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音乐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感受节奏的变化。
2、乐意跟着老师一起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2、有快慢节奏的背景音乐
3、鼓一只
三、活动过程
1、引出
师:今天,我们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啊,我们先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吧。
师:我们班的宝宝可是都很能干的哦,我们来为客人老师唱首歌《头发肩膀膝盖脚》。
2、语言游戏《在哪里?在这里》
(1)引导幼儿幼儿说出歌曲中所唱的身体的各部位。
师:刚才歌曲中唱到了我们身上的哪些地方啊?
师:好,那请你们用手指指看。
(2)教师有节奏地提问,幼儿根据节奏回答得有快有慢,并且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摸摸相应的部位。
师:你的眼睛在哪里?(头发,肩膀,鼻子……)
幼:我的眼睛在这里!
3、跟着小鼓有节奏地进行游戏
(1)引出小鼓
师:这是什么呀?
师:哦,是一个小鼓,这个小鼓还会唱歌呢。谁能让小鼓唱起歌?(请3-4名幼儿尝试让小鼓“唱歌”)
(2)引出小手进行节奏游戏
师:小鼓今天来到我们班是想和我们的小手做朋友的,那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呢?
师:看看胡老师的小手在干什么?(爬呀爬、捏拢放开、拍手、拍肩……)
师:哇,小手有那么多的本领,那赶紧和小鼓做个游戏吧。小鼓唱歌唱的慢慢的,小手也要慢慢地做动作,如果小鼓唱得快快的,那我们的小
手也要快快地做动作。大家的小手准备好了吗?
(3)引出小脚进行节奏游戏
师:我们的小手那么能干,还和小鼓做了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的小脚想不想做游戏啊?
师:小脚会干什么呢?(跺脚)
师:原来小脚可以跺跺跺,那我们也来和小鼓做游戏吧。注意哦,耳朵听仔细拉,小鼓唱歌可是有快有慢哦,小脚也要跺的有快有慢。
4、在手脚会节奏游戏的基础上,学动身体
师:我们的小手小脚会做游戏,我们的身体也会动哦,你们看,老师的身体还会跳舞呢。
师:瞧,我可是听着音乐做动作的哦,我一下子快快的,一下子又慢慢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5、 结束
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带领幼儿有快有慢地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并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有趣的音乐很感兴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本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2、中班语言教案:会动的身体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动的身体 活动背景:
中班孩子的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显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兴趣,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信心,也开始萌芽。
活动最好在孩子生活需要的情景中进行,如:体育活动中孩子发生不安全因素了,或者同伴的身体有些变化了等等。
本活动努力使孩子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同时,对自己身体的安全有所重视。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孩子对自己身体“哪些部位会动"的探索,不可能完整,但是孩子探索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如果可以将孩子敏锐的目光和强烈的兴趣引向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那么,这样探索活动的结果,又何需去苛求呢。
内容与要求:
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对身体感兴趣。
活动准备:
纸偶娃娃,人物动、静活动图片,如跳舞、织毛衣、踢足球等,记号笔等。
过程与指导:
一、做游戏“木头人”
——孩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动的,老师正好作小结。
老师(小结):人不动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们都是有生命的。
二、跟着音乐动一动
——让灵动的身体与前一个活动“木头人"形成鲜明的比较。
三、说说:人有哪些活动
老师:跳舞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她在干什么?织毛衣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踢足球也是一种活动。你们知道,人还有哪些活动呢?
——了解人的许多活动,感受生命的丰富。
四、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
人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活动呢?是因为人的身体的许多部位能动。
1、边动边记录:你的身体有哪些地方会动的?
——记录在纸宝宝上。
2、讲讲哪些地方能动,讨论:
·这个地方能动使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如果不会动会怎么样?
·这里会生什么病?
——通过“能动”和“不能动"的比较(在感受不会动时,可以请 孩子尝试不动某部位,做一件事,可以有这样的指导语“瞧,不动不行吧”、“动了才方便呢"等等),感受活动部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介绍骨折、脱臼。
——与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与本班孩子的健康情况相结合则更好。
五、我们身体会动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以后慢慢去发现
——这个活动还没有完,因为事实上,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发现 还没有停止,可以在教室挂本本子,供孩子进行专题记录。
3、小班游戏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音乐快慢的明显变化,并且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来做出相应的动作。
2、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用各种身体动作去感知音乐节奏的快慢,让幼儿获得丰富,愉悦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音乐一首(快慢明显的音乐),猴子,兔子,蜗牛,乌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放音乐,跟着音乐做游戏。
2、教师与幼儿一起跟着音乐来做,帮助幼儿复习以前学的知识,巩固对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二、欣赏音乐,初步感知音乐的快慢。
第一遍放音乐,引导幼儿区别音乐的快慢。
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很对,在这首音乐里有的快有的慢,你们真棒,我非常喜欢你们。
三、根据音乐的快慢,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如果音乐快,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如果音乐慢呢,你又会做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那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动作把,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快慢啊。
教师:我来看看谁做的最漂亮,并且和别人不一样,就让他上来给咱们表演。
小结:你们刚才用各种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快慢,你们很棒,但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着急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也想和你们一样跟着音乐来表演
四、 探索不同动物的不同动作,巩固音乐的快慢。
1、教师出示图片,猴子,兔子,乌龟,蜗(问什么动物走路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
2、跟着音乐学小动物走路。
小结:音乐有快有慢,小动物们走路也有快有慢都不一样,真的好神奇啊。
教师:来把,让我们最后跟着音乐做你自己最喜欢的动作。
五、 放音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并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有趣的音乐很感兴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本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4、大班健康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眉飞色舞》、《兔子舞》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木头人出现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
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
3、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听音乐表演。
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并讲述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表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师:找一个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
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
5、听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
三、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贾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
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
4、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
四、表演《眉飞色舞》
1、幼儿表演《眉飞色舞》
2、邀请其他教师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幼儿能跟着跳舞,但是孩子在回答刚才在跳舞的时候你身体哪些部位会动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孩子积极性不高,也许是我在跳律动的时候动作不规范造成的,我想把这个环节改成弹琴请一个幼儿做动作,动作可以为:手腕转、耸耸肩、扭扭屁股、踢踢腿、跳一跳等动作,这样可以给幼儿一个直接的经验,为我的提问做好铺垫,在引出下面环节中(关节)也许是问题提得太深,幼儿没有经验,所以互动不是太好,我觉得在课前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探索身上会动的部位在幼儿与家长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在其他方面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还比较积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5、中班科学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班在开展“长大的我”主题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身体为什么会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孩子们常会聚在一起讨论活动的部位和身体会动的原因抓住幼儿这一兴奋点生成了“会动的身体”这一活动,我力图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探索、体验自己的身体来引导幼儿发现身体会动的秘密,关节会动,并通过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尝试创编关节操从而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身体中能动的部位。
2、初步了解保护身体的方法。
3、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纸盒做的“木头人”一个、人体结构图一幅、音乐磁带《大家一起来》
2、丰富孩子有关身体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
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我们幼儿园,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吧!”
(第一环节以出示木头人的方式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用木头人导入课题:
师——“木头人很羡慕小朋友身体会动,它想让小朋友跳一段舞给它看,你们愿意满足木头人的心愿吗?”
幼儿跟着音乐跳舞
二、探索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跳舞时自己身体哪些部位可以动?
师——“刚才跳舞时小朋友哪些部位可以动?“
(2)、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做标记 幼儿互相探索,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给大家看。
(3)、游戏《找关节》老师做动作请幼儿观察
师——“这些会动关节平时都可以帮我们做什么?怎样保护它们?”
(4)、听音乐,幼儿做动作,体验关节作用
(活动让幼儿自主探索,观察,让幼儿在之间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操作的快乐)
三、讨论,知道如何保护身体
(1)、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师——“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
(2)、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
师——“日常生活中你看到人们做过哪些运动?”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中投放有关人体模型和书面资料,让幼儿之间探索发现身体的秘密。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幼儿能跟着跳舞,但是孩子在回答刚才在跳舞的时候你身体哪些部位会动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孩子积极性不高,也许是我在跳律动的时候动作不规范造成的,我想把这个环节改成弹琴请一个幼儿做动作,动作可以为:手腕转、耸耸肩、扭扭屁股、踢踢腿、跳一跳等动作,这样可以给幼儿一个直接的经验,为我的提问做好铺垫,在引出下面环节中(关节)也许是问题提得太深,幼儿没有经验,所以互动不是太好,我觉得在课前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探索身上会动的部位在幼儿与家长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在其他方面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还比较积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6、小班节奏游戏:会动的身体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感受节奏的变化。
2、乐意跟着老师一起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2、有快慢节奏的背景音乐
3、鼓一只
三、活动过程
1、引出
师:今天,我们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啊,我们先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吧。
师:我们班的宝宝可是都很能干的哦,我们来为客人老师唱首歌《头发肩膀膝盖脚》。
2、语言游戏《在哪里?在这里》
(1)引导幼儿幼儿说出歌曲中所唱的身体的各部位。
师:刚才歌曲中唱到了我们身上的哪些地方啊?
师:好,那请你们用手指指看。
(2)教师有节奏地提问,幼儿根据节奏回答得有快有慢,并且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摸摸相应的部位。
师:你的眼睛在哪里?(头发,肩膀,鼻子……)
幼:我的眼睛在这里!
3、跟着小鼓有节奏地进行游戏
(1)引出小鼓
师:这是什么呀?
师:哦,是一个小鼓,这个小鼓还会唱歌呢。谁能让小鼓唱起歌?(请3-4名幼儿尝试让小鼓“唱歌”)
(2)引出小手进行节奏游戏
师:小鼓今天来到我们班是想和我们的小手做朋友的,那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呢?
师:看看胡老师的小手在干什么?(爬呀爬、捏拢放开、拍手、拍肩……)
师:哇,小手有那么多的本领,那赶紧和小鼓做个游戏吧。小鼓唱歌唱的慢慢的,小手也要慢慢地做动作,如果小鼓唱得快快的,那我们的小
手也要快快地做动作。大家的小手准备好了吗?
(3)引出小脚进行节奏游戏
师:我们的小手那么能干,还和小鼓做了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的小脚想不想做游戏啊?
师:小脚会干什么呢?(跺脚)
师:原来小脚可以跺跺跺,那我们也来和小鼓做游戏吧。注意哦,耳朵听仔细拉,小鼓唱歌可是有快有慢哦,小脚也要跺的有快有慢。
4、在手脚会节奏游戏的基础上,学动身体
师:我们的小手小脚会做游戏,我们的身体也会动哦,你们看,老师的身体还会跳舞呢。
师:瞧,我可是听着音乐做动作的哦,我一下子快快的,一下子又慢慢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5、结束
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带领幼儿有快有慢地走出活动室。
7、中班语言活动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中班孩子的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显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兴趣,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信心,也开始萌芽。
活动最好在孩子生活需要的情景中进行,如:体育活动中孩子发生不安全因素了,或者同伴的身体有些变化了等等。
本活动努力使孩子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同时,对自己身体的安全有所重视。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孩子对自己身体“哪些部位会动"的探索,不可能完整,但是孩子探索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如果可以将孩子敏锐的目光和强烈的兴趣引向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那么,这样探索活动的结果,又何需去苛求呢。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对身体感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纸偶娃娃,人物动、静活动图片,如跳舞、织毛衣、踢足球等,记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做游戏“木头人”
——孩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动的,老师正好作小结。
老师(小结):人不动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们都是有生命的。
二、跟着音乐动一动
——让灵动的身体与前一个活动“木头人"形成鲜明的比较。
三、说说:人有哪些活动
老师:跳舞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她在干什么?织毛衣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踢足球也是一种活动。你们知道,人还有哪些活动呢?
——了解人的许多活动,感受生命的丰富。
四、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
人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活动呢?是因为人的身体的许多部位能动。
1、边动边记录:你的身体有哪些地方会动的?
——记录在纸宝宝上。
2、讲讲哪些地方能动,讨论: ·
这个地方能动使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
如果不会动会怎么样? ·
这里会生什么病?
——通过“能动”和“不能动"的比较(在感受不会动时,可以请孩子尝试不动某部位,做一件事,可以有这样的指导语“瞧,不动不行吧”、“动了才方便呢"等等),感受活动部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介绍骨折、脱臼。
——与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与本班孩子的健康情况相结合则更好。
五、我们身体会动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以后慢慢去发现
——这个活动还没有完,因为事实上,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发现还没有停止,可以在教室挂本本子,供孩子进行专题记录。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8、小班科学活动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玩玩、看看、说说、动动中,知道身体的很多部位是会动的,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和大家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一盘磁带(迪斯科音乐)
2、各种玩具:皮球、鸡毛、气球、圈各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初步感受身体会动。
1、师:今天,顾老师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去玩一玩呀?
2、好,每个小朋友选一样你喜欢的玩具去玩吧!(幼儿玩,师鼓励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创造“一物多玩”)
3、提问:谁来说说,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说,师引出如手动起来了等)
二、探索身体更多会动的部位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玩的时候发现手、脚、嘴巴会动起来,那想想,我们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呢?(幼儿想一下)
2、好,听着音乐一起来动动我们的身体,看看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放音乐,幼儿动起来)
3、提问:开心吗?那谁来说说看,你身体的哪些部位也动起来了?(幼儿说,大家一起跟着做)
三、游戏:动起来。感受身体动了的快乐
1、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有很多部位都能够动起来的。
2、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动起来吧!(师带幼儿一起做)
3、每人去找一位客人老师,让她们的身体也动起来吧!(高潮,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课前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探索身上会动的部位在幼儿与家长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在其他方面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还比较积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9、大班安全教育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木头人2、各种图案标记(粘贴)3、音乐《眉飞色舞》。
4、课件《我们爱运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随音乐出发去木偶王国玩) 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木头人出现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木头人讲述原因(老巫婆给我施了魔法,不舒服、不能动,请你们把我身上的胶带拿掉我就能动了)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 (胶 带)3、我现在身体非常舒服,我给大家跳个舞。
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看课件:观察并讲述木头人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表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并模仿)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师:找一个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
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
5、听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
三、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毛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看图片)1、小朋友回家和父母共同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项目2、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注意安全)我们现在就动起来。
四、表演《眉飞色舞》:邀请其他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并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有趣的音乐很感兴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本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10、中班音乐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音乐游戏中感知歌曲《我的身体真有趣》,初步学唱歌曲。
2、 了解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尝试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活动身体。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重点:在游戏中感知歌曲《我的身体真有趣》。
难点:了解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尝试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活动身体。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 学会《我的身体真有趣》的儿歌。
? 在前期活动中,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有初步的认识。
2、 环境与材料准备:
? 录音机、钢琴活动过程:
去小木偶家做客 → 小木偶动动 → 音乐门铃 → 屋顶花园舞会一、 去小木偶家做客节奏:"今天去小木偶家做客,让我们乘着节奏火车出发吧!"(幼儿介绍小手的本领)"火车到站啦!去小木偶家要经过一条小河,翻过一座山最后再穿过一片森林,小心不要掉队哦!"教师弹奏钢琴高、低音区,引导幼儿根据音高和节奏做动作。
(说明:通过此环节情境的引导,让幼儿投身到情境中去。)二、小木偶动动1.初步感知歌曲旋律重点提问:
小木偶家到啦!到小木偶家你要做些什么才能让他开门?你们家的门铃是怎么样的?小木偶家的门铃是音乐门铃,是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小木偶开门啦(教师扮演小木偶)"小朋友,你们好!欢迎来到我家做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一支有趣的木偶舞"(教师跳木偶舞)2."我刚才跳舞的时候身体哪些地方动了呢?"(说明:通过此环节引导,让幼儿了解身体的部位和名称。)3.进一步感知歌曲旋律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跳跳这支木偶舞呢?(请幼儿和小木偶一起动动身体跳跳舞)(说明:通过此环节引导,让幼儿反复感知歌曲《我的身体真有趣》。)三、 音乐门铃1.复习儿歌老师告诉我你们学了一首儿歌《我的身体真有趣》你们能把这首儿歌送给我吗?准备好了吗?
(说明:通过已有经验的展现,为下环节学唱歌曲做准备。)2.填词唱歌重点提问:
(1)你们的儿歌真好听,你们能把儿歌装进我的音乐里吗?(幼儿跟着音乐轻声歌唱)(2)真好听,小朋友我想把你们唱的歌录进录音机里,变成我家新的音乐门铃,好吗?(幼儿再次唱歌,教师用录音机把幼儿的声音录下来。)引导语:木偶录音机开始录音咯;跟着我的门铃轻轻唱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3)真棒,真棒,我还想再录一遍。然后去我家的屋顶的花园里开个木偶人舞会吧。音乐录好了,现在我们要坐着电梯去屋顶花园咯!
(说明:以游戏的形式不断的让幼儿感受、表达歌曲。)四、 屋顶花园舞会1.电梯乘到一层楼(C调),电梯乘到二层楼(D调),二楼有许多可爱的小鸟,请你们用美好的声音唱歌,不要把小鸟给吓坏了。我们一起再到三楼去吧(E调)(说明:以情境的方法进一步让幼儿感受、表达歌曲,控制自己的声音。)2.花园到啦,现在我宣布舞会开始啦。我们一起来做小木偶好不好?我们一起打声招呼,我要找个好朋友握握手(幼儿模仿木偶的动作跳舞)3.你们学木偶学得可真像啊,让我为你们拍张照,等会儿,相机喀嚓一下,请你告诉我小木偶你的身体哪里会动动?(音乐播放到一半停下,老师提问,XXX小木偶,你的什么地方会动动?)(说明:此环节让情境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活动评析:
此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以去小木偶家做客为主线,通过"坐音乐火车---小木偶家的音乐门铃--跳跳木偶舞--录制新门铃--乘电梯去屋顶花园舞会"这一系列的情景,让幼儿感知《我的身体真有趣》这一乐曲。活动的游戏、情境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贴合幼儿情感和技能的发展需要,也使整个音乐活动生动、精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并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有趣的音乐很感兴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本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11、小班节奏游戏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感受节奏的变化。
2、乐意跟着老师一起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2、有快慢节奏的背景音乐
3、鼓一只
三、活动过程
1、引出
师:今天,我们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啊,我们先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吧。
师:我们班的宝宝可是都很能干的哦,我们来为客人老师唱首歌《头发肩膀膝盖脚》。
2、语言游戏《在哪里?在这里》
(1)引导幼儿幼儿说出歌曲中所唱的身体的各部位。
师:刚才歌曲中唱到了我们身上的哪些地方啊?
师:好,那请你们用手指指看。
(2)教师有节奏地提问,幼儿根据节奏回答得有快有慢,并且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摸摸相应的部位。
师:你的眼睛在哪里?(头发,肩膀,鼻子……)
幼:我的眼睛在这里!
3、跟着小鼓有节奏地进行游戏
(1)引出小鼓
师:这是什么呀?
师:哦,是一个小鼓,这个小鼓还会唱歌呢。谁能让小鼓唱起歌?(请3-4名幼儿尝试让小鼓“唱歌”)
(2)引出小手进行节奏游戏
师:小鼓今天来到我们班是想和我们的小手做朋友的,那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呢?
师:看看胡老师的小手在干什么?(爬呀爬、捏拢放开、拍手、拍肩……)
师:哇,小手有那么多的本领,那赶紧和小鼓做个游戏吧。小鼓唱歌唱的慢慢的,小手也要慢慢地做动作,如果小鼓唱得快快的,那我们的小
手也要快快地做动作。大家的小手准备好了吗?
(3)引出小脚进行节奏游戏
师:我们的小手那么能干,还和小鼓做了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的小脚想不想做游戏啊?
师:小脚会干什么呢?(跺脚)
师:原来小脚可以跺跺跺,那我们也来和小鼓做游戏吧。注意哦,耳朵听仔细拉,小鼓唱歌可是有快有慢哦,小脚也要跺的有快有慢。
4、在手脚会节奏游戏的基础上,学动身体
师:我们的小手小脚会做游戏,我们的身体也会动哦,你们看,老师的身体还会跳舞呢。
师:瞧,我可是听着音乐做动作的哦,我一下子快快的,一下子又慢慢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5、 结束
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带领幼儿有快有慢地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并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有趣的音乐很感兴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本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12、大班健康活动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眉飞色舞》、《兔子舞》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木头人出现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
3、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听音乐表演。
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并讲述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表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师:找一个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
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
5、听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
三、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贾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 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4、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四、表演《眉飞色舞》 1、幼儿表演《眉飞色舞》 2、邀请其他教师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并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有趣的音乐很感兴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
13、中班健康活动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眉飞色舞》、《兔子舞》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
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
木头人出现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
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
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
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
3、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听音乐表演。
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并讲述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
表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
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
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
师:找一个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
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
5、听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
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
三、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
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贾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
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
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
4、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
四、表演《眉飞色舞》
1、幼儿表演《眉飞色舞》
2、邀请其他教师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本主题是以观察自己和同伴,了解人体的各部位的情况为主线,在看一看动一动摸一摸的活动中,让幼儿去体验人体有许多部位会动。并会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学习处理一些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14、小班教案《会动的身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音乐快慢的明显变化,并且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来做出相应的动作。
2、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用各种身体动作去感知音乐节奏的快慢,让幼儿获得丰富,愉悦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音乐一首(快慢明显的音乐),猴子,兔子,蜗牛,乌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放音乐,跟着音乐做游戏。
2、教师与幼儿一起跟着音乐来做,帮助幼儿复习以前学的知识,巩固对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二、欣赏音乐,初步感知音乐的快慢。
第一遍放音乐,引导幼儿区别音乐的快慢。
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很对,在这首音乐里有的快有的慢,你们真棒,我非常喜欢你们。
三、根据音乐的快慢,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如果音乐快,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如果音乐慢呢,你又会做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那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动作把,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快慢啊。
教师:我来看看谁做的最漂亮,并且和别人不一样,就让他上来给咱们表演。
小结:你们刚才用各种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快慢,你们很棒,但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着急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也想和你们一样跟着音乐来表演
四、 探索不同动物的不同动作,巩固音乐的快慢。
1、教师出示图片,猴子,兔子,乌龟,蜗(问什么动物走路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
2、跟着音乐学小动物走路。
小结:音乐有快有慢,小动物们走路也有快有慢都不一样,真的好神奇啊。
教师:来把,让我们最后跟着音乐做你自己最喜欢的动作。
五、 放音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并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有趣的音乐很感兴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本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15、小班音乐节奏游戏《会动的身体》
温州一幼 胡茹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感受节奏的变化。2、乐意跟着老师一起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1、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2、有快慢节奏的背景音乐3、鼓一只 三、活动过程1、引出师:今天,我们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啊,我们先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吧。师:我们班的宝宝可是都很能干的哦,我们来为客人老师唱首歌《头发肩膀膝盖脚》。2、语言游戏《在哪里?在这里》(1)引导幼儿幼儿说出歌曲中所唱的身体的各部位。师:刚才歌曲中唱到了我们身上的哪些地方啊?师:好,那请你们用手指指看。(2)教师有节奏地提问,幼儿根据节奏回答得有快有慢,并且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摸摸相应的部位。师:你的眼睛在哪里?(头发,肩膀,鼻子……)幼:我的眼睛在这里!3、跟着小鼓有节奏地进行游戏(1)引出小鼓师:这是什么呀?师:哦,是一个小鼓,这个小鼓还会唱歌呢。谁能让小鼓唱起歌?(请3-4名幼儿尝试让小鼓“唱歌”)(2)引出小手进行节奏游戏师:小鼓今天来到我们班是想和我们的小手做朋友的,那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呢?师:看看胡老师的小手在干什么?(爬呀爬、捏拢放开、拍手、拍肩……)师:哇,小手有那么多的本领,那赶紧和小鼓做个游戏吧。小鼓唱歌唱的慢慢的,小手也要慢慢地做动作,如果小鼓唱得快快的,那我们的小手也要快快地做动作。大家的小手准备好了吗?(3)引出小脚进行节奏游戏师:我们的小手那么能干,还和小鼓做了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的小脚想不想做游戏啊?师:小脚会干什么呢?(跺脚)师:原来小脚可以跺跺跺,那我们也来和小鼓做游戏吧。注意哦,耳朵听仔细拉,小鼓唱歌可是有快有慢哦,小脚也要跺的有快有慢。4、在手脚会节奏游戏的基础上,学动身体师:我们的小手小脚会做游戏,我们的身体也会动哦,你们看,老师的身体还会跳舞呢。师:瞧,我可是听着音乐做动作的哦,我一下子快快的,一下子又慢慢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5、 结束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带领幼儿有快有慢地走出活动室。
16、大班健康优质课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眉飞色舞》、《兔子舞》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
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木头人出现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
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
3、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听音乐表演。
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并讲述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表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师:找一个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
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
5、听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
三、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贾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
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
师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
四、表演《眉飞色舞》
1、幼儿表演《眉飞色舞》
2、邀请其他教师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幼儿能跟着跳舞,但是孩子在回答刚才在跳舞的时候你身体哪些部位会动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孩子积极性不高,也许是我在跳律动的时候动作不规范造成的,我想把这个环节改成弹琴请一个幼儿做动作,动作可以为:手腕转、耸耸肩、扭扭屁股、踢踢腿、跳一跳等动作,这样可以给幼儿一个直接的经验,为我的提问做好铺垫,在引出下面环节中(关节)也许是问题提得太深,幼儿没有经验,所以互动不是太好,我觉得在课前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探索身上会动的部位在幼儿与家长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在其他方面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还比较积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17、小班科学公开课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玩玩、看看、说说、动动中,知道身体的很多部位是会动的,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和大家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一盘磁带(迪斯科音乐)
2.各种玩具:皮球、鸡毛、气球、圈各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初步感受身体会动。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去玩一玩呀?
2.每个小朋友选一样你喜欢的玩具去玩吧!(幼儿玩,师鼓励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创造"一物多玩")
3.提问:谁来说说,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
二、探索身体更多会动的部位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玩的时候发现手、脚、嘴巴会动起来,那想想,我们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呢?
2.听着音乐一起来动动我们的身体,看看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放音乐,幼儿动起来)
3.提问:开心吗?你身体的哪些部位也动起来了?(幼儿说,大家一起跟着做)
三、游戏:动起来。感受身体动了的快乐
1.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有很多部位都能够动起来的。
2.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动起来吧!
3.每人去找一位客人老师,让她们的身体也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在课前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探索身上会动的部位在幼儿与家长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在其他方面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还比较积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18、大班健康公开课会动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眉飞色舞》、《兔子舞》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
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木头人出现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
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
3、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听音乐表演。
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并讲述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表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师:找一个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
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
5、听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
三、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贾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
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
师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
四、表演《眉飞色舞》
1、幼儿表演《眉飞色舞》
2、邀请其他教师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幼儿能跟着跳舞,但是孩子在回答刚才在跳舞的时候你身体哪些部位会动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孩子积极性不高,也许是我在跳律动的时候动作不规范造成的,我想把这个环节改成弹琴请一个幼儿做动作,动作可以为:手腕转、耸耸肩、扭扭屁股、踢踢腿、跳一跳等动作,这样可以给幼儿一个直接的经验,为我的提问做好铺垫,在引出下面环节中(关节)也许是问题提得太深,幼儿没有经验,所以互动不是太好,我觉得在课前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探索身上会动的部位在幼儿与家长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在其他方面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还比较积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19、中班语言教案《会动的身体》含反思
小朋友们都对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熟悉吗?你们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部分是能动的吗?通过活动使幼儿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同时,对自己身体的安全有所重视。更多优秀教案,公开课等,请关注幼师ok网。我们会不定时更新,敬请关注。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动的身体
活动背景:
中班孩子的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显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兴趣,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信心,也开始萌芽。
活动最好在孩子生活需要的情景中进行,如:体育活动中孩子发生不安全因素了,或者同伴的身体有些变化了等等。
本活动努力使孩子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同时,对自己身体的安全有所重视。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孩子对自己身体“哪些部位会动"的探索,不可能完整,但是孩子探索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如果可以将孩子敏锐的目光和强烈的兴趣引向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那么,这样探索活动的结果,又何需去苛求呢。
内容与要求:
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对身体感兴趣。
活动准备:
纸偶娃娃,人物动、静活动图片,如跳舞、织毛衣、踢足球等,记号笔等。
过程与指导:
一、做游戏“木头人”
——孩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动的,老师正好作小结。
老师(小结):人不动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们都是有生命的。
二、跟着音乐动一动
——让灵动的身体与前一个活动“木头人"形成鲜明的比较。
三、说说:人有哪些活动
老师:跳舞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她在干什么?织毛衣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踢足球也是一种活动。你们知道,人还有哪些活动呢?
——了解人的许多活动,感受生命的丰富。
四、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
人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活动呢?是因为人的身体的许多部位能动。
1、边动边记录:你的身体有哪些地方会动的?
——记录在纸宝宝上。
2、讲讲哪些地方能动,讨论:
•这个地方能动使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如果不会动会怎么样?
•这里会生什么病?
——通过“能动”和“不能动"的比较(在感受不会动时,可以请 孩子尝试不动某部位,做一件事,可以有这样的指导语“瞧,不动不行吧”、“动了才方便呢"等等),感受活动部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介绍骨折、脱臼。
——与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与本班孩子的健康情况相结合则更好。
五、我们身体会动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以后慢慢去发现
——这个活动还没有完,因为事实上,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发现 还没有停止,可以在教室挂本本子,供孩子进行专题记录。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20、大班安全教案《会动的身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木头人
2、各种图案标记(粘贴)
3、音乐《眉飞色舞》。
4、课件《我们爱运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随音乐出发去木偶王国玩)
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木头人出现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木头人讲述原因(老巫婆给我施了魔法,不舒服、不能动,请你们把我身上的胶带拿掉我就能动了)
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胶带)
3、我现在身体非常舒服,我给大家跳个舞。
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看课件:观察并讲述木头人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表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并模仿)
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师:找一个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
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
5、听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
三、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毛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
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看图片)
4、小朋友回家和父母共同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项目
5、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注意安全)我们现在就动起来。
四、表演《眉飞色舞》:邀请其他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并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有趣的音乐很感兴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本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21、中班教案《会动的身体》含反思
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身体中能动的部位。
2、初步了解保护身体的方法。
3、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准备:
1、纸盒做的“木头人”一个、人体结构图一幅、音乐磁带《大家一起来》
2、丰富孩子有关身体的认识。
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
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我们幼儿园,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吧!”
(第一环节以出示木头人的方式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用木头人导入课题:
师——“木头人很羡慕小朋友身体会动,它想让小朋友跳一段舞给它看,你们愿意满足木头人的心愿吗?”
幼儿跟着音乐跳舞
二、探索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跳舞时自己身体哪些部位可以动?
师——“刚才跳舞时小朋友哪些部位可以动?“
(2)、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做标记
幼儿互相探索,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给大家看。
(3)、游戏《找关节》老师做动作请幼儿观察
师——“这些会动关节平时都可以帮我们做什么?怎样保护它们?”
(4)、听音乐,幼儿做动作,体验关节作用
(活动让幼儿自主探索,观察,让幼儿在之间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操作的快乐)
三、讨论,知道如何保护身体
(1)、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师——“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
(2)、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
师——“日常生活中你看到人们做过哪些运动?”
延伸活动:在科学区中投放有关人体模型和书面资料,让幼儿之间探索发现身体的秘密。
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幼儿能跟着跳舞,但是孩子在回答刚才在跳舞的时候你身体哪些部位会动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孩子积极性不高,也许是我在跳律动的时候动作不规范造成的,我想把这个环节改成弹琴请一个幼儿做动作,动作可以为:手腕转、耸耸肩、扭扭屁股、踢踢腿、跳一跳等动作,这样可以给幼儿一个直接的经验,为我的提问做好铺垫,在引出下面环节中(关节)也许是问题提得太深,幼儿没有经验,所以互动不是太好,我觉得在课前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探索身上会动的部位在幼儿与家长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在其他方面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还比较积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22、中班科学教案《会动的身体》含反思
设计意图:
我班在开展“长大的我”主题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身体为什么会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孩子们常会聚在一起讨论活动的部位和身体会动的原因抓住幼儿这一兴奋点生成了“会动的身体”这一活动,我力图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探索、体验自己的身体来引导幼儿发现身体会动的秘密,关节会动,并通过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尝试创编关节操从而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身体中能动的部位。
2、初步了解保护身体的方法。
3、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纸盒做的“木头人”一个、人体结构图一幅、音乐磁带《大家一起来》
2、丰富孩子有关身体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
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我们幼儿园,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吧!”
(第一环节以出示木头人的方式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2)、用木头人导入课题:
师——“木头人很羡慕小朋友身体会动,它想让小朋友跳一段舞给它看,你们愿意满足木头人的心愿吗?”
幼儿跟着音乐跳舞
二、探索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跳舞时自己身体哪些部位可以动?
师——“刚才跳舞时小朋友哪些部位可以动?“
(2)、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做标记 幼儿互相探索,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给大家看。
(3)、游戏《找关节》老师做动作请幼儿观察
师——“这些会动关节平时都可以帮我们做什么?怎样保护它们?”
(4)、听音乐,幼儿做动作,体验关节作用
(活动让幼儿自主探索,观察,让幼儿在之间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操作的快乐)
三、讨论,知道如何保护身体
(1)、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师——“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
(2)、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
师——“日常生活中你看到人们做过哪些运动?”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中投放有关人体模型和书面资料,让幼儿之间探索发现身体的秘密。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幼儿能跟着跳舞,但是孩子在回答刚才在跳舞的时候你身体哪些部位会动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孩子积极性不高,也许是我在跳律动的时候动作不规范造成的,我想把这个环节改成弹琴请一个幼儿做动作,动作可以为:手腕转、耸耸肩、扭扭屁股、踢踢腿、跳一跳等动作,这样可以给幼儿一个直接的经验,为我的提问做好铺垫,在引出下面环节中(关节)也许是问题提得太深,幼儿没有经验,所以互动不是太好,我觉得在课前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探索身上会动的部位在幼儿与家长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在其他方面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还比较积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