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后反思
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苏教版教材每册书的开篇就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从不敢懈怠。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我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教学中,我以一篇小诗《今天我真快乐》让学生去练习朗读。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告诉学生,朗读时,光读也不行,应该带着思考去读,每次训练时,提醒学生要养成身正、肩平的读书姿势,以及读书时的专注。当然,光靠课上几分钟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时时提醒学生,关注学生,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朗读、背诵、阅读变成一种真正的乐趣。当然,课堂上我们只能教学朗读背诵的方法要求,课题中的“勤于”两字要在课后落实。所以,习惯养成功夫在课外。
现在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对我们班极大部分同学能逐个养成一个又一个好习惯充满信心,但班级里大概还有那么五六个同学我也很担忧,今天的习惯课堂都是我行我素,东张西望,一直在做小动作,甚至今天的小烨就坐在校长的眼皮底下还是一贯常态,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所改变,期待!不知各位同仁有什么妙招,能改变这些让我头疼的小家伙,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
——
本册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课本图画或教学挂图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了解读书做笔记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读书做笔记。我先和孩子们交流了读书做笔记的好处,有的说能提高写作水平,有的说能提供写作的机会,能将记忆长期保留,积累珍贵的见闻或资料,等等。我给他们介绍了名人坚持读书做笔记的事迹,并告诉他们,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如果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对于今后的成长是大有帮助的。就像老师坚持天天备课、写反思一样,长期坚持,你会发现做笔记这件事会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事实上,我们五(3)班的孩子在两年前就已经养成了读书写批注的良好习惯,而且有一部分孩子,能写出大段的感想。但是语文学习的名目是很多的,由于语文时间的缺失,能坚持每天都读书写笔记的孩子是很少的。
随时使用工具书。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了身边有哪些工具书,这些工具书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一交流,我才发现,农村孩子身边的工具书是少之又少的,基本上就添了新华字典,个别的也就多了成语词典。我给孩子们介绍了《汉语拼音词汇》、《学生辞海》等平时经常能用到的工具书,发动他们利用双休时间去新华书店走走看看,见识一下各种工具书。农村教学资源的缺乏导致学生的接触面狭窄,这学期,我一定要多利用多媒体,来让这些孩子多接触新鲜事物,多增长知识。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教后反思
新学期第一课,孩子们刚从喜庆的新年气氛中走来,心理还没做好准备。我的任务是帮他们尽快“热身”,调整好状态。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不能“沉默”。我就要想办法激活他们,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中掀起“头脑风暴”。我要在课堂之中多开几次“火车”,让每一位学生都乘一乘。
对于学生的表现,我越来越清楚地发现:虽然教的是同样的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会给你不同的感觉,因为他们是不同的个体,会呈现不一样的思维成果。比如说让学生展现运用语文的例子,孩子们的答案就有新的了,成语接龙游戏、写信、参与写字大赛、创作诗词。
你听,“开火车”到鞠奥,说到了他早就有的愿望——加入校运动队。这哪儿跟哪儿呀!对于这种情况,我得帮他“包装包装”:不如给校运队撰写招人启事,你看咋样?
在语文课上,我要学会激活、发现、包装。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课依然按照传统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四年级下册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共分两个部分:其中第一至三页为“坚持写日记”;第四、五页为“爱护图书”。教材均用图片直观地给学生展现了教学内容。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发地这么去做,不然就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了。
这节课只是一个引子,让学生认识到“坚持写日记”的重要性和“爱护图书”的必要性。这节课重点讲了“坚持写日记”的重要意义。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坚持写日记”时,学生们从有写日记经验的到从没写过日记的,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不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能为自己提供写作的机会,提高写作水平。2、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3、一些事情时间长了总是会遗忘,写日记可以克服这一点,从而积累一些珍贵的见闻或资料等等。学生凭着已有的经验悟出了坚持写日记能提高写作水平、提高知识水平,能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经过讨论,我提出了坚持写日记的要求,到学期结束的时候,看谁的日记写得好,写得多。学生一脸的兴奋,跃跃欲试。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靠这一节课就可以养成的,这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加注意,多加指导。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反思
教学“勤查字典”习惯时,在看图明确查字典的重要性以后,我重点进行了查字典的训练。复习音序查字法,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学生大多数能较快地查出来。从学生的实际教学出发,考虑到练习1的教学中,不但要用部首查字法查到这个字,而且要学会从字典中读懂字的解释,再结合句子正确选择义项。
这样的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集中,学生会感觉难度大。所以我在习惯教学中将部首查字法的一般步骤先进行了教学,以降低后面教学的难度。从课堂效果看,每个学生都对部首查字法有较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所查的几个字(两个部分,一个是部首,一个不是部首的字:勤、饺、端、踏)(两个部分都是部首的字:劝、香、困),多数学生能顺利找到。课后,我让学生从自己和同桌的姓名中寻找两个部分组成的字,进行查字典的巩固练习。有很多孩子不一会儿就兴致勃勃地跑来告诉我,他在字典中用部首查字法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看到他们学习兴趣这么浓厚,我觉得,自己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学反思
利用两节课学习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我感觉小朋友们上课坐得端正多了,读书时也知道双手拿书,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了……但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的握笔姿势不够准确,也许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也有学生老师讲得时候坐得比较端正,但不能坚持,五分钟、十分钟后就比较散漫了。所以我想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一节课两节课能养成的,要贯穿在以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这样才更会有成效。
7、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本册要求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善于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学会读书。和学生交流“读书有选择”时,我先和学生共同探讨书籍的魅力和读书的重要性。然后引出购买书籍,继而引出如何选择书籍。学生们结合书上的图画,了解了选择书籍可以翻看书的内容提要,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接着,我请了班上的小书迷介绍了平时在父母的陪同下是如何在新华书店购书的,给其他同学借鉴,并让其他同学提出更好的建议,以保证以后购书不会后悔,以保证选择到自己更满意的书籍。
和学生交流“读书做记号”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平时做记号的方法,然后再观察图,通过看图,纠正自己的错误姿势,汲取别人更好的做记号方法。
学会观察。交流这一环节,首先和学生一起欣赏了书上的图,让学生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再要求说一说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然后结合图,结合以前教过的观察方法,说说怎样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交流,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了观察事物的注意点:1、按一定的顺序,可由远及近,也可由近及远;可从上到下,也可从下到上。2、要有重点,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件事物上,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4、观察后要勤于动笔。
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不无遗憾,有些孩子开学状态不好,暑期里太放松了,开学一下子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也是在家习惯好坏的一种体现。这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希望通过习惯养成的教学,所有学生都能开个好头,为后面积极学习奠定基础。
8、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勤于朗读背诵和乐于课外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都不陌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进一步明确、规范了朗读、背诵的要求,用儿歌来记忆理解是很好的办法:身正肩平,双手拿书;两臂伸开,自然平放;眼睛书本,距离一尺;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以致用是最终目的,我先让孩子们对照这些要求,找找自己没有做得位的地方,他们都进行了自我诊断,说出了今后该怎样做。接着,进行了实际的操练,读《识字1》,一个个小家伙都做得非常棒。只是,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进行初步的指导,真正养成习惯还得依靠平时不懈的督促与坚持。
关于背诵,我结合孩子们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1.背诵要在读熟的基础上进行,千万不要没有读熟练就开始背,这样影响背的质量。2.背书要做到一字不差,不能蒙混过关。3.背诵要像朗读一样有感情,不要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反思
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拿起书来对着“习惯篇”就开讲。孩子们不是很感兴趣,自己也认为只是走过场,让孩子们知道一下而已。其实内涵并不如此简单,而教法更不能如此应付。在这一课“习惯篇”的教学前,由于新接了一个班级,我认真地通读了全篇教材,作了全面的梳理。梳理中发现,朗读背诵是本学期语感培养的重点所在,而教材的开篇也正安排了“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要求。这正体现了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有着强烈的整体意识。作为教者,让这种整体意识决定自己的教法,显得更为重要。这就决定我们不能仅仅把“习惯篇”当作说话课来教,也不能仅仅只着眼于课本上的几幅图,应该着眼于全册教学,甚至更远。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我让学生从全册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去练习朗读。有选择必定也有通览、有比较,孩子们在通览、比较的选择中也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朗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朗读比赛。学生在自主选择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又在比赛中大胆展示自我。朗读者能熟练流利地朗读课文,有两位同学已经把《秋游》、《一株紫丁香》背得滚瓜烂熟,背诵起来声情并茂。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活动中高涨起来,朗读水平也产生了向优力,有了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伴,我也深知: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精心指导。持之以恒,让学生真正养成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等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