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弘扬学习好家教好家风心得体会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我个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主要应做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活正规而有序,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事。如教育孩子养成早起、早睡,长期做下来,孩子自己也能学会独立按一贯的生活规律来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一旦孩子习惯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那么时间观念就己内化成他自己的一种宝贵素质,自我意识的控制力就得到了长足发展;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惰,应该有意识的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整理书包、书桌、自己的衣服自己晾晒……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地是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情能力,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当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孩子的独力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就增强了很多。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方面我们要求他做到:教师上课时要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不开小差;养成定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他做作业时我们不在旁边陪他,监督他,我要他不懂的问题自己查资料,查不到时我们才会提醒他和启发一下,只在作业难点上和孩子一起分析,慢慢养成他独立思考的自学习习惯。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三、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与孩子沟通时,也应注意时间和环境,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以前我经常在全家吃饭时,教育孩子、寻问功课等,紧张的气氛令孩子有时吃不下饭,经常是愁眉苦脸的,我气上心头,满脸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饭菜,谁也吃不下。后来,通过跟其他家长交流,我现在就经常利用晚饭后散步和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询问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及时搏捉孩子思想上的细微变化;跟老师进行有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有效结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家长成员间要配合黙契
为教育孩子,作为家长成员之间要配合黙契,形成合力,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引领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间目标一致,态度不统一,往往会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受到另一方面的干扰,孩子在多重选择面前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家长的心血必然付之东流。我和家庭成员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孩子逐步形成有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是我家庭教育的一点心得休会,当然不同家庭情况,不同的孩子,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相互学习中进步,我们最终的目地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自已的孩子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弘扬学习好家教好家风心得体会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我个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主要应做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活正规而有序,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事。如教育孩子养成早起、早睡,长期做下来,孩子自己也能学会独立按一贯的生活规律来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一旦孩子习惯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那么时间观念就己内化成他自己的一种宝贵素质,自我意识的控制力就得到了长足发展;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惰,应该有意识的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整理书包、书桌、自己的衣服自己晾晒……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地是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情能力,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当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孩子的独力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就增强了很多。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方面我们要求他做到:教师上课时要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不开小差;养成定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他做作业时我们不在旁边陪他,监督他,我要他不懂的问题自己查资料,查不到时我们才会提醒他和启发一下,只在作业难点上和孩子一起分析,慢慢养成他独立思考的自学习习惯。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三、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与孩子沟通时,也应注意时间和环境,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以前我经常在全家吃饭时,教育孩子、寻问功课等,紧张的气氛令孩子有时吃不下饭,经常是愁眉苦脸的,我气上心头,满脸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饭菜,谁也吃不下。后来,通过跟其他家长交流,我现在就经常利用晚饭后散步和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询问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及时搏捉孩子思想上的细微变化;跟老师进行有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有效结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家长成员间要配合黙契
为教育孩子,作为家长成员之间要配合黙契,形成合力,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引领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间目标一致,态度不统一,往往会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受到另一方面的干扰,孩子在多重选择面前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家长的心血必然付之东流。我和家庭成员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孩子逐步形成有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是我家庭教育的一点心得休会,当然不同家庭情况,不同的孩子,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相互学习中进步,我们最终的目地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自已的孩子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弘扬学习好家教好家风心得体会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族对修养、气质、智慧、人品的传承,家风是由父母家族长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这样一代代的传承。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不断继承和发展,使整个家族有了一种灵魂和底蕴,家风传承越久家族底蕴越深厚.
首先是修养,一个好的家风会让人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前几天在公交站台有一幕很让我感动,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几岁的小女儿在公交站台等车,小女孩手里吃着零食,然后随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妈妈望着她对她说“妈妈在家里怎么教你的?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赶快捡起来丢旁边的垃圾桶里”小女孩弯下腰把垃圾捡起来丢到了垃圾桶里。年轻妈妈的教育让小女孩知道了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这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小女孩在妈妈这样的教育下必然会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
说到气质大家脑海里肯定出现了大家闺秀,绅士风度这样的词语,对,就是这样的,良好的家风会有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有气质的家庭的家风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小时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说脏话,见了长辈要行礼打招呼,走路要目视前方腰板挺直等等。这也是培养一个人的气质的一种表现。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 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智叟认为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动,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有人会想我们是在谈家风,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而已,其实不然,愚公为什么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那是因为愚公的家风,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办到搬走两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的大智慧留给了后人,后人一代一代传承这样的家风,相信一定会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个家族的家风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诚信,正直,勇敢,真诚,坦荡,宽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醒等等。
社会是由家族组成的,好的家风会形成好的社会风气,一个民族的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好的家风的传承,让我们把好的家风传承起来为社会的繁荣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4、最新弘扬好家风好家教心得体会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的年龄相仿,一个高中,一个初中,儿子的年龄和她们相差六七岁,女儿上小学那时,可以说我作为父母,那算不上是真正的家庭教育,最多也就是检查一下作业,给他们讲讲不会的题目,但是在那个过程当中,我表现最多的就是指责和说教,也就是把自己原生态的家庭教育方式给使出来了,其实父母的一言一行,真的对孩子影响很深,还记得是儿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对我讲的一句话,让我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一次儿子放学回到家,我说快点把作业拿给我检查,你听到了吗,怎么还不去拿,说这些话的语气都是在命令式的,这时儿子向我说:“妈妈,你不能心平气和地跟我说吗。”我问他心平气和有用吗,他说你试都不试怎么知道没用,是的孩子需要一个好的感受,孩子能得到好的感受,才能做出好的行为,从那以后,我特别留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得到夸奖,我儿子也是,小学一年级时,我发现检查他作业的时候,只要跟他检查出来错误,他就不高兴,还不能虚心的去问问题,就是在那里生气,闹情绪,我就跟他讲,什么时候你认为这个题目你自己想把它整明白,你再来谦虚地像我和我姐姐请教,如果有情绪真能解决问题,对你的学习有帮助,你也可以选择,你试着听从内心的想法,过一会,他会很不好意思的拿着作业来到我跟前说:“妈妈,你跟我讲讲。”这个时候我认为不要去指责他,让他自己学会判断,给他点时间。
在学习上给予孩子最多的应该是正确的引导,我给孩子说,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真的特别重要,老师讲的知识点一定要认真的去听,把今天学习的知识整理清楚,弄明白,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去问,可以问老师和同学,不耻下问,你们学过这个道理,还要结合今天学习的重点,去做练习,多见题型,儿子喜欢做课后的练习,每天都能做一张课外的试题,尤其是快接近期末考试的时候,他一天下来就是四张试卷。
我特别喜欢儿子跟我聊天,不管他说什么,我现在都学着不去打断他,以前都是嘴上说我再听,其实心不在焉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敷衍他,他会气馁就不愿意去说了,只有孩子肯说,才能练习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活力、有担当、有一颗感恩的心、一种积极的精神、一分不怕吃苦的毅力,但是父母光有爱是不够的,需要陪伴、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要给予精神鼓励,父母的改变不容易,让我们和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觉得是不容易,但是真的很幸福。
5、弘扬好家教好家风心得体会精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呢?家中没有明确的记录或说法,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家风的理解却愈发深刻。
自从我记事以来,我家就是人人羡慕的四世同堂家庭,家中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父母、姐姐和我,还有两个叔叔、三个姑姑、二爷爷一家人,再远一点家族成员就更多了。每逢家中有嫁娶等大事,都是一次家族成员的大检阅。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事情在家族成员的集体努下都能圆圆满满的完成。
20_年,小外甥出生了,围绕着取名的问题,爸妈还有姐姐、姐夫、我等一家人又围坐一起讨论起来,最后,还是父亲一锤定音,“我们这个家庭,人口多,团聚一起没有矛盾争端,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我看就叫‘和和’吧”。在父亲的提议下,小外甥取名“和和”,象征了我们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和睦”不就是我的家风吗?家家和和睦睦,方有我们国家的和谐。
家庭的和睦,来自于每个人都坚守“孝”的信念。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申之以孝悌之义”,作为孟子的后辈,我们家中更是尊奉“百善孝为先”。老爷爷七十多岁时身体不好,卧病在床,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爷爷却毫无怨言,每日端茶喂饭,必亲尝冷热,温度合适才给老爷爷。夏天天热,爷爷每天必给老爷爷擦洗身体;冬天天冷,一定将炕烧得暖暖和和的。老爷爷晚年虽是久病之躯,却没有遭一点罪,他走时是安详的,因为床前有孝子的陪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确,好的家风,影响着人的成长成才,现在我的儿子也已九岁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我们国家的和谐,我们更应该传承优良家风。无论世事如何流转,让我们家“尽行孝道,家庭和睦”的家风永远流传。
6、弘扬好家教好家风心得体会精选
“校有校规,家规家规”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到“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这些问题,同学们就会傻眼了。
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记得在小的时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儿,都会忘记爸爸或妈妈规定的时间回家,玩儿的尽兴的时候就会很晚回去。让大人们很着急,于是妈妈就对我很认真地说:“我们是怎么规定的时间,为什么每次都不遵守规定,这么晚才回来。现在我们就规定,同样的错误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吗?”我点了点头,并向妈妈保证下一次一定遵守规定,按时回家。
好景不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时候,我的作业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儿,妈妈告诉我最晚六点半回家,不要影响别人家吃饭的时间,我同意了。我们玩儿得非常开心,她的妈妈再三邀请我在她家吃饭,我欣然的接受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打电话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为已经超过七点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没有准时回家,并且在别人家吃饭不光打扰了别人,也给别人带来负担。暗下决心,绝不再犯。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家风、家训、家教”是什么。“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如果没有“家训”,那么就会把后代宠坏,只有让他(她)知错就改,然后再慢慢教育(她)。我想这就是“家风、家训、家教”吧!
7、弘扬好家教好家风心得体会精选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精神道德的沉淀,是世代传承、经久不息的文化品格。家风纯正,社会风气才能积极向上。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把做合格党员的要求融入家庭文化建设,推动党员干部自觉立好家规、正好家风、处好家事、管好家人,涵养优良家风,促进党风政风。
重表率,做清澈家风的“领跑者”。党员干部正家风,首先就是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为家人做表率。要充分认识家风和党风、政风、民风的紧密联系,树信念、强党性,培养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只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行得正、坐得端,常怀敬畏自省之心,带头遵纪守法、勤政爱民,表里如一地践行党员干部应遵循的要求和准则,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勇于担当,以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人格魅力赢得家人尊敬、信赖和支持,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家庭成员,引领清澈家风。
重规矩,做严实家风的“定立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家庭为人做事的规矩。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正方能作风正,建设严实家风,是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要在清正家风上下实在功夫,管好家里的人,立好家中的“法”,对家人严格要求,防微杜渐,做到从严治家、公私分明、公权为民。与家庭成员共同讨论制定家规家训,引导教育家人牢记党纪国法,提高认识水平,明辨是非曲直,抵制歪风邪气,在相互关怀、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中逐步形成风清气正、从严从实的良好家风。
重传统,做敦厚家风的“继承者”。中华民族历史灿烂悠久,有着千百年重视家风的传统,孕育了许许多多至今依然影响深远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家风。从古到今,历代先贤、名人大家大都十分看重家风家训,忠义并举、勤俭治家、谦诚礼让、敬老孝亲等,这些家风家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营养,历久弥新,被代代人称颂和弘扬。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当代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也用他们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情怀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后人留下了动人家风和磅礴的精神力量,党员干部要传承这些好家风,用家风教育和感染每一位家庭成员。
重纳新,做新型家风的“开创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前传统的家庭文化受到各种新变化的冲击,家风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弱化,然而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的现实,在当今“小家庭时代”,重拾家风尤为重要。党员干部要带头开创新型家风,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剥离落后保守,倡导开放多元,将传统家风融入时代精神内涵。只有每个家庭都散发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社会才能文明进步、和谐发展。
8、弘扬好家教好家风心得体会
、家风家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家风总体上是与社会大环境相关的,家风在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风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好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那些积极向上的家风家教,渗进子孙后代的血液,渗进社会的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只有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能滋养出好的品格和民风。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念。
二、家风家教是现代公民德育的奠基
家、家族既是文明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也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细胞”,还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链接”。因而,家风家教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现代社会,家教不仅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一个缺乏基本家教而能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社会公民的现代人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人们常把家教看作是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风向标。
三、家风家教影响人的一生
孩子最重要的素质来源于社会遗传,而社会遗传来自于和孩子接触的所有人,首先主要是家人,只要和孩子有接触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有能够进入孩子眼睛的行为和进入孩子耳朵的声音,事实上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孩子接触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其实也都是在对孩子上课。因此,作为家庭乃至家族整体素质反映的家风要比单独亲职的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所以,家风家教会影响人的一生,父母长辈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一生都会打上家教的烙印。
四、家风家教有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家教是人生第一堂教育课,良好的家教有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藉、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家教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家庭成员刻骨铭心。
五、家风家教造就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
优良的家风家教就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有时候与一个人接触,很快就感觉到他的文明程度、道德自律、举止进退、做人修养,乃至人格人性。这些品质多半与家庭的影响、家学的渊源、家风的承继、家教的成果有密切的关系。
9、关于弘扬好家风好家教心得体会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风好,这个人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风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教训是沉痛的。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有优劣之分!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孟母三迁》和《曾子杀彘》的优秀家教故事,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注重家教的父亲,他在《诫子书》中这样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告诫那八岁的儿子: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于是像孟子、岳飞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便在这样的家教中应运而生。
家教,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传男不传女”,已被岁月的流冲走,而那些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中华民族文明的脚步正在新时代的家风中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