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等奖学生版1课时:叫三声夸克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中学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等奖学生版1课时:叫三声夸克

时间:2022-12-08 17:33:15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等奖学生版1课时:叫三声夸克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学生版1课时:叫三声夸克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我知道文章体裁,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会找对文中说明方法。

  3.我要整体感知说明对象,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二、【自主学习】5分钟

  1.字音互填(我已预习)。

  丁()中()闭泄()气隧()道夸克()

  2.解释词语(我已理解)。

  驱使:泄气:

  禁闭:隧道: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老师解题,学生介绍作者。

  1.文章体裁?(由举手学生站起说出)

  2.课文说明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由小组推荐一人将讨论成果说出来)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由整个小组将讨论成果读出来)

  4.课文的说明顺序是?(由小组推荐人在黑板上书写)

  四、【当堂检测】13分钟,(选做1、2题,必做3、4题)

  1.文章体裁?

  体裁:

  2.课文说明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象:

  主要内容是: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4.课文的说明顺序是?

  说明顺序:

  五、【小结】4分钟

  六、【课后作业】1分钟

  1.在语文书上做课后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

2、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过程与方法

  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合作修改、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导学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

  (1)以动物诗谜激趣导入。(下面都是古诗中写小动物的名句,请说出各句写的是什么动物,作者抓住了这些小动物的什么特征?)

  a.一朵红花头上带,锦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汉,唱得千门万户开。

  b.垂餧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深居简出卧山林,百兽之中我独尊。呼啸一声天地暗,大步流星起风云。

  (2)出示一段特征不明显的描写,让学生猜。

  它全身密密地长满了毛,脑袋上有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脑袋两边有两只毛茸茸的耳朵,行走如飞……(答案不确定,即特征不鲜明)

  总结:清楚的介绍动物的关键是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才能很好的向别人介绍动物。

  二、我来说题

  (学生就本题交流自己的理解及写作思路、方法等)

  三、写作指导

  1.命题设想

  题目一: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明白、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别人。

  题目来源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40页。通过本单元课文的阅读,初步接触了动物世界,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本次作文训练,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训练目标

  在前面指导学生观察并描写景物、人物及一般事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抓住动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3.思路点拨

  (1)仔细观察。对动物只有全面细致地观察,才能准确地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准确的描绘。观察动物不仅是观察整体形象,而且要观察各个局部,如头、身、尾、四肢等不同部位的形状、颜色、皮毛等,还要观察动物活动或变化的全过程。观察时,可以灵活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侧面,抓住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动物的不同情态来感知动物,并选用准确的词句加以表达。《松鼠》一课的作者布丰正是在对松鼠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以及坐姿和吃相反复观察的基础上,才能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松鼠外形漂亮的特点。真正意义上的观察是长期、全面、系统、细致的观察,绝不是毫无目的地走马观花。除了观察,我们还必须翻阅资料,细心查找各类相关知识,不断地摘录积累。

  (2)比较鉴别。要想发现动物之间的差异,抓住动物的特点,观察时除了用眼和耳,还要用心去体验,去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如松鼠,它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动作机灵,这种习性与猴子有相似之处,但松鼠毕竟胆小驯良,而猴子就胆大放肆多了。再如同样是动物的尾巴,鱼的尾巴犹如船上的桨和舵,用来推动鱼身的前进和控制前进的方向,而绵羊的尾巴则是用来储存养料的,好象骆驼的驼峰似的。动物的这些特点正是在比较鉴别中才更加凸显出来。

  (3)突出重点。动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介绍动物,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有时只能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或两点来写。例如《松鼠》一文,布丰只选取了松鼠“讨人喜爱”(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从外形、习性和性格三

  四、评一评。(随机点评)

  读一读:有没有把话说清楚。

  想一想:有没有把特点写出来。

  评一评:有没有倾注自己的感情。

  总结:听了同学们读的作文,老师仿佛看见了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看见了你们和他们和谐相处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你们之间的感情是那样深厚、真挚、感人……

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诗词曲三首

  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这三首诗词曲,理解大意。

  2.体味赏析每首诗中的经典名句。

  3.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自主学习

  1.李白:字,自号。他是(朝代)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主义诗人,性格豪放浪漫。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言古诗。

  二、合作探究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2.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4.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渔家傲》

  一.自主预习

  1、背景: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西夏攻延州(今陕西延安),范仲淹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兼知延州,守卫西北边疆,遏止了西夏的侵扰。当时边境民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庆历元年(1041)四月调知耀州(今陕西耀县),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2、范仲淹:(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字,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死后谥号“文正”,他的文章诗词风格豪放,语言简练,有《范文正公集》,其中诗歌268首,词传世仅五首,这首《渔家傲》写得慷慨悲壮,最为脍炙人口,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

  二、合作探究

  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答:

  3.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答:

  4.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

  5.文化积累:

  “衡阳雁去”指:

  “燕然未勒”指:

  《天净沙 秋思》

  一、自主预习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以曲辞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散曲在元代是韵文的主体,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一般指一支曲子(也就是一个曲牌);散套由两支以上以至数十支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首尾一韵到底。马致远的散曲成就居全元之首。《天净沙•秋思》以28个字刻划出一幅动人的天涯行象照象图,堪称“千古绝唱”,被称为“秋思之祖”,选自《全元散曲》,“________”是曲牌名,“________”是题目。

  2、马致远:号________,大都(今北京)人,________(朝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汉宫秋》是其代表作。后世把他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二、合作探究

  1.把这首诗中并列的九种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联缀起来,向大家描绘一幅秋郊夕照图呢?

  2.哪位同学能根据曲中的意境,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是个什么样的断肠人?

  3.大家想一想,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三、《诗词曲三首》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谢朓()饯()别校()书郎

  酣()高楼逸兴()称()意

  明朝()弄扁()舟燕()然

  2.诗歌内容理解填空: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词的上阕侧重。上阕勾勒_______,用笔简练,而境界苍茫悲凉。"四面边声"三句是名句,分别从__和__的角度写出了边塞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军旅气氛。“长烟落日”,颇得王维《使至塞上》名句“________,________”之神韵,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________的黄昏景致。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______的复杂感情。

  (5).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___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

4、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从多角度观察和描写事物

  2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多角度多方面观察和描写事物

  难点:合理安排文章的说明顺序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并总结“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导入:比较两段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点。

  《一支钢笔》

  A:在我的文具盒里,躺着一支黑色的钢笔,每当我看到它,我就想起了……

  B:在我的文具盒里,躺着一支黑色的钢笔,它可是我学习上的好伙伴好帮手。它长15厘米,塑料质地,嵌在顶端的挂扣呈银白色,在笔帽底部靠近下口的位置上,还镶嵌着一道金属环,显得特别好看……

  (学生交流、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说明建筑物。

  1、组织自读《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学生自读文章,作好圈点勾画

  2、组织交流

  1)谈交流所得

  3、知识链接

  1)学会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

  每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概括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点呢?你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努力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去发现事物的特点。

  所谓“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就是要求我们抓住事物的全貌、全过程,既要进行纵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昨天、今天,来龙去脉,又要进行横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本身,了解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既要观察事物的外部,又要观察事物的内部;既要有宏观观察,又要有微观观察。一句话,观察应做到全面细致,只有真正观察透彻了,才能够下笔。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

  2)合理的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回忆本单元所学的关于写景状物文章的说明顺序)

  二、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观察自班教室,并口述其特点。(观察,抓住特点,顺序)

  三、写作练习

  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自己的卧室,仔细观察并准确写出其特点,题目自拟。

  要求:1、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2、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四、指导写作:

  1、想一想,自己的卧室有什么样的特点?抓住它,写清楚;

  2、从什么地方开始写呢?不妨先确定一个卧室中的物件,先从它开始,然后用恰当的表示方位的词联结到其他的东西上,千万不能乱;

  3、卧室里可能有许多东西,在向别人介绍时,要有取舍,不能有什么就说什么;

  五、自主作文

5、语文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过程与方法

  培养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探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野生动物有更直接、更具体的了解,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传唱的是个女孩和丹顶鹤之间的动人故事,故事里的女孩已经不在人世,但每当这支歌响起的时候,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女孩保护丹顶鹤的壮举。野生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今天我们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

  二、资料交流与展示。

  1、导入:一段优美的音乐声,仿佛将我们带入自由、欢快的动物王国之中。在那里,物种与物种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哪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给其他物种带来影响。因此,对每一个物种,不论大小、美丑,我们都应该保护。

  2、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关于保护野生动物情况的调查”:(1)说说你用什么方式或从什么途径获取的调查信息?(2)交流与展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我国及世界野生动物处于什么样的状况?②我们当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是否强烈?③周围有没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④其它……

  (可以图片、照片、文字或光盘形式呈现资料。)

  3、归纳小结:同学们谈了我国及世界野生动物的现状,形势不容乐观。

  三、讨论与探究

  1、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了调查,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藏羚羊、白鳍豚图片。)(配音插入语: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情况非常严峻,生活在青海可可西里高原的藏羚羊10年前还有几十万只,现在已不足7万只,并且每年还要被猎杀两万只;生活在长江里的白鳍豚20年前还有400头,现在已不足20头。)

  一些野生动物甚至濒临灭绝,让我们不禁要追问,造成这样严峻现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探究造成这样严峻现实的原因。

  2、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这里以一只小鸟作为所有野生动物的代言人,也许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造成它们生存危机的答案。(点拨:看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无知与自私。是人类对物质享受的无止境的追求。而动物所面临的生存问题,也正是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及时指导他们进行分析、归纳。

  3、组织学生讨论:①我国政府历来关注生态环境,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②针对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4、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更需要人人自觉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一些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感人故事。请学生说故事。

  四、从我做起,保护动物

  1、让我们拿起笔来为保护野生动物写一个小标语,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爱。

  2、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3、小结: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关注生态大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生命,善待动物。不断致力于建设人与动物之间尊重、平等、和谐关系。同享一片蓝天,共建美好家园。

  4、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让这个不仅会对动物说话,而且也会对我们的心,对我们的灵魂说话的奇女孩,带领我们去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美妙旅行,尽享大自然的恩赐吧

  五、课后学习:

  1、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2、每个小组展开各种形式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等形式)。

6、写作·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激发朗读诗歌、积累诗歌的兴趣。

  2、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

  【教师准备】

  1、提出活动设想,帮助学生确立背诵内容

  2、向学生介绍获得古诗的途径:语文书、古诗文必背、唐诗三百首

  3、指导学生分工合作

  4、选好主持人和评委,指导他们如何策划比赛

  【学生准备】

  1、用三周的时间去查找、背诵书本内外吟诵季节的古诗词;

  2、四大组的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参赛对象,要求人人参加。每三人一组准备一个季节;

  3、学习委员和语文科代表当主持人,策划本场赛事的形式、内容和规则;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曾子也说过(大家齐说):“传不习乎?”可见复习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以“赛诗会”的形式,来把过去学过的一百多首古诗复习一下。

  二、明确规则

  (1)以4个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根据各小组得分最后排出名次。

  (2)记分员不参加比赛。

  记分员宣誓:被大家选为记分员我很荣幸,我一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我的工作。

  三、比赛过程

  第一轮必背题

  要求:先抽查大纲推荐的80首,小组集体背诵,要背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符合要求得十分。

  方法:以扑克牌为抽签工具,其中J、Q、K大小猴的数字为零,每组抽两次,第一次为十位数,第二次为个位数,如第一次抽的牌是4,第二次抽的为Q,那么就背诵第40首,抽的数字大于80,此数作废,重抽。

  课件显示大纲推荐的80首古诗题目。检查每组背诵情况。

  再抽查课外扩展篇目60首,要求方法同上。具体内容见附录。

  师:第一轮必背题,大家背得都很好,四组得分不分上下,希继续努力。

  第二轮必答题

  要求:(1)这几组题目,各小组集体讨论完成,由组长把答案写在纸上。(2)书写工整。(3)每写对一题加十分。

  1、课件显示第一组题目:秋天到了,天高气爽,大雁南飞,菊花怒放,在这个季节里多少诗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能吟诵两首?

  本组答题时间:5分钟(每写对一首得十分,记分员加分)

  参考答案如下:

  《山行》、《枫桥夜泊》、《夜书所见》、《菊花》、《秋夕》--------

  2、显示第二组题目:写出含有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诗句,一个动物也可写几句诗。如:鼠:官仓老鼠大如斗。(每写对一句诗加十分)

  本组答题时间:5分钟(评比,记分员加分)

  参考答案如下:

  鼠:官仓老鼠大如斗。牛:牧童骑黄牛。

  虎:朝避猛虎。兔:白兔捣药成。

  龙:但使龙城飞将在。蛇:夕避长蛇。

  马:欲饮琵琶马上催。羊:磨刀霍霍向猪羊

  猴:两岸猿声啼不住鸡:鸡声茅店月

  狗:柴门闻犬吠猪:丰年留客足鸡豚

  3、显示第三组题目:我们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请写出赞美扬州的诗句,每写对一句加十分。

  本组答题时间:4分钟(评比,记分员记分.)

  参考答案:

  (1)、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2)、烟花三月下扬州。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四、课后学习:

  1.每位学生写一篇活动心得

  2.每人出一期“赛诗专刊”的手抄报

  3.宣传委员负责出一期“赛诗专刊”的黑板报

7、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之夜雨寄北、论诗

  夜雨寄北李商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自主学习: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1、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2、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并探究(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提示总结: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一、当堂检测:诵读。

  诵读欣赏:

  《论诗》学案赵翼

  【学习目标】

  1.能理解背诵默写本诗。

  2.训练古诗赏析能力。

  一、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字云菘,号欧(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诗人。35岁中进士。曾任广西镇安(今广西德保县)知府和广州知府,官至贵州分巡贵西兵备到,后主讲扬州安定书院,晚年隐居常州家中,以赋诗论史度过了四十二的余生。他一生写了七部著作,其中四本是关于史学的,三本是关于文学的。在史学界受到极高的评价。他的诗的诗不拘一格,自成一家,诗风开朗,时见雄浑,与袁牧,蒋士铨合称为乾隆时期“江左三大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自学指导】

  1⑴论诗:探讨诗歌创作理论的诗⑵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⑶江山:这里用来代称国家。⑷才人:指有才华的人。

  ⑸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是我国诗人史中两座最早的丰碑。后来把关于诗人写作的事叫“丰骚”,这里指在文学上的地方和深远影响。

  2翻译此诗

  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千古,现在已经不觉得新鲜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人现在,各自都会在文坛上享誉好几百年。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全诗,作者就“论诗”提出了什么见解主张?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

  (2)前两句诗中,作者为什么要评论李杜诗歌的“不新鲜”?

  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

  三、当堂检测

  诵读;理解。

8、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无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学习目标:

  我要体会古人丰富的情感,欣赏诗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领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领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自主学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

  (3)、背诵大比拼。规定5分钟的时间,看谁背得最快最好。请背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无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

  (1)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2)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合作探究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达标检测

  1.诗中运用的两个典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达了怎样深沉的感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含义有二:其一是: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

  3.诗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气概。

  4.诗歌的内容表现出______________的关系,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云鬓()殷勤()夜吟()蓬山()

  二、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诗中运用比喻,表达了两人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的“千古绝唱”的句子:

  ____,。

  3、运用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相见时难”中的“难”是指______________,“别亦难”的“难”指______________。雷真民

9、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1、我能了解事理说明文得一般常识,如:定义、特点、说明方法。

  22、我能梳理课文生字词拼音、意思。

  33、我能通过学习认识了解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了解其形成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使用及作用。

  二自主学习

  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回顾:

  1、什么是说明文?

  2、说明文有哪些分类?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一)自学内容一:课前预习:

  1、给加粗的字注音,给出拼音的请写出汉字

  竺()可桢()玄奘()戈壁()戳穿()

  汪洋万顷()海市蜃()楼

  开小chāi()海市shèn()楼遵xún()chéng()现

  1、解释意思。

  (1)单枪匹马:

  (2)光怪陆离:

  2、作者简介:

  (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2)法显是________(朝代)僧人、旅行家、翻译家。玄奘是________(朝代)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在小说《________》中俗称唐僧

  3、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沙漠西部的沙子是细沙()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____________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____________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A.如果……而……或……便BB.只要……且……和……便

  CC.只要……而……和……就DD.只要……而……或……便

  (二)自学内容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1、自读课文一遍。

  22、给文章划分段落。

  三、合作探究

  深入理解课文,明确本文中心

  1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简要说说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ABC层)

  22、文中向我们描述了沙漠里哪些奇怪的现象?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四、当堂检测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A.《向沙漠进军》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都是竺可桢。

  B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古而今写来的。

  C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主要是驳斥东晋僧人《佛国记》的错误说法。

  D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较多地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2.你还知道那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原因呢?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二自主学习

  1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2、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33、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4、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一):

  1、zhúzhēnzànggēchuōqǐngshèn、差蜃循呈

  2、单枪匹马:①形容孤身奋战。②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现象奇特,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

  3、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东晋唐代西游记

  4、D

  (二)1、略2、第一部分第1段,描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第二部分第2-5段,解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三1、荒凉可怕恐惧;科学知识匮乏条件艰难。

  2、“魔鬼的海”、“海市蜃楼”和“鸣沙”;“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又叫做海市蜃楼。”“据一些专家的意见……沙粒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四1.A

  2.怪现象之一:“碎石圈”。沙漠中的“碎石圈”看上去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其实不然,他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石圈,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怪现象之二:“早穿皮袄午穿纱”。因为石头的比热容大,造成昼夜温差的剧烈变化。早上很冷,中午很热。但沿海地区近水,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一样多的太阳辐射,水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到晚上才把热量放出来。

幼儿园中学教案推荐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长城万里行》教案一等奖(鄂教版七年级上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我的老师》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巴东三峡》导学案一等奖(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生词表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论语》精粹111句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组合类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敬畏自然》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杜甫诗三首》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师说》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四) 《鸿门宴》复习备课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问题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一等奖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以我手写我心》——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教学案一等奖例(人教版七年级) 字音训练专项备课资料(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叶》专题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最新中学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等奖学生版1课时:叫三声夸克 《梅香正浓》教案一等奖设计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教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唐诗四首》教案一等奖(共4课时)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百合花》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诵读欣赏《山市》学案一等奖(学生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等奖《记承天寺夜游》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猫》教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相关信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考试提纲 学生迎新年活动方案 语文阅读复习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 学生会主席个人工作辞职报告 语文老师学期工作计划 学生会秘书部工作计划 学生个人德育操行自我总结报告 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巴东三峡》导学案一等奖(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和必修五第一单元名句默写填空 八年级上册语文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一等奖(语文版八年级必修)