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山奇石》重点词语
中外闻名 黄山
风景区 陡峭 每当
南部 石盘 巨石
神奇秀丽 胳膊
尤其 一动不动 天狗望月
奇形怪状 翻滚 弹琴
那些 云海 仙人指路
山顶 金光闪闪 著名
风景如画 秀丽 秀美 一枝独秀
名不虚传 百闻不如一见
近义词:
秀丽——秀美 神奇——奇妙
尤其——特别 好像——仿佛
中外闻名——举世闻名
奇形怪状——怪模怪样
反义词:
陡峭——平坦 有趣——乏味
升起——降落 著名——普通
中外闻名——默默无闻
ABCC式词语:
金光闪闪 议论纷纷 白发苍苍 喜气洋洋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传记类阅读题的解题思路详解
惜春:从出生看惜春的三次回避选择
56个作文话题,56组分论点(递进式+对比式+并列式)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六大考点(表格版)
八省联考优秀作文:承受与不可承受
2、《太空一日》重点问题解析及词语解释等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杨利伟,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九重》一书。
二、故事背景
《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三、理解词义
1.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2.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4.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5.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6.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17):叙述了火箭起飞时“我”紧张的心理,及火箭产生共振时,“我”经受的痛苦。
第二部分(18—29):叙述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上的景致及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表现了“我”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第三部分(30—39):叙述“我”在太空中遇到的困难及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叙述“我”回航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五、问题归纳
1.品析“几秒钟”“上千吨”的表达效果。
“几秒钟”表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多,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温度之高。
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飞的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
3. 第12自然段从叙述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
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4.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
本题运用信息提炼法。(1)看到地球呈一段弧状。(2)看到地球各大洲和各国的方位。(3)特别仔细地分辨了中国各个省的方位。(4)俯瞰了首都北京。(5)看到了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5. 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细节,说明了什么?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表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6. “也许”“可能”等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删除,“也许”“可能”表示猜测,表明“我”把在太空中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认为是灰尘和高空不纯净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体现了作者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后果?
“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觉。
8. 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
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不知从何处传来,也很难描述出它准确的声音,所以作者说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
9.第51段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我”在飞船返回过程中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状况。
10.作者为什么用单独的一段将飞船停住的时间详细地写出来?
这个时间是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神舟五号”成功的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同时表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时刻。
六、课文主题
作者通过对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述,体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抒发了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3、《巨人花园》近反义词、词语解释、重点分析
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一个自私、冷酷的巨人在小男孩的启发下醒悟了,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和孩子们一起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作者简介
王尔德:十九世纪后期英国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诗集《里丁监狱之歌》,童话剧《快乐王子》《少年国王》《夜莺与玫瑰》 等。
多音字:
禁jìn(禁止) jīn(情不自禁)
似sì(相似) shì(似的)
结jié(结束) jiē( 结果实 )
乐lè(欢乐) yuè(音乐)
近义词
美丽——漂亮 突然——忽然
叱责——指责 仍旧——仍然
奇特——奇怪 冷酷——残酷
反义词
允许—禁止 奇特—普通
自私—无私 凶狠—和善
.自×自×式词语
自言自语 自娱自乐 自作自受
自由自在 自说自话
自怨自艾 自给自足 自私自利
自导自演 自吹自擂
词语解释
丰硕:(果实)又多又大,多用于抽象事物。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尽情:尽量由着自己的情感,不加拘束。
凄凉:寂寞冷落(多形容环境或景物)。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脸颊:脸的两旁部分。
叱责:大声地斥责。
奇特:奇怪而特别。
覆盖:遮盖。
【问题讨论】
1、说一说巨人花园的景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巨人的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巨人因为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巨人的花园终年是寒冷。当巨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孩子们又重新回到巨人的花园后,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说明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2、文章中多次用了对比描写,你知道它有什么好处吗?
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或对立的两个方面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
好处:对比的写法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能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主题概括】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4、《黄山奇石》重点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句子解析
1.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抱”、“蹲”、“望”、“一动不动” 等动词,把这块形状像猴子的奇石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了“猴子观海”的有趣。
2.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把“巨石”比喻成“一位仙人” 在指路,将奇石的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突出石头的有趣。“站”“伸”“指”等动词,写出了“仙人”的动作,使得 “仙人”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3.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这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伸着脖子” 从形状上写出了巨石上部的修长之美,“不住地啼叫”从声音的角度来写石头的特点。这句话把“金鸡叫天都”写得栩栩如生。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几种奇石?
课文写到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种奇石。
2.默读2—5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奇石形态的句子,想一想石头的形状。
①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②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③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④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3.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和第2、3、4、5自然段写石头有什么不同?
第2-5自然段详写,第6自然段略写。这样能突出表现几种奇石的特点,重点突出。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把黄山的石头称为“奇石”了吗?
因为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水果,有的像动物,有的像神,形状多样,惟妙惟肖,神奇有趣,所以作者把黄山的石头称为“奇石”。
课文主题
本课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表现了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的美丽壮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小散文,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的优美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一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起,介绍黄山风景区的位置和总体特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分写,分别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奇石的奇特之处。第六自然段是总结,告诉我们黄山上这样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吸引广大读者前去欣赏。
全文语言精练、遣词考究,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引导学生学习介绍景物的极好范本。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景、区、省、部、秀、神、尤、其、巨、位、著、形、状”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些、巨、位、每、升、闪、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至5自然段。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黄山奇石之奇。
4.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写一写某处景物。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根据课文描写,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应的画面,尝试模仿课文写几句话。
【教学准备】
制作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展示黄山美景】
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表达。
简介黄山: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就是我国著名旅游风景区黄山的美景。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中华十大名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今天,我们就去领略领略黄山的奇石。
2.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奇石?
(2)教师范读全文。学生合上书本专心听。
(3)指名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奇石?
3. 自由朗读
请大家自由把课文朗读三遍,不会认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4.同桌互听
请大家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发现同桌朗读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帮同桌指出。
5.指名朗读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名学生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开火车朗读全文。
师生评议。相机指导。
6.全班齐读
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文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欣赏黄山美景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老师范读,给学生定下基调。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请学生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奇石,是对学生倾听的检查,同时也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接下来学生自主练习、同桌互听,将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二、感受神奇
1.罗列奇石
(1)请大家默读一遍课文,将文中所有的奇石圈出来。
指名说一说:课文中一共写到哪些奇石?
【根据学生回答一一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指名读。齐读。
(3)不就是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吗?怎么一会儿成了猴子、一会儿成了狮子、一会儿成了仙人?
引导学生明白“想象”的奇妙作用。【板书:想象】
2.背诵课文
(1)黄山的景色美、石头奇,作者的文字美、写作妙,请你挑选两段课文背诵下来。
(2)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3)背给同桌听一听。
3.描述奇石
(1)这些奇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做一做黄山的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2)出示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大家好!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来欣赏黄山的奇石。
大家看,这块(几块)石头就是著名的 ,你们瞧, 。
(3)学生自主练习。
(4)指名描述。
4.重新命名
(1)同学们,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奇石的名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2)是呀,有的奇石用的是三个字,有的是五个字,不太整齐,大家能否想想办法,将它们都改为四个字呢?
(3)指名发言,师生讨论,相机引导。
(4)引导学生发现奇石命名规律:名词+动词+名词。例:
猴子+观+海=名词+动词+名词;
狮子+抢+球=名词+动词+名词;
仙女+弹+琴=名词+动词+名词。
(5)老师出示自己给奇石的命名:“仙桃石”改为“麻姑献寿”,“金鸡叫天都”改为“金鸡报晓”。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想象”的巨大作用,为后面的理解、说话、写话做好铺垫。其次是背诵练习,积累优美的语言,为后面做小导游这个活动打好基础。接下来,让学生扮演小导游介绍黄山奇石,对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要多加鼓励。最后是重新命名活动,帮助学生锤炼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学习字词
1. 认读词语:师出示本课新词,请学生认读。
闻名中外 秀丽神奇 一动不动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天狗望月 金光闪闪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奇形怪状
尤其 怪石 著名 雄鸡 有趣 啼叫 升起 南部
2.圈画词语: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在文中一一圈画出新词。
3.同桌检查
(1)按照顺序检查同桌认读。
(2)打乱顺序检查同桌认读。
4.识词游戏:课件“闪现”词语,学生抢识。
5. 生字认读
(1)出示带拼音生字,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识字游戏:分小组抢夺“生字卡”。一人出卡,另三人抢认。一轮结束,看谁抢到的卡片多。
6. 组词开花
(1)读词语
风景 景色 风景如画 秀丽 秀美 一枝独秀
著名 名字 名不虚传 闻名 新闻 百闻不如一见
(2)用“巨”“位”组词开花,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先读词,再识字,逐步缩小辨识单位,这样更符合低年级学生识字规律。小游戏有利于增加学习乐趣,避免生字生词学习的枯燥。扩词游戏,既是在巩固识字,又是在积累词汇,为下面的写话打下基础。】
四、尝试写话
1. 发现绝招
(1)同学们,作者把这些奇石写得那么有趣,有什么绝招吗?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
(2)出示第一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远方。
——将奇石比作人或者别的事物来写。
(3)出示第一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直接把奇石当作(变作)人或者动物来写。
2. 发现顺序
(1)同学们,奇石的名字在什么时候出现,也很讲究呢!请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又有什么规律?
(2)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发现:
就说“仙桃石”吧……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3)教师小结:将奇石名字放在前面的,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而把奇石直接当作人或者动物来介绍的,奇石的名字都放在这段话的末尾。
(4)师生合作,朗读这四段话。老师读含有奇石名字的句子,学生读具体描述奇石的句子。
(5)教师提示:同样的位置出现奇石的名字,句式也要略有变化,不能完全雷同。比如,我们还可以这样开头或者结尾:
游客们最喜欢的要数……了,……
……哈哈,这就是神奇的……了。
3. 学生写话
(1)从第六自然段里列举的三种奇石中挑选一个,展开想象,写几句话。
(2)出示图片,从这些图片中选择一幅,展开想象,给它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再写几句话。
(3)学生从以上任务中选择一项独立完成。
(4)小组内分享、交流。
(5)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重点在引导学生模仿写话。在学生动笔前,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对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个引导,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在奇石和名称之间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选择一定的段式。这样的指导,便于学生迅速“入格”,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五、写字教学
1.引导分类:这九个生字,你觉得那几个特别难写?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将容易把握的生字挑选出来。
2.教师示范:抓住难写的字,适时指导。
南:上部写扁一点,短竖在竖中线上,下部略微向左倾斜一点,下面部分稍宽,三横要等距。
巨:注意笔顺,最后才是竖折,竖略微向内有一点弧度。四横要等距,中间两横略短,但不能太短。
每:上部两笔写扁一点、小一点,注意写好“母”字的第一笔,竖要向左倾斜,折要向右下倾斜。
升:独体结构,注意第一笔是横撇,控制好角度,第二笔长横,舒展,第三、四笔将长横平均分为三等分。
3. 学生书写: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描红一遍、临写两遍。
4. 展示评议:挑选有代表性的书写在投影上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5. 学生书写:每个字在田字本上各写两遍。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要抓住关键笔画,指导到位。关键笔画的指导,要抓住起笔位置、角度、长短、与前面笔画的关系等要点。】
【板书设计】
9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想象 仙人指路
黄山奇石—————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
——选自《培生新教案 小学语文优课设计》二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一,想象开课。铺垫黄山奇石是人们想象的奇。
二、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教学文章第一自然段。引出石头的奇
三、细读文本。在朗读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奇
四、对比阅读2-5自然段。感受作者文字的奇。(同为介绍奇石,却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着手,不用重复的句式来描述可谓妙哉。
五、总结梳理,黄山奇石其在何处。
六、拓展阅读季羡林笔下的“飞来石”。在与文章对比,学习加入自己的感受。 七、欣赏黄山景色。介绍季羡林笔下的奇松。激发学生对黄山的向往
语文学习不光是语文知识,字词基础,更要通过文本对话。语文的阅读教学是需要学生与课本进行直接对话的,而文本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是没有难度的,那么在教学中就需要在文字的深处着手,教学生不理解的,将学习活动扎根于学生需要去学习的内容上。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文本的阅读基础上帮助孩子更好的和文本和作者对话,从而实现真正的阅读。
6、《青蛙卖泥塘》近反义词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解析
近义词
吆喝——叫卖 舒服——舒适 应该——应当
周围——四周 采集——收集 播撒——播种
应该——应当 绿茵茵——绿油油
反义词
买——卖 舒服——难受 周围——中心
尽情——拘束
理解词语
吆喝:大声喊叫或叫卖。
播撒:撒播,撒。
尽情:尽量由着自己的情感,不加拘束。
愣住:因为惊讶而暂时未能做出反应,表示停滞的状态。
句子解析
1.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几个钱搬到城里住。
心理描写,交代青蛙卖掉泥塘的原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泥塘里的水太少了。”
“好是好” 是野鸭对池塘的评价,“池塘里的水太少了”写出了野鸭的建议。
3.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采集草籽、播撒”写出青蛙的积极行动,可以看出青蛙很勤劳。“绿茵茵”写出了泥塘开始变得美了。
4.青蛙想,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用它们把水引到泥塘里来。
这是对青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通过“跑、找、砍、破、接、引”这几个动词写出了青蛙善于思考,爱劳动,它在努力的改变着泥塘的现状。
5.于是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栽、种、修、盖”写青蛙听取小动物的建议后而付出的行动,写出了青蛙进一步努力改建泥塘的过程。
6.青蛙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愣住了” 说明青蛙突然醒悟,发现这么好的地方,不应该卖掉。这是一个反问句,答案含在问题中。
7、《雷雨》词语理解课文重点句子问题分析
理解词语
黑沉沉:形容黑暗(多指天色)。
垂:东西一头挂下来。
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缓慢增减。
清新:清爽而新鲜。
迎面扑来:正对着脸扑来。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雷雨前的景象。
第二部分(4-6):写雷雨中的景象。
第三部分(7-8):写雷雨后的景象。
句子解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黑沉沉”说明雷雨前的云很厚、很黑、很低。
2.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一动也不动”指没有一点风,树叶都静止不动了。“一声也不出”说明了暴风雨来之前很安静。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垂”“逃” 两个字用得好,说明风很大,蜘蛛特别害怕,赶快逃走了。
问题归纳
1.读课文,说说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雷雨的?
课文从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写雷雨的。
2.雷雨来的快,去的也快。
雨越来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越来越小。
3.雨后的景物和下雨前有什么不同呢?
下雨前,“满天乌云”,蝉“一声不叫”,蜘蛛仓皇“逃走了”,感觉很压抑、惊恐;下雨后,“天亮了、彩虹高挂天空”,蝉“叫了”蜘蛛此时的悠闲地“坐在网上”,感觉非常愉悦、清新。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8、《繁星》词语解释重点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一、多音字
觉jué(觉得)jiào(睡觉)
数shù(无数)shǔ(数不清)
二、近义词
静寂—安静 梦幻—梦境 微小—细小
三、反义词
模糊一清楚 静寂—嘈杂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摇摇欲坠一稳稳当当
四、理解词语
繁星:多而密的星星。
纳凉:乘凉。
静寂:没有声音;很静。
群星密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摆布着,形容事物很多。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梦幻:如梦的幻境;梦境。
五、词语搭配
(密密麻麻)的星星 (静寂)的夜 (星群密布)的蓝天
六、词语扩展
AABC式词语:
摇摇欲坠 滔滔不绝 井井有条 彬彬有礼 落落大方 侃侃而谈 津津乐道
ABAC式词语:
半明半昧 自言自语 不紧不慢 若隐若现 绘声绘色 不折不扣 患得患失
七、句子解析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得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九、课文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坐井观天》重点词语
听写:
坐井观天 井沿 回答 大话 无边无际
弄错 口渴 喝水
近义词:
无边无际——一望无际
坐井观天——管中窥豹
反义词:
问——答
对——错
抬头——低头
无~无~式的词语:
无边无际 无拘无束 无穷无尽
无忧无虑 无牵无挂 无时无刻
无依无靠 无声无息 无法无天
解释: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小,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看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不能自以为是。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传记类阅读题的解题思路详解
惜春:从出生看惜春的三次回避选择
56个作文话题,56组分论点(递进式+对比式+并列式)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六大考点(表格版)
八省联考优秀作文:承受与不可承受
10、《寒号鸟》重点词语
听写
晴朗 劝告 哆嗦 懒惰 啰嗦 得过且过
冰窖 山脚 当作 前面 几阵 枯草
正好 清早 现在 将来 枝头 夜里
大雪纷飞
懒惰的寒号鸟不听喜鹊的劝告,不去衔草做窝,整天得过且过。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还不停地哀号着,不久便冻死了。
近义词
:
劝告——劝说
哆嗦——颤抖
暖和——温暖
赶快——赶紧
懒惰——懒散
反义词:
懒惰——勤劳
温暖——寒冷
得字短语:
冻得直打哆嗦 洗得干干净净 表现得很出色 高兴得睡不着觉
冷得像冰窖 快得像火箭 慢得像蜗牛 疼得像针扎
课文寓意:
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
关于勤劳的名言警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泰勒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传记类阅读题的解题思路详解
惜春:从出生看惜春的三次回避选择
56个作文话题,56组分论点(递进式+对比式+并列式)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六大考点(表格版)
八省联考优秀作文:承受与不可承受
11、《葡萄沟》重点词语
茂密 凉棚 五光十色 好客 阴房 碉堡
水果 月份 上坡 树枝 展开 起来 好客
老乡 收入 城市 利用 空气 水分
近义词:
茂密——繁茂
喜爱——喜欢
热情——亲热
有名——著名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反义词:
甜——苦
喜爱——讨厌
热情——冷淡
流动——固定
有名——无名
含数字的词语:
五光十色 独一无二 三心二意 成千上万 十全十美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传记类阅读题的解题思路详解
惜春:从出生看惜春的三次回避选择
56个作文话题,56组分论点(递进式+对比式+并列式)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六大考点(表格版)
八省联考优秀作文:承受与不可承受
12、《黄山奇石》重点词语
中外闻名 黄山
风景区 陡峭 每当
南部 石盘 巨石
神奇秀丽 胳膊
尤其 一动不动 天狗望月
奇形怪状 翻滚 弹琴
那些 云海 仙人指路
山顶 金光闪闪 著名
风景如画 秀丽 秀美 一枝独秀
名不虚传 百闻不如一见
近义词:
秀丽——秀美 神奇——奇妙
尤其——特别 好像——仿佛
中外闻名——举世闻名
奇形怪状——怪模怪样
反义词:
陡峭——平坦 有趣——乏味
升起——降落 著名——普通
中外闻名——默默无闻
ABCC式词语:
金光闪闪 议论纷纷 白发苍苍 喜气洋洋
【佳作选登】鸣神樱与长弓
【佳作选登】观璀璨星河
【佳作选登】一种声音,一段回忆
【佳作选登】难忘的声音
【佳作选登】半勺糖
传记类阅读题的解题思路详解
惜春:从出生看惜春的三次回避选择
56个作文话题,56组分论点(递进式+对比式+并列式)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六大考点(表格版)
八省联考优秀作文:承受与不可承受
13、《黄山奇石》课文原文与朗读
[qq-video vids=i0526ahf6q4]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