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一等奖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一等奖

时间:2023-04-13 08:50:59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您有所帮助。

1、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稿,分享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感受和记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第一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学校: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⑵速读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⑶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鉴赏课文中由事理的感悟美。

3.情感与价值观

⑴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⑵在阅读中思考生活哲理,激励起战胜艰难险阻的决心。

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代表作《内在的宇宙》《可怜的动物》等。

三、文学常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学习字词

a.给加点字注音。

b.解释词义。

五、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一)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阅读过程中,既要特别留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重要信息,又要把握阅读速度,大致在5分钟内完成,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1.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记叙了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爬悬崖遇险,最后脱险的事。

2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15)遇险。

第二部分:(1628)脱险。

第三部分:(29)感悟人生哲理。

3.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4.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5.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利)

6.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约20米高;约7米)

7.我爬悬崖时遇到哪些困难?

8.我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二)课文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故事情节分作冒险和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叙述两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

三、人物形象

父亲的形象: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懂得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的好父亲。

四、研讨主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确:

两层含义:

一是父亲鼓励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的话。

二是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就能战胜困难。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

什么意思?

明确: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3.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明确: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4.主旨: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五、课堂小结

人生如同攀登,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意 想不到的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把大山踩在脚下,能不能战胜他,关键看我们的毅力和方法。

我们要坚信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聪明的方法,我们就一定会成功!

六、课外作业

搜集一些对待困难的名言警句和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一部分:(115)遇险。

第二部分:(1628)脱险。

第三部分:(29)感悟人生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第二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品味句子,从中体会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放弃冷静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品味句子,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及父亲的形象,体味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莫顿亨特小时候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他成为孤胆英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要字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生词的方式大声地练习读音。

PPT显示:闷热 训诫 凸 蓬乱 瘦骨嶙峋 头晕目眩 啜泣

纳罕 着眼

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最好,抢答。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故事发生在哪里?

3、爬悬崖是由哪个孩子最先发起的?

4、故事中哪个孩子的心眼最好?

5、是谁最后解决了难题?

6、你能画出他们冒险的路线吗?(此处学生也许或有争论,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关注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向着一条岩壁上突出出来的小山道爬去,那条小山道足有通往崖顶全部路程的三分之二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师:在同学们的路线图中,老师发现故事是围绕着岩石架展开的,那我们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故事吗?

预设:上岩石架伏(困)岩石架下岩石架

三、品心理

这是一篇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叙事文,文章内容鲜明生动,读后情景历历在目,很多细节值得我们欣赏品味。你觉得文章对我描写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对我的心理描写。

举例1: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追问:为什么一座只有二十米高的险峰于我而言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险峰?

举例2: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追问:你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我当时的情态吗?

举例3: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前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追问:你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我当时的情态吗?

举例4: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到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追问:从这些语句中,你觉得当时我的真实心境是怎样的呢?

追问:当时的我,又恐惧又疲乏,可能当时有人在情况还会不太一样,可是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预设: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师:越来越黑的天,越来越暗的地更是增添了我的恐惧,所以此时此刻我听到父亲和杰利的声音会是什么心情?你能读出这种欣喜么?

举例4: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追问:似乎写出了一种什么状态?

追问:能把探换成踩么?

举例5: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追问:我已经成功下悬崖了,我为什么还会啜泣呢?

师小结:在全文的细节描写之中,不断地出现表现我的心理状态,有的直接进行心理刻画,有的用感受来表现心理,有些用动作行为来折射心理,生动微妙地表现了我在这次难忘事件中的心理历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孩害怕恐惧走向成功的真实的心理。其实这也让我们知道了在阅读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时,要注意到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要注意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进行品味。

四、感父亲

过渡:在我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小伙伴们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再见就离我而去了,以致我又惊又怕地被困在崖上,直到父亲和杰利出现为止,这段时间我是完全陷入困境了。那我后来又是怎样走出困境的呢?(父亲的指点)

对于文中的父亲,你喜欢他吗?还是你不太欣赏他?你的发言必须有理有据,扣紧我们的故事哟。

预设:1、欣赏,父亲很会安慰人。第一次见到儿子被困在岩石架上,只是说了句晚饭做好了,舒缓儿子紧张害怕的心理。

2、欣赏,父亲很会知道。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

3、父亲的方法很冒险。

追问: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下,如果我们是父亲,当我们的孩子被困在了岩石架上,我们会怎么办?

师:方法果然很多,而且很先进,但是如果文中芙蓉父亲这么做了,还会有什么今天这篇文章吗?而且更可怕的是孩子以后遇到困难了也只会等待救援。文中的父亲是可敬的,在紧急关头他让自己的父爱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他为儿子的一生赢得了经验,更赢得了勇气。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最好的证明,更是作者对父亲的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五、揣题眼

刚才我们完完全全地经历了作者的这次冒险。现在我们反过来看看文章标题,你认为题眼应该是哪个词语呢?

  预设:是再,强调更进一步;是走,强调实践,自己去做;是一步。

    追问:大家意见不一样,怎么办?来,我们再来朗读,从字里行间来找寻答案。

  (反复读了父亲的几句话,和最后一段的点睛之句,分析了哪些词语该重读,以及怎样才能读出最后一个词语漫长的味道)

  师:通过朗读,我们懂得了题眼应该是一或一步,因为这个故事最强调的是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强调不要被困难的强大和成功的遥远吓倒,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克服它。

六、谈经历

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吗?

请同学我们生活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为话题,说一小段话。

七、总结全文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歌结束今天的课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

(一)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二)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三)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四)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一、教学内容

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和相应的减法(不退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明白一图四式的关系,初步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明白一图四式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纸、彩笔等。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出示图片。

要求:需复习个位、十位和说说上数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2、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探究新知,得出结论

1、看图列式(出示教具小棒)

(1)左手拿一捆小棒(10根),右手拿3根小棒。

让学生观察,问:你能根据摆的小棒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10+3=13 13-10=3

3+10=13 13-3=10

(2)右手拿一捆小棒(10根),左手拿6根小棒。

方法同上

教师板书:

10+6=16 16-10=6

6+10=16 16-6=10

(3)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让学生观察思考,小组交流:上述算式的计算有什么特点?

结论1:10加几得十几,几加10得十几;

十几减10得几,十几减几得10。

2、学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1+2=13 13-2=11

结论2:十几加几(不进位)和相应的减法(不退位)是个位上的相加减。

3、介绍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10 + 3 = 13 13 - 10 = 3

3 + 10 = 13 13 - 3 = 10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10 + 6 = 16 16 - 10 = 6

6 + 10 = 16 16 - 6 = 10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观察思考:这些加、减法名称有什么特点?

结论3:加号前后称加数,加法得数称为和;

减号前称被减数,减号后称减数,减法得数称为差。

(三)巩固练习,合作交流

1、小组(4人)合作,完成任务

(1)小组合作。要求:利用小棒,自主摆列,然后列出四个算式,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2)评价小组成果。随即抽取两个小组,问问他们小组是怎么做的。

2、.抢答游戏

老师从盒子里随即抽一道题,念完,小组派代表进行抢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并介绍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最后得出了三个结论,现在你们跟着老师把这三个结论读一遍。

(五)课后练习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读一读,加标点,再抄写最后一句。

读一读,加标点,再抄写最后一句。

◇小鸟飞的真低呀( )

◇你写作了吗( )

◇天安门前的人非常多( )

◇爸爸看到我来了( )高兴地笑了( )

答:

小鸟飞的真低呀!

你写作了吗?

天安门前的人非常多。

爸爸看到我来了,高兴地笑了。

4、《我是什么》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再用它们说句子

我变成了无数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下来,人们管我叫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電子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下来,人们又管我叫

天上的雨点落在我的脸上。

看到爸爸的巴掌打下来,小军赶紧躲闪。

洁白的雪花飘落在屋顶上。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从高上腾空直落,好像有三千尺长,让人恍惚以为那是银河从九天倾到了人间。

6、9.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参考答案

9.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2个4相加 24=8

10个3相加 103=30

2和6相乘 26=12

7、读句子,体会丰富的想象,再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

读句子,体会丰富的想象,再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示例:飘过群山,飞到大草原,落在牛羊身上

8、读句子,体会丰富的想象,再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

读句子,体会丰富的想象,再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

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可以飞到山上去,代替不喜欢爬山的我们,看看山下的风景,它们还可以飞到天上去,帮我们看看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多么的美好,而且他们还会飞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在天安门广场上帮我们看每天清晨的升旗仪式。

9、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

1、认识线段

课件出示线段。

师:谁来告诉大家,屏幕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师:谁当小先生说说线段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到前面介绍线段,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课件演示线段的动态形成过程。

师:线段该如何表示呢?(指名答)课件演示

师:找找你身边哪些事物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指名答)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线段的图片。

2、认识射线

课件出示射线。

师:这是一条什么线呢?(板书:射线)

师:谁当小先生说说射线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到前面介绍射线,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课件演示射线的动态形成过程

师:射线该如何表示呢?(指名答)课件演示

师:找找你身边哪些事物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指名答)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线段的图片。

3、认识直线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许多生活中的线段和射线,可是还有一种在我们生活中找不到的线,却在我们数学王国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知道这个神秘的朋友是谁吗?

课件演示直线的动态形成过程

师:谁来介绍直线有什么特点?

师:直线没有端点该如何用字母表示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近似的看作直线的物体。

4、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

师:课件出示一条直线,演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

得出结论:线段、射线都是它所在直线的一部分。

5、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请大家认真观察板书,小组学生讨论、交流把结果填在表中。

课件出示表格。

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电脑显示。

(六)议一议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呢?经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呢?经过一点能画几条射线呢?

课件演示

1、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经过两点能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生活中许多地方都利用了这一知识。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例子,了解这个知识的实用性。)

如:植树、砌墙、射击等。

3、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七)认识角

师:如果过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这是什么图形呢?(生答: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课题:和角)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到课本39页找一找答案吧。

问题: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角的符号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符号很相似呢?是完全一样吗?

师:谁当小先生来说说你对角的认识。(课件出示)

师:找找你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角。(指名答)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角的图片。

(八)做一做

1、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 ) ( )

(九)做游戏

用肢体表示线段、射线、直线和角,同时用第一人称说说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点

(十)课堂小结,作业

1、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老师寄语:

我们的现在正处在线段的一端,我们的理想处在线段的另一端,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让我们像射线一样,从现在开始勇往直前,创造像直线一样,无限美好的、丰富多彩的、美丽的人生图案.

10、白鹅评课稿优缺点,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白鹅评课稿优缺点,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白鹅》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课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创作者把握住白鹅自命不凡这一性格特征,应用比照的方式突显鹅的特性,用反语来表示自身的情感,语言特点幽默搞笑。冯教师能融合文章内容和班级学员的特性设计课程构思,勤奋构建一种读书感悟式的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学员品词、品句,感悟文章的写作技巧,感受创作者的情感。较为顺利的领域关键有:

  1、反映以生为本,重视将了解的主导地位归还学员。如在培训时3~7自然段时,冯教师在明确提出个人目标后,放开手让学员经过自读工作组(或同位)探讨意见反馈沟通交流相互之间评定等,去掌握文章内容的內容,体会白鹅的自命不凡。学员进行的主动性较高,氛围比较宽松,师生之间关系较和睦。

  2、对教材内容的解决较为适当,反映以读为本,勤奋构建从读中去了解,从读中去感受,从读中去累积的教育气氛。在培训时,能突出主题,紧抓描绘白鹅特性的语句和文段,根据不断的读,体会创作者对白鹅的钟爱,感受创作者措辞的鲜活和把握住特性写的方式,不错地完成了课堂教学每日任务,接到不错的学习效果。

  3、教师教学基本技能较扎扎实实,教学课堂组织协调能力较强。教态当然、大气,语言表达精确,颇具创造性。能依靠信息化教学方式輔助课堂教学,提升教学高效率。新闻媒体应用较为娴熟、有效。

  提议:课堂教学时,一方面在品词品句层面要下大力气;另一方面便是情感诵读的具体指导,假如老师进行范读,实际效果就更佳了。

11、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打扫卫生》 1.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有的体重可达198t。 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估-估,再用竖式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打扫卫生》

1.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有的体重可达198t。

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估-估,再用竖式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19836=5.5(t)


答: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5t。

12、1.到学校的操场上实际走一走,与同伴交流1公顷有多大。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平方千米》

1.到学校的操场上实际走一走,与同伴交流1公顷有多大。

答案:与同伴一起到学校操场实际走一走,并互相交流。

13、六上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评课稿教学反思

六上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评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1.设置阅读奖项激励学生。

可以设置计划之星笔记之星高效之星故事大王等奖项,奖励有计划地阅读、阅读笔记做得好、读书读得快、会根据阅读讲故事的学生。

2.交流阅读情况。

请获得阅读奖项的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过程和经验;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此次读书活动交流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如何改进。五、拓展阅读

对于读书速度快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推荐更多描写成长故事的小说。下面是一些推荐书目:

1.《呼兰河传》(萧红)

2.《绿山墙的安妮》(加拿大,露西莫德蒙格马利)

3.《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

4.《布鲁克林有棵树》(美国,贝蒂史密斯)

教学反思2:

评估反思不仅设置在项目结束部分,更多地穿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贯穿整个PBL。反思也并不是针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进行,反思也完全可以包含正面的评价,反思是为了知道在PBL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该项目采取了3个方向的评估:

1、个人自评

通过填写自评表来进行自我评价,自评表。

2、团队互评

在每个环节的团队分享过程中,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性讨论下发现自我的不足,并有极强的意愿去改进。

3、教师评价

教师会对最终作品做出一个综合评价。

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推荐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小青蛙说课稿一等奖 14课要下雨了说课稿一等奖,一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0课端午粽说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怎么都快乐说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识字3:口耳目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6课比尾巴教学反思评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与反思 一年级上册课文10大还是小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14课小蜗牛教学反思评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13课乌鸦喝水教学反思评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7课青蛙写诗教学反思评课稿一等奖 四季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记录 小小的船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记录 寒号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记录 坐井观天评课说课稿一等奖教学反思点评 雪孩子评课稿一等奖听课记录 日月潭评课稿一等奖听课记录 拍手歌评课稿一等奖听课记录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一等奖 诫子书评课稿一等奖 鸟评课稿一等奖 动物笑谈评课稿一等奖 狼评课稿一等奖 皇帝的新装评课稿一等奖 诗二首评课稿一等奖 女娲造人评课稿一等奖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评课稿一等奖 蚊子和狮子评课稿一等奖

相关信息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课时)学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研究课(两课时)教案一等奖.doc(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等奖全集第五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