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威尼斯的小艇》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风土人情。
2.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小艇有哪些特点,再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加点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了小艇的特点,突出了威尼斯小艇外形特殊、美观实用的特点。
3.体会作家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示:注意作家描写时句子的节奏、停顿。
4.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描写威尼斯时,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威尼斯》《威尼斯之夜》《威尼斯的小艇》三篇文章都是对威尼斯进行描写,虽然内容侧重有不同,但三位作家描写时都运用了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进行描写。
一课一练: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
示例:满树的叶子像一把把绽开的小扇子,又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静静地在枝头休息。一阵风吹来,它们有的趁机靠近,“沙沙”地窃窃私语;有的恋恋不舍地离开树的怀抱,飘飘悠悠地在半空中翻舞、坠落……风过了,叶子又恢复了平静,似乎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之中。
2、《威尼斯的小艇》问题解答与主题
问题归纳
1.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艇的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艇比喻成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将小艇比喻成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巧、灵活的特点。这样的特点都与威尼斯的河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1)小艇行驶速度极快。
(2)到拥挤的地方、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急转弯”。
3.课文第六自然段动静结合描写威尼斯的夜景,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这一动一静的描写形成对比,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突出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3、《威尼斯的小艇》生字组词拼音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尼:ní(尼姑、僧尼、尼龙)
斯:sī(斯文、斯人、威尼斯)
艇:tǐng(潜艇、汽艇、舰艇)
纵:zòng(纵线、操纵、纵身)
艄:shāo(船艄、掌艄、艄公)
翘:qiào(翘起、翘尾巴、翘辫子)
垫:diàn(垫子、坐垫、靠垫)
帘:lián(窗帘、竹帘、门帘)
姆:mǔ(保姆、姆妈、 褓姆)
祷:dǎo(祷告、祈祷、祷念)
雇:gù(雇工、雇农、雇用)
簇:cù(簇拥、花团锦簇、一簇鲜花)
哗:huá(哗然、喧哗、哗众取宠)
码:mǎ(码头、页码、密码)
笼:lǒng(笼罩、笼统、笼络人心)
多音字
翘:qiào(翘着脚)qiáo(翘首)
哗:huá(哗笑)huā(哗哗)
散:sàn(散步) sǎn(散开)
五、近义词
闻名——著名 交叉——交错 灵活——灵巧
耸立——矗立 情趣——趣味 庄严——庄重
沉寂——寂静 摇晃——摇摆
反义词
轻快——沉重 灵活——呆板 簇拥——分散
弯曲——笔直 沉寂——喧闹 摇晃——静止
手忙脚乱——有条不紊
理解词语
船艄:船尾。
耸立:高高地直立。
情趣:情调趣味。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沉寂:十分寂静。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纵横交叉:横的和竖的交叉在一起。
操纵自如: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4、《威尼斯的小艇》知识要点同步练习
课文知识点
字词解释:
尼(ní)——佛教指出家修行的女子,通常叫尼姑:僧尼尼姑 比基尼。
艇(tǐnɡ)——轻便的小船,小型的军用船只:游艇潜艇 救生艇。
叉(chā)——交错:交叉;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钢叉鱼叉。
艄(shāo)——船尾:船艄;舵:掌艄艄公。
翘(qiào)——一头向上仰起:翘起 翘尾巴。
舱(cānɡ)——船或飞机内用于载人或物的部分:船舱机舱 客舱。
姆(mǔ)——保姆,负责照管儿童或料理家务的女工:保姆。
祷(dǎo)——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祷告祷念 祈祷。
雇(ɡù)——租赁交通运输工具:雇车 雇船;出钱让人给自己做事:雇工雇用 雇保姆。
哗(huá)——人多声杂,乱吵:喧哗 哗众取宠。
闻名——有名。近义词:著名。
纵横交叉——原指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现在也形容情况复杂。近义词:纵横交错。
英尺——英美制长度单位,1英尺等于0.3048米。
水蛇——生活在水边的蛇类的总称。
船舱——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地方。
耸立——高高地直立。
情趣——情调趣味。
驾——操纵,是开动。
操纵自如——控制或驾驭(jià yù)时能灵活自如,完全如意。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夹(jiā)——胳膊向胁部用力,使腋下放着的东西不掉下。
圣经——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教堂——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散(sàn)——分开,由聚集而分离:散开。
散(sǎn)——松散。
雇定——指事先已确定好,某人在某一时间内专门为自己服务。
簇(cù)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停泊(bó)——(船只)停靠,停留。
笼(lǒnɡ)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绮丽——鲜艳美丽(多形容风景)。
近义词:
耸立—屹立 摇晃—摇摆、摇曳、晃动
操纵自如—得心应手
反义词:
耸立—倒塌 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接着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船长急中生智,意识到只有跳到海里才是唯一解救的办法。于是果断地用手中的枪逼迫孩子往海里跳。“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进一步展示了父亲的果断,也说明了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得救,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里就把他救上了甲板。孩子的得救,是几个方面的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
作者介绍: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列宁对他的评价是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对他的评价是“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文章概述:
本文从作者的所见所感入手,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又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接着写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主题解说:
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威尼斯的小艇》
1.内容中心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
本课的写作特点是:抓住事物特点把人的活动与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
2.重点句子
①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此处的“大街”指的是河道,“汽车”指的是小艇。由此可见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小艇轻巧灵活的特点。这两句话主要写了小艇的外观特点。这些描写,可使人想到小艇的这些特点都与威尼斯的河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小艇 操纵 船艄 喧哗 雇用
窗帘 数码 祈祷 笼罩 簇拥
二、比一比,再组词。
难(难受)簇(簇拥)喧(喧哗)码(数码)执(执行)
雇(雇用)族(种族)宣(宣告)蚂(蚂蚁)垫(床垫)
三、多音字组词。
huá 喧哗sàn 散步
huā 哗啦啦sǎn 散文
四、近义词。
闻名—(著名)交叉—(交错)灵活—(灵敏)耸立—(挺立)
情趣—(情致)庄严—(庄重)摇晃—(摇摆)沉寂—(沉静)
五、反义词。
灵活—(迟钝)庄严—(庄重)摇晃—(摇摆)沉寂—(沉静)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世界闻名)的水上世界 (新鲜)的空气 (弯曲)的河道
(古老)的威尼斯 (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平稳)地穿过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庄严 庄重
1.我们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宣誓。
2.在严肃的场合,我们不能举止轻浮,要尽量保持(庄重)。
闻名 出名
3.这位老人在这村里是(出名)的手艺人,经过他手里敲刻的砚石既平滑又有重量。
4.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2.(许多人)紧紧围着。(簇拥)
3.十分寂静。(沉寂)
4.控制或驾驭时能灵活自如,完全如意。(操纵自如)
5.高高地直立。(耸立)
6.横的和竖的交错在一起。(纵横交错)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2.“操纵自如”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
(1)小艇速度极快。(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3.本课的写作特点是:把人的活动与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
4.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
5.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本段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独木舟;把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新月;把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比作水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艇的特点。
5、《威尼斯的小艇》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风土人情。
2.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小艇有哪些特点,再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加点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了小艇的特点,突出了威尼斯小艇外形特殊、美观实用的特点。
3.体会作家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示:注意作家描写时句子的节奏、停顿。
4.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描写威尼斯时,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威尼斯》《威尼斯之夜》《威尼斯的小艇》三篇文章都是对威尼斯进行描写,虽然内容侧重有不同,但三位作家描写时都运用了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进行描写。
一课一练: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
示例:满树的叶子像一把把绽开的小扇子,又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静静地在枝头休息。一阵风吹来,它们有的趁机靠近,“沙沙”地窃窃私语;有的恋恋不舍地离开树的怀抱,飘飘悠悠地在半空中翻舞、坠落……风过了,叶子又恢复了平静,似乎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之中。
6、《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18、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的:
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4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找出文中对威尼斯静态和动态的描写,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插播背景音乐,边看边介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标志。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长城,威尼斯则有其独特的小艇。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如大街上的汽车,如此神奇的景象,实在是令人好奇。
2.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3.导入新课: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进行识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纵(zòng)横、船艄(shāo)、窗帘(lián)、祷(dǎo)告、哗(huá)笑、码(mǎ)头。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艇、艄、翘、祷、雇、簇”,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1自然段)
(2)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第2~3自然段)
(3)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第4自然段)
(4)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5~6自然段)
四、发挥想象。
展示威尼斯小艇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思考: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威尼斯水城两岸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想法?(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威尼斯之美)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威尼斯之旅,感悟美景。
二、研读课文,畅谈感受。
(一)小艇的样子。(第2自然段)
1.同学们,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找一找,看看谁能最快发现。
2.你发现作者在描写上有何特点吗?(用了三个比喻句)
3.这三个比喻都是写小艇样子的,去掉一个不也一样吗?
生:不行。三个比喻是从三个角度来写的,写出了小艇的三个特点: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去掉一个就无法全面表现小艇的特点。
4.小结。作者用三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小艇的特点,展现了小艇独特的样子。可见作者是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特点,所以才描写得这样精彩。
5.指导朗读。哪三位同学能够把小艇独特的样子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二)坐在小艇中的感受。(第3自然段)
1.坐上这样的小艇,感觉一定非同一般,请同学们静静地和老师来一次奇妙的旅行吧!
(师深情朗读: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2.同学们,这次旅行带给你什么感受呢?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非常惬意、舒服,富有情趣。具有威尼斯的特色,能够体验威尼斯特有的风情。
3.请大家带着这美好的感觉,齐读第3自然段。
(三)船夫的驾驶技术。(第4自然段)
1.我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可以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真是很有情趣。这就不得不提到船夫,请同学们默读描写船夫的段落,看看船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驾驶技术高超、老练)
2.是啊,文中只用了一个词就准确地写出了船夫不一般的驾驶技术。(操纵自如)
3.从哪里能看出船夫驾驶小艇时操纵自如呢?
指名说,互相补充。
来往船只很多,他会怎样?毫不手忙脚乱。
河道上非常拥挤,他会怎样?左拐右拐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会怎样?平稳穿过,速度极快,还能做急转弯。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4.船夫的驾驶技术真是不简单!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两句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能不能去掉?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能平稳地穿过,速度非常快,能做急转弯。
“总”说明不是一次两次,只要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都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更进一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非同一般。用上这些词更能够表现出作者的赞叹、敬佩之情!
5.大家再看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句话没有直接写船夫,去掉它可以吗?(不可以,因为最后一句话是侧面描写,进一步衬托了船夫的技术高超。)
6.(多媒体展示第4自然段)我用三种颜色把这段内容分成了三部分,你知道为什么吗?(先总写驾驶技术高超,再具体写,最后侧面描写。)
7.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分组朗读,再现船夫那高超的驾驶技术。
(四)小艇与人们的关系。(第5~6自然段)
1.船夫的技术这样高超,那人们会坐着小艇干什么呢?快速浏览最后两段,筛选主要信息。(做生意、谈笑、去郊游、去教堂、回家)
2.想一想,人们还会坐着小艇去干什么?(找几名学生想象)
3.这么多人都会乘坐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人们不仅白天离不开小艇,就连晚上也同样离不开小艇。半夜,戏院散场了……(引出第6自然段,学生齐读)
4.想一想:当小艇怎样时,威尼斯充满活力?当小艇怎样时,威尼斯寂静入睡?
(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晚上,当小艇送走最后一批客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时,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艇动城闹,艇停城静。
5.这样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让你感受到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生:小艇对于威尼斯来说非常重要,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6.小结:作者在这里通过描写白天和夜晚的情景,将描写事物与人们的活动联系起来,将动态和静态的描写相结合,真是十分巧妙。
7.配乐朗读。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配上音乐,男女生分角色来读一读。(男生读描写威尼斯沉睡之前的喧闹的部分,女生读描写小艇停泊后威尼斯归于寂静的部分。)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威尼斯的夜景!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法国作家乔治·桑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威尼斯之夜》,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而我国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威尼斯》也别具一番风味。课下请同学们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比较三篇文章写法的相似之处。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用探究的眼光去发现不同之处,发现语言文字里所蕴含的信息,从而不仅能深深地为威尼斯的小艇所吸引,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写下自己的心灵体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文学素养,更让学生习得了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7、《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作者介绍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8、《威尼斯的小艇》段落大意与句子解析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全文的总起。
第二部分(2-3):讲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舱里舒服的感受。
第三部分(4):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四部分:(5-6):写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句子解析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2.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这两句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时人们的活动情况。属于动态描写。
3.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这三句描写了威尼斯夜晚的静寂,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入睡了。属于静态描写。更加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9、《芦花鞋》词语解释课文分析课后习题解答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课文主题
本课选自《青铜葵花》,讲述了青铜一家人快乐的采芦花、编制芦花鞋、青铜卖芦花鞋的生活片段,体现了在苦难中他们互相关爱,为他人考虑的美好淳朴品质。
二.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他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他是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
代表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等等。
三.多音字
当dàng(妥当) 露:lù(露宿) 空:kōng(空旷)
dāng(当初) lòu(露面) kòng(空缺)
四.近义词
均匀——匀称 厚实——雄厚
寻觅——寻找 倾覆——颠覆
空寂——空旷 祈求——恳求
清新——清澈 疑惑——怀疑
欣喜——愉快 遗憾——缺憾
漂亮——美丽 叹息——感慨
五.反义词
均匀——杂乱 厚实——单薄
兴奋——疲劳 空闲——繁忙
特别——普通 清新——污浊
疑惑——相信 欣喜——忧愁
暖和——严寒 空寂——热闹
便宜——昂贵
六.词语解释
1.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大致相同。本文指芦花搓进草绳里的数量相同。
2.寻觅:寻求,探索。
3.倾覆:(物体)倒下。本文指芦花被风吹往一个方向倒下。
4.空寂:空旷而寂静;寂寥。
5.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移动。
6.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7.遗憾:不称心;很可惜。
8.编织: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
9.祈求:诚恳地希望或请求。
10.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移动。
七.课文分析
小朋友们,芦花鞋是全文的线索,全文是围绕它来写的。
课文按照编芦花鞋—–卖芦花鞋—–城里人买芦花鞋—–脱芦花鞋的顺序组织材料,编排课文的。下面有几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课文理解。
1、“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都很开心,两双鞋在一家人手里传来传去地看个没够。”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全家人对这两双鞋很满意,从侧面表明了这两双芦花鞋做的很精致,很漂亮,也体现了全家人对这两双鞋的喜爱之情。
2、“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几十双芦花鞋到油麻地镇上去卖,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的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11双了。”请孩子们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天天”表现了青铜执着,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太招人喜欢了”“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11双了”表明那些芦花鞋制作得十分精致、漂亮,特别受欢迎。
3、青铜一家人空闲时编芦花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青铜一家生活艰难,做鞋卖可以挣点钱,补贴家用。
4、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青铜脱下芦花鞋后会做什么?
示例:青铜会把自己的芦花鞋送给那个人。
青铜一家人的生活态度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示例: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不能放弃希望,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上文片段节选自曹文轩(作者)的《芦花鞋》。
2.《芦花鞋》主要讲了青铜为了增加家里收入,编织芦花鞋,跑进风雪里,冒雪卖芦花鞋,赤脚踏雪回家几件事,最后为了满足一个顾客的需求,脱下自己的穿的鞋卖给对方,表现了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心灵。
3.用“”画出上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把两双鞋比作“四只鸟窝”“两对鸟”,表现了芦花鞋形状好看,还有灵动之美。
4.《芦花鞋》中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又是什么感动了你?
示例: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青铜以“今天天冷,更有人会买鞋”的理由说服家人,之一要去镇上卖芦花鞋;在雪越下越大的街上,青铜一直顶着风雪守着芦花鞋,直到卖完芦花鞋。这些都使我感动。青铜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顽强一直,以及为家人分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灵感动了我。
同步练习1
一、辨字组词。
搓( ) 祈( ) 屑( )
差( ) 折( ) 稍(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路人 一( )芦花鞋 一( )污迹
一( )雪屑 一( )叹息 一( )刺骨的寒冷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鞋的制作工序是( )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 )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 )编织成鞋( )。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这个片段写了( )。
3.用“”画出鞋的制作过程的句子。
4.用“先……然后……再……”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四、本文是一篇感人的故事,写到了家庭的温暖。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到亲人的温暖?写一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同步练习2
参考答案如下:
一、
搓(搓衣服) 祈(乞求) 屑(不屑)
差(出差) 折(折合) 稍(稍微)
二、一(行)路人 一(双)芦花鞋 一(丝)污迹
一(蓬蓬)雪屑 一(声)叹息 一(股)刺骨的寒冷
三、1.:,,。
2.芦花鞋的制作工序。
3.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4.我先用针穿了线,然后找出碎布,最后把碎布缝在一起形成布口袋。
四、示例: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和妈妈去承包田摘了点蔬菜,不知咋整的回来后就开始高烧。妈妈急忙给我吃了药,然后,又给我用白酒搓,可就在她把我的衣服掀起的一刹那,妈妈嗷了一声。原来,我的身上起了一些米粒大小的红点子。妈妈吓坏了,立即叫上爸爸打车把我拉到了市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我得的是紫斑症,是由于花粉或者食物过敏引起的,虽然不是太严重,也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就这样我成了小病号。
那段时间,爸爸因为要看管家里养的貉子,照顾我的责任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身上。当时,医生每天要给我挂三遍吊针,一挂就是三个来小时。早上、中午这两次针,因病房里有人,大家互相照顾,还好打发,可晚上要打到11点多,真是熬坏了妈妈。我每次梦中醒来,都看到妈妈坐着冰冷的板凳,趴在我的床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输液管……那一刻,我的心好酸,都是我,让妈妈的面容日渐憔悴;都是我,让妈妈的双眼布满血丝。我哭着说:“妈,对不起!”
可妈妈却笑了,她摸着我的小脸儿说:“傻孩子,咋还和妈妈客气呢?你有病,妈妈照顾你是应该的。只要你快快好起来,妈妈就高兴了。”一个多月的治疗,我的病终于好了,妈妈却瘦了一大圈。可她却风趣地说:“没想到我竟然减肥了!”看着妈妈久违的笑容,我的心里满是感激。
一、读拼音,写词语。
搓洗 祈求 污迹 遗产 震撼
葵花 纸屑 芦花 下雪 青铜
二、比一比,再组词。
祈(祈求)污(污迹)屑(纸屑)遗(遗憾)搓(搓洗)
诉(诉说)亏(吃亏)削(剥削)馈(馈赠)挫(挫折)
三、多音字组词。
dānɡ 当然kōnɡ 天空
dànɡ 适当kònɡ 空地
四、近义词。
均匀—(匀称)厚实—(结实)兴奋—(高兴)空寂—(空旷)
遗憾—(可惜)清新—(清爽)祈求—(请求)欣喜—(欢喜)
五、反义词。
均匀—(杂乱)欣喜—(悲哀)疑惑—(确信)厚实—(单薄)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暖和)的鸟窝 (闪着银光)的芦花 (细软)的绒毛
(清新)的空气 (不停)地寻觅 (针刺般)的寒冷
七、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物体)倒下。(倾覆)
2.空旷而寂静。(空寂)
3.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抚摸)
4.大可惋惜。(遗憾)
5.怀疑困惑。(疑惑)
6.寻找。(寻觅)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上文片段节选自曹文轩(作者)的《芦花鞋》。
2.《芦花鞋》主要讲了青铜为了增加家里收入,编织芦花鞋,跑进风雪里,冒雪卖芦花鞋,赤脚踏雪回家几件事,最后为了满足一个顾客的需求,脱下自己的穿的鞋卖给对方,表现了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心灵。
3.用“”画出上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把两双鞋比作“四只鸟窝”“两对鸟”,表现了芦花鞋形状好看,还有灵动之美。
4.《芦花鞋》中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又是什么感动了你?
示例: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青铜以“今天天冷,更有人会买鞋”的理由说服家人,之一要去镇上卖芦花鞋;在雪越下越大的街上,青铜一直顶着风雪守着芦花鞋,直到卖完芦花鞋。这些都使我感动。青铜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顽强一直,以及为家人分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灵感动了我。
10、《威尼斯的小艇》课文原文与朗读
[qq-video vids=g0931vbfwwb]
18.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美国的马克• 吐温,译者刘正训,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1、《威尼斯的小艇》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小艇 操纵 船艄 喧哗 雇用
窗帘 数码 祈祷 笼罩 簇拥
二、比一比,再组词。
难(难受)簇(簇拥)喧(喧哗)码(数码)执(执行)
雇(雇用)族(种族)宣(宣告)蚂(蚂蚁)垫(床垫)
三、多音字组词。
huá 喧哗sàn 散步
huā 哗啦啦sǎn 散文
四、近义词。
闻名—(著名)交叉—(交错)灵活—(灵敏)耸立—(挺立)
情趣—(情致)庄严—(庄重)摇晃—(摇摆)沉寂—(沉静)
五、反义词。
灵活—(迟钝)庄严—(庄重)摇晃—(摇摆)沉寂—(沉静)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世界闻名)的水上世界 (新鲜)的空气 (弯曲)的河道
(古老)的威尼斯 (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平稳)地穿过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庄严 庄重
1.我们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宣誓。
2.在严肃的场合,我们不能举止轻浮,要尽量保持(庄重)。
闻名 出名
3.这位老人在这村里是(出名)的手艺人,经过他手里敲刻的砚石既平滑又有重量。
4.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2.(许多人)紧紧围着。(簇拥)
3.十分寂静。(沉寂)
4.控制或驾驭时能灵活自如,完全如意。(操纵自如)
5.高高地直立。(耸立)
6.横的和竖的交错在一起。(纵横交错)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2.“操纵自如”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
(1)小艇速度极快。(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3.本课的写作特点是:把人的活动与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
4.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
5.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本段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独木舟;把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新月;把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比作水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