺别人的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一种风俗。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抢婚习俗当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人们的婚姻中,还保持着一种假抢的情形。所谓假抢,就是这种婚姻是得到女方和女方家长同意的“抢”。现在许多地方流行的娶亲要在天亮之前,或者是在天黑时的习俗,就留有古代抢妻习俗的痕迹。

拆字对联

  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贴切工巧,言近意远,顿时博得一片喝彩。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二年级《枫树上的喜鹊》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同步练习 二年级《雷雨》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及课后练习答案 《雷雨》生字拼音组词 《羿射九日》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同步练习 树和喜鹊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端午粽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重点整理复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练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生字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我爱做手工》指导、范文 《一分钟》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咕咚》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荷叶圆圆》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棉花姑娘》课文生字组词拼音等知识点归类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中考语文经典考题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知识点解读预习

最新学习资源 《秋天的雨》句子解析重点问题解答与段落大意 《花的学校》课文主题与课后习题答案 《灯光》多音字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一块奶酪》句子解析与问题解答,课文主题与段落大意 《搭船的鸟》中的句子解析与课文主题重点问题解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重点句子解析与段落大意 《在牛肚子里旅行》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我是什么》课文重点句子解析课后习题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搭船的鸟》生字拼音组词多音字与词语解释

相关信息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单元习作范文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背诵内容和闯关表(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课文日积月累内容梳理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生字拼音组词课文翻译课后练习解答等知识点归类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知识点+单元知识点测试卷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抓住细节》写作指导范文 年级组长个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