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大荒的秋天》教后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
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虽然,我们这儿并没有北大荒那样醉人,但也有几分相似之处。我让孩子们先去预习,去找秋天。再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请学生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听到了什么。
小淳: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
佳樊: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
。。。。。。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大豆发出的是笑声?
小雯:为丰收而高兴。
小奕:因为它成熟了,可以回报农民的辛劳。
师:高粱这位快乐得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声献给谁呢?
学生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甚至还有个调皮的男孩说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们的教室。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忽然来了一转折,我问学生: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什么还要叫“北大荒”呢?接着,我展示了两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学生们大吃一惊。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开荒地,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北大荒今昔的对比反差,孩子们应该能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让孩子领略人们的勤劳。
2、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描写了北大荒天空,小河,原野的美丽风光和丰收时的热闹景象,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如今的北大荒是个美丽又富饶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课文描绘了北大荒迷人的美景,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北大荒的美。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哪些词表现了天空的美,再说一说原因。学生能迅速的找出表现色彩的词,来体会天空的绚烂,从“抖动”这个词来感受流云的那种飘逸的动态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流云也许还会有哪些颜色,会有哪些形状,并通过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眼中的流云像什么 ?课堂上,有一个学生说流云像彩色蛇。我马上说出自己的体会:可怕的东西肯定是不美的。再回到文本,“真像是美丽的仙女在天空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句话体会作者比喻的恰当,不仅把流云的色彩的变化多端、美不胜收生动的写出来,同时让读者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第四小节,美在原野的热闹非凡。原野的热闹非凡,如何美?大豆摇动豆荚哗啦啦笑,高梁扬起黑红的脸庞乐呵呵的演唱,那是丰收的喜悦,丰收的歌唱,这不是世间最美的景象吗?在教学完第四自然段时,总结本段的写作特点——总分方式。课后,让学生进行片断练习:课间,操场上热闹极了……通过练习,学生对这样的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悟,对今后的习作来说,应该是有所帮助的。
3、《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段:秋天来了、景色真美、物产丰富、赞美之情。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通过对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的描绘到秋收的喜悦,写尽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课件,展现情境
儿童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契机。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二、以画促读,唤起美感
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更美在小鱼逆水而游的欢快。精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勃勃生机。然后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感受美。于是,我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学生再次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丰富想象,说写训练
首先,我让学生轻读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听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大豆为什么欢笑?高粱为什么唱歌呢?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并通过课前的观察,说说:我们这边秋天的田野有什么丰收的景象?你能不能也把它们当作人来说几句呢?学生有的说:“一阵风吹来,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像在给秋姑娘致谢。”有的说:“玉米挺着大肚子在欢笑,它在炫耀自己的宝宝呢!”还有的说:“棉花在张嘴笑,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课后再让学生拿着本子到野外观察,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绿中带黄的草坪、路边盛开的菊花、飘舞的树叶、飘香的果园……有了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就感到有话可写了。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能调动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4、《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北大荒的“秋日胜春朝”、“风景这边独好” ?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的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教学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了蓝蓝的天空,又展现了流云,学生在有了直观影象后自然而然地读好了这一段文字。
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更美在小鱼惬意欢快的逆水而游。精读时,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出现,使学生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这时,教师说,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来读好这句话呢?学生读后,教师评语是:“哦,你真是一条快活的小鱼。”再读句子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像在头脑中放小电影,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感悟、体验,从而读懂读好句子。
原野的热闹非凡,真是有声有色,激情奔放。“成片的大都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上,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浩浩荡荡的北大荒的建设大军之中,挨着他们挺拔的身躯,贴着他们黑红黑红的脸庞,那爽朗的笑声,那欢庆丰收的歌唱,怎不令人欢欣鼓舞呢?
当课堂上有孩子质疑: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它怎么会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
师:人们的心的确不会燃烧起来,听到大豆的笑声,高粱的演唱,看到榛树人们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生:人们看到天空的美景,小河的清澈见底感到快乐。
生:如果我是北大荒的人,我听到丰收的歌声我一定很兴奋。
生:看到榛子成熟了,大豆成熟了,高粱成熟了,居住在那里的人觉得高兴。
师:红红火火的一切似乎也在帮助着人们表达高涨的情绪,这燃烧的心里饱藏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呀。
最后的总结陈词,感觉到还是教者自己的理解,不知孩子们是否需要如此深刻的的理解吗?是否可以带着学生向更高的思维深度挑战?
5、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写得很美——文美、境美、情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以画促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这片景,体会这份情。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北大荒天空的美。教学时,我先画了蓝蓝的天空,当学生读好了流云变换的句子时,我说,老师要变魔术啦,接着,我用彩笔当场画上了流云,同学们惊奇地喊着:哇,一道银灰,一道血红,一道绛紫,真好看啊!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好了这一段文字。
看到图画帮助学生读好了天空,教学第三自然时,我灵机一动,鼓励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笔进行画画。他们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学生作画的兴趣很浓。然后,当我请他们朗读的时候,我感觉到同学们已来到了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美景呢!
看来,如果在朗读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感知教材,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与情感,学生一定能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6、《北大荒的秋天》教后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
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虽然,我们这儿并没有北大荒那样醉人,但也有几分相似之处。我让孩子们先去预习,去找秋天。再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请学生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听到了什么。
小淳: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
佳樊: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
。。。。。。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大豆发出的是笑声?
小雯:为丰收而高兴。
小奕:因为它成熟了,可以回报农民的辛劳。
师:高粱这位快乐得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声献给谁呢?
学生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甚至还有个调皮的男孩说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们的教室。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忽然来了一转折,我问学生: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什么还要叫“北大荒”呢?接着,我展示了两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学生们大吃一惊。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开荒地,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北大荒今昔的对比反差,孩子们应该能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让孩子领略人们的勤劳。
7、《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三年级的教学要求明显比一、二年级有进一步的提高,篇章的学习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个新的起点,所以教学起来是个困难。在本篇课文中,我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先概括后具体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读全段,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个问题是低坡,学生通过思考大致能得出是围绕“原野热闹非凡”来写的。然后让学生划下这一句,渗透了“中心句”这一概念。这个过程是教授学生找中心句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然后我又让学生再读第四段,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这个环节一来是完成课后第5题的练习,二来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段的能力,教学得步步踏实,使得学生能步步紧跟。
二、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在通读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并在黑板上作简单的板书,然后指导学生分段,再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当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一向是学生的弱项,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指导,多练习。我想,长期以往,学生的概括能力会有所提高的。
当然,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整堂课节给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气氛不活跃,学生不积极,我想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牵着学生走,他们缺少主动探究知识的机会,所以,显得课堂上学生活动的空间太小了。
8、《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值得学生好好朗读,好好品味,好好仿写。
一、词语仿写
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有特点的词语,比如表示颜色的词:银灰、橘黄、血红、绛紫、金黄等,再比如ABB式的词语:沉甸甸、乐呵呵等,还有ABAB式的词语:乌黑乌黑。在了解了这些词语的特点和意思之后,我让孩子们进行仿写,进行得比较顺利。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想出了:雪白、粉红、墨绿、碧蓝、笑哈哈、绿油油、乌黑乌黑等词语。
二、句子仿写
课文中还有很多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很美很有意思,值得学生仿写,为后面的写作奠定基础,如: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把落日映照下的流云比作了五彩的锦缎。再如: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把大豆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这样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还有很多,我让孩子们找出了每句句子的特点和比喻词,进行了仿写。孩子们兴致还不错,写出了一些比较让人满意的句子,比如“枫树叶随风飘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想,写文章就是由词句组成的,掌握了这些好词好句,好文章自然会孕育而生。
三、段落仿写
第四小节是总分的结构,也是值得好好仿写的。课堂上进行了分析,课后进行仿写。总的来说,比较成功,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孩子还没掌握,后经过单独讲解,才使得他们真正理解。
9、《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写景的课文相对于其它,更难上一些,因为那种氛围和情景的营造是很难把握的。
我第一课时重在对于课文的朗读,通过读,让孩子的情感有一定的升华,对课文的整体能一定的把握。
第二课时我先让孩子们看看天空一碧如洗的图片,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好奇心。接着再通过图片引入流云的各种色彩,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引导孩子们写话,有的孩子说像魔术师变出了七彩的彩带,有的说像各种各样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这里我应该让孩子多多想象,并且像这种练习应该多多加强。讲第三段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自主学习,通过找比喻句来感受河水的清澈见底。第四小节主要是让孩子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同时加以练习,我觉得在练习这方面我还有所欠缺。这段中还要通过高粱、豆荚的写法来体会原野热闹,通过榛树叶子的红来感受人们的喜悦。第五小节主要是“大豆摇铃千里金”与“宝物”的理解,来感受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这片课文我主要是通过图片贯穿全文,让孩子充分领略北大荒的“景色美”、“物产美”。其实在这种氛围的营造上我觉得还是会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以后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