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杨桃同步练习二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图(tú pǔ )纸 宝座(zuò zhuò)
哈(hā hǎ)欠 哈(hā hǎ) 达
倒(dào dǎo)影 摔倒(dǎo dào )
二、按样子写词语。
认认真真(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哈哈大笑(AAB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亮晶晶(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课( ) 座( )
棵( ) 坐( )
交( ) 页( )
父( ) 贝( )
四、近义词。
准确——( ) 严肃——( )
平常——( )
五、反义词。
认认真真——( )
和颜悦色——( )
六、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1.爸爸一脸( ),让人望而生畏。
2.他犯了错,受到了老师( )的批评。
教育 教诲
3.老师们的( )使我一生受用。
4.老师( )我们要做诚实的人。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
2、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3、后来,老师的神情又变得“和颜悦色”了,这是为什么呢?
八、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的感觉。
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如下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tú )(zuò )
(hā )( hǎ)
(dào) (dǎo)
二、按样子写词语。
AABB:老老实实明明白白踏踏实实
AABC:栩栩如生恋恋不舍井井有条
ABB:沉甸甸红彤彤白茫茫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课(课桌) 座(座位)
棵(一棵) 坐(坐下)
交(交流) 页(页码)
父(父母) 贝(宝贝)
四、近义词。
( 正确)(严厉)
(经常)
五、反义词。
(马马虎虎)
(气急败坏)
六、选词填空。
1.严肃
2.严厉
3.教诲
4.教育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因为“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看到的杨桃像个五角星。
2、因为老师发现“我”画得很准确,同学们却说“不像”,老师意识到同学们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而盲目嘲笑别人。
3、因为他们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现出不好意思的神情。
八、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横、侧 远、近、高、低 庐山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画》同步练习
《画》同步练习
一、 拼拼读读写写。
wǒ xǐ huān huà xiǎo jī hé xiǎo yā
二、 填 空 。
“人”字共( )画,第一画是( )。
“火”字共( )画,第二画是( )。
“文”字共( )画,第一画是( )。
“六”字共( )画,第三画是( )。
三、给音节加声母。
īng ūn è ìn ēng ái īng
惊 春 色 近 声 还 听
四、照样子,在正确的反义词后面画√。
有——无(√ ) 远——还( ) 来——去( ) 右——大( )
天( ) 近( ) 云( ) 左( )
小——土( ) 出——人( ) 天——也( )
大( ) 入( ) 地( )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图上画的有( ),有( )、( ),还有( )。
2.远处画的是( ),近处画的是( )。
3.为什么“人来鸟不惊”?因为这是一幅( )。
《画》
一、选择题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听:tīng () tīn( ) 画:huà() hà(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色 : sè() shè( ) 春:cūn( )chūn( )21教育网
二、连线将意思相反的词语连起来
远 来 白 高 哭 晚 有
去 黑 近 笑 低 无 早
三、写笔顺
火:
文:
四、给带横线的字选意思,连一连
春去花还在 ( )
(1)离去 (2) 过去 (3) 来
人来鸟不惊( )
(1)惊奇 (2)害怕 (3) 惊人
五、读书上的古诗、看图画,回答问题
(1)画上的花总是( )、画上的鸟从来不会( )走、图上的水总是( )、图上的山的颜色总是( )。21cnjy.com
(2)这首诗写了( )( )( )( )这四种景物。
六、变一变。
1、加一笔变成新字
口( )( ) 木 ( )( ) 干( )( ) 王 ( )( )
了( ) 乌( ) 日( ) 大( )
2、加两笔变成新字。
口( )( ) 木 ( )( ) 干( )( )
十( ) 全( ) 人( )
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步练习
基础练习: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笼头(lónɡlǒnɡ)选择(zháizé)
摊贩(fànfǎn)官吏(shǐlì)
作坊(zuōzuò)都城(dōu dū)
一乘轿子(chénɡshènɡ)
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例:撑→船
________→买卖 ________→热闹
________→江湖 ________→轿子
________→马车 ________→招牌
________→毛驴 ________→小摊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功夫 工夫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 )。
2.他花了两天的( )学会了游泳。
四、句子练习。
1.张小军画的画,是多么入神啊!(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张择端 画 著名 一幅 的 了 画(连字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体探究:
一、名画概况(第1自然段)
1.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画中的人物(第2自然段
1.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
这句话表现了画中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中,作者连用了多个“________”来表现人物的不同身份,这是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后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A.语意未尽 B.引文的省略 C.说话时断断续续 D.列举的省略)。
3.我能接着写:有________,有________。
三、画上的街市(第3自然段)
1.这是一个( )结构的段落。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这一段中,作者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街市的热闹。
四、画中桥北头的情景(第4自然段)
1.在属于这个情景中的事物后打“√”。
①骑马人( ) ②推车人( )
③被吓的小毛驴( ) ④一乘轿子( )
⑤走江湖的医生( ) ⑥受惊的人( )
2.这里通过描述这个具体的情景,表现了张择端画的画非常________。
五、名画的历史价值(第5自然段)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一、
lónɡ zé
fàn lì
zuō dū
shènɡ
二、做 买卖 凑 热闹
走 江湖 抬 轿子
赶 马车 挂 招牌
骑 毛驴 摆 小摊
三、1.功夫
2.工夫
四、1.入神→传神
2.张择端画了一幅著名的画。
3.示例:大桥两侧的狮子形态各异,真有趣啊!
点拨:本题词语使用不当。“入神”是指对眼前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传神”形容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或物生动逼真
一、1.北宋张择端
2.《清明上河图》
3.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4.八九百年
5.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
1.人物的繁多
2.有 举例子 D
3.略
三、1. A
2.各种各样的店铺 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四、1
①③④⑥√
2.传神
五、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
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4、《画杨桃》课文原文与课文朗读
[qq-video vids=w3017z748c8]
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5、《画杨桃》教学反思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这个。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 “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有哈哈大笑的,有嘻嘻笑的;有偷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一股难为情的样子。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父亲和老师的话,总结“他们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让我感觉不足的是:在课堂上,还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而质疑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留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质疑的空间。
6、画杨桃同步练习二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图(tú pǔ )纸 宝座(zuò zhuò)
哈(hā hǎ)欠 哈(hā hǎ) 达
倒(dào dǎo)影 摔倒(dǎo dào )
二、按样子写词语。
认认真真(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哈哈大笑(AAB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亮晶晶(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课( ) 座( )
棵( ) 坐( )
交( ) 页( )
父( ) 贝( )
四、近义词。
准确——( ) 严肃——( )
平常——( )
五、反义词。
认认真真——( )
和颜悦色——( )
六、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1.爸爸一脸( ),让人望而生畏。
2.他犯了错,受到了老师( )的批评。
教育 教诲
3.老师们的( )使我一生受用。
4.老师( )我们要做诚实的人。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
2、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3、后来,老师的神情又变得“和颜悦色”了,这是为什么呢?
八、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的感觉。
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如下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tú )(zuò )
(hā )( hǎ)
(dào) (dǎo)
二、按样子写词语。
AABB:老老实实明明白白踏踏实实
AABC:栩栩如生恋恋不舍井井有条
ABB:沉甸甸红彤彤白茫茫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课(课桌) 座(座位)
棵(一棵) 坐(坐下)
交(交流) 页(页码)
父(父母) 贝(宝贝)
四、近义词。
( 正确)(严厉)
(经常)
五、反义词。
(马马虎虎)
(气急败坏)
六、选词填空。
1.严肃
2.严厉
3.教诲
4.教育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因为“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看到的杨桃像个五角星。
2、因为老师发现“我”画得很准确,同学们却说“不像”,老师意识到同学们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而盲目嘲笑别人。
3、因为他们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现出不好意思的神情。
八、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横、侧 远、近、高、低 庐山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画杨桃》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
《画杨桃》是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老师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课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能准确反应人物的内心世界。课文还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明白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并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课文,并通过交流,教师点拨,使学生学得更轻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做法的不同,读好对话的语气。
四、教学难点
读好对话的语气。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朗读视频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杨桃的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反馈:这是杨桃。杨桃是广东和海南一带常见的水果。表面有五条棱。杨桃没长熟的时候是绿色的,成熟以后是黄色的。果肉脆而多汁,有酸的,也有甜的。甜杨桃可以直接吃,酸杨桃则大多加工成蜜饯(jiàn)。
2.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杨桃”名称的来源?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杨桃在晋朝时就传入中国,因其悬挂枝头而称为“桃”,又因为此水果是过洋而来的,所以称为“洋桃”,后因笔误成为“杨桃”。在美国杨桃原名Carambola,但不易记忆,于是大家就以其横切面的图样称为星星果StarFruit。
3.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请同学们美美地、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标出自然段。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和词要多读几遍。
2.
(1)小老师领读词语
这些是本节课出现的新词语,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教师指名读,其他同学听清楚,他读对了大家就跟他一起读一遍。
靠边 班 级 倒 车 审 视 书 页 半 晌 争 抢 教 诲 笑 嘻 嘻 哈 哈 大 笑 和 颜 悦 色 神 情 严 肃 |
(2)开火车读词语
(3)找出多音字并组词
3.
(1)同学们,“审视”的“视”是看的意思,那么“审视”是怎样地看?
反馈:仔细看
教师总结: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这叫做拆分法。
(2)我们来看看“教诲”这个词语,谁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反馈:教育、教导
教师总结: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义的好办法。
(3)在这些词语中,谁能找出一组反义词?
反馈:和颜悦色——神情严肃
教师总结:找反义词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4.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2)多媒体课件出示摘苹果游戏。生字读对了,就可以摘下树上的苹果。
(
1.
图 课 座 交 页
2.
回忆识记方法,归类识记生字。
预设:加一加——图、课、座
减一减——交、页
换一换——课
3.
(1)利用“两看法”认真观察:看结构(宽窄、长短)、看笔画(压线、易错、穿插)
(2)教师重点指导
页:第一笔横长,撇在竖中线上起笔,上面的部分要写的窄一些。
“谜语”识记:贝字头戴博士帽。
4.
(1)师书写,生书空。
(2)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
(3)展示评价。
(4)修改后同桌互评。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观看动画朗读视频,注意听说话人的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说话人的语气。
3.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填空。
“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得像(五角星),同学们都(嘲笑)我,经过老师的(教诲),大家感到很(难为情)。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弄清“我”坐的位置,以及“我”所看到杨桃的样子,用“_____”画出来。
反馈: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的怎么样?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画出来,并用“○”圈出描写我画画一丝不苟的两个四字词语。
反馈: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所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不仅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还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你们真棒!这节课先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七)板书设计
画杨桃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8、《画杨桃》知识点、练习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图tú(图画)(图书)(图形)
课kè(上课)(下课)(课文)
摆bǎi(摆放)(摆平)(摆手)
座zuò(座位)(星座)(座号)
交jiāo(交往)(成交)(交代)
哈hā(哈哈大笑)(哈欠)(哈气)
页yè(页面)(书页)(页码)
抢qiǎng(争抢)(抢先)(抢夺)
嘻xī(笑嘻嘻)(嘻嘻哈哈)
三、易错字
摆:右部上边是“罒”。
座:部首是“广”,不要写成“厂”。
页:“页”的末笔是点。
四、多音字
倒 dào(倒车)dǎo(摔倒)
五、近义词
准确—精确 严肃—严厉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六、反义词
准确—错误 严肃—随和
七、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八、课后习题
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后哈哈大笑,说“我”画的不是杨桃,而是五角星。老师看到后没有笑,而是坐到“我”的座位上去观察,并让嘲笑“我”的同学也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让他们接受教育,明白道理。
练习及答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图(tú pǔ )纸 宝座(zuò zhuò)
哈(hā hǎ)欠 哈(hā hǎ) 达
倒(dào dǎo)影 摔倒(dǎo dào )
二、按样子写词语。
认认真真(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哈哈大笑(AAB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亮晶晶(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课( ) 座( )
棵( ) 坐( )
交( ) 页( )
父( ) 贝( )
四、近义词。
准确——( ) 严肃——( )
平常——( )
五、反义词。
认认真真——( )
和颜悦色——( )
六、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1.爸爸一脸( ),让人望而生畏。
2.他犯了错,受到了老师( )的批评。
教育 教诲
3.老师们的( )使我一生受用。
4.老师( )我们要做诚实的人。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
2、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3、后来,老师的神情又变得“和颜悦色”了,这是为什么呢?
八、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的感觉。
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tú )(zuò )
(hā )( hǎ)
(dào) (dǎo)
二、按样子写词语。
AABB:老老实实明明白白踏踏实实
AABC:栩栩如生恋恋不舍井井有条
ABB:沉甸甸红彤彤白茫茫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课(课桌) 座(座位)
棵(一棵) 坐(坐下)
交(交流) 页(页码)
父(父母) 贝(宝贝)
四、近义词。
( 正确)(严厉)
(经常)
五、反义词。
(马马虎虎)
(气急败坏)
六、选词填空。
1.严肃
2.严厉
3.教诲
4.教育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因为“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看到的杨桃像个五角星。
2、因为老师发现“我”画得很准确,同学们却说“不像”,老师意识到同学们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而盲目嘲笑别人。
3、因为他们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现出不好意思的神情。
八、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横、侧 远、近、高、低 庐山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画杨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片断
13 画杨桃
课题 画杨桃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认真研读教材,我认为文章中“我”的绘画作品、学生的嘲笑是引子,是铺垫,要着力表现的是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在老师的教诲过程中,我、同学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另外,文章巧妙地运用多种表达手段,如多处对比、人物对话、多种标点、情感留白等,真实地再现了绘画课上发生的场景,展示了人物内心发展变化的历程,诠释了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所以本课设计不仅要突出读的指导,还要注重文本的补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杨桃的图片资料,了解作者。(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等词语的意思。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3.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学习重点 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杨桃的图片资料和临摹技巧方面的知识。(师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水果。(板书:杨桃)谁能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杨桃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2.教师板书课题,并提问: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学生谈论关于杨桃的知识。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交流。
3.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进入情景。
4.学生齐读课题。 1.请说出几个热带水果的名称。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用时:10分钟)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围绕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查字典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按记叙文六要素来概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便于后文交流。 2.巩固练习。
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__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到的,把杨桃画成了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最后在老师的教导启发下他们认识到了错误。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对学生难认的字音示范读。
(2)出示本课生词:要求、叮嘱、审视、半晌、熟悉、哈哈大笑、一端、轮流……
(3)理解词语(审视、严肃等)。
2.指名说一说课文围绕杨桃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1.(1)学生画出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将句子读通顺。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生字生词。
2.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图画课上,老师叫我们画杨桃,“我”按照我的角度所见的把杨桃画成了像五角星一样,被同学嘲笑。老师则让每位同学坐在“我”的位置上看杨桃,教育了同学们。) 3.用“√”标出正确的读音。
(1)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shú shóu)悉。
(2)我们应(yìnɡ yīnɡ)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对于一些笔画简单、容易记忆的生字,让学生自己分析,练习书写;对于一些难写的字,教师示范,重点指导:
1.“图”:全包围结构,“国”字框要写匀称、工整。
2.“摆”“端”“轮”都是左窄右宽,左边约占三分之一。
3.“桌”要和“卓”字区分。 1.对于一些笔画简单、容易记忆的生字,学生自己动脑分析,练习书写。
2.结合教师指导识记“图”“摆”“端”“轮”“桌”等。 4.读一读,写一写。
kào biān xī hā
( ) ( )
shěn shì yán sù
( ) ( )
shǎnɡ wǔ jiào huì
( ) ( )
duān zhènɡ
( )
hé yán yuè sè
( )
教学反思 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画杨桃》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读、思、说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内涵、重点还是清晰的,整节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部分。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明白课文所讲的道理,学会实事求是地思考,处理问题。
学习重点 联系全文内容,感悟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先来听写本课生字词,看谁最棒。
2.温故知新,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预设生回答: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而引发的事情。) 1.听写生字词,同桌互改。
2.同学们根据上节所学内容,谈一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听写词语。
图画课 哈哈大笑
嘻嘻 交作业 座位
抢答 摆放
二、理解句子,感悟道理(用时:25分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找出动作描写的句子,体现了“我”什么样的态度?
3.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这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18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在班级进行汇报。
3.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18自然段。 (一)学习第1自然段,组内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1.学生读第1自然段。
2.学生找出动作描写的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动作描写体现出了“我”的一丝不苟。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18自然段。
1.默读课文,交流并提出问题。
(1)“我”是如何画杨桃的?
(2)同学们面对“我”的画是怎样的态度,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画出关于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后汇报。
(1)学生结合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进行体会,得出答案: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2)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出同学们当时的态度变化:由“嘲笑”到“不好意思”。
(3)通过对老师的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18自然段。 6.选词填空。
严格 严肃
张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一向很( )。
小强没有完成作业,李老师( )地批评了他。
教育 教诲
山村的孩子渴望受到良好的( )。
虽然我离开母校多年了,可是老师们的( )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7.判断下列各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肃”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肀”或“丨”。( )
(2)“审”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sh。( )
(3)“半晌”的意思是:
①过了好大一会儿。( )
②过了中午。( )
8.将把字句改为被字句,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
三、学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第13~15段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分小组自由诵读最后一段。
3.引导学生讲述: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出示课件。
4.教师小结:同学们,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会让我们受用终生的。 1.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形象地刻画出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诵读最后一段。
3.学生讲述学了这一课,自己的收获? 9.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这句话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教学的灵活性,导致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灵活性,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着重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画杨桃》教学片段
换位思考,感悟道理。(教学重点)
师:为什么同一个杨桃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呢?
生:因为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就不一样。
师:你们可真聪明!可是刚才嘲笑“我”的那些同学,他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于是,老师就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杨桃,你看看,看到了什么呢?结果呢?我来做老师,你来做同学(引读文章)。
(师生配合读)
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刚刚读前面那段话之后,你们仔细观察,这两段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同学们第一次读这么肯定,刚刚你却读得吞吞吐吐,为什么?
生:因为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杨桃的确像五角星。
师:那前面我说的话……
生:前面他们也不知道从那个角度看杨桃就像五角星。
师:那人家取笑了你,你会感到……
生:惭愧。
师:所以说起话来也会吞吞吐吐,你再看看,还会有什么原因,让你读得吞吞吐吐呢?
生:我觉得他们看错了。
生:他们亲眼看到了杨桃像五角星。
师:你再比较比较,看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二处有省略号。
师:对呀,这里的省略号放进去,就表示说话……吞吞吐吐、不连贯。你们想体验一下吗?
生:想。
师:那就同桌一个扮演老师,一个扮演学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看到了,真实的应该是五角星形的,文中的老师也知道了,他把学生们请到台上,学生们看到了真实的情况,这时老师由严肃变得高兴了,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了?
生:和颜悦色。
师:你来读读老师和颜悦色说话时的情景。
(生朗读)
师:拿出你的笔,画出老师的话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
(生读自己画的句子)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师:如果我看到的是五角星形的杨桃,我就画成——
生:五角星的杨桃。
师:如果我看到的是椭圆形的杨桃,我就画成——
生:椭圆形的杨桃。
师:这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生读第17段)
师:这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诗,能接上吗?横看成岭侧成峰——
生: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前两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是苏轼说的是看山,我们说的是看杨桃,不过,道理是一样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如果用我们的语言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太棒了!同学们,在画杨桃的时候,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样子的,其实,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实事求是,我们做人也要实事求是。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全文。
(生读)“有一次上图画课……”
师: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省略号的妙用,不同的符号有不同的效果。让我们记住这个道理,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读)“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师:最后让我们静静地从不同角度观赏杨桃。
赏析: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情动”,还要让学生“心动”。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这个道理,而是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这样的感悟才是学生的深切体验,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据此,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10、《玲玲的画》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评奖 画图 报纸 时间 拿出
时候 另外 合并 及时 伤心
二、比一比,再组词。
玲(玲珑) 详(详细)
幅(一幅) 叭(喇叭)
铃(铃铛) 样(样子)
福(福气) 趴(趴下)
三、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羊+(木)=(样)(样子)
平+(讠)=(评)(评奖)
八+(口)=(叭)(喇叭)
力+(口)=(加)(加工)
庄+(木)=(桩)(树桩)
曹+(米)=(糟)(糟糕)
崔+(亻)=(催)(催促)
长+(弓)=(张)(张开)
四、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仔细)地端详 (伤心)地哭
(懒洋洋)地趴 (高兴)地说
(开心)地笑 (仔细)地想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取得进步。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也很好。
六、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在□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怎么了?玲玲。”爸爸放下报纸问。
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晚—(早) 哭—(笑) 坏—(好)
3、因为玲玲把画弄脏了,所以她伤心地哭了。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第2自然段有5句话。
2、用“——”划出描写铅笔头上大白鹅外貌的句子。
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我有一支心爱的铅笔。
11、童年的水墨画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1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水墨画(mò nò) 染绿(lǎn rǎn) 破碎(suì shuì)
浪花(nànɡ lànɡ) 飞溅(jiàn jàn) 清爽(shǎnɡ shuǎnɡ)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水葫芦 一()山花 一()红蜻蜓
一( )斗笠 一()雨珠 一()小手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
2.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3.古代官员所用的玉饰腰带。()
四、看拼音,写词语。
shuǐ mò rǎn lǜ diào ɡān fěn suì lànɡ huā
( )( )( )( )( )
五、比一比,组成词语。
葫()拨()蘑()菇()
胡()泼()磨()姑()
六、根据例子,仿写词语。
清清爽爽:
一朵朵:
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同步练习2
[danger]参考答案如下:[/danger]
一、墨(mò) 染(rǎn) 碎(suì)
浪(lànɡ) 溅(jiàn) 爽(shuǎnɡ)
二、一(个)水葫芦一(朵)山花一(只)红蜻蜓
一(顶)斗笠一(串)雨珠一(双)小手
三、1.水墨画 2.斗笠 3.玉带
四、水墨染绿钓竿粉碎浪花
五、比一比,组成词语。
葫(葫芦 ) 拨(拨动 ) 蘑(蘑菇 ) 菇(蘑菇 )
胡(胡乱 ) 泼(活泼 ) 磨(磨坊 ) 姑(姑妈 )
六、根据例子,仿写词语
清清爽爽:平平安安安安静静白白嫩嫩
一朵朵:一个个一串串一只只
七、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同步练习3
12、《画杨桃》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观看写字动图,书空笔画和笔顺。
拼音 tú 拼音 kè
部首 口 部首 讠
笔画 8 笔画 10
拼音 bǎi 拼音zuò
部首 扌 部首 广
笔画 13 笔画 10
拼音 jiāo 拼音 hā hǎhà
部首 亠 部首 口
笔画 6 笔画 9
拼音 yè 拼音qiǎng qiāng chēng
部首 页 部首 扌
笔画 6 笔画 7
拼音 xī
部首 口
笔画 15
第2步:默读书写评级标准,查看组词图片,参照老师的书写临摹练习。
书写评级标准:
共计5★
(正确获1颗★;规范获1颗★;整洁获1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获2颗★)
第3步:读拼音写词语练习。
1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一、多音字
都dōu(都是)dū(首都)
作zuò(作业)zuō(作坊)
乘chéng(乘法)shèng(千乘之国)
笼lǒng (笼罩)lóng (竹笼)
二、近义词
保存——保管 热闹——喧闹 悠闲——清闲
普通——平常 紧急——危急 惊扰——打扰
名扬中外——闻名天下 形态各异——各种各样
三、反义词
完整——残缺 热闹——冷清 悠闲——忙碌
普通——特别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四、理解词义
闻名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名气。
形态各异:本课指画中在街上来往往的人的形状和样子各不同。
溜达:散步,闲走。
摊贩:摆摊子做小买卖的人。
作坊:本课指手工业工场。
惊扰:惊动扰乱。本课指小毛惊动扰乱了欣赏风景的人。
五、积累词语
描写形态多样的四字词语
形态各异 千姿百态 姿态万千 各种各样
ABB式词语
来来往往 清清楚楚 吞吞吐吐 形形色色 兢兢业业 结结巴巴密密麻麻
“又一又一”结构的词语
又踢又跳 又惊又喜 又高又大 又快又准
六、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七、句子解析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首先概括写了画面上人物多,然后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写画面上都有哪些人,主要是通过人物所从事的行业来表现的。“……”表示在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没有写出来。突出人物之多的特点,从而看出下了很大功夫。
2.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这句话通过介绍街上的各类店铺说明街市很热闹。句中的“……””表示街市上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建筑这里没有写,突出了街市的繁荣景象。“来来往往”说明街上人多,很热闹。连用五个“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行人的不同形态,展现了热闹非凡的街市景象。
八、问题归纳
1.你从“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读懂了什么?
“不到一寸”“黄豆那么大说明人非常小,可就是这样小的人,作者也把他们画得“清清楚楚”,这说明画家的绘画技巧十分高超。
2.作者为了写出“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不仅写各种店铺,还重点运用排比写出了形态各异的人。学习运用排比的方法写一段话,把一个意思说清楚。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3.《清明上河图》全图大致分为汴梁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课文只是侧重介绍了城内街市部分。你想象一下他郊外春光一个场景写一段话,注意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郊外春光一片大好。你瞧树木郁郁葱葱,沟渠边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都像赶趟似的。地里老牛迈着沉稳的步子,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人牵牛,一人吆喝,随着吱呀吱呀的犁耙声,缓缓地弯腰撒豆,时不时抬头看看远飞的水鸟。远处几个孩子正爬卧在溪头剥莲蓬,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树荫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聊天,瞧他们笑得多开心……
4.《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
有四个方面:
(1)这幅画历经八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这幅画内容丰富,描绘细致:人物众多,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3)画家画工精湛,虽人物众多,内容繁杂,但画家画得非常清楚、传神;
(4)画中表现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富有情趣。
总之,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都汴梁的风貌,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八、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同步练习及答案
基础练习: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笼头(lónɡlǒnɡ)选择(zháizé)
摊贩(fànfǎn)官吏(shǐlì)
作坊(zuōzuò)都城(dōu dū)
一乘轿子(chénɡshènɡ)
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例:撑→船
________→买卖 ________→热闹
________→江湖 ________→轿子
________→马车 ________→招牌
________→毛驴 ________→小摊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功夫 工夫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 )。
2.他花了两天的( )学会了游泳。
四、句子练习。
1.张小军画的画,是多么入神啊!(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张择端 画 著名 一幅 的 了 画(连字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体探究:
一、名画概况(第1自然段)
1.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画中的人物(第2自然段
1.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
这句话表现了画中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中,作者连用了多个“________”来表现人物的不同身份,这是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后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A.语意未尽 B.引文的省略 C.说话时断断续续 D.列举的省略)。
3.我能接着写:有________,有________。
三、画上的街市(第3自然段)
1.这是一个( )结构的段落。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这一段中,作者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街市的热闹。
四、画中桥北头的情景(第4自然段)
1.在属于这个情景中的事物后打“√”。
①骑马人( ) ②推车人( )
③被吓的小毛驴( ) ④一乘轿子( )
⑤走江湖的医生( ) ⑥受惊的人( )
2.这里通过描述这个具体的情景,表现了张择端画的画非常________。
五、名画的历史价值(第5自然段)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一、
lónɡ zé
fàn lì
zuō dū
shènɡ
二、做 买卖 凑 热闹
走 江湖 抬 轿子
赶 马车 挂 招牌
骑 毛驴 摆 小摊
三、1.功夫
2.工夫
四、1.入神→传神
2.张择端画了一幅著名的画。
3.示例:大桥两侧的狮子形态各异,真有趣啊!
点拨:本题词语使用不当。“入神”是指对眼前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传神”形容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或物生动逼真
一、1.北宋张择端
2.《清明上河图》
3.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4.八九百年
5.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
1.人物的繁多
2.有 举例子 D
3.略
三、1. A
2.各种各样的店铺 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四、1
①③④⑥√
2.传神
五、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
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